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2-05-25第4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毛主席给我们的一封信

第4版()
专栏:

毛主席给我们的一封信
丁 玲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最能平等待人的党的领导人之一。他总能吸引你在他的面前能够无拘无束的畅所欲言,你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坦率地倾吐出来,你不必担心,也不会把他当成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神圣不可侵犯的最高领导、统帅、舵手或什么的。他确有一副礼贤下士的风度,既谈笑风生,又常常一语中的,使人心服。他讲你的长处,也指出你的缺点。当讲你的缺点的时候,也是用商量的口吻,甚至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使你不觉得难受,但却发人深省,促使你仔细回味。1937年春天,有一次他到我的住处,遇见一群从国统区来延安抗大学习的青年。他对我笑道:“丁玲,我看这些知识分子很喜欢同你接近,你这里有点象文化人的俱乐部。”我懂得他是在批评我,说我不能坚持深入工农兵,因为那时我刚离开中央警卫团政治处副主任的职位,正忙于苏区文协的工作。后来又有一次,毛主席说我是名士气派。我懂得这个批评更重了,但心里却感到舒服,认为他真正了解我,我是有这个缺点。后来我把毛泽东同志给予我的这一印象告诉别的同志,他们也都有同感。
毛主席过去读过我的文章,并且同我谈论过。后来,他又读过我的文章,也同我谈论过。他对我的文章有过评语。虽然都是平常谈话,但我却把这些当成是从一位最高明的人,一个知己者那里来的悦耳之音,常常铭记在心的。
收到这封信是1944年7月1号的上午。那时我和欧阳山同志都住在延安南门外的边区文协,从事创作。我们参加了当时边区的合作会议,我写了《田保霖》一文,欧阳山写了《活在新社会里》一文。田保霖和刘建章都是边区合作社工作者中的模范。那天下午,我和欧阳山应约去到枣园主席住处,谈了一阵,又留在那里吃晚饭,我记得欧阳山同志喝了不少酒。天黑,我们从枣园策马回来。毛主席的这封信一直保存在欧阳山同志那里。1979年春天,我刚回到北京,人民日报社的白夜同志从我这里知道了这封信,便打长途电话给远在广州的欧阳山同志,得到证实。这年冬天,欧阳山来北京开会,把这信的复制件给我看,不久博物馆又复制了一份给我。
毛主席称赞《田保霖》不只是这一封信。据我所知,他在高干会和其它会议上也提到过。1944年7月初,我因赶写《一二九师与晋冀鲁豫边区》一文,找陈赓同志谈材料时,他高兴地告诉我,毛主席曾在一次高干会上说:“丁玲现在到工农兵当中去了,《田保霖》写得很好;作家到群众中去就能写好文章。”别的同志也告诉我他听到过的类似的话。我听到之后,心中自然感激。但我以为我的《田保霖》写得没有什么好,我从来没有认为这是我的得意之作。我明白,这是毛主席在鼓励我,为我今后到工农兵中去开放绿灯。他这一句话可以帮助我,使我通行无阻,他是为我今后写文、作人,为文艺工作,给我们铺一条平坦宽广的路。这不只是为我一个人,而且是为许多许多的文艺工作者。近四十年来,尘海沧桑,现在重读这封信,感慨更深,毛主席当时是如何地了解人、体贴人,为工作着想,为他人着想,为他人帮忙呵!
1942年我写了一篇《三八节有感》,当时虽然不曾受到很多批评,更没有受到任何处分。但背地里闲言碎语,叽叽喳喳,可能是很多的。1943年审干,我和许多被国民党逮捕过的同志们的命运相似,自然是逃不脱这个嫌那个嫌的。当面说的少,但背底下就多了。人言可畏,旁观者清,毛主席一定是了解的。毛主席统率革命大军,创业惟艰,需要知识分子,也需要作家。他看出这群人的弱点、缺点,从个人角度可能他并不喜欢这些人,但革命需要人,需要大批知识分子,需要有才华的人。他从革命的需要出发,和这些人交朋友,帮助这些人靠近无产阶级,把原有的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立场,自觉地彻底地转变过来,进行整风学习,召开文艺座谈会,这都是很好的。可惜康生钻了空子,搞什么“抢救”运动,抢救“失足者”,发神经病似的,伤害过很多同志,损害党的事业。毛主席以他那时的英明,及时提出“首长负责,亲自动手”,“一个不杀,大部不抓”等重要方针,而且紧接着进行甄别,很多同志被解放,欢欢喜喜地回到工作岗位上。毛主席写这封信和在大会上的一些讲话,我想都是为了我们,至少是为我个人在群众中恢复声誉。对此我是佩服的,也是感激的。
延安枣园里的黄昏,一钩新月,夏夜的风送来枣花的余香,那样的散步,那样的笑语,那样雍容大方,那样温和典雅的仪态,给我留下了最美好的记忆。越是高尚的人,越能虚怀若谷;越是浅薄的人便越发装腔作势。我觉得那时毛主席的平等待人和平易近人的作风,实在值得我一生学习并且勉励自己身体力行,坚持到底。
1982 5.22.北京

