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8-05-07第7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宣扬历史遗产 培育民族精神——漫话法国的文物保护和利用

第7版(国际)
专栏:

宣扬历史遗产 培育民族精神
——漫话法国的文物保护和利用
马为民
听法国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法国是欧洲的中国。这既是对法国国民性中倾向保守一面的责备,但更是一种自豪感:法兰西民族同样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拥有丰富而珍贵的历史遗产。最近,法国文化部遗产局局长让·皮埃尔·巴迪先生对记者的一席谈话表明,法国的文物保护正是它宣扬历史遗产、培育民族精神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事业。
珍视遗产 悉心保护 法国从上个世纪起即重视历史遗产的保护。到1913年,就制定了较完备的历史建筑物保护法。其后不断充实。如今,凡属保护建筑及其方圆500米以内的景物,未经政府允许是不得变动的。保护范围也在扩大,它不停止于19世纪,本世纪40年代乃至60年代的个别建筑(如里昂附近的图莱特修道院)也被列入保护之列。
法国是在中央一级设有文化部的唯一西欧大国。那是在1958年戴高乐将军重返政坛之后。前总理德勃雷不久前回忆说,当时将军对他组阁仅仅提过一条意见:要设一个文化部,要由马尔罗任部长;其余一切均由总理定夺。作家安德烈·马尔罗是法国现代史上一位传奇式人物、戴高乐将军的莫逆之交。他对历史遗产有一种执著的偏爱。在任10年,他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拯救和修复了许多历史建筑。凡尔赛宫、枫丹白露等建筑群的壮美能保持到今日,巴黎的“沼泽区”(巴士底广场以西约126公顷的老住宅区)能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主要归功于马尔罗。当然,用高压洗涤水冲刷掉巴黎建筑物表面污垢的,也是马尔罗。
“但是”,巴迪先生说,“法国近10多年来重视了新建而放松了保护。”他认为:“历史遗产是一个民族的个性的印记。精心保护它并留传给后代,是当今一代人的责任。否则,后代会埋怨先人即我们的笨拙。”去年底,议会通过法律,决定拨款51亿法郎,用5年时间大力修缮古建筑,并责成政府每年向它报告法律的实施情况。这5年的重点共300项,100项归国家承担,其余由地方和私人在国家资助下负责。
目前,巴黎的修复点遍布全市,不下百处。市中心的协和广场最能代表这场修复的声势。隔广场相对的波旁宫和海军大楼的正面都搭起了脚手架,护以塑料布和铁纱网。广场四角代表外省8大城市的8座大型女性雕像也已开始修缮。美丽的广场正在变成一片文化工地。
动员民众 教育民众 去年在议会立法阶段,报刊集中宣扬了一些建筑的历史价值和它们亟待维修的惨状:靠近圣母院走路要当心,剥落的石片说不定会落下来;先贤祠从30米的高处砸下过5公斤重的石头;凯旋门的稳固性令人担忧……
