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75-08-19第4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古田见闻

第4版()
专栏:

古田见闻
七月的闽西,到处生气勃勃,景色诱人。我们一踏上上杭县古田公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鲜红大字,山上劲松挺拔,田野稻浪翻滚,把古田会议会址衬托得更加壮丽。
古田,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手创建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老根据地,毛主席在这里曾亲自主持召开了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写下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古田会议决议。当年的古田人民,跟随毛主席闹革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今天,他们继承革命光荣传统,发扬战争年代的那么一股劲,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运动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运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力地推动着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
传统作风大发扬
“红区干部好作风,自带饭包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这是革命老根据地人民当年赞扬干部的一首民歌。今天,古田公社各级干部,党的传统记心怀,学习当年革命老根据地干部的好作风,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坚持调查研究,朝气蓬勃地带领社员群众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公社党委书记李学山,是一九四二年参加革命的老游击队员,今年五十三岁,他年纪虽大,革命锐气却不减当年。一九七一年,为了突破古田不能种双季稻的迷信,打一个农业翻身仗,他拄着拐杖,走遍了全公社八十七个生产队,访问了上百个干部和社员,查看了所有坎坎垄垄的土壤、水利和气候条件,同干部和社员一道商量,针对这里山高水冷,常年气温低,无霜期短,种双季稻容易受到寒流袭击的困难,带领群众大力改造烂泥田,排除地下冷水,提高土温。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公社先后改造了七千多亩烂泥田,双季稻面积从五千多亩扩大到一万四千亩,年年获得丰收。
我们在古田公社访问时,看到公社办公室人员很少,干部都下去了。早在三年前,公社党委办公室就搬到了大队。哪里有经验,就在哪里召开现场会推广,哪里有问题,就在哪里蹲下来解决。公社领导干部对我们说:当年红区的区、乡干部,生活和工作都在群众中,走到哪里,两腿一盘坐下来就办公,群众把它叫做“两腿办公桌”,深受欢迎。现在,我们要发扬这个好传统,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就是我们公社办公的地方。公社党委副书记谢裕元,长年累月在第一线抓革命促生产。一九七三年他蹲在后进的赤坑大队,同这里的干部和社员,苦干一年就改变了这个队的面貌。
公社党委还经常在古田会议陈列馆,对干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这里的公社干部,经常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蹲点,大队干部每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平均二百五十天以上。他们真正做到了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时刻关心群众疾苦,成为社员群众的带头人和贴心人。
还是战争年代那股劲
在那“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古田人民跟着毛主席,奋起闹革命,打土豪,分田地,积极生产支前,踊跃参军参战;如今,古田公社广大干部和社员,仍然保持当年那股劲,努力把生产搞上去,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山区。
文元大队党支部书记赖洪昌,向我们介绍了他们修筑防洪堤的动人事迹。这个大队有二百多亩地靠近山溪,由于地势低洼,三年两头闹水灾。一九七三年秋收结束后,党支部决定沿溪修筑一条两千米长的防洪堤。根据设计,工程需要四个月才能完成。这时,有的人产生畏难情绪,主张工程分几年来干。许多贫下中农说:“当年,我们古田人民‘闹革命走在前头,搞生产力争上游’,今天搞社会主义建设,也要抢时间,争速度,决不能慢慢来!”党支部发动群众,制定了一个苦干两个月,当年筑好堤的方案。
筑堤战斗一打响,这个大队从十几岁的小孩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个个踊跃上阵,工地上每天都有两、三百人。深秋的古田山区,气温常常下降到零度以下。干部和社员冒着寒冷,每天从天朦朦亮一直干到霜花遍地的深夜。五十八岁的老贫农、共产党员赖九铭,不久前因病动过手术,身体瘦弱。但是筑堤工程动工后,他在工地精神抖擞,越干越有劲。党支部领导同志担心他累坏了身体,劝他休息。赖九铭坚定地说:“过去红军打仗,轻伤不下火线,重伤还坚持战斗;今天创社会主义大业,不出大力气,流大汗水行吗!”由于干部、社员苦战奋斗,只用二十五天的时间,这个工程就全线竣工了。
古田公社的广大干部和社员,正是靠着这种战争年代的那股劲,在不长的时间内,使这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如今,公路盘山绕岭,四通八达。古田溪的两岸相继建成了十一座小型水电站,“夜明珠”照亮了千家万户,结束了“竹片照明夜夜烧,背儿碓米累弯腰”的历史。过去,这里没有一个工厂、一台机器;如今,六十多台拖拉机在公社的田野奔跑,农械厂、造纸厂、碾米厂的机声日夜轰鸣。各大队、生产队还办起了集体养猪场。几年来,全社造林六千多亩,种植各种果树一万多株,新开和垦复油茶三千多亩,给连绵的群山披上了新装,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正确路线指航程
古田会议放光芒,革命传统代代传。古田公社各级党组织遵循古田会议决议,经常用正确路线教育干部和社员,在全社出现了一个“干部带头抓路线,社员自觉管路线”的新局面。
古田大队去年秋收前夕,第七生产队的一个干部开着拖拉机拉着一部锯板机,到外地加工赚现钱。晚上,大队党支部成员赖忠祥来到这个队,组织干部和社员在政治夜校展开了一场“拖拉机应该往什么道路开”的大辩论,进行路线分析。有的人说:“只要为集体,干啥都有理。”老贫农赖正朝一听不对劲,霍地站了起来,大声说:“我们是搞社会主义,干什么都要辨路线,看准方向。拖拉机不耕田,专门外出赚现钱,还不是走资本主义邪路!”老贫农一席话,在这个干部心里激起了强烈的反响。他主动检讨说:“都怪我没有用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带错了路,跑偏了方向。今后大家来共同把好社会主义这个关。”第二天,他带领全队社员开山造林,几天时间就完成了三十多亩任务。
在古田公社,通过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人人为革命种田,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战斗的新思想占了优势,学理论、抓路线、促生产的形势越来越好。这里的干部和社员决心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上奋勇前进!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他还是当年那股劲

