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73-02-08第3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作实事求是的模范——记湖南省衡山县委书记吴振东二三事

第3版()
专栏:

作实事求是的模范
——记湖南省衡山县委书记吴振东二三事
“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中共湖南省衡山县委书记吴振东经常用毛主席的这一教导要求广大党员和干部,也这样严格要求自己。这里记叙的是他坚持实事求是作风的几件事。
对上对下都老老实实
在上级召开的一次县委书记会议上,各县的县委书记讨论扩大双季稻问题,一致认为,要增加粮食总产量,就要扩大复种面积,不种中稻。但是,老吴在会上却说:“中稻在我们衡山还不能一点不种。”他如实地反映了衡山的情况:衡山二十七个社(镇),有八个公社的部分大队和生产队在南岳山区。这些地方清明不断雪,谷雨不断霜,每年山脚下播种早稻了,山上还是零下七、八度;秋季“寒露风”也来得特别早,晚稻抽穗不壮籽。东湖公社岳林大队和南岳公社大力大队,一个在南岳的后山,一个在南岳的前山。有一年,岳林大队插了百分之六十的双季稻,因为风大、雾多、气温低和日照短,晚稻几乎失收,两季单产合计不到六百斤。同样条件的大力大队坚持种一季中稻,自一九六七年以来,粮食亩产一直稳定在九百斤左右。山区其他地方也有类似情况。因此,他说:在目前的条件下,衡山还不能取消中稻,不能百分之百插双季稻。听了老吴这番话,同志们都满意地点了头。
吴振东对上不说大话和假话,对下提倡说老实话,办踏实事。
去年早稻收割后,在公社党委书记会上,各公社都报了早稻产量。老吴认为多数公社报的产量都差不多,就是有个公社前一阵禾苗长得那样好,现在报的产量却出乎意料的少,里面必定有文章。但他没有马上追问这个党委书记。散会后,他到这个公社调查访问。通过亲眼观察和反复询问,发现这里土质沙性重,泥脚浅。早稻刚插下去,因为有基肥,“轰得起”,禾苗长得好;后来,由于送穗肥不足,禾苗没后劲,“稳不住”,所以谷粒不饱,真是“喜死人的禾,气死人的谷”。原因找到后,老吴和这个公社党委的同志一起,研究了今后改良土壤,增加肥料,多打粮食的措施。
经过试验 然后推广
衡山县委工作扎扎实实,对下面从来不提脱离实际的口号和要求。老吴常说:“推广技术措施不要提硬指标,要让底下有回旋的余地。”
一九七○年,衡山县第一次推广水稻小苗带土移栽新技术。应该搞多大面积?县革委会常委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有的建议推广百分之五十;有的说只能推广百分之十;有的同志认为小苗带土移栽优点多,主张搞个大一点的硬指标下到各公社。三种意见争执不下。
吴振东同志没有急于作决定,而是建议大家迈开双脚,到群众中去调查,按照实际情况,再商议决定。
他到沙泉公社和宋桥公社找干部了解情况,和老贫下中农座谈。群众对他说,初搞小苗带土移栽,面积不宜过大。理由一是小苗秧龄期短,草籽(绿肥)翻犁任务重,人力、畜力做不赢;二是对这项新技术没经验,一定要通过试验才好推广。他到一个大队同干部、社员仔细算了人力、畜力和时间账,心里有了底。
第二次讨论这个问题,老吴先让大家汇报了调查的情况。然后,组织大家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的教导,并引导大家回顾一九六九年防治三化螟时,由于没有考虑平地、山区和丘陵地区螟虫生长各不相同的特点,搞了“一律化”,造成晚稻减产的严重教训。他对大家说:“一个办法,在一个地方是好的,到另一个地方,因为具体条件不同,就不一定好;别人的经验,没经过亲身实践,并不等于是自己的经验。搞小苗带土移栽,可以提出一个‘建议’,不作命令下达,只给下面参考。”大家都认为老吴这番话说在理上。县革委会按照实际情况,提出了推广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建议数”给各公社参考,强调由下面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推广面积。结果,这一年早稻虽然遇上“倒春寒”,烂了秧,全县还是适时完成了春耕春插任务。
培养典型不能靠“吃小灶”
吴振东同志经常对下去蹲点的干部说:“我们蹲点要讲究实效,不要搞特殊化,要办成群众服气的点。”
去年,吴振东同志到太平大队去蹲点。在老吴不在队里的时候,蹲点的干部和社员一道筹建集体养猪场。建猪栏缺木材,有个蹲点的干部打报告请县有关部门批等外木材。经办的同志说:“等外木材有是有,只是吴书记没跟我们打过招呼!”这个干部立即打电话找老吴。老吴想,培养典型,要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吃小灶”,叫人家学什么呀?他赶回队里,一面做思想工作,一面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办猪场。他带领干部、社员土法上马,挖窑洞,用石头砌拱式猪栏。十五个队很快都办起了集体养猪场。
太平大队多快好省地发展养猪的经验,推广到全县,远远近近都有人到太平大队参观学习。看到那一孔孔窑洞、一间间用石头垒起来的猪栏,大家佩服地说:“回去一定要照着好好干!”点上经验在面上开了花。全县办起集体猪场二千多个,每户平均养猪三头。
本报通讯员

