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0-07-25第2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四川省委最近召开工作会议决定 放宽山区经济政策 迅速改变山区面貌

第2版()
专栏:

四川省委最近召开工作会议决定
放宽山区经济政策 迅速改变山区面貌
据新华社成都7月22日电 新华社记者张学愚、王文俊报道:中共四川省委最近召开工作会议决定,从四川山区实际出发,放宽政策,发挥优势,给山区以物质扶持,迅速改变山区的落后面貌。
四川山区约占全省总面积50%(不包括占全省总面积30%的高原),发展林、牧业有显著优势和巨大潜力。省委工作会议认真回顾和总结了山区建设的经验教训,明确山区的生产方针是“以林为主,农牧并举,多种经营,综合发展”,并决定在以下几个方面,放宽山区经济政策。
——调整粮食征购政策,减轻山区粮食负担。省上决定拿出三亿六千万斤粮食用于发展山区经济和扶持穷队。按1977年至1979年平均计算,社员口粮不足300斤,留粮(包括口粮、种子、饲料)在420斤以下的,都通过减免征购、一定三年不变的办法,来保证社员最低口粮水平,让其休养生息,治穷致富。
——改进山货收购工作,克服过去卡得过严、统得过死的做法。会议决定:(1)对山区各种土特产品,由供销、商业、外贸、医药等部门,直接和社队协商确定收购基数,签订生产和收购合同,一定三年不变。同时,对某些品种付给一定数量的预购定金,以扶持这些产品生产的发展。(2)规定合理的购留比例。对于山货土特产品,特别是对那些畅销的牌价与市价差距大的产品,按过去三年平均产量确定一个基数,国家按定产基数购七成或八成,给生产队留二成或三成,留成和超产部分,完全由生产队自行支配。
(3)对于少数售价偏低、长期发展不起来、国计民生又很需要的土特产品,适当调高收购价格。
——根据山区特点搞好经营管理。会议指出,山区地域辽阔,居住分散,生产责任制要适应这一特点灵活多样。对那些偏远分散、贫困落后,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地方,可以实行包产到户。对多种经营,除进一步搞好“四专一包”外,要多搞一些包产到专业户或专业人的责任制。对于规模过大的生产队,当前暂不要作调整,集中力量搞好今年的生产,等秋后再调整。
——山区林业建设要照顾当地群众的利益。今年内首先要落实山林所有权。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山林所有权一经落实,由县人民政府发给林权证。在国有林和集体林的林权有争议的地方,应本着适当照顾集体经济利益,有利于调动社队造林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保护国有林的精神,通过协商,妥善解决。总的精神是宽一点,适当让利于集体,让利于群众。对于国有宜林荒山,国家近期无力造林的,可以由社、队造林,地权不变,林木归社队所有;也可以划一些给附近的工厂、矿山、机关、部队、学校造林,谁造谁有;也可以国家和集体合作造林,收益分成,集体多得。
国家在集体土地上造的林(如飞机造的林),双方可以联合经营,收益分成,最好是组织林、工、商综合经营。国有林国家无力经营管理的,可以和社、队签订合同,委托社、队管理。过去已划给社员的自留山,不再变动。过去没有划自留山而现在又有条件划的,可以划自留山。社员在自留山上造的林木永远归社员所有。
——积极扶持山区公路和小水电建设。
会议决定把小水电的建设列为山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由水电部门从财力、物力和技术方面加以扶持。此外,还决定在省财政预算中,每年安排一笔专款用于山区建设。

