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72-02-23第4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君山茶场职工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指导君山名茶不断发展

第4版()
专栏: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君山茶场职工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指导君山名茶不断发展
岳第文
洞庭湖君山岛上,丛丛茶树绕山岗,层层梯田披绿装,一派生气勃勃的动人景象。
旧社会,君山茶一直被反动统治阶级作为“贡茶”,供少数人享受。解放前夕,君山茶园产量很少。一九五二年,建立了国营君山茶场,君山茶得到了新生。君山茶场的职工,用辩证唯物论作指导,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清除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影响,不断取得茶树种植的胜利。近二十年来,绿茶亩产由十二斤增加到三百九十斤,总产量由三百多斤增加到十二万多斤。新培育的“君山银针”,不仅保存了“君山毛尖”的独特品格,而且条形更加粗壮紧结,白毫更加显露完整,香气更加清醇。
老茶园可以更新
名茶能不能继续发展,老茶园能不能更新?
有的人说:“君山茶叶古有名,要想再好不可能。”还有的说:“名茶不能高产,高产就出不了名。”一句话,君山这样的老茶园已经“定了型”,不可能更新了。可是,老工人侯运鸿用自己的实践把这种说法否定了。
侯运鸿是一个苦大仇深的老茶农。他常想:君山名茶,在解放前,只有那些官僚、地主才能享受,广大劳动人民连看都看不到。今天,我们成了茶园的主人,应该为人民种好君山茶,为革命作出更大的贡献。他回顾君山茶的发展史:很早以前,在一个小山头上有三蔸茶树生长特别好,制出的茶叶“嫩绿似莲心”,“能立于水中”。经过老一辈茶农的精心培育、繁殖,茶质越来越好,才有了著名的君山茶。这不正说明君山茶是可以发展变化的吗?他从以上的回顾得到启发后,也从荒山竹林中挖来五蔸“野生茶”进行栽培实验。经过三年的精心培育,原来每蔸只有四、五根黄枝条的“野生茶”,树幅变宽了,叶色变绿了,枝条增加到八十多根,发出的芽头茂密而粗壮,每蔸采茶由原来的一斤多增加到四斤多,茶质也大大超过“野生茶”。这五蔸茶的变化,使侯运鸿更增强了改造君山茶的信心。他和几个职工组成了一个科学实验小组,决心闯出一条发展君山茶的新路子。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的教导,采用短穗扦插的办法,繁殖君山茶,提纯君山茶良种;同时又从外地引进良种,将外地名茶用梅花点的形式散种于君山茶丛中,促使其自然杂交,进行改良茶树品种的实验。每发现一蔸好茶,就挂上一个木牌,并用竹子围起来,进行观察比较。经过连续五年的实践,从五十一个不同类型的品种中,培育了四个产量高、茶质好、适合本地生长的优良品种。这四个品种,不仅保存了君山茶原有的品格,还吸收了福建、云南、陕西等省十二个优良品种的特点,群众高兴地称之为“科学茶”。新培育的“君山银针一号”,去年开始大量采摘,每亩增产两成以上。
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侯运鸿的实践证实了:老茶园可以更新,君山茶可以发展。那种“君山茶定型论”,是没有根据的。它是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事物,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把人对茶树的改造看作是被动的、无能的,实质是陷入了唯心论的“不可知论”。
从这里,工人们明白了:要更新老茶园,先要更新人的思想,就是要从“形而上学”的精神枷锁里解放出来。
要使思想合于客观外界规律性
在一次县里召开的茶叶工作会议上,工人伍仕雄听到广东茶场茶树的采摘期长达十个月的介绍。他想:我们这里的茶树,每年的采摘期只有六个月左右,要是能把采摘期适当延长,不就能使茶叶高产吗?回到场里,他连夜和工人们商量。大家想,如果把茶树的开园期推迟,茶叶芽头会长得更壮实,既可增加春茶的产量,又可推迟封园期,使整个采摘期相应延长。于是,他们把实验地里的春茶开园期推迟了一个星期,希望达到延长采摘期、增加采摘次数的目的。可是,事与愿违,实验地茶树的采摘次数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十二次,秋茶采摘期也没有延长,每亩还减产六十多斤。
