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2-04-26第8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读《彭德怀自述》想起的

第8版()
专栏:

读《彭德怀自述》想起的
张宝林
读完《彭德怀自述》,我仿佛浏览了一部中国工农红军的奋斗史,又仿佛触到了一颗真正共产党人的火红而炽热的心。
掩卷沉思,在景仰和崇敬之余,心头却又不禁感到一阵隐痛,因为这样一部追忆金戈铁马、壮岁旌旗的文字,竟主要是依据彭老总身陷囹圄时的几份“交代材料”整理而成!
在中国共产党六十余年的奋斗史中,曾经涌现了多少俊彦英杰!可是,许多巨星陨落了,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思想、业绩,却很少或几乎没有留下叙述自己生平事迹的文字。这对于我们的党史、军史、现代革命史,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无可弥补的损失。
我们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人,大多直到晚年,仍然担负着繁重的日常工作,他们无暇回首往事;老同志一般都很谦虚,就象东汉的“大树将军”冯异那样,耻言其功,这些都是我国自传体文字较少问世的原因。但是,毋庸讳言,由于党内一个时期缺乏正常的民主生活,写自传这种事是很有“为自己树碑立传”之嫌的。瓜田李下,人们采取规避态度,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其实,那些为了祖国和人民的解放奋斗终身的革命家,他们个人的历史早已熔入了无产阶级的整个事业;他们的际遇悲欢、文章业绩、戎马生涯,已经成了党史、革命史、阶级斗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们健在的时候,由他们自己撰写回忆录,不仅能为我们留下翔实可靠、生动具体的史料,更能为我们的党、我们的阶级、我们的民族增色添光,这实在是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今年,已是粉碎“四人帮”以后的第六个年头,三中全会以后的第四个年头,我们完全不必再避讳“树碑立传”这个词儿了。我们希望老同志,能把他们的革命经历如实地写下来,这将是为子孙万代、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史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最绚丽的篇章!
我国古代有不少正直的史官,他们不隐恶,不溢美,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尊敬。共产党人写回忆录,更应实事求是,秉笔直书,忠实于历史的本来面目。在这方面,彭老总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对于自己的过失,他决不掩饰,但对强加在头上的“罪名”,他据理力驳,毫不留情。作为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无所畏惧;他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既不为“尊者讳”,也从不对犯了错误的同志“一棍子打死”;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红的决不说成黑,黑的也决不说成红,这才是堪称典范的共产党人的“史德”。
《彭德怀自述》是在一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但是,这部书的出版,却是很有意义的事。随着机构精简和领导班子的调整,一批老干部或从一线退居二线,或离休退休,有的同志可以从事一些社会活动和调查研究工作,有的同志正可利用时间写点文章。

我的第一篇文章

第8版()
专栏:答读者问

我的第一篇文章
冰心
问:能不能请您回忆一下自己的第一篇文章是怎样在报刊上发表的?
答:现在想起来,天下真有极其偶然的事情,就会左右了你的一生!我在“五四”以前,做梦也不会想到我会以写作为业。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起来,我由一个学生自治会的文书,被派去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的宣传组,在当时北洋政府的法庭公审被捕的“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的时候,我们组被派去旁听并作记录。那天是大律师刘崇佑替学生作辩护,法庭上是座无隙地。刘律师讲得慷慨激昂,我的前后左右,掌声四起。从法庭回来,宣传组长让我们把听审的感想写下来,自己找个报纸发表,以扩大宣传。
那时我是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的走读生,每天只往返于家庭和学校之间,同时一向只专心攻读数、理、化学科,其他一切不闻不问,我更不认识什么新闻界人物。想来想去,我想起我的表兄刘放园先生,他是北京《晨报》的编辑。他是我母亲的表侄,比我几乎大二十岁,我们都把他当作长辈。每逢我父母亲的生日,他必来祝寿,但对于我们姐弟,他都不大答理。那时我们家看的报纸中有一份《晨报》,就是他赠阅的。我看《晨报》上的言论,对于学生运动还是很支持的,我就给他打一个电话去试一试。从电话里就听出了他惊讶的声音,仿佛觉得这个平常只在一边默默地递茶敬烟的小表妹,忽然打电话到报社来找他要登文章,是个意外。他只说:“好吧,寄来我看看”。
我那篇象中学生作文一样的《听审记》,几天后在《晨报》上登出来了,那当然是借五四运动的东风。但从那时起,放园表兄就常常寄刊物来给我看,如《解放与改造》、《中国少年》等等。那时我自己的兴趣也广些了,看的书报也多了,我自己订阅的有《新青年》、《新潮》等等。放园表兄劝我多写,我也想:许多刊物上写文章的都是学生,我又何妨试试呢?再过些日子,我的以冰心署名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便出世了。这篇小说我拿到了八元的稿费,弟弟们敲我竹杠,要我请他们逛“中央公园”,吃些茶点,还剩下一些钱,我便买了纸笔。
从那时起我就断断续续地一直写到现在。我没有写出什么惊人之作,也没有什么鸿篇巨著,我只用这支笔,写我的随时随地的思想和感情,不过现在是越写越短小、越随便、越平淡了。恐怕这也是自然规律。

