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0-04-21第6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品绿东陌堂[报告文学]

第6版(文学作品)
专栏:

  品绿东陌堂
[报告文学]
李存葆 王光明
仲春时节,我们来到烟台市福山区东陌堂村。小游远山近岭,徜徉田畴阡陌,如同置身于偌大的天然植物园,我们被重重叠叠的绿严严实实地包围起来。碧绿、草绿、葱绿、翠绿、黛绿、石绿、墨绿、铜绿……世上的绿有多少种,在这里大多能找到它们的色彩;苹果、山楂、鸭梨、蜜桃、葡萄、樱桃、甜杏、桑椹……北方的果树有多少种,在这里几乎都能觅到它们的身姿。眼下,花闹绿海,吐芳播香,五彩纷呈,它们是春的佩环,春的玉带,春的金钗!久居闹市的心灵,为消泯美的饥渴,只能在枯黄的书页中寻找彩色的插图;看惯黄土地的眼睛,因缺少绿的滋润,不免常觉干涩。斯时斯地,游目骋怀使我们眼圆睛亮,分花拂柳令我们心旷神怡。古人言“秀色可餐”,信哉,妙哉!
一路诗情画意送我们到村办展览室。历史的感光板曾带着蒙昧和荒唐,把那些飘去的往昔一一凝固在这里:痨病房子,疏落禾苗,萧索的山峦,龟裂的土地,玩花架子功的会战人群……十几年前遗留的这些小照无不表明:昔日的东陌堂太缺乏个性、太凄凉了,那时节,东陌堂鲜为人知,这略带雅味儿的村名,还深深埋在大山的褶皱里。
如今,在富甲齐鲁的胶东,东陌堂却若骤然出水的芙蓉,一下子攫住了人们的目光。1988年初,福山区委慧眼识珠,总结了《东陌堂深化改革系列经验》,把这躲在深闺中的丽姝推到前台;接着山东省农委也窥到她的奇光异彩,誉之为“东陌堂农村发展模式”;继而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室也掂出这典型的份量,将其经验批发全国。今年初,烟台市委、市府的负责同志察看了这里的山山岭岭后,喟叹不已:“胶东农村要都达到东陌堂今天的水平,少说也得二十年!”去年以来,不少红火一时的乡镇企业之花因缺少绿色的庇护而纷纷凋谢,东陌堂这“出水芙蓉”却分外妩媚娇艳:1987年全村产值才有1370万元,1988年就增到2310万元,1989年竟达4375万元!据有关专家预测,到1992年东陌堂可稳稳当当地成为亿万富翁……这一切的一切,诱惑、驱使我们投入这绿色世界,去拨开绿的表层,潜入绿的深处,去掇拾历史的枯叶,去采撷现实的灵芝,去探寻被这绿色所裹藏的奥妙与哲理……
春的脚步是从那漫漫黄沙中蹒跚而来。东陌堂春的描图人——唐玉山,是1975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他原是村办联中的教师,初中毕业教初中的物理化学表明他聪颖过人,乡亲们说他脑袋瓜儿是“化学”的。他长相很普通,中等偏上的个头儿,紫黑的脸膛,说话轻言细语,难以先声夺人,只是那双生动的透着灵气的眼睛,常常辉耀着捕捉战机的光芒。当了头儿,乡亲们便约定俗成地呼他“掌柜的”。东陌堂是个大村,600余户2000多人口,维系生计全靠4000亩土地。地虽多,但大半是严重沙化的河滩地和日见瘠薄的山田。每至冬春,蔽日的黄沙滚滚飞动,向村北那片良田蚕食鲸吞;一到夏秋,咆哮的山洪挟泥裹土,把山里人丰收的梦撞得粉碎……
唐玉山上任伊始,终日愁眉紧锁。一早一晚总爱叼着喇叭头子烟满野溜达,西山上和东河滩里那两片苹果园是他常常驻足深思的地方。建国初期,东陌堂虽难称富裕,但山有林木,家家户户灶有柴锅有米。是1958年那土法炼钢的浓烟,将片片浓荫送进了“爪哇国”,给这里的山峦河滩留下一片荒凉。三年自然灾害过后,这里又植树造林,当苹果树刚刚大拇指粗的时候,命运之神竟又操起了与绿色做对的板斧。