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74-05-05第3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在矛盾冲突中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评长篇小说《艳阳天》

第3版()
专栏:

在矛盾冲突中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
——评长篇小说《艳阳天》
初澜
浩然同志的长篇小说《艳阳天》,是在我国文艺战线上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激烈斗争中产生的一部优秀文学作品,长时期以来,受到广大工农兵读者的热烈欢迎。这部小说,以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的精神为指导,深刻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农村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成功地塑造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领头人”萧长春的英雄形象。在当前批林批孔运动深入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在反击修正主义文艺黑线回潮、坚持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斗争中,探讨和研究《艳阳天》的思想艺术成就,对于批判林彪贩卖孔孟的“克己复礼”、
“中庸之道”,肃清“阶级斗争熄灭论”在文艺领域中的流毒,反对文艺创作中的“无冲突论”和“中间人物论”等,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努力塑造工农兵英雄典型,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根本任务。萧长春,是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中涌现出来的成千上万英雄人物的典型形象。这一人物之所以高大、丰满而感人,很重要的一点,是由于作者在创作中运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通过把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的途径,突出地刻画了萧长春的英雄形象。
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存在着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进行颠覆和侵略的威胁。我们时代的英雄人物,都是在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起来的。社会主义文学创作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深刻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斗争生活,必须敢于揭示矛盾、激化矛盾和解决矛盾,在矛盾冲突中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
小说《艳阳天》写的虽是东山坞农业社在一九五七年麦收前后十几天内所发生的事件,却展现了我国农村惊心动魄的阶级斗争的历史画面。萧长春就是这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以萧长春为代表的广大贫下中农在社会主义道路上,面临着错综复杂、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这里,有同暗藏的反革命分子、农业社副主任马之悦的矛盾,有同公开的敌人、反动地主马小辫的矛盾,有同富裕中农弯弯绕等的矛盾,有同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李世丹的矛盾,还有同被敌人拉去当“枪”使的贫农马连福的矛盾,等等。小说中的矛盾冲突是围绕着农业社的分配问题而展开的:萧长春和广大的贫下中农,为了巩固集体经济,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而地主分子、暗藏的反革命分子和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以及一些富裕中农,则提出了要搞“按土地分红”。在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这一矛盾冲突的实质仍然是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坚持革命、反对复辟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有敌我矛盾,也有人民内部矛盾。它们盘根错节,相互联系,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阶级斗争的复杂性和尖锐性。作者在揭示这些矛盾时,始终让萧长春处于这些矛盾的中心,并且处于矛盾的主导地位。不论是马之悦、马小辫要捣乱、要复辟,弯弯绕、马大炮要走发家致富的资本主义道路,还是李世丹要推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他们的对立面都是萧长春。这样做,是基于生活现实的,因为萧长春是贫下中农的主心骨,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带头人。
小说在突出萧长春与马之悦、马小辫这一矛盾斗争的主线时,把其他矛盾组织起来,让各种矛盾都围绕着萧长春而展开,让英雄人物在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风口浪尖上经受种种考验。这种安排十分重要。因为,只有当英雄人物处于矛盾斗争的中心位置上,才能为塑造英雄人物提供阶级斗争的典型环境,才能给英雄人物以充分的用武之地。
