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2-05-05第5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努力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军事题材文学创作问题浅谈

第5版()
专栏:

努力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军事题材文学创作问题浅谈
缪俊杰
提要: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军事题材文学创作的努力方向。我们的作家应该正确地认识我们的时代和把握时代精神,努力开拓创作题材的新生面,注意继续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军人的英雄业绩。更要把目光转移到现实的斗争生活中去,努力表现出我军在四化建设新时期的变化和前进步伐,写出新时期革命军人性格的时代特点。期望作家到新的生活中去,并在艺术上进行辛勤的探索。

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所作的《祝辞》中提出:“我们的文艺,应当在描写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丰硕的成果。要塑造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创业者,表现他们那种有革命理想和科学态度、有高尚情操和创造能力、有宽阔眼界和求实精神的崭新面貌。要通过这些新人的形象,来激发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推动他们从事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创造活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这个号召,为我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艺,包括军事题材文学创作的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粉碎“四人帮”以来,我国的军事题材文学创作,在过去光荣革命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受到群众赞扬的优秀作品。就个人阅读所见,象长篇小说《东方》、《将军吟》、《昨天的战争》,中篇小说《追赶队伍的女兵们》、《西线轶事》、《湘江一夜》,短篇小说《天山深处的“大兵”》、《彩色的夜》、《女炊事班长》,话剧《北上》、《巍巍昆仑》、《曙光》、《陈毅出山》,电影《归心似箭》、《从奴隶到将军》,报告文学《写在她远行的路上》,故事集《新一代最可爱的人》,等等,在反映部队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塑造革命军人的英雄形象、描写社会主义新人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些作品在对广大读者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培养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成为有远大革命理想的人、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和遵守革命纪律的人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文艺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它要求作家塑造出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去教育和感染读者。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从实际生活出发,塑造出各种各样的典型人物,特别是塑造出光彩夺目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包括军事题材文学创作应该特别关注的课题,也是我们军内外作家的光荣职责。
塑造好部队社会主义新人形象,首先希望我们的作家正确地认识我们的时代,掌握四化建设新时期的时代特点,把握我们的时代精神。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漫长曲折、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当前,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又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革命事业,进行新的长征,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高度文明和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这是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在这个除旧布新、继往开来的新时期,新与旧的斗争、先进与落后的斗争、资本主义思想的腐蚀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反腐蚀的斗争是一种客观存在。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新人,正是在四化建设中,在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和其他腐朽思想的斗争中,所涌现出来的勇敢的战士。不认识这个时代特点,不看到矛盾斗争的存在,就不可能理解和正确描写出社会主义新人。我们的文艺应该从各个方面反映出当代伟大历史性转变中的矛盾和斗争,反映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斗争过程,提出并回答时代和人民所迫切关心的新问题,反映出我国人民进行新的长征的壮丽图景,并通过这些描绘,显示出社会主义新人的鲜明性格。对于塑造部队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来说,还应当进一步看到,在战争危险依然存在的国际条件下,我们的军队和广大群众仍然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增强战备观念,作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不理解和把握这个时代特点,也不可能理解和把握部队社会主义新人的性格特征。因此,我们的作家,只有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做一个清醒的马克思主义者,正确观察和认识我们的时代,把握时代精神,同时又脚踏实地,深入地体验生活,忠实地反映生活,才有可能写好社会主义新人。

