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8-10-16第8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如何评价劳动组合之优劣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如何评价劳动组合之优劣
实行优化劳动组合,是深化企业改革,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积极性的必由之路。如何评价企业劳动组合的优劣?方永明在10月3日《工人日报》撰文认为应掌握以下五个标准:
一、是否引入了竞争机制
优化劳动组合的目的,是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机制,不是靠“安全感”、“稳定感”,而是靠“危机感”、“风险性”来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人才竞争的条件公开,机会均等,干部选聘任职、工人择优上岗。兵选将,将点兵,才能使劳动力之间达到最佳结合。
二、是否坚持了工作量满负荷
优化劳动组合,整顿劳动组织、修改劳动定额、精简科室机构,搞好定编定员,使劳动组织科学化,劳动定额合理,办事机构精简,从而使工作量满负荷,才能真正发挥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是否坚持动态化、长期化、制度化
优化劳动组合要搞成动态组合,通过定期考核、群众评议,对在岗人员不断进行择优汰劣,始终保持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最佳结合。有的企业“一次组合定终身”,会使职工蓬勃向上的竞争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强烈愿望和对“铁饭碗”观念的否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漠以致消除。企业经营状态是不断变化的,故劳动组织、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也要不断调整。
四、是否妥善安排了富余人员
优化劳动组合,优胜劣汰,势必存在一些富余人员。妥善安置好这些人员是搞好企业优化组合的一个重要问题。企业富余人员得不到妥善安置,不仅富余人员思想不安定,物质生活得不到保障,还会对在岗人员产生不良的作用,不利于企业生产的发展和企业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是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优化劳动组合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优化劳动组合,就是要使劳动力达到合理的科学配置,投入最少的劳动量,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消费需要的物质产品。
(10月3日《工人日报》)

在差旅费报销单的背后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在差旅费报销单的背后
名优香烟价格上调不但没有影响营口大石桥火车站候车室前一群香烟贩子的生意,反而使他们的烟更好卖了。你看,他们起劲挥动着手中成沓的长途汽车票,高声叫卖。只要买他们的烟,就能得到与烟款相等的车票,这车票当然是给买烟人用来报销的。沈阳火车站前的一些小贩则推而广之,扩大了这种“服务”范围,他们手中的书刊、打火机、变色镜以至手提包等等,都用这种卖货附带给车票的方式推销。在他们起劲的叫卖声中,一笔笔公款变成了各种各样的私人消费品。
为私人提供这种侵占公款方便的不仅仅是个体不法商贩,一些国营服务性企业也在效尤:丹东市一高级宾馆为招揽顾客,卖舞票时给开长途电话费收据;阜新市一家宾馆更明白无误地在客房的宾馆简介中注明,旅客住宿期间的所有开销包括舞票、饮料费、美容费、理发费均可和住宿费结算在一起;抚顺市某县一招待所4年来一日三餐收费6角,丝毫不受物价上涨的影响,其奥秘也是“吃床腿”。
这些通过差旅费大肆化公为私的人,主要是企业的供销、采购人员。为什么以精打细算著称的企业领导者会忽视差旅费报销制度这个漏洞呢?沈阳市税务研究所的经济师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被化为私用的这笔公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国家承担了。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为八级累进制,以35%为起点,最高税率55%。而税率的计算,征收的数额都是以企业利润为基准的。企业利润的多少取决于成本的高低,当大笔私人消费由公家报销后,企业上升的成本必然要冲销利润,降低企业纳税额。也就是说,这笔私人消费的公款至少有一半是应付给国家的税金。税务研究所的经济师们对记者说,如果企业出差人员的差旅费报销由企业留利部分承担,堵塞漏洞的办法早就会想出来了。现在是国家“花大头”,谁还会那么认真。甚至有些企业领导就带头这么干。
(9月26日《辽宁日报》 欧阳蓬文)

杨振宁谈传统文化及《河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杨振宁谈传统文化及《河殇》
在南开大学新生入学典礼仪式上,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教授,面对被他称为21世纪的中国年轻人,就中国传统文化及正在引起争议的电视系列片《河殇》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杨振宁说,文化传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是一个多方面的事情。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世界最悠久的文化传统之一。中国的文化传统是西方人非常羡慕的,因为它里面有非常良好的部分,教育传统就是其中之一。当然任何一个几千年的传统,任何一个几亿人的历史背景,不可能纯粹是好的,其中有许多复杂的成份,对此是要讨论的。从这点上讲起来,我个人觉得《河殇》可以激发大家去思考,激发大家去研究,激发大家去反思。可是这个电视片里讨论了一些象征性的问题,大家知道,所有象征性的问题都是非常复杂的。这个电视片里特别提出来了三个象征,都是中国传统的象征,是中国历史的象征,是中国民族的象征:一个是龙传统或龙文化;一个是长城;一个是黄河。我想全世界都承认,这三者是中国传统的象征。在这个电视片里,我最不能接受的是,把这三个传统都批评得一无是处。这个电视片认为,如果不把这种传统抛弃掉的话,中国就没有希望。我认为这是大错的。
(9月10日《天津日报》)

