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5-01-19第4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疾风知劲草 胡耀邦在庆祝夏庇若同志诞辰招待会上发表讲话

第4版()
专栏:

疾风知劲草
胡耀邦在庆祝夏庇若同志诞辰招待会上发表讲话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今天下午在新华社为庆祝夏庇若来华工作三十五周年和他诞辰七十五周年举行的招待会上发表讲话,全文如下:
今天我们举行这样一个家庭式的庆祝会,一起来庆祝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坚贞的国际主义战士——迈克尔·夏庇若同志来华工作三十五周年和他的诞辰七十五周年。在这个集会上,我们大家心中充满着兴奋和欢乐的感情。
此时此刻,使我联想到,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中国人民,在六十多年的光荣的战斗道路上,没有哪一个时期不曾得到外国朋友的极可宝贵的支持和援助。无论是创党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还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无论是建国以前还是建国以后,也无论我们是处于顺境还是处于逆境,我们都深深感受到战斗在我们队伍中的外国朋友们的艰苦卓绝、英勇无比的献身精神。
从1921年我们党成立到建国以前,成千上万的外国朋友同我们并肩战斗,其中许多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到最后一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个情况生动地表明世界上一切主持正义和争取人类进步的朋友,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多么息息相通,多么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我们将永远感激他们,永远记住他们。
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有近五十个国家的朋友来华参加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累计人数达到几万人。他们所付出的劳动和心血,对中国人民的事业是巨大的支持。
我们国家现在已经进入一心一意干四化的崭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寻求知识,寻求友谊。既然我们认识到自己在经济和文化方面仍然处于落后状态,既然我们认识到自己知识不足与现代化建设任务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为什么不应当更加虚心地向一切掌握先进知识、文化和技能的朋友们请教呢?大胆放手地引进知识、引进人才,这是我们党的开放政策的重要内容,是一条坚定不移的方针。
中国有句古语:“疾风知劲草”。我想把这句话送给夏庇若同志,他是当之无愧的。他受英国朋友的委托,远涉重洋,来到中国,把自己黄金般的年华献给了中国人民,并且同中国人民同甘苦、共患难整整三十五个春秋。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文革”十年中受了那样大的冤屈,仍然坚定不移地信赖我们党。这样的患难之交,我认为是人间最崇高的一种东西,是任何其他东西代替不了的。
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向夏庇若同志表示深深的感激和敬意!并请大家举杯,敬祝他健康长寿!

中国人民久经考验的真挚朋友 邓小平致夏庇若同志的贺信

第4版()
专栏:

中国人民久经考验的真挚朋友
邓小平致夏庇若同志的贺信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今天写信给迈克尔·夏庇若同志,对他来华工作三十五周年和他的七十五岁诞辰表示热烈祝贺和敬意。贺信全文如下:亲爱的迈克尔·夏庇若同志:
在您来华工作三十五周年和七十五岁诞辰之际,请接受我的热烈祝贺和敬意。
三十五年前,当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时候,您远涉重洋,投身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您同中国人民一起参加了抗美援朝斗争。您为宣传社会主义中国和发展、改进新华社的对外报道,为提高英文版《毛泽东选集》的出版质量,作出了可贵的贡献。您在十年浩劫期间蒙冤受屈,然而您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热爱和信赖始终不渝。您不愧是坚贞不屈的国际主义战士和中国人民久经考验的真挚朋友。
我衷心祝愿您健康长寿。
邓小平
一九八五年一月十八日

愿将余力献给飞奔的中国 夏庇若同志在庆祝会上的答词

第4版()
专栏:

