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0-06-02第6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当代射天人(报告文学)

第6版(文学作品)
专栏:

  当代射天人(报告文学)
马京生
9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大凉山月亮城神秘的绿色峡谷里,突然成为举世瞩目的地方,涌进了浩浩荡荡长蛇阵般的汽车队,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朝鲜、瑞典、巴基斯坦、泰国、缅甸等17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200多位政府官员、卫星公司代表和新华社香港分社的记者们,将要在这儿和穿着节日盛装漫山遍野的中国汉、彝、藏人民,翘首同望中国的运载火箭发射第一颗外国通信卫星——“亚洲一号”。
世界五大洲的朋友们把这次国际间合作发射卫星的希望都倾注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注入火箭的热血
1990年4月7日,凌晨1点的航天城。
皎洁的月亮给朦朦胧胧的群山洒上了一层银灰色,巍峨的发射架挂满了金灯,凉爽的山风轻摇着卫星城,可是这里却没有一丝睡意。
在加注控制室里,我看到那个被称为“干大事的毛丫头”刘会宣,她正坐在灯光闪烁的加注控制台前紧张的工作,墙上“常规推进剂加注系统流程图”红灯、绿灯、黄灯自动显示着液体的加注情况,看来一切正常。我真为这位年轻漂亮的姑娘高兴,是她设计编制了这套自动化加注系统的微机控制软件程序。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新建的大型运载火箭的发射塔上见到她。一群黑脸大汉中间,独有她皮肤白皙光彩照人,淡黄色的安全帽下,一副金边大眼镜架在高高的鼻梁上,隐隐约约地遮着那双美丽羞涩的大眼睛,翠绿的羊毛衫,黑色的健美裤,文静而秀美。
这就是担负两个发射塔自动化加注系统的软件设计人吗?也难怪她的软件程序编出来后,一些人公开说:“一个小毛丫头搞出来的东西,不能相信,更不能用!”气得她直想哭。
更多的人则认为,用过去的办法,从来没有出过错,现在却要别出心裁,用微机控制打开上百个阀门。还是走老路保险。
多难啊!月亮、星星给她作证,为了这套程序,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她加班计算,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办公楼的大门已经上锁,她不得不从窗户里跳出来回宿舍;她这个父母最疼爱的小女儿,从北京到西昌出差,往返6次路过石家庄都没舍得请半天假回家去看一眼。还是刚结婚的新郎官小孙理解她。要结婚,小孙当总务购买东西、布置新房;她舍不得休一天婚假,领结婚证还是利用星期天去的;结婚12天小刘去了西昌发射场,只由小孙代表小刘利用春节去看望两家老人。亲人的期望和支持,使她感到勇气和魄力有时比知识更重要。她用自己的心血与汗水,爱情与希望,痛苦与理想,编织和完善了这套软件程序。
就在这关键时刻,小刘得到西昌发射中心主任曲从治的支持,1989年11月开始安装自动化加注系统。三个月后的2月4日,在发射我国第5颗同步通信卫星中,这套自动化加注系统正式使用,当特种燃料从管道向运载火箭的胸膛内缓缓流动时,面对加注控制台上数百个红红、绿绿的指示灯,黑黑、白白的按键,自信的小刘还是紧张得手里捏着一把汗,心弦绷紧得都快要断了。坐在她旁边的加注操作手小曹拿笔记录着累计加注流量,笔抖得画不到纸上。多叫人担心啊,万一……这时候,小刘感觉到她身后一双信任的眼睛在看着她、鼓励她,那是她的老师郭有奋高级工程师,常规推进剂加注控制系统的设计负责人。郭工这一年来太劳累了,为了这套自动化加注系统,他倾注了全部心血。如今爱人身患乳腺癌,动手术后卧病在床,他无暇去照顾,却从北京赶到发射中心,为小刘的加注自动化控制做好了备用方案。想到有这么多人支持她,小刘镇静下来,她相信汗水不会白流。
然而在这最关键的发射日——4月7日,老天又给一身汗水的中国当代“射天人”浇上了一身雨水。
整整一上午都没看到太阳的笑脸,发射场上空笼罩着厚厚的棉花云。直至下午15点老天还是毫不留情地下起大雨,发射塔周围远远近近的山峦在雨雾中若隐若现了。
“关闭发射塔平台。”试验指挥部副指挥长胡世祥在高音喇叭里果断地下达了命令。尽管胡世祥20年前在戈壁航天城的地下控制室里揿下红色的按钮,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至今他已参加过23颗卫星的发射工作,可这突如其来的大雨,也让他额头直冒冷汗,要知道此时正在给火箭加注特种低温燃料——液氢啊!
