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8-10-04第8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杂文和杂文家

第8版(副刊)
专栏:风华杂文征文

杂文和杂文家
省三
作者按:风华杂文征文《对号入座》,内中有“杂文是批判的艺术和艺术的批判,是没有媚骨的散文”,“真格的,如果一篇杂文不能让某些人‘对号入座’,还算什么好杂文?”等语,引起了以下杂感。
一,关于杂文家的面孔
60年代中期,我在一家厂子里做事。某日,忽喇喇来了一伙人,个个嘴角紧抿,面色铁青。有一回开会,工会干事E君有些心猿意马,朝窗外的美景望了两眼,那位管我们的A同志,便兜头喝叱过来,上纲到对运动的态度的高度批判一通。会场顿时鸦雀无声,大气儿也不敢出了,别说朝外张望。
不久,来了个什么文件。加上天兵天将们也着实有些累了,那么一天价绷着脸批判东批判西能不累吗?于是现了原形,那位A同志原来是挺随和风趣的人,不久就跟我们在牌桌旁边打成一片了,还说了体己话:“那会儿,俺们心里也像揣着个小兔子,洪洞县没好人啦,照那么抠法,俺们也架不住……”A同志写不写杂文,因后来不通音问,不得而知。一段时间专司批判使命是确凿的。暂借过来对号入座,望乞鉴谅。
二,关于杂文家的骨头
已故的秦似先生,是广西的杂文家,生前在广西政协里当领导。一天,他偕夫人来到上海地面,心想,我的杂文篇篇俱是反对特权的,这一回,不惊动任何人,完全以平民身份,体验体验生活。可巧,舟车劳顿,到了上海就病倒了。这下惨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住进一间挤着几十号人的大病房,医疗马马虎虎自不待言。秦似先生看看,当平民的愿望确是实现了,只是这样下去,恐怕性命难保。只得临时改变初衷,向特权折节弯腰,找到在上海有权势的故旧,即刻改善了医疗条件,方才化险为夷。以上是秦先生在一篇杂文里的反躬自嘲,另外还发了万端感慨,今从略。
三,关于杂文家的穿着
有一天,诸子百家聚会。小说家一身簇新西装革履,风度翩翩飘然而至;诗人着朦胧迷彩服,一眼望过去,疑是树丛是草堆;电影家裙裾曳地,典雅又新潮很鲜亮。只可怜杂文家喘吁吁姗姗来迟,盖因蟒袍玉带厚底儿靴太累赘。众人围将过来,纷纷打问缘何这般穿着。杂文家鄙夷地说:“少见多怪,真该批判。我们写杂文,是言必称古的。不像你们,祖宗的训示一古脑儿全丢。每篇或开头、或中间、或煞尾,不把太史公乾隆爷请出来顶一阵,我辈人微言轻,如何镇得住场面?另外,我们是骨鲠诤臣,可不像你们……”众人听毕面面相觑,尽皆赞叹不止。
四,杂文是豆腐老虎
杂文姓杂不姓批。嬉笑怒骂、说噱逗唱各色不拘;古今中外,怪力乱神,概在容内。不过是文化市场上一种普普通通的商品,要求文艺其他样式具备的比如娱乐性,杂文也不能或缺。批判分艺术的、说理的、平等的批判,还有“大批判开路”的那个伪批判——打棍子。谁高兴花钱买形销骨立的大批判稿来念呢?不必把杂文看得太严重、厉害。杂文的文字狱史实,证明皇帝老爷和神经有“左”的毛病的人都以为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因此,把杂文家折腾得好苦。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必须用物质去摧毁。窃以为,拿到这里,就是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意思,病是何种原因(政治的?经济的?制度的?)得的,便要用何种药去医治。杂文不可能大包大揽包打天下。到底有多少人看杂文,杂文家心里也得大致有个谱儿,你批判的那些人,多半是不会对号入座的,因为“刘项原来不读书”——想不到我也请皇帝和霸王来撑门面了。
(作者单位:江西南昌二中)

