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3-12-12第8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会昌随笔

第8版()
专栏:

会昌随笔
陈靖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六十年代初,几个编写战史的部队工作者,向陈毅同志请教。在谈起会昌之战时,联系到毛泽东同志的这首《清平乐·会昌》,陈毅同志颇有所感地说了这样一番话:“许多评论或解释毛主席诗词的同志,对具体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环境,几乎都没有作认真的考察,所以对许多问题却是似是而非,甚至误解或曲解”。当时大家很受教育和启迪。
毛泽东同志的《会昌》词,写于1934年夏,到底是产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时刻呢?曾有同志称之为“红军已经完全陷于被动,苏区到处惶惑不安”的时刻;毛泽东同志说它是“希望最后断绝”的时刻。这样一个具体的历史环境,被许多评论或解释《会昌》的文章作者,完全忽略了。于是,对毛泽东同志这首饱含革命深情的史诗,作了不少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环境和违背史实的解释。诸如,这是为了回答“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为了赞赏反“大围剿”胜利;还有说是描写“行军乐”诗歌,“一开头就道破了拂晓行军”和“互相道好”……等等。
“东方欲晓”这个开头,实际上这是政治家用诗人语言,对当时形势与时局的总概括。“1934年夏”,无论是苏区或全国,甚至也包括世界,都是黑暗势力十分猖獗的时候,地球上不少地方的天空中,都笼罩着一层厚厚的乌云。就中央苏区本身来看,自会昌之战以后,光明面是“兵日少而地日蹙”,处处穷于应付,完全丧失了主动,整个苏区,危在旦夕。看全国,从“九·一八”、“一·二八”以来,蒋介石的“无穷欺骗”政策,使整个国家民族,处于水深火热和亡国灭种的灾难之中。这时,不仅全国人民痛声疾呼抗日救亡,而且具有正义感的世界人民,也发出了“东方巨人,不可再沉睡不醒”的同情的呼唤。
面对这样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局面,当时在我们党内,有这样两种态度:一种是正视现实,实事求是,对斗争前途充满胜利信心,但主张要勇敢地承认眼前的困难和黑暗;另一种态度是,羞羞答答,不顾事实,一味高谈和空喊“形势好得很”,硬说一切都充满着光明。
不愿正视现实,不敢承认错误,企图把由于王明“左”倾路线所招致的眼前黑暗,紧紧包藏起来,这是当时的党中央所固执坚持的主观主义态度。这样一种不敢承认眼前黑暗的思想,当然也就看不到很快将要到来的光明了。毛泽东同志所以要用“东方欲晓”一句,既承认眼前黑暗,又指出了即将到来的光明。今天,我们可以来回顾一下历史早已证明了的一系列事实吧:在这首词产生后的五个来月,出现了伟大历史转折的遵义会议的曙光;接踵而来的又是长征的胜利,“西安事变”的发生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新形势;以及全国人民大团结,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空前壮阔的“东方欲晓”新局面!
“莫道君行早”。如果说上一句是让我们认清客观,看准方向,那么这一句则是让我们决定主观态度了。也就是说,目前虽然是黑暗时刻,但这是黎明前的黑暗,光明一定会到来的,而且很快就会到来的。当然,我们不能坐等光明,而应当十分积极地去迎接光明——“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这两句通俗民间谚语,它反映着我们中华民族,如何对待黑暗与光明的传统态度。
毛泽东同志,他不但是这样召唤人们,提出要求,更重要的是,他从自己做起,加倍地以身作则,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带动苏区广大工农,迎着困难上,踏着黑暗行,起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起的先锋队作用。看看事实吧,自宁都会议撤去了毛泽东同志的几乎所有领导职务以来,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总比别人都“行早”的,我们如果具体地考察一下这两年中毛泽东同志的工作量,就足以叫人心悦诚服了。这里仅列举这两年中他所写的文章:除了《毛选》一卷发表的《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怎样分析农村阶级》、《我们的经济政策》和《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四篇外,还有很多未发表的,如《长岗乡调查》、《才溪乡调查》、《查田运动是广大区域的中心重大任务》、《在八县查田运动大会上的报告》、《查田运动的初步总结》……请想一想,毛泽东同志在这七百来天的“变相靠边”生活中,是何等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啊!有一位革命老人在回顾毛泽东同志的这段生活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古人说:读了诸葛亮的《出师表》不流泪者,此人必不忠;读了李密的《陈情表》不流泪者,此人必不孝;我说看了毛主席在逆境下的工作和生活态度而不感动者,此人必无革命感情!” (上)