长篇小说《艳阳天》正是这样为我们展现了一场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斗争场景。你看:当敌人挑动部分中农闹土地分红时,萧长春立即从工地赶回东山坞,主动迎击这股逆流,打乱了马之悦的部署,使敌人陷于被动。干部会上,被敌人蒙蔽的马连福气势汹汹地冲着萧长春“开火”,但他沉着镇定,敏锐地觉察到真正的对手还隐藏在幕后,通过对斗争形势的分析,终于抓准了主攻方向。由于敌人十分狡猾,设置圈套,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反扑,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陷萧长春于被动局面。但小说却把敌人的反扑,转为显示萧长春英雄本色的时机,不仅写出萧长春的从容应战,更表现出他善于乘胜追击。在保卫麦收的战斗中,萧长春采取主动,一面提前公布小麦预分方案,争取了部分落后群众,瓦解了敌人的阵势;一面果断地撤换了马立本的会计职务,整顿了阶级队伍,打得马之悦“象是心窝里挨了一刀”似的难受。最后,敌人妄图以杀害萧长春的儿子小石头来破坏麦收。在这一关系到斗争全局的严峻关口,萧长春考虑的是东山坞的前途,社会主义的方向。他一方面以无所畏惧的反潮流的革命精神,坚决顶住了乡长李世丹从上面加给他的压力,一方面清醒地分析斗争形势,不被敌人造成的失子之痛所压倒,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批驳了马之悦借以煽动群众的所谓“亲子骨肉”的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以坚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带领群众投入打麦子的紧张战斗。萧长春这种“金钱买不了,刀枪吓不倒,刀搁脖子不变颜色”的硬骨头精神,给东山坞社员群众以巨大的教育和鼓舞,终于使敌人无可奈何地哀鸣:“眼前这个人象一座山,推不倒,搬不动。”
萧长春这种革命硬骨头精神,来源于对毛主席革命路线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是带领群众用不断的斗争推动历史前进的彻底革命精神,是在斗争中经受任何挫折打击而决不气馁的坚强意志。这种硬骨头精神,是萧长春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征。小说通过一系列矛盾冲突来揭示这一思想性格特征。它说明了要塑造好无产阶级英雄典型,不仅要使英雄人物处于矛盾冲突的中心位置,而且要展示出英雄人物通过斗争促使矛盾向着革命方面转化的力量,才能体现英雄人物在革命斗争中的主导作用,才能使英雄形象高大、丰满而感人。如果没有萧长春和马之悦的激烈冲突,如果不突出萧长春的主动进攻精神,英雄人物的大无畏的革命品质和高度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是不可能如此淋漓酣畅地表现出来的。所以,那种虽然写了矛盾冲突,但浅尝辄止,不敢使矛盾激化的作法,是根本不可能塑造出高大丰满的英雄人物形象的。
小说《艳阳天》在解决各种不同矛盾的过程中,不仅突出了萧长春性格中敢于斗争的一面,同时也突出了他善于斗争的一面。
东山坞的阶级斗争是非常错综复杂的。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萧长春对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采用了不同的斗争方式。在处理敌我矛盾方面,萧长春对暗藏的阶级敌人马之悦和公开的阶级敌人马小辫,又采取了不同的斗争策略。马之悦是两面派,有欺骗性,所以萧长春必须同他经过多次较量,让他充分暴露,才能剥开他的画皮。反动地主马小辫,只能躲在阴暗角落里捣鬼,所以萧长春就发动他周围的群众,对他加强管制,当他一旦进行破坏,立即遭到无产阶级专政铁拳的狠狠打击。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过程中,小说则生动地反映了萧长春善于运用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斗争,达到新的团结的原则,帮助和教育思想落后的社员。弯弯绕虽是个富裕中农,但是按他的经济地位和合作化以前的剥削经历,以及那种极端的自私自利行径,都是在往资本主义道路奔。所以萧长春对待他的方针尽管是立足于争取,但对他破坏农业社的种种言行,却没有妥协迁就,而是进行了毫不容情的斗争,直至揪出了马之悦,才使他“醒过梦来”,开始认输。对于同样是动摇不定的中农韩百安和马子怀,萧长春也对症下药,主要是耐心说服教育,给他们摆前途,指方向。萧长春明确地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个问题尖锐地摆在他们面前,必须从速作出抉择。对贫农马连福,萧长春则是怀着“恨铁不成钢”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严肃地批评他被敌人牵着鼻子走的错误行为,热情地挽救了这个“姓在一个‘穷’字儿上”的阶级兄弟。
萧长春运用不同的斗争策略和方式解决各种不同的矛盾,显示了马克思主义斗争哲学的威力。这一人物善于掌握斗争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以及细致深入的工作作风等特点,在读者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矛盾着的双方,不能孤立地存在。假若没有和它对立的一方,它自己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因此,在文学创作中要正确地、充分地表现矛盾冲突的各个方面。为了写好居于主导地位的英雄人物和正面力量,也要写好居于陪衬地位的反面人物和反面力量。对阶级敌人,要表现他们的狡猾凶狠和虚弱的本质,写出其必然灭亡的命运。这是为了通过革命和反革命的激烈搏斗歌颂革命力量的强大和胜利。小说《艳阳天》在这方面没有畏葸不前,而是在着力塑造萧长春的形象的同时,也十分注意对反面人物的描写。小说通过深刻地揭露一小撮阶级敌人的反革命本质,使反面人物对英雄人物起了很好的反衬作用。