艺术生产的比例失调——环境艺术透视之一

第8版(副刊)
专栏:美学杂俎

艺术生产的比例失调
——环境艺术透视之一
布正伟
在我眼前放着一本刚刚诞生的学术刊物:《环境艺术》。它的确动人,不仅因为它新颖、精美,更由于它潜藏着一种能调节我国当代“艺术天平”的份量。
看看国内的几家大报纸吧。几乎每天总有那么整整的一大版是小说、诗歌、电影、电视、音乐、舞蹈、戏剧的天地,而在新闻报道中,除了常听到的音乐、电影获奖之外,就是国外友人对我国一些特种技艺的手工制品的赞赏。本来,这些都无可非议。问题是,长久以来,我们对艺术生产的社会效益缺少宏观的认识和把握。
不论是大人物还是小老百姓,谁会整天“泡”在小说、电影、音乐之中呢,谁会饱食终日地去欣赏“雕虫小技”呢。然而,没有一个人能逃避时时刻刻所处的具体物质环境。看电影时挺美,但一走到马路上就会感到心烦不安;听音乐时陶醉,但一回到家里就恨不得把铺盖卷搬到露天去睡;欣赏美术作品时色彩是多么斑斓,但上下班路上举目四望却是那么灰淡乏味……
为什么可称之为艺术作品的居住区、街道、广场、公园、商业中心、文化中心很少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呢?为什么有些从照片上看还不错的地方,实际一游便让人长吁短叹呢?更令人惊讶的是,有些报纸竟把工厂大搞假山假石、把街道大搞画砖绘彩,把公共厕所大搞繁琐装饰之类的“爱美之心”也当作对“环境美”的追求来宣扬。这与我们的电影、音乐、手工艺品在国际上获奖的文明地位是何等的不相称呵!我们需要反省,我们不能再糊里糊涂地去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了。
美国环境设计丛书的编者、著名的环境设计理论家多伯谈到环境艺术时说得很风趣:“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这种艺术实践与人的机能密切联系,使人们周围的事物有了视觉秩序而且加强和表现了人所拥有的领域。”事实上,很多的门类艺术——从建筑、园林、工业美术、装饰、雕塑、绘画,到摄影、广告、服饰乃至文字表现、音响表现、礼仪表现等等,都与我们各种具体的生活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世纪以来,特别是人类在向厄运挑战的今天,人们更加认识到了,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以及人类学、生态学、工程学、心理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去探究环境与艺术的关系并付诸于设计——创作实践是何等的重要!
长期以来一统天下的艺术分类方法已不足取。在我看来,可以用金字塔形来勾画社会艺术生产的大轮廓。金字塔的上层与下层分别是纯粹艺术系统和实用艺术系统,而广泛的“中间层”则是环境艺术系统,它兼具实用艺术与纯粹艺术的因素,同时以实用产品与非实用产品为审美信息的载体。只有形成这样一个坚实的中间层,我们才能填补生活与艺术之间那道深深的鸿沟,才能协调而充分地发挥完整的艺术生产的社会效能。这时,只有在这样的大文化环境中,人们才能比较全面地去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过去,我们曾吃过生产、生活、积累物质生产比例失调的苦头。
今天,我们则正面临着引导社会艺术生产协调发展的严峻考验。
环境艺术“时髦”起来了,但它决不是朝涨夕落的“潮”。它是“浪”——永远向前奔去的浪。不信?时间将会作证!

