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72-02-24第4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雄姿英发 倔强峥嵘——赞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彩色影片

第4版()
专栏:

雄姿英发 倔强峥嵘
——赞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彩色影片
尚瑛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文艺路线指引下,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彩色影片坚持“三突出”(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的无产阶级创作原则,调动一切电影艺术手段,进一步突出了喜儿、大春等光辉的英雄形象,进一步从阶级斗争、武装斗争、党的领导三个方面深化了主题,取得了“还原舞台,高于舞台”的成就。
向旧世界宣战
奴隶们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的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在长夜难明的旧中国,“乡村中一向苦战奋斗的主要力量是贫农”,“他们和土豪劣绅是死对头,他们毫不迟疑地向土豪劣绅营垒进攻。”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中的喜儿,是贫农的女儿。面对汉奸恶霸地主黄世仁凶残的压榨,她和乡亲们不甘屈服,挺身斗争。“诉不尽的仇恨啊,汇成波浪涛天的江和海;压不住的怒火啊,定要烧毁黑暗的旧世界!”喜儿是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贫农典型。
喜儿经历了新旧两个不同的社会。她对旧社会有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对新社会则有炽热的爱。所以,原舞剧为喜儿设计的舞蹈语汇的主要特征是:强烈的节奏,火焰般的激情。为了表现喜儿这些精神面貌,影片在摄制成段舞蹈的过程中,基本上保持了“人全”的画面,并随着人物感情、舞姿的变化和发展,选择最好的角度推、拉、摇、移等。这种长镜头运动的拍摄方法,既保留了舞蹈语汇的连贯性、完整性,又较好地反映出了人物的面部表情。如二场喜儿被地主黄家毒打后,“剪式变身跳”、“凌空越”、“探海”、“迎风展翅”等舞蹈动作和造型,七场听到杨各庄解放后喜儿“旁侧腿”、“鹤立式”、“连续变身”的独舞,八场烧地契后喜儿大段的“行进单腿移步转圈”,都是用这种方法拍摄的,这就把喜儿对新旧社会强烈的爱憎,有重点有层次地反映了出来。
在刻划这一英雄形象时,影片为了突出喜儿强烈的革命激情,多次运用了变焦距镜头。这种艺术手法的主要特点是:可以根据塑造人物的需要,比较自如地掌握电影镜头的运动,以适应舞蹈动作幅度大、变化速度快的特点;同时,还能进一步加强环境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深化舞蹈语汇的寓意,更好地揭示和突出英雄人物的革命激情。如第一场,汉奸恶霸地主黄世仁强行逼债,活活打死了老贫农杨白劳。喜儿正伏跪在杨白劳的身边痛哭时,毒如蛇蝎的黄世仁窜过来要强抢喜儿。这时,银幕上出现了一个近景,在音乐的一个强音上,喜儿一个猛抬头,“呵,满腔冤恨满腔仇,不报血海深仇誓不休!刀劈斧剁黄世仁,也难解我喜儿恨心头!我要同黄世仁拚!”喜儿愤然一挺立,顺着这个动势,镜头忽地拉开。顿时,我们感到一场阶级大搏斗就在眼前!几乎就在同时,画面中出现了众乡亲的形象,他们紧握着愤怒的铁拳,眼中喷射着仇恨的火焰,也要与黄世仁拚!这生动地说明了,喜儿与自己的阶级兄弟姐妹从来就是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的。以后,当镜头拉摇成大全景时,黄世仁和狗腿子也进了画面。此时,喜儿和众乡亲为一方,黄世仁和众家丁为另一方,阵线清楚,壁垒分明。喜儿正义在胸,带头扑向黄世仁,迅若闪电!这里,变焦距的运用,突出了喜儿敢斗敢拚的精神。喜儿与黄世仁之间的斗争,决不是一家一姓的冤仇,这是贫下中农与封建地主之间两个阶级生死斗争的一个缩影。