《愤怒的海》后记

第8版()
专栏:

《愤怒的海》后记
秦牧
长篇历史小说《愤怒的海》,是一部本身经历曲折,“命运多舛”的书。算起来,从我酝酿写它,到现在交付出版,前后距离差不多有二十年;从完成草稿到现在,也有十七八年的时间了。一本我花心血最多的书,问世这么艰难,世事的纡回曲折,着实大大出于我原先的意料。
中国人足迹遍天下,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人,以及华裔外籍人的数目,最少也有好几千万。这些人的先辈,只身去国,飘洋过海的时候,大抵各各有一段令人热耳酸心的故事。到了海外以后,又常常有许多或者凄楚哀伤,或者曲折离奇,或者慷慨激昂的经历。暂不讲别的,单说华侨和当地土著居民共同抗击殖民主义者和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故事,就不知道有多少。拥有这么众多的华侨、归侨和海外亲人的国家,本来以这方面事迹作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应该十分丰富才对,但是很可惜,事实上我们书店的柜台里,这类作品寥寥可数。以华侨战斗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我更是从来没有接触过。因为我少年儿童时代曾经长期侨居海外,对华侨的故事是知道得不少的。长大以后,对这方面的事物也就比较关心。五十年代古巴人民推翻巴蒂斯塔独裁政权的革命,即“七·二六运动”曾经震动全世界,当时这个革命是进步的,正义的,尽管它后来局势的发展有令人失望之处,但是当时古巴人民如火如荼的斗争的确是风雷激荡,令人兴奋的。古巴是华侨众多的一个国家,在十九世纪它经过几年苦战,挣脱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的枷锁,争取独立的过程中,曾经赢得累千“契约华工”的支持,华侨参战的英勇故事至今广泛流传。尽管当年参加古巴独立战争的中国人不一定知道“国际主义”一词,然而他们英勇献身的精神却的的确确就是这种崇高精神的体现。1961年初我获得解放后第一次得到的专业创作的机会,就开始酝酿创作这部长篇。我写它的主旨:充分寄寓于在全书卷首引用的各大洲人民主张发展人民友谊,反对暴虐和专制的格言和谚语中,例如“宁可直立而死,不愿跪地而生”之类就是。这是用不着多作解释的。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值得我付出大量心血,穷年累月去完成它。
但是,我也知道,创作这样一部长篇,是把跳高架上的横竿,放在一个自己几乎难以跳过的高度上面。故事得从十九世纪开始,从国内写到国外,最后又得使它和现代相衔接。我深知如果不阅读大量史料,就无从下笔。我差不多用了大半年的时间专门读书,这张书单包括的范围颇广,有清代的历史和小说,清人写的笔记杂抄,清朝外交官的日记(如张荫桓的《三洲日记》),以及景象历历的清代人物画稿如《点石斋画报》之类,接着就读外国的,如美洲各国独立史话,玻利瓦尔、何塞·马蒂等人的传记,古巴的历史,古巴华侨写的回忆录,以至于西班牙的史话,以及拉丁美洲、西班牙的小说等,从这些书籍中,我既接受了理性的概念,又摄取了感性的知识,渐渐地,故事的轮廓和人物的面貌在我的脑子里冉冉升腾,并且越来就越清晰了,这时,我就开始执笔。
1962年底,中国作家协会对外联络部门知道我正在写作这么一部长篇,就向有关方面推荐,让我获得一个机会,参加中国文化代表团到古巴访问。从1962年底到1963年初,我在古巴居留了21天,走遍了它全部省份。除了预定的访问程序以外,我还特地腾出时间,找寻和我写作这部长篇有关的材料。参观了许多与小说有关的遗址,还在唐人街和许多老华侨把臂交谈。有一个热心华侨还特地把他父亲早年被贩卖到古巴当“契约工”的契约寄赠给我。所有这一切,都对我写《愤怒的海》提供了更多的材料和增强了不小的信心。
我回来后更加积极地投入这部长篇的创作劳动之中。
我断断续续地写,1964年夏完成了初稿三十多万字。算起来,包括开会、杂务、访问占用的时间,前后足足费了三年的功夫,这可以说是我呕心沥血,花了最大力量写成的一本书稿了。
稿子完成后,我应约交给北京一家出版社,他们已经原则上接受出版。但是这时,社会上,文学要写当代题材的调子越唱越高,写历史题材的已经日渐受到排斥,加上古巴政治局势的变化,因此,出版社就把稿子暂时搁了下来。不久,“四害”横行的十年动乱开始了。我丧失了自由,存在家里的《愤怒的海》的原稿被人搜走,以后就一直不知所终。转眼几年时间过去,我被“解放”了,我领回的退还给我的物品中,意外地,有一份人们不知用什么办法从出版社编辑部弄来的《愤怒的海》的副本,但是开头部分已经稍有残缺。面对这点劫遗之物,我虽然喜出望外,但是那时万恶的“四人帮”未除,到处都流行着“帮风帮气”,这样的作品,既是不可能出版,也是我所不愿出版的。直到“四害”剪除,雨过天青了,1979年,我应《文艺报》之约,写过一篇《三十年的笔迹和足印》,概述自己经历过的创作生涯,文中提到这部作品,湖南人民出版社就约我把稿子交给他们出版。我这才从箱子里把这部稿子重新捡了出来,并从图书馆抄回在动乱中散失的,曾经在报纸上发表过的部分,补足全稿。对着那些开始发黄的陈旧稿纸,弹指一算,十八个年头已经一晃过去了。人生并没有很多个“十八年”,这样的事情,真令人有啼笑皆非、恍如隔世之感。
这部历史小说经过修改之后,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刊行。我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自己花了最大心血的一部书稿出版,比较起那些在历史浩劫中全部心血结晶被人付之一炬,或者平白无故丧失了生命的先行者,还要算是不幸中之大幸的。历史的沉痛教训启示我们:旧时代的遗毒在我们的社会里存在的程度还是很严重的,我们十分需要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战斗。
(本报有删节)