那令人心寒齿冷的一幕,会不时在唐玉山和乡亲们记忆的屏幕上闪现:1969年清明,在一片“谁反对以粮为纲就砸烂谁的狗头”的狂呼声中,东陌堂大队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孙树森被勒令到队前亮相,他的罪行是在河滩地和山岭地里栽了果树,破坏了以粮为纲。痛批之后,县革委负责人又胁迫老孙保证:三天内将果树连根拔掉!老孙回村后,即向托病未到会的村一把手唐功乐传达了杀树的“圣旨”,唐功乐是个不信邪的角儿,执意要顶住这伤天害理的杀戮。但又一琢磨,硬顶无异是以卵击石……于是,他们带领七老八少和不谙世事的学生,把显眼处和傍路边的果园统统砍掉,那被砍幼树的液汁是葬春的泪水,东陌堂人的心在滴血!他们在默默咀嚼心灵痛苦时,巧妙地把不显眼处的果树用干柴、玉米秸遮盖起来,总算蒙骗了“检查组”的眼睛。唐玉山亲身经历了那场面,西山上、东河滩这两片苹果园是那大劫后的遗存,是他的前任为东陌堂挽留住的可怜巴巴的两片春色,这两片春色虽远远不能遮掩东陌堂的贫穷,却启迪他去编织绿的梦境!
树杀了,地瘦了,岭秃了,元气大伤的黄土地,早已发出撕心裂胆的呻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挽生态失衡于艰危,起黄土沉疴于霍然,唐玉山觉得,东陌堂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了。支部会,党员会,团员会,村民会,聚众人之柴,点智慧之火,东陌堂两个七年规划伴随着乡亲们对绿色的向往诞生了:1976年至1982年,要因地制宜大搞多种经营,使山岭河滩基本绿化;1983年至1990年,精心梳洗打扮东陌堂的河山,做到无山不青,无坡不绿,无水不碧,无土不沃……
描绘一个绿茸茸的梦境也许容易,但若要梦境真正降临东陌堂,需要的是智和勇凝聚而成的坚硬的骨头。“掌柜的”唐玉山囊空如洗,空攥一串理财的钥匙。为筹措资金,他组织村民拉地排车,当泥瓦匠,汗珠砸在脚面上,出尽大力挣小钱。他们口挪嘴省,铢积寸累,用血汗钱买来树种树苗。他们在“种一葫芦收两瓢”的沙地里栽上山楂、葡萄、蜜桃、甜杏;在一毛不拔的河滩上插下青杨绿柳;在荒山秃岭上营造苹果园、樱桃林;他们蚓耕坚泥,凿石为穴,在石缝里遍植马尾松、紫穗槐、酸枣棵……1980年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有着“化学”脑瓜儿的唐玉山从村情出发,给外贸描花刺绣,为渔民生产索具,替当地加工木材……这些小人小马小刀枪的企业,投资少,见效快,加之经营有方,收入也颇可观。唐玉山把这些钱毫不犹豫地投到农业上,几年下来,打了20多眼机井,买了30多台抽水机,还添置了十几部拖拉机、收割机、汽车等农业大机械…… 
七年的不断投入,七年的输血加氧,使身罹重疴的黄土地渐渐丰腴起来。东陌堂人那绿色的梦渐入佳境。正当唐玉山信心百倍地实施第二个七年规划时,时代的大潮却把东陌堂推到了新的路口:农业家庭承包责任制在全国逐渐推开了。唐玉山深知,若不推行承包,农民的积极性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若把惨淡经营多年生聚的公共积累、农业机械分个净光,那将覆水难收,给今后的农业大发展自设障碍……三个通宵的你争我嚷,烟雾缭绕中,大、小队干部的思想才渐趋一致,唐玉山拍板定音:土地果园全部分到各户名下管理,公共积累、生产机械由村统一掌管,大农业的格局保持不变,第二个七年规划照常实施!……
这当口儿,乡镇企业正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暴发村暴发户,登台上报入电视,引起人们的几多感慨几多艳羡!稼穑艰难,东陌堂不少人鼓动唐玉山改弦易辙,赶紧捞一把。绿之梦一时不那么迷人了。带着某种困惑和疑问,唐玉山南下北上,到商品经济的大潮里去侦察、去探寻。在七色迷目、五声乱耳的现实面前,唐玉山还是理清了思路:发展村办企业,不能“小鸟依人”,应以绿色的屏障为后盾,闯一条人弃我取的新路!