离发射塔架只有几百米的地下控制室里,一位鬓发斑白的老科学家,正在注目凝视屏幕、荧光图表上的各种数据显示,他就是为我国航天事业建立殊勋的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任新民,人们都习惯称他任老总。在一群身着工作服的航天人中间,他似乎显得年龄略大一些,脸晒得黝黑,宽宽的前额,又长又白的双眉下,透着信心和智慧的眼睛,正在紧张地思索着什么。
作为总师,他总是注意着每一个战略性决策,是否代表着太空运载工具的发展方向,有方向才有生命力。“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第三子级采用的是低温高能的液氢、液氧发动机,它比一般常规发动机推力大50%以上。但这种发动机的燃料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如果液氢稍有泄漏,化纤衣服摩擦引起的静电火花,也会导致爆炸!
当时有人对用这种高能低温的火箭技术持不同意见,认为他步子迈得太快,简直是在冒险。况且,世界上也只有美国和西欧拥有这种高能发动机。而任老总的目光越过了现阶段中国的火箭,他已瞄准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箭技术,已经在琢磨航天事业的下几步棋了。用他的话说:“风险!干什么没有风险?向太空挑战的人更不能回避风险!液氢液氧比冲大。我们的火箭要想走到世界先进行列,就必须解决比冲大的问题。”
15点50分,发射场上空一声惊天动地的响雷,大雨从天空倾盆泼下。任老总的脚步蹬蹬蹬地在发射场坪走过,那身影矫健而利索。这使我想起75岁高龄的任老总每星期天要往返8公里散步到指挥控制中心,步履匆匆,像是雄心勃勃不甘示弱地和年轻的秘书小张在比赛竞走。
此时,发射场上空雷声隆隆,雨声哗哗……但发射准备程序照常进行。
发射窗口的风云
19点,暮色降临在航天城。
乌云密布压在发射架上,也沉甸甸地压在航天人的心上。发射场坪上,指挥员、航天专家们都焦虑地仰天而望,共同思索着同一个问题:“如果天上的云层带电,火箭穿过带电云层将会引起爆炸。可此时距第一发射窗口的时间只有50分钟了,怎么办?”与发射架对峙相望,距离6公里外的指挥控制中心的参观台上,此时云集了来自各国的外宾们,他们在紧张地注视着,用不同的语言议论纷纷。
被称为整个发射中心的大脑和心脏的指挥控制大厅里,中央电视台的摄影师们扛着摄像机在寻找录像目标,可是在此运筹帷幄、发号施令的各路航天大帅们却没有就位。
全国各地和香港地区千千万万双炎黄子孙的眼睛焦急地盯着电视荧光屏。北京打来电话,说北京市民和青年大学生们都询问还发射不发射“亚洲一号”卫星。
这时发射场坪上细雨纷纷。
深藏在大山里的发射指挥所,门前聚集着很多人,都在关注着最后的决策。
身材魁梧的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沈荣骏身着浅灰色的西装,系着紫红色的领带,俨然一派学者风度。他冲进人群包围的指挥所,腰杆笔直,昂首挺胸,镇静自若地站在专家们的中间,有棱有角的嘴紧闭着,浓眉大眼放射着智慧刚毅的光芒。他深知此行担子之重,仿佛全国、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用眼睛盯着他。他和发射中心的同志们一起要争这口气,要让全世界看得起自己的民族,自己的祖国。
别看他大将风度八面威风,办起事来却极为认真细心。他把江泽民总书记给科工委的“此事务必一丝不苟,保证发射任务的全面完成”的指示,传达到每一个关键岗位。发射站、遥测车、氮氧站、气象室……他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走,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检查。
作为发射场指挥专家,他十分清楚,发射成功绝非易事。以今年的美、法两次发射失败为例:2月22日,法国的一枚“阿里安—4”运载火箭从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1分钟40秒后爆炸,由它运载的日本“BS—2X”广播卫星和“超鸟—B”通信卫星同遭厄运,直接损失达6亿美元。3月14日,美国发射的“大力神—3”型火箭未能将“国际通信卫星—6”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造成5亿美元的损失。