凤阳的喜讯

第2版()
专栏:农村杂谈

凤阳的喜讯
肖谷
说到安徽凤阳,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诉说旧中国农民苦难生活的“凤阳花鼓”。也许就是因为“凤阳花鼓”的流传,在人们的印象里,凤阳总是和灾荒、贫困联系在一起的。最近报纸上报道,凤阳县实行大包干责任制,今年战胜大旱,夺得了夏粮丰收,全县夏粮总产量比正常年景的1977年增加了一倍。读了这则喜讯,使人分外高兴。
凤阳实行的大包干责任制,开始只是在少数生产比较困难的地方试行。有些人就担心:“这样搞行吗?本本上还没有这样规定呀!”现在凤阳农民已经用实践作出了回答。凤阳解放前“十年倒有九年荒”,农民“身背花鼓走四方”,流离失所,吃尽苦头。解放后二十多年,农业长期发展缓慢。党的三中全会以后,他们解放思想,推行大包干责任制,一年翻身。今年夏季又在大旱之年夺得了夏粮丰收。粮食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只是因为办法对头,切合凤阳的实际,粮食才比过去打得多了,农民的生活比过去好了,对国家的贡献也比过去大了。凤阳的农民被极左路线折腾了多年,如今好不容易开始摸到了摆脱贫困之路。他们干得实在好啊!
我们有些同志想问题总是不能和广大农民想到一起。他们不怕生产上不去,不怕群众饿肚皮,就怕群众的实践离开了本本。他们应当想一想,党的文件不正是从群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并且还要在群众实践中不断发展、补充的吗?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不是束缚群众手脚的绳索,它最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把群众的实践放在第一位。经过实践、总结,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将探索出更丰富的经验和办法。
毫无疑问,我们在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循中央文件规定的原则。我们尤其应该把文件的精神与本地的实际相结合,创造出自己的办法,不是照搬!比如,大包干责任制对凤阳是基本适用的,但并不等于各地都要无条件地普遍推广。各个地区,各个社队,应当根据文件规定的原则,结合具体情况,走自己的路子。
我国农村许多县、社、队,现在都在探索致富之道,创造了多种多样治穷的办法。有不少社队,象凤阳那样,采取的办法基本上切合实际,一年就初步改变了面貌。也有些社队采用的治穷之法不够完善,甚至有些“出格”。但这不要紧,我们应当允许农民进行试验。只要生产力发展起来了,经济水平提高了,即使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都是不难解决的。

退耕还牧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退耕还牧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地都在总结经验教训,调整生产布局,把前些年乱开的草原退耕还牧,挽回由于草原大面积沙化给牧业生产带来的损失。这是顺应自然规律、深得人心的积极的方针。就恢复自然生态、发展畜牧业来说,早退比晚退好。好多地方在退耕还牧后,很短时间内就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也必须看到,退耕还牧本身是生产方针的改变,涉及面较广,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较多,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的实践情况看,退耕还牧虽然势在必行,但一定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不可一轰而起,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首先是如何解决口粮、饲料?有人主张,既要退耕还牧,粮食就要国家包下来。他们只想退耕,不考虑粮食如何解决,或者消极等待,国家能解决就干,解决不了就等。粮食全由国家包下来在目前是不现实的。一是国家的粮食还不算宽裕,二是国家有粮食,运输也是个大问题。商都县章毛乌素公社在国家没有完全解决粮食的情况下,积极做好规划,对已经耕种的土地采取逐年退耕,分批进行的办法,先退掉一部分种树种草,发展畜牧业,剩下的耕地精耕细作,提高单产,解决粮食问题。去年他们退掉了30,000亩耕地,集中耕种剩下的土地,结果粮食总产比往年增加,实现了粮食自给。
退耕还牧后由原来种地变成养畜,购买基础畜要钱,添置其它畜牧业生产资料也需要钱。再说畜牧业生产周期较长,转牧后真正能见较大的收入,起码要三、四年。这样,解决资金成了退耕还牧后又一突出问题。抚锦旗亚斯图公社的办法是靠自力更生,走工副业综合发展的道路。这个公社在退耕后,用工副业生产收入搞草原建设、买基础母畜,畜牧业发展很快,社员人均收入也比过去增加了近二十元。
妥善解决饲草也是退耕还牧中一个重要问题。土默特左旗北什轴公社出彦和卡台基两个队的教训十分深刻。这两个队虽有广阔的草场,由于多年来无人建设,加之人为的破坏,草场严重退化,产草量很低,匆匆退耕还牧,牲畜吃不饱,不到一年就死掉124头。而抗锦旗胜利公社在退耕地上种草,种柠条,对原有草场采取保、管、封、围、种、建的做法,使饲草问题得到解决,牲畜稳步发展。本报记者 刘云山

