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2-05-20第3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我的思想收获和对改进学生思想工作的意见

第3版()
专栏:学校生活

我的思想收获和对改进学生思想工作的意见
北京大学中文系八一届毕业生 陈建功
编者按 陈建功同志于1977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前夕,他给校党委写了一封信,谈了在北大四年的思想收获,并根据切身的体会,提出自己关于改进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想法。《中国青年报》于5月13日摘要刊登了这封信,现转载于下。
我入学时已近二十八岁,以前在京西矿区当了十年采掘工人。那十年里,我个人的生活道路是比较坎坷的。原因当然是十年内乱,社会政治生活的不正常。我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父亲的“历史疑点”直至粉碎“四人帮”前夕才得以澄清。我十八岁下井工作,毫无社会经验,因此,在生活中受到了很不公正的打击,甚至因为谈了谈曹禺的《日出》,也蒙受了“攻击红太阳”的罪名。我被怀疑,被监视,被训斥,被大字报批判,被命令参加令人心寒的“宽严大会”……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我不知道前途在哪里,以致1973年底被矿车撞断了脊柱,面临瘫痪危险的时候,我甚至后悔它为什么不再往前走十厘米,撞死我,把我从那残酷的现实中解脱。
当然,我在那个被扭曲的时代中,绝不是一个英雄,而是一个从心灵到肉体都被时代挤压变形的青年。也就在那个时候我拿起笔了,这个事实多么叫人不可思议。一个被不公正的时代挤压着的人,却拿起了笔,去歌颂、粉饰那个挤压着他,挤压着千百万人民的时代。其实,这并不是不可思议的。让别人去津津乐道自己被迫害、被挤压的历史吧。我却更多地在心中重现那个时代的我——一个激愤的痛苦的我和一个战战兢兢、察颜观色的我;一个对那个时代充满了怀疑的我和一个四处寻找理论,证实存在合理性的我;一个被生活的浊浪抛打的我和一个希冀抓住救生木头的我。我也曾做过上大学的梦。1973年,工人们曾经一致推荐我上南京大学中文系,可是因为我的“问题”,被剥夺了这个权利。我呢,在这个时候,反而写了一首歌颂“工农兵上大学”这一“新生事物”的诗歌……
之所以不厌其烦地重复我的这一段生活经历,分析这一段的思想特征,无非是想说明这样一个问题:我在初入北大的时候,对自己并没有如前所述的清醒认识,更多的却是“文革”给我们带来的另一面:红卫兵气——虽然不是抡皮带,不是喊“滚他妈的蛋”,而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雄心,欲以举手之劳旋转乾坤的急躁,对生活很少“韧性战斗”的准备,更多不负责任的“不平”。这是由于无知和浅薄,由于不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不认识个人和社会,个人和党,个人和人民的关系所造成的偏颇。它使我曾经加入到弥漫社会的悲观主义、怀疑主义合唱之中——尽管是不自觉的。而经过四年的北大学习,我思想上的主要收获可以说就在这里:我认识到了自己。我们过去有意无意地认为我们自己比党高明,面对党在十年内乱中犯过的错误,面对党在拨乱反正中走的艰难道路,显示了我们全部的事后诸葛亮的“才能”。我们从来没有对自己在那个时代的思想进行一下深刻的反省。其实,拯救了中国革命的,不还是中国共产党吗?拿我来说,如果没有1976年的历史性转折以及其后的党的三中全会,我便只是一个徘徊在筒子河畔的无路可走的青年,更可悲的是一个承受着时代的挤压还要去歌颂那不合理现实的糊涂虫。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每一个青年人难道还不能对个人和时代,个人和党,个人和人民的关系作一下冷静的估计吗?难道还有什么理由自以为高明,对党对人民对国家品头论足,牢骚满腹,而不加入实实在在的贡献者的行列?
如果说,来北大以后,我在思想上尚有所进步的话,就是在这一方面有所认识,有所提高。我认为,实现这种认识的过程是很重要的。那种小资产阶级劣根性所带来的思想偏颇,狂热和颓唐交替,偏激与片面俱生,对革命事业自以为是的观望,这些都是当今青年思想有待引导的倾向。我又想,岂只青年,悲观主义、怀疑主义和个人欲望膨胀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时髦的社会思潮。虽然是支流,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却面临着极大的考验。能否经住这种考验的关键,与其说在于是否“敢于斗争”,不如说在于是否能把“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相结合,在于是否用正确的思想路线指导这场斗争。用“左”的路线和方法,只能招致时髦思潮更加膨胀的惩罚。
我能够在学校期间取得一定的思想收获,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党的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的种种决策逐步落实。形势好转,有目共睹,事实使我感到党的英明、正确,感到切切实实的工作较之大轰大嗡于国于民之必要,感到片面急躁、怨天忧人的浅薄。我的这种感受,广大青年也都有的。所以我认为,抓住各种时机,使同学们开阔眼界,认清全国形势,看到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的变化,党的政策的英明,这是青年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当然,这个工作又要做到实事求是,具体可感,甚至不必拿出宣传阵式,不必给结论,也许更易被人接受。在临毕业前,我曾和几位下去实习回来的新闻专业同学谈起形势,他们下去转了一圈,感受就大不相同。这是我们领导同志做多少形势报告所难以达到的效果。当代青年,已不同于五十年代,他们最反感给他们灌输既成的结论,反感人们把他们当孩子似的“掰开揉碎”。他们需要的是独立思考得出的结论。其实,这正是他们的长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因势利导。
