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3-02-01第3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教育要普及 县委是关键——安徽省黟县调查

第3版()
专栏:

教育要普及 县委是关键
——安徽省黟县调查
安徽省黟县地处黄山脚下,是一个偏僻山区。自然条件、经济条件都比较差。可是,自1977年以来,该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连续保持在97%以上,读满五年的巩固率达80%以上,成为安徽省普及小学教育的先进县。
为何黟县能够成了安徽省普及小学教育的先进县呢?关键在于县委一班人深刻认识到普及教育确实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前提,工作上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
在投资上把教育放在优先地位
他们在教育上舍得花钱,宁愿在其他部门挤一挤,也要把发展教育放在优先的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979年,教育事业支出占全县财政支出的15.4%,1980年增加到20.3%,1981年增加到24.5%,1982年上升到25.4%。同时,从1980年起,每年进行一次“关心下一代,为教育做好事”的资助活动。县直机关和各局及社会团体都积极参加,有的送实物,有的捐钱。在农村,还发动社队群众筹款修建校舍,全县的校容校貌有了初步的改观。
尊重教师,加强小学教师队伍
教师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是普及小学教育的困难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在全县形成一个尊师的新风尚。1980年,全县出席省党代会的两位代表,除了县委书记外,另一名就是教师。县人大、县政协都有教师代表,有一位教师还被选为县人大副主任。县委负责同志在干部和群众会议上,多次教育干部和群众尊重教师,并且以身作则,做出样子。对少数打骂教师者,县委负责同志都亲自处理。对积极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几年来,已表彰教师390人次。县委还十分重视加强教师中的党团建设。目前,全县学校教职工中的党团员,已占教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
其次是改善教师的生活待遇。县委针对大多数教师工资低、山区工作艰苦等情况,从1980年起,凡山外进山工作的教师,每年给予一定的补助。每个公办教师每年发给图书资料费,发给民办教师困难补助费。各公社也采取措施,改善教师的生活待遇。1979年和1981年,公办教师增加工资时,全县社队也为民办教师增加了工资。有的社队还帮助解决教师口粮不足和吃菜难的问题。
再次是充实和加强小学教师队伍。近几年来,黟县对普通中学作了调整,把原来从小学调上来到中学任教的38名骨干教师全部调回小学。同时,把外流到其他单位的骨干教师,调回教育战线。他们还加强了教师的文化业务学习,文化业务水平不合格的,不经过培训不得任教。由于采取这些措施,现在黟县的民师比例已大大减少,只占23.6%,比1978年下降了14.8%。教师的文化水平和教龄也分别有了提高。全县小学教师中,中师、高中毕业的已占57%,教龄在十年以上的占64%,教龄在十五年以上的占43%,初中、初师肄业以下的全县只有16人,大部分教师都能胜任教学工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受到群众的欢迎。《安徽教育》记者
杨又全

教育工作能“无暇讨论”吗?

第3版()
专栏:短评

教育工作能“无暇讨论”吗?
浙江嘉兴地区桐乡县乌镇公社的教育工作落后了。可是那里的党委书记却说:目前学习十二大文件和各项工作很忙,党委无暇讨论教育工作。据了解,持这种看法的,远不只这位党委书记。
因为学习十二大文件而“无暇讨论”教育工作,不对呀!十二大文件不是明明白白地写着,一定要牢牢抓住教育这个根本环节,把它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吗?为什么对党中央的这一重大决策“无暇讨论”呢!如果说,过去受“左”的思想的影响,有些人轻视知识、轻视教育,已经是严重的教训,现在仍然采取对教育工作不屑一顾的态度,就更是不能允许的了。
因为各项工作很忙而“无暇讨论”教育工作,也不对呀!工作忙,工作多,要求我们善于分别轻重缓急。作为一个县、一个公社的党委,当然主要是领导发展农村经济。但是,党中央不是一再强调,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吗?最近邓小平同志还指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靠政策调动积极性很重要,但有个限度,到一定时期,也就‘饱和’了。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万里同志也指出:“政策的重要性已经讲得很多,要继续抓紧抓好。现在更重要的是强调科学技术和教育的作用”。农村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农民要劳动致富,愈益要求学习文化和科学技术,要求加快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特别是那些教育工作已经落后了的地方,更需要迅速改变落后状况,怎么能够把教育工作排除在自己的工作任务之外,讲什么“无暇讨论”呢?
党的十二大以后,不少地方的党政领导已经在认真讨论教育问题了,那里已经出现大抓农村教育工作的新气象了。希望至今还没有把教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的一些地方,真正按照十二大文件的精神,抓紧进行讨论,制定切实的措施,尽快付诸行动,把教育事业认真抓起来,再不要托辞不办或是游移顾盼了。