有效 经济 安全 源口公社综合防治水稻病虫害

第2版()
专栏:

有效 经济 安全
源口公社综合防治水稻病虫害
本报讯 新闻研究生李安达报道: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的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已在湖南省江永县源口公社进行了四年,收到明显效果。现在,全公社五千多亩稻田已普遍施放赤眼蜂和杀螟杆菌防治虫害,水稻卷叶率和白穗率分别降到3%和1%以下。去年,平均每亩用药量由四年前的八斤半减少到一斤半,药费由五元一角降到一元六角一分。
十多年来,这里靠大量使用农药杀虫防病,不但农业费用逐年上升,而且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天敌减少,防治效果减弱。1969年,三化螟突然大发,全社水稻减产36万斤。1974年,晚稻白穗率竟达到17%。此外,还发生了多起人畜中毒事故。
怎样做到有效、经济、安全地防治病虫害呢?1976年,在县农业和科研部门的帮助下,源口公社开始搞综合防治,即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重点,搞好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协调,因地制宜地辅以人工物理防治。
农业防治,主要是选用抗病力强的水稻良种,注意种子消毒和秧田灭虫;疏通排水沟,清除杂草,消灭虫源;合理搭配氮、磷、钾肥料,增强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这些措施是防治病虫害的基础。
生物防治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三项:一是每年放赤眼蜂4,500多亩,赤眼蜂的寄生率(即赤眼蜂将自己的卵寄生在水稻卷叶虫的卵中)达到65%以上。二是每年放杀螟杆菌1,000多亩,对稻苞虫的杀害率达到80%。三是养鸭治虫。全社每年养鸭万只左右。经解剖证明,一只半斤重的小鸭一小时吃稻飞虱、稻叶蝉等害虫四百多只。生物防治有效、经济、安全,治了虫,省了药,养鸭一项还增加了二、三万元的收入。
化学防治注意施用高效低毒和残留期短的农药,同时改过去普遍施药为看虫情看田块重点用药。这样,既防治了病虫害,又保护了害虫天敌,减轻了污染。去年,这个公社赤眼蜂的自然寄生率比附近其他地区高25%左右,稻田蜘蛛和青蛙也增多起来了。四年来,这里再也没有发生过人畜中毒事故。
人工物理防治主要是装灯诱杀和人工捕捉。现在全社有高压杀虫灯80多盏。他们靠人工摘苞就消灭了第一代水稻卷叶虫。
源口公社在综合防治中,培养出五十多名农民植保员。他们开展害虫天敌资源调查,预报虫情,向群众传授综合防治知识。

罕见的白色动物

第2版()
专栏:

罕见的白色动物
我国鄂西北奇异动物考察队的科学工作者,最近几年在神农架地区,发现了一些世界上罕见的白色动物——白麝、白麂、白熊等。
科学家们认为,出现这种新异情况,可能与神农架的地质条件、气候环境等有关。这些罕见的白色动物在科学研究上很有价值。(附图片)
生活在神农架海拔一千七百米以上的白熊,毛色洁白,但与生活在北冰洋的北极熊却不是一个种,其生活习性与常见的黑熊相近。
新华社稿
生活在神农架的白麝。麝一般都是褐色或棕色的,生活在神农架的麝为什么会变成白色的?还有待科学家们去探索。
李德禄摄
(新华社稿)

刘承晏等研究成功鸭梨密植速生新技术 幼树结果期从五年缩为三年,亩产从不到千斤增到万斤

第2版()
专栏:

刘承晏等研究成功鸭梨密植速生新技术
幼树结果期从五年缩为三年,亩产从不到千斤增到万斤
据新华社石家庄电 新华社记者胡承清、薛文茹报道:你知道鸭梨幼树几年才能结果?俗话说“桃三、杏四、梨五年”。如今,这个常规被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技师刘承晏等打破了。他们研究出一套密植速生丰产栽培新技术,把鸭梨幼树的结果期,从五年缩短为三年,使五年生幼树从亩产不到千斤提高到万斤,而鸭梨美味不变。他们试验的每亩有76株七至十年生梨树的园子,连续四年亩产万斤,最高达到15,063.7斤;每亩有167株五年生梨树的园子,亩产10,732斤。这些都突破了国内同龄梨幼树的单产最高水平。
河北鸭梨栽培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这种梨肉细甜脆,一口咬去,汁流香溢。过去沿用传统的栽培方法,稀植大冠,每亩只栽十几株,结果晚,产量低,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刘承晏在多年的科研实践中,发现幼梨树在三、四年间也能开花、结果,只是数量太少。有一次,他在农村地头偶然看到,不到半亩大的一块地上,密密麻麻长了四十多棵大梨树,经了解,梨产量一直很好。这些发现启发了他。从1970年起,他就刻苦探索梨幼树早结果、早丰产的途径。为使鸭梨提早结果、密植高产,他和科研小组的同志花费了十年心血。
梨幼树早结果、早丰产的理想实现了。这项科研成果,受到河北省有关部门的重视,被评为科研一等奖;刘承晏从技术助理员晋升为技师;他们的科研小组荣获省先进集体的称号。

山区行路难

第2版()
专栏:

山区行路难
在目前农村公路还不很发达的情况下,小路,在农村社员群众生活中就象衣食一样重要。过去,我们这一带地方,每年春秋各生产队都要安排劳力和时间修桥补路,或者是队与队联合起来修。那时,即使是山间羊肠小道也还好走。可是,多年以来,修桥补路的事,已经很少有人关心了。现在,有些山路,青壮年空手也难通行。我家所在的生产队,群众交粮、出售山货的必经要道,已十几年无人修,年年雨水冲刷,草刺丛生,坑坑凹凹,似路非路。其他许多生产队也都是如此。有的为造地,把路乱改一气,也不修好,根本不能走。有的社队认为“大路朝天,每人半边”,修路是上边的事,不愿在这方面花费劳力。岂不知,路难行,长年累月会给群众生活造成多少麻烦,影响多少生产啊!
湖北郧西县统战部 潘成田

重视茶亭建设

第2版()
专栏:

重视茶亭建设
我们这里是山区,居住分散,人烟稀少,这给过路人带来许多困难。为了方便群众,在以前,我们这里和其他许多地方都设有茶亭。行人走累了,可以在茶亭里休息;口渴了,可以喝茶;大热天,可以避暑;风雨天,可以避风躲雨;如果天黑了,还可以在茶亭里得到火把。可是,现在我们这里和其他地方一样,茶亭已所剩无几,幸存的也名不副实。过路人来到这里,既没凳坐,又无茶喝。口渴了,只好喝井水、河水,甚至喝沟坑水、田水。建议有关领导重视茶亭建设。
湖南新化县五溪中学
邹读耕

谢修规热心修桥补路

第2版()
专栏:

谢修规热心修桥补路
去年11月,在广东省平远县河头公社的七子岌下,落成了一座新茶亭。茶亭的建造者,是75岁的退休老工人谢修规。1970年,他退休回家,经常到离家四里外的七子岌放羊。他看到长途跋涉的行人来到这里,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心想:在这里建个茶亭,该有多好哇!去年2月,他开始到七子岌下去清理地基和筹集材料。他一个人搬了20多天的土,挑了400多担鹅卵石。晚上还带上棉被和小油灯去看管材料。谢修规老人的精神感动了周围的群众,茶亭盖顶时,公社工程队的同志也赶来协助。
谢修规家所在的河清大队溪流多,在水坑口有3米多宽的小溪,架有木桥。每隔两年,桥板便要更新。因为木桥难走,常有老人、小孩和耕牛跌落桥下。谢修规想:要是把它改成石桥,岂不是既坚固又安全吗?于是,他又用自己的退休金买了石灰、石料。一些青年人得知消息,也纷纷前来帮助爆石、运石,终于造起了一座石拱桥。
谢修规热心为群众办事的行动,得到了周围干部和群众的赞扬。他决心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尽量为人民多做些好事。去年夏天,他听到公社要建一条5公里长的山区公路,又向公社党委请求领队施工,上了工地。
魏清泉 冯华德

