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72-02-24第2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草原上的“驼背商店”

第2版()
专栏:

草原上的“驼背商店”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辽阔的达尔罕草原上,常年来往着一支流动售货的骆驼队。人们听见它那清脆悦耳的驼铃声,就深情满怀地说:看,我们的“驼背商店”又来了。
三年来,“驼背商店”的同志们,不避风沙、酷暑和严寒,踏遍达尔罕草原近三千平方公里的土地,行程两万余里,把生产工具、生活用品送到牧场的各个畜群点和附近牧民的蒙古包,被群众誉为:草原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
把商品送到牧工的家门口
白音塔拉牧场是一个较大的国营牧场。它的三十多个畜群点和两个农业点,分布在近三千平方公里的达尔罕草原上。文化大革命前,只有场部所在地有一个商业代销点,牧工们购买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都得骑马或赶上大车到场部,近则四五十里,远则一百多里,往返一趟得花两天时间,既浪费人力,又耽误生产。
一九六八年冬,在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和《五·七指示》的光辉照耀下,白音塔拉牧场同满都拉公社供销社挂钩,办起了“驼背商店”。这个“商店”由商业部门供给货源和资金,牧场自己配备干部和工作人员,用骆驼队把商品送到各个畜群点,直接为牧场的生产和牧工们的生活服务。
不久前,我们访问了长工出身的老牧工、“驼背商店”的售货员王富元。他激动地向我们说,解放前那些诈骗成性的奸商,用一包针换走一只羊,用一块砖茶牵走一头牛!过去达尔罕草原上曾流传着“千里草原阔无边,牧民生活似油煎,王公巴彦吞血汗,奸商杀人不眨眼”的民谣。那时,贫下中牧多么盼望翻身得解放,多么渴望草原上能有自己的商店啊!
王富元接着说: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公社建立了供销社。从此,牧工们可以在自己的商店里买东西了。可是,牧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离供销社较远的畜群点,牧工们买点生产、生活用品仍有不少困难。现在有了“驼背商店”,牧工们就方便了。
王富元接着叙述了自己送货下畜群点时碰到的种种动人情景:
打井突击队的青年牧工扛上亮铮铮的铁锹,骑马跑出老远,还回过头来喊道:“同志,谢谢你给我们送来了急需的工具!”
两位老牧工买到了砖茶,紧紧地拉着售货员的手说:“咱们牧场按毛主席的指示办起了商店,把货物送到牧工的家门口,方向正,路线对,可要走到底呀!”……
时刻不忘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驼背商店”的同志们在流动售货过程中,不断宣传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批判“为卖货而卖货”、“只管赚钱,不管路线”的修正主义观点,用无产阶级政治统帅商业工作。每当毛主席的指示和党中央的战斗号令一发出,他们就迅速宣传到蒙古包、畜群点。放牧员白天不在家,他们就到牧场上去传达。
一九六九年春天,毛主席在党的“九大”发出了“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伟大号召。“驼背商店”的同志们从收音机里听到这一喜讯,马上用蒙汉两种文字记录下来,骑着骆驼奔跑在茫茫草原上,及时把毛主席的号召送到全牧场的各个畜群点。
“驼背商店”的同志们既当售货员,又当宣传员,还当扫盲教员。他们坚持了这样一条原则:越是偏僻的畜群点越常去,越是大忙季节越常去,越是文化低的地方越常去。远离场部六十多里的一个畜群点,共有三户牧工,三户之间又相距三四里远,不好集中学习,“驼背商店”的同志们把货送去以后,总是挨家挨户辅导他们学习。
一次,他们到畜群点售货,在一位牧工家吃饺子。吃饭中,主人歉然地说:“这饺子缺调料,没酱油,味不香。”一句话引起了他们的深思,心想:牧工们成年累月风里来雨里去,为革命放牧,却吃不上调料、酱油,这不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差距吗?
为了尽可能满足广大牧工生产、生活所需的商品,他们除了在流动售货中广泛听取意见外,还专门抽时间到畜群点参加劳动,了解牧工的生活。去年春天,他们到畜群点放牧,发现一个牧工家属跑到五里以外去借针补衣服;牧工们生了病不能及时买到药;生产忙顾不上去买咸盐而吃淡饭菜。……一桩桩,一件件,他们都记在心上。晚上,他们同牧工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教导:“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同时认真地从工作上找问题,从世界观上找原因,虚心倾听牧工们的批评建议,制订改进工作的措施。从此“驼背商店”的商品由十几种增加到一百多种,从生产工具到生活用品,象牧工生活中常用的砖茶、酱油、煤油、手电,以及信封、邮票、针线、纽扣、中西成药等,他们出发前尽量想周到,能带上的都带上。同时他们还带了两个本子:一个缺货登记簿,专门登记缺货的品种、数量、规格,待下一次送来;另一个是布料选购簿,上面有几十种花色品种的布料样品和价格,让群众能及时买到满意的衣料。
尽可能为人民办好事
凡是牧工和附近贫下中牧需要的,经过努力能办到的事,“驼背商店”的同志们,都努力去办。
“驼背商店”的工作人员本来就是牧场的职工,他们和广大牧工亲如一家。平时除了主要当好本牧场生产、生活的后勤外,碰到牧民有困难,他们总是尽可能去帮忙。贫牧达来扎布的爱人生孩子,他们中有经验的人去接生;李小龙的小孩得了急病,他们连夜出外请医,一忙一个通宵;老牧民的被褥脏了,他们帮助拆洗;青年民兵的头发长了,他们去义务理发;他们还主动帮助贫下中牧放羊、打草、接羔、配奶、剪毛、起羊粪,样样都干。……
在流动售货的同时,“驼背商店”承担的“额外任务”何止十件八件!去年二月,牧场水利工地需要炸药,他们骑上骆驼就去采购。草原上的气候瞬息万变,他们在途中碰上了暴风雪,“白毛风”打在脸上象刀割一样疼,连眼睛也难睁开。他们以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迎着呼啸的狂风暴雪,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及时送去炸药和牧工需要的商品。
“驼背商店”的同志们,在牧场党支部和上级供销社的领导下,艰苦奋斗,日夜奔波,为人民服务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内蒙古乌盟商业局 乌盟革委会报道组

