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5-01-20第5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社会科技服务是高校应有的职能

第5版()
专栏:

社会科技服务是高校应有的职能
上海市高教局顾问 舒文
上海的高等学校开展社会科技服务,是在四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上海高校具有学科众多、综合性强、人才集中的优势,普通高校的科技人才占全市中高级科技人才的三分之一以上,每年能完成三百项左右比较重大的科技成果。还有一大批研究生、本科生结合研究课题和毕业设计,进行大量的科研实践活动。这是一笔巨大的社会财富。
上海科技服务中心成立三年以来,充分发挥高校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优势,积极组织各校为社会和经济建设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效益。据1982和1983年统计,仅在上海高校科技服务中心结算的,为工业企业各部门转让成果近三百项,科技协作六百多项,分析测试二万余项次,人才培训五万余人次,同全国各地签订的长期合作协议和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近百个。科技服务收入达二千六百多万元。
科学技术与生产密切联系,必然引起教育内容、课程结构和形式的一系列变化,并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它有利于筹建新专业、创立新学科;有利于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教材更新;有利于学校教学实践基地的建立,培养既懂理论,又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社会或科研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有利于教师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经济情况,不断获得新的信息,既提高业务水平,又逐步懂得生产、管理和经营。
社会科技服务也是学校本身管理改革的需要。通过社会科技服务,还可发挥教师、学校设备的潜力,同时可以增加收入,自力更生,改善工作条件和教师生活。上海交通大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添置的新设备和实验仪器,有60%是近几年来用学校自己的收入更新的。
学校与社会结合,在国内外都有历史传统。在我国解放以前和解放初期,学校与社会主要是通过政治运动结合。如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解放前夕的民主运动,师生的革命运动与社会上的革命运动互相推动。抗大、陕北公学更与根据地斗争和建设密切结合。解放以后,学校积极参与社会改造运动。以后国家开展经济建设,1958年学校与社会生产劳动相结合曾有新的尝试,因受“左”的影响发生以干代学的偏差,但在发展新兴科学技术上也产生过某些积极作用。现在,四化建设全面展开,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大见成效,以科学(包括社会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的社会服务活动开展起来。这是新时期学校与社会结合的新要求。党中央提出了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赵紫阳总理指出,今后大学是否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科研方向,同工厂结合,搞一个教学、科研、生产的固定联合体,或叫共同体。这为高校的社会科技服务指出了新路子。去年以来,江苏常州市提出了和大学“攀亲戚”的口号,大连、深圳、湛江、烟台、牡丹江、温州以及上海郊县都与上海高等学校建立了联系,生动地反映了以科技服务为中心内容的大学与社会结合的新趋势。
国外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传统。例如,美国最早的一批大学是古典式的、以文理为主的大学,同工农业生产结合得很少,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兴建了一批大学,直接促进了农业的改进和机械工业的发展。不少州立大学担负全州的农业技术推广的任务。美国高校有三个职能,即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或称公共服务)。他们考核教师也是这三个要求。再如苏联,在预测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时,提出了一个理工农医等各类高校同科研、生产相结合的今后二十年的远景模式。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四化建设迫切需要大学的参预和支援,新兴科学的发展需要大学参预和联合开发。因此,对社会的科技服务是学校应有的职能,是和教学、科研任务相联系的新职能。我们应当自觉地认识和履行这种职能,并且统一部署,安排时间和力量,确定比较全面的适当比例(上海各高校教师投入科技服务的力量,一般都没有超过五分之一左右)。我们认为,一般大学应以教学为中心,而根据需要与可能承担适当的科研和科技服务;重点大学和一部分老大学应成为“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也要积极参与科技服务。专科和职工大学,由于同生产部门联系密切,它的科技服务工作还可以多作一些。所以我们说,三项职能不是并列的,也不是“三个中心”。从广义讲,它是教学、科研任务的延伸,现在应当大力提倡。
随着城乡经济改革的深入,高校的社会科技服务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如何积极迎接这一形势的到来,是我们当前要考虑的。
一、要统一规划教学、科研和科技服务。现在多数学校的科技服务还刚开始,首先是积极发展的问题。在发展中要注意使三者互相结合。适当选择科技服务的方向和项目,使之有利于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发展,并在时间和人力上进行合理安排,不要顾此失彼。各校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
二、在内容上,根据各校特点和社会需要,初级的、中级的和高级的都要发展。同时,发展重点学科、社会学科以及综合的咨询服务。基础好的大学,应充分利用优势,从搞一般的理工学科,向开发新兴技术发展。
三、服务范围要逐步扩大。要从城市到农村、从沿海到内地、从国内到国外,逐步发展。其中,首先是上海、上海经济区,对边远地区、侨乡、革命老根据地的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应该给予关心和照顾,从而促进智力流动,努力使上海成为一个“智力源”,从东到西,逐步形成一个智力梯队,更好地完善智力与技术结构。