明溪县重视普及小学教育 停建干部宿舍把钱用于教育基建投资

第3版()
专栏:

明溪县重视普及小学教育
停建干部宿舍把钱用于教育基建投资
本报讯 记者张铭清报道:闽西北山区明溪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巩固率达到95%,合格率达到81.03%,成为福建省普及小学教育和扫盲先进县。
去年在地方财政紧缩的情况下,县政府停建了干部宿舍,缓办了一个工厂,拨出全县财政收入的12%共64万元用于教育基建投资,并规定各社队每年从财政收入中拨出7%—15%用于教育。明溪县还规定:今后新建校舍一律砖瓦结构,现有的“干打垒”在三年内分批改建成砖瓦结构。为了解除老教师的后顾之忧,县有关部门为二十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一次解决了两地分居的难题,农业户可以在配偶工作所在地转为居民户。对目前尚未解决分居问题的教师,规定一年可享受两次探亲假,给报销两次路费。对成绩突出的教师,县教育局给予表扬奖励。这些措施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为教师安心山区教育创造了条件。
为了提高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县教育部门建立了全县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户口资料,县、社、队、校四级都有花名册。儿童一到入学年龄,即由学校和队干部按花名册分片包干动员入学。每年按花名册检查入学率、巩固率和合格率,并把检查结果作为考核学校、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少数因经济困难影响入学的学生实行免费教育,对一些确有实际困难的学生允许带弟妹上学,允许迟到早退,由老师上门补课。为了让儿童能受到学前教育,一部分大队小学还附设了幼儿班。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切实研究改进措施 嘉兴地区决心改变教育落后状况

第3版()
专栏: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切实研究改进措施
嘉兴地区决心改变教育落后状况
本报讯 记者周祖佑、丁雪萍报道:本报1月11日发表的调查报告《嘉兴地区农村教育为何落后?》,引起了嘉兴地区各级领导部门的重视。中共嘉兴地委、嘉兴地区行署以及各县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了讨论,认为这篇调查报告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为了改变嘉兴地区教育事业的落后状况,地委和行署提出了几条措施:
第一,党政领导干部要端正思想,真正把教育作为一个战略重点来抓,摆到地委、行署和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党、政一二把手要亲自过问,一年研究几次,解决重大问题。
第二,下决心调整、充实政府教育系统和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班子,坚决撤换那些不称职的领导干部,把热心教育事业、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第三,着手进行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要适应实行联产承包制以后的新情况,调整教育布局,进行教材改革,采取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办学方针。到1985年要普及小学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并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第四,增加智力投资。在二三年内尽快解决好全区17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问题,新建一批教室,添置3万套课桌椅,建设6万平方米教师宿舍。上述四项约需资金1,900万元,除从教育经费中安排20%外,其余80%要从地方财政补助和社队集资等多方面设法,尽快落实,以改善办学条件。教育经费要逐年有所增加。同时,对全区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要进行一次普查,严肃财政纪律,纠正不正之风。
地委和行署还准备组织力量,先在一个县作调查,搞试点,在此基础上召开各县市的会议,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研究改进措施,努力开创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水稻远距离迁移性害虫研究取得成果