国家要拨款维修,同时也要借维修以培养公民的爱国精神。以凯旋门为例。维修的消息一传出,美国一家公司立即响应,它要独自承担3400万法郎的全部维修费。这个举动刺激了法国舆论。政府没有轻易允诺。文化部说,这笔费用在文化部维修历史建筑物的年预算中只占5%,国家有这个财力;但为了培养公民的爱国精神,国家只出一半经费,其余一半要由单位和个人捐赠。接着,吉斯卡尔·德斯坦前总统主持成立了征集捐款的基金会。《巴黎竞赛画报》则在凯旋门广场举办了一个多月的摄影展览,其中不少照片是十分珍贵而教育人的:凯旋门披上黑纱迎接客死瑞士的文豪雨果的遗体的悲壮场面;民族英雄甘必大的心脏由灵车载着穿过拱门移葬先贤祠的感人时刻;巴黎1944年解放时,戴高乐将军从拱门走向香榭丽舍大街时全民欢呼的场景……端详着这一幅幅三四平方米的巨幅照片,回忆着这座雄伟拱门经历过的光荣历史,即使外国人,也会激起为修复它而尽力的感情。法国工商银行决定承担广场维修费的一半。8座女性雕像预计明年大革命200周年纪念日前修葺一新。维修尚未开始,法国的老战士们已经在为3年后的凯旋门竣工仪式做准备,选出了带领他们参加仪式的旗手。
巴迪先生估计,目前全国从事历史建筑修复及文物发掘的有好几万人,其中只有2500人是归国家开支的。其余的或由地方和公司提供,或是开展义务劳动。值得一提的是,这类义务劳动在法国并不是罕见的。前两年,卢浮宫扩建工程开始前,院内进行了好几项文物发掘。许多民间协会的会员和艺术院校的学生参加了义务劳动。显然,这类义务劳动本身就是对人的情操的陶冶。有人说,法国人自由放任,生活在越轨与不越轨之间而收放自如。但是,几年当中还从来没有见到过损及文物的行为。
分散管理 注重利用 法国注册保护的历史建筑共3.8万座,由国家管理的只占6%,多数归市镇所有,还有28%是属私人的。所有权尽管分散,保护标准则是统一的。保护建筑不论属于谁,更动和维修计划必须经国家批准,国家则承担修缮费的10%—15%(一般文物)或50%(重点文物)。
对历史建筑既不轻易废弃,又不将其神圣化,而主张利用,这是法国文物保护的一个重要特点。多年来,凡尔赛宫、枫丹白露宫都举行过国际会议,自1897年起一直是总统别墅的朗布依埃宫,只要总统不在,始终是大众参观和散心的场所。巴迪先生说,国家特别鼓励公司把总部设在保护建筑里,而不兴建新楼,并为此制定了相应的减税措施,使公司有财力维修。据说南方古城埃克斯—普罗旺斯市的许多银行办事处就设在保护建筑里。国家省了人力和财力。遇有大修,国家则承担部分费用。这种分散管理,鼓励利用,密切了大众同历史遗产的关系,也有助于增强人们保护文物的责任感。
鼓励和吸引民众参观,是利用文物的另一个方面。文化部长莱奥塔尔说,对于历史遗产,仅仅保护是不够的,还应当发挥它的作用,使大众更好地了解它。四年来,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成了全国的“历史遗产日”。这一天,博物馆和历史建筑都免费向大众开放,往往形成全国的“博物馆热”,推动着人们去了解历史遗产。巴迪先生说,你如果问一个法国人的文化生活,他多半这样回答:第一是看电影,第二是参观博物馆或历史建筑。法国尤其重视用历史遗产陶冶青少年。几年前,中小学开设了“历史遗产课”,在这个学习阶段,青少年必须在老师带领下,用一周时间参观博物馆或历史建筑。巴黎奥赛博物馆落成后接待的第一批参观者全是小客人,他们是应教育部长和文化部长的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名中小学生。
法国著名汉学家于儒伯先生曾跟记者闲谈过法国的民族性格。他举例说,法国同西欧其它国家一样,也存在人才向北美流动的问题,但有一个差别:最终定居北美的法国人最少。这倒近乎我们的“落叶归根”。显然,丰富的历史遗产是任何一个民族的内聚力的源泉。保护它,利用它,是培育民族个性,发扬民族精神的一项重要的思想文化建设。

