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2-05-22第2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个个争当顶梁柱——金乡县鸡黍公社社队干部尽职尽责

第2版()
专栏:农村通讯

个个争当顶梁柱
——金乡县鸡黍公社社队干部尽职尽责
本报通讯员 杜伯和 本报记者 毛致存
去年12月的一天,寒风呼啸,冷气逼人,山东省金乡县鸡黍公社田口大队大队长李化春,正带领社员在莱河西岸抢修提水站。突然,提水站的临时围堰被河水决开一个口子,如果不及时堵住决口,提水站就会被冲垮泡塌,社员辛辛苦苦20多天的劳动,2,000多元的投资就会化为乌有。这时,只见李化春二话不说,迅速脱掉棉衣棉裤,扑通一声跳进水里。齐胸深的水冰冷刺骨,冻得他浑身打颤,脸色发青。在场的六七名年青社员一见这个情景,也一个个跳进水里,同他一起打桩、垒土包。他们以十分顽强的毅力,苦战了两个多小时,堵住了决口,抽出了积水,保证提水站如期建成。去冬今春,莱河之水通过新修的提水站静静地流向麦田,全大队1,000多亩小麦喝足了水,长势都很好。
这就是我们在鸡黍公社所见到的干部!他们为集体和人民的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3月23日,南李大队党支部书记李秀兰,因病住了50天医院。她一回到家,顾不得开刀的伤口和路上的颠簸,就拄着拐棍到地里去看庄稼了。50天的医院生活,对她来说,简直比几年还长!她常惦着队里的工作,好象家里撇下了个吃奶的婴儿一样。睡梦里,她梦见队里的庄稼因干旱缺雨,一片焦黄,难过得哭了。如今她看到小麦长得绿油油,齐刷刷的,压在心头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由于过度活动,她的刀口钻心疼痛。但她没有休息,晚上又召开党员大会,研究党员如何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第二天,她躺在床上,同大队干部和生产队长一起,学习科学技术,研究怎样帮助社员搞好棉花营养钵育苗。六十二岁的韩大婶来看望她,从篮子里掏出16个鸡蛋,硬要秀兰收下,还对她说:“吃了补补身子,快点硬朗起来,很多事情等着你,俺们离不开你?”秀兰噙着热泪说:“大婶,鸡蛋留着你吃,为大家操心办事,这是俺的本份。”
鸡黍公社的干部能这样一心一意为集体和社员办事,是由于这个公社开展学先进、赶先进活动的结果。单子英就是这个公社最早涌现出的标兵之一。
单子英是单海大队第二生产队的队长。这个队直到1979年皮棉亩产还很低,社员靠吃返销粮过日子,谁看到这个烂摊子都发愁,没人愿意当队长。这一年秋天,眼看再有20天就要播种小麦了,还选不出生产队长来。年过半百的单子英看到这一切,心里就象结了块冰,晚上连觉都睡不着。在一次选举生产队长的会议上,他把胸脯一拍,来了个毛遂自荐:“只要大家不嫌弃,我来干!”就这样,单子英成了第二生产队的队长。他的女儿劝他说:“你还愁俺不管你吗?你要花多少钱,用多少东西,俺们给。”单子英笑笑说:“你能供俺吃,供俺穿,可供不起俺队170多口人的吃和穿。趁俺还有口气,再给大家出把力,干点事,让大家有吃又有穿,为国家多贡献点,俺精神上愉快!”单子英上任以后和群众一起,经过两年苦战,终于使那个穷得出了名的队富起来了,去年,社员分配达到300多元。
1980年春季,公社党委就把单子英树为标兵,号召基层干部向单子英学习。原来想撂挑子的徐庄大队第六生产队队长徐新起,听了单子英的事迹后,感动地说:“老单人老不服老,争着挑重担,俺年青力壮,有啥理由不为群众操心办事?”从此,他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1980年冬季,他带领群众修水渠,挖排水沟,平整土地,把近300亩盐碱地,改造成旱能浇、涝能排的良田,第二年粮食亩产就达到1,120多斤,比上一年增加620多斤,群众赞扬他是“能干的队长”。不久前,鸡黍公社就评选出好干部107名。有了这样一批好的基层干部,鸡黍公社面貌大变。过去,大多数工作在全县倒数第一,如今变成了全县最先进的公社。