带班人

第3版()
专栏:

带班人
隆冬时节,我们来到江苏省阜宁县公兴公社机关附近,被一种不寻常的情景吸引住了:在一块只有一、二亩大小的棉田里,几百人聚集在一起,细心地采剥着棉秸上的一星半点残花。其中一人一边采,一边同周围的人热烈地议论。社员告诉我们,他就是公社党委书记王克强同志,这几百个采棉人,都是公社、大队和生产队的干部。原来,有些干部认为,棉花已经收净,不必再复收。王克强亲自做了试验,在一平方丈的棉田上就能复收六两籽棉。于是,他利用公社召开三级干部会议的间隙,把干部们带到棉田里来。在一亩半田里,很快复收了四十八斤籽棉。干部们受的教育可大了,大家决心回到队里,带领群众掀起一个复收棉花的热潮。……
许多干部、群众都说,王克强是一个好带班人。
带出好思想、好作风
王克强常常这样说:“当干部要紧的是思想好、作风实。第一把手是带班的,就得给干部带出好思想、好作风来。”
一九七一年冬,公兴公社掀起了一个兴修水利的高潮。公兴大队由党支部书记李庭海带领,担负了突击开挖公兴河龙沟的任务。王克强跟这个大队的社员白天黑夜一道苦干,受了风寒,病倒了。他躺在床上,还注意听着工地上抽水机的声响。就在他病倒后的第二天早上,抽水机突然哑了。他立即从床上挣扎着爬起来,扛起一把大锹,冒着雨雪一步一滑地朝公兴河工地走去。河里结上了薄冰,河滩上又烂又滑,抽水机抽不上水来,工程已经停了下来。他找李庭海查问停工的原因。李庭海正无可奈何地站在河岸上,一见王克强,就为难地说:“老天不帮忙,龙沟没法挖啦,还是等天好了再说吧。”王克强想:越是困难挡道,干部越要带头朝前冲。他领着李庭海在河岸上转了一阵,就脱下棉袄和鞋袜,操起大锹,赤着脚,向河滩上走去。
李庭海望着王克强,不知说啥好。他连忙找来一把大锹,脱掉雨靴,走下河去,和王克强一道干起来。看到这情景,工地上的社员争先恐后地下了河。原来冷冷清清的公兴河里骤然热闹起来了。王克强站在冰冷彻骨的龙沟里,泥水一直没到他的大腿根。他咬着牙,使劲挥动大锹,雨水和汗水把他的衣服浸透了。大伙一迭声地劝他:“老王,你有病快上去!”王克强笑笑说:“跟大伙一道干,我心里就舒坦,有点小病就不算啥啦。”大伙越干越欢,什么雨雪、寒冷早已甩到脑后去了。不一刻,抽水机又“突、突、突”地欢唱起来了。就这样,王克强带病跟群众一起干了两天,终于把龙沟抢挖好了。李庭海感慨地说:“看来,空着手指挥可不行呵,当干部的就得在困难面前打头阵。”打这以后,他以王克强为榜样,在水利工地上坚持带头苦干。社员们的积极性更加高涨。整个工程提早三分之一的时间完成了。
王克强说,干部参加劳动,可贵的是要年年月月坚持下去。在这方面,他为大家做出了好样子。他到公兴公社才两年时间,两把新的四齿耙都已经磨秃了齿。有一次,王克强到县里去开会。他吃过午饭去码头候船,但轮船要到下午两点钟才来。于是,他就到靠近码头的一个生产队去栽秧。轮船来了,老王还是不着急。直到轮船第二次拉回声,他才洗了洗脚上的泥巴,背起背包,向码头走去。大伙都说老王参加劳动“上了瘾”。王克强每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都超过一百五十天。在他的带动下,这个公社的干部劳动成风。社员们说:“泥腿子书记带出来了泥腿子干部,跟我们是一条心!”
多作具体指导
去年棉花苗期管理期间,王克强到各生产队去检查工作,发现棉田管理质量很差。有些田块虽然已经松过土,但是东一锄,西一锄,不仅没有锄到棉苗根部,连杂草也没有除尽。由于根部土壤板结,不少棉苗已经开始萎黄。这是怎么回事?王克强来到青墩三队参加棉田松土除草。他一边锄,一边和社员拉呱。社员掏出了心里话。有的说:干部只在水田里劳动,棉田的劳动都不参加。有的说:栽水稻,一亩田可记十五分工,锄棉花,一亩地却只记三分工。老王想:干部不参加棉田的实践,怎能抓好棉花生产?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招呼青墩大队的干部都带着锄头到一块棉田里集中。老王说:“我们平常说实践出真知,今天咱们就来实践一下,看一个人一天能锄多少地,该记多少工分?”老王带着大伙干了起来。只见他一锄挨着一锄,株株棉苗都锄到了根部,大伙也照着他的样子干。锄到晌午时分,一算,不多不少平均每人锄了四分地。没等老王开腔,干部们就议论起来了:
“按这标准锄,一天只能锄八分地,还不到三分工呢。”
“这样评工记分,确实不合理,难怪棉田管理质量差。”
“怪只怪我们干部有重粮轻棉思想,不干棉田的活,没有实际体验。”
王克强就在田头召开了干部会。他针对干部中存在的重粮轻棉思想,引导大家学习“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讨论了加强棉花生产领导的具体措施,订出了干部必须参加棉田劳动的制度,调整了棉田管理的工分定额。这一来,青墩大队的棉田管理在几天之内就变了个样,松土、除草、治虫、施肥样样都坚持高质量。王克强又在这个大队召开了现场会,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公社棉花生产的领导,落实了有关政策。去年,这个公社的棉花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仍然夺得了丰收。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农业学大寨(图片)

