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74-12-31第6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苏美争霸越演越烈

第6版()
专栏:

苏美争霸越演越烈
新华社记者述评
一九七四年,是苏美宣扬的“缓和”走进死胡同,两个超级大国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的斗争越演越烈的一年。
两个超级大国,特别是苏修社会帝国主义,为了掩盖它们争夺的真相和这种争夺对世界各国人民造成的战争威胁,大念“和平经”,宣扬什么“缓和紧张局势的进程,其潜力无穷,它可以无间隙地、不停顿地向前发展”。但是,今日天下何尝有“缓和”的影子?倒是处处都出现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紧张局面。尤其是那个社会帝国主义,更是无缝不钻,谋取世界霸权的野心在“不停顿地向前发展”。口头上的“缓和”,正是为了掩盖实际上的扩张和争霸。
欧洲这块“肥肉”是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重点。为了争霸欧洲,一年来,它们在欧洲侧翼的中东、地中海和巴尔干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这一个力图剪掉另一个在欧洲南翼的翅膀,另一个则力图斩断这一个伸向这个地区的脚爪。它们认为,谁控制了这个地区,谁就能影响欧洲局势的发展。
一九七三年苏美两国领导人第二次会谈后,出现了一场中东战争,双方几乎大动干戈;今年六、七月苏美领导人第三次会谈后,又爆发了一场塞浦路斯危机。这正是双方在这一地区激烈争夺的反映。两个超级大国时而怒目相视,剑拔弩张;时而东奔西跑,展开频繁、紧张的外交角逐。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一年之内就七次进出中东,几乎跑遍了这个地区所有国家的首都;而葛罗米柯和其他苏修头目今年也多次到这一地区活动。有时一个前脚刚走,另一个就踩着他的脚后跟进来。美国利用苏修面目进一步暴露,一些阿拉伯国家想要摆脱苏修控制的倾向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改变手法,在继续支持以色列的同时,打出了“调解”阿拉伯—以色列“争端”的旗号,鼓吹分阶段“和平解决”中东问题,企图借此把苏修势力逐步挤出中东。苏修也改变手法,提高了“支持”阿拉伯人民反对犹太复国主义斗争的调门,妄图继续蒙骗阿拉伯人民,以对付美国,稳定和扩大自己的地盘;同时不断向以色列移民,提供人力支援,同以色列勾搭,向美国的地盘伸手。与此同时,美苏两霸还向这个被它们称之为“火药桶”的地区大量输送军火。据统计,自去年十月中东战争以来,双方运往这个地区的各种军事装备的价值,已高达一百多亿美元。
目前,双方对中东地区的争夺向西已扩及塞浦路斯,向东扩大到了波斯湾、印度洋。从地中海到印度洋一线,苏美两国的战舰出出进进,不断游弋,不断演习,一有风吹草动,就都立即增加实力,威吓对方,监视对方。它们在印度洋地区争夺基地、争夺优势地位的斗争,正日益加剧。
在同中东地区紧密相连的素有“欧洲火药库”之称的巴尔干地区,苏修社会帝国主义今年以来进行的颠覆和侵略活动更加猖狂露骨。它为了控制欧洲南翼的这一重要战略地区,不择手段地在一个巴尔干国家竭力扶植亲苏势力,伺机夺权,又软硬兼施地逼迫另一个巴尔干国家为它提供“军事走廊”。在上述阴谋败露、无理要求遭到拒绝后,它又气势汹汹地在这些国家的边境地区调动军队,大搞军事演习,进行露骨的军事威胁。它还利用塞浦路斯问题大搞政治投机,企图混水摸鱼,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南翼打开缺口。
在这同时,两个超级大国在欧洲大陆进行的争夺也正在愈演愈烈。它们争夺欧洲向来是政治、军事两手并用。苏修一贯企图通过散布虚幻的“安全感”来麻痹西方,分化西欧,离间西欧国家同美国的关系,以排挤美国,为它向西欧扩张扫清道路。今年,西欧各国在经济、政治上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苏修就利用市场、原料作为诱饵,打着“发展双边关系”和“全欧合作”的幌子,招摇撞骗,对一些西欧国家大力拉拢,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西欧国家的政治渗透。美国为了加强自己在欧洲同苏修争夺的地位,调整了它同西欧国家的关系,加强了同西欧国家在政治上、军事上联合抗苏的阵势。同时,美国也利用苏修“大家庭”裂缝日深、离心倾向增长的机会,通过发展双边“经济技术合作”,加强了对一些东欧国家的“和平渗透”。“欧安会”和中欧“裁军”谈判一年多来的进程,正是反映了双方在这一地区勾心斗角、互相渗透、互相排挤的形势。
双方在欧洲地区的武装对峙状态也一直有增无已。一年多来,它们一面在维也纳谈中欧“裁军”问题,一面却继续从实战出发,以欧洲为“假想战场”,进一步加强战争准备。
苏修近年来继续增强驻东欧的苏军实力,并源源不断向这一地区运送各种新式武器装备,同时改进了后勤供应系统,提高了部队的作战准备状态。除重点扩充中欧一线军事实力外,苏修集团今年还加强了针对西欧南北两翼的军事部署和指挥体系。华沙条约集团的联合军事演习今年也更加频繁,比往年增加近一倍。
美国一面着手大规模更新部署在西欧的战术核武器以对付占优势的华沙条约组织的常规力量,一面削减驻西欧美军的非战斗人员,充实和加强作战部队。
随着双方争夺的加剧,两个超级大国都继续疯狂扩军,谋求取得压倒对方的军事优势,特别是核优势。今年苏美领导人两次会晤,外长多次互访,中心议题都是环绕核武器问题激烈讨价还价。谁都想限制对方发展自己,因此,越谈越谈不拢,越谈双方的核武器数量越多,质量越高,能量越大。
双方在进行大规模核扩军的同时,都重视发展常规军备。苏修连年来一直不顾人民死活,花费巨额款项,在重点发展核军备的同时,大力发展陆海空军常规作战能力。它的海军造舰速度和水面舰只与潜艇的总数,都已超过了美国,现正大力建造航空母舰和加速潜艇部队的核动力化,力图在这两方面也赶上美国。它还在加速研制各种新型作战飞机,不断发展坦克、反坦克武器和各种防空导弹。美国方面也认为需要为发展常规作战能力投入更多力量。去年十月中东战争后不久,美国即总结了这次战争的经验,并且在今年初提出的一九七五财政年度军事预算中要求大力增加坦克、反坦克导弹、防空武器、弹药等各种常规武器的生产和储备。为了同苏修争霸海洋,美国近年来还不断加强发展海军。
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在加紧扩军备战步调的同时,正发出越来越多的战争鼓噪。它们一个叫喊“准备世界大战的进程有增无已”,要“准备进行一场使用任何武器的战争”;一个扬言,“必须随时作好战斗准备”,等等。
这一切都说明,什么“持久和平”,什么“一代人的和平”,统统不过是自欺欺人之谈。帝国主义的本性注定了苏美两霸的关系只能是激烈的争夺;争夺的结果,难免导致战争。列宁早就指出:“‘世界霸权’是帝国主义政治的内容,而这种政治的继续便是帝国主义战争。”毛主席也教导我们:“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随着两霸争夺的加剧,战争的危险在增长。世界各国人民对此必须有所准备。但是两霸在本质上是虚弱的,它们的力量正在衰落。世界在前进,人民在觉醒。以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为主力军的世界人民反帝、反殖、反霸斗争,一年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两个超级大国内外交困,危机重重,更深地陷入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困境。在全世界人民日益高涨的反霸斗争的形势下,它们的疯狂争夺和侵略扩张必将走向彻底失败。