阳澄湖畔一集镇

第2版()
专栏:

阳澄湖畔一集镇
平展展的沪虞公路,把阳澄湖北的支塘镇,同日夜欢腾的上海港和虞山脚下的常熟城连结了起来;一条条淡绿色的河流象绸带一样,又从它的身旁伸向四面八方。
一进支塘镇,我们就被购销两旺的水乡市场吸引住了。从供销社到百货合作商店,从肉禽收购站到蔬菜门市部,人民生活的各种必需品多种多样。在具有水乡风味的菜市场上,荤有鱼、肉、鸡、鸭、虾、蟹、蛋,素有各色蔬菜和豆制品,购销都十分活跃。据统计,一九七一年,上市供应的鲜咸肉共达三十五万五千斤,鱼十二万一千二百斤,各种瓜菜二十三万三千担。布匹、呢绒和日用百货的销售量也很可观,去年全年的营业总额达到六十一万九千五百元,比解放初期增长了四倍。
看到这座农村小镇的物资丰富,市场兴旺,人民购买力提高的情景,许多老年人不禁想起了在旧社会支塘镇上的凄凉景象。解放前,这里的贫下中农过着“瓜藤盖屋顶,春荒人难寻,有脚有手讨饭去,老弱病残糠菜活性命”的悲惨生活。许多贫苦人家,连火柴也买不起,只得用火刀击石来取火,可见当时人民的购买力低到了何等程度。解放后,斗倒吸血鬼,扫除害人虫,这里的三万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贫困面貌:从前荒废的田园草滩,现已改造成了一块块平整的稳产高产田;过去繁殖着大量钉螺、血吸虫的沼泽河浜,已兴修成了排灌畅通、岸柳成行的渠道网。公社党委书记向我们介绍说,解放前,这里最好的田块亩产粮食只有二百五十斤,现在全社平均亩产达到一千多斤;解放前,棉花亩产很低,现在皮棉亩产一百多斤;解放前,只有地主、富农和少数比较富裕的人才养得起猪,现在全社养猪二万零九百头。随着农副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也相应改善,全社家家有余粮,户户有存款,社员在银行储蓄的总额已经达到了五十八万元,集体积累达到四百五十七万元。
今天的集镇市场繁荣,水乡农村兴旺。公社边缘有个渔业生产队,三十三户渔民,从前祖祖辈辈终年漂泊流浪,如今他们陆上定居,亦渔亦农,粮丰鱼肥。最近两年中,他们除了向国家交售一百五十多担青鱼、鲢鱼和一万一千五百多只鸭、鹅之外,还收获了二十七万五千斤粮食,不仅保证了粮食自给,还为国家先后提供了七万六千多斤商品粮。生产发展了,收入增加了,他们就从市场上购进了不少农、渔业用具和生活用品,又促进了农、渔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指示,给水乡经济带来了大发展。如今,这里的水陆交通线上,车来船往,热气腾腾。大量的工业产品从城市源源输送到镇上,成批的农副业产品又从镇上不断地运销各地。从阳澄湖畔的这一繁荣的小集镇,我们看到了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欣欣向荣的图景。 本报通讯员

