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79-06-17第6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第三”和第一

第6版()
专栏:

“第三”和第一
奋若
越南小霸权主义者自吹是“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实际上呢,在中国边防部队的英勇自卫还击下,越南的牛皮已经吹炸了。
要考究越南军事上在世界数老几,是没有什么意思的。它这样的自吹自擂,只不过描绘出它的头脑发胀,四出侵略扩张的恶霸形象而已。
也不要太小看越南了。越南在某些方面岂止“世界第三”,誉之为举世无双,世界第一,也决非夸张的。譬如在编造谎言而毫不脸红方面,就是无与伦比的。它能编造出越南四千年前就建立了“文郎国”,其疆域北至我国湖南的洞庭湖畔。说这样弥天大谎的目的,无非是诬指我国一直“侵略”了越南,无非是妄图为越南入侵我国,向我国西南和南方几个省侵略扩张,制造所谓历史根据。最近,越南编造谎言,说我虐待越南战俘。我不说我们是怎样宽待越南战俘的,因为已有不少外国人士去参观过越俘营的实际,由第三者去讲那里的真象吧。但是我想说一点越南当局怎样对待我被俘人员的情况:五月二十一日,我接收了四十三名被俘人员,战士李斌,被越方打昏过六次,造成左耳外伤性耳聋;战士虎良学,右小腿被子弹打穿,由于得不到治疗,伤口化脓,还被强迫去劳动,走不动,还遭枪托毒打;被俘人员每天吃到的粮食很少,几乎餐餐是南瓜藤、萝卜叶,因此普遍营养不良……。越南编造我虐待俘虏,正是它惯用的恶人先告状的手法。
它的谎言太多,如果有兴趣、下功夫,可以汇编成谎言大全的巨册。只可惜即使能出版问世,购者肯定寥寥,因而没有人愿在这方面花气力了。
又譬如在难民输出贸易方面,已经誉满全球,堪称世界第一。这是一大发明,输出一个“难民”,既可以捞到若干两黄金、成千美元,又可多少缓和严重的缺粮局面;并且省下一点粮食,可以多养一点专事侵略的军队;还可以有助于改善治安状况。真是一举数得,哪个愚蠢的人,是难于想出这样的道道来的!
什么事都有两面,越南的领导人有头脑发胀的一面,但在上述真正“世界第一”方面,它却从不夸耀。你能说越南领导人没有谦逊的美德吗?

奇货出口

第6版()
专栏:

奇货出口
池北偶 诗 方成 画
奇货出口,
供应全球。
不是橡胶,
也非丝绸,
本地特产,
批发零售。
饱受灾难,
吃够苦头,
正牌难民,
十之八九。*
品种齐全,
男女老幼;
真材实料,
脸黄肌瘦;
装潢从简,
皮包骨头。
货源充足,
大大的有,
榨干财物,
一脚踢走。
每日炮制,
一千出头。
只求脱手,
不怕丢丑。
*越南输出的难民中混有特务,故云。(附图片)

“石油文明”的贫血症

第6版()
专栏:国际札记

“石油文明”的贫血症
方萱
人们一提起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眼前就会呈现出一幅景象:街道两旁摩天大楼通宵达旦灯火通明,霓红灯发出变幻多端的奇光异彩,各式各样的小汽车在公路上如箭般地飞速奔驰,商店里各色各样的石油化工产品琳琅满目……这就是西方人称之为“石油文明”的一个侧面。
但是,今天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在“石油文明”首屈一指的美国却出现了异常现象,由于石油的短缺,一些灯火辉煌的大街霎时间陷入一片黑暗;汽车开动不了而不得不改驾马车;人们拎着油桶排长队争购汽油;一些加油站停业了,一些加油站削减汽油的供应……总而言之,光怪陆离的“石油文明”,突然之间,出现了衰落的征象。
法国一位汽车制造工程师格雷古瓦在他的一本新著《没有石油的生活》中,描绘了一幅“石油文明”末日即将到来的可怕情景。他在书中写道,到一九九○年,“石油文明”将要结束,而到二○五○年左右,世界的石油资源和天然气都将枯竭,那时,“世界将从富裕时代走向贫困,自豪感将变为自卑感”。书中还说,“现代经济是石油文明创造的一个巨物”,“石油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汽车制造是现代经济最牢固的支柱”,由于石油短缺,“致命的贫血症就侵入了现代经济的机体”。
这位汽车工程师所说的“石油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资本主义经济,是通过从蒸汽机的发明,到电的出现,然后到石油的使用这个阶梯繁荣起来的。早在五十年代前半期,美国国民经济的能源消费结构就完成了以石油代替煤炭为主要能源的转变,发展到七十年代,它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和天然气占总消费量的四分之三,这说明石油在美国经济中已犹如维持“生命的血液”一样不可缺少。
但是,难道世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真的很快就要枯竭了吗?未必如此。那么西方深感能源短缺的威胁,大有“石油文明”的末日即将到来之势,原因何在?
西方的“石油文明”,是建立在廉价掠夺中东等地区的石油资源的基础上的。今天第三世界产油国掌握了本国的石油经济命脉,美国再也不能象过去那样掠夺它们的石油资源了。一九七三年中东十月战争后,中东地区国家先后纷纷把石油收归国有,并提高石油价格,这对欧美的“石油文明”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现在伊朗政局动荡不定,决定石油减产三分之一;沙特阿拉伯等一些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国也决定削减生产;美国目前每天需要从国外进口石油近一千万桶,其中百分之八十三来自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这是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目前石油短缺的原因。
西方“石油文明”现在患了贫血症,但是这并非由于世界石油资源的枯竭,而是由于殖民体系的崩溃结束了任意掠夺石油的历史。就在这个时候,苏联在中东这个产油区的渗透扩张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一场新的石油争夺战正在激烈地进行。西方“石油文明”的贫血症将趋于和缓还是进一步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将取决于这场争夺战的结果。