喜儿虽然被强抢进了虎狼窝,但她决不甘心做驯从的奴隶,决心冲出黄家层层铁网牢墙。为了突出喜儿这种反抗精神,影片也运用了变焦距镜头。如影片第三场中,喜儿冲出黄家以后,先在她连续“平转”时用近景跟摇,加强了她旋转的速度和力度,使我们感受到了她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紧接着根据拍摄喜儿舞姿变化的需要,影片又用变焦距由近景拉成“人全”,把喜儿跃起“腾空大跳”的动作从起步到完成都完整地拍了下来。这样的拍摄方法,使人物感情的节奏,演员舞蹈的节奏,镜头运动的节奏和音乐旋律的节奏,和谐地统一了起来,把喜儿“要报仇”,痛斥黄世仁“想要逼死我,瞎了你眼窝,我是舀不干的水,扑不灭的火”的顽强斗争精神强烈地再现了出来。
斗争越来越激烈,人物的战斗性格也一步步发展。喜儿冲出黄家几年后,在奶奶庙又遇见了落荒而逃的仇人黄世仁。旧恨新仇一齐涌上心头,喜儿主动发起进攻,激愤地对黄世仁怒吼:“我要把你撕成千万条!”这时,喜儿高高地屹立在神台上,黄世仁蜷缩地趴在地下。影片依据反面人物始终只能是英雄人物陪衬的无产阶级创作原则,在这个斗争高潮的场面中,运用镜头正打、反打交叉的拍摄方法,先以正打,即从观众观看演出的角度,正面拍摄了喜儿怒指黄世仁的近景;紧接着,又用反打,即镜头从喜儿的视线反拍黄世仁的方法,拍下了黄世仁一个仰面朝天,草帽惊落的动作。木栅栏的投影也一条一条地射在他的身边,形成一个木栅栏的包围圈,黄世仁就象是一只无路可走的瓮中之鳖!这儿运用一正一反的拍摄方法,既正面展示了喜儿敢于向阶级敌人进攻的英雄气概,又以黄世仁魂飞魄散的丑态,进一步反衬出喜儿的挺拔壮美。
喜儿从“拚”、“冲”,一直到主动“攻”,这是她反抗、斗争过程中发展的脉络。之后,她豪迈地加入了人民军队的行列,拿起革命的枪杆子去为解放全人类奋斗终身。伟大导师列宁指出:“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喜儿正是具备了这种宝贵性格的英雄形象。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武装斗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舞剧中的王大春,英姿飒爽,朝气蓬勃,是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坚持武装夺取政权,武装保卫政权的英雄典型。影片在多角度塑造大春形象的时候,特别注意运用两极镜头、贯串镜头等电影艺术手段,使其他正面人物更好地去烘托大春的形象。
两极镜头,指的是近景和大全景的结合,先大全景,后接近景。这两种镜头的衔接与对比,一个开阔,一个集中,有助于强化近景所包含的思想和艺术方面的感染力。如第五场,大春肩负着党的委托,带领一支八路军队伍回到了杨各庄。影片在大春出场亮相前,用大全景拍下了这么一个镜头:一儿童队员从远处的台阶上急速地飞近镜头前的赵大叔,欢蹦乐跳地告诉赵大叔:“大春回来了!”这突然到来的喜讯,沸腾了整个杨各庄。万里晴空蓝湛湛,絮絮云朵洁又净,山山水水生气盎然,男女乡亲载歌载舞。就在这样的气氛中,一个近景,大春英气勃勃,出场亮相:臂戴八路军红袖章,腰佩红绸盒子枪,喜悦的脸庞,炯炯的目光,这是何等挺拔飒爽的人民军队的代表形象!这里,两极镜头的运用是从内容的需要出发的,反过来它又起到了进一步渲染内容的作用——要表现众乡亲的场面,需要用全景,为了集中地表现大春,又一定要用近景,这一全一近的结合,恰似贫下中农张开双臂,前去拥迎大春。
看到大春的现在,我们不由联想起了他是如何离开杨各庄的。一场中,大春目睹了阶级父老姐妹的悲惨遭遇,悲愤填膺,抡起斧子,要与黄世仁拚斗。是毛主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光辉思想,给他指出了翻身解放的道路。大春和村里一些贫农青年决心投奔八路军,跟着毛主席和共产党去闹革命!这时,影片也用了一组两极镜头。在一个大全景中,赵大叔和乡亲们激情满怀,向大春挥手告别。然后,是大春一个稳定造型的近景。他站在高坡上,左手紧攥拳,右手高擎着鲜红的八路军袖章,坚定的眼神,激愤的表情,高大的身躯微微前倾。这是大春在诉说穷人的阶级仇与民族恨,这是大春在向乡亲们宣誓表决心。大春正是带着贫下中农的希望和嘱咐,勇敢地踏上武装斗争的革命路程的。
这两组两极镜头,一组是送大春走,一组是迎大春来,前者又是后者的铺垫,遥相呼应,使后者迎的含义更为深刻和鲜明。乡亲们的迎,是在倾吐对恩人共产党、八路军的衷心感激,是在欢呼向往了多少年、多少代的翻身解放终于来临;同时,他们的迎,又包含了对大春的成长而感到的喜悦和骄傲。一场中的大春,带着乡亲们的期望走上了革命道路;今天,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大春作为我军优秀的基层指挥员回到了杨各庄。影片通过这两组两极镜头的呼应,突出了大春的成长;通过乡亲们欢迎的大全景和大春出场的近景的结合,突出了大春高大英武的形象。