塑造好部队社会主义新人形象,还应该注意大力开拓创作的题材。社会生活无限广阔,文艺创作的题材也无限宽广。就军事题材的创作来说,领域也是非常广阔的。我们有壮丽多采的革命斗争历史,有无数可歌可颂的革命的英雄。塑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仍然是我们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方面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高兴地看到,最近几年的军事题材的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我们的革命领袖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艺术形象。在话剧《北上》、《巍巍昆幻、《曙光》、《陈毅出山》等作品中,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陈毅等领袖人物的光辉形象,亲切动人,感人至深;在《从奴隶到将军》、《东方》、《昨天的战争》、《归心似箭》等作品中,作家们又塑造了罗霄、郭祥、周天雷、魏得胜等军事指挥员和革命军人的动人形象。通过这些艺术形象,人们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军人,是怎样为了党和人民的革命利益,舍生忘死,赴汤蹈火的。他们身上闪烁着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光芒,过去、现在乃至未来,都将照耀着我国人民和人民军队的前进的途程。因此,进一步反映革命历史上的重大斗争和著名战役,塑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战斗英雄们的光辉形象,仍然是我国军事题材文学创作需要开拓的领域。作家们如果能站在新的时代高度,从新的角度去探索,去塑造人物,使作品具有新的时代气息,那么,即使写过去的斗争,仍然会受到我们广大读者,包括年轻一代读者的欢迎。人们也将会从作家所描写的革命历史斗争生活中得到新的教益和艺术的美的享受。我们在阅读长篇小说《东方》的时候,从作品所反映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压倒敌人、战胜敌人的革命英雄气概,以及主人翁身上所反映出来的高尚品质和情操中,不是强烈地感受到了巨大的革命鼓舞力量,感受到了无产阶级之间的革命情谊吗?同样,我们在观看话剧《曙光》、《陈毅出山》时,不是也从革命历史上出现过的挫折、失误中,汲取到必要的历史教训,从贺龙、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斗争经历中,学习到许多宝贵的品质吗?对革命历史题材进行深入的开掘,并且用新的时代精神去照亮历史的生活,那么,反映在我们的作品中的过去的生活和前辈的革命精神,就会发出新的光彩。
当然,塑造部队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更多地还是要求我们的作家把目光转移到现实的斗争生活中去。从革命文学的发展来看,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总是注视着时代脉搏的跳动,努力反映革命斗争的历史进程。当前我们的军事文学创作中,许多作家都注意到及时地揭示出我们的部队在党领导下进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反映出部队在保卫国防和保卫四化建设方面的英雄业绩,写出部队社会主义新人的精神面貌和革命雄姿,让广大读者看到我们的部队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变化,聆听到我们的部队在新的长征中矫健雄壮的脚步声。注意现实题材,当然也包括表现老同志的新的战斗业绩。在我们的部队现代化建设中,许多老同志都继续起表率作用。努力展示老一辈革命战士的精神面貌,写出他们身上革命传统在新时期的闪光是很有教育意义的。报告文学《写在她远行的路上》就是很感人的作品。全军闻名的女战士丁志辉同志,在战争年代以自己的青春年华,在战火中拯救了成百上千个战士的生命,而在革命取得胜利、自己成了高级干部的条件下,却仍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秀品德。她的一把小梳子整整用了三十个年头,却把自己工资积蓄下来的几万元钱交了党费或捐献给了灾区人民。这个革命老战士“孑然一身,带着空空的行囊”远行了。她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共产党人廉洁奉公的品德,却永远在人们的心中闪光。象丁志辉这样的老战士的精神,在今天反对资本主义思想腐蚀的斗争中,不正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力量吗?新的时代造就新的英雄。在保卫国防和四化建设的斗争中,同样会英雄辈出。例如,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短短的十几天里,涌现了多少可歌可颂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啊!我们的文艺还需要更充分地去描写他们。
应该说,在反映当前部队生活的作品中,能够从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上,从更大的历史画面中,深刻地表现主题和塑造典型的作品还不多见,还要作更大的努力。我们希望有更多象《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东方》这样的反映我们部队生活的优秀长卷,也需要有《谁是最可爱的人》、《党费》、《西线轶事》、《天山深处的“大兵”》这样的短篇佳作。在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学的人物画廊里,希望有更多的周大勇(《保卫延安》)、石东根(《红日》)、鲁大成(《霓虹灯下的哨兵》)、吴琼花(《红色娘子军》)、杨子荣(《林海雪原》)、黄新(《党费》)、魏得胜(《归心似箭》)、郑志桐(《天山深处的“大兵”》)这样的人物形象出现。