阿尔巴尼亚《人民之声报》发表文章 揭露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对阿拉伯人民背信弃义 科威特报纸谴责苏联向以色列大批移居犹太人

第6版()
专栏:

阿尔巴尼亚《人民之声报》发表文章
揭露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对阿拉伯人民背信弃义
科威特报纸谴责苏联向以色列大批移居犹太人
新华社地拉那电 阿尔巴尼亚《人民之声报》十二月二十一日发表文章,揭露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对阿拉伯人民的背信弃义。
文章说,最近在莫斯科公布了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不久前就苏联犹太人向以色列移居问题给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一封信。苏联玩弄这封信的把戏是有其原因的。明年年初,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头目勃列日涅夫将去中东访问。毫无疑义,他是把自己标榜为阿拉伯人民的朋友和争取这一地区“和平利益的战士”而到那里去的。然而,中东事态的发展却更加暴露了苏、美的反阿拉伯的新阴谋,暴露了华盛顿和莫斯科对以色列的公开和隐蔽的支持以及两个超级大国为在这一地区扩张而进行的争夺。
文章指出,无论是克里姆林宫的宣传还是其所谓的官方文件,都不能掩盖苏修头目的帝国主义政策的真相。每年成千上万名苏联犹太人向以色列移居这一事实,就驳斥了葛罗米柯的蛊惑人心的信件。
文章说:“阿拉伯人对莫斯科所谓的友谊有着惨痛的教训。在最困难的时候,苏联社会帝国主义者公开背叛了他们。阿拉伯人民的愿望是同克里姆林宫在中东的扩张野心不相容的。阿拉伯人是为解放被犹太复国主义者霸占的土地和为使巴勒斯坦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重建家园而斗争;而苏联社会帝国主义者却在同美帝国主义者争夺的同时,企图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用魔爪把住这个具有战略和经济意义的重要地区。”
新华社科威特电 科威特《政治报》十二月二十日发表文章指出,苏联当局让大批苏联犹太人移居以色列,对阿拉伯事业、特别是对巴勒斯坦解放事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文章揭露说,苏联一面表示要同埃及和巴勒斯坦抵抗运动改善关系,一面却向美国保证取消对苏联犹太人移居以色列的限制。因而,每年大约有六万苏联犹太人到了以色列。“这就构成了对阿拉伯事业的严重威胁。”
文章指出,苏联的所谓“缓和”政策是为以色列的利益服务的,也正适应美国的需求的。据统计,移居以色列的欧洲犹太人,其总数的百分之七十来自苏联。文章说:“这是苏联从背后刺向阿拉伯人的一把凶残的匕首。”
文章说:我们将多方面寻求武器,直到有能力建立起自己的兵工厂。“我们不需要那些出卖我们而又把最珍贵礼物馈赠给我们的敌人——以色列——的人做朋友。”

