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0-06-03第7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更加坚实的友谊之桥——记述华国锋总理访日

第7版()
专栏:

更加坚实的友谊之桥
——记述华国锋总理访日
新华社记者 穆广仁
在已经架起的中日友谊大桥上,两国人民络绎不绝;两国领导人也频繁地来往于北京东京之间。
这是架设在一衣带水之上的“双层”大桥——既是政府间的,又是民间的,它又是中日两国人民通向二十一世纪之桥。
从热情友好到扎实合作
华国锋总理访日的六天,处处是彩旗鲜花,欢声笑语。进入五月底的梅雨季节,人民冒着雨,撑着伞,伫立街头。沿着车队通过的街道两侧,人们打开门窗,走出阳台。这些欢迎的情景是动人的。但是,通过这些与往昔似乎并无不同的热烈、激情的场面,人们越来越明确地感觉到:北京东京之间已经超越了那种单纯的激情热烈的阶段,而进入了一种更深、更扎实的合作关系。在东京,华总理这样讲,大平首相这样讲,日本舆论界也这样讲。
这种发展本来是中日友好关系的必然趋势,这个趋势并不因日本政坛的风云变幻而改变。因为,“大桥”是有牢固基础的。一是它有两千年的历史渊源,两国人民本来有着“亲近感”。二是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五十年代初开始,就有成千上万的日本人、中国人为建造“大桥”披荆斩棘,流血流汗。三是在实际生活中,两国人民在许多方面互有需要,互为补充,而且有便利的条件。当前的国际严峻局势,又使发展这种扎扎实实的合作关系的需要明显地增加了。甚至可以说是出现了一种“迫切感”。
去年十二月,大平访华时,华国锋曾指出苏联从中东地区这个“软肚皮”下手,控制海湾石油产地和石油运输通道的严重性。就在这次谈话的三周以后,苏联果然在阿富汗动手了。这次两位总理会谈,对当前局势的估计基本上是一致的。
日本朝野对苏联南下印度暖洋的势头,首先是从经济上感受其压力的。因为,日本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进口中东的石油作为能源来源。阿富汗事件之后,日本骤然增加了危机感。日本不能不从长远的观点寻求能源的稳定供应。日本在认真考虑发展“多油源”——从美国、墨西哥、加拿大等太平洋产油国进口石油。同时,正计划大量进口煤炭。许多日本人都在大声疾呼“迎接第二个煤炭的黄金时代”。而中国则是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的邻国。尽管中国目前能源的生产增长速度还不快,能向日本提供能源的能力有限,但从长远来说是有潜力的。而日本在资金、技术上同中国合作开发中国的能源,又会加快这种潜力的挖掘。
从中国的角度看,发展同日本的经济合作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其中,能源开发也是占首要地位的工业部门。这就是共同的需要。当然,在其他工业部门和农业等部门,都有同日本合作开发的广阔领域,也都需要学习日本的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
华国锋在日本经济团体举行的午宴上指出,只有两国经济合作扎扎实实地发展,中日友好才有坚实的基础,才经得起惊涛骇浪,而两国经济合作,又只有在互有需要、互通有无、互相补充、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才说得上是扎扎实实的。
既是共同愿望又是时代需要
从一开始,中日友好合作就不只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它的意义超越了双边关系的范围。但是,苏联入侵阿富汗以来国际动乱局势的加剧,使中日友好合作的含意更加重了,成为动乱的八十年代的时代需要。
进入八十年代,动乱愈增,日本感受到的压力愈重:苏联加快南下暖洋的步子,支持越南向东南亚扩张,使用越南基地威逼马六甲海峡,在远东(包括日本的北方四岛)增加军事力量。所有这些,对日本安全构成了一种“综合”威胁,既包括军事威胁,也包括对日本的石油供应、东南亚传统市场等经济命脉在内的全面威胁。而美国作用的下降,又从相反方向加重了这种压力的份量。一个月前大平曾说:“美国如今已从超级大国变成一个普通大国。可以对美国威慑力量寄予期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目前,日本朝野都在纷纷议论增加日本自己的防卫力量问题。大平在会谈中已经向华国锋表明,日美盟国关系依然是日本安全保障的核心。但是,日本人讨论中的安全保障,是包括防务、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综合”安全保障。在这个“综合”的考虑中,同拥有九亿多人口的中国加强友好合作关系,自然被认为是重要的。
从中国方面来说,实现四个现代化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人也有一种“迫切感”,那就是时间。要在本世纪末实现现代化,时间是紧迫的,一天也不能浪费。而国际上的动乱使这种“紧迫感”加强了。
因此,中日两国总理在会谈中、在新闻公报中,在许多场合,都宣布这样一个宗旨:中日友好合作不仅是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而且对亚洲太平洋地区以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都有重要作用。这是时代的需要。
通向二十一世纪之桥
中国人民正在争取在本世纪末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到那时,生活可以达到一个“小康”的水平。中日友好合作,将是通向这个目标的许多桥梁中的一座。日本人民在通向二十一世纪的路途上又怎样呢?中日友好合作是否也是他们走向未来的若干桥梁之一呢?
在华国锋参观日立造船公司堺工厂时,公司的总经理向他介绍说,世界造船业不景气,日立开工不足。而在这个工厂做工的一个日本工人对记者说:“我希望日中友好下去,因为我们可以从中国得到许多活计。我们需要为中国修更多的船。”这个工人的话是实实在在的,没有什么外交辞令。他是从减少失业威胁的意义上理解中日友好的。堺工厂已经为中国生产了二部海上钻井平台,修理了一些中国船。当然,目前中国还穷,这个市场对日本来说还是有限的。但是,事情要从长远观点来看。华总理和大平首相都强调从长远看,从迈向二十一世纪的角度看。这不是一种空泛的议论,而是对未来的实实在在的考虑。
中日两国人民都在为建设自己的未来劳动着,也都为维护和平而努力。这些,也许就是中日两国人民这一代、下一代和下两代要扎扎实实去做的事情,也就是“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切实具体的内容。
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生前一再倡导“中日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在中国和日本,都有许多先驱者为了这个口号奋斗终生。现在,他们已经把这个口号传给下一代,下两代人去继续完成,并且给它赋予了更具体的目标,开始了更扎实的工作。他们在迎接八十年代,奔向新的世纪。未来既是有着困难和挑战,又是充满希望的。(附图片)
五月三十一日,华国锋总理冒雨到京都岚山瞻仰了周恩来总理纪念诗碑。这是华总理在诗碑前种植樱花。
新华社记者摄(传真照片)

