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8-10-10第7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一些国家竞相发展空间运载工具 世界卫星发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第7版(国际)
专栏:

一些国家竞相发展空间运载工具
世界卫星发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新华社巴黎10月7日电 (记者茅瑞清)据阿丽亚娜空间公司10月初出版的一期《信札》预测,从现在起到2000年,世界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的形势将持续看好,但竞争将日趋激烈。
阿丽亚娜空间公司估计,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各国将发射212到275颗卫星。在发射的卫星品种中,通信卫星占发射总数的69%,地球观察卫星和气象卫星占18%,科学实验卫星占13%。以地区划分,欧洲发射的卫星最多,占32%,美国次之,占27%,日本、中国、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以及一些国际机构占41%。
在目前的世界卫星发射市场上,西欧的阿丽亚娜4型火箭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处于领先地位。阿丽亚娜4型火箭是欧洲航天局研制的大型运载火箭。这种使用“爱尔高”固体燃料的三级火箭起飞的最大推力为5370公斤。它一次可运载多颗卫星,并能把卫星送入不同高度的轨道。目前,阿丽亚娜空间公司还计划在90年代初,把阿丽亚娜4型火箭改良成威力更大的5型,以便把10吨重的卫星送入低轨道,或把2吨多重的卫星送入地球静止轨道。
鉴于世界卫星发射市场的需求增多,尤其是欧洲和日本对通信卫星的迫切需要,阿丽亚娜空间公司在今后7到12年里将把预测世界卫星发射市场的形势作为它的主要任务之一。
为此,它已成立了销售推销部,专门研究卫星市场的发展变化和使自己的商业战略适应今后的新形势。
当前,科技较发达的国家都竞相发展空间运载工具来发射卫星。卫星除了用于军事目的外,它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越来越高。人们不仅把它用于观测地球和气象,而且更普遍地用于广播、电视和直接传送各种信息,使通讯条件大大改善。今后随着科技的发展,还可能出现更广泛的新用途。因此,也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前景美好的商业领域——卫星发射市场。
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主任兼阿丽亚娜空间公司负责销售火箭的董事长弗雷德里克·达莱斯特在评论当前卫星发射市场的形势时指出,目前,在卫星发射市场上,具有发射能力的国家已开始进行竞争,但阿丽亚娜火箭的竞争对手还不多。只有美国才是它的真正竞争者。美国的航天机已恢复飞行。在去年,又开始生产改良型的“大力神”等三种火箭,由于美国国防部要把军事卫星送入轨道,对这些火箭需要量大,因此,生产成本比较低,目前,用阿丽亚娜火箭发射一颗中型卫星耗资约3亿法郎,而美国火箭只需2亿多法郎。法国《费加罗报》在一篇报道中认为,在与美国的竞争中,阿丽亚娜火箭也有其优势,即安全可靠和利用尽可能省钱的技术,因此,仍可推出具有竞争性的价格。
据弗雷德里克·达莱斯特预测,进入90年代后,卫星发射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

联合国粮农组织拉美会议在巴西闭幕

第7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粮农组织拉美会议在巴西闭幕
新华社巴西利亚10月8日电 联合国粮农组织第20次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会议,今天在巴西累西腓闭幕。
这次会议发表的《累西腓声明》指出,拉美大陆目前经历的危机正加重“最贫困社会阶层”的负担,该大陆农村地区一直存在着的“深刻的经济和社会不平等”状况“对拉美大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声明表示支持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拉美地区的行动计划。这项计划希望制止对拉美地区森林,尤其是亚马孙森林乱砍滥伐,并要求拉美国家把农业生产放到经济政策的首位。
声明要求发达国家采取具体措施,取消贸易保护主义、降低利率以及停止把粮食作为施加政治压力工具,以帮助实施联合国粮农组织行动计划。
联合国粮农组织第20次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会议是本月1日在累西腓开幕的。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33个国家的农业部长参加了会议,美国、英国及北欧国家的代表作为观察员列席了会议。

意财政赤字逾7000亿美元

第7版(国际)
专栏:

意财政赤字逾7000亿美元
新华社罗马10月8日电 (记者袁锦林)意大利银行总裁钱庇昨天谈到意大利政府的财政问题时指出,今年9月份,意大利的公共财政赤字已超过1000万亿里拉(约合7194亿美元)。
他说,1981年,意大利的公共财政赤字为212.671万亿里拉(约合1933亿美元),占意大利国内生产总值的55.1%,到1988年,公共财政赤字达到1010万亿里拉,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5%。
他认为,如此庞大的公共财政赤字,意味着政府今年既要支付87.5万亿里拉(约合636亿美元)的债务利息,又要偿还30.5万亿里拉(约合220亿美元)到期的股票等债务。

法通过卫星试播高清晰度电视图像

第7版(国际)
专栏:

法通过卫星试播高清晰度电视图像
新华社巴黎10月7日电 根据欧洲“尤里卡”计划的合作项目,法国一颗通信卫星最近首次完成了转播高清晰度电视图像的试验。
据法国电信公司人士说,这次转播试验是9月下旬在英国布赖顿举行的一次无线电通信国际会议之际进行的。
这次转播试验属于1986年提出的欧洲联合发展高科技的“尤里卡”计划的合作项目。

欧共体确定新《洛美协定》谈判立场 新协定将为非加太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便利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共体确定新《洛美协定》谈判立场
新协定将为非加太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便利
据新华社布鲁塞尔10月7日电 (记者诸葛仓麟)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人士今天透露,共同体12国昨晚就与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集团国家谈判续签《洛美协定》时应采取的共同立场取得了一致意见。12国认为,新的《洛美协定》应以现行的第三个《洛美协定》为基础,根据非加太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作出适当的改进。
共同体和非加太集团(现有66个成员国)1984年签订的第三个《洛美协定》将于明年2月期满。双方将于本月12日在卢森堡就第四个《洛美协定》的内容开始谈判。
共同体12国认为,为适应许多非加太国家实行经济结构调整这一较为长期的需要,新协定的期限应当适当延长。共同体有可能在现有的财政、技术援助之外,提供新的财政手段专门用于支持这些国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关于贸易合作问题,12国认为,非加太成员国全部工业品和96%的农产品免税进入欧洲市场,这一优惠待遇应予维护。对于目前还受限制的4%的农产品出口问题,12国表示
“不排除在适当时候考虑作出新安排的可能性”。
十二国研究了在下一个协定中如何实施稳定出口收入制度问题。现协定规定,获得出口收入补偿金的非加太国家
(除最不发达国家外),在出口收入恢复到一定水平时,应分期偿还补偿金。一些成员国建议取消归还补偿金的规定,另一些国家反对。12国最后达成妥协意见,“不排除考虑放弃关于偿还补偿金规定的可能性”。
另据非加太国家总部消息,非加太国家将于近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特别部长理事会,就与欧共体谈判问题协调立场,制定统一战略。

债权这样变成股权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札记

债权这样变成股权
张振亚
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花旗银行公司不久前把智利欠它的部分债款换成了纸浆。不要认为这是绝望之举。因为美国所有大银行,还有日本和英国的国际银行几乎都在做着同样的事。
第三世界国家欠国际商业银行和外国政府的债务去年已超过1.2万亿美元。从1982年墨西哥无力还债,引发国际债务危机以来,国际大银行7年来几乎都没有从拉美国家收回过它们所放贷款的本金。即使是利息的支付,也是时断时续。发展中国家中最大负债国巴西从去年2月到今年9月一直没有支付过利息。阿根廷的利息欠款积累额已近10亿美元之多。秘鲁、尼加拉瓜和玻利维亚更是数年不为它们的债务付利息。在这一背景下,曾经大量放款给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拉美国家的大银行,其信用受到投资者的严重怀疑。纽约著名的华美银行公司和汉诺威制造商公司就是这样。为了摆脱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债权关系,不少商业银行曾以打折扣方式在市场上廉价售出这类债权。每一美元债权极少能售到50美分,有时甚至只值20美分。真是损失惨重。于是从1985年起,各商业银行开始用手中的债权径直换取债务国国内公司的股权。这样显然较为合算。花旗银行公司这次同皇家荷兰壳牌集团、斯科特造纸公司一道,用它的相当一部分难以收回的贷款换得了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以南一家大造纸厂20%的股权,就是例子。只要国际市场纸价上升,花旗银行公司就可获利。
上述这种安排对债务国也有吸引力。以拉美国家为例,它们欠外国银行的债务超过4000亿美元,每年支付的利息达300亿美元以上。用企业的股权去换回欠外国银行的债务,既减轻了今后支付利息的负担,又促进了国内投资的增加,确是一举两得。目前国际利率上升,这些国家的经济又需大力推动,债权变股权遂成为债权银行和债务国之间摆脱烦恼的一种选择。
第三世界的主要债务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和菲律宾,1987年通过上述办法解决了56亿美元的欠债。今年巴西政府声称,它将用这个办法卸掉75亿—80亿美元的外债。迄今为止,智利已用此办法偿还了14亿美元的债务。
80年代的国际债务关系一直是一个死结。债务国还不了债,债权者则不肯赦免部分债务,同时还拒绝提供新的贷款。债权变股权显然使这种僵硬关系有所松动。但今后它能否为债务问题的解决打开一个缺口,还得慢慢地瞧。