伊朗《世界报》发表社论 谴责两个超级大国争夺印度洋

第6版()
专栏:

伊朗《世界报》发表社论
谴责两个超级大国争夺印度洋
据新华社德黑兰一九七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电 伊朗《世界报》(国际版)十二月二十九日发表社论,谴责两个超级大国在印度洋的争夺。
社论说,印度洋是世界主要贸易航道之一,某些大国绝不会忽视其重要性。“游弋于印度洋水域的俄国舰队正在不断扩大,而美国也正在迪戈加西亚建立基地。”“这些军事力量的加强成为印度洋沿岸各国忧虑的根源。”
社论接着说,印度洋国家必须注意要求这两个大国离开这个地区的可能性。“但是,在它们能这样做以前,印度洋国家必须团结起来,并使用军事力量确保他们的保卫贸易航道的要求得以实现。”

从苏修文学看所谓“当代英雄”

第6版()
专栏:

从苏修文学看所谓“当代英雄”
北京师范大学 范岩
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哪个阶级统治的社会,就宣扬哪个阶级的世界观,就歌颂哪个阶级的代表人物。适应勃列日涅夫统治集团在国内强化资产阶级专政和法西斯专政的需要,近年来苏修文学越来越多地、越来越露骨地把企业中的新型资产阶级人物作为他们的“当代英雄”来歌颂,这实际上是苏修统治阶级的自我写照。剧本《外来人》、小说《普隆恰托夫经理的故事》等就是这样一批代表作。从这些作品里可以看到苏联社会制度的蜕变和统治着苏联的新型资产阶级的丑恶面目。这是了解苏修社会的绝妙的反面材料。
统治集团的代理人
随着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篡夺苏联党政大权,在苏联复辟资本主义之后,一批占据企业领导的新生资产阶级分子的权力大大膨胀起来。苏修的《生产企业条例》规定,他们不仅有权“占有、使用和支配”生产资料,而且有权“招收和解雇工人,对企业的工作人员采取奖励措施和进行处分”。今天苏联的企业已经完全变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企业,企业的领导大权完全掌握在统治集团的代理人手里。
《外来人》中的主人公切什科夫和《普隆恰托夫经理的故事》中的普隆恰托夫,就是两个资产阶级暴发户。他们靠着在企业中掌握的极大权力,骑在工人头上作威作福,巧取豪夺,残酷地剥削和压榨工人。普隆恰托夫就把他主管的木材流送管理处称为“普隆恰托夫之国”。他得意洋洋地宣称,工人只“应该懂得干活!干活!”切什科夫则气焰嚣张地叫嚷,我“并不亲自动手去干活”,我有“无限的权力”,“一切要求应当对我提”,俨然以严厉的大老板自居。就是这样一些人,被苏修文艺评论捧为“新型的企业领导人”。
普隆恰托夫扬言他“在捍卫神圣的事业”,切什科夫也自称要“干一番大事业”。他们的事业究竟是什么呢?说穿了,就是勃列日涅夫从事的复辟事业,就是压迫和剥削工人的事业。他们对革命传统极端仇恨,对工人阶级的斗争历史嗤之以鼻。当别人谈起工厂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的斗争经历,提到一些同敌人浴血奋战的指挥员如今在厂内受到人们的尊重时,切什科夫轻蔑地说:“我感兴趣的是将来”。这充分说明他们是十月革命的叛徒,工人阶级的败类。而在苏修眼里,这伙人却被称为积极推行勃列日涅夫“选定的路线”的“实干家”。
唯利是图的资本家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攫取最大限度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唯一的动机和直接的目的。勃列日涅夫之流全面推行利润挂帅的“新经济体制”,把资本主义的利润原则用法令形式固定下来,加强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在他们的文学作品里,利润就成了切什科夫和普隆恰托夫这些新型资本家的命根子。他们凭借着苏修统治集团所赋予的种种特权,不择手段地从工人身上榨取最大的利润。在切什科夫看来,一个技术熟练的造型工人,是大可利用的。于是就对他另眼看待,捧他,还派他去外地学习技术,目的是诱使他为提供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出力卖命。与此相反,厂里有一批上了年纪的妇女,虽然她们经历过战争的考验,在建厂工作中付出过巨大劳动,但切什科夫认为,从她们身上榨不出多少油水,居然叫嚷“行善不是工业的传统”,主张将她们一脚踢出厂门。那末,切什科夫需要的“传统”是什么呢?能干的时候卖命,不能干的时候滚蛋。这就是切什科夫的“传统”,也是一切资本家的“传统”。