信鸽千里归巢之因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信鸽千里归巢之因
信鸽如何能在千里之外归巢?各国学术见解不一,目前比较确认的有四点:
一、信鸽本能归巢性 鸽子有一种先天性类似鸟类的因季节的变化而迁巢的本能。在远的地方寻食后,仍能顺利地归巢,长期固定地方而生存下来。由于人们饲养驯化,使鸽子这一本能得以继承并发展。
二、视力归巢性 信鸽有极高的视力,对自己的鸽舍所在场所的特点、地形有惊人的记忆。有人测试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鸽子在飞到785米高度时,能瞭望到100公里远的地方;3400米时,能瞭望200—300公里的场合;7000米时,能瞭望400公里左右;12000米时,能瞭望500公里以上的远程。
信鸽飞翔时大约均在1000米左右的高度,放飞400公里至千公里之时,靠它的惊人而敏捷的眼睛确定鸽舍的方向,边飞边观察而归巢。
三、地磁气性归巢 每个鸽舍所在地理位置都出现不同的电流。信鸽的内耳,有三半规管的磁力感受器,鸽舍所在地的磁力使鸽子的感受器传至小脑,使之引导信鸽定向而归巢。所以在放飞时,鸽子会在空中盘旋,在盘旋时内耳三半规管的磁力感受传至小脑,使鸽子很快判定归巢方向。
四、信鸽头部磁石导引归巢 80年代初,美国生物学教授查尔斯沃尔茨博士的研究发现:鸽子的头部含有铁成份颗粒,这些颗粒是微小而能动的小磁石组织。同时还发现这个小磁石组织在信鸽眼球内侧和脑子的外侧有末梢神经组织。这都提示了鸽子归巢之原因。
到目前为止,还有关于信鸽利用鼻子嗅觉和利用太阳的位置定向归巢等见解。
(10月9日《中国体育报》 史国岳文)

森林是怎样消除噪声的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森林是怎样消除噪声的
科学实验证明:40米宽的林带可使噪声减弱15至20分贝。传统观念认为,森林的消声作用是声波在树林中传播时,经树叶和树枝的反射和折射消耗掉一部分能量,从而降低了噪声。
但是,科学工作者发现,树上的叶子不能吸收声音。因为机器振动和交通车辆发出的声音,其波长恰恰与叶子所能透过的声音的波长相同。而真正能起到消声作用的却是森林底部的腐烂了的叶层。同时,粗大的树干和浓密和树枝,消散了声音,然后使部分声音沿着树枝和树干传导到地下被吸收掉。因此,不要把树上落下的叶子扫光,使之日积月累在树底部形成稠密的腐烂叶层,这样既能消除噪声,又能促进树木生长。
(9月27日《中国环境报》 郑传芝文)

人类可否移居月球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人类可否移居月球
美国、苏联、日本等国家的科学家正在设计太空城市的蓝图,探索人类在下一世纪移居月球的可能性。美国宇航局计划20年内在月球上建立太空居民区;日本大林和大城建筑公司计划在2050年开始,在月球上建立一座可容纳10万人的“月亮城”。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已在太空轨道站上培育出100多种植物,其中有小麦、大麦、玉米、燕麦、黄豆、绿豆、黄瓜、西红柿、青椒、萝卜、卷心菜、甜菜、向日葵、亚麻、烟草、棉花等。在太空失重条件下植物种子发芽率高,生长快,开花和抽穗时间早。
生物学家对动物也作了各种试验。在卫星上,果蝇能像在地球上一样顺利交配、产卵、繁殖;蜜蜂会筑巢,蜂王能产卵;送上宇宙飞船的60只鹌鹑蛋返回地面后也可孵化出小鹌鹑;在飞船上航行了59天的鱼卵仍能孵出鱼苗。
1979年9月,苏联发射了一颗生物卫星,对哺乳动物能否在太空传宗接代进行试验。卫星上安置了一只笼子,笼子一侧安置了6只雌鼠,另一侧安置两只雄鼠。卫星进入轨道几天后,才让它们合欢同居。结果,雌鼠在太空失重条件下同样怀了孕。母鼠分娩时卫星返回地面,顺利地产下第一代“太空鼠”。苏联卫生部医学和生物问题研究所所长奥列格加津科说:“试验表明,失重不能阻止新生命的产生,如果整个家庭都搬到轨道上,在月球上长期工作和生活,宇宙孩子将会产生。”苏联和美国的科学家一致认为,人类移居月球并不是什么幻想,预料也并非是很遥远的将来的事情。
(9月25日《羊城晚报》 钱黄生文)