钟声诗韵缔友情

第6版()
专栏:

钟声诗韵缔友情
张昌颐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代诗人张继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和诗中提到的寒山寺,在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几乎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日本的小学校里,甚至把张继这首诗当成课文来讲授,作为佳句来背诵。寒山寺至今仍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悠久历史的见证。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十里的枫桥镇,在历史上迭遭火焚,屡经兴废。它最早建成于梁代天监年间,名为妙利普明塔院,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年历史。到了唐代贞观年间,传说当时的高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到这里住持,塔院改名为寒山寺。据说,当时寒山寺有一口大钟,以声音宏亮闻名。自唐代诗人张继的名诗《枫桥夜泊》问世以后,诗韵钟声,脍炙人口,寒山寺便更为人们所熟知。随着唐诗的广泛流传,寒山寺甚至名扬海外。引来了中日人民友好交往的一段佳话。
张继的《枫桥夜泊》,曾由明代著名文人文征明手书,刻成一碑,立在寒山寺内。明末,寒山寺毁于大火。文征明手书诗碑也被焚破碎,后经人们苦心搜寻,将残碑碎片嵌留在碑廊的墙壁上。现在寒山寺碑廊里陈列的张继诗碑刻,为晚清苏州文人俞樾补书,笔法苍劲,工力浑厚。日本友人来到这里,无不以一睹张诗碑刻为快。有的还以碑廊为背景,摄下许多珍贵的镜头。不少友人争相购买俞樾补书《枫桥夜泊》诗拓片,留作纪念。
寒山寺由于历经沧桑,张继诗里提到的那口大钟,早已失传。到了明代嘉靖年间,人们又铸造了一口巨钟,并专建钟楼,悬挂其间。明末,这口巨钟流入日本。后来,日本有关人士发起募捐,在明治三十八年(一九○六年),由小林诚义等一批工匠精心制作,铸成一对青铜奶头姐妹钟,并在钟上铸刻铭文,述其情由。姐妹钟一口悬挂在日本馆山寺,一口远涉重洋,送来寒山寺,悬挂在大雄宝殿内右侧,至今保存完好。日本友人来苏州访问,总要到寒山寺探望这口姐妹钟,以爱昵的抚摸,亲切的敲打,寄寓中日友好的深情。至于现今寒山寺八角钟楼上的一口铁钟,已是近代之物,悬挂钟楼之上,以存古迹而已。
寒山寺内,苍松翠柏,林木交柯。其中有些树木,同样关联着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清末,寒山寺在再次毁于大火之后,由地方官吏筹款重建,基本恢复了旧观。重修后的寒山寺,种植了一批由日本移来的樱花树。寺志上有“樱花移东国之枝”的记载。后来,江苏巡抚陈夔龙写下了“重来定有樱花识,祗恐小僧鬓如苍”的诗句。可惜,由于旧中国内乱外患,腐败不堪,寒山寺同祖国的许多名胜古迹一样,年久失修,破坏严重。在长久荒芜以后,晚清时由日本移来的樱树,自然也陆续夭折,不能再见。解放后,寒山寺回到了人民手中,被列为江苏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国家指拨专款进行修葺,并重新种下了一批樱树。每当阳春三月,和煦的春风吹绿江南的时候,大雄宝殿后走道两侧,一棵棵樱树吐蕊展芳,淡红色的樱花满枝满树,观赏这美丽的景色,使人们自然就想起了日本上野那樱花的海洋,想起中日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和传统友谊。
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的一九七六年四月十日,日本日中友好爱媛县各界代表团来我国访问,赠送给我国一批珍贵的五叶松树苗。其中六棵,由代表团负责人亲手栽植在寒山寺大雄宝殿前两侧花基上。五叶松原产日本,又名五针松,四季吐翠,碧绿长青,是寿命较长的一种木本植物,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两年多来,在园林工人的精心培育下,这些友谊松长得枝繁叶茂,苍翠欲滴,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每年,日本爱媛县都组织赴华访问团,专程来苏州寒山寺,看望这批友谊松。一九七八年八月中旬,爱媛县教育访华团来到寒山寺,看到友谊松长得十分茂盛,都很高兴,纷纷摄影留念,表示要把友谊松茁壮成长的好消息转告在日本的亲友,并祝愿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象寒山寺中的樱花一样鲜艳,象寒山寺中的五叶松一样长青。(附图片)
张继诗《枫桥夜泊》 费新我书
苏州寒山寺的钟楼