音像杂志

第7版(国际)
专栏:

音像杂志
在电视机极其普及的日本,不少青年人从小养成向电视屏幕取乐的习惯,而不大愿意阅读书报。这给杂志出版社提出了一个如何吸引青年读者以开辟新的市场的问题。
日本学研出版社最近作了新的尝试,取得初步成果。它把杂志的内容不是印在纸上,而是录制到录像带上,然后上市出售。
最初这种音像杂志每份售价2万日元,较贵,所以销售量不多。后来加了广告,把每本价格压低到千余日元,从而打开了销路。但跟一般印刷的杂志相比,价还贵一倍。为此,出版社正在积极想办法,争取价格与普通杂志相等。
目前,日本出版发行这类音像杂志已有10种,看来还有增长的势头。

有益的沟通

第7版(国际)
专栏:

有益的沟通
王能标
长期的种族隔离制度造成南非黑人同白人之间的对立。少数顽固分子迄今死抱种族隔离制度不放。然而,生活还有另一面。一些开明的白人正逐渐抛弃种族偏见,走上反对种族隔离的道路。今年3月就有170名白人到黑人家里体验生活。
这170名来自南非各地的白人来到首都比勒陀利亚附近的黑人城镇马梅洛迪,与黑人同吃同住同参加社交活动。
这些白人与黑人一样,住黑人窝棚,上户外厕所,用户外公用水龙头,用锌盆洗澡,逛高低不平没有路灯的大街,同黑人一起野餐,从同一个大铁锅里舀玉米粥喝。
为了接待一对白人夫妇,马克纳一家7口挤在4间用铁皮、树枝等搭起来的小平房里。最令女客人感到不习惯的是与黑人孩子共住一个卧室。她说,简直不能相信,大儿大女能挤在一个卧室里,其他人则睡在休息室的草垫上。
维尔容,这个年轻的荷兰人后裔,原出生于一个有种族偏见的家庭。他同8个黑人挤在一间简陋小屋里的两张床上。他说:“我很害怕,我们像沙丁鱼一样挤在一起。现在,我算知道黑人是怎么过日子的了。我醒来时觉得很累。我希望那些搞种族隔离的人亲自体验一下这种生活。”
这次为期4天的体验生活活动是由教会组织的。组织者说,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打破种族界限,让白人体验黑人生活,促使他们考虑采取积极行动来改变种族歧视制度并把他们在黑人区的见闻告诉他们的白人同胞。一名白人说,“4天的生活改变了我对黑人的态度。我希望生活在一个没有种族歧视的南非,我将积极为此而努力。”

欧洲“家谱热”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洲“家谱热”
早年,在欧洲国家,人们对家世并不怎么关心。如果你与别人交谈时问对方:“你曾祖母叫什么名字?”对方往往会感到迷惑不解,甚至会认为你这人“神经不正常”。但是现在欧洲有几个国家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家谱热”新现象。人们不仅乐意谈家世,而且还千方百计地研究、撰写家谱。许多人甚至还出钱雇人多方查寻考证,为自己的家族写出家谱。现在已有不少专门以撰写家谱为业的“家谱学家”,业余爱好者更是日众。
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自从电视连续剧《根》和《福赛特家世传奇》播映后,这两部电视剧中所展示的家族历史在大西洋两岸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据报道,英国伦敦的家谱学家协会在六十年代成员不到三千人。今天,其成员已超一万。法国的职业“家谱学家”和业余爱好者现在已有二万余人。其它国家的“家谱学家”也越来越多。
尽管研究家谱未免单调乏味,但是不少人还是热情很高,据报道法国人热情最盛。每天去法国国家档案馆查阅资料的人络绎不绝,其中“家谱学家”的人数差不多超过了历史学家。有的人虽然对家谱很感兴趣,但由于各种原因,或是因受不了查寻之苦,或是因没有时间等等,于是不惜重金聘请“家谱学家”为其撰写家谱。慕尼黑有一位“家谱学家”,就以为别人写家谱为职业,而颇负盛名。对于棘手的家谱,他的要价很高,每小时七十美元。
“家谱热”的出现,据报道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有人想了解
“自我”,找到自己的历史渊源;其二,有人是出于好奇;其三,研究家谱可给某些人以“安慰”,从中找到通过其它途径难以找到的
“永久不衰”的东西。目前,“家谱热”在欧洲国家方兴未艾,看来一时不会“降温”。 王如君

赛驴拾趣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副刊

赛驴拾趣
尼日尔人每年都要隆重庆祝传统节日——赛驴节。节日期间,人们载歌载舞,狂欢通宵达旦。美丽的津德尔市是今年赛驴节的中心。
驴参加比赛可不是件容易事。自古以来,驴被认为是倔强的动物。因而,骑驴比赛更富于刺激。这一天,人们穿着盛装早早来到赛驴场。挥舞彩旗,击鼓呐喊,为自己喜爱的骑手加油助威。为了使比赛更吸引人,严格规定不许使用缰绳和鞭子。整个赛程为12公里,途中要跨越几处障碍,最后还有250米的“倒骑驴”精采表演。
此次共有70名骑手到津德尔参赛。他们的“座骑”都是经过严格挑选和训练的,有的已不是第一次参赛了。可是,比赛一开始,竟有20头赛驴发了性子,任骑手百般催促,拳打脚踢,就是一动不动,致使这些倒霉的选手被迫退出了比赛。比赛中,有的驴在障碍前突然冲向狂热的观众,吓得他们偃旗息鼓、四处逃跑;有的驴在途中固执地停下来休息、找东西吃,引得其他参赛的驴也纷纷效仿。整个比赛时紧时松,笑话百出,让人捧腹不迭。
最后,一位20岁的选手伊基·伊布拉摘走了桂冠。他已连续三次荣登尼日尔赛驴冠军的宝座了。赛后他对记者说:“我成功的秘密就是从不让我的‘伙伴’受委屈,驴很懂感情,也和人一样需要爱。”
岩 巍