编后

第2版()
专栏:编后

编后
加强道路建设,对发展生产和改善群众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农村,特别是山区,生产的粮食和农副产品运不出,群众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运不进,严重地影响生产发展和群众的生活。交通闭塞,也影响思想的开化。因此,要使农村尽快富裕起来,促进四化早日实现,修路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我国民间历来就有修桥补路的好传统。群众对修桥补路要求很迫切,积极性也很高。问题是要有人去领导,去规划,去组织。希望农村各级领导,把这类关系群众生产和生活的事重视起来,纳入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切实解决行路难的问题。

基建工程兵为陕北群众打井

第2版()
专栏:

基建工程兵为陕北群众打井
据新华社西安7月24日电 新华社记者刘汉星报道:在陕北地区干旱缺水的山乡,常年活跃着一支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质普查部队。5年来,这支部队在完成国家下达的水文普查任务的同时,还在17个县、市为群众修建了二百多眼水井。这些水井每昼夜涌水量达五万多吨,使当地解决了生活用水的困难,并为发展农牧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志丹县的张渠公社,山高沟深,土地贫瘠,人畜用水十分困难。基建工程兵战士们来到这个偏僻的山区,在半山坡人口集中的公社所在地建成一口水井,接着公社又修起蓄水池,安上送水管,使公社周围的粮店、学校、医院、供销社以及部分生产队都解决了人畜用水问题。
地处塞外的靖边县双伙场第一生产队,紧临沙漠,十年九旱。基建工程兵在这里打成一口每昼夜流量为2,000多吨的深水井,生产队又抓紧配套,使300多亩“望天田”变成水浇地。

无锡县农民饮水开始改善

第2版()
专栏:

无锡县农民饮水开始改善
本报讯 地处江南水乡的江苏省无锡县有70%的农民开始饮用井水。这是无锡县委针对近年来河水污染的实际情况采取的一项措施。
无锡县境内河道纵横,水源充足,群众历来饮用河水。七十年代以来,河水污染日益严重。这种情况引起了县委的重视,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每打一口井,县里供给砖头三百块、水泥三十斤、石灰三十斤。目前全县平均每四户社员就有一口水井。饮用水条件的改善,使某些传染病得到控制,农民中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

我国的高温天气

第2版()
专栏:小知识

我国的高温天气
今年6月中旬以来,我国江南南部和华南北部出现了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这比常年提早了一周左右。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也有几天气温较高,如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和内蒙古的新巴尔虎右旗高达40.1度,是建国以来所没有的。
·高温天气的标准·一般把日最高气温35度以上称为高温天气。我国的高温天气,南方多于北方,内陆多于沿海,盆地、河谷多于丘陵,平原多于山地。长江中下游和川东是我国东部地区高温日数最多的地区,每年6至8月平均有20天左右。素有“火炉”之称的重庆1953年8月19日最高气温达42.2度,南京1959年8月22日达40.7度。黄河以北及南岭以南大部地区高温天气只有10天左右。华北地区极端最高气温与南方不相上下,有的地方甚至比南方高,如郑州1966年7月19日达43度,北京1961年6月10日达40.6度。
·高温的最高纪录·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是我国最热的地方。这里低于海平面154米,由于地势低洼,吸收热量后不易散发出去,就象一个热气的贮存库,是我国高温天气出现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气温最高的地方。这里每年6至8月,各月极端最高气温都在40度以上,高温天气日数平均达80多天。今年7月18日吐鲁番盆地出现46度高温,1953年和1956年的7月24日最高气温均达47.6度,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测得的最高气温纪录。我国1978年出现的高温天气,是近三十年罕见的,其特点是高温出现时间早、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高温带来的利弊·夏季是农作物生长旺盛的季节,需要充足的热量和水分,雨热同季,对农作物生长是有利的。但如果气温过高,持续时间太长,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也有不良影响。例如水稻,会影响正常授粉,造成高温迫熟,降低产量。高温炎热,蒸发强烈,降水稀少,常常造成伏旱。目前已进入盛夏季节,已出现干旱的地区要警惕伏旱的发展。 齐翔 侯农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