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2-04-21第7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联合国工发组织批评富国不关心穷国的发展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呼吁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

第7版()
专栏:

联合国工发组织批评富国不关心穷国的发展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呼吁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
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 维也纳消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最近发表一份年度报告,谴责工业国家不关心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使富国和穷国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
联合国工发组织执行主任阿卜杜勒·拉赫曼·哈尼在这份于12日发表的报告中,批评了工业国家对第三世界发展所采取的固执态度。他批评工业国家“缺乏热情”,采取“一种过分教条主义的做法”。他说,“这种态度的最终结果可能损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数百万工人的生活。”
报告对工业国家反对创设金融机构促进富国和穷国之间的资金流通,表示惊讶。报告指出,工业国家对联合国工发组织关于建立工业发展国际银行不感兴趣,并且反对设立南北全球基金的计划。
据报道,由于富国不予支持,到2000年,发展中国家的工业产值无法达到工发组织规定的占世界工业产值25%的目标。1975年,发展中国家的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的8.6%,去年为11%。
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 巴黎消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昨天在巴黎对法兰西国内广播电台记者发表谈话时呼吁尽快建立新的世界经济秩序。他指出,现行世界经济秩序对富国有利,它“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他说,“我们现有的国际经济制度是建立在工业化国家优先及其利益的基础之上的,它根本不管发展中国家的状况如何。”“这种制度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一种没有能力从工业化国家购买更多东西的境地”。
姆博还呼吁各国停止武器竞赛,把钱用来解决世界上紧迫的问题。他说,每年用在武器上的5,000亿美元“完全是浪费掉的,这笔钱可以用来解决世界各国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

充分利用先进设备 发挥专业技术才能 调整劳动生产组织 南斯拉夫讨论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经济

第7版()
专栏:

充分利用先进设备 发挥专业技术才能 调整劳动生产组织
南斯拉夫讨论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经济
本报讯 驻贝尔格莱德记者黄炳钧报道,最近,南斯拉夫联邦社会计划局受联邦执委会之托,就南斯拉夫的劳动生产率问题提出了分析报告。联邦院4月1日对此进行讨论。会上,社会计划局局长斯·梅德尼查全面分析了劳动生产率的现状,落后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等。
联邦社会计划局的报告指出,南斯拉夫的劳动生产率大大落后于欧洲的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工业劳动生产率比南斯拉夫高1至1.6倍,有的部门高达5倍。使南斯拉夫更为不安的是,在设备程度快速提高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却有下降的趋势。二十五年来,南斯拉夫固定资产的总投资占社会产值的32.3%,特别是近十年来,经济投资总额中设备占51%。南斯拉夫的工业设备大多是从西方发达国家进口的,工艺先进,设备也比较新颖。可是这些增添的先进设备并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效果。
原因何在呢?主要是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使用。据分析,南斯拉夫的工业设备平均利用率为60—65%,同发达国家相比约低20%。基本上是一班生产,开两班的较少,开三班的更少。所以造成这种状况,一是经济结构失调,二是缺乏国际支付能力。由于南加工工业迅速发展,基础工业没有相应跟上,动力、原料、再加工材料的供应越来越趋紧张,其中不少工厂是专靠进口原材料维持生产的。最近几年来,由于外汇紧张,进口困难,使不少工厂开工不足或停工待料。因此,有了先进设备不等于就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报告还指出,进口先进工艺,购买专利,曾经极大地促进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但在这方面也有不少经验教训。南斯拉夫过去没有及时利用外国的工艺来加强本国的工艺基础,发展自己的工艺。与此相反,随着进口的增多,加重了对外国工艺和外国原材料、零部件的依赖。
干部和工人的专业知识,同物质基础、工艺技术一样都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条件。战后,南斯拉夫虽然培养了大量专业干部和熟练工人,但是,正如报告指出,这些专业干部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联邦经协作的一次典型调查表明,有52%的专业干部学非所用,其中具有大专程度的干部,他们劳动时间的利用率仅为69%。
除上述因素外,造成南斯拉夫同欧洲发达国家在劳动生产率方面差距的原因,还在劳动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质量。
非生产人员比例过大。据统计,在社会所有制部门从业的职工中,40%的人从事非生产劳动,而且非生产部门就业人数的增长比生产部门快50%。而在工业部门的职工只占职工总数的38%。即使在生产部门,非生产人员、行政人员的比例也在增长,约占37%。这种劳动力的布局,显然不能不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不利的影响。
此外,建立一个更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南斯拉夫至今实行的分配制度,比较合乎按劳分配的原则,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但仍没有完全摆脱平均主义的束缚。“铁饭碗”有,泡病号的也不少。南斯拉夫法定劳动时间为每日8小时,但实际的有效劳动时间平均为5小时。
南斯拉夫按人口平均的社会产值达到2,500美元,已跨进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报告认为,要使南斯拉夫经济进一步发展,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已成为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附图片)
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红旗汽车厂的工人在安装发动机。新华社记者 王新庆摄