其次,我思想上的提高不能不感谢党委以及总支、支部,扎扎实实、通情达理的说服工作。我很清楚地记得入学之初,我们和武汉大学中文系等院校同学合办《这一代》的事。事发以后,我校党委采取了疏导方针,由党委的一位同志亲自找我谈,肯定了同学们的热情,详细分析了刊物的优点和缺陷,同时,从国内外形势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党委的希望。党委的同志亲临宿舍,和我们一起在如蜗斗室,谈笑风生。我个人在矿山十年,见了书记躲着走,因为我知道自己在他眼里是个“危险分子”。这一次,我第一次见到了一个通情达理,不以吓人吃饭的共产党的书记。人非草木,岂能无情?何况他讲的不无道理?!就这样,这个事情得到了很妥善的解决。我的入党要求就是在这一次教育以后萌生的。当我被批准入党的时候,那件往事也没有成为我进步的羁绊。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我感到,党的威信,党对革命事业的领导,并不能靠整天高喊“我是党”来实现,而是靠各级组织的工作,领导者和党员的表率来建立。这一点,我认为北大是做得很好的。
第三、我感到,思想上的提高,从政治理论课上也获益非浅。对政治经济学等课程的学习,使我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前景的角度认识社会,应该说是世界观的科学化,是一个飞跃。我们青年人对社会问题往往喜欢发表即兴见解,其中固然不乏敏感和机智,但同时也不乏浅薄,不过是一知半解的炫耀。我虽未染此癖,但从思想深处来看,仍然停留在对社会发展的皮相了解上,或停留在“电光石火”的观点上,缺乏坚实的理论根基作为世界观的支柱。而政治课,尤其是钱淦荣老师讲授的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对我的思想有很大的帮助。由此可以看到,政治理论课的问题不在于是否应该开设,而在于需要研究如何搞得好一些。
第四、长期以来,在许多人心中形成一种印象,仿佛世界观的形成、转变,只能靠马列主义的灌输来实现。对这种说法,我一直觉得有失片面。列宁说,只有用全人类的知识宝藏来丰富自己头脑的人,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从我个人感受来说,如前所述,基本原理的学习对我的帮助无疑是很大的,但各方面知识的广泛涉猎,兼容并包,对我的思想转变同样有着重要作用。我想,向学生进行马列原理教育的同时,进行丰富、广泛的人类其他文明遗产教育,恐怕也是北大思想工作的一个特点吧。比如,我对马列主义文艺思想的学习,在课堂上只能粗线条地知道一些理论,更多的历史的、感性的认识,是在听了美术史、音乐史以至地方戏曲史的讲座以后得到的。直到这时,我才信服了马列主义文艺思想,感到真正理解了,掌握了。又比如学习政治经济学,如果不去听有关西方现代经济学流派的讲座,倒很容易被唬住,听明白了,可以拿马克思的学说与之比较、鉴别,这对于巩固马列主义理论阵地,不是更有利吗?我前面已讲过,当代青年,不愿简单地接受既成结论,他们希望在自己的思索中得出结论。引导的方法只能是开阔他们的眼界,让他们在对比、鉴别中思索、提高,这正是青年思想上的一个进步。初看他们兼容并包,于学无所不窥,对既定理论常有不敬,但这中间却潜藏着对政治思想工作者十分有利的条件。只要引导得好,我们可以培养出许多坚定的真诚的马克思主义者,少出一些思想简单的教条主义者。
我们中文系的许多老师的长处即在于此。他们既教书,也教人。既教结论,也教世界观和方法论。既为经师,又为人师。他们讲文学史、文学现象、作品时,渗透着先进的世界观和美学原则,听了以后我们感到马列主义确实不是教条,而是有用的思想武器,同时又显示出睿智的魅力。
这只是从继承丰富的文明遗产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有重大作用这一角度来说的。其实,共产党人应该继承的人类文明,也远不止马列主义一项。无产阶级应该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文明,最有知识,最有教养的阶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马列主义教育和继承人类知识遗产结合起来,培养、陶冶民族的情感,正直的人格,崇高的情操,这才是比较灵活的、生动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北大四年,政治、思想上的收获当然不止上述这些。因篇幅关系,只能谈如何由小资产阶级思想走向马列主义世界观这一方面,因为我觉得这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抓的主要矛盾。我们青年人往往缺乏坚实的指导世界观的理论根基,又往往雄心勃勃,气盛急躁。一遇挫折,则坠入牢骚满腹,颓唐观望,以至对现实出言不逊。其实,发两句牢骚也骂不倒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我们何必把他们推到对立面去呢?用我们写作者的话来说,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生活道路和心灵历程。要理解他们,要等待他们。我们何不调动一切因素去熏陶、去感染他们?用各级党组织,各位领导、党员的行动去改变他们心目中党的形象;用平等的、心平气和的方式分析他们的思想,指出他们的片面性;用生动、系统的马列主义原理去征服他们的世界观;用更丰富的知识去使他们“学然后而知不足”,自愧自己的浅薄、无知,真正心悦诚服的在学习中掌握马列主义?