大春善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他与群众血肉相连,水乳交融。如在五场,当张二婶向他控诉了黄世仁对喜儿的残酷迫害时,大春义愤填膺,高举铁拳,和全体军民一起坚决响应党的号召:“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严惩汉奸恶霸地主”,并用一连串的舞蹈语汇,铿锵有力地告诉乡亲们:“我们一定要拿起枪杆子,‘只有用枪杆子的力量才能战胜武装的资产阶级和地主’,才能打出我们劳动人民自己的锦绣山河,才能给成千上万的喜儿报仇!”在大春的带领下,八路军战士和乡亲们紧密团结,挥戈习武。这时,为了进一步用其他正面人物烘托大春的形象,影片还运用了贯串镜头,即在战士们的“步枪舞”,“空中劈叉”和“手榴弹舞”,以及赵大叔和乡亲们的“大刀舞”这几组舞蹈之前,都插入了大春的镜头。在这贯串镜头所造成的“承上启下”的效果中,突出地说明了:大春在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武装战士和乡亲们;同时,军民练武矫健骁勇的形象,又起到了绿叶衬红花的作用,把大春的英雄形象衬托得更加光彩照人。
红旗先导 革命到底
在无产阶级已经走上政治舞台的时代,“任何的革命战争如果没有或违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那个战争是一定要失败的。”中国人民正是有了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有了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所以才能克服重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伟大的胜利。
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第五场,红旗先导,八路军解放了杨各庄。红旗,象征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红旗,象征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了深刻地反映红旗与杨各庄翻天覆地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影片特别以红旗的特写作为五场的第一个镜头,而且,在拍摄这个镜头时,又与四场最后一个镜头在镜头景别和光效明暗上造成瞬息突变,形成强烈的对比。四场结尾,镜头从喜儿的“人全”画面,渐渐拉远,拉成一个大远景,勾勒出一个风刀雪箭、暗无天日的场面,暗示了旧社会的腐朽、没落和必然灭亡的趋势。随着镜头渐渐的拉远,喜儿以“盼东方出红日”的舞蹈造型傲立在千仞山巅,和所有横遭凌辱欺压的阶级兄弟姐妹一起,高昂激越地唱出了他们共同的心声:“盼东方出红日”。影片在上述大远景“淡出”之后,镜头急跳成一个特写:“风展红旗如画”。刹那间,红光闪耀,银幕生辉,火红的战旗驱散了漫天的阴霾,带来了清莹澄澈的蓝空。红旗临风,在威武雄壮的旋律伴奏下胜利地前进!这里,不是一般的场景更换,而是通过这个镜头强烈的对比,反映了两个世界、两种制度的根本变化,生动地说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的领导,就没有劳动人民的幸福。
红旗指处乌云散,解放区人民改天换地把身翻。大春带领着杨各庄的乡亲们烧毁了地契,镇压了汉奸恶霸地主黄世仁。这时,群情激奋,“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的欢呼声震天动地。就在这乡亲们激情澎湃的欢声中,影片用浓重的色彩,展现了一幅瑰丽开阔的场景:霞云绚灿,晴空舒展,碧野葱翠,群峰如浪。喜儿和乡亲们簇拥着奔向群山的主峰,主峰背后,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在东方,光芒四射!太阳就是毛主席!太阳就是共产党!阳光普照,气象万千,形成了颂歌的高潮,表达了亿万革命人民对毛主席和共产党无限热爱的深挚感情。影片在红太阳升起的镜头之后,紧接着又出现一个喜儿的大特写:喜儿欢笑地转过身来,灿烂的阳光披洒在她的脸上,阳光和喜儿的红头巾交相辉映。这时的喜儿呵,笑看身上锁链碎,胸中五洲风雷激,畅抒豪情歌千曲:敬爱的毛主席,人民的大救星,我们一辈子跟您闹革命!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育英雄,喜儿深刻地体会到革命的枪杆子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命根子,懂得“人类解放我解放”的真理。她从大春手里接过革命的枪,豪迈地站到了参军群众的行列里。