第4版()
专栏:

他还是当年那股劲
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某部副部队长罗云章,是一九三三年入伍的红军老战士。在那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他跟随毛主席转战南北,爬雪山,过草地,流过血,立过功。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使他更加焕发了革命青春。为了反修防修、继续革命,他背起背包,到某部四连代职副指导员,给干部战士讲传统,做榜样,受到大家热情赞扬,都说:“咱们的罗副指导员,还是当年那股劲。”
一天下午,罗云章来到四连,背包一放,屁股没挨板凳就上山看望施工的战士。晚上开饭,正赶上连队吃粗粮。战士们想,罗副指导员刚到连队,咋也得表示一下心意,就给他加了两盘菜,做了点面条。可他却认真地说:“我是来当普通一兵的,不是来当官做老爷的。”硬是把菜倒进大锅,并且叮嘱炊事班今后再不要为他做特殊的饭菜了。事后,他还给自己规定:有剩饭不吃新饭,有粗粮不吃细粮。他来时带的铺盖和战士一个样:一床被子,一条褥子,睡在硬板床上。
罗云章对自己严格要求,对战士却是一个心眼的爱。战士们穿暖了,他身上不觉冷;战士们吃饱了,他肚子不知饿;战士们高兴了,他心里也舒畅。夜里,他查铺查哨,替战士站岗。谁个病了,他问寒问暖,又找卫生员,又做病号饭,使战士打心眼里受感动。他一有空,不是到炊事班烧火做饭,刷锅洗碗,就是到各班帮助大家补衣服、钉鞋子。在他身上看不出一丝儿官气。战士们有事愿和他讲,有话愿和他说,思想上有“疙瘩”愿找他解。晚上,他戴上老花镜,一字一句地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联系自己的革命实践,反复思考,认真备课。讲课提纲写好后,又拿到战士中征求意见,然后又多次修改补充。他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谁见了谁都称赞。
平时,罗云章常爱讲这样一句话:“劳动可以冲刷官气,防修防变。”连队搞施工,哪里活儿重,哪儿就有他;哪里最艰险,哪里有他。打风钻又脏又累,他抱起钻机就不撒手,石浆喷满脸,油污沾满手,泥水溅满身,他越干越来劲。往山上滚油桶,年青人都累得够呛,他却非要算一个不可。往山上运空气压缩机,又累又危险,大家一个劲地劝他别去,他还是变着法儿跑去干。他已经是五十好几的人了,战争年代又负过伤,战士们眼见他这样拚死拚活地和大家一样的干,怎么能不心疼啊!可是,谁要劝他,他就说:“年岁大了,更要抓紧时间为党工作,为无产阶级专政尽力。”
罗云章代职副指导员期间,非常注意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对干部战士进行艰苦奋斗的传统教育。吃饭时,有人不小心丢了几颗饭粒,他一粒粒地拣起来,送进泔水缸;地上有几片菜叶,他一片片拾起来,拿到炊事班;修井口时有人撒了一点水泥,他用手捧起来,送进仓库。有人觉得,这一星半点的不显眼,值不得拾掇起来。他却说:“这一星半点的浪费乍看起来不起眼,但资产阶级铺张浪费的风往往是从这里刮起来的。”
罗云章为了使革命传统代代相传,特意做了四个针线包、三双草鞋和一个节约箱赠送给连队。 新华社通讯员(本报有删节)