给母校留下我们的心声

第3版()
专栏:

给母校留下我们的心声南京师院政教系七八级赵仁康
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当我们即将听从党的召唤奔赴新的岗位的时候,回顾在校的整个学习历程,想想我们在思想上和学识上所得到的长进和收获,不禁深深感激为培养和教育我们而精心努力、不辞辛劳的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同时,我们也在想:我们应该给母校留下些什么?
此时此刻,我们中间的很多人才深感自己知识的不足和能力的薄弱。四年来,尽管我们也都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果,但从我们这一届大部分人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花费了整整四年的学习时间所得到的教学效益并不高,与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不相适应。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除了我们学生在主观上存在一些问题之外,也不能不看到学校对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一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同程度存在的各种问题。例如,在部分课程的设置上,不能很好地遵循认识发展的规律,不注意循序渐进。有的则联系不紧,零敲碎打,有些课程的部分内容却又重复教学。整个课程设置内容多而杂,一些课程的内容存在“老化”现象,“更新换代”的新课开设过少,文、理互不通气的现象基本没有改变。再如,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教学中也未能得到全面的贯彻。学社会科学的很少深入社会实际,参加社会活动;作为师范院校的师生,对中学教学实际却缺乏了解和研究,有的课程的教学与中学教学严重脱节。又如,有些教师不注重启发式教学,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的现象,在不少课程的教学中还没有消除;教学中未能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不能做好“因材施教”,等等。在教学上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更影响了学生自学和语言表达以及写作这三方面能力的提高。
目前,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强调经济效益,我以为,在学校教学中,也应当强调教学效果。这是和四化建设的需要相一致的。对教学的落后方面不断进行改革是时代的需要,我们的教学应当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方面有一个改进。
由此想到,我们留给母校的,应该是中肯的意见和积极的建议。这决不是对学校和教师所取得的教学成果的否定,而是一种促进。当将来我们的社会主义大学教学之花越开越鲜艳,教学之果越结越丰硕,毕业生一届胜过一届的时候,我想,我们的母校是不会忘记我们这届学生发出的赤诚的心声的。

南开大学外文系学生讨论电影《牧马人》

第3版()
专栏:

南开大学外文系学生讨论电影《牧马人》
南开大学外文系组织八○级全体同学观看了电影《牧马人》后,系团总支召集同学开座谈会谈观感。
讨论中大家说,《牧马人》之所以能紧紧地吸住每一个观众,是由于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和真实性的紧密结合。主人公许灵均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使人们得以领悟生活的真谛。
接着,大家集中对“许灵均为什么不出国”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同学们感到,许灵均的个人命运是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正是由于有着和国家命运一致的个人命运,他才深深地爱上和自己一样从动乱中刚刚挣脱出来的祖国。这位牧马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远远高出物质生活;而这种精神生活又不是虚无的,因为许灵均热爱祖国、热爱他放牧的那块土地、热爱那块土地上的人们。在那块土地上,有着他的个人沉浮,有着他的过去,还有着他的未来和希望。那块土地教会了他什么是爱,而今天,他又毫无保留地将这深厚的爱献给了这块土地。这里是他那“爱的风筝”的“根”,祖国是他的母亲。正因为这样,这种爱是西方的物质生活所换不走的。
霄梦 (转载自南开大学校刊)

小韩母亲病了之后

第3版()
专栏:

小韩母亲病了之后
锦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八一级二班韩守恩同学突然接到一封家信。看完信,小韩脸上布满了愁云。细心的生活委员小刘发现后,便向小韩问明了原因。
原来,家住建平县农村的小韩,父亲已故,家中只有年迈的母亲。来信说老人患了重病,卧床不起,希望他回去探望。家庭经济本来比较困难的小韩,感到很痛苦。小刘听小韩说完后,立即找班长和其他同学商量。大家纷纷表示,一定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于是,你一元,他两元,很快凑集了五十三元给小韩。当天,班里十多名同学把小韩送到火车站。小韩感动地说:“我得怎么感谢大家呢?”
锦州师院 王宝贵

林振波同学救病孩

第3版()
专栏:

林振波同学救病孩
二月十日傍晚,十五次特快车上,一位香港女同胞的不满周岁的小女儿突然患了重感冒。刚在北京参加“全国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集体代表会议”回穗的湛江医学院医疗系林振波同学知道后,立即采取了积极的治疗措施,使小孩病情有所缓和。但是深夜十一点多,孩子病情又突然恶化,发烧达四十度,昏迷不醒。刚躺下休息的林振波同学又被叫起来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抢救,小孩脱险了。为了使病情不再恶化,小林彻夜守护在小孩身边。列车抵达广州后,小林又陪这位香港女同胞把病孩送进医院治疗,这位香港女同胞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全国学联供稿)

沙市重视发挥知识分子作用

第3版()
专栏:

沙市重视发挥知识分子作用
本报讯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湖北沙市市委重视做好知识分子的工作,工程技术人员心情舒畅,工作安心,积极地为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贡献力量。
沙市市共有1,6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占全市工业企业职工总数的2%。市委把工程师以上的技术人员委托市科委统一管理,负责培训、考核、晋升等项工作,技术干部的调动也必须经过科委的同意。近几年来,沙市市还结合工业的调整和改革,从科研力量雄厚的企业抽调一批技术人员到缺乏技术人才的工厂工作。全市15个经济联合体都建立了科研机构,较好地发挥了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沙市市委还连续举办了四期技术人员脱产学习班,组织他们进修外语,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同时,根据每个技术人员业务的需要,分期分批送他们到省内有关大专院校学习。
在改善知识分子的生活待遇方面,市里也作了大量的工作。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夫妇长期两地分居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1979年全市工程师的升级面达到57.7%;在住房分配方面,市委规定,技术人员的大学学龄作为分房工龄计算。

向科技报刊提个建议

第3版()
专栏:来信

向科技报刊提个建议
编辑同志:
我建议全国各类科技杂志、报刊增辟一个“读者献策(宝)栏”,或称谓“请您动脑专栏”。其内容是读者提出一些设想甚至幻想,提供科技工作者、工程师阅后去探讨、研究、试验。因为有些设想是好的,甚至完全可能成功的,但提设想的人却不是干这一行或没有这种工作条件的;而干这一行的或有这类工作条件的同志却没有想到,经过读者一启发,打开了思路,扩大了眼界就有可能做成。
比如,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必定要戴眼镜,而且为适应不同阶段的视力要多次配不同度数的眼镜,甚至不同的用处还要在同一阶段配有不同的眼镜。如果许多人都这样,工厂生产压力很大,物资损失很多。因此,近二、三年来,我经常想,我们的科学家可否依据制造望远镜的原理,制成一副也可象望远镜那样远近大小均可看,能使用一辈子的眼镜呢?人们要看什么,只要将眼镜上的刻度调节一下,应用自如,那该多好!
象这样的建议,如果发表在科技报刊杂志一定的专栏内,定能引起科技工作者的重视,激起广大群众的兴趣,十亿人有20%提建议、设想,便有两亿条,其中有许多可能对我国的科学事业会起促进和推动作用。
上海市奉贤县
孙明德