发展高等教育主要靠挖潜改革

第5版()
专栏:建议

发展高等教育主要靠挖潜改革
育龙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新摊子铺得太多。现在各方面办大学的热情很高,不仅部门办,地市县办,经济比较发达的乡村也要办,“大办”的势头还在发展。二是低层次学校向高层次升级。例如中专戴帽成大专,大专转学院,学院改大学,一些短期职业大学也想向本科靠拢。
这些倾向带来了几个问题:一是学校规模小,效益低。可与苏联作一比较:我国从1977年到1984年,七年中高等学校增加了123%,在校生只增加114%。苏联从1956年到1982年的二十六年中,高等学校只增加3.1%,学生数却增加了164%。我国高等学校的学生平均不足一千五百人,相当于一些普通中学的规模,苏联已近六千人,是我国的四倍。二是质量难以提高。这几年办的新校,总的看情况是好的,其中以老校为依托、由老校办分校以及老校联办的新校,质量一般可得到保证,一些短期职业大学办得很有生气,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但是有些单纯靠招聘解决师资的新校,师资难以配套和形成梯队;中专戴帽的学校,除少数师资、设备较好者外,多数尚不具备办高等学校的条件。三是加剧了人才结构不合理状况。由于教育结构不合理,我国的人才结构本来就不合理。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为2∶2∶1(发达国家有的达1∶3∶15)。高等学校中两头(研究生、专业生)小,中间(本科生)大,本科和专科比例倒置。近年来学校层层拔高的结果,把社会办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到“办大学”、“升大学”上面来,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得不到合理的发展,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更为严重。这样,许多本科生不得不去做专科生甚至中专生的工作。
以上事实说明,在我国高等学校为数已经不少的情况下,如果盲目铺新摊子,并且向本科升格,就将造成浪费经费、浪费人才的后果。因此,今后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走以现有学校挖潜改革为主的道路。在若干年里,一般不宜再建新的本科大学,少数必须新建的要同老校联办,作为老校的分校。这样做不仅必要,也有可能。
我国现有高等学校,尤其是老牌学校潜力很大,尚未充分发挥。1983年,我国高等学校共有专业点九千一百一十二个(其中本科专业点六千一百二十九个),每个专业点在校生一百三十人,每个年级只有三四十人。如果把本科专业点每年招生人数提高到五十年代水平(六十至九十人),今后十八年累计可培养六百六十万至一千万人,基本上可满足国家对全日制本科生的需要。如果利用现有高等学校的条件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使高等学校的函授、夜大学学生达到在校生总数的三分之一(苏联已达40%),今后十八年累计可培养本科生三五百万人。
当然,对现有高等学校的挖潜改革,需要帮助它们解决一系列困难,如要增加校舍、设备,办学生公寓等等。这些都需要增加教育投资。但这比建新校花钱要少、见效要大。如果国家在“七五”计划期间能拿出一笔钱用于全国二百所基础较好的老校的挖潜扩建,要比办几百所新校的效果好得多。
老校挖潜的内容很多。例如扩大招生,接受委托代培,办分校,与新校搞对口承包,发展研究生和专科,办函授、夜大学,开展继续教育,进行科技开发等等。近年来,一些地方和学校在挖潜改革方面已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帮助深圳、烟台办大学,输送了大批校系领导干部和骨干教师。华南师大采取多种形式办学,接受委托代培,开办函授、夜大学,全校学生从1982年的六千余人增加到1984年的一万二千余人。他们还抓了微电脑研究所的科技开发。两年来全校增收八百万元,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和教职工待遇。江苏金陵职业大学实行“自费走读,不包分配,择优推荐”的办学方针,没有兴建多少校舍,也没有多少专职教师和庞大的后勤设施,主要靠南京的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和生产部门挖掘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的潜力,就开设了二十九个专业。安徽合肥联合大学利用合肥市老校的“余热”办学,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些地方和学校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从各地各校的实际出发,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现有高等学校的挖潜改革是大有可为的。这样做花钱少,见效快,收益大,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正确路子。