疏通“针眼”好引“线”

第2版()
专栏:农村漫谈

疏通“针眼”好引“线”
沈成嵩
一些地方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一部分生产队长片面地认为“千斤担子大家挑,队长可以直直腰”,“不打钟,不吹哨,队长可要可不要”。有的人一头扎进自己的责任田,放弃了生产队长的职责,该管的事情不再管了。少数社员也产生片面看法,认为“联产联到户,家家有干部”,“队长已经不算数”,对干部正确的意见也不听了。这样,就使一些生产队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
人们常常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千丝万缕靠针缝,千针万线靠基层”。这“针”就是生产队,生产队长好比“针”的“针眼”。在农村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对社员进行政治思想工作,推广生产技术,搞好经营管理,等等,都离不开生产队长,都要通过这“针眼”“穿引”到群众当中去。“针眼”儿堵塞了,或半通半不通,许多工作到了生产队就打住了“坝”。而且,即使在“针眼”通的生产队,也有个如何做到“畅通无阻”的问题。因此,生产队长的工作很是重要。
据报道,江苏省金坛县委领导同志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落实中央文件精神,首先解决好生产队长和生产队领导班子问题。这是很有道理的。只有把“针眼”疏“通”了,才有可能解决“引线”问题,才能“绣”得快、“绣”得好。

贺兰县四十里店公社帮助队干部改进工作 群众的事有人管 干部的话有人听

第2版()
专栏:

贺兰县四十里店公社帮助队干部改进工作
群众的事有人管 干部的话有人听
本报讯 记者梁振亮报道:宁夏贺兰县四十里店公社注意做好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改善了干群关系,发挥了农村基层组织的职能。
这个公社去年实行包产到户以后,一些大队、生产队工作软弱无力。有的干部说群众难管,有的社员反映干部不管。公社干部下去调查,感到要发挥生产队的工作职能,必须从思想教育入手,澄清模糊认识,并在机构、制度上作相应的改革。
在干部方面,他们做了三件事:一、针对人浮于事、相互推诿的现象,精简干部。全公社7个大队、84个生产队的干部由417人减少为121人。二、实行大队、生产队干部岗位责任制,明确干部的职责,如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按照国家计划指导农业生产,推行计划生育,维护社会治安等,并规定了具体奖罚办法,定期考核,年终兑现。三、支持工作,严格要求。公社在进行各项中心工作和生产活动前,都召集干部提出任务要求。公社领导还分头包队,到现场帮助队干部解决疑难问题。春季造林中,丁南大队的干部和社员因落实育苗地发生了争执,公社书记立即和队干部一起召开社员大会,宣传育苗的好处,批评了顶着不干的社员。同时也提出了解决育苗种条、树苗销售、育苗补助费等问题的具体办法,使育苗地很快落实下去。光明大队一个生产队长曾经参与赌博,春播时又擅自把集体的播种机卖掉,使生产受到影响。公社发现后,立即给予严肃批评,让他在党员大会上做了检查,及时教育了本人和其他干部。
在群众方面,他们做了两件事:一、用事实教育群众正确对待干部。有的社员认为“包干到了户,干部没用处”。针对这种思想,公社一面引导社员认识干部的作用,一面广为宣传干部中的好人好事。春播中,绝大部分干部认真负责,有的不辞劳累,给社员耕地播种,有的助人为乐,给困难户送化肥、良种,有的废寝忘食宣传科学技术。公社及时表扬了六个生产队长和两个大队党支部书记。二、加强集体主义思想和组织纪律性的教育,解决一些社员认为“干部管不着”的问题。张亮十队一个社员不服干部规劝,无理占用集体统一规划的造林地。公社抓住这个典型事例,在群众中开展了有关政策和组织纪律性的教育。经过教育,一些原来不按规定完成国家征购任务和拖欠集体提留的社员都提高了认识。
现在,这个公社群众的事有人管,干部的话有人听,春播、造林、农田水利建设等各项生产任务完成得比较好。

