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0-01-18第2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集体做靠山 富裕有保证

第2版()
专栏:农村问题讨论

今天发表的几篇文章,就《能这样“富”起来吗?》一文(载一月一日第二版),提出了赞同或不同的见解。这些意见牵涉到农民致富之道:是主要依靠集体经济致富,还是主要靠家庭副业致富,或者是把两者合理地结合起来?希望结合实际继续深入讨论下去。
编者
集体做靠山 富裕有保证
河北省南皮县前七里大队社员 徐如毕
去年一开春,俺一听上头政策允许社员富了,讲越富越光荣,心里别提多乐了。到底怎么个富法呢?俺仔细一琢磨,觉得还是先把集体搞富了,因为“锅”里有米,碗里才有饭。当然,社员们也要有些进钱的道道。比如俺村家家户户有编席的手艺,就可以搞这项家庭副业。但是,家庭副业到底还是副业,不能当成正业搞。一领席尽管能赚个三块四块钱,也不能丢了农业专搞副业。这样的教训是有的。一九六四年,有些社员白天黑夜忙“小自由”,今天买苇子,明天去卖席,丢下队里生产不管。到秋后一结帐,比上一年减产十三万斤粮食,除去种子、饲料以外,口粮可差得不少,一下子吃了国家的四万六千斤统销粮。社员把搞“小自由”挣来的钱,全用在买粮食上了,全村日子好过的没有几户。
去年,为了让社员富起来,我们队首先组织社员把集体生产搞好,同时搞些家庭副业。二者的关系摆正了,去年集体生产搞得比那一年也火爆,粮食亩产超千斤,社员口粮六百多斤。我一家十口人,四个劳动力,全年完成一千三百一十五个工日,投草投肥也都超额完成任务。去年,我们一家子光余款就得了三百二十多元,分了六千多斤粮食。家庭副业收入起码也有八九百元。你们说,要不是集体做靠山,赚点钱全买成粮食吃,能富起来吗?

我们对“富”起来的看法

第2版()
专栏:农业问题讨论

我们对“富”起来的看法
史秀贵 于慎奇
《能这样“富”起来吗?》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些所谓有能耐的社员,不顾集体生产的忙闲,外出焊白铁、炸果子、卖烧鸡、磨豆腐、做挂面……”。据我们了解,类似这样的现象在一些农村里确实存在。这种通过弃农经商搞单干的手段先富起来的做法,是不对的。我们的意见如下:
一、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是我们的目的,目的是通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示范作用,调动全体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大家都尽快地富起来。试问,如果“有能耐的社员”都弃农经商,其他社员也跟着这部分人去学,各寻生财之道,那么农业谁去搞?农业搞不上去,集体经济发展不了,农业现代化就很难实现,全体农民又怎样富起来呢?
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全民和集体两种所有制形式。这就决定了农民“富”的内容主要是占有个人消费品。我国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原则,这又决定了农民个人消费品的主要来源是从集体分配来的。所以,“劳动致富”的“劳动”二字主要指的是集体劳动,即社员为集体提供的劳动,也就是说,为集体劳动是达到富裕这一目的的主要的正确的渠道。显而易见,大家都“各尽所能”,为集体提供更多的劳动,就越能更好地为按劳分配创造条件,而弃农经商是一种私人劳动,不是为集体提供的劳动,所以,不利于更好地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不要害怕农民富起来