南斯拉夫稳定经济的两项措施

第7版()
专栏:

南斯拉夫稳定经济的两项措施
巢蓉芬
一年多来,南斯拉夫采取了许多稳定经济、进一步发展自治的措施,经济形势开始有所好转。1981年,南斯拉夫的出口额增长11%,比计划高出10.2%;进口减少5%,国际收支赤字从1980年的23亿美元减少到7.5亿美元。工业生产增长4.2%。农业在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仍然获得了好收成,尤其是大秋作物的产量都高于1980年。
在使南斯拉夫经济形势开始好转的一系列措施中,有两项进一步发展自治制度的重要措施。一项是加强宏观经济计划,另一项是“按收入的原则,实行自治的联系与联合”。
1950年南斯拉夫实行工人自治后,废除了中央集权的计划体制,实行由国家确定主要比例的分权计划体制。这种体制削弱了计划对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在生产和流通领域里,出现了自发性和无政府现象,使计划规定的主要比例不能有效地实现,影响了经济的发展。1974年《新宪法》和1976年《联合劳动法》的实施,使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进入了以联合劳动体制为主要内容的新阶段。南斯拉夫开始实行新的自治的计划体制,其特点是:各部门以及从区直至联邦的各级行政机构,从共同利益出发,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反复协商,制定各单位计划和共同的社会计划;同时通过签订自治协议和社会契约协调生产部门与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纵横关系,以确保社会计划的贯彻实施。
除指导经济发展的社会计划以外,南斯拉夫还通过协商制定年度国际收支、外汇平衡和能源平衡计划,以确保全国在外汇收支、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以及进出口等方面,遵循大家共同商定的利益和目标。
在实行新计划体制的时候,南斯拉夫有些共和国和自治省执行地区关闭政策,设置“地区壁垒”,阻碍了跨共和国与自治省的联合和联系,滋长了“经济民族主义”的倾向,影响了自治计划体制的实施,对全国的经济造成了不少困难。针对上述情况,南斯拉夫近年来十分强调要加强“全局观念”,使“社会资金的经济职能进行相应的集中”,而这种集中是以自治方式进行的,即不是自上而下地进行。南斯拉夫还要求从区到联邦各级、尤其是共和国和自治省从整体利益出发,“为在全南斯拉夫范围内实现劳动与资金的联合和共同制定的计划创造条件”,以实现“统一的南斯拉夫市场”。
另一项称为“按收入的原则,实行自治的联系与联合”的措施,要求企业之间共同投资、共同分配收益。自1976年南斯拉夫通过《联合劳动法》以来,在劳动和资金的联合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有许多组织,仅仅是在形式上进行了联合,而实际上参加联合的各方,仍然是各自创造收入,以各自的产品相互进行买卖。也就是说,这种联合是建立在产品买卖关系的基础上的。
同时,在推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加速发展方面,也要求通过按收入原则实行联合的途径实现。这种联合,既能大大加速对不发达地区的能源和其它原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有效地促进不发达地区整个经济的加速发展,又能保证发达地区加工工业所需的原材料,逐步改变南斯拉夫整个经济结构比例失调的状况,从而尽可能摆脱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减少外贸赤字和国际收支赤字。南斯拉夫把这种按收入原则实行自治的联合视作“是整个自治实践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环节”。

发达国家转嫁危机原料价格一直猛跌金融市场贷款率高 发展中国家债务日益严重

第7版()
专栏:

发达国家转嫁危机原料价格一直猛跌金融市场贷款率高
发展中国家债务日益严重
本报讯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项调查报告透露,发展中国家的外债去年又上升了15%,达到5,240亿美元,比4年前翻了一番,等于1971年的6倍。
发展中国家外债猛增,是由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竭力向它们转嫁经济危机,并减少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国际金融市场上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又很高,加上世界原料价格一直在猛跌,这一切使负债累累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非石油出口国家进一步遭受重大损失,它们的经济负担因此变得更为沉重。
发展中国家在对外经济关系中一向处于受剥削的地位。它们以极昂贵的价格从工业发达国家输入工业制成品,同时以极低廉的价格输出它们的原料和轻工业品。这就造成入不敷出。
七十年代中期,所有非石油出口国的发展中国家每年共要出现大约200亿到350亿美元的对外收支逆差。在1980和1981年,此项逆差已分别猛增到710亿美元和810亿美元。这使它们不得不向外大量举债。目前,它们欠私人银行和商业信贷机构的钱已超过2,000亿美元。欠西方出口商的信贷也在1,000亿美元以上。其余则是欠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如世界银行的借款。由于商业银行利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每年的利息负担就要增加20亿美元,而两年来在美国银行的高利率政策影响下,国际贷款利率节节上升,因此1981年它们单是利息一项就付出了近500亿美元。
目前,发展中国家还债的能力仍主要有赖于它们的原料出口。但是世界经济的不振却使原料市场萎缩。不少原料的价格甚至跌到195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根据最近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一项调查报告,最使人们担心的是,在1980年贷给发展中国家的新贷款中,竟有近80%被用来还旧债和偿付利息,而不是用来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越来越陷入绝境的这一严峻事实,正在引起国际社会各方人士的重视。

什么叫劳动生产率?

第7版()
专栏:名词解释

什么叫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生产的效率。它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亦可用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劳动生产率同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量成正比,而同单位产品所包含的劳动量成反比。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愈多,单位产品所包含的劳动量愈少,则劳动生产率愈高;反之,则愈低。决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劳动者劳动的熟练程度、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形式、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等。·辞·

非洲铁路建设在困难中前进

第7版()
专栏:

非洲铁路建设在困难中前进
华田
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最近正在帮助非洲国家制订今后十年发展运输、特别是发展铁路和公路的计划。计划的第一阶段需要100亿美元。
非洲这个幅员辽阔的大洲,虽经殖民主义瓜分和统治达几百年之久,留下的铁路线却少得可怜。它们象残丝断线一样散布在沿海地区,并且分布极不均匀,各成体系,互不联系。路基多数是因陋就简地建成,质量很差。
20多年来,非洲国家对旧线路进行了翻修更新,同时铺设新铁路。它们依靠自己力量和外援,克服重重困难,使铁路总里程从五十年代末的60,000多公里增至1980年底95,000余公里,从而改善了极为落后的交通状况。如苏丹独立后新建铁路线1,000公里以上。喀麦隆铁路干线长度从1965年517公里延长到1977年1,172公里。连接赞比亚铜带和坦桑的达累斯萨拉姆港的坦赞铁路全长近1,900公里,是七十年代最大铁路工程。
非洲内陆国家较多,资源丰富;多数国家以出口农矿产品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独立后货运量又大大增加。但它的铁路线只占全世界铁路的6%左右,论密度也是世界最低的。这种铁路运输的落后现状严重地限制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改变非洲铁路的落后面貌和建立非洲新铁路网的问题日益被重视。1972年在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推动下成立了非洲铁路联盟。它同非洲统一组织密切配合,举行多次会议,提出修建若干条贯穿非洲铁路线的设想。1977年联合国非洲交通十年计划提出后,加快了步伐。1980年非洲首脑会议已批准一项到本世纪末完成约2.6万公里铁路的远景计划。决定先在一些条件具备的地区兴修新线或延长旧线路。
当然,不论是过去还是未来的铁路网发展计划,在实行上都存在着不少困难。首先是资金问题。新修线翻修铁路耗资都很多。常常因为资金无着而推迟了工程进展。其次是改变旧铁路线各成体系的状况,费力也很大。非洲旧路轨的轨距不下11种,甚至一国的轨距也不同,如扎伊尔一国就有4种。要把各个铁路系统连接起来,必将进行大量翻改工程。
为了克服轨距不一致的困难,非洲统一组织已建议各国在修建铁路时一律按非洲最多的一种轨距(1.067米)为标准。目前,许多国家已制定或开始发展铁路计划,如刚果为提高刚果—大洋铁路的运输能力,正进行一条穿过3条隧道和19座桥梁的新铁路工程。博茨瓦纳铁路很少,它准备以10年时间动用10亿多美元修建一条穿过卡拉哈里沙漠的铁路,以便连接纳米比亚铁路,在非洲西岸出海。又如,尼日尔已同贝宁合作,筹划一条从尼日尔首都尼亚美同贝宁的科托努—帕拉库线相接的铁路。喀麦隆计划修通往中非的铁路。
这些计划的实现都将为未来全非铁路网打下基础。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将要讨论的非洲交通运输未来十年的计划,将进一步推动这一伟大理想的实现。