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是时代和人民提出的课题。但是,如何塑造好当代部队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却需要我们的作家、艺术家认真加以探索。我国无产阶级文艺诞生以后,许多作家自觉地站在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上,积极地表现党和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上的丰功伟绩,努力塑造体现时代精神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先进人物形象,从而教育和鼓舞人民群众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在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新时期,党中央提出描写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要求,必将把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引上更宽阔的道路。从更高的要求来说,社会主义新人,应该是指那些具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的、能够站在时代潮流前列的、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先进人物。他们身上应该有无产阶级先进人物的精神素质,也要有新的历史潮流所灌注的新鲜血液。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革命理想和科学态度、高尚情操和创造能力、宽阔眼界和求实精神,应该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在他们的身上应该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当前反映部队生活的创作中,不少作品比较成功地塑造了具有时代特色的部队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天山深处的“大兵”》中塑造的郑志桐就是其中的一个。郑志桐作为人民军队中的一员,他那种坚定的爱国主义理想和为保卫祖国而甘愿舍弃个人利益的高尚情操,同我们过去无产阶级军队中的成员一样,英雄本色是一致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是相通的。但是,作为八十年代的军人,郑志桐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同过去的老红军、老八路又有许多不同。郑志桐是有着自己独特经历的年轻一代。他身上虽然没有地主、资本家皮鞭的伤痕,心灵深处却有着十年动乱所带来的内伤;他不盲从而善于思考。他是被看做提出“异端邪说”的人而被赶出校门的。然而,他从盲目的狂热和生活的颠簸中吸取了教训。经过独立的思考,一种历史的使命感,驱使他走向非常艰苦而又是祖国最需要的天山深处。在郑志桐的性格中,也渗进了开放时代的一些青年人的特点,他有文化、有知识、爱艺术,甚至也会跳舞。在这一点上,他与周大勇、石东根、鲁大成这样的无产阶级战士的性格有很大的不同。《西线轶事》中的刘毛妹,也是一种类型的社会主义新人,他虽然有一些缺点,十年动乱使他在一段时期对生活冷漠,甚至有点玩世不恭。但是,革命的理想之光并没有在他身上泯灭。他也善于思考。他在决心抛弃旧事物的同时,不断地发现新事物,并决心为新事物的发展而奋斗。所以,当祖国边境受到侵略挑衅的时候,内心深处便燃起了一种对保卫国家和民族的炽热的感情,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在严重的考验面前,唱出了爱国主义的激越的战歌,英勇地为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象郑志桐、刘毛妹这样的人物,就是具有时代特点的部队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我觉得,作家如果善于开掘题材的新的意义,挖掘人物的心灵世界,就会写出新时期革命军人性格的时代特色。
当然,塑造部队社会主义新人形象也不能类型化。不能认为只有心灵中有伤痕的人或者经历特殊、性格怪癖的人,才是今天的新人。生活是丰富多采的,人物性格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的作家可以自由地去驰骋自己的才华,可以去描写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新人。既可以去写那些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而英勇奋斗、壮怀激烈的革命斗士,也可以写那些在新时期勇于推行革新路线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者;既可以写那些在艰难困苦中毫不动摇地为美好理想而奋斗的追求者,也可以写那些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辛勤劳动为人民造福的实干家;既可以写那些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以身护法的勇士,也可以写在平凡岗位上为人民服务的普通劳动者。只要我们打破过去那些片面地去理解英雄的旧观念,把视野放开阔些,就有可能塑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性格丰满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要塑造好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对于我们的作家来说,一个共同的、也是关键的问题,就是要熟悉生活和深刻地理解生活。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不久,列宁写过一篇题为《论我们报纸的性质》的著名论文,要求宣传鼓动家们克服“老一套的政治鼓动——政治喧嚷”,“多接近生活、多注意工农群众怎样在日常工作中实际地建设新事物。”(《列宁全集》第28卷)列宁还劝高尔基跳出比较狭小的生活环境,到生气蓬勃的生活中去,指出:“无论是部队里的新事物,或是农村里的新事物,或是工厂里的新事物,您作为一个艺术家,在这里是不可能观察到并进行研究的。”(《列宁全集》第35卷)列宁的这些话,对于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是很有教益的。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在作家深入生活方面也有过许多指示。我们今天响应党的号召,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包括塑造部队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最重要的途径,也是到生活中去,到部队的指战员中间去。只要我们亲近了他们,熟悉了他们,并且深刻地理解了他们,再加上在艺术上辛勤探索,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就会一批批地走进我们社会主义文艺的人物画廊。