而沈荣骏对今天所面临的严峻情况,是有所准备的。两天前,在发射场区最高指挥部的一次决策发射会议上,他向指挥部成员传达了科工委主任丁衡高的电话指示:“每一个指挥员和操作员,要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上认真、扎实、一丝不苟地工作,切忌疏忽和松懈!”据此,航空航天工业部发射现场工作队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分别将我国历次发射火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可能要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类总结,提出了预想方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雨珠敲打着每个人的心弦。第一发射窗口(即发射卫星受到诸多因素限制的时间选择,也称发射时机)显然不能发射,必须尽快决定新的发射时间,但这要考虑很多技术条件,而气象却成为关键问题。沈荣骏单刀直入地问负责气象的吴传竹副总工程师:“21点以后天气究竟怎么样?”此时此刻,吴传竹往周围一看,那么多航天专家的眼睛都盯着他,都在等待着他的答复。于是,他慎之又慎地吐出了一句非常关键的话:“21点以后天气将会好转。”
这时,试验指挥部副指挥长胡世祥心里像点着了一盆火,火燎燎地坐不住了,他大声说:“我先说一个方案,不行你们再各抒己见。我的意见是瞄准第三发射窗口前沿,21点30分择机发射。”时间不等人,他顾不得清规戒律了,一个一个指着在场的航天专家们问,“你说行不行?”“可以”、“再看看天气吧”……说什么的都有。
沈荣骏迅速计算了一下第三发射窗口的时间——80分钟。此时犹豫是没有出路的,只会贻误战机。在众说纷纭中,一个领导者的果断决策将决定此次发射的成功与否。他信任长期在发射场工作的气象工程师,他相信这80分钟之内,只要发射场上空的乌云露出一条缝,火箭也得从中冲出去直刺天穹。他坚决果断地肯定了胡世祥意见,立即向科工委指挥部首长丁衡高和邢永宁报告发射时间。
20点30分,雨停了。群山环抱的发射塔上空打开了一个天窗,露出睛朗的夜空,人们的心里顿时敞亮了。发射塔架已经打开,火箭威风凛凛地站立在发射台上,托举着“亚洲一号”卫星,宛若一柄直刺苍穹的神剑。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谢光选半眯起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乳白色的箭体上鲜红的五星红旗和“中国航天”四个赫然醒目的大字。再过半小时,他“忠实的伙伴”就要在云蒸霞蔚般的火浪中升空。算起来,这应该是他参加的大大小小各种型号火箭的第49次发射了。30年来,我国的“长征一号”、“长征二号”和“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相继问世。谢总和航空航天工业部的工程技术人员经过艰苦努力,使“长征三号”火箭连续发射成功,这种火箭的氢氧发动机能够二次点火。目前,世界上掌握这项技术的只有美国和中国,它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而谢总的青春年华就是在一次一次火箭腾飞的烈焰中,一年一年燃烧的。如今他年近古稀还皓首壮志,要用中国的火箭把美国的卫星送上太空。作为“长征三号”的总设计师,他要让矗立在发射台上的这枚火箭一步迈进国际市场,决不让亿万炎黄子孙失望。
21点30分,发射指挥所,一个英俊的青年指挥员,从发控台中央的位置上猛地站起来,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点火——起飞!”
瞬时间,火箭雷霆般地呼啸着拔地而起,直射太空。给夜幕留下一个火红的巨大的“!”。山谷被一阵隆隆的轰鸣声笼罩,那声音令人惊心动魄!
这就是发射阵地“01”指挥员穆山。听到他那气壮山河的声音,我相信他家乡的父老们是会理解他的。几天前,我在发射场上见到这位阵地指挥员,他正在发射架上指挥卫星吊装,深灰色的防静电工作服衣袖上带着黑纱。阵地上的航天人告诉我,今年1月,他70岁高龄的老母亲在河北唐山去世。3月份疼他像亲儿子似的岳父又在北京病故。面对家里来的一封封加急电报,他这个硬汉子没有向组织提出一句要回家处理后事,而是忍痛节哀,全力以赴战斗在这个关键岗位上。当我问及此事时,他告诉我,组织上很关心他,安排他爱人回去处理后事。像他这样在执行任务期间,家里出现各种各样特殊困难,包括亲人病故的,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就有400多人,他们都没有因此而离开战斗岗位。
我心头一热,我相信那些临终前未能见到儿女而长眠于九泉之下的老人们,会为他们的子孙能亲手托起中华火箭的腾飞而自豪的。
卫星飞行的思絮
火箭起旋!星箭分离!