潍坊地区做好老干部保健工作

第3版()
专栏:

潍坊地区做好老干部保健工作
本报讯 山东省潍坊地区有离休退休干部26,100人,将近90%分散安置在农村。前两年,一些老同志反映:“吃住不愁治病难。”潍坊地委、行署的有关部门,很重视这个问题,立即组织各级党委和政府层层建立保健组织,实行分级负责,在全区范围内落实了医疗管理责任制。
为了及时掌握老干部的身体健康状况,他们做到每年对老干部全面体检一至两次,重点病号由医生登门体检或组织会诊,逐人建立病情档案,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李希彦 高立基

医院要加强营养工作

第3版()
专栏:工作研究

医院要加强营养工作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营养医学已成为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科学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近些年来培养了大批营养专业人员。不但在医院里有营养师,在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食品厂、学校、运动员集训基地等处也都设有营养师。而我国的营养专业人员只有1,000人,其中为医院服务的营养师不足100人,而且大部分毕业于四十年代的综合性大学,不少人已年过六旬。这种状况对于人们的健康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在外科手术中,即使手术进行得很顺利,术后的营养也还是一个关键。有些病人术后伤口长久不愈,往往是由于蛋白质和总热量不足,抵抗力降低所致。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乡医疗事业的发展,加强营养医学的研究,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我国营养师奇缺的情况下,首先应通过不同途径加强营养专业队伍的建设。
第一、从思想上认识营养医学的重要意义。目前不少医院把营养师隶属于食堂管理员或炊事班长领导之下,让营养师去数粮票,管帐本,使他们无法发挥专长。因此,妥善安排和使用现有营养师的力量,是建设营养专业队伍的首要条件。
第二、为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目前可采取师带徒的方式培养营养专业人员,边做边学。各医院可联合开办营养短训班,让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又有长期实践经验的营养师充当教师;在高等医学院校和护校中,招收适当名额的学生,学完基础课程后,再专攻有关营养学的必修课程,经考试合格后,充任营养师。
第三、从长远来看,应及早在医院或综合性大学中设营养系,使其逐步成为教学与科研并举的基地。
北京部队总医院 李瑞芬

铜陵市以多种形式引进人才

第3版()
专栏:

铜陵市以多种形式引进人才
本报讯 记者周郁夫报道:安徽省铜陵市今年有十个纺织、化学、轻工业重点工程上马,并有一批工程竣工投产。全市急需500多名各种专业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才从哪里来?他们决定采取多种形式,从外地引进。
登门求贤。从去年年底起,铜陵市先后到北京、上海等地登门求援。北京市调出四名供排水、土木建筑等技术人员支援了铜陵。上海市人事、纺织部门把支援兄弟省作为政治任务层层布置,动员条件合适的技术人员报名登记。经与本人交谈了解,并同上海市有关部门协商,初选出180多名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工程师150人,第一批人员已办理手续即将赴铜陵工作。
广告招聘。3月7日,铜陵市在《光明日报》刊登招聘广告,仅两个星期就收到各地来信、来电1,500多封。南京化工总厂还派出干部专程到铜陵推荐该厂7名工程师和助理工程师。他们大都在四十岁左右,是六十年代初期大学毕业的。
签订合同,聘请退休和兼职工程师作技术咨询顾问。铜陵绢纺厂3万锭棉纺车间建设即将上马,但其设计在省内一时排不上队。为了争取时间,今年年初该厂以签订合同的方式,由上海纺织学会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退休老工程师和兼职设计人员,来铜陵市具体考察、审议设计图纸和工艺流程,提出咨询意见。

图片

第3版()
专栏:图片新闻

福建晋江县政协委员、九十一岁的归侨李苍岩老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热爱教育事业,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侨乡的教育事业。他一家三代共九人在中小学任教,被誉为“侨乡教育世家”。图为李先生同儿孙们畅谈教育工作。 本报记者 程 曦摄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