新疆人情风物美的勾勒——读碧野的《在哈萨克牧场》

第5版()
专栏:新花赞

新疆人情风物美的勾勒
——读碧野的《在哈萨克牧场》
朱子南 秦兆基
碧野同志的《在哈萨克牧场》,给新疆人情风物以动人的描绘,它象是佳酿,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越加醇厚、芳洌。“杜曲花香浓似酒,灞陵春色老于人。”碧野笔下的社会主义新疆的景物、风情、人物,洋溢着诗情画意。
碧野同志于1955年到1960年,两次去新疆深入生活,写下了长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游记共100多万字。《在哈萨克牧场》是他第一次去新疆时写下的特写散文集。恐怕难于找到一个作家如碧野那样,几乎把足迹印遍新疆的每一个角落,又是那样深情地描摹着新疆的风物,如痴如迷地讴歌着天山、孔雀河,勾勒下天山儿女的身影,抒写下他们的爱和恨,他们对过去时代的诅咒和对幸福未来的向往。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在今天来评述碧野对新疆的美的讴歌,希望产生这一点点回响——愿我们的作家能更多地注视新疆。
碧野笔下的新疆景色是绚丽多姿的,既有全景的鸟瞰图,也有生动传神的细节刻画;既写出了天山的美丽富饶,也写出了戈壁野沟的实景。他善于绘形绘神地写下新疆的美景,也善于点染幻化,于丑中见美,使得即使是荒漠的景色也显得神奇可爱。请看:
远望博斯腾湖在抖闪着金光。戈壁滩浴着落日的红辉,象一幅华丽的地毯,那一丛丛芨芨草,就象是织在地毯上的金色的图案花纹。(《一个放牧员》)
萧疏广漠,一下子变得富丽堂皇,一扫人们的岑寂之感。作者的自我感觉渗入了景物之中,那是他对新疆一草一木、一沙一石的挚爱,正如碧野自己所说:“写景,不仅是作家对自然界的肉眼所见,更主要是作家心灵的感受。”碧野笔下的景,反射着作家的自我之情,以美的心灵去观赏景物,也必然使景物带上神奇美妙的色彩。
碧野还善于化平为奇。他擅长用奇警独特的比喻再现出新疆山川的特异风光,那是人们在其他地方无从见到的风光。在《旅途》篇中,他把塔里木盆地骤雨引起的山洪暴发的奇景写出来了。“古铜剑”写出水的色彩与势头,“拦腰斩断”写出了水势的迅猛,“长啸的黄龙”表现出山洪奔腾而来呼啸而去的威势。平凡的山洪在读者面前显得是那么奇突。再如写荒原日出,“平坦的荒原尽头,太阳象红皮球一跳多高”,象红皮球那样弹起,传神地写出了在空气明净,没有水汽的原野之上,人们视线没有阻隔的情况下所见到的太阳升起的景象。碧野关于日出的描绘也是奇警突兀,出自于作者亲身的观察和联想。