“无烟工业”有公害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无烟工业”有公害
旅游业常被人们称为一本万利的“无烟工业”。但事实上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如果忽视环境保护则会带来一系列问题,诸如许多绿色植被被柏油马路、水泥建筑、游乐设施所覆盖;众多公园的绿地为旅游需要而让位于亭台楼阁、云墙假山及营业性建筑,大大削弱了公园调节生态平衡的功能。据统计,我国相当数量的一些公园其绿化面积不足公园陆地总面积的50%。旅游业还严重威胁着珍稀动物的生存。
野炊是深受旅游者喜爱的活动,然而,野炊对环境的污染是不容忽视的:植被被践踏、焚烧;野餐留下了大量的残余物严重地污染了空气和水域。其中玻璃碎屑及塑料制品又是世界上难以解决的公害物质。
伴随着旅游业而来的还有走私、贩毒、色情及流行病的传染、扩散。公用游泳池、旅馆浴池等,是各种疾病的传播介质。另外,一些具有历史纪念意义及考古价值的古建筑、古石碑等常被观光的旅游者涂、写、刻、挖得体无完肤。
自然环境所受到的污染危害,不只是来自人类的生产活动,也来自人类的生活活动。在进行旅游的发展规划时,切不可抱着“无烟工业”的法宝,盲目发展。世界上已经有相当一些国家和地方,由于缺乏计划、管理不当、忽视环境保护,在发展旅游业中收到了“得不偿失”的效果。 (10月8日《中国环境报》 陈洪新文)

关于“代代高”的几种解释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关于“代代高”的几种解释
近两个世纪以来,人的身材一代比一代高。是什么原因影响的呢?研究者们作了大量研究但至今尚无定论。
工程辐射影响说 这种观点认为现代人越来越高是由于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放射线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所致。
激素分泌说 有人认为,近代社会中人越来越高,是由于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脑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因而导致脑垂体的各种功能更加活跃,生长激素不断分泌增加的结果。
营养改善说 不少研究人员认为,人体增高的主要原因是营养全面改善的结果。但持不同意见的人认为,欧洲的居民在近二三十年内营养数量与质量没有什么明显变化,但他们的平均高度一直在增长着。
异地婚姻说苏联一位人类学家指出,父母出生地点的距离相距越远,孩子的生长就越高越快。
近年,又有人提出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是导致人体增高的重要原因。
总之,人体越来越高的根本原因何在,仍是一个谜。
(10月8日《中国环境报》 张有容文)

中国人是怎样抽起烟来的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中国人是怎样抽起烟来的
烟草和玉米、向日葵、番薯等农作物一样,都是在明代由外国传到中国的。
烟草的原生地是在美洲,由早期到达美洲的欧洲人传回欧洲,以后又传到东方。传入中国的时间,据各种史籍的记载,大约是在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初(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的路线,据吴晗先生的考证,有3条:一是从日本传到朝鲜,再从朝鲜传到我国东北地区(当时为满族人的后金政权所在地);另一条是从菲律宾传至福建粤东地区,然后向北传播;再一条是由南洋群岛传入广东沿海。
烟草初入中国的时候,名称很多,如谈巴菰、相思草、烟酒、金丝烟、仁草、八角草等等。从史籍记载看,广泛叫烟草、烟丝的,大约是到清代之后。
对于烟草的作用开始人们颇多猜测。有人认为它有毒,吸多能置人于死地。但更多的是说烟草可以去瘟、“避瘴气”、“避寒瘟”等等。甚至有认为“边上人寒疾”,非烟草不能治的。据说明朝派往云南执行任务的军队因为“深入瘴地,无不染病”,但其中有一营人因为吸烟而安然无恙,故而“众皆服烟”。以后随着军队的调动而使吸烟的习惯广为传播,到明朝崇祯年间,民间种植烟草和吸烟已很普遍,到了“三尺童子莫不吃烟”,“男女老少,无不手一管、腰一囊”的地步;甚至在首都北京,也是“鬻者盈衢”。进入清朝以后,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男女老幼,嗜烟者极多。清王朝初期的摄政王多尔衮,就是烟瘾很大的人物。康熙皇帝也说他出巡时,常见大臣们在巡抚帐中吸烟。许多大官员都是“瘾君子”,如乾隆年间主持编《四库全书》的大学者纪晓岚,据说烟瘾很厉害,常常清早从城里坐轿到圆明园见皇帝,为了解决路上吸烟的问题,特制特大烟锅,可以装一锅从城里吸至城外。王公大臣吸烟成为风气,民间吸烟也就日益普及,清初有谚云:“开门七件事,今日增烟而八矣”。
当时人们的吸烟方式,最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吸旱烟,一是吸鼻烟。此外有吸水烟的。吸机器卷烟即香烟,则是在近代才开始的。大概在1890年,美国洋行老晋隆从美国运到上海销售,第二年运来机器就地生产。因为获利颇丰,故各国资本家纷纷效尤,成为西方资本家剥削中国人民的一大行业。
(《历史大观园》1988年第4期 陈树良文)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