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0-06-03第3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广开学路——谈谈高等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问题

第3版()
专栏:

广开学路
——谈谈高等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问题
吴明瑜 鲍彤
编者按:本报今天发表吴明瑜、鲍彤同志的文章,是希望大家就整个教育工作展开讨论。粉碎“四人帮”以来,教育战线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很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了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在八十年代有一个大发展,我们必须解放思想,立志改革,把教育办活,把路子走宽。因此,很有必要在总结历史经验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教育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加以讨论。我们欢迎教育战线和其他战线的同志,参加这个讨论,发表各种有观点、有材料、有分析的意见。
高等教育事业严重地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已是大家知道的了。严重到什么程度呢?可以举两个数字看一看。一个是在我们全国职工人数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不到百分之四。广大农村的劳动者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更属凤毛麟角。再一个是中学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的升学率也在百分之四以下。许许多多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苦于求学无门。改变这种状况,已似燃眉之急。十年树人。如果现在不去着手改变,不积极设法逐步扩大高等学校招生人数,那么,不仅到一九八五年专门人才奇缺的情形不会得到多少缓和,甚至到一九九○年还会感到专门人才严重不足。
怎样才能较快地改变这种严重局面呢?很容易想到的办法,就是要国家拿出更多的财力物力,来扩建和兴办高等学校。确实,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多年毁学,加上我们在计划安排上对教育事业的发展缺乏应有的支持,造成教育事业与经济建设事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调。最近二、三年来,党和国家在恢复和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方面作了许多努力,但限于国力,这种比例失调的状况,只能逐步加以调整。党和国家已经确定,今后要逐步提高教育事业投资在整个国民经济投资中的比重。只要坚决贯彻这个方针,可以预料,随着国家经济力量的壮大,情况将会越来越好的。
但是,从另一方面讲,教育事业内部还有没有潜力呢?能不能做到少花点钱多兴点学呢?我们想是有的。当前来说,关键是要解放思想,多想点办法,广开学路。
从五十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基本上是按照一种模式在办的:全日制;全住校;统招统配;学制也比较长,大多数是四年和五年制。虽然其间也办过函授学校、电视大学等,但规模不大,又时办时辍。这二、三年,电视大学有了新的气象,一些学校开始举办了分校,有的实行走读制和试行学分制,这些改革的尝试,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如果能够大力支持这些改革措施,积极扶植它们发展,切实帮助它们解决在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并且广泛地探索、试验多种多样的办学形式,那么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即使在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也是有可能加快发展的。
就以走读来说,如果全国所有高等学校普遍对所在城市的学生实行走读制,那么每年就有可能多招几万名学生入学。即使按照我们现在这样比较艰苦的居住条件,学校每增加一名住读学生,大约至少要增加一千元左右的基本建设投资。无论是在国外,无论是在旧中国,全住校的仅仅是少数条件优裕的学校才能做到。有的同志担心实行走读会给城市交通增加负担。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是,建造校舍,或是添置交通车辆开辟专线,究竟哪个省钱而又见效快,岂不是一比较就清楚了吗?当然,扩大招收走读生,必定会带来许多新问题,例如需要扩大图书阅览室,方便学生自习,以及很好地解决学生的午餐和饮水问题,等等。对这些问题,应当抱积极态度去解决,不应当因此而对实行走读裹足不前。
再如,可以更多地举办分校,还可以举办夜校、补习学校,或者举办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五年制专科学校,以及招收高中毕业生的二年制专科学校,等等。形式、学制可以多种多样,从实际条件出发,不必强求统一。校舍从哪里来?我们看至少有三个途径:一是充分利用各高等学校的现有教室。现在不少高等学校的教室利用率相当低,大有潜力可挖。二是尽量利用各中学的校舍。现在中等学校的教室一般都只是白天上课,完全可以利用起来举办夜校,当然一定要很好地改善照明条件。三是随着工业战线的调整整顿,将会有一些工厂关停并转。腾出来的房子干什么?总要办点有益的事情。其中之一,就可以考虑利用一部分厂房改办学校。现在一提广开学路,似乎校舍问题成了一只拦路虎。这种观点,我们认为是不正确的。
