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2-05-27第8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家”,是滥称不得的

第8版()
专栏:副刊文选

“家”,是滥称不得的
陈小川
自打“成名成家”一词被正名以后,“家”便层出不穷了,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是我们党不拘一格选人才的结果。但有一点并非多余的担心,那就是“家”的贬值。
近年来,一些新人崭露头角,显示了自己的才华。于是一些报刊纷纷赠送“家”的桂冠,其中有相当一些是名不副实的。有的演员刚登台演唱了几支歌,就被冠以“歌唱家”的头衔;有的青年作者发表了一篇在一定范围内较有影响的作品,也被称为“作家”。一时间,这个“家”,那个“家”,比比皆是。并非危言耸听,这种滥捧之风实在于社会无益,其结果往往会导致“家”的贬值。
大凡能够称得上“家”的,没有一个不是经过数载以至数十载的潜心苦学,而在本领域内具备了较深造诣,被社会,被多数同行所承认的。北京大学名誉教授、相声大师侯宝林,称得上是一位语言艺术家了,但是并非所有出名的相声演员都可以称得上语言艺术家。因为尽管相声演员都得研究语言艺术,可未必都象侯老先生似的,在语言艺术方面有那样深的造诣。
被滥捧为“家”的人,也许刚听到“家”的称号时,有点不大自在。慢慢的,便也安之若素了。如果被捧者缺少自知之明,飘飘然起来,以为自己很薄的功底也会在捧声中加厚,很浅的学问也会在捧声中加深,那就很容易浅尝辄止,放弃努力进取。
而名副其实的真“家”,却很有一些是十分谦逊的。今年3月,云南省京剧院院长关肃霜率团赴上海演出。节目单的初稿上演员介绍一栏中,写了“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她看了,坚持要把“表演艺术家”几个字拿掉。她语重心长地说:这样宣传不好。我们不能妄自尊大,随随便便就称上一个家。还有青年歌唱演员关牧村,在有了名气之后,也有人称她为歌唱家。她说:我最怕人家称我为歌唱家了,我还年轻,没什么经验,缺乏系统的声乐训练。
对青年人称“家”更当谨慎。并不是说青年人就称不得“家”,是因为随便就称上个“家”,势必把青年引入歧途,使青年以为“家”是这样唾手可得,从而忽视打下扎实功底的重要性,一味凭着侥幸心理去猎奇,以为这就是成“家”的捷径。其实“家”的一朝成名,仅仅是冰山露出海面那小小一部分。被古希腊人民称为“最伟大的演说家”的台摩斯顿,曾口衔小石子朗诵诗文,也曾在海边对着汹涌波涛大声朗读,可见他成功之艰难。历史学家吴晗,为了学习研究,光读书卡片就做了几万张。
我们偌大个中国,十亿人口,各种专门家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但是“四化”建设需要的是有真才实学的真“家”,而不是名不副实、含了大量水分的假“家”,青年人初露锋芒,这个“家”更滥称不得。“小荷才露尖尖角”,你便飞去一顶大桂冠,怎么受得了哟!
(选自1982年5月6日《中国青年报》)

小猫刮胡子(童话)

第8版()
专栏:

小猫刮胡子(童话)
李迪
张叔叔养的老猫生了一只小猫,小猫的模样可逗人爱啦:一身黄毛毛,四只小毛爪,又圆又大的眼睛就象两个葡萄珠儿;红红的小嘴唇两边,长着几根挺长挺长的胡子。
有一天,老猫出去了,小猫在家里玩。玩着玩着,忽然,它看见张叔叔拿起一个小刀片,对着镜子刮起胡子来。小猫感到很奇怪,哎,胡子长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刮掉呢?这时候,跑进来一个小伙子,只听他说:“嗬,张师傅,你一刮掉胡子,显得更年轻、更精神啦!”张叔叔听了,笑着说:“是啊,我总批评你们小伙子留胡子不美,我也该刮刮自己的胡子啊!”
小猫一听,噢,原来张叔叔是为了美,才刮胡子的呀!它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哎,我不是也长了胡子吗?张叔叔说小伙子留胡子不美,那我比小伙子还小,留胡子不就更不美了吗?怪不得院子里的大人小孩,看见我就冲我笑呢,哼,他们准是在笑我留胡子呢!我干嘛要留胡子呢?我干嘛不刮掉胡子,也美一美呢?
这时候,张叔叔和那个小伙子一块去工厂了,家里只剩下小猫。小猫就拿起张叔叔的小刀片,也对着镜子刮起胡子来。噌噌噌,几下就把嘴唇两边的胡子全刮掉了。小猫刚要好好照照自己美不美,忽然,滋溜一下,一只老鼠从它面前窜了过去。小猫扔下刀片就去追。那老鼠三窜两窜,窜到水缸后面不见了。小猫赶上去一看,哟,原来水缸后面有个洞,老鼠钻洞啦!小猫看了看,觉得这个洞口挺大的,足够自己钻啦,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头扎进洞里。可是,坏啦,脑瓜才钻进去,身子就给卡住啦。小猫想赶紧退出来,一着急,连脑瓜也给卡在洞里啦!这下子,可把它急坏了,喵呜喵呜直叫唤。它真恨自己为什么刚才不把洞口的大小看准了再往里钻。
小猫正在着急,老猫叼着一只大老鼠回来了。它看见小猫被卡在洞里,忙赶上去,咬住小猫的脖子,一使劲儿把它拖了出来。还不等老猫问是怎么回事,小猫就得意地冲老猫扭了扭小脸蛋儿:“妈妈,妈妈,你快来看我美不美?是不是比你走的时候,显得更年轻、更精神?”老猫被问得直发愣,仔细一看,叫了起来:“哎呀,你刮胡子啦?”小猫说:“是啊,我是跟张叔叔学的,为了美,就把胡子刮掉啦!”老猫听了点点头:“孩子啊,你爱美,这是好事。可你没想想吗,对于我们猫来说,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呢?还有,张叔叔为什么只刮胡子,而不把眉毛也刮掉呢?”小猫羞愧地摇摇头,答不上来。
老猫就说:“孩子,人有人的美,猫有猫的美。我们猫的真正的美,就是勤劳勇敢爱卫生,不管白天黑夜,一见到老鼠就捉。至于外表嘛,我们本来就长得很美,只要常常注意清洁,就更美啦!说起我们的胡子,它长在我们脸上,不但使我们猫显得很有威风,而且,还有很大用处呢!”
听妈妈这么一说,小猫立刻瞪圆了眼睛:“怎么?我们的胡子还有很大用处?”老猫笑了:“可不是。你看,张叔叔不刮眉毛,不但是因为眉毛长在他脸上,使他显得很美,很英俊,而且,那眉毛还能挡住雨水和汗水,不让它们流进张叔叔的眼睛里去。这就是眉毛的用处。而我们猫的胡子呢,长在嘴唇两边,就象两把尺子,我们的身子有多宽,胡子就长多长。碰到了老鼠洞,光凭眼睛看洞口的大小,是看不准的。可是,只要伸过头去,用胡子这么一比,就清楚罗!”
“噢,”小猫抢着说:“我知道啦,我知道啦,只要胡子能过去,身子就能过去,对不对?”老猫说:“对,对!这就是我们猫的胡子的用处。同样的,张叔叔要剪指甲,那也是为了讲卫生,为了美;而我们猫可不剪指甲,我们的指甲越长越尖,才越好抓老鼠呢!”听到这里,小猫又着急啦:“哎呀,那我的胡子已经给刮掉啦,往后怎么办呢?”老猫疼爱地拍拍小猫的脑门:“不要紧的,它还会长出来呢。”小猫高兴地跳着脚儿说:“好啊好啊,等胡子长出来,我再也不刮啦!”