第2版()
专栏:农业问题讨论

不要害怕农民富起来
河南省雎县黄堂大队党支部书记 李超海
看了《能这样“富”起来吗?》的文章后,心情很不平静,很想大喊一声:“不要害怕我们农民富起来!”现在就文章中提出的三种“不良倾向”,谈点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不良倾向”说的是有能耐的社员,不顾集体生产的忙闲,弃农经商搞单干。为什么会这样?我看很可能是按劳分配政策不落实、经营管理不得法的缘故。一年来,我们推行了联系产量计酬的“五定一奖”生产责任制,社员们都关心集体生产,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往年出勤听钟声,现在全家齐上阵。过去三天或五天才干得完的活,现在一天就能完成。谁也舍不得将自己最根本的农业收入丢掉不要。至于说社员利用空闲时间搞点焊白铁、磨豆腐等活计,能算“不良倾向”吗?即使当真出现了弃农经商的现象,那也不能去轻易责怪农民,要检查一下那里是否还在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社员多劳不能多得,靠集体收入保证不了生活需要,怎能不去自找门路呢?
第二种“不良倾向”说的是“侵犯集体利益”,举的是社员养羊的例子。不可否认,羊乱啃林木和乱吃庄稼的现象是会出现的,但这是如何造成的呢?很重要的一点是管理不善。这只要走群众路线,订出一个管理制度,就可以防止的。文章中还责难“有些户看到什么有利就干什么”。其实这是正常现象,难道谁愿意去搞无利可图、还要亏本的家庭副业吗?这里需要的是引导和支持,而不是限制和打击。比如社员养羊多,造成饲草紧张的矛盾,集体就应把多余的饲草和一些林木的叶子分配给社员,或者组织社员广开生产门路。
第三种“不良倾向”说的是“不愿当干部”。这与实际情况不尽符合。一年来我们大队实行联系产量责任制,上工不敲钟,干活不催工,讲质量,效率高,大队、生产队干部普遍反映工作省事又好领导。就搞“小自由”来说,我们八名大队干部,有两名干部去年家庭副业的收入超过千元,怎能说当干部没有甜头呢?

逐步调整农业结构是能够做到的——从江西省部分地区改变单一经营谈起

第2版()
专栏:

逐步调整农业结构是能够做到的
——从江西省部分地区改变单一经营谈起
在江西省宜春县采访,柏木公社党委书记向我们讲了这样一件事:这个人均只有八分二厘耕地的公社,为了摘掉吃回销粮的帽子,从一九七○年开始,把原有的一千九百多亩经济作物挤得只剩八九百亩。到一九七四年,虽然做到了粮食自给,但田越种越瘦,收入越来越少,社员生活越来越苦,搞好集体生产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这以后,粮食产量连续四年徘徊不前。在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他们对农业内部结构进行了调整,努力发展经济作物,总面积达到二千五百亩;同时在坡度较小的荒地上开出了近千亩新地,有二三百亩原来被改种水稻的旱地,由于缺水年年无收,现在又改种经济作物。这样调整的结果,一九七九年粮食比上年增产百分之十以上,十几项经济作物,除茶叶和苎麻外,油菜籽、辣椒、生姜等都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近三十元。
柏木公社的情况表明:只片面强调抓粮食,不讲全面发展,这样的路再也不能走了。这个道理,人们已经认识得越来越清楚、深刻。因而,很多地方正在采取措施,调整农业内部比例关系。然而,也还有一些同志,虽然认识到农业内部比例非调整不可,但又觉得力不从心,认为过去用那么大的劲去抓粮食,粮食尚且增产不多,如今要拿出一些土地、劳力、资金来发展多种经营,难免要影响粮食生产,有一种“粮食不过关,其他都不好谈”的思想。他们把调整的希望寄托在国家减少征购任务,或者增加粮食统销数量上面。
由于调整,粮田面积减得多的地方,粮食征购任务应当作相应的调整。但是,目前国家粮食尚不充裕,就多数地区来讲,依靠减少粮食征购任务或增加统销数量来发展多种经营,是办不到的。从近两年江西许多县、社调整农业内部比例关系的实践来看,不向国家要粮,不减少征购任务,有计划地逐步改变单一经营,促进农林牧副渔五业俱兴,也是能够做得到的。
以资溪县为例。这个县只有十万九千亩耕地,却有一百六十万亩山林,理应以林为主。但是,前些年却用百分之九十五的劳动力经营只占全县土地面积百分之五的耕地,而占总面积百分之八十的山林,却只有百分之五的劳动力去管理,以至路子越走越窄。群众批评这是“身在摇钱树下借钱花,手端金饭碗要饭吃。”县委想改变这种局面,但又担心抽出劳动力去经营林业,粮食生产会受影响。因此,他们寄希望于国家调整粮食征购任务。抚州地委负责同志来到这里作调查研究,同干部群众一道分析资溪的情况:解放三十年了,耕地还是那些,劳动力却增加了一倍以上,而且,绝大多数大队通了公路,又购置了各种农业机械,虽然为了提高粮食单产,精耕细作,要比过去多花一些劳动力,但潜力仍然很大,完全有可能腾出一部分人来发展林业和多种经营。这一讨论,使大家豁然开朗,增强了调整农业结构的决心,并付诸于行动。一九七九年全县用于粮食生产的劳动力减少到百分之七十,而粮食比上年增产一成以上,多种经营的总产值也增一成以上,做到了食油自给。
有一些地方,本来有发展多种经营的优越条件,只是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影响,人们的思想禁锢在单一的粮食生产中,没有把许多有利条件充分利用起来。批判了极左路线,人们思想得到解放,发展多种经营的门路便打开了。赣州地区发展草食牲畜的情况就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这个地区每人平均有草山草坡四亩,而且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牧草丰盛,具有发展养牛、养羊业的良好条件。但过去集体既不去发展,也不准社员经营,资源被白白地浪费掉了。去年,赣州地委总结了经验教训,大家看到,只要抽出适当的劳动力,筹集一点资金,经过几年努力,不但能为国家提供大量肉、奶、蜂蜜等产品,而且能为农业提供大量的肥料。他们决定发展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把这作为改变赣州老苏区落后面貌的一项主要措施。一九七九年开始,赣州各地抓紧发展母畜,建设和保护草山草源,建立畜牧科技队伍,建立牛场、羊场。现在,这些工作已见成效,牛羊发展了近万头。
实践使许多同志看到,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迫在眉睫,不能再等了。
本报记者 李沁源