金色的瀑布——冰岛纪事

第8版()
专栏:

金色的瀑布
——冰岛纪事
贾芝来自冰川的急流,在悬崖峡谷中飞泻,一步倒下岩石,再步跌落万丈深谷。呵!金色的瀑布!来得多么迅猛,恰似万马奔腾;它要到人间创造幸福,怎能忍耐冰山的宁静。呵!金色的瀑布!难道说现在罹于不幸?千匹白练同时挂,激流翻滚出一簇簇碧玉素花。一头狮子向巨岩顶撞,呵!金色的瀑布!宁肯粉身碎骨,为了一个辉煌的理想,顿时化作无数飞沫浪花;雷鸣般的怒吼喧嚣震荡峡谷。呵!金色的瀑布!又象是雷神挥开巨斧,要在这儿巧夺天工:细雨蒙蒙向人间飘洒,白云从谷中团团飞升,阳光打西边射来,谷中吐出一道七色彩虹。呵!金色的瀑布!

西湖诗笺

第8版()
专栏:

西湖诗笺
高洪波
精忠柏分明是几段古树的化石,后人却说你为岳王殉身。其实你的年龄很大很大,超过历史上所有的忠臣。亿万年前你有浓密的绿荫,是地壳运动,你把梦在石头里
寄存。只留下一截坚硬的骨架,怀念着自己那碧绿的青春。想不到亿万年后,你竟复活于一段传闻!的确,你用古老而新鲜的生命印证着岳飞的忠贞和不幸。由此我想起文学的起源,想起歌的历史,诗的命运。既然连草木都懂得悲哀,更何况血肉聚合的人!作为化石,你有珍贵的考古价
值,但“精忠柏”的含蕴尤为厚深。因为历史是杆公平秤,秤锤,是百姓们质朴的心。
西湖游艇不知吴越交兵可曾有你的祖先?不知范蠡泛舟是否有你的伙伴?你载一舟游子掠过历史的波澜;把涟漪般的思绪送向无尽的云天。西湖上的小船,象神话里的舢板;驾驶舱里的姑娘,更似幻境中的水仙。小船,小船绕向莲丛柳岸,卸下一地诗情,任你俯拾挑捡……

这不是一颗流星

第8版()
专栏:

这不是一颗流星
王周生
万人体育馆里,人们注视着剧场中央那块铺着地毯的圆形舞台,灯光闪亮,报幕员轻盈地走到话筒前:“下面请看,戏熊。”
我五岁的儿子突然站了起来,圆睁着两眼盯住正对着我们的演员出口处。一头黑熊,腰里系着红围裙,右前爪挽个篮子,直立着一扭一摆地走了出来,那笨拙的丑态立刻引起人们一阵哄笑。
“妈妈,熊!”儿子嚷着,使劲推推我。
“是的,熊。”我奇怪儿子激动的神态,动物园的熊他不是早见过了吗?
“妈妈”,孩子仍是大声地嚷嚷:“要是这只熊死了,不是有熊皮了吗?”
周围的观众都回过头来,诧异地望着他,不知这孩子为什么要咒这可爱的马戏演员的死。我对儿子没教养的行为生气了,一把把他按坐在位子上:“坐下!看戏不能哇啦哇啦!”
“妈妈!”孩子委屈地摇着我的手臂,喃喃说:“有了熊皮,不是可以给阿婆做熊皮手套了吗!”
我的心猛烈一震,孩子水晶般透明的眼睛望着我,犹如黑暗里一颗闪亮的星。我紧紧地抱住他,眼泪撒在记忆的门里……
……阿婆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三天了,中风的脑子始终昏迷着。只是那只未偏瘫的右手总想伸出来摸摸什么。这是一只永远不得空闲的手呵。她做了一辈子奶妈和保姆,长满老茧的手不知洗过多少孩子的脚丫,换过多少婴儿的尿布,煮过多少味美可口的佳肴。此刻,这只手想干点儿什么呢?想摸摸孩子的脸蛋?想整整孩子的衣服?还是想再一次拎起她的菜篮?
静静的,静静的,她躺在那里……
忽然,一个孩子跑进病房,蹭蹭的脚步声扰乱了病房的宁静,他跑到阿婆的床头,用胖胖的小手抚摸阿婆满是皱纹的脸,连声叫着:
“阿婆,阿婆!”
“呵!”阿婆沉重地叹了口气,中断的思维被稚气的声音唤醒:谁呀,这是谁的声音?哦!这是她带的最后一个孩子——第十九个。如果硬说她有什么偏爱的话,她就最爱这第十九个。天真、活泼而又最疼爱阿婆。阿婆拣菜,他忙着端板凳,还常冷不丁地把糖塞到阿婆嘴里,阿婆真是从嘴里甜到心里!于是她使劲地张了张嘴“浩——波——”终于发出三天来第一个声音,然后,她吃力地伸过手来紧紧抓住孩子柔软的小手。
“阿婆,阿婆!”稚气的声音更响地震动阿婆的鼓膜,“你好好休息,不要怕打针,要勇敢……”孩子突然顿住了,他看到阿婆红肿的手背,这是冻疮。妈妈给阿婆擦药膏时告诉他的。阿婆本来是不生冻疮的。有一次,三岁的小浩波一个人钻进厨房,好奇地想拎起装满开水的水壶,眼看水壶要从小凳上翻下来了,阿婆一把挡住了它,开水泼了出来,阿婆手背上烫起了好大好大的泡,她缠上绷带,还和妈妈抢着烧饭,抱孩子。从此,一到冬天,阿婆烫伤的手背就要生冻疮。孩子的小嘴又一次凑到阿婆的耳边:
“阿婆,等我长大了,一定给你买一副熊皮手套,你就不会生冻疮了!”阿婆的手更紧地握住了孩子的小手……
静静的,静静的,阿婆躺在那里,是在回首往事?是在向往明天?仿佛等待孩子给她戴上暖和的熊皮手套……
……我抹去眼泪,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孩子,阿婆已经去了,她再也不会回来了。你的熊皮手套她戴不到了!”
“那我昨天晚上怎么还梦到阿婆的呢?”孩子不相信地望着我。
我想跟他说梦的原理,我想跟他说人死了就不能复生,可是我什么也没说,我的模糊的眼睛里只有孩子那星星般的眼睛在一闪一闪。我原以为,孩子天真纯朴的念头象流星一样会转瞬即逝,现在我明白,这绝不是流星,而是一颗心,这颗心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

“考勤表”小考

第8版()
专栏:文史小品

“考勤表”小考
史明迅
我国的考勤制度起源甚早,但当时所谓考勤,主要是对国家官吏而言。至于考勤表的使用,根据文献记载,当不早于清代。
清初,国家官吏实行坐班制,每日办公皆在衙署。至乾隆中,此制渐弛。清人昭梿《啸亭杂录》卷十记载,军机大臣和珅擅权时,曾经自立私寓,“不与诸大臣同堂办事,而命诸司员传语其间”。挟私之事,往往而有。后来,有许多官吏也呆在家里办公,不坐班。清人震钧在《天咫偶闻》卷七中写道:“自乾隆以后,重臣兼职者多,遂不恒入署。而阅折判牍,移于私宅。且事繁,私宅亦不得见。往往追逐竟日,司官以为苦事。”为此,清政府在国家机构中设置“画到簿”(亦称“考勤簿”),专司考勤。画到簿为官吏考功的重要凭据之一,与红本一起存之内阁大库,以备查验。但由于它反映不出迟到、早退等情况,所以没有多大约束力。甚至有人只在上面画一到字,就溜之大吉。在一首《嘲京僚诗》中,即有“除却早衙签到字,闲来只是逛胡同”的句子。
到了咸丰年间,成立了总理衙门,为了防止这种弊端,提高办事效率,就规定对其官吏“核其勤惰”,分别给予“请奖”或者“参劾”,考勤与奖惩相结合。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清政府的一些衙署中已开始使用考勤表。当时出版的《京话实报》刊载的这则新闻说:“司处俱有考勤表一本,每日什么时候进署,什么时候散值,自司长以下,各人各占一页,注写清楚,六天一呈堂,以考验各员的勤惰。”设计者是陆军部尚书铁宝臣。考勤制度渐臻完善和具体。民国年间,在典当业等一些经济部门也开始使用考勤表。

晨炊(图片)

第8版()
专栏:

晨炊〔油画〕  江平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