东陌堂人在抓粮、抓果、抓畜牧养殖的前提下,先后围绕着粮食、木材、水果、肉食四个加工系列,办起30多个厂子。凭着村民百折不挠的努力,终于开始赚钱了。这时节,胶东一些村镇人均收入过千、户均收入逾万的事迹已见诸报章和电视,东陌堂人均收入虽逐年有加,但与那披红挂花的单位相比,未免有些寒酸。这并不是“掌柜的”兜里没有钱,是唐玉山力主把大部分收入又投到了农业上。为使村里的粮田果园无一处不是自流灌溉,仅铺设地下管道就投进100万元!部分村民不理解这位掌柜的了,一时间谣诼四起,聚蚊成雷。更有楞头青将雷管放在他家窗台上,恫吓威胁,逼他就范……没有辩白,没有解释,唐玉山我行我素,他只想用未来的现实去矫正一些农民的短视症。
绿之梦又经过几个寒暑的编织,渐次显得醉人了。它由朦胧浩茫的虚幻变成了可睹可触的现实。即使足不出户,也可在东陌堂实干家、村长孙宝修的办公室里一瞻它的丰彩。办公室雪白的墙壁上悬着一张巨图——《东陌堂村种植分布平面图》。图上,果园、粮田、速生林,成行、成块、成方,俨然大农业格局;再仔细瞧,每垅土地、每行果树都依序编号,注明户主,责任制缜密得撒土不漏……耕、种、收几个农业生产的大环节,由村统一调度大机械实施,化肥、农药、地膜等物资皆由村种植公司统一筹措分发。孙宝修坐在办公室里用有线广播指挥日常生产。该浇地了,村里的水闸大门一开,排灌喷灌滴灌一齐忙碌,各户依序号按钟点完成;该喷药施肥了,孙宝修粗喉大嗓地在广播上一喊,人们便闻风而动,抄起家什纷纷到自己的责任田里去精心管护……孙宝修是个“严酷”的执法官,不管集体、个人,哪方违章误事延时,都要受到经济制裁。就这样,村民监督集体为他们服务是否尽职尽责,集体稽查村民是否对黄土地倾注了全部爱心……
东陌堂人给黄土地一份情谊,黄土地给东陌堂人十分厚爱。一户一亩多粮田,一户一亩多苹果,一户一亩多山楂,一户一亩多的多种经营,大自然用它那五彩的笔,给东陌堂人绘出春的婀娜,夏的浓烈,秋的沉甸,冬的绰约!黄土地以它那无私而丰厚的胸脯,源源不断地向东陌堂人捧献出醇厚的汁,甘美的浆,香甜的乳!
1989年,烟台遇到百年未有的大旱,福山区粮食减产40%,花生减产60%,而东陌堂因有浓荫覆盖和完整的灌溉系统,粮亩产仍达一吨,果亩产仍逾万斤……到1992年,东陌堂的果园将进入盛果期,那时即使村办企业一个子儿不挣,仅农业收入就可人均超千元!