智利女诗人密斯特拉尔

第6版()
专栏:今古人物

智利女诗人密斯特拉尔
孔令森
一九一四年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文艺界举办了一次诗歌竞赛会,许多诗人济济一堂,各显其能,情景十分热烈。但是,谁也没有料到,这次诗歌评奖的首奖获得者,竟是一位初露头角的二十四岁的姑娘,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女教师——伽勃里埃拉·密斯特拉尔。
密斯特拉尔大胆地冲破了当时内容荒诞、形式混乱的现代主义的羁绊,写出了风格清新的三首爱情诗《死的十四行诗》。她以深挚的感情,抒发了自己对爱情的回忆、对幸福的憧憬、对失掉爱人的悲愁,在西班牙语爱情诗歌中创造了一种新的意境。从此,她便成为智利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诗人一八八九年出生在智利北部科金博省的一个小学教师家庭里。她幼年丧父,衣食无着,很早便独自谋生,从小过着刻苦、淡泊、朴素的清贫生活,更没有钱进学校读书,几乎完全靠自学获得文化知识。这位少女以惊人的毅力,通过勤奋的自学,以及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的敏锐观察,为自己开辟了写作的道路,十四岁起就开始在地方报刊发表诗作。十六岁时,这个无师自通的姑娘被聘为小学教师。十七岁时,她和一个青年产生了纯真的爱情,立下了忠贞的誓盟。可是,后来,她的年青的情人因为郁郁不得志而举枪自杀了。这种精神上的打击(当然也是由于社会原因造成的悲剧),使得密斯特拉尔的诗歌披上一层无比忧伤的色彩,爱情的悲欢离合成为她许多优秀诗篇的主题。她为没有丈夫的妻子、没有儿子的母亲,抒发感伤,在许多诗篇中塑造了当时社会环境中深受同情的不幸女子的典型形象。一九二二年,诗人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孤寂》。这本诗集中的诗篇和《死的十四行诗》类似,作者以个人爱情的经历为主题,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少女的萌爱、初恋、羞涩和一往情深的追求,抒发了对命运的疑虑和不安,反映了她从对幸福的憧憬到深沉的哀痛那段不幸的遭遇。她的诗题材集中,感情真切生动,内容健康纯朴,词句清新隽永。在当时现代主义趋向没落的衰朽、荒诞的一代诗风中,她的诗使智利诗坛耳目一新。
《孤寂》出版后,她的诗名大震,同时,智利社会对诗人的教育才能,也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她先后被任命为智利一些学校的校长,一九二二年被墨西哥政府邀请去协助改革教育制度。一九二四年,诗人又出版了第二本诗集《柔情》。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她便长期转入外交界任职,成为一个政务繁忙的社会活动家。她先后担任了智利驻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布鲁塞尔、美国等许多国家的领事,晚年还担任过智利驻联合国的特使。即使是在频繁的外交事务工作中,密斯特拉尔始终没有放弃她的诗歌创作,而是更为勤奋地博采众长、虚心学习和研究西班牙语诗歌,深入社会底层,继承和发扬拉丁美洲民歌民谣的传统。
一九三八年,诗人出版了诗集《塔拉》。在这本诗集中,读者可以看出:她不再囿于个人恋爱悲剧的狭小圈子,诗的题材已进一步扩大到当时的社会问题。在这些才华横溢的诗篇中,有的歌颂大自然的秀美富饶,有的表达诗人对母亲和儿童的热爱,有的反映受压迫、被遗弃的妇女的深重苦难,有的呼吁妇女自由解放。值得注意的是,诗人还在不少诗篇中披露了印第安人的苦难和犹太民族的不幸。她用感情炽烈的诗句,细腻委婉的笔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不合理现象和弊病做了一定程度的批判揭露,甚至鞭挞和控诉。但是,她的这种揭露和批判仍然是站在小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立场,往往以抽象的“永恒不变的爱、对一切的爱”,来取代反抗和斗争,这是她诗作中的局限与弱点。不过,和《孤寂》相比,诗人的思想境界显然跳出了个人的小天地,而有较大的进展,她的现实主义色彩更浓烈也更广阔了。在诗歌表现艺术上,也愈趋于完美和成熟。诗人从典雅的格律诗和唯美主义的形式中解放出来,继承了印第安民族的艺术传统,大量采用民歌民谣。有些诗句有歌曲的节拍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对当代西班牙、美洲的诗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密斯特拉尔在西班牙语诗歌创作中的卓越贡献,这位无师自通的女诗人,在一九四五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金,她是拉丁美洲获得这种国际奖金的第一人。一九五七年一月十日,密斯特拉尔在美国病逝。如今,她的诗歌已被译成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字。她的名字,已经成为拉丁美洲妇女取得卓越成就的象征。(附图片)

