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6-07-20第5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政府在发展企业横向联合中的作用

第5版()
专栏:

政府在发展企业横向联合中的作用
孙效良
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当前企业横向联合的势头方兴未艾,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令人鼓舞:一是企业之间自发的联合日益增多;二是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联合日益增多;三是联合的形式和内容日益增多。这些特点是过去所没有的,它标志着企业的横向联合正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但是,有一个问题值得引起注意,这就是在发展企业横向联合的过程中,政府如何发挥作用,发挥什么作用。
现在大家都已迫切感到发展企业联合是大势所趋,许多政府部门正在积极考虑加强领导。但由于对发展企业横向联合的内在规律研究不够,还在用老的思路想问题、定办法,因此,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行政干预。有形的行政干预表现为做计划、下指标、“装口袋”、“梳辫子”,强行组织联合;无形的行政干预表现为,利用分投资、定项目、规划引进、分配物资等权力,对企业联合施加影响。结果,有些企业之间自愿的联合,由于得不到政府主管部门的认可、批准而搞不成;有些政府主管部门想组织的联合,企业又不自愿,勉强搞起来,也是“联而不合”,貌合神离。这个问题不解决,企业的横向联合就会受到极大影响,甚至可能走上歧途,重蹈过去失败的覆辙。
政府直接组织联合的两大局限性
我们现有的企业联合,大体上是通过两种途径发展起来的:一是由各级政府出面组织的;二是由企业之间自愿形成的。
由政府出面组织企业联合,有它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的具体条件,同时也有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很难超越行政管辖范围,发展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这种局限性之所以不可避免,是因为政府行使职权,客观上必须要求有明确的范围和界限,因此,哪一级政府都无权超越自己的管辖范围,去组织其它政府所属企业联合。二是容易忽视企业的自愿和互利,有时还以“服从全局利益”为由,强迫企业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参加某种联合。这种局限性之所以不可避免,是因为企业作为利益主体和政府作为利益主体,在客观上的需求和愿望是不一样的。例如,某市有个柴油机厂,配套需要的机油泵,企业希望与外市一个专业机油泵厂协作,因为它的产品质量好,价格低;而市政府的主管部门,却希望与本市一个机油泵厂协作,因为生产任务留在本市,有利于本市发展速度的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在这种利益矛盾的情况下,由政府去组织联合,必然会牺牲企业利益,从而也就很难让企业自愿。
由企业之间形成联合,就不会有这种局限性。一则因为企业是经济组织,根本不存在什么“行政管辖范围”,发展联合可以不受任何界限的限制;二则因为企业之间互不统属,没有可能利用行政权力,唯一的联系纽带就是利益协调,只有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才能形成联合。
至于企业自愿形成联合,与地方和部门的利益发生矛盾怎么办?这要作具体分析。有两种可能的情况:一种是象上面讲到的柴油机厂与机油泵厂经济联合那类情况。按企业的意愿办,确与当地政府的利益有矛盾,但这种地方政府的利益,实际上是地区自成体系的利益,本在应当破除之列,“违背”一下,有何不可?有何不好?再一种情况是,企业行为确实违背了当地政府的正当利益,这要通过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调整利益关系去解决。