东陌堂人“种田早午晚、上工八个点”,以工人、农民的双重身份出现在这片黄土地上。这片黄土地还以博大的胸怀为周围村庄安排了1000多剩余劳力。农民善于攀比也喜欢对照,当娃娃们的歌声从东陌堂那设备齐全的托儿所里荡漾到绿野的时候,当城里的名医在村办医院定期为村民查体的时候,当年轻人迈着轻快的舞步旋转在村游艺厅的时候,当敬老院的老人瘪着嘴咂着香茗诉说村里的今天和昨天的时候,东陌堂人看到,七年前有些村在分地的同时把公共积累也分了个净光,眼下却尝到了自己酿造的苦酒:村机构形同虚设,水利设施经年失修,人自为战,户自为战,父子不相顾,各自奔前程……东陌堂人庆幸,村里多亏有了个能掐会算、料事如神的唐玉山!
在商品经济的汪洋大海里,东陌堂这郁郁葱葱的绿色屏障,既是东陌堂人避风躲浪的码头,也是他们扬帆远征的港湾。唐玉山志存雄阔,辉耀着他那善于捕捉战机的眼睛,把目光瞄向了国外。1989年初,他在经反复论证考察后,决定与日本腾万株式会社结为贸易伙伴,建一座现代化屠宰厂,生产冻鸡专销日本。商品经济到处充满着符号、数字、百分比,它们明快精确丰富,与整个市场形成全方位律动。有着“化学”脑瓜的唐玉山每步棋都高人一着,和这屠宰厂有关联的几个环节,他安排得是那样环环相衔丝丝入扣:他们先建起种鸡场,向商品代肉食鸡饲养场源源提供种畜;同时建起的10个商品代饲养场分布在山岚上、沙滩上,藏匿于林海深处,绿色林海是防止鸡瘟传播的天然隔墙;同时还建立饲料加工厂,它生产的饲料能确保商品鸡的食用;屠宰厂有电子仪器操作的屠宰、加工、速冻流水线,年加工能力为500万只鸡,年创汇可达720万美元。唐玉山还煞费苦心地建了个综合利用车间:鸡血发酵后制成血粉,作为畜牧饲料;鸡毛加工成羽绒粉,是养虾的上等食饵;鸡头粉碎后用以养貂;鸡内金、鸡苦胆加工成半成品的中药材;鸡膆内未消化的食物可养肥猪1000头。化废为宝,这综合利用每年可为东陌堂创利100万元!屠宰厂排出的脏水会污染环境,精明过人的唐玉山对此早有安排,脏水通过地下管道流进菜园的肥料池,是菜蔬求之不得的玉液琼浆……东陌堂建这些厂(场)的速度快得惊人,1989年动土,当年8月即全部竣工并投入生产!
好一个唐玉山,你将种植、畜牧、加工三者相互拥抱,生死轮回,始而复周,在你经营的这片小天地里,你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构成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你以中国农民精打细算的特质,以系统工程学家的宏观把握与烛幽探微的睿智,潇潇洒洒地挥写出一部令人浩叹的绿色启示录!