“看起来”靠不住

第4版()
专栏:今日谈

“看起来”靠不住
上海女工陈燕飞,怀孕五月跳河救人,这种奋不顾身的舍己精神是很感人的。消息传到她所在的工厂,引起颇大的震动,一位干部说:
“真想不到,这位平时看起来表现比较一般的女工,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下水救人。”
这位同志的话,肯定是发自内心的,但是值得想一想的。陈燕飞这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普通工人,平时如果不注意思想和品德的修养,怎么可能在“关键时刻”做出不同凡响的英勇举动呢?可见,在一些同志眼里“表现比较一般”的人,不一定就那么“平平凡凡”,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同志评价别人,往往喜欢凭“看起来”的印象作结论,而不去进行调查研究,仔细考察和分析。特别是有些缺点和“不顺眼”的地方看在眼里之后,那就更难改变;即使人家有很多长处和优点,也看不到眼里去。这可能是我们选拔人才难、挑选干部难、树立先进难的一个原因。陈燕飞同志见义勇为的举动告诉我们,凭“看起来”论人是靠不住的,这种毛病应该改掉。 田 霖

省下这笔钱吧!

第4版()
专栏:今日谈

省下这笔钱吧!
最近看到北京有几个单位为美化环境大兴土木。造假山的,修喷水池的,搞石狮石虎的……争奇斗妍,费用动辄上万,甚至若干万。理由据说很硬气: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环境的绿化、美化和整洁,是精神文明的一个标志。在这方面,有时要花点钱。但是,在目前国家财政还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节约,能自己动手的自己动手,能不花的钱绝不要花。美化环境不能脱离实际。不然,一面好多群众住房还很困难,一面却搞高标准的“花园化”。这样做,无论打着什么动人的旗号,恐怕也难免让人指脊梁骨。不要忘记,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精神文明建设更重要的方面。也不要忘记,领导机关的一举一动,对下面都在起“示范”作用。
程言

用乳汁和汗水哺养四个幼妹成长 宋菊花被妹妹亲切唤作“嫂娘”

第4版()
专栏:

用乳汁和汗水哺养四个幼妹成长
宋菊花被妹妹亲切唤作“嫂娘”
据新华社成都电 通讯员卢文辉、记者毛朝敬报道:四川省仁寿县五马公社罗湾大队女社员宋菊花,用乳汁和汗水哺养四个幼妹幸福成长,妹妹们爱她、敬重她,亲切地唤她“嫂娘”。最近宋菊花被评为仁寿县的“好嫂嫂”,他们全家被评为四川省的“五好家庭”。
1970年,就在宋菊花结婚的第二年,她的婆母去世了。婆母遗下四个女儿,大的才12岁,最小的刚满三个月。菊花的公公担心女儿太多难养活,提出要把两个小女儿送给别人。菊花恳求说:“您别这样想,有哥嫂在,还愁妹妹长不大吗?”她决心再苦再难,也要和丈夫罗火根一起,把妹妹们带大。
为了给才三个月的五妹莲英买白糖,菊花把自己唯一的一双皮鞋卖了。两个月后,菊花生下大儿罗钢,她便让莲英、罗钢共吃她的奶水,后来奶不够了,她就只让莲英一个人吃,使五妹瘦弱的身体逐渐变得胖了起来。
三妹翠英自幼患哮喘病,三五天就要发一次。有人说:“医好翠英没指望了。”菊花认为,只要有一点希望,就要把三妹救活。她三天两头背着三妹去求医。一个夏天的上午,菊花抱着翠英去一个医生家看病,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雷鸣电闪,风雨骤起。她脱下自己的外衣给翠英遮雨,背着她一步一跌地翻越陡峭的马鞍山,直到天黑,才浑身泥水地回到家里。十几年来,菊花四处求医,收集偏方,终于治好了三妹的病。
妹妹们小的时候,正是“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年月,集体分给的粮食只能勉强糊口,而且细粮少。小妹妹们哭着要大米饭。菊花就把大米全部煮给小孩和老人吃,她和火根则吃粗粮。有时没有饭吃,他们夫妇便喝菜糊糊度日。双目失明的公公知道后,老泪纵横地说,“菊花,一家老小已经够累赘你了,你在饮食上还克扣自己,叫我心里难过啊!”菊花连忙安慰说:“您老人家快别这么说,家中的老小好比家中宝,只要老小好,我们苦点累点也觉得甜啊!”
在十二年里,菊花白天忙农活,晚上忙针线,让妹妹们平时有布鞋,冬天有棉鞋,每年每人还要添置两套新衣服。她自己却穿妹妹们穿褪了色的旧衣裳。有一年,实在没有钱给妹妹们买布缝衣服,菊花就把自己陪嫁来的两套新衣服拿出来,给四个妹妹各改做了一套新衣。
十二年过去了,经过宋菊花的辛勤哺养,四个妹妹渐渐长大成人。在妹妹们的心目中,菊花既是好嫂嫂,又是好母亲。(附图片)
宋菊花(前左二)夫妇和四个妹妹在一起。
本报记者 吴祖政摄(传真照片)