指挥控制大厅彩色屏幕上显示出飞行时间:21分。此时,卫星已被送入太空36897公里大椭圆轨道。发射任务圆满完成了。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指挥长曲从治从指挥台前站起来,在一片欢呼声中庄严宣告:
“卫星发射成功!”
穿着一身黑西装更显得又瘦又高的曲指挥长,头发已经花白了,高原的太阳把他的脸烤成了古铜色。这是他第二次指挥发射卫星,也是有生以来在短短的两个月里指挥的两次发射卫星。他造了一辈子的发射场。
往事如烟,转瞬过去了30年。30年啊,他的足迹遍布了全国的发射场,戈壁大漠的驼踪,罗布泊蘑菇烟云腾起的地方,那送第一颗原子弹上天而残留下的歪歪曲曲的铁架;那人迹罕至的茫茫戈壁上,建起了我国第一座航天城,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那矗立在黄土高原上的雄伟发射架,把“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送上了太阳同步极地轨道;至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那是他再熟悉不过的了,20年前他到这里来勘察定点,沉睡了漫长岁月的绿谷,在开山炮声中,睁开了惊异的眼睛……看他走南闯北地造了一辈子靶场,老伴至今一提起他来,还常唠叨说:“那时候,也不知他成天在干什么神秘的伟大事业,他不仅不说,还不让人问,一去就是好几个月,音信杳无,天知道上哪去了。”
去年当他的生命悄悄进入人生暮秋时,他这个高级工程师被任命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好一个山东好汉,受命于关键时刻。
1989年1月23日,中国长城公司与亚洲卫星公司正式签订合同: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卫星。而我国首次承担国际商用卫星的发射任务就落在了西昌发射场。他刚上任几个月后,就遇上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泥石流。9月4日凌晨,一声接一声的炸雷像要把大山劈开似的震耳欲聋,暴雨似天崩般地倾泻下来,洪水像黄河决了口裹挟着房子一样大的巨石和泥沙从山头上奔袭而来。曲从治接到紧急电话后,立即带领各部门领导奔赴泥石流现场组织抢险,面对被冲成深沟的公路,悬挂在空中数十米长的钢轨像大渡河上的铁索桥似的铁路,电线杆拽着无可奈何的电线随泥沙奔流而去,供电和通信线路中断的严峻情况,曲从治心急如火。再过一个月和美国休斯公司约定的“亚洲一号”卫星第二次技术协调会议就要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举行,那时将决定发射的关键问题。
“抢险救灾,重整家园”。他迈开双腿,挥舞着擎天巨手,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干部战士开始了抢通“四线”(公路、铁路、供电、通信)的攻坚战。仅用了一个星期就抢通了数千米的供电线路,29天之后,1万立方米的石头铺垫在悬空的铁路线上,铁路开始通车,很快两座公路大桥、1座铁路大桥像彩虹一样接通了通向发射场的路,火车、汽车畅通无阻。
对此,航天城自有公论,提起指挥长曲从治,大家都会伸出大拇指说:他以科学家的才智,军事家的胆略,“孺子牛”的精神,把全部心血扑在了航天城的建设上。
22点,“亚洲一号”卫星在繁星密布的夜空上按预定轨道遨游。
指挥控制大厅接到邓小平同志从北京打来的祝贺电话。江泽民总书记、杨尚昆主席、李鹏总理也来电祝贺。坐在大厅前排的美国休斯公司副总裁多夫曼先生、加拿大太列卫星公司亚星发射主任柯达先生放下直通美国的电话,激动地与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副主任上官世盘紧紧地握手,亚洲卫星公司行政总裁薛栋与航空航天工业部孙家栋副部长紧紧地拥抱着,双方经过艰苦努力,这次合作终于成功。
上官世盘激动得热泪盈眶,让高原的烈日晒得黑里透红的又宽又大的前额直放光彩。从1985年10月,我国政府批准将把“长征二号”、“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投放国际市场,承揽卫星发射服务以来,如今已走过5年的艰辛历程。那一幕幕感人的场面,他至今记忆犹新。
1986年,上官世盘随承揽美国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中国航天代表团到美国华盛顿中国大使馆作报告。“中国要给美国发射卫星”,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华盛顿迅速传开。那天,当上官世盘解答完美国政府24个部门就中国给美国发射卫星而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后,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轻松地走出了大使馆。顷刻之间,他又被一群久候在大使馆门外的华侨围住了,一位两鬓斑白的华侨老大爷,拉着他的手,激动得满脸通红,老泪纵横,连连说着:“过去美国人看不起我们,认为我们中国人只能开饭馆、做生意,今天我们不仅有了自己的卫星,还能发射美国卫星。中国强盛了!中国人能够造福于人类了!”一些华侨商店、饭店、旅馆的老板拉着中国代表团成员的手,他们要为祖国的亲人提供免费服务,要为强盛的祖国贡献海外游子的一片赤诚之心。