无望的“希望”

第7版()
专栏:

无望的“希望”
苏应元
英国《金融时报》最近刊登一篇报道,题目是《西方不想使“饥饿”的巨人挨饿》。
这“饥饿”巨人,指的就是苏联。文章说:尽管西方为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主张对其制裁,但还是认为应向它供应石油工业设备。“普遍的希望是,在苏联自己国内缺石油时,对莫斯科伸出援助之手,这样就能减少苏联设法控制海湾石油的兴趣。”一位西方专家还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苏联能够看到隧道末端的光明,它就会少一些绝望的感觉。”
本来,国与国之间开展正常的贸易往来,并无什么不可。但这种对侵略者所怀的“希望”,却不能不令人感到吃惊。
企图用蜜糖去安抚害人凶物以希求安宁,从来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在古希腊神话中不乏这类例子:有的慑于海水泛滥,将亲生女儿领到悬崖上去喂食海怪;有的为禳解荒旱瘟疫,每隔几年就得送童男童女去供奉半人半牡牛的妖孽。在墨西哥,迄今还留存着玛雅人的“神池”古迹。据考证,古代的玛雅人一旦面临可怕的灾害瘟疫,祭司便要在少女中选择最美丽的一位盛装打扮投入“神池”,以此去祈求灾祸的消除。但这类蠢举何曾给人类带来过什么安宁?从“神池”里挖掘出来的累累少女头骨,就是血和泪的见证。
其实,现实本身比神话更能说明问题。长期以来,西方向苏联出口设备、转让技术、提供优惠贷款、输出大宗粮食,给予的“援助”早不算少了。岂止是“援助”,简直是在以“大出血”来向它“输血”。但结果如何呢?西方伸出的“援助之手”是否使苏联的扩张胃口减少一丝一毫呢?没有。阿富汗事件就是明证。
以为苏联侵略、控制别国只是因为没有“能够看到隧道末端的光明”而产生的“绝望”反应,这种看法是没有根据的。就在最近,苏联头目们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吹嘘苏联的实力如何“强大”,宣称当今苏美“力量对比,包括军事力量的对比,已非同往昔”了。这种洋洋自得不可一世的样子,恨不得把整个世界都吞下去,哪有一点“绝望”的影子?
苏联的最终目标是要称霸全世界,欲壑难填,请问如何能令其不饿?奉之弥繁,侵之弥急,这就是冷酷无情的现实。幻想让侵略者看到“光明”、减少“绝望”而停止侵略,到头来必然是使自己失去“光明”、陷于“绝望”。

美国的棒球热

第7版()
专栏:

美国的棒球热
棒球是美国最流行的一种体育项目。一九一○年,美国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第一个正式批准棒球作为“国球”。同年四月十四日在棒球季开始的首场比赛中,他在一万二千多个观众面前投出第一个棒球。几十年来,打棒球和举行棒球比赛,几乎已成为美国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美国,一场高水平的棒球赛可以吸引几千万电视观众。一九七八年的一次棒球季赛,观众达三百万人次。
棒球运动的起源,传说不一,但在古希腊和印度的神庙浮雕、碑石上已发现用木棒打球的图案,这可以说是棒球运动的雏型。后来,古代印度流行的一种用棒击球的游戏传到欧、美,经不断演变,逐渐发展成现代棒球运动。一八三九年,美国纽约州古帕斯坦有个名叫阿什拉·塔普及迪的人,把这项活动定名为棒球运动。第一次棒球比赛也是在这里举行的。后来,在该地建立了一座棒球博物馆,至今还保存着有关棒球运动的各种历史珍品和历代著名选手的史绩。
棒球的球场成直角扇形,有四个垒位。分两队比赛,每队九人。攻队队员在本垒依次用棒击守队“投手”投来的球,并乘机跑垒,能依次踏过一、二、三垒安全回至本垒者得一分。两队轮攻一次为一局,比赛九局。以得分多者为胜。
在美国儿童和小学生中,最流行的歌就是棒球歌:“爸爸!把我带到棒球场上去……。”到了中学,他们就上棒球场开始打球。
总之,学生、工人、商人、教授等,各阶层的人都爱打棒球。在美国历届总统中也有一些是棒球运动员。现任总统卡特就喜欢打垒球
(与棒球犹如一对孪生的兄妹一样,但球轻软些),一九七六年竞选时,卡特的竞选班子和全国记者团经常比赛垒球,以此在球迷中间扩大影响。卡特通常是当投手。其实,别的人竞选总统时为了争取选票,也常常表态支持某个地区的球队,以赢得那个地区的选票。由此可见,棒球在美国是多么受人欢迎了。
·顾美忠·

岚山吟

第7版()
专栏:

岚山吟
符浩
一九七八年十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换文之后,我随邓小平副总理游览日本著名风景区京都之岚山;一九七九年四月,我又随邓颖超副委员长到岚山参加了纪念周恩来总理诗碑落成仪式。今天,再一次随华国锋总理一行访问岚山。华总理在诗碑傍手植周总理生前喜爱的樱花树一株留念。兹赋此诗,以纪其盛。
三次到岚山,
情思更绵绵。
为作岚山吟,
诗成意翩翩。
又是烟雨满岚山,
秦筝和歌忆前贤。
喜看破壁酬生死,
几见乾坤转地天。
前年条约文始换,
去岁诗碑石新建。
今日又植和平树,
花开友谊万万年。
一九八○年五月三十一日

真挚的友情

第7版()
专栏:日本通讯

真挚的友情
本报记者 陈泊微 陈弘
五月三十一日,在从名古屋去京都的新干线列车中,日本记者问华国锋总理:到日本以来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华总理回答说:印象最深的是“中日友好,深得人心。”
在华总理访问日本的日子里,处处可以感觉到普通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真挚的友好感情。
五月,东京多阴雨,很少晴朗的日子,可是华国锋总理访问东京的三天,都碰上了难得的好天气。华总理一行一到达东京,一个姓大野的日本人士就高兴地给中国大使馆打来了电话,对华总理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说:“请总理看看现在的天空吧,东京的天空也为华总理的来访变得美丽了,有如孔雀开屏一般!”
为了表示对中国总理的欢迎,富山县滑川市一位名叫石仓嘉代造的盲人特地让当地日中友好团体给华总理送来了他们自己创作的歌曲《和平进行曲》和当地著名民歌《小原小调》的录音带。他在信里说,这两只歌曲反映了他这个盲人对日中友好的期望和心愿,如果华总理能够听一听这两只歌曲,他将感到无比的高兴和荣幸。
横滨市一个读小学三年的小女孩草间和美给华总理写了一封信。信里说:“妈妈告诉我,从前日本和中国打过仗,很长时间两国没有改善关系。到我出生的时候,两个国家又恢复友好了。……我想,要是能和中国的小朋友交谈,一定会增强友好。妈妈告诉我,送给我们熊猫的国家的伯伯要来日本访问,我想请伯伯给我介绍中国的小朋友。……有很多的日本小朋友都想和他们交朋友。再一次感谢赠送熊猫的深厚情谊!”
五月二十九日傍晚,一位身穿中山装的老人赶到了中国大使馆,他是旧军人出身的、八十七岁的远藤三郎老先生,几十年来他一直在为日中友好事业奋斗不息。老先生紧紧地握着华总理的手,激动地说:日中关系发展到今天这样好,“我们放心啦!”“今天见到了您,死也瞑目啦”!华总理要老先生多注意身体,祝他健康长寿,为中日友好做更多的贡献,老人家已经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了。
五月二十九日,一个姓青谷的大学女研究生在听了华总理的电视讲话以后,对记者说:“我读高中时曾去中国旅行过,我喜欢中国。华总理在讲话中对前人在日中友好方面立下的功绩,给予了很好评价。我能步前辈的后尘,为日中友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感到骄傲。我现在在研究化工设备技术,希望将来也能为日中友好合作尽自己一份力量。”
五月三十一日,京都的岚山,呈现出“潇潇雨,雾蒙浓”的景色。这天中午,华总理一行在雨中来到周总理的诗碑前。周恩来总理纪念诗碑委员会委员长、九十六岁的吉村孙三郎先生不辞劳苦,亲自到岚山,向华总理和随行人员报告了周总理诗碑建立的经过。中日两国的无数前辈,为了发展两国人民的友谊而付出了长期的巨大的努力。现在,我们两国新的一代正在踏着前人开辟的道路前进。中日两国人民已经在和平友好合作的旗帜下牢固地携起手来了。

