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74-12-09第3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千里草原处处春

第3版()
专栏:

千里草原处处春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战斗洗礼的黑龙江省呼伦贝尔盟的草原,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雄伟的大兴安岭一望无际,碧波荡漾的贝尔湖景色宜人;千里牧场上,牛羊肥壮,骏马奔腾;满载畜产品和生产、生活物资的汽车、拖拉机、勒勒车,穿梭似地奔驰在草原的公路上。随着批林批孔运动的深入,更加焕发出草原各族人民的革命精神。
欣欣向荣的景象
批林批孔的浩荡东风,吹遍了辽阔的呼伦贝尔草原,不论是社、队的所在地,还是游牧的畜群点、蒙古包,到处都摆开了批林批孔的战场。各族贫下中牧和干部,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狠批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他们一针见血地指出:林彪和孔老二奉的是一个道,信的是一个教,念的是一个经,走的都是复辟倒退的路。各族人民和社、队干部,紧密联系当地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实际,回忆自己血泪斑斑的家史,对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畅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愤怒批判林彪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
呼伦贝尔草原的人们,在学大寨改天换地的战斗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文化大革命以来,呼盟牧区新打了许多水井,使三千多平方公里的干旱草原有了水,解决了人畜饮水的困难,促进了牧业生产的发展。在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近两年来,草原牲畜每年都以百分之七左右的速度增长着。此外,还开发粮料和蔬菜基地六万多亩,去年收获达一千万斤。随着牧业生产的发展,对国家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今年,呼盟牧区向国家交售的牲畜达十八万多头(只)。鄂温克族自治旗大小牲畜比解放初期增加了九倍多。这个旗的锡尼河西公社变化更大,各类牲畜比解放初增长了十五倍。
这个公社年近六旬的宝力道老牧民,在旧社会,终年奔波在草原上,给牧主当牛做马,受尽了压迫和折磨。解放后,他的一家同所有贫下中牧一样,翻身作了主人,生活越过越美好。他的儿子已成为旗里的干部。经过文化大革命锻炼的宝力道老大爷,精神更加焕发,干劲倍增。近几年,他在西博生产队修配厂与群众一起制造了钻台、刨床、鼓风机等急需的设备十多件(台)。批林批孔运动中,在打草的忙季到来之前,又设计制造了机引运草器,以实际行动批驳了林彪、孔老二“上智下愚”的反动谬论。
文化大革命使呼盟的文教卫生事业也得到很大发展。如今,由贫下中牧管理的队办小学遍及草原,各族牧民的子女都上了学。由赤脚医生、公社卫生院、“六二六”巡回医疗战士“三结合”的牧区医疗网也初具规模,疾病率大大下降。草原到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民族干部在成长
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少数民族干部正在茁壮成长。他们迎着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狂风激浪,带领各族贫下中牧前进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陈巴尔虎旗东乌珠尔公社海拉图生产队党支部书记朝克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
从灾难深重的苦海里获得解放的朝克,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一九五四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二十年来,他听毛主席的话,听党的话,带领群众坚决走集体化的道路。
在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中,朝克和副书记嘎瓦日、新干部阿拉坝格日勒等一班人拧成一股劲,带领社员群众同阶级敌人斗,同大自然斗,使万余亩缺水草原变成了可用的牧场。朝克还带领队干部、老贫牧走遍方圆二百多里,勘察水草,选择牧点,盖房屋,定棚圈,又试种白菜、土豆、苜蓿草,全队蔬菜达到了自给有余,牲畜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了百分之六十六,公共积累增加了一倍,成为牧区学大寨的先进单位。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他带领群众狠批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提高了牧民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过去有人散布“逐水草放牧,靠天养畜,是祖宗传下来的老章法,不能改”。朝克说:“草原上几千年传下来的老章法,是王公、牧主压迫穷苦牧民的枷锁,一定要打破。我们不信神仙不靠天,我们要象大寨贫下中农那样改天换地,作草原的主人。”在朝克的带动下,社员群众都以主人翁的姿态,抓革命,促生产,今年又以百分之九十八的接羔成活率夺得了牲畜业的丰收。
现在,在呼盟牧区旗一级领导班子中,少数民族干部占百分之八十;在公社以下的领导班子中,少数民族干部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更可喜的是一批在文化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青年和妇女干部,被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
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查干公社乌兰吐克生产队党支部书记阿由勒图贵,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一名女闯将。她担任了公社革委会副主任、盟妇联主任和中共黑龙江省委候补委员后,地位变了,但仍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参加生产,领导生产。去年,她领导的接羔点,战胜多风、大雪的困难,实现了百母超百仔。
团结战斗新篇章
批林批孔运动中,呼盟的各族干部和群众,始终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批判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批判林彪破坏民族团结的罪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进一步增强了团结。
去年初春,北部边疆还是银装素裹,在嘎拉布尔公社蹲点的中共新巴尔虎左旗主要负责同志,带领干部、老贫牧,踏破一尺多深的积雪,迎着刺骨的寒风,勘察草原,掌握情况,制定了牧业学大寨的规划。
初夏,开发农林基地的战斗开始了。嘎拉布尔公社三个生产队的强壮劳力出动了;公社所属机关的蒙、汉、达斡尔等各族职工和学校的革命师生都参加了战斗。嵯岗镇公社、驻军某部七连也都派人来支援。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团结战斗。伊和乌拉生产队的党支部书记、民兵连指导员敏珠尔,在开挖渠道中,发扬“龙江”风格,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承担地势高、土方多的地段,每天破晓出工,天黑收工,完成任务又快又好。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这个公社提前完成了开发农林基地的年度计划。被开垦的千亩草原上,适时播种了燕麦、大麦等粮料作物,当年就收获了十二万斤粮料。
千里草原处处春,民族团结花盛开。
本报通讯员(附图片)
天山脚下,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军民团结建设草原,牛羊肥壮,牲畜发展。 本报通讯员摄