南斯拉夫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第6版()
专栏:

南斯拉夫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陈诗让
离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古老的市区十多公里,有一所“大学生城”。它原先是一片沼泽地,如今已绿树成行,幢幢高楼,俨然一个幽美雅静的小城市。有九千多名大学生在这里寄宿。还有许多外国留学生,他们当中大多数来自不结盟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宿舍管理人对中国留学生说:“你们来了,我们特别感到高兴。”
我和两个南斯拉夫同学住一个房间。学生并不是根据专业和年级住在一起,而是自由结合。我同外国人住在一起,开始时难免有些拘束,因为我能说的话不多。南斯拉夫同学看出这点,就主动和我说话。他们对我说:“你要多学习,多说话。说错了没关系,我们不会笑话你。”他们还常常帮助我修改笔记和做作业。
南斯拉夫学校每周的学习时间与工矿企业和机关的工作时间一样,只有五天。同中国的学校比较,学生自学和课外活动的时间多一些。我们所接触到的学生中,有一些是边工作边上学的。他们较早地踏上独立生活的道路,要依靠自己参加工作所挣的工资来维持学习。大概是这个缘故吧,他们的性格和思想在同年龄的学生中显得比较成熟和老练。他们纯朴、善良和热情,能够认真地对待生活。
有一次,我的同屋带来一个双目失明的青年,向我介绍说,他的名字叫米哈伊洛,是贝尔格莱德大学中文系二年级学生。我感到惊讶:他两眼失明,如何能在大学里学习呢?原来他不仅攻读文学专业,还攻读另一门专业——心理学。在同年级中,他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所有的功课都在九分以上,大多数是十分。米哈伊洛对我说,他当过工人,由于出了工伤事故被炸瞎了双眼。后来他要求来贝尔格莱德大学学习。他既不能看,也不能写,而且在生活上必须自己照顾自己。有人劝他说:“你领抚恤金过日子算了,何必受这个苦。”他拒绝这种劝告。为了学习,他克服了许多许多困难。
他说:“对我来说,学习确是艰苦的。但是它给了我乐趣和希望。将来,我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社会服务。我还要参加工作。”
象米哈伊洛这样艰苦学习的事例,当然在学生中是比较特殊的。不过,我们所接触到的学生,勤奋学习却是很普遍的。
南斯拉夫的大学有一套严格的考试制度。学生只有通过考试,才能升级;考试没有通过,一般来说,必须留级。但是,如果是个别非主要科目不及格,而学生不愿留级,还可以“欠债”,进入下一年级继续学习,以后再补考“还债”。必须还清所有的“债”,才能得到毕业文凭。为了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例如,以“贷款”代替助学金。就是说,学生按期通过考试和升级,每月可以领取一定数量的“贷款”作为膳宿费用。如能按期毕业,这些“贷款”将来就用不着归还。留级的学生没有权利取得“贷款”。升级以后,可以继续得到“贷款”。但是,如果不能按期毕业,必须根据规定(按超期的年限)归还一部分。此外,留级学生也没有权利在“大学生城”或其他公寓、宿舍寄宿,而私费寄宿比公费寄宿的房租要贵得多。
我曾经问过南斯拉夫同学:“如果你们得不到‘贷款’,又不能住公寓宿舍,那学习不是更困难吗?”他们说,这种办法实际上只是对学习不用功的学生起一定的作用。如果你用功学习,也就不怕这些了。他们还告诉我,大学里有共产主义者联盟组织、学生联合会和大学生自治组织。这些组织分别管理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等问题。学生如果在寄宿方面有困难,可以向自己所在的自治组织提出来,由学生代表讨论,给他们以一定的方便。学生联合会还组织那些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搞勤工俭学。
南斯拉夫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是毕业后如何寻找工作,因为他们毕业后不是由国家统一分配,而是自己去找职业。南斯拉夫的工矿企业和所有机关招收工人、技术员、工程师,或者选聘厂长、经理和工作人员,都是根据企业和单位的需要由集体来决定,国家无权为它们作人事方面的安排。因此,大学毕业生,一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志愿去选择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还必须接受企业的挑选。
我们每天都能从报纸上看到许多招聘和求职的广告。一个寻找职业的大学毕业生接到招聘以后,还要到招聘单位去进行专业考试。具有真才实学的青年在社会上是到处受欢迎的,他们常常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南斯拉夫社会重视对青年的思想教育。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自治理论外,还要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如义务劳动,全民防御训练。大学生都要服义务兵役。
在南斯拉夫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是令人难忘的。记得我们在一九七六年初离开贝尔格莱德回国的前夕,塞尔维亚教育局的一位负责人对我们说:“我们时代的青年,主流是好的,但也有个别思想不健康的东西。”他还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希望在南斯拉夫学习的中国青年保持自己的优点和民族特色,同时也希望我国在中国学习的青年保存南斯拉夫青年的特点。”直到今天,我还时常想起这些充满友谊和关怀的话语。