全球性的事业,应该有全球性的思维。必须树立宇宙意识,具有立体化头脑!他迈开双腿走访了美国的肯尼迪发射中心、休斯敦航天中心和南美洲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中心。国际航天市场的行情,他摸得一清二楚。目前能够提供发射卫星服务的国家只有美国、法国、苏联和中国。而我国发射中心及配套完善的地面测控系统、测量船队等都已建设起来;运载火箭和发射、测控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了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开发外层空间,为人类造福,中国责无旁贷。
为了发射外星,他忙得不亦乐乎,对内对外,广泛宣传,美国、法国、加拿大……匆匆而去,匆匆而归。
“匆匆”写满了他的日程表,也刻进了他宽大的前额上日益增多的皱纹里。CLTC的人都知道,他一工作就来精神,一看电视就发困。在发射场CLTC工作组每晚一个碰头会,上官世盘一双眼睛一转一个点子。然而,会开完了,电视荧光屏上的故事片就像是他的催眠曲,还没5分钟,他就在原来的椅子上一动不动地闭上眼睛睡着了。只有鼻尖上的一颗黑痣,还睁着乌黑的眼睛。他说那是“福痣”,可我觉得他那颗黑痣,永远不愿闭上眼睛,是因为他的大脑随着生命的每一刻闪着火花,飞跃着急骤的旋律,永不停息地转动着。
4月7日的子夜,兴奋的航天城。
腾云宾馆前鞭炮齐鸣,宴会厅里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肤色的国际友人们举杯庆贺“亚洲一号”卫星发射成功。阿曼邮电大臣巴鲁希举起酒杯来,激动地对航空航天工业部孙家栋副部长说:“明年我们一定要用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发射阿拉伯通讯卫星。”慈眉善目的孙家栋微笑着说:“为我们今后在通讯卫星领域的合作而干杯!”“砰”的一声,酒杯里激起了浪花,也激起孙家栋心潮起伏。
孙家栋是我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曾参加和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工作。他是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设计师。1985年以后,我国开发国际航天市场,他肩上又多了一副重担,成为中国对外发射服务商务代表团团长。对他这个搞技术的航天专家来说,几年中他多次出访美国和欧洲各国,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曾任欧洲空间局局长的英国人吉甫森对他说:“对外发射服务你们可千万不要估计得太乐观。阿里安火箭从提出来进入国际市场,到签订发射第一颗外国卫星的合同,整整用了8年的时间。”而他在五年间匆匆来往于东半球与西半球,流了多少汗水,花了多少心血是无法计算的。就连商务代表团访美时,那些国际谈判老手,也不得不佩服孙家栋这位中国航天专家率领的中方代表团是高效率的杰出的代表团。就是他率领的这支以航天技术人员组成的代表团,1989年12月从美国拿回了发射卫星的许可证。
然而,这正像航空航天工业部刘纪原副部长说的:“孙家栋身后有着一个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中国的火箭进入国际市场,他的责任重大啊!
是的,现在结论得出来了。最近刚从美国回来的中国发射外星商务代表团团长孙家栋告诉我,他们又签订了新的协议,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于1991年10月首次为阿拉伯国家发射通讯卫星。
孙家栋还告诉我,这次代表团还走访了制造“亚洲一号”卫星的美国休斯公司,副总裁多夫曼先生和他的助手们同声称赞,由“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送入太空的“亚洲一号”卫星入轨精度最高。一位具有30多年工作经验的测控专家竖起大拇指赞扬说:“我曾经为休斯公司制造的80多颗卫星进行过测量控制,中国的运载火箭发射的‘亚洲一号’卫星入轨精度名列榜首。这在休斯公司工程技术人员中间已传为佳话。”
因为,在他们的身后站着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