这样广开学路,师资有没有困难?至少在最近一个时期里,还不至于有特别大的困难。国外许多高等学校师生人数的比例是一比十几,我们许多学校则是一比几,甚至只有一比二、一比三。这种现象太不正常了。应该说,不是教师少得不成比例,而是学生少得不成比例,可见潜力是很大很大的。我们还应当鼓励和提倡有条件的教师更多地兼课。现在有一些不适当地限制兼课的规定,很需要加以修改。近代学校制度的兴起,重要原因是由于大生产的发展,需要大规模地培养专门人才。象《红楼梦》里的那种私塾制度,一个老师还能教十来个学生。近代学校实行班级制度后,一个老师可以向一个以至几个班级讲课,效率提高了。最近十几年来,由于电视、录象、录音等技术的发展,电化教育有了新的飞跃。利用现代化的电化教育工具,一个老师讲课,可以同时有几百几千甚至几十万人收听收看,效率就更是大大提高了。我们应当尽一切努力来开展电化教育,不仅要花力气认真办好全国的电视大学,还可以在城市里、学校里利用电视、录象等技术工具,进行教学。这不仅可以克服某些地方师资不足的困难,而且还可以把那些优秀教师的讲课内容,更广泛地传授给学生,因而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措施。
这样广开学路,仪器设备,教学工具,学生的实验设备如何解决?这方面的确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包括国家财力物力上要给以必要的支持。还应当大大提高高等学校现有实验室的利用率。各个教学仪器工厂,以及许多高等学校的附属工厂,也应当积极承担任务,更多地试制和生产各种教学设备。同时,从我国现在的高等教育情况来看,除了要积极发展理工农医这些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的专业院校和系科外,还应当大力发展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的专业院校和系科。多年来,我们对这些方面严重忽视了。特别是经济、企业管理、统计、法律、国际政治、历史、语言等领域,几乎没有培养出多少专门人才。而且退一步说,即使由于物质条件限制,暂时只能多招收一些文科学生,这对于提高青年一代的文化修养,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也是很有益的。不要因为理工科的教学设备一时难以解决,就干脆把扩大招收文、法、商等各科学生的门路也堵死了。
有的同志担心:这样广开学路,会不会降低高等学校的质量?所以,有些地方,刚试办走读,就被取消了。有些学校办的分校,也难以为继了。质量问题,我们认为不能一律要求。全国各地,条件相差很大,不能一律要求。一个城市的各个学校,也不能一律要求。即使一个学校一个班级,程度也是有差异的。当然,这不是说不必对各类不同的学校各有一个基本的要求。比如,全国重点大学,应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其余的学校就可以和它有所不同。两年制、三年制、四年制、五年制,学制不同,也都可以各有各的要求。我们认为要保证基本质量的办法,一是教材要有一定的标准,一是教师要有一定的质量,一是入学、升级、毕业要有一定的考核。做到这三条,再加上把教学管理工作做好,就可以保证基本的质量要求。至于采取什么形式办学,并不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比如走读,旧中国北京大学大量学生走读,不是一样培养了大批人才吗?世界各国有许多著名学校,也实行走读,并未影响学生质量和学校声誉。去年,上海市各学校共有一万多名学生走读,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成绩是好的。还有分校,天津市、北京市试办以来,成效也是显著的。旧中国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办学不拘一格,形式多种多样,条件非常艰苦,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使当时许多条件比他优越的学校无法望其项背。可见办学形式问题虽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问题,在于是否认真办学,是否领导得法。认为走读生的水平一定比住校生低,分校学生的水平一定比本校学生低,是没有根据的。
由于我们国家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条件、文化条件相差悬殊,发展教育事业如同发展其他事业一样,应当充分考虑到这种不平衡性,不要一办事就全国一刀切,一样的要求,一样的做法。在办学条件好,花钱不多而收效可能较好的地方,就应当多办学;在目前办学条件差,事倍功半的地方,就不要同样要求。同时,还要大力倡导和鼓励人们自学。学校固然可以培养人才,自学同样可以造就人才。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正确的政策,比如对于自学的人,应当规定考核的办法。如经过考核,确实达到大学毕业生同等学历水平,就应当发给证书,并按大学毕业生一样量才使用。
当然,改革高等教育制度,广开学路,是一个新事情,而且是牵动许多方面的大事情。比如全国统一招生制度,毕业生分配制度,高等学校的助学金制度,是否需要作相应的改革?教育结构需要做什么样的调整?高等学校的一整套管理制度、教学制度需要进行什么样的改革?等等,许多问题都会提到我们面前来的。我们也不是说,可以不顾具体条件,一下子全面铺开。而是说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大力支持和开展各种改革的试验。我们认为,提出新的问题,努力去解决新的问题,这是我们教育事业能够兴旺发达之所在。我们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出现一个空前繁荣的前景。