“摩易泰”

第6版()
专栏:东麟西爪

“摩易泰”
“摩易泰”是泰国的一种独特的拳术。
拳师们所用的拳击手套,比西洋拳用的手套略小。按照规矩,进行拳赛的时候,手脚可以并用,并允许攻击对方身体的任何部分。泰拳的特点是灵活、神速、凶猛。他们最重视手、肘和膝盖的撞击,这些动作往往可以用来决定全场的胜负。
在泰国,不论是首都曼谷,还是穷乡僻壤,到处都设有比赛“摩易泰”的拳场。
泰国中等以上的学校,多以拳术列入体育科目中,因为它是泰族祖传的自卫武技。几乎没有一个泰国男子不懂得一点“摩易泰”。有人把泰国人称为“八臂民族”;因为他们最善于运用拳头、手肘、膝盖和脚部。用“摩易泰”进行自卫时,往往可以把敌人置之死地。“摩易泰”这项武术传统,表现出了泰国人民智慧、顽强的民族性格。(耳东)

足球热

第6版()
专栏:东麟西爪

足球热
有这样一种说法:在巴西,不会踢足球的人是不能当总统的。实际上,巴西选举法上并无此规定。但是,足球赛确实是巴西报纸、电视、电台报道、评论的一个重要而普遍的内容。在社会上,足球明星的地位并不比总统低。每当有世界比赛举行时,巴西人往往是街谈巷议,举国若狂。巴西全国有二万多个足球俱乐部,曾在一九五八、一九六二和一九七○年三次获得世界足球冠军的称号。巴西著名的运动员埃德森·阿兰特斯·多纳西门托——“贝利”,被誉为世界“足球之王”。里约热内卢的马拉卡尼翁足球场可容纳二十万观众,是世界最大的足球场。因此,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足球风靡全国,几乎人人都是足球迷的国度里,一个不会踢足球的门外汉能得到当选总统的足够选票。
(一舟)

养狗风

第6版()
专栏:东麟西爪

养狗风
据牙买加报纸报道,在西方国家中,由于生活空虚,精神无所寄托,养狗之风越来越盛。据统计,现在,在丹麦有四十五万条狗,在瑞典有五十万条,在西德有四百万条,在英国有六百万条(仅伦敦一处就有八十万条),在美国则有三千五百万条私养的狗。
由于狗的数量不断增长,为狗服务的各种行业随之兴起。什么狗的美容院、狗医院、狗旅馆、狗寿保险,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为狗制造精美食品的厂商,已成为一个生意兴隆、销量很大的行业。
在世界上还有一半人口尚且吃不饱的今天,这种人穷狗富的状况,是对人类社会的一个讽刺。
(于麟)
(插画原载牙买加《搜集者日报》)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