一项深受农民欢迎的措施

第2版()
专栏:

一项深受农民欢迎的措施
编者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拖欠社队资金的情况,在一些地方相当严重,是造成某些生产队资金不足和分配不兑现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分配兑现,辽阳市领导机关听到群众的反映,引起了重视,立即采取措施,解决这个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建议有关领导认真抓一抓这件事,力争在不长的时间内,解决拖欠社队资金的问题。这会对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社员群众产生良好的影响,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本报讯 去年以前,辽宁省辽阳市县以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拖欠农村生产队资金的情况相当严重。城市十七个区、局和所属企业拖欠社队资金共四百三十五万元,社办企业欠大队、生产队资金二百九十六万元,市、区、社三级共拖欠七百三十一万元,加上社、队的超支欠款,造成五分之四的生产队缺乏生产资金,靠贷款过日子,三分之一的生产队分配不能兑现。社员们气愤地说:“一级挣钱五级花,一年到头又白搭。”
上述情况,引起中共辽阳市委和市革委会的注意,他们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并首先从调查研究入手,摸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拖欠社队资金的原因和情况:有的是因企业亏损,无力偿还;有的是因产品积压,拖延还款;有的是因搞计划外项目,上级不让开支;也有的是因互有争议,结不了账。虽有种种原因,但客观上形成四面八方向生产队伸手的状况,增加了集体和群众的负担。他们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从解剖典型入手,向有关单位讲清拖欠农村社、队资金的危害和还款的意义。市革委会还召开有关各局、各城区负责同志和欠款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会议,认真讨论了清理欠款的具体政策界限、还款办法,并明确要求各欠款单位及主管区、局负责同志进一步提高认识,建立专门班子,集中时间,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抓好还款工作。市农业银行积极配合和支持清理欠款工作的开展。
这次会议以后,市轻纺局由局长挂帅,财务科长具体负责,派出工作组,对所属欠款单位逐个摸清了欠款金额、欠款原因、偿还能力。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有步骤地偿还。由于工作抓得紧,措施得力,这个局所属的四个欠款单位,到十月中旬不仅还清了欠本市郊区社、队的资金十七万多元,还清理并归还了欠外省社、队的资金一万四千多元,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市革委会抓住这个典型,加以推广,加快了还款的速度。到去年十月末,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归还社、队欠款一百九十九万元,占原欠款的百分之四十四。现在他们正抓紧这一工作,力争尽快解决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拖欠社队资金的问题。