第3版()
专栏:

水稻远距离迁移性害虫研究取得成果
本报讯 记者蔡名照报道:每年春季,受西南暖流影响,大批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从海外飞入我国两广和南岭南北,危害水稻的生长。这类水稻远距离迁移性害虫的迁移规律,已经被我国昆虫学家所揭示。近年来,我国昆虫学家围绕这个问题,开展了大规模的协作研究,先后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为有效地防治这类害虫提供了科学依据,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高度评价。
参加这项研究的昆虫学家、江苏省农科院副研究员杜正文对记者说,远距离迁移性害虫是一种繁殖很快,按照不同季节往返迁移的昆虫,它们每次降落,都会给农业生产造成大面积的暴发性灾害。
我国昆虫学家发现,这类昆虫的迁移,基本上分为两次北迁和两次南迁:春季,昆虫由海外迁入落在两广和南岭南北;到了夏季,昆虫继续北进,以长江和淮河流域为降落区,有时也远达东北和西北。随着冷空气南下,初秋时节它们又从江北返回江南;到了10月,又由江南稻区飞往南岭南北。南迁时的虫量大大超过北迁,对水稻的危害更大。
昆虫学家对褐稻虱和稻纵卷叶螟的危害性进行观察,发现褐稻虱的危害,轻者影响稻谷的饱满程度,重者则使稻株干枯倒伏,减产45—80%。它们还能传播草丛矮缩病、齿叶矮缩病等病毒,给水稻生产带来潜在的威胁。
昆虫学家根据它们的迁移规律,对测报和防治手段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近几年,他们以南岭为重点,在全国范围初步建立起测报体系,分期汇总资料,分析虫情,预报昆虫迁移的动态和发展趋势。目前,已能够准确地预报这类害虫迁移的时间和数量,迁移路径和降落的地区,以及虫害发生的程度。昆虫学家还在有关学科的协作下,从水稻的耕作制度、栽培技术、品种、药剂等方面,研究了综合防治的措施,为水稻的高产稳产作出了贡献。近几年来,我国稻区遭受这类虫害的程度显著降低。

坚持深山种药二十多年

第3版()
专栏:

坚持深山种药二十多年
甘肃省在历史上不产黄连。该省武都地区五马药材试种场中药师郝继荣,坚持二十多年在深山种药,终于把黄连引进培育成功。
早在六十年代初期,郝继荣和另外两名职工身背背篓、肩扛镢头来到试种场。当时,这个地区是一片森林,野兽时常出没。不久,那两名职工都回去了。郝继荣却卷起铺盖上山,砍来树枝、野竹,搭起一个茅棚栖身。他披荆斩棘,硬是在“七分石头三分土”的陡坡上开辟出了药田。他在六个不同高度的试验点上,连续六年进行引种黄连的试验,终于掌握了黄连北移的规律。1967年,黄连种植扩大到五亩。“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撤销了场长职务,仍然坚持搭棚种药。黄连种植面积扩大了,劳力紧张,他干脆把爱人和两个孩子接到药场里,爱人做饭,儿子帮助种黄连。在老郝的苦心栽培和细心管理下,1973年黄连亩产达350斤,超过了老产区。黄连素的含量,经鉴定也高于国家药典规定的指标。粉碎“四人帮”以后,他更加干劲倍增,创造出了黄连“疏根续连”高产栽培新技术,亩产高达1,207斤。他还先后帮助武都、康县一些社队专业组、专业户,办起了253个药材试种点,培训种药技术人员310名,推广种植黄连1,000多亩。
郝继荣在试种黄连的同时,进行了“南药北种”、“北药南移”、野药家栽等204种中草药的试种试验,摸索出了天麻有性繁殖、猪苓野生变家种以及有性繁殖的规律。1981年年底,甘肃省科研部门委托武都地区科委,组织有关专家,对郝继荣的这三项科研成果进行了鉴定。专家们认为这些成果确实可靠,经济效益高,不仅为发展黄连、天麻、猪苓等珍贵药材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陇南山区发展多种经营、治穷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
本报通讯员 杜希甫
本报记者 屈维英