《刘三姐》在泰国

第7版()
专栏:

《刘三姐》在泰国
本报记者 王荣久 杨 群
今年2月,中国长春电影制片厂1961年出品的彩色影片《刘三姐》轰动了曼谷影坛。
在曼谷的影院里,人们经常看到的是武打、凶杀、恐怖、幻想、色情(有剪接)之类的影片。这种片子看多了,很多观众已觉得腻味。但是中国影片《刘三姐》在曼谷上映,人们却争相观看。有人形象地说:“看《刘三姐》,听山歌,好象大热天喝泉水,清凉无比,耳目一新。”据报道,这部影片在放映期间,“卖座率一直保持高峰,影迷看后,兴致勃然,奔走相告。”一位泰国朋友告诉记者,他在看完《刘三姐》,还没有走出影院,就已决定要邀友人看第二遍。
《刘三姐》出厂至今已有二十年了,这次在国外重映依然受到欢迎,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实属罕见。曼谷一家报纸在影评中这样写道:“一部优秀的电影就象一件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品,时间愈久愈耐看。曾经在十几年前轰动一时的《刘三姐》就是最佳的例子。尽管时代的巨轮不断前进,它的艺术价值却是不朽的。”在泰国,争看《刘三姐》的,不仅有华侨、华裔,更有众多的泰国人。影片还在曼谷放映之时,泰国内地的影院就已频频推荐。连影片插曲的录音带也异常畅销。泰国报纸的文章称“《刘三姐》之声誉已威震全泰国”,
“歌声响遍各个角落”。
泰国朋友说,他们所以爱看《刘三姐》,是因为看后有三得:一是听歌,尤其是中国民歌,人们百听不厌。《刘三姐》中的民歌,有鲜明的思想性和针对性,特别是歌词易懂,好记,妙趣横生。在风趣、诙谐甚至俏皮的歌声中,表达出一个非常严肃的主题。在不少场合下,座位上的观众和银幕上的听众一起欢笑。看一场电影,如同参加一次民歌音乐会,受益非浅。
二是人美。观众走出影院交口称赞演员把歌仙刘三姐“演绝了”;夸她的表演“朴实无华,气质纯美,和现时的一些明星截然不同”,看了使人感到亲切。而且她所表演的故事,意味深长,耐人回味。
三是景丽。影片实地拍摄的桂林山水画面既多又美,看了一场电影,等于到中国广西进行了一次旅游,有如身临“甲天下”之境,令人陶醉。
还有的观众感触颇深地说,《刘三姐》是东方文化艺术的典型,东方人看了《刘三姐》,感到骄傲、称心,并为中国正在保持和发扬这种文化传统而高兴。

中日合拍电视片《秘境云南》

第7版()
专栏:

中日合拍电视片《秘境云南》
本报讯 由中日两国合拍的学术研究性纪录电视片《秘境云南》将于五月在我国上映。
这部电视片共五集,分别拍摄了云南省傣族、阿细族、白族的生活习惯、传统节日和民间艺术,并且与日本现存的类似风俗习惯的资料相对照。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国家日益强盛,但国内逐渐出现了忽视本国传统文化的倾向。尤其是战后以来,青年人一味醉心于西方文化,几乎不知道什么是日本的传统文化,更不知道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亚洲、太平洋文化的关系。因此,日本社会舆论界和文部省认为必须提倡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拍摄这部电视片的目的就在于向观众展现日本传统文化与中国少数民族农耕文化之间的关系。
这部电视片的前三集去年在日本放映后,各界人士都很感兴趣。在放映第三集中的《糯米文化考》时,观众气氛活跃。据说,这同日本人爱吃糯米食品的习俗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许多日本报刊则纷纷发表文章、评论,高度赞扬这部电视影片。有的文章还列举了两国民间风俗中相似之处,如阿细族村落间的相扑比赛与日本的奉纳相扑(慰神比赛)、阿细跳月与奄美大岛的民谣舞都很相似,阿细族松明祭和日本大神乐都耍狮子。云南大理白族同日本民间举行的各种有关水稻的仪式也很相近等等,认为这部电视片为查证云南文化对日本文化形成的影响提供了很有学术价值的线索。
《每日新闻》赞扬说:这部片子使人感到不单是一部纪录片,其意义之深刻远远超过了纪录片的境界。

图片

第7版()
专栏:

4月8日,为纪念中、日建交10周年在东京举办的“中国敦煌壁画展览会”开幕。黎启榕摄(新华社稿)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