姬鹏飞会见尼泊尔新闻代表团

第4版()
专栏:

姬鹏飞会见尼泊尔新闻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 国务委员姬鹏飞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由尼泊尔记者协会主席曼珠·拉特纳·萨基亚率领的尼泊尔新闻代表团,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尼泊尔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巴塔来依参加了会见。

廖承志会见美国客人

第4版()
专栏:

廖承志会见美国客人
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芳地电影制片公司经理乔安妮·格兰特一行,宾主进行了友好的交谈。
这是乔安妮·格兰特第三次访问中国。她这次访华是为在华居住的美籍友人耿丽淑拍传记片进行采访。

奥地利外长离京

第4版()
专栏:

奥地利外长离京
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 奥地利外长维利巴尔德·帕尔和夫人一行结束了对我国的友好访问,今天晚上乘飞机离开北京。外交部副部长章文晋和奥地利驻中国大使魏德等到机场送行。

廖承志会见日本客人

第4版()
专栏:

廖承志会见日本客人
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日友协会长廖承志,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由爱媛县副知事伊贺贞雪和高知县议会议长山冈谦藏率领的日本爱媛县、高知县访华团部分成员,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交谈。
访华团是5月22日到达北京的。

修德大使举行招待会 庆祝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公布日

第4版()
专栏:

修德大使举行招待会
庆祝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公布日
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中国大使修德今天中午在大使馆举行招待会,庆祝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公布日。文化部部长朱穆之、外交部副部长钱其琛、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曾涛等应邀出席了招待会。
各国驻华使节也出席了招待会。

中国政府和民主也门政府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议定书在京签字

第4版()
专栏:

中国政府和民主也门政府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议定书在京签字
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政府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议定书今天下午在这里签字。
我国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郑拓彬和民主也门建设部部长海达尔·阿布·巴克尔·阿塔斯,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议定书上签字。

李志中同志逝世

第4版()
专栏:

李志中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 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党委书记、所长李志中同志因病于1982年5月3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岁。
李志中同志是北京市人,1936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大学时代开始接受进步思想,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任务。
李志中同志逝世后,他的夫人沈元晖同志及其子女遵照李志中同志的遗愿,提出丧事一切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并将遗体献给医学教育事业,作为对党的事业的最后贡献。李志中同志的遗体已于5月8日送往北京医学院。

姬鹏飞会见刚果与各国人民友协代表团

第4版()
专栏:

姬鹏飞会见刚果与各国人民友协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 国务委员姬鹏飞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由主席维塔·巴拉率领的刚果与各国人民友好协会代表团。宾主就进一步发展中刚两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问题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黄河故道行——访梁堤头农业中学

第4版()
专栏:

黄河故道行
——访梁堤头农业中学
本报记者 吕建中
从兰考东行百余里,穿过豫鲁边界,就进入山东曹县梁堤头公社境内。这里和兰考都在清咸丰五年黄河改道北上后留下的同一条故道上。
据地方报刊记载,二十年前这里有一道成为豫鲁两省天然分界线的防风林带,被誉为“绿色长城”。林带周围也是树的世界,群众热情赞颂这一带:“故道沙滩变林园,上结果子下种田,风消沙固能稳产,薄地变成米粮川。”可惜得很,如今这绿色长城荡然无存,空旷的田野里只见些小老树孑立在阳光底下。这景象和我一路上处处感受到群众的那种盼林爱树之情是多么不谐调啊!
吉普车在边界行道上扬起一片沙土,我边走边思索着,寻觅着。忽见眼前故黄大堤下裸露着一片大沙滩,沙滩左侧有一片茂密的林木。我们沿着那条参天白杨夹着的大路行进约一里,路旁闪出了油绿的麦田和老秆虬枝的苹果林,一群青年男女簇拥在苹果树下凝神听一位长者讲授果树修剪技术。再往前是一排排整齐的屋舍,左边屋舍被一树树盛开的杏花映照着,右边一排里,文艺班阵阵鼓乐丝竹伴着嘹亮悦耳的山东梆子高腔飞上林梢。
这就是全国闻名的梁堤头农业中学。人们把她比做黄河故道上的一颗明珠。
学校的同志领我观赏了周围几条刺槐、白杨和桐树林带,然后绕过畜牧场、科研队和梨园,参观了教室、图书室、理化仪器室、生物实验室和电化教学设备。这里现有土地1,023亩,各种树木8.6万株。校舍272间,全校70余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职员工正在精心培育着470个志在农村建设的学生。
我请这里的前校长郭稼成谈谈他创办这所学校的经过。那是1958年秋,梁堤头公社党委根据广大社员的要求,选拔了当时的民办教师、22岁的共产党员郭稼成负责筹办公社第一所半工半读中学。出人意料,郭稼成把校址选择在这黄河故道荒沙滩上。郭稼成的先辈世世代代受故道风沙之苦,可世世代代不愿离开这块地方。有人笑他在荒滩上办学是自讨苦吃,郭稼成却把这荒滩看做创业和磨炼意志的好地方。他满怀抱负带领三名教师和三十几个学生,带着简单的教具和生产工具来到这里,搭起既是教室又是宿舍的地窨草庵,开垦荒地种上粮食,采树籽,刨树根,育苗植树,营造防风林和果园。他们蔑视困难,以苦为乐,早晨醒来抖落头上和被上的一层沙土,喝碗地瓜面菜汤,又乐呵呵地投入紧张的学习和劳动。学业随着学校的扩展而扩展,林木伴着孩子们的成长而成长,不几年的工夫,学校象样了,荒滩变绿了,各种各样的鸟儿都来了——春天的黄鹂、杜鹃、花喜鹊,夏天的柳莺,秋冬的斑鸠、兰雀,从早到晚和孩子们一起歌唱。郭稼成常和即将毕业回乡的学生们漫步林间,谈论着生活的意义,谈论着改造大自然、建设新农村的抱负和乐趣。
向前看的人永不满足现状。梁堤头农中的同志们近些年来是有自己的苦衷的。他们痛心地看着矗立在故道上的绿色长城消失了,周围社队的大片大片林木毁坏了;他们在艰苦年代能够白手起家创建了这所学校,而现在面对学校拥有的大量农副产品资源却无能为力;发展教育事业需要有明确的方针和安静的环境,而这些年种种不正之风和不良的社会秩序常扣打着校门,加上单纯追求升学率倾向的干扰,使得这所负有盛名的学校由创业退为守摊摊,由勇往直前变为常常彷徨犹疑起来。
可喜的是,随着1982年新形势的出现,梁堤头农中也有了新的转机。党中央一系列顺乎民心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使他们的思想境界高了,重新鼓起了继续创业的勇气。座谈中,三十八岁的现任校长陈世文皱眉初展,喜形于色。他是当年第一批随郭校长来荒滩建校的学生,毕业后留校工作二十年,后来又挑起校长这副重担,他一直怀着以校为家,把母校建设得更好的热切愿望。陈世文和他的同事、学生也感到是重新振作精神的时候了。他们要发扬农中的老传统,走出校门和广大社员密切结合起来,把植树造林,移风易俗列为当前的一项重点课程。
临别的时候,大家热情地约我过几年再来看看,那时候,梁堤头农中就不会是故道沙滩上的孤洲了,而要成为浩瀚林海中一颗日益引人注目的灿烂明珠。(附图片)
曹县梁堤头农业中学校园一角。张贯一摄

图片

第4版()
专栏:

郑州市郊白庄大队75岁的武秀英(中)大娘高兴地对作曲家时乐蒙(左二)、歌唱家叶佩英(右一)说:你们唱的都是俺庄的事,《我家住上了新楼》唱的就是俺家的事,俺一听就懂。 新华社记者 王刚法摄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歌手藝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