愿将余力献给飞奔的中国
夏庇若同志在庆祝会上的答词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 迈克尔·夏庇若同志在新华社为庆祝他来华工作三十五周年和诞辰七十五周年举行的招待会上致答词的全文如下:尊敬的胡耀邦同志,尊敬的新华社领导同志,亲爱的朋友们,同志们:
此时此刻,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言词才能表达我内心的激动之情。三十五年来我在中国高兴地参加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我学习了很多东西,我得到了工作的愉快,胜利的欢乐,还有与伟大人民患难与共的深情厚谊和朝着崇高理想奋进的信心和勇气。前几天我在《人民日报》写了一篇短文,回答了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我把中国作为我的第二故乡,二是为什么在十年动乱中我吃了苦而不抱怨中国。对中国历史来说,三十五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但正是在这历史的瞬间,中国人民从废墟上站了起来,经过艰难的奋斗,刻苦的努力,深沉的思索和认真的总结,终于象巨龙一样腾飞于世界。一个党、一个国家能够认真总结,自己宣布并改正错误,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也就是这个党和国家成熟壮大的表现,这样的党就更值得信赖。我和中国人民一道从忧患中走过来,这样的患难之交使我们的友情更加深了。可以说这些年来,我一直生活在温暖的革命大家庭里。没有这种革命的温暖和信任,我就不可能从患难中挺过来,也就不可能从垂危的病势中恢复过来。我对中国的贡献不多,特别是最近几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正常工作,但是中国党和人民从不忘记任何一个曾经共同战斗过的老朋友和老同志,今天的聚会更使我万分感动。借这个机会,我愿向中央领导同志和新华社领导同志、同事们,向所有关怀我、爱护我、鼓励我、帮助我、抢救我和照顾我的同志们,医生护士们和各方面的朋友们表达我和我全家的感谢!是你们给了我力量,给了我信心,也给了我一次次新的生命!今年我已经七十五岁了。我愿将有限的残年余力再做点滴贡献,奉献给在改革的大道上飞奔的中国,奉献给英中友好和世界和平事业,奉献给不断取得胜利的人民事业!
谢谢大家。

认真贯彻中纪委公开信精神 各地努力纠正建房分房中的不正之风 群众说:“歪风不可怕,就怕不去抓,只要下决心,何愁风不刹。”

第4版()
专栏:

认真贯彻中纪委公开信精神
各地努力纠正建房分房中的不正之风
群众说:“歪风不可怕,就怕不去抓,只要下决心,何愁风不刹。”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 据中纪委提供的材料表明,一年多来,全国各地贯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纠正建房分房中不正之风的公开信并经过验收,党员干部在建房分房中的不正之风已基本刹住。
中纪委于1983年3月19日发出了坚决制止党员、干部在建房分房中歪风的公开信。各级党委、纪委认真贯彻公开信精神,坚决纠正建房分房中的不正之风,查处工作基本完成。据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截至去年11月底的统计,全国有公开信所指不正之风的县团级以上党员干部共一万四千一百一十一人。各地贯彻公开信精神以来,共查处了一万三千零一十六人,已经退出住房二十一万七千八百二十八平方米,增加房租的有七万八千四百九十一平方米。在分房建房中利用职权侵占人民利益违犯党纪败坏党风而受到各种党纪政纪处分的党员干部共一千八百八十一人。
各地贯彻公开信精神,开展纠正建房分房中不正之风的工作,对端正党风起了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建房分房中的歪风在全国大部分地方和部门已基本刹住。那种“走后门”不以为非,习以为常,用房子作交易、以房谋私、以权谋房的现象很少见了。现在谁在住房问题上搞不正之风,很快就会被群众揭发,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许多党员干部在贯彻公开信中受到了一次具体生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吸取了教训,增强了群众观点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一些同志主动退出多占的住房。一位县交通局长不仅退出了多占的一套他刚花五百元进行内部装饰的新房,而且沉痛地说:“我花五百元买了一个深刻的教训,就是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侵占群众利益。”
——从制度上堵塞建房分房中漏洞的问题,已经引起了重视。许多地方和部门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对刹住歪风起了积极作用,使建房分房工作有章可循。
——各地贯彻公开信精神,纠正建房分房中的不正之风,取得了明显效果,增强了广大干部和群众对端正党风的信心,对改善党和群众的关系起了很大作用。一些省、市把清退出的住房及时分配给了“无房户”、“住房拥挤户”、中老年知识分子,受到了群众的称赞和拥护。
全国各地在贯彻关于纠正建房分房中不正之风的公开信中,取得了明显效果,主要原因有:
第一,全党重视,领导带头。公开信发出后,各级党委把贯彻公开信精神作为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争取党风好转的大事列入议事日程。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自觉地清理本身和本部门领导干部在住房中存在的问题。许多地区采取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的办法进行查处,使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结合整党,进行了思想教育。许多地方和部门都把纠正建房分房中的不正之风作为整党对照检查的重要内容,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的宗旨、共产主义理想、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教育。不少省、市还组织党员干部走访“无房户”、“住房拥挤户”,体察群众疾苦,使党员干部受到教育,比较顺利地推动了公开信的贯彻。
第三,坚持不懈,一抓到底。公开信发表后,各级党委、纪委不断通过报纸、电台及时指导工作;报纸、电台积极主动予以配合,发消息、写评论、造舆论。同时,各级党委、纪委在工作进展的不同阶段,注意掌握政策,狠抓薄弱环节,并认真组织验收,推动这项工作健康地展开。
为了防止走过场,各省、市从1984年3月开始,按照验收标准,逐级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加快了对遗留问题的处理,消灭了一些“死角”和“死面”。中纪委认为,验收工作表明,绝大多数部门和单位贯彻公开信精神是认真的,情况是好的。但是,也还有个别地方和部门抓得不紧,工作开展不够好,有些问题没有及时进行处理,群众有意见。有的地方出现了边纠边犯的现象。这些问题都要结合整党予以解决。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在住房问题上以权谋私的歪风还可能以新的形式出现,今后各地要把纠正这种歪风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去抓,一经发现歪风就及时纠正。
中纪委指出,当前某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不正之风,突出地表现在以权谋私和严重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这两个方面。建房分房中的不正之风就是以权谋私的一种具体表现。通过公开信的贯彻,集中力量狠刹了歪风,受到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拥护。他们说:“歪风不可怕,就怕不去抓,只要下决心,何愁风不刹。”事情正是这样,对待不正之风,只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扎扎实实地调查、分析,从党性教育、制定政策界限入手,坚持抓下去就不难纠正。因此,各级党委和纪委对待表现在其他领域和问题上的以权谋私的不正之风和严重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问题,也应坚韧不拔地一抓到底,逐个解决,使端正党风落到实处,这样就一定能尽快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