泰山青松种天山——记济南部队工程兵某部复员干部麻文成的先进事迹

第4版()
专栏:

泰山青松种天山
——记济南部队工程兵某部复员干部麻文成的先进事迹
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的伟大理想。然而,如何以实际行动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同旧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做到能上能下,能城能乡,为逐步缩小三大差别,早日实现共产主义贡献力量?这是对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的严峻考验。
济南部队工程兵某部复员干部麻文成,用他先进的思想和模范的行动,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干革命不能讲条件”
去年年底麻文成要复员了。
麻文成向组织上表示:“复员是革命的需要,我是共产党员,复员以后照样继续革命不松劲。”
麻文成这种干脆坚决的声音,是他一贯自觉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对党赤胆忠诚的反映。他从山东沂南农村入伍十五年来,始终刻苦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写了近三十万字的心得笔记。他任劳任怨,党叫干啥就干啥,曾荣立过两次三等功,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三支两军”工作中,他担任了某矿军宣队副队长、矿党委常委。他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严格要求自己,身居煤海,从不占用公家一两煤。对个别人的不正之风,他坚决抵制。广大矿工说麻文成是“一心为革命、一切为革命的好干部”。现在,麻文成同志要复员了。他将会怎样考虑自己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呢?
一天夜晚,麻文成回到宿舍,望着月光中那一幢幢将要离开的营房,心里激起了一层层浪花:
“复员是不是革命的终点?是不是‘船到码头车到站’?”
“不!”麻文成想起党的培养,斩钉截铁地说:“复员,作为个人的革命路程,当然是个很大的转折,但这也是继续革命的新起点。”“继续革命的新起点定在哪里?现在,组织上已准备在济南给我安排工作,我是心安理得地接受这种照顾,到条件好的地方工作,还是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干革命呢?”他想起了毛主席的伟大教导:“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麻文成想:“应该听毛主席的话,干革命就不能讲条件。”他琢磨着:城市和农村比,农村艰苦;内地与边疆比,边疆艰苦。他想到了祖国的新疆,新疆地大物博,人口较少,条件要艰苦些。但它是祖国的西大门、反修的前哨阵地。他自言自语地说:“我不能接受组织上在城市给自己安排工作的照顾。当干部的应该能官能民,能城能乡。现在新疆需要人去建设,去保卫,我应该带着一家,到新疆的农村去安家落户,为早日实现共产主义奋斗一辈子!”
麻文成去新疆安家落户的决心定了,心情非常激动。但是,一个新的问题又在脑海里浮动:“爱人会同意、支持吗?”家庭的问题又摆在面前。
“家庭要服从革命的需要”
家庭,是社会组织中的一个细胞,与社会紧紧相连。因此,家庭里同样存在着两种思想的斗争。麻文成的爱人吉相茹,是贫农出身,从小生活在沂蒙山区。她盼望在城市安个家,同丈夫一起生活、一道工作。因此,当她听到丈夫复员,要带全家到新疆安家落户,思想一时拐不过弯来。
麻文成心里明白:如果不做通爱人的思想工作,就不可能到新疆去安家落户。不久,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发表了。他认真学习毛主席的重要指示,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论述。麻文成象禾苗吸取雨露,如饥似渴地学了一遍又一遍。他进一步认识到:不要组织照顾,不回故乡去新疆,这是关系到限制资产阶级法权,逐步缩小三大差别,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大问题。他决心帮助爱人与留恋故土、鄙薄农村、向往城市的旧观念彻底决裂,树立东西南北中,四海干革命的思想。
除夕的夜晚,麻文成夫妇又在开家庭会议。吉相茹说:“家是咱夫妻俩和两个孩子的。咱也不讲究吃穿,只要把家安得象个样就行了。”