“咱这偏僻乡村如今多方便呀!”

第2版()
专栏:

“咱这偏僻乡村如今多方便呀!”
陕西吴堡县樊家圪嘴购销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布匹、绒衣、袜子、鞋帽……。许多男女社员收工回来或晚上,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售货员们愉快地收购着土特产品,为社员们挑选着货物。广大贫下中农激动地说:“咱这偏僻乡村如今多方便呀!”
樊家圪嘴大队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沟。过去,这里的群众要买点日用百货和交售土特产品,要跑二十多里的崎岖山路。广大贫下中农多么希望这里有一个购销店呀!但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得到实现。
前几年,这里的广大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教导,决心改地换天,彻底改变穷困面貌。为了促进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开展,这里加强了商业工作,设立了购销店,贫下中农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本报通讯员

图片

第2版()
专栏: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的社员们向商业部门交售皮毛及各种土特产品。新华社稿

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第2版()
专栏:

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一个冬天的早晨,天上的星星还在闪烁,吉林省吉林市北京路粮店就开始营业了。一位身穿皮袄、手拄拐杖的老大娘来到粮店,一进屋就埋怨说:“虞明慧到长春市医院治病,你们连个信都不给我。她住几疗区,几号房间?给我写上,我今天要赶早搭车去看她。”
粮店的同志亲切地对她说:“大娘,就是怕你着急,所以没有告诉你,过几天她就回来了。”这位大娘被说服回去,仍不放心,又给在长春的女儿寄去一封信,要女儿去看看虞明慧。
老大娘为什么对虞明慧这样关心?原来,这位老大娘姓刘,是一位军属,住在吉林市南京街三委三组。她有七个女儿,都在外地参加革命工作,家中就剩下她一人。北京路粮店工作人员、共产党员虞明慧,遵照毛主席关于“拥军爱民”的指示,主动把刘大娘的家务事担在肩上,买米买柴,洗洗浆浆,缝缝补补,什么都帮着干。虞明慧十年如一日地帮助刘大娘,直到她的一个女儿从外地调回来,虞明慧才放下了心。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虞明慧为群众服务,不止刘大娘一家。
住在广州街五委十组的退休老工人王乃武老俩口,都七十来岁了,无儿无女。虞明慧把这两位饱受旧社会苦难,常年有病的老人,当成爹娘一样侍候。每当月初,她把两位老人吃的粮油买好送去;老人的衣服脏了,她帮助拆洗干净;老人病了不能做饭,她去买来送到炕上。虞明慧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使两位老人很受感动,逢人便说:“我们经过了几个朝代,从来没有见过今天这样好的‘服务员’。在旧社会,象我们这样无儿无女的人,老了没人管,死了没人埋。只有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才能够安享晚年。”
童养媳出身的虞明慧听到这些歌颂毛主席、共产党,歌颂社会主义的话语,心里感到特别亲切,更加受到鼓舞。她年复一年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正因为这样,她不断地受到人们的称赞。一九六九年国庆节,虞明慧在首都天安门城楼上幸福地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这个时候,她更深刻地感到为人民服务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万里迢迢寻草药