第3版()
专栏:

农业学大寨
青海省乐都县共和公社党委成员和社员一起战斗在水利工地上。
《青海日报》供稿

千里传经

第3版()
专栏:

千里传经
在四川,江苏无锡县水稻技术员华应荣千里传经的事迹,随同双季稻丰收的喜讯,传遍了大竹地区。
前年腊月的一天,华应荣听说上级党组织派他到四川帮助贫下中农种双季稻试验田,非常高兴。他老伴却担心地说:“老头子,你去支援四川种双季稻,我一百个支持。可是,你是五十开外的人了,身体又不好,怎能吃得消?”老华对老伴说:“白求恩大夫五十多岁了,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抗日,我这点病算什么。”一席话说得老伴满心欢喜。老两口商量决定带一些良种给四川贫下中农做礼物。有一天,老华步行百余里,到利华农场换回了水稻新品种,又把队里给的种子,发动全家再精选一遍。
去年正月初四,老贫农华应荣告别家乡,登上火车,千里迢迢来到了四川大竹县解放大队。第二天,他不顾长途旅行的疲劳,就找队长带他跑遍了七沟八梁,查土质,看水源,了解气候变化等情况。晚上,老华和干部社员商量制订双季稻的规划。
在种试验田的过程中,老华不顾年老多病,泥里来,雨里去。他传授技术一丝不苟。一次,华应荣到试验田检查插秧的质量,发现田中间的窝距不合标准,提出返工。有人说差一点没关系。华应荣说:“应该学习白求恩大夫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说罢,自己跳下田带头返工。在他的带动下,大家更注意质量了。经过辛勤劳动,试验田的双季稻都获得丰收。
华应荣圆满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已经离开了大竹。他为革命不辞劳苦的精神,仍然留在大竹贫下中农的心中。
本报通讯员

兄弟情谊

第3版()
专栏:

兄弟情谊
一天中午,河北冀县恩关公社前庄大队党支部书记张更久骑着自行车,向通往徐庄公社的路上飞奔。
事情是这样的:旱情日趋严重,前庄大队贫下中农昼夜奋战,利用机井浇地保苗。一天,村西的一眼机井突然出了毛病,水龙底阀被卡在井管里,上不来,下不去。这个事故严重威胁着一百亩丰产田的小苗。贫下中农心急如火。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徐庄公社党委书记孙占亭的耳朵里。孙占亭想:兄弟社队有了困难,我们应该支援。他马上找到副书记陈明泽商量,决定派人帮助前庄大队排除故障。于是,他们把正在打井的井架撤了下来,派人去前庄大队。派去的人一到前庄大队,就打起架子动工了。但是,水龙底阀斜卡在井管里,要捞上来,非用扶正器不行。井队队长于得水连夜跑了二十里,到徐庄公社农机站取回扶正器,终于排除了故障。
第二天早晨,大家望着清清的井水滋润着干渴的禾苗,心里非常高兴。前庄大队党支部书记张更久,就是受群众的委托,去徐庄公社表示感谢的。
本报通讯员

说老实话 办老实事——记东郭大队党支部书记郭守明同志的好作风

第3版()
专栏:

说老实话 办老实事
——记东郭大队党支部书记郭守明同志的好作风
山东省曲阜县陵城公社东郭大队党支部书记郭守明同志,多年来,说话老实,办事扎实,说到那里做到那里。贫下中农说:
“俺支书是属泰山的,实心眼,说话办事实打实。”“差一两也不能凑合”
去年,东郭大队战胜干旱,一千三百多亩小麦获得丰收,平均亩产达到四百九十九斤。在填表上报时,有个干部对郭守明说:“咱干脆凑个整数,报一季过《纲要》吧!”守明说:“收多少,是多少,要如实上报。”那个干部坚持说:“咱今年麦田面积大,产量高,清清垛底子,扫扫场边子,就弄个一两千斤,差一斤的事,一凑合就够啦。”守明同志严肃地说:“眼里不能进沙,革命不能掺假,对党要说实话。别说差一斤,就是差一两也不能凑合。”接着,守明又领着那个干部,到场里细看了一遍,麦秸上、场边上都弄得干干净净,那个干部心服口服了。
由于这件事,郭守明联想到当时出现的一些苗头:在大好形势面前,有的干部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说话有时过头;对外地参观的同志介绍情况,谈成绩滔滔不绝,说问题一带而过;有的干部领着上级机关的同志检查生产,看花不看疤,边远地、三类苗很少让人去看。守明和其他几个支委商量后,决定举办一次学习班,对干部进行实事求是、忠诚老实作风的教育。学习班上,他带领全体干部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学习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总结经验教训。一九五八年以来,他们听毛主席的话,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不虚报,不浮夸,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粉碎了刘少奇一伙刮起的“浮夸风”、“共产风”,战胜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进一步巩固壮大,农业生产连年丰收。一九六二年粮食亩产过《纲要》,一九六四年跨“长江”,一九六五年被评为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通过学习回忆,大家深刻认识到: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是毛主席对我们的一贯教导,是共产党员的本色。吹牛说谎,言行不一,是地主资产阶级的坏作风,一定要经常抵制这种不正之风。
心里时刻想着群众
郭守明同志办事情,从实际出发,为群众着想,讲究实效,不务虚名,不搞形式,不搞花架子。
去年三秋时,有个生产队长对郭守明说,眼下活重,时间紧,劳力安排不过来。他提议:在地里支上大锅,早起三点半,地里两顿饭,黑白突击干。还说,“这样显着声势大,出活,外地来参观的有看头。”守明同志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毛主席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篇光辉著作,对大家说:机器要有开有停,弓弦要有紧有松。我们搞生产,群众干劲越大,越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劳逸结合。社员回家吃饭,能趁休息的工夫,照料照料老人,奶奶孩子,还能喂猪喂鸡,饭前饭后也能歇息一会。要是一天不进家,这些事谁来办?再说,咱们学大寨,搞生产,为的是多打粮食,为革命多作贡献,不能讲形式,光图表面轰轰烈烈。三秋搞好搞不好,不在乎在哪里吃饭,而在人的觉悟高不高。
认识提高后,他们召开社员大会,把三秋活重、劳力安排不开的底子交给群众,讲明搞好三秋生产的意义,联系实际深入进行思想和路线教育,提高了社员为革命种田的觉悟。大伙起早搭黑,吃大苦,出大力,一个顶俩干,“寒露”后七天完成了三秋生产任务,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节气,质量超过任何一年。
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心里时刻想着群众。郭守明同志在斗争实践中经常记着毛主席的教导。不管是顺利的时候,还是困难的时候,不管是大风大浪的时候,还是无风无雨的时候,他始终坚持,从不动摇。
本报通讯员

图片

第3版()
专栏:

甘肃河曲马场职工对马匹进行个体鉴定,分别等级分组培育。
新华社稿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