切勿大意

第4版()
专栏:漫话

切勿大意
建达
某单位一个混入党内的干部,原是“文革”中曾参与枪杀人的骨干分子。前不久,此人所在单位的整党已经结束,竟未发现他在“文革”中的严重问题。直到当年他的“战友”,即另一个杀人犯被抓获,他才露出真相。
“三种人”善于伪装自己,这是他们长期能混迹于世的重要原因。但还有一个原因也不可忽视:有的单位的领导干部,对“三种人”缺乏应有的警惕。他们认为谁听话,谁就是好干部,却不考虑这些人是否真心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也不考察这些人在“文革”中的表现。“三种人”正是利用他们的这种弱点,骗取信任,保护自己。
党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说得很清楚:“‘三种人’反对党、危害党,如不彻底清理,就会成为党的严重隐患。”象上面提到的某单位,整党虽已结束,“三种人”却丝毫未受触动,这样的整党岂不是走了过场?某单位的教训,值得第二期整党单位认真吸取。

廖汉生会见世界银行中国农村改水项目代表团

第4版()
专栏:

廖汉生会见世界银行中国农村改水项目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 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任廖汉生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由布鲁斯特率领的世界银行中国农村改水项目代表团。
布鲁斯特表示世界银行乐意在这方面作出努力。
同中国农村改水贷款项目有关的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的代表参加了会见。
代表团此次来访是为了进一步同中国方面商谈世界银行对中国农村改水项目提供援助的问题。

芬兰议会代表团在西安参观访问

第4版()
专栏:

芬兰议会代表团在西安参观访问
据新华社西安1月17日电 芬兰议长埃尔基·皮斯蒂宁今天参观了陕西省临潼县附近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皮斯蒂宁议长率领的芬兰议会代表团昨天晚上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谢怀德陪同从北京抵达西安参观访问。
芬兰客人还参观了陕西省博物馆、大雁塔等名胜古迹和陕西省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晚上,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举行宴会,热烈欢迎芬兰议会代表团。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连璧、陈明,西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书云等出席了宴会。

王兆国会见日本创价学会青年代表团

第4版()
专栏:

王兆国会见日本创价学会青年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 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中方首席委员王兆国今天会见了以岩住俊典为团长的日本创价学会青年代表团。代表团是应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的邀请前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于昨天到达这里的。全国青联主席胡锦涛为代表团举行了欢迎宴会。

民兵工作也要服从国家建设的大局 重庆警备区积极开展工作

第4版()
专栏:

民兵工作也要服从国家建设的大局
重庆警备区积极开展工作
本报讯 人民解放军重庆市警备区从国家建设大局出发,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办民兵,积极为发展城乡经济作贡献。
近几年来,重庆警备区人武部门的一些干部感到:“人员难集中,时间难落实,报酬难解决”。民兵工作不好做了。警备区领导认为,民兵工作“难”在哪里?关键是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后,部分人武干部的思想没跟上趟,还习惯于按过去的老套套办事。为此,警备区从去年开始,要求各级人武干部从国家经济建设这个大局出发,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办民兵。警备区司令员王来顺、政委徐广生等领导同志先后组织和带领机关二十一个工作组,深入各区、县人武部,要求各级人武干部组织民兵带头落实党的富民政策,发展商品生产。
在协助民兵勤劳致富、发展商品生产中,各级人武部门注意为农村培养科技人才。去年,重庆警备区机关和各区、县人武部有计划地走访了一千二百多个民兵中的“两户”,帮助他们制定规划,总结经验。
警备区和各级人武部门还通过各种方式,总结和宣传了三百多个民兵勤劳致富的典型,起到了“一花引来百花开”的作用。截至去年12月底,已有一千三百多个民兵家庭年收入达到一万元以上,出现了十万多个专业户、重点户,民兵带头兴办的各种经济联合体有二千九百多个。(罗宗臣)