归还超支欠款 保证社员增收

第2版()
专栏:

归还超支欠款 保证社员增收
本报讯 浙江余姚县湖堤公社党委在年终分配中,重视解决社员超支欠款问题,保证了分配兑现。
这个公社超支欠款问题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社员反映:“政策落实定人心,农业丰收鼓信心,就是大量的超支欠款不称心”。这件事引起了公社党委的重视。他们首先抓紧解决干部严重超支欠款的问题。民益大队原党支部书记利用职权,建造住房,挥霍浪费,超支欠款达四千四百多元,长期不还,影响很坏。公社、大队把这个问题交给全体社员讨论,促使他采取措施,立即归还一部分欠款,其余的订出分期归还的计划。由于首先解决了干部超支欠款问题,社员也积极归还。
为了避免乱支乱借,这个公社还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规定不论干部、社员,一般不得向队里借支,有特殊需要的,要有严格的批准手续。旧债未还,不准新借,谁出借谁负责。社员欠社队企业的款,不得转嫁给队里。
这个公社归还超支欠款的工作取得很大成效,超支户由原来的一千二百二十一户下降为二百五十户,归还欠款七万多元。

合理调整农牧业内部比例关系 林周县粮肉油大幅度增产

第2版()
专栏:

合理调整农牧业内部比例关系
林周县粮肉油大幅度增产
新华社拉萨电 本社记者肖世茂、李少山报道:西藏自治区林周县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调整农牧业内部比例关系,在灾害之年夺得全面丰收。去年,全县粮食总产量比一九七八年增产百分之五十九,油菜增产百分之二百四十,牲畜头数纯增百分之五点九二,社员工分值也提高了百分之二十四。
位于拉萨河上游的林周县,平均海拔四千二百米以上。既适宜种植青稞、油菜等农作物,也有发展牧业的资源。据一九七八年统计,全县共有耕地二万七千亩,草场七十八万亩。前几年,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片面强调抓粮食作物,忽视了牧业和多种经营,不仅牧业发展缓慢,农业也未搞上去。
中央关于农业的两个文件下达后,林周县委总结了前几年的经验教训,对生产的经营方针和农作物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全面调整。县委对全县四分之一适宜发展牧业的生产队确定以牧为主,对一部分农牧结合地带的生产队实行半农半牧的经营方针,其余全部以农为主。他们在全县扩大经济作物种植,以经济作物促牧养农。这一调整,反映了林周县的客观实际,调动了全县干部和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确定以牧为主的生产队加强了对牧业生产的领导,开展了品种改良工作,调整了畜群结构。在此基础上,狠抓了草场的基本建设和牲畜的饲养管理工作,去年幼畜成活率比一九七八年提高了百分之十以上,大畜死亡率降低了百分之四。在农业生产上,尽管青稞种植面积比一九七八年减少了五千亩,单产却增加了七十多斤,总产增加了一百多万斤。油菜面积扩大,增产四十多万斤,增加收入二十二万元。去年,林周县的口粮、肉食、食油以及人均收入都有大幅度增加。

看粮囤

第2版()
专栏:

看粮囤
好久没有来过山东东明县了。记者头一次到东明,是一九七三年秋天。虽然事过多年,但我仍忘不了一位老人的话。他说,从一九五八年吃食堂开始,俺们这儿哪一年都要吃国家统销粮。
这个一向贫穷落后的东明县,去年基本上摘掉了吃统销粮的帽子。这消息,吸引我再次来到东明访问。访问的第一位社员是沙沃公社柳里大队的李宝朋。他正端着碗吃饭,高兴地对我说,前年春天还缺粮断顿,没想到现在就吃上“一块面”(不掺杂粮)的馒头了。他热情地把我领到屋里。屋子里的陈设,桌椅板凳全都破破烂烂,唯独粮囤是崭新的:一囤麦子、两囤黄豆、一囤高粱,还有几口袋谷子和玉米,足足有两千多斤。他说,现在粮食多了,要添置些东西,前些日子还卖给粮站一千斤黄豆。
来东明之前,听人说过,实行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报酬的生产责任制以后,鳏寡孤独户的日子就难过了。在刘楼公社耿堂大队,我看望了“五保户”韩学堂和马艾芝。老两口都已年过七十,无儿无女。往年,大伙在一起熬穷,虽说队里照顾他们“吃平均”,可也只有二百八十斤。去年,全大队粮食总产增加了二倍半,水涨船高,队里分的,自留地里打的,加上韩大爷给队里看场挣的“工分粮”,共合一千多斤,麦秸、豆秸、高粱秸垛了半院子。马艾芝大娘说:“前些年,没啥吃,找会计;没啥烧,找队长。如今用不着三天两头地麻烦他们了。”
社员的囤子是满的,集体的粮囤更有气派。在许多生产队的仓房里,一囤茓子十多米长,一囤就是好几万斤。一位生产队的保管员对我说:“往年,队里的仓库空空的,现在可不同了,有一点家底了。”
据了解,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的二十年间,东明县净吃国家返销粮六亿二千多万斤。为什么短短一年的时间,他们能把“牛皮纸”(购粮证)变成粮食囤?许多农村基层干部告诉我,除了去年雨水适中、秋季黄河滩没有受淹之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县委抓了生产的调整。前年,县委根据全县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干部的管理水平,适当调整了一部分规模过大的公社、大队和生产队;有的核算单位试行了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报酬的生产责任制;有的大队还把部分重碱地、撂荒地和村头零星荒地分给社员耕种。
这些措施都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社员群众从心底喜欢这套办法。在柳里大队,我看完一户社员家的粮囤,正要往外走,一位大嫂喊住了我。她试探着问道:“去年那个法还能再让用一年不?”她说:“一家老少七口,就这么两间小破屋。过去肚子填不饱,谁也不敢想盖房的事。现在手里有了几个活钱,买了些砖瓦。要是政府让俺照着去年那个法再干上一年,今年秋后,三间瓦房就起来了。” 新华社记者 南振中
(本报有删节)

寒潮的来龙去脉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

寒潮的来龙去脉
每年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常常出现异常寒冷的天气。这是强冷空气侵袭的缘故。
这种冷空气也叫寒潮,发源于阳光微弱、几乎终年覆盖着冰雪的北极。它具有寒冷和干燥的特性,当它向南移动的时候,便和移动方向的比较温暖、潮湿的空气相遇,形成一个交界带。在这个交界带附近,干冷的空气重量大而向下沉;比较轻的暖湿空气便沿着冷空气向上爬,这就常常形成下雨或下雪的天气。寒潮和大风又几乎并肩而至。这种风,可能持续一、二天,最寒冷的时刻和最严重的霜冻,通常出现在风停之后。冷风过后,气温又渐渐回升。
寒潮侵入我国有三条路线:(见右图)。这些冷空气到来后,受地形的影响,最后多由地势较低的东南方向出海。因此,我国东南地区受寒潮的影响比西南大。
北部冷空气南移不是经常地、不间断地,而是一大股、一大股跳跃式地向南冲击。平均大致一星期左右有一股侵入我国。它们的势力有强有弱,一天中气温下降十多度,风力七、八级以上的,平均每月只有两次左右;强寒潮,每年不过四、五次。
寒潮往往给农业生产带来危害。去年北方一些地区的冬小麦和秋菜等,在十一月中旬的一次强寒潮中就受到冻害。早春的冷空气,对越冬作物和早稻育秧往往威胁很大。寒潮出海时,在海上吹起比陆地猛烈的大风,常常影响出海捕鱼。(附图片)
辛光

图片

第2版()
专栏:

右图:内蒙古巴盟乌拉特前旗先锋公社,利用不能种植粮食作物的盐碱地种植枸杞,平均每年收入三十八万元。
新华社记者 白斯古郎摄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