爱尔兰发现珍贵文物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爱尔兰发现珍贵文物
最近,爱尔兰的一个建筑承包商,在爱尔兰蒂珀雷里郡几所中世纪修道院的废墟附近,发现大约八至九世纪初使用的一套完整的圣餐餐具。考古学家们认为它是本世纪爱尔兰考古工作中重大的发现。这套圣餐餐具中最珍贵的是一个带有二个柄的银制圣餐杯(见右图),高八英寸,饰有金丝和琥珀饰钉。此外还有一个相配的银制圣餐盘和一个金色的铜制长柄滤勺,上面有孔眼,它是用来过滤圣餐用的葡萄酒的。
考古学家们把它与一八六八年在利默里克郡发现的、被人们经常夸为世界上最美的阿尔达格圣餐杯作了比较,这两个杯可能是同一个手工业作坊制作的。这个新出土的圣餐杯比较大些,时间略早五十年,但是,阿尔达格圣餐杯没有圣餐盘和滤勺。目前这个圣餐杯上面盖满了绿霉,估计要用一年左右时间才能修复原状。

最早输入日本的古钱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最早输入日本的古钱
最近在日本历史遗迹多贺城发现一千三百年以前铸造的中国古钱“开元通宝”。开元通宝为我国唐代(六二一年)所造。据考察,这是输入日本的最早的中国钱,日本古钱“和同开珎”(七○八年)就是仿造它而铸造的。

三十五万年前人头盖骨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三十五万年前人头盖骨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哈雷史前博物馆正在展出两块三十五万年前直立人头盖骨碎片。这些碎片是近几年从哈雷专区比尔青斯勒本陆续挖掘出来的。
根据分析,当时人的脑容量已经达到一千多毫升。此外,在比尔青斯勒本还挖掘出几千件火烧过的石头、动物骨头化石、木块化石以及简单的石器和骨器,说明当时人类已经能够捕捉象、熊等大动物。
据考古学家认为,比尔青斯勒本直立人可能起源于东非。那时比尔青斯勒本一带气候凉爽,附近又有水源,为人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古罗马铜镜在英国出土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古罗马铜镜在英国出土
公元前五十五年古罗马将军恺撒在征服高卢时,曾率领一支侦察部队渡过英吉利海峡到达不列颠。第二年恺撒率领罗马军队正式入侵。据恺撒自己的记载,他打败了当地的凯尔特人,接受了他们贡物便返回罗马。公元四十三年罗马皇帝克劳迪乌斯征服了不列颠,开始了长达四百年的罗马殖民统治。上图的铜镜是不久以前从英国格洛斯特郡出土的、罗马殖民时期在不列颠的罗马移民使用的铜镜。

一万年前的古代巨象遗骸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一万年前的古代巨象遗骸
据墨西哥全国人类学和历史研究所宣布,最近在墨西哥州的奇孔夸克镇发现一具距今一万年的古代巨象遗骸。
这头古代巨象的遗骸是在水相沉积地发现的,找到的骨骼,有臼齿、肩胛骨、上膊骨、盆骨等。
墨西哥人类学家认为,这对研究本地区的自然遗迹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