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喜儿和大春肩并肩,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在红旗的指引下,决心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革命到底。这个革命的意境,影片是用镜头与人物同步跟拉的拍摄方法去体现的。这样,就能在喜儿、大春前进的过程中,银幕上始终保持着他们上半身的画面,从而把他们彻底革命的英雄本色和战斗风貌铭刻进我们的脑中。从镜头中我们看到,大春在不停步地前进着,喜儿在不停步地前进着,整个队伍都在不停步地前进着。这时,镜头渐渐淡出,但大春、喜儿和八路军队伍,还在我们的视觉里前进着,前进着;他们“永远跟着共产党,永远跟着毛主席,永远永远革命到底”的响亮歌声,还在我们耳际回响着,回响着……。这豪迈前进的队伍,磅礴雄伟的歌声,将鼓舞着我们去为中国革命,为世界革命作出更大的贡献。
(附图片)
毛主席领导的八路军使喜儿获得了解放。喜儿向大春愤怒地控诉汉奸恶霸地主的罪恶。 新华社稿

我军基层干部的光辉形象——谈大春的三个近景

第4版()
专栏:

我军基层干部的光辉形象
——谈大春的三个近景
洪信
彩色影片《白毛女》,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充分调动电影艺术的特殊手段,突出地塑造了喜儿、王大春的英雄形象,热情地歌颂了毛主席武装斗争的光辉思想。
王大春,是旧社会中从自发的反抗到坚定地跟随毛主席、共产党,拿起枪武装闹革命的贫下中农的英雄典型。影片在刻划大春这一英雄人物的形象时,一个重要的艺术处理手法,是用近景去集中、细腻地展示大春在特定环境中崇高的内心世界,使大春的形象闪发出了更夺目的光彩。
影片中,大春有三个近景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刻。
影片第一场,大春眼看杨白劳被地主黄世仁活活打死,喜儿被抢走,心中燃起了复仇的烈火。当他手抡斧子,正要冲上去拚的时候,共产党员赵大叔劝阻了他,并交给他一个写着“八路军”字样的鲜红袖章,指引大春投奔毛主席领导的八路军。这时,影片出现了一个近景:大春左手高举红袖章,双目深情地凝视。霎时间,“受苦的人民要翻身,快快参加八路军”的真理如春雷在大春心头轰鸣。他把红袖章紧贴在胸前,然后又无限深情地把袖章传递给身后的贫农青年。影片通过这个近景,把大春找到了穷人翻身求解放的道路后的激奋心情细致地表现了出来。
革命战争教育了大春,锻炼了大春。在八路军这支革命队伍里,大春很快成长起来了。影片第五场,当大春带领队伍来到杨各庄的时候,他已经是我军的一名优秀的基层干部。在听了张二婶叙述喜儿的悲惨遭遇后,影片又出现一个近景:大春嘴角紧抿,两目炯炯,右手紧紧握拳,微微颤动。通过这个镜头,我们不但可以体会到大春此时心中的悲愤,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出大春政治上的成熟。这时的大春,已经深深懂得,只有遵照毛主席关于“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的教导,用战无不胜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去宣传群众,组织起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才能彻底推翻压在穷人头上的三座大山。你看他,组织乡亲们忆苦,用阶级仇、民族恨激发杨各庄乡亲们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除奸反霸的斗志;你看他,带领民兵练兵练武,教育民兵时刻紧握手中枪,保卫胜利果实。那紧抿的嘴角,握紧的铁拳,有力地表现了大春决心和千千万万阶级弟兄一道,誓把旧世界砸得粉碎的钢铁意志。
红日当空照,红旗迎风舞。影片第八场一开始,杨各庄的人民镇压了地主黄世仁和狗腿子穆仁智,正在欢天喜地庆贺胜利。这时,大春心潮翻滚。他从喜儿的新生,联想到世界上还有多少阶级弟兄正在受苦难,渴望翻身解放。于是,他手举钢枪,以刚健挺拔的舞姿,号召乡亲们踊跃参军。当大春授枪给喜儿以后,在“革命到底”的歌声中,银幕上出现了大春的另一个近景:大春面向前方,极目远眺。他右手伸向前方,奕奕有神的双眼闪射出明亮的光芒。这一含意深邃的镜头,意在鼓励喜儿和乡亲们,要永远跟着毛主席,为整个被压迫阶级的解放事业奋斗终生。
大春的这三个近景,生动凝练,寓意深刻,发人深思。这三个近景,都用在塑造大春英雄形象的关键时刻,对展示人物的发展、成长,突出英雄人物高大的形象和深化主题,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