方便读者 繁荣文化 泉州开设一批个体集体书店

第3版()
专栏:

方便读者 繁荣文化
泉州开设一批个体集体书店
本报讯 记者孙静报道:历史文化名城福建省泉州市,由于开设了十八个个体、集体书店和代销点,群众买书难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
这批书店和代销点是近一年来发展起来的,既有待业人员独资经营的连家店和几个人合资经营的,也有街道文化站、学校等集体单位办的。加上原有的五个国营和合作图书门市部,这个十四万人口的城市就有了二十三个书店和代销点,平均六千多人就有一个书店。这些书店经营数百种图书,同时,还有四个书店兼营出租小说、期刊等书籍的业务。
晋江地区新华书店对这些书店和代销点以很大支持,经常派人指导他们搞图书陈列、进货;召集他们开会,讲解图书发行工作的方针政策;卖不掉的图书只要没有损坏,允许退货。因此,他们经营积极性很高,尤其是个体书店,一般都从早晨七点半开门,一直经营到晚上七八点钟;有的书店在夏天要营业到晚上十点钟。一九八二年,这批书店的营业额共达二十九万多元,占全市一般图书零售总金额的百分之二十左右;他们从中得到了二万多元手续费。
大力发展个体、集体书店和代销点好处很多,加快了图书发行网点建设,方便了读者,扩大了图书发行量。去年全市一般图书零售金额,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五点四,还解决了部分待业人员的就业问题。

比蔗糖甜200倍的甜菊糖甙中试成功

第3版()
专栏:

比蔗糖甜200倍的甜菊糖甙中试成功
本报讯 记者陈祖甲报道:最近在成都召开的一次技术鉴定会上,主人拿出两个面包让记者品尝。记者发现其中一个带桂花清香的面包格外甜。主人笑着告诉记者,这个面包不是用白砂糖而是用甜菊糖甙做的。甜菊糖甙的中试技术成果已经通过鉴定。
甜菊糖甙是一种从甜叶菊中提取的天然甜料。国内外的资料表明,这种白色粉状结晶比蔗糖的甜度高出200倍以上,而且热量低,无毒性。鉴于这种特点,七十年代以来,国外一些食品工业纷纷用它代替蔗糖和糖精。目前的甜菊糖甙国际市场,绝大部分为日本所占领。我国在1977年引种甜叶菊成功,为农村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一项新的内容。国内有不少单位进行提取甜菊糖甙的研究,但大多停留在小试阶段,不能形成批量工业生产。
四川成都市制药化学厂在青年厂长童恩文的带领下,得到省农业技术进出口公司的支持和协助,仅仅花了半年左右时间,利用现有设备,获得了小试和中试的成功。
他们生产的甜菊糖甙,其质量和收率可以同日本某公司的产品媲美。这项成果为我国甜味添加剂的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

为民查癌(图片)

第3版()
专栏:

为民查癌
河北省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室的科研人员,深入我国食管贲门癌高发区的河北省涉县,与当地医务人员一起,采取以舌诊为主、辅以问诊初筛,结合拉网细胞学与X线检查的方法,仅用7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全县28万人的普查任务,比较准确地查出了663例食管贲门癌患者。
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医学科研人员的足迹遍及涉县山村,基本上掌握了全县食管贲门癌的分布规律和死亡动态,群众赞誉他们“日行百里,为民除害”。本报记者 武清月撰文并摄影
医学科研人员不畏艰苦,来到边远山村,采集水样,研究贲门癌的病因。
查出食管贲门癌患者后,医学科研人员经常深入家庭病床,进行对症治疗。这是涉县井店公社台村大队的宋兰心(右二)老人经过治疗后,症状已有缓解。
医务人员经过舌诊初筛以后,正在进行拉网检查。
医学科研人员,采集发样,进行诊断。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