几年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一再证明,发展横向联合的基本途径,应当是创造条件,让企业之间自愿形成联合,而不能由各级政府出面去组织联合。这既是一个指导思想问题,也应当是一个行动方针问题。
政府在发展企业联合中的三大作用
提倡由企业之间自愿形成联合,各级政府部门在企业联合的问题上是否无所事事、无所作为呢?不是的。实际上是大有作为,大有用武之地,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一,拆除障碍,为企业发展横向联合扫清道路。
从现实情况看,公开反对企业联合的已经不多;但利用各种行政权力,为企业联合设置隐蔽障碍的情况,还确实不少。一是按我的意图联合就给投资、给项目,不按我的意图联合就没投资、没项目;二是按我的意图联合就支持、认可、鼓励、宣传,不按我的意图联合就不支持、不认可,搞好了不表扬,出了点问题就大加鞭笞;三是按我的意图联合,对企业干部就重用、提拔,不按我的意图联合就让你坐“冷板凳”,甚至借故调离,变相撤职。所有这些,都是企业自愿形成联合的“无形障碍”。拆除这些障碍,各级政府义不容辞,责无旁贷,而且只有政府出面才能办得到。
第二,研究规律,正确指导企业横向联合的顺利发展。
发展企业横向联合需要加强指导,而加强指导是各级政府的责任,这一点是没有异议的。但是,加强指导有正确的指导,也可能有错误的指导。问题在于如何保证实行正确的指导,避免错误的指导。
企业横向联合作为一个客观事物,有它自身的运动规律。实行正确指导的关键,在于悉心研究这种规律,并严格按照这种规律去进行指导,防止任何主观随意性。例如,发展企业联合的基本途径问题,企业联合的纽带问题,企业联合体的核心问题,企业联合的形式问题等等,这些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把握这些规律是正确指导的前提;按这些规律办事,是正确指导的保证,主观随意性则是导致错误指导的根源。拿企业联合的形式来说,过去一度有一种强求统一的思想,结果不但没有促进企业联合,反而妨碍了企业联合。实际上,企业之间不同的联系纽带(如生产技术协作,共同开发技术,共同开辟国内外市场,生产要素的互补等等),决定着内在联系的不同紧密程度,需要有不同的联合形式去适应。因此,企业联合的各种不同形式,不存在哪种一定就好、哪种一定就不好,哪种是高级形式、哪种是初级形式的问题。关键在于根据不同的内在联系,选择恰当的组织形式。选择得当效果就好,选择不当效果就不好,这就叫做按客观规律办事。关于企业联合中的规律性,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需要各级政府在这方面下一番苦功夫,以便使自己对企业联合的指导,建立在确有科学根据的基础上,保证它的正确性。
第三,制定政策,促进企业横向联合健康成长。
发展企业横向联合需要促进,但不能“拔苗助长”,主观地下指标,定进度;而要通过制定政策,促使其健康成长。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促进企业横向联合的政策,主要应围绕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鼓励而不是限制企业发展横向联合,保证企业联合的自主权;二是调节利益关系,保证联合的有关方面经济利益的和谐。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需要制定政策,也需要改革体制,两者要协调、配套行动。
关于促进企业联合的政策,国务院已有明确规定。今后的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并研究贯彻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提出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更具体、更深层次上的政策措施。这方面的工作量还相当大,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可以设想,各级政府把以上三个方面的事情抓实、抓细、抓出成效来,将会对企业横向联合的发展,起重要的指导、促进和推动作用。