纯化母猪 繁育良种 提高经济效益 广济县建立良种猪繁育体系

第2版()
专栏:

纯化母猪 繁育良种 提高经济效益
广济县建立良种猪繁育体系
本报讯 通讯员张树森、聂铁干报道:湖北广济县建立良种猪繁育体系,促进了养猪业的发展。今年1到4月份,全县共出栏肥猪5.5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13.5%;头平均重195.6斤,比实行良种繁育前增长42.7斤;上调肥猪2.3万头,占全年上调任务的57.5%。
以纯化母猪、繁育良种为目的的良种猪繁育体系,主要是由“三群”(纯繁群、改良群、生产群),“两统”(种母猪实行全县统一供应,配种实行人工统一授精)构成的。“纯繁群”以县畜牧良种场为基地,繁殖地方纯种,为“改良群”提供纯种母猪;“改良群”由各公社兽医站利用地方种猪进行配种,为“生产群”提供杂交一代母猪;“生产群”分布在集体猪场和部分社员户,将改良母猪与良种公猪交配,繁殖仔猪,扩大良种猪源。
良种猪繁育体系是经过五年实践逐步摸索出来的。过去广济县不重视繁育良种,乱交乱配,品种严重退化,仔猪成活率、育肥率和出栏率普遍下降,有的猪饲养一两年还不过百斤。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这个县先后派出三批畜牧技术干部,赴广西、江苏、广东等地学习、考察良种猪饲养繁殖技术,并陆续进行杂交试验。1980年,在湖北省农科院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建立良种猪繁育体系。全县现有良种母猪9,000多头,去年为农民提供杂交良种仔猪8万多头。
饲养良种仔猪,经济效益显著:生猪平均日增重量由过去的两百多克提高到五百克左右;每头育肥时间(以180斤毛重计算),过去需要12个月以上,现在缩短到5至7个月;全县肥猪出栏率由48%上升到73%。有的集体猪场的出栏率达到150%,全县280多个集体猪场实现了扭亏增盈。按良种繁育体系养猪,母猪产仔率提高50%,公猪配种能力提高49%,生猪死亡率下降70%,育肥饲料用量减少57%。今年头4个月,全县出栏肥猪总毛重达1,070万斤,比实行良种繁育前的相同头数总毛重多230万斤。社员养猪得到实惠,积极性越来越高。全县十万多农户,平均每户养猪两头,不少农户养猪5头以上。

签订包产合同 奖励养猪积肥 新沂县生猪饲养量增长快

第2版()
专栏:

签订包产合同 奖励养猪积肥
新沂县生猪饲养量增长快
本报讯 通讯员吕洪义报道;在江苏省新沂县王楼公社集市上,埝头公社王幡大队社员于绍球,一次用420多元买了一头大母猪和5头仔猪。在场的社员见了,没有不羡慕的。
从今年2月中旬到3月中旬,新沂农贸市场上买仔猪的人越来越多。据县有关部门3月20日统计,全县生猪饲养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0,300多头。
新沂农村为啥会出现这样喜人的景象,这事得从去年底说起。当时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发现了社员阉割母猪、不买仔猪的苗头,生猪有下降的趋势。他们深入调查,了解到是因为养猪与种田的关系没处理好。许多生产队没有妥善地和承包户签订合同,有的地方投肥多少无奖罚,挫伤了群众多养猪多投肥的积极性。县委书记韦策方亲自抓这个问题,签订合同,落实投肥奖罚办法。
“签了合同书,社员争买猪”,“投肥有奖罚,家家养猪娃”。时集公社包产合同一定三年不变,社员纷纷买猪,全社生猪比去年同期增加6,589头。踢球山公社较好地落实了肥料政策,生猪饲养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300多头。