发掘藏族的“宝光灵气”——记尕藏才旦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坛风景线

发掘藏族的“宝光灵气”
——记尕藏才旦
梁依群 才尕
在甘肃省的几次文学颁奖会上,我们见到过他的身影;
在五省区藏文学获奖目录上,我们看到他的小说《羊粪蛋组长》被评为一等奖;
在甘肃藏区许多青年牧民的帐篷里,我们见到他与别人合作整理出版的藏文书籍《布谷啼鸣曲》(情歌选)、《吉祥歌儿飞》(酒歌选),被郑重地放在柜子上……
他就是藏族作家尕藏才旦。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甘南牧区第一代藏族大学生,40多岁的他,目前肩负的担子够重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局长兼文联主席,并负责着藏汉两种文字的两个文学刊物。……
1961年深秋,坐落在龙尾山下的西北民族学院内,冷风飕飕,一片凄凉,图书馆的阅览室更是人迹罕至。吃不饱肚子,谁还有心思读书?但一位高颧宽额的藏族少年每天都早早来到这里。
他坐在椅子上,常常蹙眉沉思:藏族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现代文学史上却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与一个1300年前就有文字的古老民族是多么的不相称!他暗自拿定了主意,要在广阔富饶的甘南草原上努力笔耕。
1968年,他从西北民族学院政治系毕业,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1973年他的第一首诗在《甘肃日报》上发表了。
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山牧场上,他与牧民们厮混在一起。白天放牛牧羊,骑马驰骋,搬圈走帐,剪毛割绒;晚上在熊熊的灶火旁,饮酒说笑,唱歌跳舞,倾吐生活的甘苦和对未来的憧憬……他逐步了解和熟悉了自己的民族,明白了这个古老民族之所以能发展,正因为她有着坚韧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这是民族进步的动力。他的小说《最新最美的画》、《报春花》、《猎人的眼睛》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新的藏区风貌,一个个活生生的藏族新一代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热情办小水电的青年牧民顿珠、积极兴办帐篷小学的姑娘洛赛尔、不畏世俗偏见坚持绵羊改良的万玛本……当然,这时候,他的作品还比较稚嫩,但这第一步却是扎实的。
笔耕至今,15年间,他已发表了几十万字的小说,还有数千行的诗词。对于一些作者笔下的“莺歌燕舞”、一片升平的假、大、空,他总是摇头叹息,决不敢步其后尘,而是严肃地思考,辛勤发掘民族的“宝光灵气”。通过揭露极左在藏区的阴影,向读者展现了善与恶的斗争。
改革的暖流淌过高原的村寨帐篷时,他把镜头又对准了改革开放后的藏区。中篇小说《三月花芳香》,用细腻的笔调,反映了牧区新老两代人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上的矛盾冲突。中篇小说《半阴半阳回旋曲》和短篇小说《木匠瓦尕》、《夜追》等,描述了改革不可逆转及其所带来的种种阵痛。最近,四川民族出版社还要为他出版一本中短篇小说选,集中显示出这位藏族作家的小说风格。

一枚邮票

第8版(副刊)
专栏:

·一枚邮票·
彭国梁
一枚比月光还薄的邮票
抖动着翅膀
翻飞在城市与乡村
人群和人群之间
寻找心灵的伴侣
所有的邮票出发时
都驮着美好的愿望
都摇晃着身子朝幸福和愉快飞去
一枚邮票带来的消息
可以使年轻的突然苍老
可以让阴雨天即刻转晴
而更多的时候
寻觅爱情的找到仇恨
找寻阳光的带回寒风
深深的痛苦
深深的幸福
都被人们久久珍藏
时间的手掌
抹去了平凡的事
无论匆匆的岁月
带来多少值得心爱的东西
渴望情感的人们
依旧钟爱着一枚小小的邮票
依旧相信——
一枚邮票会产生奇迹
能改变自己的一生

“皇周”石刻

第8版(副刊)
专栏:山川风物

“皇周”石刻
王志栋
当京沪列车路过山东省邹县车站时,若从车内东侧向北眺望,就可看见县城北郊铁山上的摩崖石刻远景。这就是皇周大象元年(公元五七九年)的金刚经石刻。
邹县摩崖石刻面积约一千余平方米。原来尚有尖山刻字,五十年代因采石被毁。现有的铁山、岗山、葛山三处石刻,犹存古风雅韵。
邹县摩崖,惟铁山摩崖以字数多、面积大居首,可与泰山经石峪媲美。铁山摩崖,位于邹县城北郊的铁山之阳坡,有一千四百年的悠久历史。其上下长六十一米,东西宽十七米,游人在下仰望,倍觉坡大字雄。石刻的东侧为正文,书刻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文;西为“石颂”跋文;右下题名。跋文中,记载着刻石年代:
“皇周大象元年岁大渊献八月庚申朔十七日丙子”,书者为高僧安道壹。

图片

第8版(副刊)
专栏:

坐落在坡地草坪上的新加坡国立剧院,不仅造型独特,而且与精致的环境设计融于一体,市民为有这样优美的文化活动和人际交流场所而感到自豪。

图片

第8版(副刊)
专栏:

人人都夸天好大,
见了青天又害怕;
跳出井口担风险,
不如重做井底蛙。
华君武画并诗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