外国投资浪潮引起的大辩论——从《收购美国》一书谈起

第7版(国际)
专栏:美国通讯

外国投资浪潮引起的大辩论
——从《收购美国》一书谈起
本报记者 张允文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外资如潮水般地涌入美国。外国投资者(私人、公司、政府)在美国大买债券、股票、房地产、银行、公司、农场、仓库……外资成倍地激增,“改变着美国的面貌”。
外资大量涌入,究竟利多,还是弊多?一场政治辩论波及金融界、舆论界、学术界,以及国会的听证会上。今年出版的由马丁和苏珊·托尔钦夫妇合著的《收购美国》一书既是这场激烈辩论的全面综述,也是这场辩论的一个产物。
美国是一个历来标榜贸易和投资自由的国家。外国对美国的投资何以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收购美国》一书列举了几个数字。外国在美国的投资一九七四年为一千九百六十亿美元,到一九八六年激增到一万五千亿美元。其中百分之八十为政府和私人债券。美国国债已突破二万亿美元大关,外国投资者手中至少已掌握了其中的百分之十。外国投资者还掌握了美国银行资产四千四百五十亿美元,约占美国全部银行资产的百分之十六至百分之二十,各种股票、证券三千亿美元,房地产约一千亿美元,直接投资约三千亿美元。
外资增长速度之惊人尤以金融业最为典型。这种投资在一九七三年到一九八六年期间增加了十三倍,即从三百二十亿美元激增到四千四百五十亿美元。作者认为,外国在美国的实际投资数字远远不止于此。
外国投资浪潮的出现有两方面原因。
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美国的高失业率、高财政赤字、高汇率和美国政治的稳定是吸引外资的客观基础,而高失业率正是迫使各州、各市竞相争取外国投资的主要因素。联邦政府也竭力鼓励外国在美国投资,以便填补连年的庞大财政赤字。而日本投资激增的直接原因则是日元对美元的大幅度增值。
对外资的“大举入侵”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
持欢迎态度者认为,当今各国经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经济。美国“力量的源泉”正是其公开性和多样性。外资创造了三百万个工作岗位,增加了风险资本,提高了房地产价值,保持了农地,改善了美国的财政收支情况,使美国得以承受创纪录的赤字。他们认为,只要能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不管钱来自何方,一律欢迎。
主张对外资加以控制者认为,美国已上了外资的“瘾”,过分依赖外资后患无穷。一旦经济恶化,外国人将撤走资本,后果不堪设想。
这次大辩论的一个重要起因是美国在全球经济中地位的“里程碑”式变化。
一九八五年上半年美国已从拥有二百八十亿美元外债的债权国变为负外债三百五十亿美元的债务国。当年下半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作者认为,美国正在丧失经济主权,因而保持它在全球经济中的“主权”是当代美国面临的最困难的挑战。(本报华盛顿电)

图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10月8日,美国“发现”号舰天飞机在完成了最近的航天任务之后,由一架波音747大型喷气式飞机运回位于佛罗里达的肯尼迪宇航中心。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