中国农科院育成吉林白水貂

第2版()
专栏:

中国农科院育成吉林白水貂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经过15年的努力,培育成功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白水貂,经专家们鉴定,命名为“吉林白水貂”。
吉林白水貂属彩色貂类,适应我国北方寒冷的气候,具有体型大、耐粗饲、繁殖率高、抗病力强等优点。这种水貂全身被毛洁白均匀,毛绒丰厚美观。据新华社

汗洒山岗 造福后代——记离休老红军李祥魁带头植树造林的事迹

第2版()
专栏:农村人物志

汗洒山岗 造福后代
——记离休老红军李祥魁带头植树造林的事迹
大别山腹地木兰山区,有片葱翠的松杉果木林,生长在八沟十二道梁上。这是一位红军老战士用心血与汗水浇灌成的,人们称它红军林。
1930年参加红军、今年已经八十一岁的李祥魁,1969年从广州离职休养回到家乡——湖北省黄陂县研子公社梳店大队李家大湾。他踏上阔别近四十年的家乡,沿着山前屋后转了一圈,心情很不平静,过去一人抱不住的杉树不见了,只剩下光秃秃的几座山头。
对于山林,李祥魁有着特殊感情。当年红军在大别山打游击,他曾在森林里坚持了八年,直到北上抗日才离开。如今目睹山头已成荒山秃岭,心象火烧一样难忍。这天,他带几个生产队干部上山;晚上,队干部们又聚集在他家开会。李祥魁说:“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李家大湾有千亩山岭。我建议办园林场,栽树造林,以林养农,造福后代。”大家当即决定办大队林场,李家大湾有3个生产队自动办了个联合林场。李祥魁自告奋勇当了造林顾问和护林员。他身穿布衣,足蹬凉鞋,和林场社员一起上山勘测山林,规划种植面积。资金缺乏,他拿出200元给林场买锄头、锹、钯和水桶等工具。队里自办苗圃育苗,他又拿出100多元买树种。每弄到好树苗,他象小伙子一样欢天喜地,和大家一起挖坑、施肥、培土、浇水,把树苗细心地种好。他还和群众商量,制定了封山育林十条规定,张贴在林区道口,教育社员自觉遵守。不到三年,全大队13个生产队办起了6个林场,光秃秃的山头一片片转绿,逐渐连成了大片;社员房前屋后都种植了树木。
李祥魁十多年的心血和汗水,浇灌了千亩山林。每年收获季节,桃、梨、苹果、核桃、板栗从这里大量运往市场。油松、山杉、扁柏都已成材。油茶、油桐树和茶林变成了山区群众的“聚宝盆”。山林每年可以给社员群众增加十多万元的经济收入。新华社记者 李汉生新华社通讯员 雷正金 蒋启联
(本报有删节)

社员欢迎的“一会三户”农科网

第2版()
专栏:

社员欢迎的“一会三户”农科网
本报记者 陈祖声 本报通讯员 李松晨
杞县适应农村实行联产责任制以后的需要,建立农民科技协会、科技骨干户、科研特约户和高产竞赛户。建立这种“一会三户”的农科网组织,初步收到成效:一、使农业技术扎根于千家万户;二、科技知识传播的速度快,普及面广;三、科学试验有人搞,骨干户、特约户带动一大片;四、以科技骨干户为主形成新的经济联合体,互通有无,互相支援,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为了适应农村实行联产责任制后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需要,1981年以来,河南省杞县建立“一会三户”农科网,初步收到了成效。群众赞扬说:“‘一会三户’形式好,普及技术有门道,一户带动十来户,随时都能去请教,千家万户学科学,农业产量步步高”。
“一会三户”就是大队建立“农民科技协会”,生产队发展“科技骨干户”,从科技水平较高的社员中聘请“科研特约户”,在群众中组织对手赛,发展高产竞赛户。目前全县10个公社的72个生产大队成立了农民科技协会,发展了3,201个科技骨干户,46个科研特约户,9,000多个高产竞赛户。
“一会三户”农科网的作用和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农业科学技术扎根于千家万户。葛岗公社陈敏屯大队实行了责任制后,大队干部忙于行政事务,曾一度放松了科技推广工作,从大队建立农民科技协会以后,协会会长李志贵,主动请公社和县科委技术人员讲课,给科技骨干户传授技术,解决了以往品种单一和不按科学施肥等问题。
二、农业技术传播速度快,普及面广,效率高。去年麦播期间,葛岗公社供销社存放的600多斤磷酸二氢钾,发愁销售不出去。通过技术人员在葛岗、陈敏屯等6个大队,给科技骨干户讲授
“磷酸二氢钾拌种能增产”的技术课后,两天内抢购一空。不少农户没抢到手,往返40余里,又专程到县城购买。去年这6个队磷酸二氢钾拌种面积达7,000多亩,占麦播面积的三分之一。因此,群众对这种技术传播形式总结是:“白天讲一课,晚上传千家;户户学技术,隔日就开花。”
三、科学试验有人搞,骨干户、特约户带动了一大片。今年杞县农科部门在葛岗公社的6个大队进行“小麦高、稳、优、低”的开发研究,原来发愁一些试验项目落实不下来,后来经大队科技协会推荐,聘请了20个科研特约户,问题很快就解决了。6项品种比较试验、14项经济用肥和科学施肥试验,以及20余处磷酸二氢钾、钼酸铵拌种试验等,全部落实。去年春天花生播种季节,由于墒情差,不少社员等雨靠天,不能适时播种。阳固公社农技站的技术人员在本公社东南村大队给科技骨干户讲授了“不违农时,适时播种,夺取花生高产”的技术课后,在18户科技骨干户的带动下,抗旱抢种仅用了11天时间,全大队600多亩花生全部适时下了种。
四、以科技骨干户为主组织和形成了新的经济联合体。他们在物质上,互通有无;在劳力上,互相支援;在生产上,科技户对一般户实行了科技承包。这样就加强了团结,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生产的发展。陈敏屯大队建立“一会三户”农科网后,半年时间内,科技户和承包户集资购买水泵13部,电动机7台,购买氮磷化肥270吨,购买手扶拖拉机14部。去年种麦期间,劳力互相支援,自动将畜力拼犋使用,一些人多劳力少、无牲畜的农户,特别是五保户一样作到适时播种。
通过“一会三户”实现了农业科技方面的三个三结合,即:实验、示范、推广三结合;实验田、种子田、大田生产三结合;农技人员、管理人员、直接生产者三结合。
“一会三户”农科网建立以来,杞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号召在全县推广。县委书记张炳焕、副县长郑怀俭多次听取科委、科协汇报,并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进行指导。县科委、科协,各公社党委和公社农技站,从各方面给予支持,促使了“一会三户”农科网迅速发展壮大。去年,杞县虽然遭了灾,但粮食产量却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人均分配比上年增长了37.9%。杞县人民高兴地说:“如今靠政策,靠科学,我们不再‘杞人忧天’,而是‘杞人胜天’了!”

图片

第2版()
专栏:

青海省玛多县发生春季大雪灾以后,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黑河公社第六生产队优秀放牧员热力带头到高山走圈放牧,精心护理畜群。
新华社记者 王精业摄

图片

第2版()
专栏:

河南兰考县堌阳公社社员自筹资金或集体投资兴办水利,使全社灌溉面积由1979年的1.6万亩增加到4.7万亩。这是社员们在打机井。
新华社记者 朱广智摄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