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74-05-01第2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大庆油田的新会战

第2版()
专栏:

大庆油田的新会战
一九七三年一月,正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列车继续加速前进的时候,大庆油田党委的一位领导干部从北京带回了一个重要决定。这个决定的内容一传开,整个油田都沸腾起来了。人们争相传告:要开发新油区啦,要开发新油区啦!
这个新油区的地下情况,早在一九六○年大庆油田会战初期就已经探明了。它的油层厚,压力大,产量高,油质好。多年来大庆工人阶级就有这样一个心愿:等那一天祖国需要的时候,就马上动手打开它。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和当年大庆会战相隔十三年之后,一场新的会战又在大庆油田打响了。
新 的 速 度
冬天的大庆,气温降到了零下二、三十度。一眼望不到边的新油区,土冻九尺,白雪茫茫。要开发这个新油区,同十三年前一样,仍然是头上青天一顶,脚下草原一片。新油区要在两年内建成,它的生产能力比一九六○年到一九六五年六年间大庆油田建成的生产能力还要大,任务十分艰巨。大庆的工人和干部说:“大庆工人阶级只有完成国家任务的传统,没有完不成任务的纪录。”他们把原来打算从外地调力量来支援的方案推翻了,自己挑起了开发新油区的重担。
这是一场强攻硬上的会战,是一场力争高速度的会战。上级的决定下达还不到两个月,开发新油区的蓝图就绘制出来了。紧接着,几十支钻井队伍从一、二百里外的老油区,浩浩荡荡,挥师北上。
钻井,要有一百四十个工种为它服务。一百四十个工种的队伍一下子开进这一无所有的荒原,别说摆开阵势投入战斗,就是安顿下来也需要不少时间。几十支钻井队伍在工地等水,等电,等泥浆,等水泥……缺少那一样,钻机也不能开钻。工人们急得两眼通红,恨不得一下子把这新油区百里荒原的大盖子全揭开。他们说,革命不能停,工作不能等,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当那种吃自来食的水鸟——“长脖子老等”。一场消灭“等”字的攻坚战展开了。
送电,要架设四十里长的高压输电线路。平常十五天的工作量,电力工人八个小时就干完了。清晨,新油区南部的原野上还是光秃秃的,到下午,四百根八米高的电线杆全都竖起来了。强大的电流迅速送到了各个井队。
供水,要铺设三十里长的水管。钻井指挥部半夜一点开会,三点会议结束,五点调集人马,凌晨七点全指挥部会电焊技术的一百四十多人和二十三台电焊机全部到达施工现场。第三天,通往各钻井队的水管全线通水,工期抢前了二十多天。
泥浆对于钻井,就象人需要血液那样重要。当时,大地刚开始化冻,上面化开的一层是粘土,下面是又软又硬的“橡皮”层。挖泥浆池,机械用不上,铁镐刨不动,用炸药放一炮,也只能炸开个水缸大的坑。当领导上正在为这个问题发愁的时候,钻井工人们想出了“层层剥皮”的办法,太阳晒,篝火烤,化一层,挖一层,一口井打完,下几口井的泥浆池已经准备好了。
新油区会战的高速度,是在消灭“等”字的战斗中一仗一仗打出来,一分一秒抢出来的,也是大庆工人阶级用革命加拚命的精神,同风雪严寒斗出来的。
去年初冬的一天,老天爷好象有意要考验一下大庆职工快速拿下新油区的意志和力量,突然来了一场几年不遇的暴风雪。那天,八级大风裹着棉团似的雪球,铺天盖地而来,整个大草原都被几尺厚的大雪盖没了。新油区工地上,人们同暴风雪展开了顽强的搏斗。