“名人轶事”小议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名人轶事”小议
山东汶上师范学校 何敬伦 张思元
大凡人一出名,就有人写传、立说,也少不得有人搜集其趣闻轶事。搜集的范围从性格特征、待人接物乃至穿衣戴帽,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我的意思并非反对研究名人、收集轶事,而是说要从名人所从事的事业方面去研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或经验、或教训,以供后人借鉴。
近来翻阅一些报刊杂志,发现有些名人的轶文趣事,实在无趣,譬如某家报纸报道一位著名运动员的妻子的体重、她的女孩生下来有几斤,并作为主要内容介绍。介绍这样的东西给读者,意义何在?读者能从中得到什么收获?甚至有的刊物迎合部分人的趣味,专门登载一些名人的奇闻怪录、恋爱生活,以耸人听闻。
名人出了名,被人评头论足,在所难免。但研究者如果专迎合某些人的胃口,搞些毫无价值的东西,害多益少。况且,把名人的琐碎事、私生活等经过“艺术”加工,然后发表,不仅会歪曲了事情的本来面目,而且是给名人脸上抹黑。

叶老的第一篇教育论文——《儿童之观念》

第8版()
专栏:

叶老的第一篇教育论文
——《儿童之观念》
商金林
叶圣陶先生的第一篇教育论文——《儿童之观念》,刊载在《妇女时报》第三号(宣统三年七月望日出版,署名叶陶)上。叶老在这篇文章中,就儿童教育问题,提出了一个精辟的论点: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因为儿童“在学校之时间少,居家庭之时间多,况学校有假日,而家庭无一日离,家庭久而学校暂”,父母的言行“偶一不慎,即生弊病”,致使“儿童将弃学校所得而就家庭”,“智识道德”遭到“戕贼”。
叶老写这篇文章是受了邻居一位儿童的触发。这儿童“年九岁”,是“初等小学二年级生”,他在学校里“于教师之所授”的反帝反封建思想“颇能深信”,“时或流露语中”。可是到了家里,听了母亲的话,却去烧“雷祖香”,吃雷斋,祈求雷神不要“雷殛”;把国文教科书上的“雷祖亦偶像”,以及教师讲授的“偶像之不可崇拜”的“祛迷之言”,置居脑后。叶老在文章中深有感慨地说:“我敢告为儿童之母曰:凡有戕贼儿童智识道德之事,不可行之,不可言之。行则为儿童所摹仿,言则为儿童所听从。”叶老热忱地希望做母亲的要能就儿童在学校里所受的教育,“为之阐解,以补其不足,使学校家庭之教育,不相离异。”
在七十年前,做母亲的人很少受学校教育的,所以这篇文章着重说了母亲。一般说来,今天的母亲是不会叫儿童去烧香吃斋的;会不会叫儿童去做些有损于他们的“智识道德”的事呢?这是值得做父母时时警惕的,“偶一不慎,即生弊病”啊!当然,教育儿童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事,也是社会的事,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都要有“儿童之观念”,要关心和爱护儿童,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和影响一代新人。诚如叶老所说:“儿童,接触既多,导之者均为至信之人,则其正确之观念乃得以永不挠动。”

看蒲剧

第8版()
专栏:

看蒲剧
李健吾 尤淑芬
有幸来到临汾,参加庆祝张庆奎老艺人从艺五十周年大庆,同时看到临汾蒲剧团青年汇报演出,心情非常激动。
中青年演出的《状元与乞丐》、《送茶》、《打路》等,都各有特色。如《状元与乞丐》中的叫化子夫妻,吃稳儿子来日当状元,由于溺爱不明,适得其反,流落在街头行乞。他们不是哭哭啼啼,而是一副活泼逗哏的舞蹈动作,虽然迷信害了他俩,到头来咎由自取,由于舞蹈动作新颖,倒也风趣可爱,别开生面。
最难得的是,张庆奎老艺人的《训子》,虽然只一节,而且左腿膝盖骨增生,行动不便,依然功力精湛,演唱凝重认真,一丝不苟。无情的病魔加在这样难能可贵的老艺人身上,实在过于残忍。观众一边欣赏他的艺术,一边心疼他的身体。
怀着惜别的心情转到运城,在这里又看到各地蒲剧团的中青年汇报演出。
最后在运城有幸看到王秀兰艺人的《杀狗》,一下子把观众象磁铁一样吸引住。那个动作、那个唱腔、那个从深厚生活体验中抒发出来的真功夫,一下子打进了观众的心田,可以想象所有观众都在凝神贯注着她,犹如鱼儿在水里那样自如,那样灵活,那样随心所欲。这种精湛的艺术,多值得年轻演员学习与继承!她吐词飞快,尖嘴利舌,一嗔一笑,指手画脚,跌打翻滚,动作快速,不一定依靠语言,就活活体会出那个泼辣的、难以驯服的巧媳妇模样。听得懂最好,听不懂也未尝不可。说实在话,当时连字幕也顾不上看,完全被她的艺术魅力所征服。这是生活,高于生活;这是艺术,又是生活。按说观众应该恨死这样一个儿媳妇,却又不然,观众非但忘记了恨,而且感到形象可爱,人物演活了,观众得到丰盛的精神食粮。剧情结尾,焦氏改正错误,从而收到了一家人和睦相处的教育作用。
临汾和运城两个地区的精彩演出,和两个地区的各级领导对蒲剧无微不至的爱护与关怀是分不开的,蒲剧中兴有望。只要上下一条心,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一定会为四化建设大放异彩!

欢迎《幼儿画报》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欢迎《幼儿画报》
于如龙
《幼儿画报》的封面吸引了我。在封面的红底子上,一只小黑鸡破壳而出,它好象对蛋壳以外的世界还很陌生,但又急于了解这个崭新的世界。它睁着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地四下张望着。小读者们会很喜爱这只小鸡的。那也正是他们自己的形象,婴幼儿出生成长,不正象那只脱壳的小鸡一样吗?他们都急着要观察,要认识,要学习,要掌握他们面对着的这个庞大、复杂、变化无穷的世界啊!
专门为幼儿出版一本杂志,在我们的出版史上还是少见的。这应当感谢党中央。1981年10月在泰安召开的全国少儿读物出版工作会议,号召加强低幼读物的出版,这个《幼儿画报》显然就是响应了号召,赶在今年“六·一”出刊的。
据了解,这本《幼儿画报》是以4—5岁幼儿为对象的。这个年龄相当于一般幼儿园的中班,这样很好,有了具体对象,年龄针对性比较强,容易收到好效果。看得出来,《幼儿画报》的编辑部是在力求掌握幼儿的心理,力求适应幼儿教学大纲的要求的,无论从内容、编排、绘画、用色等各方面看,显然都是用了心的。当然,刊期暂定两个月一本未免间隔长了一些。

绿叶上的小诗

第8版()
专栏:

绿叶上的小诗
晓菲
音乐课我喜欢我们嘹亮的歌声,它蓬勃向上,带着美好憧憬。象是长上了金色的翅膀,能飞上很高很高的天空。我喜欢这嘹亮的歌声,它活泼、亲切又热情。带着幻想,带着希望,飞向明天,飞向光明!
唱队歌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我们的心中
便燃烧起神圣的火焰。充满了鲜红的纯洁
和庄严炽热的情感。整齐、嘹亮、热情、激动,回旋在祖国辽阔的上空。祖国,亲爱的母亲,少先队员献给您火热的挚诚!
春风小草出芽了,是谁把它催出?杨柳发青了,是谁把它抹涂?啊,原来是你——春风,你轻轻地把万物唤醒,使柳枝下垂,让小草返青,催小河解冻,把桃花染红。你使万物恢复了生机,我赞美你啊——春风!
寄远方我向往你,美丽的远方。可到不了,你的身旁。我愿化为一颗小星,闪耀在墨蓝色的天上。夜间,当你抬起美丽的眼睛,你看见我了吗?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