于光远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提出:讨论回答科学工作者建议应该成为一种制度

第3版()
专栏:

于光远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提出:
讨论回答科学工作者建议应该成为一种制度
据新华社北京五月三十一日电 于光远认为:“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团体向党和政府提出自己对建设工作的建议,有关部门负责地讨论、回答这些建议,应该成为我们国家的一种制度,而且是长期执行的制度。”他说,实行这样的制度,“那我们的建设工作就会大大减少盲目性,避免瞎指挥,从而少走弯路,少受损失。”
于光远的这些意见是在他写的《关于科学工作者建议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来的,这篇文章刊登在今天的《光明日报》上。
于光远说,我们国家的一些重大建设项目的计划、设计方案要采取“论文答辩”的方式,谁提出计划、方案,谁就把全部材料写出来,发给有关单位和专家,然后举行“论文答辩”,允许别人提意见,如果把别人的意见都驳倒了,那这个计划、方案就成立了。在实施的过程中,如果这个计划、方案出了毛病,造成了损失,不但提出这个计划、方案的人和单位要负责任,参加“论文答辩”的人和单位,包括提出过反对意见的人也负有一定的责任,因为你没有驳倒他。
他说,一项有科学根据的建议,既然对国家有很大的好处,那也应该同其他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一样得到奖励,这也应该制订出具体的条例或章程来,以便遵守。
他认为,科学工作者的建议是否合理,仅仅从需要和主观愿望来看是不行的,必须从自然科学和技术经济这两个角度来考察。从自然科学角度来说,要研究的是:建议在科学上是否合理。至于从技术经济学的角度来说,那就要研究:一些建议如果只是从技术上看是可行的,但从经济上、社会条件上看是不可行的,或者没有经过过细的调查研究以前,觉得是可行的,而实际上是不可行的,就不应该贸然去做,而需要进一步做科学研究。因此,科学技术工作者提出建议时,要尽可能做到家,要研究建议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研究工作越仔细、越完整就越好,建议本身就越有说服力。
文章建议,为了使将提出的建议有充分的根据,自然科学工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要密切合作。

图片

第3版()
专栏:

北京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果树林业研究所所长周崧(左),长期身居深山区,从事蜜蜂的遗传育种研究,为我国养蜂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新华社记者 郑书福摄

我国三种计量仪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第3版()
专栏:

我国三种计量仪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新华社北京五月三十一日电 我国的第一台可移式激光绝对重力仪和两种高稳定激光器——碘稳定激光器和甲烷稳定激光器,在最近的一次国际比对中达到世界同类仪器先进水平。
可移式激光绝对重力仪和甲烷稳定激光器是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的,碘稳定激光器是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协作研制的。今年四月,有关人员带着这几种仪器前往法国巴黎国际计量局比对。比对结果表明:由高真空系统、精密机械传动系统、干涉仪及多种电子设备组成的绝对重力仪精密度高,准确度与已在那里比对过的美、苏、意三国的同类仪器具有同等国际先进水平。两台激光器性能良好,数据稳定可靠;与国际计量局的频差,同已在那里比对过的法、英、西德、苏、美五国的同类装置比,也同样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次国际比对,反映了我国研制现代化计量仪器的新水平。在国际计量局工作的日本专家佐久间博士仔细鉴定了重力仪比对时的全部实验数据,高兴地称赞中国研制的这台重力仪“测量的数据质量很好”。国际计量局负责激光比对的外国专家萨哈蒂先生,对中国两台激光器的比对结果,满意地说:“中国人研制的激光器同样达到了国际水平”,还称赞它们不仅性能好,而且结构紧凑,美观坚固。

计划生育必须注意人口质量

第3版()
专栏:

计划生育必须注意人口质量
辽宁省朝阳地区卫生防疫站主管医师 宋百成
我们的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这是非常必要的;但在提高人口质量方面却做得很少,甚至将此项工作视为禁区。其实,数量和质量二者是密切关联的,没有质量的保证,只生一胎的数量也很难实现。只有在抓数量的同时也抓质量,才能把出生率降下来,才能提高人民的智力、体力和平均寿命。
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健康、聪明,对于只要一个孩子的夫妇更是如此。因此,如何控制和防止诸如先天性心脏病、克汀病、先天愚型、先天性聋哑、脑性瘫痪、头小畸形、头大畸形、脑积水、脊柱裂、眼部先天畸形、两性畸形等生理缺陷和畸形儿,就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近二十年来,随着人体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人体发育遗传学、畸形学等科学技术的研究进展,使人们弄清了一些先天性疾病的发生原因。比如:近缘者结婚(即五代以内直系亲属结合),往往使后代畸形;某些疾病患者结婚,第二代可能患遗传病(克汀病就是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的第二代);怀孕期使用避孕药,可使胎儿发生两性畸形;孕妇在早期患风疹等病毒性感染疾患,易使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怀孕期间大量服用化学药物、妊娠后期患内分泌性疾病,可使胎儿成为先天愚型;过早过晚生育,往往造成胎儿畸形……。上述情况在一些科学技术先进国家里已引起了重视,他们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人口的质量。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限于经济文化水平和医疗卫生状况,国外的一些预防措施在大部分地区近期内尚不能完全推广实行。但是,根据现有条件,当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还是切实可行的:
一,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把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结合起来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水平和预防知识。
二,组织调查。查清危害人口质量的各种疾病,探讨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三,颁布必要的法制,消除危害人口质量的因素。如:禁止近缘者结婚;结婚前双方要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劝阻患有遗传性疾病者结婚和生育;提倡合理的结婚、生育年龄,一般以二十四岁至三十四岁为宜。
四,加强围产期医学的研究和孕妇保健工作。除宣传好孕期卫生知识外,可利用现有的条件,对孕妇进行必要的、定期的医学检查,发现畸形儿及时采取消除措施。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购置必要的器材设备,把提高人口质量的工作全面搞上去。力争做到孕一个,生一个;生一个,活一个;活一个,壮一个,聪明一个。

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3版()
专栏:杂谈

为有源头活水来
柯蔚
平时,说起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某些担负领导工作的同志,似乎都很明白,都能滔滔不绝地说出一番个人、集体利益应当服从国家利益的大道理来。可是,一碰到具体问题,触及到他所在单位和他个人的利益,就满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某单位积压了一些学非所用的科研人员,别的单位急需,本人也要求调出,有的甚至上级主管部门还下了调令,可就是卡住不放。理由是:今天用不着,还可以储备起来留待将来用。
某科研单位进口了一套先进设备,别的兄弟单位要求借用做些实验。答复是:不行,那会影响“我们”工作,最好你们自己申请再进口一套。
类似的例子很多,举不胜举。
这些单位的领导同志,作为一个单位的当家人来说,真可谓有心眼、有算计。可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领导干部、共产党员来说,却使人实在不敢恭维。相反,倒应当受到批评。
第一、他们似乎忘记了,在我们这样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切物质财富都是人民创造的,也是属于全体人民所共有的。人才,也是国家和人民培养出来的。国家所属的每个单位的人员、器材、物资、设备、房屋等,都是国家分配、调拨的,国家需要的时候,有权重新调整、分配。每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只是受国家和人民的委托去领导和管理那个单位,如果把本单位的干部、物资等,都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那就大错特错了。
第二、国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象一架庞大的机器,各个单位只是这部机器上的零部件。每个单位的领导人在涉及到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时候,都应当有全局观念,既要照顾本单位的局部利益,又要照顾到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如果集体、个人的局部利益和国家全局利益发生矛盾,就应当自觉地服从全局利益。决不能只顾本单位或个人的利益,而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第三、国家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无数个体和集体的总和,国家利益就代表和包括了个人、集体的利益,个人、集体和国家是休戚相关、荣枯与共的。不能把国家利益和个人、集体利益对立起来,认为对国家有利的事,个人和集体不一定受益。诚然,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有时也会发生矛盾,但从长远和全局来看,三者的利益是一致的。只有国家繁荣富强了,集体和个人利益才有保障,集体、个人才有光明的前途。正象古人所说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个现代化是国家和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每个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为四化服务,为四化贡献力量,千方百计支援四化的需要,决不能借口个人、集体利益而影响四化建设。但愿那些因私废公、因小集体而忘记国家利益的同志,尽快克服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思想,正确处理公与私、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则四化幸甚,国家幸甚!

建议成立遗传咨询门诊

第3版()
专栏:

建议成立遗传咨询门诊
贵州省遗传学会理事长 刘振业
我国人口不仅在数量上要加以控制,而且要提高质量,这是一项带有战略性的任务。
我国新生儿中具有遗传性疾病的人数大约高达数百万。遗传性疾病正在发展,成为当代重大的医学问题之一。估计遗传性疾病在二千三百种以上。为了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需要,目前一些省市已相继建立了遗传咨询门诊和产前诊断。因此,建议:
一、在全国逐步、普遍地建立遗传咨询门诊和产前诊断,建议这项工作由中央和地方的卫生部门和计划生育领导机构负责组织。
二、组织全国性的技术培训,以适应逐步、普遍地建立遗传咨询门诊和产前诊断的需要。
三、鉴于目前有的省市条件比较困难,在经费、设备、人员编制上,希望中央卫生部门和计划生育领导机构帮助解决。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