我们造访东陌堂的时候,恰遇一桩可再缀一笔的事儿:东陌堂人在离村不远的山洼里,正紧张地为铺路轨建火车站作准备,原来,青岛铁路分局计划在烟台火车站新建一个年到发货为100万吨的货运站,站点就定在东陌堂附近。现在已成为东陌堂农工商总公司总经理的唐玉山闻听后即找有关部门商讨,在国家资金匮乏的情况下,东陌堂愿出资与国家经营……这便开了农民修铁路的先河……
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绿茵小路登上了东陌堂的西山,望着夯石铺路的东陌堂人,看着从他们身边疾翔而过的列车,唐玉山重若夯石的话语又在我们耳边萦回:“土坷垃里一镐不可能刨出金娃娃来,人们还是少点儿投机,少点儿钻营,铆住劲儿一锤一个坑地把基础砸好,我们这代中国人甚至我们的下一代,时时都不可忘记,农业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基础……”
此刻,呼啸着不倦生命旋风的列车又在我们面前隆隆驶过,它载着东陌堂人的绿梦向前延伸、扩展,也搅动起我们那沉淀已久的思索:一片不崇尚绿色的黄土地,是没有希望的土地;一个有着强烈绿色意识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的民族。
                      1990年春月于济南

故国情深——访日散记

第6版(文学作品)
专栏:

  故国情深
——访日散记
韦野
去年8月我们在日本访问演出,正赶上要过传统的中秋节,加之有几位日籍华人来为佳节演出祝贺,举杯敬酒,畅谈怀念祖国的情意,更加深了节日的思念气氛。至今数月过去了,但友人的音容,笑貌,仍然深深留在我的记忆中。
中国京剧在日本中小城市演出,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当地报纸为迎接公演,对京剧艺术作了专门介绍,还配发了照片。我们首先上演的剧目是全本《白蛇传》,颇受日本观众欢迎。在更植市演出时,市长宫坂博敏和各界人士在风景优美的一座高山上的“大池自然之家”为京剧团举行欢迎宴会。傍晚七点,各界头面人物纷纷乘车而来。席间市长指着和我坐在同桌的一男一女说:“他是一位医生,中国人,旁边这位是他的夫人,日本人。他们为京剧能在更植首次演出而自豪,主动出力帮助,组织卖票。”我乍一听介绍,即刻感到亲切,随即向他们敬酒致谢,夫妇俩高兴地用汉语和我通话。看样子他有50来岁,个子不高,微胖的身子着西装,显得很得体。妻子似乎有点拘谨,不如他那么自然地像和家里人说话一样随便。他主动自我介绍,说他是天津人,曾长期在医疗部门工作,现下在当地开设一家医疗所,靠行医为生。妻子也是搞医务的,凭他们的医术,生活还过得去。我问他何时到此定居,他毫无顾忌地说:“文革后期,曾在‘牛棚’住过,由于妻子是日本人,‘解放’后只好来更植了。”说话间流露出一种与祖国忍别同难舍之情。他说,他离开祖国时尚未享受到“拨乱反正”的阳光,如若在此之后,他是难以作出和祖国和亲人分别的决定的。时下马上就是中秋佳节,他看到祖国的京剧团来了,像看到亲人似的充满欢欣。他举杯祝贺在团圆佳节来临之际和祖国同胞相逢,高声说:“这是难得的喜相逢,盼祖国繁荣昌盛,祝中日人民友好和睦。”市长见他敬酒去了,向我介绍说,这位医生很爱京剧,得知京剧团要来,花去好多时间到处宣传京剧,动员日本观众看戏,只他一人就推销数百张票。我由此对他想念祖国之情理解得更深了,是啊,一个移居异邦,又长期住在这比较偏远的异邦山区,能不思念生他养他的故土吗?故国的文化和语言教他成人了,这种母亲般的文化氛围有谁能完全忘掉呢。