苏修的御用文人把能象资本家一样首先抓利润的切什科夫吹捧为“当代英雄”,说他“懂得经济、爱钱,也善于计算钱”,还说什么“这样的人最好多一些,如果不能每个车间一个,哪怕每个工厂一个也不错”。他们说得多么露骨啊!这正好说明今天苏联的企业领导人已变成贪婪地榨取工人血汗的吸血鬼了。
镇压工人的法西斯独裁者
苏修叛徒集团是在镇压和剥削苏联各族人民的基础上建立自己反革命小朝廷的。因此他们极端害怕人民,极端仇视人民,越来越依靠反革命暴力来维持其反动统治。他们公开鼓吹在企业中“用法制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强劳动纪律”,而且还特别炮制“关于改进国民经济中法制工作的决议”。切什科夫和普隆恰托夫之流就是一伙在企业中对工人实行法西斯专政的独裁者。
勃列日涅夫鼓吹“任何一个工作日和工作小时也不应白白放过”。切什科夫就提出“需要按每分钟计算的工作进度表”。前呼后应,他们就是要让每分钟都用来榨取工人的血汗,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从工人身上剥下两张皮来。切什科夫一到工厂就摆出一副“冷酷无情”的面孔,为了强化法西斯纪律,他操起两把刀子。一把是严格监工。他叫车间头头到工段过夜,并在电话里怒吼:“制服他们!”“掐他们的脖子!”这完全是一派横行霸道的法西斯作风,难怪有人叫他“小小独裁者”。另一把刀子叫物质惩罚。他对所谓违反“纪律”的人,动不动就是“扣掉一半奖金”,就是“用卢布鞭策人”,而且还十分得意地说“这样做,他们就会怕我们”。同切什科夫的两把刀子一样,普隆恰托夫的原则是所谓“善良应该和拳头为伴”。“善良”当然是骗人的外衣,你不服从就让你尝尝拳头的滋味,就扣你工资,就开除你,甚至叫民警送你上法院。这就是这个原则的本质。
在切什科夫和普隆恰托夫身上,我们看到今天苏联新型资产阶级分子一副多么凶狠、多么阴险的法西斯嘴脸。可是苏修评论却恬不知耻地宣称,切什科夫之流是对“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作了“现代严格的理解。”这真是不打自招,它恰好暴露了苏修所鼓吹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正是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
《外来人》和《普隆恰托夫经理的故事》这类作品今天在苏联出笼,决不是偶然的。近年来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在国内推行“新经济体制”,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激起人民强烈的不满和反抗。为此,苏修头目一再鼓吹要达到“高标准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果”,公开叫嚣“加强国家纪律和全力提高组织性”。在这种情况下,苏修文学塑造切什科夫和普隆恰托夫这类用高压手段榨取工人血汗的“当代英雄”,就完全适应了勃列日涅夫的胃口。因此,难怪这类作品一出现,就受到苏修舆论界热烈的喝采。单是《外来人》这出话剧全国就有几十家剧院争相上演,并且搬上银幕。他们称切什科夫是应“时代命令”出现的“关键性的、意义重大的人物”。一些大联合公司的经理也亲自出马,声称“不仅是生产,而且是整个社会都不能脱离切什科夫要求的纪律而存在”,“否则事业就要完蛋”。更值得注意的是,苏修还煞费苦心地邀集企业领导人举行座谈,号召大家向切什科夫学习。其中有个工厂的车间主任就介绍自己如何效仿切什科夫,对工人“提出严酷的要求”,两个月就解雇了十二个人。
事实生动说明,苏修领导集团正在利用塑造这些丑恶的艺术形象为其进一步推行修正主义政治路线服务。但是,苏修面临的困境日益严重,无论切什科夫或普隆恰托夫,都无法挽救这伙叛徒彻底垮台的命运。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