“在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里,顶风冒雪坚持生产的钻井工人会不会冻病呢?”指挥员们拄着木棍,披着一身冰雪,从一个井队走到另一个井队去探望工人。当他们来到一二○二钻井队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所有的人正在钻台上坚持战斗。肆虐的狂风刮得人站不住脚,漫天的大雪迷得人睁不开眼;人们的脸上,黑色的眉毛变成了白色的冰条,眼睫毛上挂着一串串小冰凌。可是,他们仍然紧握着钻机的刹把,挥舞着上百斤重的大钳,让钻头飞旋直下。指挥员几次让他们停止工作,他们豪迈地说:为了早一天拿下新油区,别说是下雪,就是下刀子,也要干!巍巍的钻塔在狂风中摇晃,站在二十四米高的平台上的井架工,脚下象踩着小木船忽悠忽悠地颤动,可是他一连几个小时站在那里镇定自若地操作,象个钢铸的巨人。
钢铁会在风雪严寒中冻裂、冻断,而大庆工人在风雪严寒面前从来没有缩过脖子。为了让新油区早日向国家献石油,他们同大自然斗争的革命意志,比钢铁还坚强。
会战在高速度地前进。新油区传颂着一二六六队
“三次起步”的佳话。一二六六队去年计划打井三十口,到九月二十二日,提前一百天完成了任务。他们没有开庆功会,而开了个第二次起步的动员会,当天就向第二个奋斗目标——全年平均一人打一口井——迈进。到十二月十四日,第二个目标又实现了,全队四十三个人,打了四十三口井。在新油区的几十支钻井队伍中,无论从人力、设备等条件来说,一二六六队都是个“小弟弟”。“小弟弟”赶上了“老大哥”,这消息震动了全油区。在优异的成绩面前,一二六六队的工人们说:搞社会主义建设,快马还要再加鞭,大干了还要再大干。他们仍然不庆功,不喘气,第三次起步继续前进,到年底又为国家多打了两口井。
钻井工人多打井快打井,打好一口井油建工人就安装好一口井,建成一口井采油工人就管好一口井。英雄的大庆工人一直走在新油区开发建设日程表的前面:出油的日子从十月一日提前到八月一日,又从八月一日提前到了七月十八日。从开钻打第一口井到第一批井出油,前后只用了九十八天时间。开发这样的大油区,当年就达到了相当高的生产水平。这是我国石油开发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速度。
新 的 高 峰
参加新油区建设的领导干部和工人,有不少是转战全国各个大油田的老将。可是象新油区这样错综复杂的地层,他们还很少遇到过。
新油区地下油层压力高,储存着非常丰富的天然气,是我国开发的第一个高压气顶油田。整个油区的油层上面戴着一顶气帽子,另外从地面到地下几百米深的地方还有好几层高压天然气。整个新油区就象是一只“气老虎”,钻井时稍一对付不好,“气老虎”就会大发雷霆,发生井喷。
一九七三年四月,开发我国第一个高压气顶油田的战斗开始了。一二六一钻井队奉命直插新油区中部作战。这里是全油区天然气最集中、最活跃的地方,人们都叫它“老虎嘴”。开钻不久,有一天,突然“轰隆”一声巨响,一股几十米高的灰黑色气柱窜出了井口——井喷了!埋藏在地下的天然气和水,夹带着碗口大的岩石、泥沙,一齐喷射出来,巨大的气浪发出狂啸,震撼了方圆十几里地。如不赶快压住井喷,四十米高的钻塔和井场上的一切,都会通通被吞没到地层里去。
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钻井队指导员邢大钧跳上钻台,坚定地指挥着战斗。几十个工人象当年“铁人”那样,“嗵嗵嗵”地跳进泥浆池,用自己的身体搅拌泥浆。这个队的其他同志和从四面八方赶来支援的人,有的往泥浆池里倒水泥和重晶石粉,有的搬运器材,有的冲上钻台帮助压制井喷。第一批冲上去的同志被气浪熏倒了,第二批又扑了上去,第二批同志被喷出来的岩石打伤了,第三批又抢了上去。井不得救,决不回头!