碧野的写景有他纵横排闼,汪洋恣肆的一面,也有设色工妙,着意勾描的一面。在《荒地勘测队》篇里,碧野描摹大自然的光色变化,没有把湖面景色作一般处理,写成苍苍一色,而是随着光影的变化去描色绘神。他笔下的湖面明丽,色彩多样,给人以鲜明而深刻的印象。作家如不是以敏锐的观察去捕捉那湖面光影的变化,就不可能作出如此细致的勾描。
碧野在景色描绘中是非常讲究光影效应的。《天山景物记》篇写天山的色泽,那色泽的变化是随着作者观察点的俯仰,视距的远近,气候的晨昏夕阴而变化的。云霄的群峰象起舞时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连绵的山峦象正在开屏的孔雀,云影投射的地方“就象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在落日的映照之下,雪峰“象云霞那么灿烂;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上,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在正常光线下雪峰是白的,晶莹闪光的,当夕阳西下,雪峰受光处就被太阳余辉染红了,再反射到千里青青的草原上,草原承受红色光波,被装点成金碧辉煌的世界。碧野捕捉那感人的瞬间,抓住光影的变化,写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图景。碧野笔下的景,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广阔天地,成为推动人物行动的外在因素。从他的景色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新疆儿女怎样在艰难的生活中创造幸福,看到他们的英雄气概。
碧野在处理景色与人物的关系时,运用了多种方式。一种,似是纯然写景,人物虚化,实际上是因景见人,景以人变,从大自然的变化中,表现出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步伐。另一种,把人与自然的矛盾放到突出的位置上,写出新疆自然环境严峻的一面,用人们改造自然的伟大斗争反射出新疆儿女蔑视困难,英勇奋斗的献身精神。又一种,把景物描写放到历史的长河中,运用有关人物的历史典籍、神话传说,写出了新疆的过去与璀璨的未来,使读者由现实的景联想到过去的传说,由过去的传说而更深地体味到现实景物的美,产生遐想,产生情致。
碧野写景的笔致是奔放的,他善于用平常的语言把心底的印象传达给读者,创造出诗的意境。碧野把自己对新疆的挚爱之情倾注到景色描写中,用无产阶级作家的眼光去赏鉴新疆的一切。他笔下的新疆是壮阔的,神奇的,诱人的,响彻着社会主义时代前进的步伐的。