旧书有价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副刊

旧书有价
陈 封
19世纪美国大诗人爱伦·坡于1827年出版的第一本诗集《帖木年及其它》被人偶然在波士顿发现,现在已成为稀世珍品。
这本诗集是世界上仅存的第12本,是一位爱书而不懂书的人在纽汉普舍尔旧书摊上以15美元买的。他交给苏斯贝拍卖行出售。苏斯贝拍卖行的专家仔细鉴定后认为是真品,决定在6月7日公开拍卖,估计可售30万美元。第11本同样的诗集是1954年被发现的,1974年拍卖时被藏书家以12.3万美元购去。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售书者说:“我知道它会很值钱,但绝对想不到会值这么多钱。我得到它时,我没有很好地爱护它,用手随便地翻阅了一遍,因为我从来没有读过爱伦·坡的诗篇。实际上我也不很懂得书。”他说他是在一个装满农业书籍的桶内发现这本古老诗集的。他带着书去苏斯贝拍卖行的波士顿办事处委托出售,当即被接受。然后用装甲保险车将书运到纽约市。
这本只有40页的诗集中的大部分作品为诗人童年时所写,到他18岁时才刊印,因此在美国文学史上是很有价值的。

印度散记(图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印度散记
英韬
印度妇女喜穿“纱丽”。选一块心爱的衣料,在腰间绕几圈,然后斜着从肩部披过去,飘在身后,必要时又可作遮阳的头巾。不仅不用裁剪,而且穿后显得体态优美、轻盈。身高身低、体瘦体胖,无不合身。这种服装不知起源于何日,也不知创始于何人,实在是非常实用、美观、经济,非常科学、非常高明的设计。
城市街道和乡村公路上,往来奔驰的是清一色印度国产汽车。大概是为了保护本国工业吧,进口的外国汽车几乎看不见。印度生产的“塔塔牌”十吨卡车,车身高大,威风凛凛,“大使牌”小汽车外观不算漂亮,设备谈不上豪华,但是满街清一色国产车的壮景,却使人强烈地感到一种民族自尊图强的美。
德里市朱木拿河畔,有一片碧绿的草坡。圣雄甘地死后曾在此火化,事后就在火化处建成甘地陵园。陵墓由一块低矮的黑色大理石砌成,旁设长明灯火,给人以简朴、穆肃之感。黑色大理石上镶着两个金色大字“嗨,罗摩”,这是甘地遇刺时说出的最后一句话。罗摩是印度史诗中人品高超的理想人物,也是神的化身。
城市里的摩托车很多,多得有点像中国的自行车那样塞满了道路,号称“公路之王”。车的马力有大有小,一种轻型车似乎很时兴。全国共有十几个生产摩托车的厂家,其中之一的埃斯科特工厂,年产量为15万辆,工厂附有1000多个服务中心分布在全国各地,负责销售、修理和技术培训。
位于马哈巴里普朗,有一块开凿于7世纪、记述恒河诞生神话故事的巨大石雕,至今十分完整。公元前开凿的阿占陀、耶罗拉等地的石窟艺术,也都相当完好。印度参观著名建筑和寺庙,都有脱鞋的规定。文物古迹除自然原因显出风化外,很少有人为破坏的痕迹。
印度人民擅于保持民族文化传统,在音乐方面更为明显。印度音乐有独特的风格,乐器也是独特的。访印期间,无论是电台广播,或是从街头商店里飘出来的乐声,全是带有浓郁印度风味的曲调,间或也有用电子乐器演奏的,听来仍然是印度味道。
(附图片)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