接过吉相茹的话,麻文成心情沉痛地回顾了在旧社会祖父、祖母、两个哥哥饿死,姑姑被卖掉的苦难家史,说:“旧社会劳动人民家破人亡,哪里有个象样的家?今天,我们翻了身,不能忘记过去的苦,更要想到将来子孙万代。家庭要服从革命事业的需要,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绝不能把家庭当作‘安乐窝’。”
麻文成的一番话,使吉相茹心里开朗多了。但她还想不大通,又说:“我从小在沂蒙山长大,家乡的山山水水难舍呵。”
麻文成马上讲起了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远离家乡,用鲜血染红沂蒙山的动人事迹,使吉相茹深受感动。这个普通的青年妇女,在麻文成的帮助下,冲破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跳出了小生产的狭隘圈子。她激动地说:“文成,你说得对!你准备为革命献出一切,我也舍得一切,和你一起扎根边疆干革命。”
“图的是共产主义的早日到来”
最初,麻文成所在部队的党委认为,麻文成入伍十五年,当了十一年干部,为部队的建设作出了贡献,而且他的孩子又小。于是,派人到济南市和沂南县给他安排工作。
麻文成对于组织的关心,心里很感动。但他觉得,组织的照顾只能作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力量,决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他说:“我在人民解放军工作了十五年,受党的教育时间长。我只能把过去的历史作为继续革命的动力,绝不能把它作为资本,向党伸手要报酬,要待遇,要照顾。”他多次谢绝组织给他安排工作,提出坚决到新疆安家落户当农民的申请。
麻文成扎根边疆的要求提出后,广大干部战士热情支持。但他耳朵里也吹进了一些不正确的议论。个别同志说:“哪里参军,复员哪里,为什么偏要到边疆去呢?”麻文成说:“一个革命者应该胸怀全局,以革命利益为最高标准,应该哪里需要到哪里去!”
还有个别同志说:“麻文成放着城市工作不要,国家工资不拿,硬要到边疆当社员,拿工分,不知道他图的是啥?”
针对这些议论,麻文成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更加坚定了到边疆扎根的决心。他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千百万人的革命运动,需要一代又一代坚持战斗下去的伟大事业,所以,我们每个人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我去边疆当农民,图的就是社会主义的前进,图的是共产主义的早日到来!”
新的起点,新的战斗
在即将奔赴新的战斗岗位的日子里,麻文成争分夺秒,做着各种准备工作:他用自己的工资,买来了木工、石工、电工等常用工具。他想:“我要用这些工具在边疆修理农具,开山劈岭,还可以为边疆实现电气化贡献力量。”他还让七岁的儿子和三岁的女儿,用济南市的泉水,浇灌着党组织赠送的两棵泰山青松;他一次次抚摸着厉家寨贫下中农赠送的“开山镐”,国防部命名的“劈山开路先锋连”战友们赠送的劈开二郎山的照片,以及农场赠送的优良品种,默默地领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现在,泰山青松已经种到天山旁。麻文成一到新疆,就受到当地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热情的欢迎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清水河各族人民载歌载舞,弹起了欢乐的“冬不拉”。一位贫农老大爷把儿子结婚不久的新房让给麻文成一家住。他们说:麻文成听毛主席的话,不留城市来边疆,他是与旧的传统观念实行彻底决裂的带头人,我们热烈欢迎他。
麻文成为了生产队扩大再生产,拿出一千五百元复员费赠送给生产队;为了搞好农村的学习运动和生产建设,他把家乡、部队赠给的马列著作、生产工具和优良品种转送给了生产队。他从落户的第一天起,就顶着骄阳,参加了紧张的夏收战斗……。
麻文成正在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指引下,朝气蓬勃地同边疆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反修防修并肩战斗。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附图片)
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中,解放军济南部队某部江苏籍退伍战士、共产党员倪惠康(右二)、李德祥(左二),志愿到条件比较艰苦的西藏自治区隆子县列麦公社安家落户。他们的革命行动,受到列麦公社党支部和广大翻身农奴的热烈欢迎。 新华社记者 摄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