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4-11-28第8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我敬爱高士其同志——纪念高士其同志从事科普创作五十周年

第8版()
专栏:

我敬爱高士其同志
——纪念高士其同志从事科普创作五十周年
公盾
我十分敬爱高士其同志。因为他多年来虽然身体残废,却意志坚定。他年轻时代,从事科学实验中,因不慎受甲型脑炎细菌感染,以致全身瘫痪,手脚不灵,语言不清。而他却带着病残肢躯,于1934年为陈望道主编的《太白》杂志创刊号,写下第一篇科学小品文。接着当李公朴、艾思奇同志主编《读书生活》杂志时,他又为这个刊物写了许多科学小品文。后来,由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了一部科学小品文集:《我们的抗敌英雄》。从那时起,半个世纪以来,他继续不断地写文章,直到今天他不间断地创作了五十年。五十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不算短暂,尤其值得人们庆祝的是在这五十年内,不管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进步文化,而高士其同志总是不顾迫害,写,写,写啊!他从写科学小品文到写科学诗,不怕风吹浪打,始终巍然不动。他在生活中排除万难和痛苦,表现出多么勇敢和无畏啊!他有钢铁般的意志,不怕万里迢迢,前往延安,尽管是一步一拐蹒跚地走着,走着,摔倒了又重新站起来,历尽万水千山,终于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回到了盼望已久的、亲爱的党的身边,并在延安入了党。他这种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地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真是难能可贵啊!
高士其同志是专攻细菌学的科学家,杰出的科普作家,中国科协的顾问。他经常关心中国科协和科普事业的繁荣发展,并提出许多建议。其中重要的建议之一,就是向党中央建议创办一个科普创作研究所,并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批准。这是一个对新兴科技事业探索的所在地。这个研究所的创办,高老煞费了苦心,他担任该所名誉所长。
只要对科普事业有利的工作,他无不关心、支持。解放以来他主编了多少套有益于人民的科普读物啊!比如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三家出版社出版的科学家故事丛书,就是由高士其同志积极支持,并为它们写序言的。1978年我参加重建科普出版社的工作,他是最积极的支持者之一。1980年我到广州建立科普出版社广州分社时,他在从化温泉疗养院疗养,我打个长途电话对他家人说明我明天要去访问他。谁知那天一早他就在碧浪桥边的轮椅车上专门等待。虽然我们之间不能很好地对话,但他的行动使我感到激动。
在我担任科普出版社总编辑五年期间,他对科普出版社给予了大力支持,他整理出大批稿件来繁荣科普创作,支持我们,建议科学家写科普创作的丛书;他介绍一些优秀科普作品在本社出版。1981年我在北京师范学院讲科学文艺课,邀请他来校,表示支持,他欣然允诺地如约到来了。当时他的讲话稿,由秘书高仰之同志宣读。在讲话中,他特别强调和庆祝科学文艺能登上大专院校的讲坛的好处。
由于服了某些新药后,高士其同志的手较好地恢复了写字的能力,他内心充满了喜悦。已到八十高龄的高士其同志,又能亲自执笔写作,与人笔谈了。至今,他几乎从早写到晚,写他的回忆录等文章。有时半夜醒来,喊着要纸笔即兴创作。山西原平县科普书店开张,托我邀请高老用毛笔题“科普书店”四个大字。那天,他正住在医院里,鼻孔里插上进食器,气温在三十六摄氏度以上,满头黄豆般的汗珠直往下淌,我看了实在感动不已。我原建议暂时不写,等身体转健以后再写,但他却叫孩子做好一切准备,坐起来,拿起大毛笔很艰难地写了。他就是这样一丝不苟地、忠心耿耿地为繁荣与发展科普事业服务。
今年是《太白》杂志创刊五十周年,也是高士其同志科普创作五十周年。五十年来,高老的创作、诗歌(包括科学诗),何只千把万字!这次科学小品文竞赛结束后,有些同志为要出版《科技夜话》一书题了词,我以为,高老的题词,是几篇文字中写得最好的一篇。不仅文采好,内容也很新颖,既有哲理,又有诗意,使人觉得不愧是出于大手笔。临末请允许我用一首不高明的诗恭祝高老八十大寿和从事科普创作五十周年:
八十五十合有诗,
声光化电总相宜。
写尽人间科技貌,
我爱诗人高士其。

朝阳(图片)

第8版()
专栏:

朝阳〔石版画〕
 (选自“现代日本画名画家作品展览”)
 日本 大山忠作

杭州的变

第8版()
专栏:

杭州的变
陈冠柏
久居杭州,守着西湖过日子,景物熟稔,有时不大易于察觉其变化。但近来越来越感到有一种变的热流冲击。有些天没出来走走,就可遇着新鲜事。
打开扇面上的西湖全图,早先标有湖滨一公园。实地踏看,撞了公宅民第的“南墙”,方知此乃画中景。房舍杂陈,晒被窝,晾尿布,遮去了好端端西子容颜。政府曾有三令五申,那些公私宅主深恐黄金地段失掉,硬是安土不迁,不当你一回事情。果真安土不迁?不,迁与不迁,全在管事的。他硬你更硬,不迁也得迁。杭州新市委这一点硬,定下时日,非迁不可。于是宅主的“安土”成了人民的“乐土”,当之无愧的一公园从瓦砾废土上抖落而起,从闹市延安路向西南眺望,好象一下子冒出了一片湖山。西湖给予人们视线的容量,几乎增了一倍。局促变成开阔,杂芜变成明秀,扇面上的一公园变得名副其实,党和政府保护西湖的通令布告也变得很有权威。
西湖的夜向来是寥寂无声的。黑幕一落,这八千亩秀水便撒手别游客而去。箫鼓丝弦,当是昔日之音;扁舟览月,已入消游梦境。当旅次孤客、青年男女乐于夜晚入湖踏波之时,西湖却象扣上个盖儿,白白可惜了一湖清灵水。年复一年的资源损失,似乎没引起多少痛惜。今年,杭州把夜西湖用了起来,出了许多好的点子,用船拼搭的水上舞台象座艺术的浮庄,吸引游人划着小舟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船头相靠,首尾衔接,借着一湖凉风歌舞说唱,有一种看“社戏”的味道。曾一度荒弃的湖中三岛之一的阮公墩,今天以茅棚竹屋的乡居意境而叫人神思悠悠。它酷似宋庄。入夜,牙旗临风,红灯高悬,茶楼酒肆、彩轿画船,仿佛南宋风采。船一靠这个号称“环碧庄”的码头,有锦衣长髯的庄主拱手相迎,上茶的,是妙龄“丫环”;敲梆的,是白髯“老奴”……银河低转,梆声催归,但谁也不想归,真用着了流连忘返这四个字。这美妙的夜西湖,浓重的夜变得明瑟,沉默的湖变得奔放,西湖“时时好好奇奇”的赞语又一次在这东南形胜变得生动可见。
还有件事也值得说说。杭州的街头,一下子奔跑起川流不息的“TAXI”了。招手即停,随上随下,态度还不错,租金也不贵。据说花二三十元钱就可以租车把西湖的主要风景点痛快游一圈了。这成串小汽车从哪来?一问,是从杭州的旅游宾馆和其它一些向来“壁垒森严”的机关里开出来的。那大批车辆原先也是吃“大锅饭”的,对内不对外,有些躺在车库的时间比跑在路上的多。现在,沉睡的车队也醒了,跑出来为大众服务,国家增收,人民称便,司机也实实在在增加点收入。一举三得,岂不是件大好事?可以肯定,杭州还将在变。人们期待着。

两种关于鲁迅的新资料

第8版()
专栏:

两种关于鲁迅的新资料
余为
湖南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了《鲁迅景宋通信集》(《两地书》的原信)和周建人口述、周晔编写的《鲁迅故家的败落》两本书,是研究鲁迅生平和思想的两种重要资料。
正如鲁迅自己说的,读一个人的书信,有利于“知道这人的全般,就是从不注意处,看出这人——社会的一分子的真实。”“往往能得到比看他的作品更其明晰的意见,也就是他自己的简洁的注释。”所以鲁迅的研究者们历来都重视《两地书》。可是大家都知道:《两地书》并不是按原信排印,各封信在编集之前却作过或多或少的改动。长期以来,一些研究者都希望看到原信。前几年影印本的《鲁迅手稿全集》出版,人们算是看到了鲁迅所写的这一部分信件的原貌,河北人民出版社还据以出了一个排印本。可是许广平所写的信件,人们一直没有看到过原貌。周海婴根据母亲对他说的“我的信件,可以在我死后发表”的遗言,将所有这些信件编集出版了。读者从这里,可以看到不少《两地书》中所没有的材料,对于研究鲁迅的生平和思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从这些信里可以看出她对鲁迅的深挚的爱,比《两地书》中表现的要热烈得多。
周遐寿写的《鲁迅的故家》是一本大家熟知的书,人们从其中得到不少有关鲁迅家史的知识。周建人以鲁迅幼弟的身份口述的这一本《鲁迅故家的败落》,对周遐寿的书作了不少重要的补充,是研究鲁迅早期生活及所受影响的必读书。特别应该提到的是:这书是周建人在眼底出血近于失明的晚年在病榻上口授,而由身患癌症的周晔记录整理。令人遗憾的是:在此书出版以前,他们父女二人先后谢世,不及目睹成书。