牧区学大寨的带头人

第3版()
专栏:

牧区学大寨的带头人
在辽阔的青海草原,有个藏族干部名叫兰夸加,他是泽库县加仓大队党支部书记。他一心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上。牧民们赞扬他是“牧区学大寨的带头人”。
勇于挑重担
十一年前,兰夸加被牧民选为加仓大队的大队长。他白天夜晚都琢磨着:怎样带领群众把加仓建成繁荣的社会主义新牧区。
有一年初春,加仓草原青黄不接,又接连下了几场雪,给牲畜安全度春造成了威胁。兰夸加始终战斗在生产第一线,精心地察看着每一个畜群。他经过几天的艰辛跋涉,来到老牧民茨正木的羊群,发现羊只膘情不好,立刻和老人商量,把羊群赶到曲玛日河对面,寻找好草。
可是,因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曲玛日河水深流急,羊群无法通过。兰夸加从一处冰桥上赶羊过河。突然“咔嚓”一声,冰桥断落,两只母羊掉入急流中。老牧民正准备下河,只见兰夸加解开腰带,脱下皮袄,扑通一声,跳进冰水。高原的回春寒,胜过三九天,河水冷彻入骨。他喘着气,与急流搏斗,一手抓住羊角,一手拨开浮冰,把两只母羊救上了岸。他已经被冻得牙齿打架,全身发抖,又冒着浮冰冲打的危险,把几十只羊全部背到了对岸。茨正木老人看到他身上被浮冰撞的一道道血印和伤痕,又感动又心疼。羊群转移到对岸后,兰夸加继续帮助老人赶送了三天,直到羊群吃上了好草,才奔向其他畜群。
又一次,加仓草原风雪交加,气温猛降。兰夸加顶风冒雪、日夜兼程地奔赴各个畜群,组织广大牧民开展抗灾保畜斗争。一个深夜,他赶到路途最远、地势最高、雪灾最重的高山畜群。这里十五群羊中已有一百五十多只老弱病羊,被积雪围困,吃不上草。他立即踏着齐膝的深雪,冒着刺骨的寒风,把这些羊赶回度春草场。
调查研究 解决问题
近几年来,加仓畜牧业不断发展,出现了劳力不足的矛盾。兰夸加到劳力最紧张的五队蹲点。他白天跟群放牧,跟老牧民交谈;晚上串帐篷,与干部们商量。经过反复调查研究,想出了一个办法:根据马、牛、羊的不同情况,把全队的牲畜合理组群,成立作业组,推选政治思想好、有经验的贫下中牧任组长,并具体确定每人的放牧责任。这样,加强了责任制,大大节约了劳力,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党支部推广这一经验,解决了劳力不足的困难。
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经过合理组群,各队的壮劳力基本上都跟群走圈放牧去了,留下的是些妇女、老人、小孩。怎样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兰夸加又来到五队继续调查研究。他看到五队的老人、妇女和小孩,在草场上、帐篷里,到处摆开了革命大批判的战场,批判林彪、孔老二鼓吹的“上智下愚”、“男尊女卑”等反动谬论,焕发出极大的革命热情,掀起了修棚打圈的高潮。兰夸加建议党支部推广他们的经验,建起了许多崭新棚圈。
为了提高棚圈质量,兰夸加又深入到一队带领牧民创造出一种综合性大羊舍,内分待产舍、补饲舍、羊羔接产舍和饲料储藏舍等,舍内可存五百只羊。这一新经验在面上推广,棚圈建设迅速发展。现在,加仓草原实现了大畜有圈、小畜有棚、改良羊有舍,为发展牧业打下了基础。他们的经验正在全县推广。
几年来,这个大队的生产一年比一年发展,牲畜由原来的几千头增加到两万四千多头。今年虽然遭灾仍获大丰收。
站在斗争的前列
今春以来,千里加仓草原上批林批孔的怒涛,席卷到每一块草场。
在公社举办的批林批孔学习班上,兰夸加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满腔怒火地批判林彪、孔老二。学习班一结束,他和党支部副书记朝日吉回到了大队,连夜召开支委会,认真研究、布置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当时,正是加仓草原抗灾保畜的紧张季节,牧民们正在分散地走圈放牧。全大队近百个畜群、两万多头(只)牲畜,散布在方圆数百里的草场和深山峡谷之中。为了把群众尽快发动起来,兰夸加和其他干部,跨上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从这顶帐篷到那顶帐篷,从这个畜群到那个畜群,热情地宣讲毛主席、党中央关于批林批孔的重要指示,帮助各队举办批林批孔学习班。
在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中一贯冲锋陷阵的兰夸加,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带头向林彪、孔老二猛烈开火。牧民们看着他那被牧主恶狗咬剩下的半个耳朵,听着他那铿锵有力的批判声,纷纷起来批判林彪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决心建设好社会主义的加仓草原。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今日凉山