被打倒的反动剥削阶级对于亡国共产总是不甘心的。就拿马之悦来说,他出身破落富农,在旧社会勾结敌伪,破坏革命,不光会使手腕,又有一副“贼大胆”。他所以投机革命,是想捞取“荣华富贵”。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入,他的个人野心难以实现,而过去的罪恶又将受到审判时,他便按捺不住跳出来同革命人民较量。他要独霸一方,胡作非为,就要整倒萧长春;他要发家致富,就要搞垮农业社;他要逃避人民的审判,就要复辟资本主义,把历史拉向后退。小说写出马之悦这个人物的来龙去脉,写出他大耍两面派,进行反革命复辟活动的内在根据。现实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告诉我们:暗藏在党内的阶级敌人,有个逐渐暴露的过程,革命人民对他们也有个逐渐认识的过程。马之悦开始时还可以隐身幕后,大耍两面派手法,但随着斗争的深入,不少被蒙蔽的群众觉悟了,听他指使的人越来越少,他就不得不主要依靠马小辫这样的明牌敌人来进行反革命破坏活动。最后,在李世丹的支持下,他孤注一掷,赤膊上阵,从幕后跳到幕前。矛盾的激化达到总爆发,马之悦终于彻底扯下伪装,他的末日也就来到了。小说还无情地揭露了马小辫的反动阶级本性,他的阴谋破坏活动,反映了阶级斗争的规律,表现了他同萧长春的斗争日趋尖锐的必然性。他那疯狂的复辟资本主义愿望,驱使他用封建迷信,在“小面人”的胸口上扎针,以咀咒萧长春和贫下中农,发泄他的刻骨的阶级仇恨。萧长春带领社员砍了他家的树,他要拿刀拚;挖了他家的石碑,他要拿刀拚;挖水渠通过他家坟地,他又要拿刀拚。直到后来,萧长春连连粉碎了他同马之悦一伙的阴谋诡计,而且分化、争取了他的儿子,马小辫终于忍不住跳了出来,在持刀行凶杀害萧长春的阴谋未遂之后,就凶残地害死了小石头。矛盾冲突越演越激烈,最后达到了高潮,马小辫的复辟阴谋也随之宣告彻底破产。萧长春和马小辫矛盾的激化,是势所必然,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
在小说《艳阳天》里,不管马之悦、马小辫如何老奸巨猾,一计未成,又生一计,但他们在萧长春的强大攻势面前,总是把搬起来的石头砸在自己的脚上,这就更加反衬出英雄人物的革命精神和高度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如果把敌人简单化、脸谱化,矛盾冲突必然是浮光掠影,不可能激化矛盾,这样就不能突出英雄人物,当然,也就达不到一部革命文学作品应有的教育作用。
萧长春向马之悦、马小辫的进攻,如此稳、准、狠,除了他具有高度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和无产阶级革命精神,还因为他是贫下中农的“主心骨”,而他又始终依靠群众,因而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小说通过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激烈搏斗,充分表现了以萧长春为代表的贫下中农的绝对优势。马之悦、马小辫猖狂破坏,不过是一小撮垂死力量的最后挣扎。而萧长春这一方,却有着韩伯仲、马老四、喜老头、焦淑红、焦克礼、焦二菊等广大贫下中农和积极分子,并且由于萧长春积极主动地去做思想工作,使落后群众也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站到了社会主义一边;同时按照党的政策,争取了可以教育好的地主子女。这样,在斗争中壮大了革命声势,形成浩浩荡荡的战斗队伍,象一股奔腾澎湃的浪潮,铺天盖地向着一小撮敌人席卷而来!而敌人则是越来越孤立,越来越被动,陷入了绝境。经过这一场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阶级斗争,东山坞的广大群众,在萧长春的带领下,终于击溃了敌人,夺得了胜利,沿着社会主义康庄大道阔步前进!
长篇小说《艳阳天》这种把生活中阶级斗争日常的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的有益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小说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李世丹所执行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反动实质,还揭示得不够深刻;对有的落后人物着墨过多,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突出塑造萧长春的形象。此外,关于小石头被害这一情节,最后也可以考虑处理成不死。我们应该从这部作品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吸取经验教训。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我们要深入批判“中庸之道”和“阶级斗争熄灭论”,彻底肃清“无冲突论”的流毒,认真学习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反映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无产阶级新文艺,塑造出更多高大丰满的无产阶级英雄典型,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

新诗要向革命样板戏学习

第3版()
专栏:

新诗要向革命样板戏学习
尹在勤
革命样板戏是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样板,是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和文艺方针的样板。革命样板戏的创作原则和经验,对于一切社会主义文艺都是普遍适用的。新诗向革命样板戏学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是新诗领域一场深刻的革命。
革命样板戏“三突出”的创作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在文艺创作中的体现,是毛主席倡导的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在艺术典型问题上的具体运用。这个原则用于诗歌创作,既适用于叙事诗,也适用于抒情诗。
同革命样板戏一样,社会主义的叙事诗的根本任务,是塑造高大的工农兵英雄形象。叙事诗必须学习革命样板戏,正确地、辩证地处理好英雄人物、正面人物以及反面人物在作品中的关系。叙事诗在提炼生活素材、结构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应该发挥自己的艺术表现特点,但首要的问题是要象革命样板戏那样,充分地运用突出、烘托、陪衬等艺术手段,千方百计地为塑造主要英雄人物服务。革命样板戏中,象杨子荣、李玉和等一系列高大的英雄形象,他们的革命激情、革命理想、革命情操,他们的典型性格的巨大深度,都是叙事诗塑造英雄形象的典范。