还是概括为社会主义实践好

第5版()
专栏:探索与争鸣

还是概括为社会主义实践好
何匡
在我们国家里,在进入建设共产主义的阶段以前,我们所从事的革命(建设)实践,究竟应当概括为共产主义实践,还是概括为社会主义实践?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建设的两个文明,一个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一个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开创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如果把上述的这些社会主义字样都改变为共产主义字样,那就会变成:坚持共产主义;建设共产主义物质文明和共产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共产主义;开创共产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我们的文献和宣传中真的这样改变一下,不难想象,那会给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思想和实际活动中造成多么大的混乱呵!
为什么改不得呢?
这就需要我们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
在近代的社会主义文献中,很长时期内,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个概念是没有区别的,是通用的,都是指资本主义灭亡后的未来的新社会。1875年马克思写作《哥达纲领批判》的时候,第一次提出来共产主义社会将分为两个阶段。但是,马克思并没有把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从那以后,正如列宁所说,通常就把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作为社会制度来讲,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区别开来了。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巨大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几十年的实践也充分地验证了这一发展的真理性。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如果还象以前那样,或者说还象十九世纪那样,把作为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加区分,混为一谈,仍都称之为共产主义,那不是在理论上的幼稚无知,便是在理论上的后退,后退到不承认、不重视把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区别开来的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对革命实践活动的极端重要性。
基于以上的回顾和分析,我认为,我们现在从事的革命(建设)实践,还是概括为社会主义实践好。这样,才不致于把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混为一谈。
说今天的实践是社会主义实践,有利于把理想和现实区别开来。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的几十年间,在一些国家里,社会主义已经由理想变为现实。几十年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不是一个转瞬即逝的阶段。要使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要把共产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必须经历一个比较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不能跳过必经的历史阶段,把理想当成现实,把未来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要做的事情拿到现实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来做。所以,为了保持清醒的头脑,为了不致于陷入“左”倾的泥潭,我们就应当强调,我们实践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在实践中。
其次,说我们的实践是社会主义实践,有利于把实践和政策的关系统一起来。政策来源于实践,受实践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过去,民主革命阶段实行的新民主主义政策,来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受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检验,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今天,在社会主义阶段实行的社会主义政策,来源于社会主义实践,受社会主义实践的检验,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在这里,实践和政策的统一性,是极其明白易懂的。当然,用另一种方式也可以表现这种统一,譬如说,我们的共产主义实践,已经是建设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共产主义实践;我们的共产主义政策,已经是建设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的共产主义政策。这样,实践和政策的一致性也成立了。但是,这种一致性,不仅说起来别别扭扭,令人费解,而且也会使人口口声声说的都是共产主义政策,从而脱离了我们社会主义生活的实际。
强调现在的实践是社会主义实践,而不是共产主义实践,是不是否定了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作用呢?不是的。会不会推迟共产主义制度的实现呢?不会的。
在民主革命阶段,如果我们党不强调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不是作好上一篇文章再作下一篇文章,而强调两个革命的一致性,要同时作好上下两篇文章,搞所谓“毕其功于一役”,可以想象,那样去领导革命,只能导致革命的失败,既不能取得民主革命的成功,更谈不到进一步把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实际情况是,民主革命进行得越顺利,越彻底,社会主义离我们就越近,而不是离我们更远了。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不是充分证明了这个真理吗?
今天,我们强调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区别,首先作好社会主义这篇文章,不断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不断完善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服务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加速地完成社会主义的最根本的任务——发展社会生产力,可以满怀信心地说,这样一心一意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离实现党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制度的日子不是更远了,而是更近了。
革命的辩证法就是如此!

经济体制改革研究课题成果评议会综述

第5版()
专栏:

经济体制改革研究课题成果评议会综述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为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探索,最近邀请国内经济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就该会所组织的专题研究的一批成果进行了评议和座谈。
在评议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节问题时,有些同志认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并没有改变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定性,价值规律仍然起着普遍的调节作用,它反映了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最基本的联系,反映了经济运行过程所遵循的一般规律,因此,它也是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中的基础性规律。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作用的特点在于,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整体利益与个别利益的可协调性,为这一规律在全社会规模上被人们自觉地利用提供了条件。
许多同志认为,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问题,说到底是市场问题。所谓市场,是指商品交换关系,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客观经济环境。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市场包括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的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和职业市场。价值规律只有通过由这三种市场组成的市场体系才能充分地发挥它的调节作用。离开市场,离开市场要素的联系和运动,价值规律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依托。
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作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要求把计划领导和自觉运用价值规律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二者统一的最适当的途径和形式,就是运用经济杠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行间接的计划调节和控制。这样,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宏观经济调节以自觉运用价值规律为依据,以统一的市场体系为基础,以经济杠杆为手段,其目的在于既要充分地激发微观经济的活力,又要经常地保持宏观经济的平衡。有的同志进而提出了“社会主义计划市场模式”的概念,认为计划市场应该是我国经济宏观调节的目标模式。在计划市场模式中,计划和市场是融为一体的。这里既没有超越市场的计划,也没有计划制约之外的市场。这一模式的理论框架是:一、微观基础方面,企业应是商品生产者;二、宏观控制方面,要采用间接方式,主要表现为国家经济管理机构模拟市场机制的自行调节功能,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作为经济参数并入市场运行,控制市场机制的不稳定因素,促使市场机制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及资源的合理配置;三、运行结构,在形式上表现为决策的集中性和分散性、信息流向的横向性和纵向性、利益关系的整体性和差别性的并存,但都以价值规律作为统一的经济调节机制。
在评议和讨论有关工业组织体制问题时,有的同志认为,工业组织体制的改革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分析。要对工业组织的研究对象进行定性、定位和定量的分析。首先,要明确社会主义企业不仅具有区别于资本主义企业的一些本质特征,同时也具有企业的一般属性。作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具有独立性、营利性、商品性等经济特征。其次,要明确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企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是最基本和最基层的环节,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直接体现者;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国家的关系,既是一种政企关系,又是一种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关系;而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则是完全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第三,依据企业的生产技术特征、专业化协作条件、管理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企业规模,也是工业组织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评议城市流通中心问题时,有的同志提出,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城市作为流通中心的功能日益强化,它已成为城市诸经济功能中最重要的功能。这里所说的流通,包括商品流通、资金流通、信息流通、劳务流通、技术流通等等。重视和发挥城市这种流通中心的作用,就必须建立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流通网络和经济区,完善城市各种流通服务设施。这是促进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这次评议会还座谈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规划的基本思路问题。有的同志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应该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这一目标模式要求计划符合商品经济的要求,认为计划与市场、宏观与微观是有机统一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处于市场关系中,一切市场关系又都处于计划的调节控制中。这样,我们的经济内部就不再是两套指导参数,而是只有一套指导参数,即受到计划调节的市场关系。有的同志提出,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步骤可以考虑这样一些基本原则:立足长远目标,坚持全面配套,循序分步推进,严格控制需求,“破”“立”紧密结合。与会同志都认为,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到了需要制定总体规划、全面配套改革的时候了,理论工作者应该为这一艰巨的改革工程提供有价值的意见。
会议就经济杠杆综合运用的定量研究交换了意见。近年来一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同志,在经济学家帮助下,运用控制论和系统论的方法,对经济领域进行一系列数量研究,与会同志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不少同志认为,应该支持这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研究手段上的相互渗透。也有的同志指出,在运用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对经济领域进行研究时,不应该忽视经济科学自身的基础理论的指导意义。
(李伦祖)

武汉市精神文明建设战略理论讨论会强调 精神文明建设要适应改革和开放的需要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武汉市精神文明建设战略理论讨论会强调
精神文明建设要适应改革和开放的需要
不久前,在武汉市召开的精神文明建设战略理论讨论会上,有的同志指出,精神文明建设肩负着双重任务:一是要保证和促进改革与经济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它的智力需求和社会环境需求;二是要完成其自身发展的目标,即促进国民素质向优化方向发展,健全民主与法制,繁荣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等。
还有的同志说,经济上要开放、引进,思想文化上也要开放、引进。现在中国不存在“全盘西化”的问题,恰恰相反,我们对国外进步的科学、文化成果,研究、吸取得还很不够。我们不但要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而且要积极引进进步的文化成果和合理的思想成分,在中外文化的冲突和交融中,在批判地继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创造崭新的现代文化。
会上,还有的同志认为,要掌握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就必须认识和掌握商品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因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给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课题。只有认识和掌握了商品生产的特点和规律,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形式,从根本上加强现阶段的精神文明建设。
(李权时 张述传 张德顺)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中译本出版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中译本出版
大型军事工具书——《苏联军事百科全书》(九卷集),已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原书共八卷,由苏联国防部军事出版社一九七六年开始出版,一九八○年出齐。这部书是苏联国防部组织编纂的。参加撰写这本书的有苏联军内外著名学者、专家、高级将领等共四千余名。全书共收一万一千个条目,约一千四百万字,还有三千五百多幅插图和九百幅地图和照片。中译本变动了原书的编排次序,按学科分类重新编排,分为战争理论、军事历史、军队建设、军兵种和勤务、军事地理、人物志、军事技术和总索引卷。
(军力)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新著《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它是一部以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分析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该书着重考察了经济运行过程中宏观、微观经济之间的协调以及社会规范与个人行为之间的协调问题,是作者多年来研究的成果。
(商经)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