第3版()
专栏:

今日凉山
在批林批孔运动深入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们访问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南部的大小凉山,南临金沙江,北靠大渡河,总面积三万平方公里。在一百零四万人口中,彝族占百分之七十。解放前,残酷的奴隶主对奴隶可以任意挖眼、抽筋、火烧、活埋和买卖,一匹好马可以换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奴隶。
一九四九年,凉山解放了,奴隶们见到了太阳。在毛主席和共产党领导下,一九五八年这里完成了民主改革,奴隶们砸碎铁锁链,埋葬了奴隶制,走上了社会主义金光大道。二十多年来,凉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在过去刀耕火种的荒山野岭上,一层层大寨式的梯田直上云端,拖拉机满山奔走。全州农、牧业生产迅速发展,还办起了上百座工厂和矿山。第一代彝族产业工人成长起来了。全州新建的五百六十多座小型水电站,使全州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公社用上了电。从前奴隶们无权上学,生病只能找巫师;现在,全州有二千三百多所小学、中学和专科学校。医疗卫生事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了,现在是县有医院,区和公社有卫生院和卫生所,大队和生产队有三千多名赤脚医生和卫生员。千百年来几乎与世隔绝的凉山,如今铁路横贯全境,公路四通八达。
凉山最深刻、最动人的变化,是广大翻身奴隶社会主义觉悟不断提高。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广大彝族翻身奴隶抚摸着身上的块块伤痕,用自己的血泪史控诉万恶的奴隶制,用凉山今昔的变化,痛斥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反革命罪行,决心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建设好社会主义的新凉山。
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凉山于一九五八年完成了民主改革,广大奴隶翻身做主人。他们“三步并做一步走”,当年就从互助组、初级社发展到高级社。今年春天全州实现了公社化。
但是,前进的道路是不平坦的。
美姑县作物公社瓦里沟大队的历史,就是凉山彝族人民坚持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一个缩影。这个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叫布哈,副书记叫石古。民主改革完成后,他们带领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有个奴隶主背地里咒骂说:“这群娃子吃饭的马杓没有一个,遮屁股的破布没有一块,除了会在河边喝水外,啥也不会,还要办什么社!”他指使狗腿子,夜里对布哈劈脸砍了一斧头,妄图杀害他。第二天,行凶的敌人被捕了。在斗争会上布哈坚定地说:“吃过蒿草的人,最知道荞粑的香甜,受过苦难的奴隶,最知道毛主席和共产党的恩情。奴隶主的斧头再凶,也砍不掉我跟着毛主席和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布哈和石古在上级的支持下,办起了大凉山下的第一个高级社——瓦里沟生产合作社。合作社人多力量大,立即决定开发山下一片洼地。消息传开后,有个奴隶主说:“那是块神地,动不得。往年卡比阿呷就因为在那块地上挖了一锄头,结果成了卡比(彝语,意为跛子)。”布哈说:“豺狼死了不闭眼,打倒了的奴隶主还要搞破坏,我们千万不能上当!”他和石古一起,带领翻身奴隶批判了奴隶主,热火朝天地开起荒地。他们在这块地上种上小麦,获得了亩产四百多斤的好收成。象布哈和石古这样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物,在凉山到处可见。
豪情满胸怀 山河手中改