成名前的关心更可贵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成名前的关心更可贵
恼渠
有位有点名气的知识分子说:出名前照顾不足,出名后关心有余。这番感受是点中了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中的一个偏向。请看有些单位的领导对一些未出名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态度:你要求入党吗,他说:“未经考验”、“还不成熟”;你要承担重任吗,他说:“胎毛未落”、“乳臭未干”;你要晋升调级吗,他说:“未见成果”、“资历太浅”;你要评选先进吗,他说:“孤傲清高”、“脱离实践”;你要求改善工作条件吗,他说:“要求太高”,“不够客观”……当某知识分子克服重重困难,一旦出了成果,在刊物上发表了论文,这些人又突然“大转弯”:既采访、又照像;既请作报告又邀去座谈;既可评先进,又能当模范;既当人大代表,又当政协委员……反倒弄得人家应接不暇,苦恼不堪。这真有点象蒲松龄描写的一个叫胡四娘的弱女子,最初受尽了家庭的奚落,一旦发迹之后,“申贺者,捉坐者,寒暄者,喧杂满屋。耳有听,听四娘;目有视,视四娘;口有道,道四娘也”(《聊斋志异·胡四娘》)。
自然,知识分子作出了贡献,给予一定的荣誉是应该的,给予一定的关心也是必要的。但最难能可贵的,也是所有知识分子所盼望的,是多给些成名前的关心,他们更需要“雪里送炭”。女共产党员陈秀云之所以被大家誉为“有胆识骏马,无畏护良才”的“伯乐”,就在于她在安振东受迫害最严重、外界压力最大的时候发现了他,支持了他,保护了他。使安振东的报国之心有用武之地。

笑得自然

第8版()
专栏:大地漫笔

笑得自然
上海南京路一家高级宾馆正在推行“笑脸服务”,并对全体服务人员进行了“笑的训练”。据外电报道,我国有些行业的服务人员向外国同行学习服务工作经验,光是学“微笑”,就花了一个星期。要做到笑脸服务,微笑待人,必须笑得自然。而要笑得自然,就要真笑,不是装出来的。许多观众都看过电影《满意不满意》,影片中那位小张师傅,那张尴尬的笑脸,把“亲爱的顾客们”都吓跑了。
要做到笑脸服务、笑得自然,至少有以下几点要做到:一,服务人员有自觉的本职工作的自豪感,不卑不亢地“招待十六方”;二,对顾客有一视同仁的精神,对坐小卧车来的客人和对坐公共汽车来的客人一个样,对外国人、港澳同胞和对本地、外地的客人一个样,不欺土,不媚洋。
陈允豪

必须揭露风源

第8版()
专栏:大地漫笔

必须揭露风源
某高等学校的一个系,按照学籍规定,准备让一个不合格的学生退学。学校同意了,报上级备案。不料上级领导的夫人出来说情。也不知是不想顶,还是顶不住,学校居然要收回成命。那个系的主任却说:“整改中还搞这一套,我这个主任不当了。”愤然要求辞职。这才得以按原决定办理。
不过,那个不合格的学生虽然退学了,但由于有力的人说情,学校还是答应负责安排工作,安排前每月还发给生活费!
可见顶风只顶风头还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揭露了风源,才能更有效地顶住歪风。
谷仰

钥匙

第8版()
专栏:

钥匙
喻晓渔村男女老少出门,都把钥匙交给哨所的士兵。小小的钥匙,是财产和权力的象征,把钥匙交给别人,意味着信任和亲近。张大娘去闺女家,钥匙上面系着叮咛:鸡上埘,猪喂食,还请照看小孙孙。孙二叔全家上大陆探亲:一把钥匙留下待耕耘的阳春:下地里播种,往山上背粪。还有下海捕鱼的老何,临行时双手和战士握得紧紧!这个家就交给你们啦,砍柴挑水多操心!一把钥匙,一片丹忱;战士是人民的儿子,渔民是士兵的亲人。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