武警广东总队从实际出发培训干部

第4版()
专栏:

武警广东总队从实际出发培训干部
本报讯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广东省总队从实际出发,根据部队当前工作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有侧重、分层次、多形式地培训干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武警广东总队为提高干部文化水平,采取举办脱产班、半脱产班和委托地方院校代培等多种形式,组织干部学习文化。去年以来,先后举办了六十二期干部文化学习班,共有三千六百三十多名干部通过短期学习,取得了初中毕业文凭。到去年底,他们已基本上普及了干部初中教育。现在,他们已把文化学习的重点转移到普及高中文化教育和组织干部参加大专文化学习上。新年伊始,已有十二个支队开设了高中文化学习班,六百八十多名干部参加了高中文化学习。他们在普遍提高干部文化水平的同时,主动与驻地附近各院校联系,充分利用地方师资,组织干部参加大专学习。据统计,总队共有一千一百八十多人参加了各种大专学习。
在培训干部中,他们坚持从部队的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特点,有侧重、分专业,放眼部队的未来,培训干部。去年以来,共选送了二百七十多名干部到中山大学、武警学院、政法学院、广州师范学院等大专院校脱产学习。现在已有六十多人学成返回,成为部队建设的骨干。(陈安先 罗祖照)

一片丹心献中华——记英国专家迈克尔·夏庇若

第4版()
专栏:

一片丹心献中华
——记英国专家迈克尔·夏庇若
杨荣刚
1985年的早春快来临了。这将是英国专家迈克尔·夏庇若来到中国的第三十五个春天,又恰逢他七十五岁寿辰。三十五年,对一个人来说几乎是半生岁月,而夏庇若却把这宝贵的岁月献给了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事业。这是多么不寻常的呵!
生命垂危的时刻
1982年8月8日,一架银白色的军用飞机,穿过浓云迷雾,徐徐降落在首都南苑机场上。从舷梯上抬下一位生命垂危的病人,立刻被送进了北京医院。
这位患者就是新华社的英国专家夏庇若。国务院副总理万里闻讯赶赴医院探望,并关切地对他说:“你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我们要尽一切努力治好你的病”。随后,邓小平办公室的同志也打电话到医院,询问夏庇若的病情,并转达了小平同志对他的亲切问候。
夏庇若,这个名字对新华社的老同志来说并不陌生,凡是认识他的人,都称赞他是一个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从1950年算起,他已在新华社工作了三十五年。由于他对中国人民的对外宣传报道工作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曾受到周恩来、邓小平、赵紫阳、邓颖超、万里以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赞扬。夏庇若对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一片赤诚。就在他住进医院之前,尽管双手颤抖,全身瘫痪,仍然关心新华社的宣传报道工作。
一个外国人为什么在他病重之时,还对中国人民的事业怀有如此真挚的感情?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从夏庇若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说起。
艰苦的战斗历程
夏庇若生于1910年2月24日。由于家境贫寒,他从孩提时就经常帮助料理家务。他十一岁小学毕业,十八岁考入伦敦大学经济学院,1933年取得学士学位,1934年参加英国共产党,从此矢志为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在德国大力推行纳粹主义。为了揭露希特勒欺骗人民的真面目,夏庇若同两位英国记者一道,冒着生命危险赴德国实地采访。回国后,他用犀利的文笔揭露了希特勒迫害犹太人和实行法西斯主义的狰狞面目。
夏庇若长期从事宣传工作。他经常根据当时英共的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深入工厂、码头向工人们进行口头宣传。由于他在工人群众中颇有威望,于1941年至1949年间,曾任英共伦敦区委书记、斯的浦尼市市委书记、英共建筑师委员会书记和英国《世界新闻》记者等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应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邀请,英共主席波立特决定派夏庇若等同志到中国工作。
他到中国后不久,朝鲜战争就爆发了。朝鲜战争期间,他曾两次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战场进行采访,并到战俘营去做美、英战俘的工作。他不仅如实报道了美、英战俘受到的良好待遇,还把他们下棋、玩桥牌、打球、唱歌、演戏,以及写家信等情景拍成照片,并编辑成册出版。这些真实的报道,揭露了美帝国主义发动的侵朝战争,起到了较好的宣传作用。
历尽千辛胆未寒
夏庇若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怀有深厚的感情。从朝鲜返回北京后,他决定长期留在中国工作,并同中国女科学家刘静和结了婚。
夏庇若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他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才回家休息。由于工作需要,中国同志还常常把他从梦中叫醒,而他总是随叫随到,从不计较工作时间。每当中国同志因打扰他的休息向他表示歉意时,他欣然笑道:“到中国工作是我的夙愿,只要有工作,我就感到愉快。”由于夏庇若在文学修养方面造诣颇深,即使记者写的英文稿不太通顺,他总能把它改写成地地道道的英文。由于他德才出众,在1961年至1965年间,曾被邀请参加《毛泽东选集》英译本二至四卷的改稿和定稿工作。
1968年,在林彪和“四人帮”横行的年代,夏庇若有过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在一个凄风阵阵、寒气凛冽的夜晚,几个不速之客骤然闯进他的家,厉声喝道:“夏庇若,跟我们走!”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夏庇若泰然自若。他象往常去上夜班一样,穿上他那件旧大衣,默默地看了妻子一眼,便跟着来人走了。就这样,夏庇若被“四人帮”以凭空捏造的“英国间谍”的罪名投入了监狱。他的爱人和两个孩子也遭到同样的厄运。
1973年,周恩来总理直接过问了这一冤案。不久,夏庇若被释放出狱,并恢复了他的名誉和工作。夏庇若出狱后,引起西方记者的极大兴趣。一家西方报纸在一条消息中写道:“夏庇若出狱后,将不会再支持中国了,他将很快离开中国。”也有一些外国记者挑衅地向夏庇若问道:“你是否对中国把你关起来感到愤慨?”
夏庇若郑重地答道:“这是我和中国党内的事情,没有什么可愤慨的。”
“你是否打算返回英国?”
“在将来的某个时候,我可能要回英国,现在我要留在中国继续为中国人民工作。”夏庇若毅然答道。
为什么一个在十年浩劫中受过冤屈的外国人还要继续留在中国工作呢?谜底很简单:夏庇若是一个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战士,他信仰共产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中国是我的第二祖国,我要把我的全部心血都献给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
1973年,夏庇若应邀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三·八”节茶会,周恩来总理代表政府当众向夏庇若和其他几位受过委屈的外国专家表示歉意。周总理走到夏庇若面前祝酒,关切地问道:“您的手治得怎么样了?”并转身叮嘱中国同志一定要想办法把夏庇若的病治好。这深情的问候,使夏庇若十分激动。他紧握着周总理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后来,他对陪同人员说:“中国党伟大,中国党了不起,我虽然吃了一点苦头,但我毫无怨言。”
不灭的理想之火
夏庇若在狱中患了“巴金森氏综合症”,双手颤抖,行动不便。出狱后,病情仍然没有好转,但他依旧坚持到新华社工作。由于他不能握笔改稿,就用口授的办法指导中国同志改稿。后来,领导同志要他在家里好好养病时,他还坚持干了一段校阅新闻业务词汇卡片的工作。
1980年2月24日,当夏庇若在北京度过七十寿辰时,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邓颖超同志专门派人向他赠送了一束鲜花。她在给夏庇若的贺信中写道:“您是我们的老朋友。三十年来,您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了解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您这种献身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革命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为了使夏庇若早日恢复健康,新华社曾多次安排他到北戴河疗养。1982年8月他在北戴河疗养时,突然患病高烧不退,病情迅速恶化。国务院的领导同志接到消息后,立刻派专机去北戴河接他返京治疗。
北京医院根据万里同志的指示,全力以赴对夏庇若进行抢救,并把北京各医院的名医和专家请来会诊。经过十多天的抢救和治疗,夏庇若逐渐从昏迷中苏醒过来。1983年2月,夏庇若病愈出院后,在给万里同志的信中写道:“感谢二字不足以表达我此时此刻的感激之情,我不知道如何才能报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以及各方面对我的关心和照顾。现在我出院了,我和全家谨向领导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无以为报,只有努力恢复健康,争取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多做一点应做的事情”。
万里同志在给夏庇若的回信中写道:“您是一位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三十多年来,您为中国人民的对外宣传报道工作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了解和同情,您对革命事业的献身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图片

第4版()
专栏:

中共山东省寿光县县委书记李汉三,热情扶持农民进城务工经商。这是李汉三(右)到城里村经销专业户常斌家里,帮他解决进城设点难等问题。
杜宗江摄(新华社稿)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歌手藝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