第2版()
专栏:

万里迢迢寻草药
一天,北京市药材公司采购供应站接到一个青年工人的来信。这个工人因病急需一些药,但这些药一时买不到。他便写了封信,附上药方,寄给北京市药材公司,希望帮助解决。信中说:“我是一个青年工人,抓革命促生产应该走在最前面,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贡献力量。可是,疾病却象蛇一样缠在身上。每当想到这些,心里非常焦急,十分难过。”
采购供应站的同志读了这封信,对这位青年的恳切要求给予深切的同情。可是,他寄来的两个药方中的十味中草药,北京从来没有经营过,许多有几十年经验的老药工也没有听说过这些药的名字。想到毛主席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教导,他们决定要尽力找到这些药材,便立即发出信件,同广东、江西等药材经营部门和本单位的外勤人员联系,同时写信给这位青年工人,鼓励他向疾病作斗争。
不久,北京市药材公司驻广东的外勤人员来电报说:所需广东药材购妥,已交四十八次列车带京。邮电局的同志特意把四十八次列车到京的时间注明在电报上。当取药材的同志拿到了药材,向列车员表示感谢时,列车员同志说:“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另一个药方是江西的,共有两味药。江西省南昌市药材公司经营过其中的一味,但没有现货。这个公司的工作人员接到信后,立即上山采挖了一斤寄到北京,还到江西省卫生局帮助查明了处方的出处是景德镇南安医院。北京市药材公司驻江西的外勤人员来到南安医院,说明了来意。不巧这种药材已经用完,医院的一位大夫听了,连饭也没顾上吃,就亲自上山采来所需的药材。
经过一个多月,由于这个公司职工的努力,这个青年工人所需要的中草药终于配齐了,并且加工好了。当北京药材采购供应站的同志把药品送上门时,患者的一家人想想过去,看看今天,心情十分激动,连声感谢党和同志们的关怀。

到处是人民的勤务员

第2版()
专栏:

到处是人民的勤务员
去年三月,一位老大娘在广西南宁探亲后,乘坐二○六次旅客列车返回柳州。下车时,她把装有一件棉衣和一件皮背心的网袋遗忘在列车上,走出站台才想起丢了东西。当她赶回车站时,列车已经开走了。她便把这件事告诉了车站服务员王宝娟。
王宝娟听了,立即拿起电话和下一站联系,刚一接通,列车已经开走了。她联系一站又一站,终于在鹿寨车站同这列客车取得了联系。在鹿寨车站的同志和列车服务员的帮助下,找到了老大娘遗忘的东西,当天晚上就由二五三次列车带回了柳州。
第二天,王宝娟不顾一夜工作的疲劳,冒雨去给老大娘送东西。但是,由于老大娘留的地址不详细,王宝娟整整花了一个上午,走遍了十几条街巷,挨家挨户访问,始终找不到这位老大娘。第三天下班后,王宝娟又不顾疲劳地出去查询,直到亲手把东西如数地交给那位老大娘,才愉快地回去休息。
在人民列车上,不仅遗忘在列车上的物品能够完整无缺地回到失主手里,就是掉落到车底下去的东西,列车和车站的服务员也总是千方百计地帮助旅客寻找。
一天,从广西南宁开往北京的六次特别快车,正飞驶在湘桂线上。一位去桂林的旅客,不留意把放在裤袋里的一块新手表掉进了厕所便池,溜到铁路上去了。他十分焦急。当列车到达柳州站时,他急忙向车站客运室跑去,把失表的经过告诉了客运领班廖素华。廖素华热情地对他说:“同志,你放心,我们一定尽最大的努力帮你找到。”
列车开走后,廖素华根据他提供的线索判断失表的地方,立即打电话与来宾、百朋、白山三个车站联系,请他们协助寻找。这些车站的职工立即分头行动。
第二天,来宾车站派出所打来电话,说白山铁路小学的红小兵郝惠萍等四位同学,上山采集草药,返家途中在白山车站信号机旁的碎石间拾到了一块手表,交给了学校,又转交到了派出所。
手表找到了。当失表的旅客接过自己的手表时,十分感激地说:“只有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在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才会有这样的新风尚!” (新华社)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