经过三个小时的英勇搏斗,井喷终于被制服了。邢大钧望着因为发生井喷而不能再打的那口废井,心里想:为了征服“气老虎”,要挺起腰,抬起头,明知虎难打,偏向虎山行。干部有志气,队伍就有士气。他带领全队同志第二次去“虎口拔牙”。
由于缺乏经验,第二口井又发生了井喷。一个月里接连发生两次井喷,对于一个钻井队来说,真象是泰山压顶啊!领导上为了让一二六一钻井队的同志们喘口气,打算把他们暂时调去打低压井。消息传到了邢大钧的耳朵里,他代表全队同志跑去对领导说:“打喷了就撤,这叫什么志气?不征服这‘气老虎’,我死不瞑目!”
两次井喷,不但没把这支队伍喷垮,相反,越喷他们的志气越高,士气越旺。领导上被他们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革命硬骨头精神深深地感动了,立即批准了他们的请求。全队在战略上把“气老虎”当作纸老虎,在战术上把它当作铁老虎,他们采取各种严密措施,终于打成了第一口高压井。
在开发新油区的征途上,大庆工人既显示了敢上火焰山,敢闯万重关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也表现了精细严密的工作作风。
一二七四钻井队在新油区打的第一口井,井斜是一点七度,第二口井井斜一点八度,增加了零点一度。按质量标准规定,井斜在三度以内的就是合格井。而井斜增加零点一度,好比是拉一根二里半长的直线,不过偏斜了一巴掌。也许有人认为,在这么复杂的地层打井,井斜增加那么点算个啥!可是第二口井刚打完,一二七四队的指导员赵行忠就出了个“为什么质量差了零点一度”的题目,让大家讨论。他说:“别小看这零点一度,实际上是搞社会主义建设要不要力争上游的问题,思想上不注意,到年底就可能打出个十八度!”
经过这场在思想上如何对待“零点一度”的斗争,这支青年工人占百分之九十五的队伍,在这样复杂的地层打的几十口井,没有一口井斜超过一点八度,最好的一口井井斜只有零点二度。
大庆工人阶级满怀攀登高峰的雄心壮志,发扬“三老”“四严”的传统,只用三个月时间,就使“气老虎”乖乖地驯服了。
六十年代,大庆工人阶级自力更生,登上了高速度、高水平开发我国第一个大油田的高峰。七十年代,他们又登上了高速度、高水平地开发我国第一个高压气顶油田的高峰。
大庆职工肩上有挑不完的重担,脚下有登不完的高峰。为了使新油区地面的油气集输工程的建设达到新水平,设计和研究人员跑遍了新老油区的每一个角落,综合对比了国内外各种先进流程的优缺点,总结了大庆油田十几年来开发建设的实践经验,结合新油区的地质条件和原油性能,设计出了一整套具有七十年代水平的地面建设新工艺、新流程。采用这套新的工艺流程,不仅能确保新油区长期稳产高产,而且可以节省大量人员,为今后油田管理的自动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在,在新油区的油井旁,看不到采油工人来回奔忙了;他们坐在同时操纵十五口油井的泵房里,就可以管理油井的生产。
胜利,属于敢于披荆斩棘、攀登崎岖山路的人。只有他们,才能领略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境。
新 的 一 代
新油区会战的胜利,同当年大庆石油会战一样值得全国人民自豪;然而更值得自豪的是,在大庆成长起来的新的一代。
随着我国石油事业的发展,当年参加会战的“老大庆”象种子一样撒遍祖国各地的新油田,大批朝气蓬勃的青年人来到了大庆。参加开发新油区的每十个人中,就有七个是青年人。六十年代会战时的“红领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红卫兵,在今天新的会战中,成了纵横驰骋的闯将。毛主席提倡的大庆这面红旗靠他们接力扛,大庆会战的光荣传统和“铁人”精神,靠他们继承发扬。
值得歌颂的小闯将有千千万,这里先说说其中的一个。他,就是在新的会战前夕被任命为一二○五钻井队队长的高金颖。