大小凉山,纵横千里,重峦叠嶂,山大沟深,农业生产条件比较差。但是,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广大翻身奴隶,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奋发图强,用自己的双手改造凉山,建设凉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大凉山北部的越西县大瑞公社,有一位共产党员,叫华达。他五十多岁了,是一位饱经苦难的翻身奴隶,现在担任瑞堰大队的党支部书记。瑞堰大队座落在一座高山坡上,山下是千年沼泽,人畜陷进去就出不来,社员们主要靠在坡上种植旱粮过日子。走上集体化的道路后,华达一心要把这片沼泽利用起来。他访问了一些老人,并踏着草墩,深入沼泽深处作实地调查,找到了改造沼泽的办法。他带领社员群众,一边开沟排水,一边从山坡上背土垫地。他们连续战斗了几个冬春,终于把这片三百多亩的沼泽全部改造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油菜平均亩产三百多斤,粮食平均亩产超过了千斤。
瑞堰大队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大瑞公社也是这样。解放前,这里还停留在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状态,群众形容当时的情形是“种一季庄稼,吃一顿粑粑”,“收一坡,煮一锅”。现在面貌大变了。一九七一年全公社粮食平均亩产跨过了《纲要》,去年又超过了千斤。全公社拥有拖拉机、柴油机、脱粒机、胶轮车等农用机械四百多台(辆),每个大队都有一座小型水电站。在公社的正中间有一个山包,名叫大古山,方圆六、七里,解放前是彝族奴隶主和汉族恶霸地主械斗的战场。现在,山顶种植的松树苍青挺拔,山腰和山脚种植的苹果、梨、桃等果树,结实累累,林荫下还栽培了珍贵药材三七。昔日的荒山变成了宝山。
彝族干部在斗争中成长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大批彝族干部在迅速成长。几年来,有关部门输送了一千三百多名彝族青年、干部到中央、西南民族学院学习,本地也举办了民族干部学校和训练班,培养了大批民族干部。经过文化大革命的锻炼,大批优秀的彝族干部被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全自治州现有民族干部四千九百多名。中共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的十位书记、副书记中,有六位是彝族干部。州、县、区、公社四级党委的书记和副书记、革委会主任和副主任中,彝族干部占百分之七十七点九,其中有许多担任了第一把手。
昭觉县委第一书记、彝族干部孙自强,解放前一家人都是土司的“娃子”(奴隶),父亲被奴隶主杀了,叔叔被奴隶主沉下了河底,妹妹不知被卖到何方,全家只有他和母亲两人幸存下来。解放后,在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文化大革命中,他进一步经受了锻炼,一九七三年光荣地出席了党的十大。从北京回来,他担任了昭觉县委第一书记。批林批孔运动中,孙自强深入到四开公社蹲点。他同群众一起把林彪、孔老二、奴隶主三者的反动言论汇集起来,进行“三对照”,使广大翻身奴隶认识到,林彪、孔老二、奴隶主都是一路货。大家怒火满胸膛,联系现实的斗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大批判。大家越批心里越亮堂,越批社会主义积极性越高涨。在批林批孔的推动下,这个公社开展了大规模的治山改土活动。孙自强冒着鹅毛大雪,同群众一起出工,带头大干苦干,短期内就修好了十多里长的防洪堤,保护和改良了大片田地。孙自强认真总结了这个点上的经验,召开现场会加以推广,促进了全县批林批孔运动的深入发展。
现在全自治州彝族、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干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紧密团结,并肩战斗,决心把社会主义的新凉山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