图片

第5版()
专栏:

浙江省鄞县姜山区乡镇企业拿出六万元,委托上海机械学院培训三十名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年。图为被选派来的青年正在学习机械设计基础课。 新华社记者 柳中央摄

职业高中的教材由谁管?

第5版()
专栏:

职业高中的教材由谁管?
北京教育学院职业教育教研室 马兆秋
提高职业高中的教学质量,是当前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决定职业高中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师资、教材以及教学设施。本文仅就教材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我们北京市的职业高中,当前无统一教材,文化课教材多数学校是在高中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增、删、补、调,少部分学校选用同类的中专教材,只有少数学校是使用自编教材。专业课教材的问题就更多了。有些专业的教材得不到保证。有些学校买到什么教什么,教材成了老师和校领导的一件伤脑筋的事。目前专业课教材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借用大学教材,这些教材偏深、偏难,与职业高中学生的水平不相适应,老师难教,学生难学;一种是使用同类的中专教材,而目前多数中专是为了适应培养中级技术人员和工程师的需要,教学内容向大学靠,因此也是偏深、偏难、求全而不注重技能的培养。职业高中的特点决定了它既要注重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特别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否则就失去了职业高中的意义;第三种情况是使用同类的技工学校教材,技校教材一般多是专门化较强,对厂校合办的职业高中是可以借鉴的,但是因为培养目标、师资、设备等情况不完全相同,所以使用起来也有些困难。由于没有教材或教材不完善,职业高中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编写职业高中的教材是一个极其复杂、难度相当大的工作。职业高中专业多、课程多,每个专业少则十几门、多则二十几门课程,但各种课本的发行量又甚少。就我市来看,同专业的学校最多的有十几所,按每个学校每年级两个班来算,充其量也只有一千来人。单独一个省、市印刷发行这样少量的教材是不可能的。因此教材的问题很难靠一省、一市去解决,解决教材问题可采用如下的方法:
1、由教育部组织班子统编一些公共课或通用的基础课教材。例如可以按文科和理科两大类,编写出两套教材在全国统一发行。
2、也可以各省市或几个省市分工协作,编写一些适应性较强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如:电工原理、电子线路基础、计算机语言等。有计划地编写各种教材,可以在几省或更多的省市区范围内发行。
3、一些特殊专业的教材,应鼓励那些有经验的教师或动员社会力量来编写。
4、教育行政部门与出版发行部门要通力协作,制定一个出版计划,确保这些教材的发行及使用。
5、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征求意见的面要广一些,代表性要强一些,可以编入一些选用章节,尽量提高教材的适应性。

高考要坚持出活题考能力

第5版()
专栏:

高考要坚持出活题考能力
薛思
1984年高考以后,理工农医类的数学试题曾在社会上引起一场争论。批评者认为,试题太难、太活了,超出了中学教学的实际状况;赞成者则认为,试题灵活性强,不落俗套,才能考出有真才实学的学生,也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重视基础和重视能力的培养。高考命题怎样才能既满足高等学校选拔新生的要求,又有利于中学教学?大学对新生的智育要求主要体现在哪里?这关系到今后高考命题的方向,并直接影响中学教学的改革与提高。
1984年的数学试题受到了高等学校的欢迎。大学的同志,以及不少中学的同志,都认为这份试题有新意,命题范围虽比往年缩小了,但试题的灵活性和综合性加强了,对考生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逻辑推理的能力,都有较严格的要求,可以为高等学校选出既高分又高能的新生,因而方向是对头的。一位工科大学基础课的数学教师反映,往年新生入学后反映出来的实际水平与高考成绩总不相符,而1984年还没有发现这样的问题。有所综合大学的数学系1984年从某省招收了36名新生,入学后经复查,教师都感到满意。这是往年所没有的。他们要求教育部今年命题时要坚持这一方向,以发挥高考的影响,促使中学教学把注意力逐步转移到着重培养学生能力的轨道上来。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1984年高考数学分数普遍偏低,反映了广大考生对这种侧重考查能力的试题还不适应。这说明,中学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忽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情况相当严重。当然,这也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因此,高考命题也要考虑当前中学教学的实际状况,欲速则不达。
高考命题工作是大学招生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考必须重视选拔有能力、有独创性、善于独立思考和有特殊才能的人才,选拔分数优秀而能力平平者不是它的目的。高考要改变过去只重视知识记忆,而忽视能力考查的传统做法,考查形式、计分办法等也都要改。我们认为,1984年高考理科数学命题在这方面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虽有不足之处,但毕竟提供了不少可资参考的经验。既要照顾中学教学的现状,更要坚持出活题、考基础、考能力这个方向,不但数学命题应该这样,其他学科也应该结合各自的特点,在这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第5版()
专栏:

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晓敏
幼儿的早期兴趣对未来活动往往有积极的作用。因此,重视培养幼儿早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幼儿有了学习兴趣,就会逐渐产生自觉吸取知识的要求,思索问题,寻找结论,促进智力的发展,使孩子们终身受益。
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怎样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呢?
第一、教师要善于提出启发性问题,让幼儿自己去寻找答案。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到新奇,什么都想知道。教师应有意识地启发幼儿思考问题,寻找答案。他们一旦在学习上取得了成绩,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第二、注意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和思考获得知识。幼儿求知欲很强,但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能引起幼儿精神上的疲劳,情绪上的厌烦。因此,教学中要根据幼儿年龄小、模仿性强、爱活动的特点,让幼儿充分运用各种感官,自己观察,自己动手操作,在实际活动中感知、思索,获得知识。教学中让幼儿自己动脑获得知识,能使孩子产生发现知识的诱惑力和自信感,使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发展,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成为学习的动力。
第三、设置一定的难度,帮助幼儿尝到克服困难后的乐趣。幼儿好奇心强,周围世界对他们来说是一座神奇的宝库,他们要了解它,熟悉它,在了解过程中试探自己的能力。因此,在幼儿的活动中应设置一些经过幼儿的努力能够克服的难度,使他们尝到克服困难后的乐趣。
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巩固和发展幼儿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应该紧密联系、有机结合,使课外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延续。这样做,可以巩固课堂上培养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得到进一步发展。

国外高等教育职能的发展趋势

第5版()
专栏:国外教育动态

国外高等教育职能的发展趋势
吴福生
近几年来,为适应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技术革命的形势,许多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职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教学和科研作为高等学校传统的两项基本职能,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加强,这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条件下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其次,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不断扩大,特别是在承担在职人员进修和培训方面,日益受到重视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第三,高等学校还承担开展高等教育本身的研究工作,承担培养和培训教师的任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在谈到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时,曾强调以下几点:(一)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科学技术的进步对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二)高等学校承担着开展科学研究的任务,这是提高教育质量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条件;(三)高等学校在职工进修和培训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职责。这是终生教育对高等学校提出的自然要求;(四)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和培训教师的任务,对其它各级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五)高等学校承担着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促进教育制度的改造和革新的任务,它要对教育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这基本上概括了目前国外高等教育职能发展的情况。世界上许多国家高等教育的改革,都是紧紧围绕着高等教育的上述职能进行的。
例如,美国的高等教育,在履行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从事科学研究职责的同时,还承担着社会服务的职能,为社会上广大青年和各种成人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帮助他们提高职业技能。
西欧国家在预测高等教育制度发展前景时,考虑到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指出西欧国家高等学校将来的职能之一,将是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培训在职人员。如瑞典高等学校允许学习、工作交替进行,招收具有五年生产实践经验,年满二十五岁的成年人。采取这种办法,将使高等教育同社会更加密切地联系起来,为发展经济提供知识服务。(第十九期)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