露滴集

第8版()
专栏:

露滴集
程丽珠
彩色的卵石
我是那么喜欢彩色的卵石,我多爱它绚丽晶莹里藏着的闪光的幻想,藏着的那支好听好听的歌。一个拧着滚儿跑来的浪涡儿把你欢乐的笑声带走了?
你站在轻轻流着的溪水里就挂起泪珠儿难过了?……
快别让泪珠儿蒙住你皓洁的眸子!你看,漂起了浪涡儿的清粼粼的水底,那一粒粒红的、白的,还有绿色的和蓝宝石般的小石子儿,它们不都仍在那里亮晶晶地闪烁!
浪涡卷不走彩色的卵石,它只是把那些石子磨砺得更加光亮了……
秀丽的小白杨
呵,秀丽的小白杨。
在这青葱的密林里,你为什么挺直身干,望着蓝天,着急地向上生长,生长?
你高高地超过身边的小伙伴,为要去领受风儿的赞美吗?
是要让大伙儿都看见你吗?
还是你要伸出白皙的双手,要去摘采那满天眨着眼儿的星星,去捕捉那飘逝的彩色的云呢?
可别腼腆了,不要净摇叶片儿“沙沙”地撒娇啊!
不要这样做。
你快凑过耳朵来,听我告诉你一个木匠爷爷说过的一句话……
你知道吗?远方的大厦正等待着你!
妈妈,你猜……
妈妈,你猜——你知道为什么不可以随便踩踏小草吗?
……哈!我知道呢!
绿莹莹的小草儿,它是泥土妈妈最爱最爱的孩子呀!
我们幼儿园的阿姨说:泥土妈妈要失去了绿莹莹的小草儿她会要伤心死了呢!
今早上,我不小心踩伤了我们幼儿园里的小草儿,泥土妈妈就流泪了。
真的,泥土妈妈流的泪,把我的鞋都浸潮了哩!……
我在想,要是没有小草,春天还会这么绿吗?

七律两首

第8版()
专栏:

七律两首
魏今非
十年八十春秋转瞬过,学书学剑两蹉跎。十年雷雨晨星少,一夜西风落叶多。惯爱扁舟穿雪浪,那堪荒草没铜驼。驱云逐雾晴空碧,昂首长天发浩歌。
一九八二年一月
书感爱惜骀驽劫后身,炎方朋辈友情真。漫谈得失尊先哲,纵论兴衰评古人。岭外风光犹未老,京华帷幄暖如春。卅年曲折趋安定,举国欢腾政局新。
一九八二年二月

根(图片)

第8版()
专栏:

根〔中国画〕 冯一鸣 陈望秋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