最近发表的诗报告《西沙之战》,是诗歌创作中学习革命样板戏创作经验的范例。作者学习革命样板戏“三突出”的原则,着力塑造了阿沙船长、钟海舰长和新战士李阿春这三个英雄形象,描绘了一幅威武壮美的革命战争画卷,给读者以深刻的教育和强烈的感染力。作者张永枚同志曾经提出“新诗也要学习革命样板戏”,《西沙之战》就是他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迈出的新的步伐,为新诗创作作出了贡献。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诗歌创作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近年来出现了不少以现实斗争为题材,歌颂工农兵英雄人物的叙事诗作品,方向是正确的。上海文艺丛刊《朝霞》中业余作者的两首叙事诗《弧光灿烂》和《三棵枣树》,在题材、思想、艺术上,表现出一种可贵的生气。这也是普及样板戏创作经验的可喜收获。文艺战线上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告诉我们:要不要写以及如何写工农兵英雄人物,这是无产阶级文艺思想同资产阶级文艺思想斗争的一个焦点,诗歌创作中的情况也是如此。我们要更好地学习革命样板戏的经验,运用“三突出”的创作原则,在叙事诗中突出地表现工农兵英雄人物,展示他们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塑造高大的英雄典型。
社会主义的抒情诗,必须抒无产阶级之情,抒革命人民之情。只有运用“三突出”的创作原则,才能抒写出伟大阶级、伟大人民、伟大时代的最强音,才能把无产阶级的愿望、理想、情操,最凝炼、最鲜明、最响亮地抒写出来,才能以昂扬的基调,高亢的主调,表现出奔腾澎湃的革命气势。抒情诗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特点,运用它特有的抒情手段,突出地表现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革命激情,展示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英雄人物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一般来说,抒情诗虽然不具体地描绘人物行动,不可能完整地安排故事情节;但是,却可以通过抒发主人公的革命激情,突出反映伟大阶级、伟大人民、伟大的党、伟大领袖的光辉形象。
即以短小的抒情诗而论,“三突出”原则的精神也同样适用。抒情短诗,并不因为它篇幅的短小而不能突出抒发无产阶级之情,突出抒发伟大时代、伟大人民之情。一个英雄人物可以通过一次长篇报告展示他的思想境界,也可以通过几句豪言壮语迸发出他内心深处的火花。短小的抒情诗,可以在有限的篇幅中,以精炼的语言反映时代精神,反映无产阶级的心声。一些优秀的新民歌,往往是在短小的篇幅中,包含着丰富的革命激情和深刻的政治内容。抒情短诗,应该成为时代的鼓点、阶级的琴弦、战斗的火花。革命样板戏中的许多唱段,不正是一首首优秀的抒情诗么?它们虽然只有短短的若干行,却突出地展示了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样板戏中的重点核心唱段,更是突出地展示了英雄人物思想的闪光之处。我们的抒情诗,尤其是短小抒情诗,正需要这种闪光之笔。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涌现了不少较为优秀的抒情诗,象工农兵业余作者的诗集《阳光灿烂照征途》、《风展红旗》、《庐山颂》、《满怀豪情唱赞歌》、《春从盐工心里来》等等。它们都力图运用革命样板戏的创作原则和经验,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歌颂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有激情,有意境,有气派,色彩鲜明,主调突出。
在新诗的创作实践中正确地实现“三突出”的原则,必须正确地解决生活和创作的关系问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是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所要求的,是革命样板戏创作的又一条重要经验。我们的诗歌作者,必须深入工农兵火热的斗争生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努力改造世界观。在创作中要象革命样板戏那样,正确地体现实际生活和艺术创造之间的辩证关系,做到形象和思想、叙事和抒情、现实和理想更好地结合。有的新诗作品,包括有的抒情诗和叙事诗,或者是写得过泛,或者是写得过实。过泛,使得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过实,就事论事,不能高瞻远瞩,缺少革命的激情和理想。我们要学习革命样板戏,善于运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提炼出更强烈、更典型、更理想的艺术境界。让作品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闪烁着革命理想,把我们伟大时代的现实生活,描绘得更加神采焕发,壮丽动人。
革命样板戏还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正确贯彻执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的宝贵经验,帮助我们正确解决继承和发展的问题。我们的新诗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新诗,不仅内容是崭新的,形式上也要有新的创造。但它又是在我国古典诗词和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民族风格的新诗。在语言、形式、表现技巧等等方面,要向优秀的传统学习。我们要遵照毛主席的一贯教导,批判地继承遗产,利用遗产,创造出新的、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和风格的诗歌。
新诗向革命样板戏学习,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它有待于我们广大的业余和专业诗作者进一步努力实践,深入探讨。诗歌作为一种很敏锐的文艺武器,应该在学习革命样板戏方面,把步伐跨得更快一些。我们相信,在革命样板戏的带动下,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的战斗诗篇必将出现。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