社会主义新青年的颂歌

第5版()
专栏:

社会主义新青年的颂歌
苏夏
由共青团中央文体部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等联合主办的《八十年代新一辈》优秀青年歌曲评选结果已揭晓。虽然只评选出三十首获奖歌曲,但在全国范围内有数以千计的专业和业余词、曲作者参加了这一活动,较好地推动了青年歌曲的创作活动。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亿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以稳健的步伐为建设新生活而奋斗,社会主义新人在不断涌现。文艺是现实的反映。音乐创作是徘徊、观望,还是担负起文艺的社会职能,这次评选活动作了肯定的回答。获奖歌曲的题材是广阔的,体裁是多样的,它们生动地反映了当前人民建设四化的新生活和新的精神面貌;配合了全国开展“五讲四美”的教育活动。从这些歌曲中可以听到雄壮的进行曲、柔美的抒情歌曲和诙谐的劳动歌曲。这次评奖活动有助于提高我国歌曲创作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克服庸俗的、低级的趣味,培养和提高人们的识别力和鉴赏力。
歌词创作文学性的提高是这次获奖歌曲中的一个可喜的现象。长期以来,一些歌词创作文学质量较差,概念化、雷同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少歌词离开曲调后便完全失去独立存在的价值。歌词和新诗是直系亲属,它应该情景交融,具体可感,把时代特点融化到艺术形象之中。这样的歌词,才有可能引起作曲家的深思、演唱者的联想,避免标语化、概念化的弊病。李幼容写的《母亲的歌》,通过回忆幼时母亲亲切的催眠歌声来赞美新中国的母亲——党:那歌声“象一股甘美的清泉。流过我幼小的心灵,心中的花儿开得鲜艳。不论是白天夜晚,歌声拨动我的心弦”。词作者以巧妙的艺术细节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独具特色。曾宪瑞写的《美丽的白莲》,以白莲来比喻白衣姑娘,具有新颖的诗的意境。歌曲《什么是美》(钟国杰词,陶克、贺志怀曲)和《礼貌歌》(夏劲风词,李正、雪冰曲)是用生动的艺术形象来配合“五讲四美”教育活动的。歌曲的结构简短,表现手法深入浅出,情绪爽朗可亲,音乐语言有民间音乐特色。与前一时期某些矫揉造作的乐风形成明显的对照。
当前,党的农村政策象春风喜雨一样滋润着亿万农民的心田。施光南作曲、晓光作词的《在希望的田野上》较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期的农村生活。歌曲在宽广的背景中表现田野上粗犷的劳动、丰收的喜悦和创业者革命的理想情操。歌曲的音乐吸收了安徽一带的民间劳动号子、小调中一些明朗的乐汇,并赋予豪迈的进行曲的体裁特色,因此更有气派,具有心灵上得到解放的现代新农民的气质。但这首歌曲音程跳跃较多,节奏上也较复杂,不那么通俗上口、易于推广。获奖的另一首农村歌曲《你说这该感谢谁》(夏劲风词,孙承骅曲)是从不同侧面反映同一主题的一首好歌。歌曲《清晰的记忆》(田农词,践耳曲),作者选用精巧的艺术构思,展现了一个经历过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生活,受到党的教育和温暖的青年人的回忆,以凝重的感情,表现年青一代对生活、信仰、理想的执着的追求。通过鲜明的感情发展线索,有层次地导入音乐高潮,把人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激情倾泻得淋漓尽致。这是一首具有高尚情操的颂歌,一首演唱难度较大的独唱歌曲。我想:这样的歌群众可能暂时唱不完整,但他们会喜欢听的。
尽管这三十首歌曲所展示的生活面比较广阔,但题材仍不够多样化。我国队列歌曲入选的只有一首。长期以来工人歌曲十分缺乏,工人们只能唱几首过去流传下来的歌。这次入选的也只有一首独唱歌曲,和蓬勃发展的工业形势,强大的工人队伍太不相称了。歌曲体裁,就数量说来,大多数仍是独唱、重唱歌曲。一些齐唱歌曲长(这当然也需要)而难学。广大人民群众十分需要一些简短有力、能概括八十年代青年人豪情壮志的齐唱进行曲。尽管这些得奖歌曲是经过评选的,但词曲皆优者尚是少数。人们对个别歌曲还有不一致的看法,有待于通过生活实践再检验。
青年是朝气蓬勃的,他们的感情也是丰富的,多方面的,因此,他们的思想情操还有待词、曲作家深入地观察、分析,否则艺术表现会流于表面。在这次候选的歌曲中,采用以“啦……”为大段衬腔的,以“啊、哩、咪”等为大段衬腔的,约占总数二分之一弱。不错,衬腔是一种丰富音乐形象,加深感情表现力的辅助手段,节省、巧妙地应用它效果是好的。但如滥用势必相互雷同。在候选歌曲中也有个别套用外来流行歌曲典型节奏群,缠绵藻饰的歌。歌词是“四化征途、任重道远”,而音乐表现却浮华轻浅。在这些获奖歌曲中,还缺乏乐观、轻快、幽默的轻歌曲,这是不可忽视的受广大青年欢迎的一个品种。

以情动人 发人深思——读短篇小说《火红的云霞》

第5版()
专栏:

以情动人 发人深思
——读短篇小说《火红的云霞》
吴芝兰
在当前反映工业战线生活的作品比较稀少的情况下,读了吕雷的短篇小说《火红的云霞》(《人民文学》1982年第一期),感到特别的兴奋。这篇作品以新颖的艺术构思,生动的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发人深思,动人心弦,是当前工业题材作品中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的佳作。
随着天边那一片飘动的云霞,作品把我们带进了“南化”工厂为下马而引起的尖锐、复杂的斗争漩涡里。作者敏锐地抓住工业调整改革中这一新的生活场景,围绕“南化”的下马,展示了各类人物的思想面貌,其中,作者着墨最多,给人印象最深的,要算主人翁、党委书记梁霄了。
作品没有象一般作品那样,正面去写“南化”是否下马之争,以及如何下马的过程,等等。它巧妙地将“南化”下马的复杂斗争,与梁霄个人命运的悲欢离合交溶在一起,用主要笔墨去写人,写梁霄与丁一林(他的老上级)、文洁淼(他过去的妻子)、文晓(他的女儿)等人的相互关系,通过描写梁霄与他们的重逢、交往、爱恋、决裂,反映出“南化”下马工作的种种阻力和困难。正是在复杂的战友情、夫妻情、父女情的严峻考验之中,作品一层又一层地撩开了梁霄精神世界的帷幕,表现了他那坚强的党性和为国为民的一往深情。
可喜的是作者不仅写出了梁霄为坚决贯彻上级指示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高尚行为,还写出了他这些行动的思想基础。当玩世不恭的女儿文晓对他坚持原则的一系列行为不理解,骂他不识时务、是“天字第一号的大傻瓜”、“有官当也当不长,一辈子倒霉”时,他痛苦得“几乎要咆哮起来”,但终于克制住自己的感情,语重心长地对她说:“虽然你是吃着党的奶水长大的,……不认识她了”。他呢?他是从无数“为了掩护部队转移,肠子被刺刀挑出来还抱着敌人跳崖的烈士”身上,从那些“挑粮上山饿昏在山路上的交通”身上,学会认识党、看到蓝天的。他还这样自勉:医治“时代的创伤,不能光靠语言”,“靠我们一代人自我牺牲、艰苦奋斗的行动”!这铿锵有力的语言,感人肺腑,给人以多么深刻的启示呵!
作者并没有把梁霄写得超凡脱俗。在坚持原则,完成“南化”下马的任务中,他也有过斗争、痛苦甚至眼泪。但是他终究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摆脱了这一切困扰。作者以细致的心理描写,波浪起伏地描绘了他复杂而又高洁的思想感情。当他想到为使“南化”下马将导致和丁一林决裂,人们会说他“忘恩负义”时,他痛苦地攀住枯枝,叭地一声把它折断了;当他决定在受处分人员名单上加上文洁淼的名字时,他的手是“微微颤抖的”;当女儿为母亲——他即将复婚的妻子求情,遭到他拒绝而“失声痛哭”时,他也痛苦得“眼睛模糊了”……然而,他却坚定地按照省里的要求使“南化”胜利下马了。妻子悄悄离去,他被调往山区小县工作,望着为他送行的女儿和群众,掉了泪。但是,他立即背过身去,擦掉它,欣然向那飘动着火红云霞的远方走去……读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和作品中的群众一道陷入沉思,眼睛也不由自主地湿润了。
精心编织众多生动的细节,使人物性格的塑造丰满而个性化,也是作品的成功之处,梁霄夜半赴仓库制止抢劫一场,生动地再现了他机智的指挥才能。文晓初次与梁霄见面,坐在番石榴树杈上看书,吃番石榴,从树上跳下与梁霄对话的一节,鲜明地刻画了文晓开朗泼辣、玩世不恭的性格。此外,作者的景物描写也很有特色。作品以云霞开头,以晚霞结束,借景抒情,以景寓意,这为作品以情动人的艺术效果增色不少。
当然,这篇作品也还有不足之处,它所写的矛盾冲突还没有充分展开,文晓的转变也稍显粗略。即使如此,它仍不失为一篇别具一格的佳作。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