他举杯敬酒回来了,脸色微红,神彩奕奕,亲热地说:“来,酒逢知己千杯少,值此中秋之际,祝炎黄子孙‘人月团圆’。”我们又同饮一杯。我问:“这‘人月团圆’之语大约出于元代的一首词《怨别离》吧,你记得这首词吗?”他竟然背出了词中的警句:“人美满中秋月,月婵娟良夜天。人月团圆。”我为他的汉文学知识之深而赞叹。他妻子的汉语也说得很流利,我俩的对话她都听懂了,不时颔首笑笑,示意祝贺。但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第二天的相遇中。
我不曾想到戏开演之前的一个小时,他妻子来到后台,穿着一身厨师样的服装,戴着白帽,腰束围裙,笑容可掬地来做服务工作。她和另外几位妇女一进后台,就忙里忙外,着手准备水果、点心、饮料和午餐盒饭。日本中部的9月天气是很热的,武功演员一下场就满头大汗。她提着个大茶壶给演员送水,还拿着一叠洒过香水的手巾一次次地递给演员擦汗,又临时增加一台电扇,给汗流浃背的演员扇风。她以日本妇女特有的礼貌,逢人总是和蔼可亲地鞠躬行礼。她特意告诉我,她丈夫今天上班,不能来看第一场戏,不能来照顾祖国亲人,由她代表丈夫来尽义务。说着,她掏出一叠可观的日元作为丈夫的心意,赞助剧团演出。还说,他本想送礼品,考虑她携带不便,不如以此作为对演出的支持。我推辞不过,只得代剧团收下了。这笔款按人民币折算并不多,但联想起主人的心意和对故国的深情,我仿佛觉得这不是钱,也不是礼品,而是一个别国离乡的永远不能再归籍的炎黄子孙的心。我由此想到半月前在松本市首场演出时遇到的一位原籍北京市的78岁的老太太,她18岁到日本长野定居,对京剧有深厚的感情,但60年来不曾看到过。听说祖国的京剧演员来了,她不顾年老力衰,执意要到后台为演员服务,站在化妆室给演员泡茶递饮料,还用她的已经不成句的汉语反复念叨想念北京的心情。她说自己的五个儿女都想念北京,想念北京一代又一代的亲人。她说她听到京剧音乐,就像看到了当年在天桥一起居住的朋友。中秋节前夕,一位40多岁的台湾籍妇女来看京剧,特意先到后台要看望剧团负责人。我和她的会面虽很短暂,但她的言谈举止却留下美好的印记。她抱着一束非常漂亮艳嫩的鲜花,带着耳环,穿着显然是中国式的钉着钮扣的花色妇女上衣,从走廊径直走来。我正好在会客室门口站着,她用纯正的汉语首先表示衷心祝贺演出圆满成功,并介绍自己名叫村山由利子,是从台湾省来的,已入日本国籍多年,现在松本市开办一家中华轻食咖啡馆。她自幼喜欢京剧,喜欢看台湾著名京剧演员的戏,也很爱听北京京剧艺术家的演唱录音。她一连提到了好几位北京著名京剧演员的名字,问他们能不能来长野演出。为迎接河北省京剧团的到来,她动员全家宣传京剧,向人们解释京剧《白蛇传》的故事。说话间她递给我一张名片,让我记住她的名字,并重复说:“记住我是中国人。”我对她的热诚表示了衷心谢意。她随即在名片上写下两行字让我看:“花好月圆,故国情深。”她望着自己送来的鲜花,向我深情地微笑着,然后行日本妇女礼,缓缓离去。开演的锣鼓响了,我忙送她走向剧场,希望祖国的京剧再给她以美的享受。
返回会客室,我的心情一时难以平静。望着这束别致而特殊的鲜花,我久久思索着,看样子是刚从花铺买来的,青枝嫩叶水灵灵的,红的,黄的,蓝的,紫的,白的,粉的,各种花簇拥着,争艳夺目。我难以叫出这些花的名字,在国内似曾见过,但此时却觉得异常新鲜,独特,俊美,仿佛都是会说话的仙子,向祖国诉说着依依怀恋的心境和向往。月中的桂子想必是有知的,要不,为何偏偏在这个时候唤起人们“举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盼望花好月圆的思绪呢!

江城子 访延安

第6版(文学作品)
专栏:

  江城子
访延安
张志明
已巳三月,访圣地延安,登宝塔山远眺,心潮澎湃,抚今忆昔,夜不成寐,赋以志之。
长征万里史无前,
唤人间,
跸延安。
千古难寻,
窑小著雄篇。
跃马扬鞭战鼓响,
千军动,
定江山。
为教日月换新天,
任在肩,
路艰难,
毋忘英烈,
碧血染黄泉。
喜看延河东流去,
润神州,
色斑斓!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