二十六岁的高金颖,在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来到一二○五队当工人,经常受到“铁人”老队长的教育和帮助。六十年代,一二○五队第一任队长王进喜带领大家人拉肩扛,把几十吨重的钻机从火车站运到井场,打成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井,为开发大庆立下了功勋。七十年代,这个英雄钻井队的第七任队长高金颖,为了抢时间,带领大家用肩膀代替吊车梁,把笨重的天车快轮装到了钻塔上,用革命加拚命的精神,打成了新油区会战的第一口油井,为发展大庆作出了贡献。
高金颖患有腰间盘突出症。去年夏天的一个深夜,由于特殊情况,他在连续工作十八个小时之后,需要返回营房。由于长时间过度的劳累,他的腰疼得火烧火燎的,左腿又酸又麻,几乎失去了知觉。他忍着疼痛,走了约莫三百来步,就摔倒在草地上。休息了一会儿,他爬起来继续走,可是刚走了一百多步,又摔倒了。他咬咬牙,站起来,一步一步坚强地向前走。走一节,摔倒一次,爬起来再走。直到连一步也不能走了,他在草地上爬了起来。豆大的汗珠子一滴一滴落在他爬过的那条小路上。在辽阔的油田上,高挂在一座座钻塔上的万盏灯火,同夏夜的满天繁星相互映辉。这时候在草地上爬着前进的高金颖在想些什么呢?他的思想飞向了全国。他想到,我们国家这儿新的油田要开发,那儿新的油田要建设,就等着钻机转哪!我们年轻一代石油工人,一定要实现“铁人”的宏伟愿望,叫全国的石油流成河!
六十年代会战的时候,“铁人”老队长曾经在井台边上,为自己设过一个可以随队搬动的“住井房”。在新的会战中,这个小小的“住井房”成了高金颖常住的家。小房子的窗缝、门缝、板壁缝四处透风。可是高金颖住在这里,心里充满着激情。他说:“我住在这里,从早到晚耳朵能听到钻机的声响,眼睛能看到钻杆转动,井上一有事,几步就能跳上井台,抓到刹把。”多赢得一点时间,为国家多打井,在高金颖看来,这是最大的幸福。
在大庆新油区,随便走到那里,都可以见到象高金颖这样年轻的接班人,听到许多这样激动人心的故事。这里,有全油区领导班子中“儿童团”最多的一二七四队,五个队干部中有四个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来的学徒工,就是他们在领导着这支新起的标杆队。这里,有平均年龄十九岁,负责搬运所有井队钻具的“小老虎班”,他们一年到头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不管白天黑夜,井队什么时候叫,他们就什么时候到。这里,有十八个学徒工组成的无级班组,他们敢于向老将挑战,以焊接速度快、质量好闻名于会战前线。……
大庆年青的一代,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征途上是龙腾虎跃的闯将,在改造主观世界的斗争中也是自觉的战士。他们说:六十年代会战我们没有机会参加,七十年代会战一定要补上这一课。我们青年人在会战的艰苦环境里摔打几个个儿,就变结实了。他们认真读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虚心向老工人学习,刻苦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观。
有一次,青年工人殷学生带着一个小组,一天安装了五口油井的井口装置,创造了全油区的新纪录。下班的时候,他们发现管道上有一道焊口出了点小毛病。那点毛病用保温材料一包,埋到地下,也是可以的。可是殷学生说:“为社会主义建设干活,就得钉是钉,铆是铆,对革命事业要敢拍胸脯,负责一辈子!”这时天已黑了,几个年轻人点亮电焊机上的照明灯,重新焊好了那道焊口。然后,把有毛病的焊口割下来,背回去吊在最显眼的食堂门口,当作无声的警钟,鞭策自己不断地前进。
大庆新的一代,就是这样在自觉革命中一步一步地成长着。
新 的 动 力
大庆新油区的会战,赢得了新的速度,登上了新的高峰,培养和锻炼了新的一代。人们不禁要问:这些胜利是怎么得来的?
六十年代的大庆会战,是靠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战胜国内外反动派的破坏,战胜各种困难打上去的。今天这场新的会战,是在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和批林整风运动深入发展的情况下进行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成为大庆工人开发新油区的巨大动力。
辽阔的新油区,既是大庆职工向地球开战的战场,又是同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斗争的火线。在大庆党委的领导下,工人们白天千军万马会战,晚上千仇万恨批林。开始时没有电灯,他们在帐篷和活动板房里,围坐在蜡烛旁边,攻读马列著作,学习毛主席著作,深入批判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在会战最紧张的日子里,有谁睡过囫囵觉?可是工人们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批判林彪反党集团的斗争,从来没有间断过。
林彪继承他祖师爷孔老二“克己复礼”的衣钵,妄图改变党的基本路线,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大庆职工就把林彪和孔老二连在一起进行批判。他们把党的基本路线当作照耀各项工作的灯塔,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当作大事来抓,并用加速开发新油区的英雄业绩,给社会主义江山加固根基。林彪效法孔老二,宣扬“生而知之”的先验论和“上智下愚”的唯心史观,鼓吹反动的“天才论”,大庆工人就用自己十几年来开发建设大庆油田的革命实践,痛加回击。工人们说,是谁头顶青天,脚踏草原,开发建设了大庆油田?不是林彪、孔老二之类的“天才”“圣人”,而是我们大庆的工人阶级。开发建设大庆的聪明才智是从哪里来的?不是林彪胡说的从娘肚子里带来的,而是我们大庆人靠“两论”指导,在实践中得来的。他们把对林彪反党集团的仇恨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大大加快了新的会战的进程。
批林批孔的斗争,更加振奋了大庆职工的革命精神。当年为开发大庆油田作出贡献的老干部,今天在新的会战中,青春焕发。他们说:老干部年龄越来越老,但是继续革命的精神应该越来越旺盛。用大庆的同志自己的一句话来说,这叫做“马达正转”。
是继续革命,还是停顿、倒退?是“马达正转”,还是“马达倒转”?这不仅是摆在老干部面前的问题,也是所有的人要回答的问题。新的会战的战场,可以说是大庆职工回答这个问题的一张大试卷。他们在这张试卷上答得多好啊!有的老干部已经鬓发花白,有的在革命战争时期赴汤蹈火,为人民流过鲜血,现在还经常忘我地战斗在会战的前线。有的女干部有慢性病,还身带干粮,拄着拐杖,从一个井队走到另一个井队,宣讲党的基本路线,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许多基层干部,在新的会战中更加依靠群众,关心群众,白天和群众一起劳动,晚上和群众同住一个帐篷。每当夜深人静、工人酣睡的时候,他们悄悄起来,走进每个帐篷,挨个到工人们床前查铺盖被。会战以来,油田上上下下的所有机关没有节日假日,一天二十四小时办公。工人们夸奖说:咱们的机关不象机关,干部不象干部,这才是“马达正转”,这才是革命化的机关和干部。
在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的推动下,后勤部门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切工作都在为前线服务。在会战的草原上,虽然看不见一个挂牌子的商店,可是这里有五金、化工、百货、粮油、蔬菜、食品等十二个公司和书店、邮局在营业,理发、修鞋和修自行车的工人在草原上露天服务,巡回医疗的大夫在现场为工人治病、拔牙、作简易手术。做后勤工作的同志说,打仗的时候,不能让前线的战士跑回后方取子弹、给养,从来都是后方为前线服务。这才是“马达正转”。
今天,大庆油田新的会战还未结束,批林批孔斗争的深入发展,正有力地推动着新油区的建设以更快的步伐前进。大庆工人阶级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创造的英雄业绩,将象六十年代开发大庆时一样,写入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史册。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参加大庆新油区会战的一二○五钻井队职工,发扬“两论”起家的革命传统,学习“铁人”精神,积极投入批林批孔运动。这是工人们在写大字报。 新华社记者摄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