为什么失败了呢?深夜,伍仕雄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实践论》。毛主席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他认识到:干革命应该有严格的科学态度,如果不尊重客观实际,一味蛮干,就会造成主观和客观的分裂,热情再高,也不能取得革命工作的胜利。在实践中,他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在那些背风向阳的茶园,开园期往往要早四、五天,封园期要迟个把星期。他和工人们反复进行研究讨论,认识到:茶树在春天发芽,是因为春天给了它适当的温度,如果人们能给茶树以适当的温度,它就可以在春天提前发芽,秋天推迟封园。有的同志说:人在寒冷的时候,适当多吃点食物,就能使身体发热,增强抗寒力,如果也让茶树多吃点“食物”,不是一样也能加速茶树的新陈代谢吗?他们提出了进一步试验的计划:合理施肥,提高地温,适当延长茶树采摘期。伍仕雄和科学实验小组的同志,坚持观察试验六年,对比试验达三百六十多次,终于总结出了合理施肥、延长采摘期的经验。现在,这个场的茶园,每年除冬季施足基肥外,春茶萌发前结合埋绿肥施催芽肥,秋茶采摘期间结合中耕追施促进肥,茶园的地温普遍增高,茶树的采摘期前后延长将近一个月。这样,使每亩茶园增产茶叶两百多斤。
在反复实践中不断认识真理
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高潮中,茶场的同志为了夺取茶叶高产更高产,决心改变过去茶叶采摘量一季比一季少的现象,实现“夏茶超春茶”。一九六八年,工人黄俊礼从大寨参观学习回来后,就日夜思考着这个问题。他连续走访老茶农,进行调查研究。老茶农说:“茶树四个筋,不采不发生”。这句话对他启示很大。他想,要实现夏茶超春茶,关键是对茶树实行合理采摘。于是,他和工人们商量采掉那些没有“蕻子”的对夹叶的问题。他说:菜园里的红菜苔子,每次掐掉一根就发几根,掐的次数越多,“菜蕻子”发得越好。如果把茶树上的对夹叶采掉,会不会发出更多、更好的夏茶呢?问题一提出来,大家议论纷纷。有的人说,采掉对夹叶有道理。但有的担心说:采对夹叶会把茶树采得太苦,恐怕有今年,没明年。黄俊礼细心倾听着同志们的意见。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经过试验的伟大指示,他在一块地里选了同样大小的三蔸茶树进行采摘对比实验。经过实践,他发现:不采对夹叶的茶树,虽然长得青枝绿叶,但一季只能发一次茶,而且芽叶发得很少;采了对夹叶的茶树,春季显得枝多叶少,但夏茶却十分茂密。实验结果是:采对夹叶的比不采对夹叶的,产量是增加了。
采摘对夹叶以后,春茶和夏茶虽比以前增产,但夏茶仍然没有超过春茶。这时,有的同志对夏茶能否超过春茶产生了怀疑。黄俊礼又和工人们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毛主席教导说:“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他们回顾过去许多成功的经验,没有哪一条不是经过多次反复才成功的。如果要求经过一次实践就完全认识春茶和夏茶的客观规律,实现夏茶超春茶,那是中了刘少奇一类骗子鼓吹的认识“一次完成论”的毒害。工人们又继续实验,他们发现茶树的养料供给是由上而下,先满足顶芽、顶叶的生长需要。成林茶树采摘时,如果留新叶,不仅增加养分的消耗,推迟芽头生长,而且要减少发芽数量。成林茶树新叶留得越多,发芽数量越少。
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使他们认识到:春茶不采,夏茶不发。在反复实践中,他们摸索了对茶树实行合理采摘的经验:幼林打顶养蓬留新叶,成林茶树留鱼叶,三季采光对夹叶。
现在,这个茶场做到了合理和及时采摘,实现了夏茶超春茶。从一九六七年起,夏茶连续五年超过春茶。去年,洞庭湖的水位降到历史上的最低点,茶树受到特大旱灾,但夏茶仍比春茶多产七千零二十七斤,全年总产仍达到十二万斤。
君山茶场的同志们,在变革茶叶生产的实践中,坚持毛主席指出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道理,不停留在一次、两次的成功上,一次又一次地实践,一步又一步地向前,不断掌握茶树种植的自由,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附图片)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的干部、战士在军事训练中,努力学习毛主席的哲学思想。 本报通讯员摄

调查研究要过细

第4版()
专栏:

调查研究要过细
中共山西省襄垣县委书记 杨录奇
在调查研究中,是过细工作,还是粗枝大叶?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作风。作风不同,效果也就不一样。
返头大队是我县学大寨的一个先进单位。为了推动全县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我和几个同志到那里帮助总结经验,以便推广。起初,我们了解到一些事迹,就以为调查清楚了,结果总结出来的材料贫下中农通不过。他们说:“总结没有讲到点子上。”
为什么有先进事迹总结不出经验呢?我认真读马列的书,读毛主席的书。列宁指出:“谁怕用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毛主席说:“现在我们很多同志,还保存着一种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作风,甚至全然不了解下情,却在那里担负指导工作,这是异常危险的现象。”经过反复的思索,我明白了,我们虽然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工作,得到一些第一手材料,但没有深入到群众中间做过细的工作,对这个大队的历史和现状了解不够,只注意搜集材料,忽视了分析研究。我们从现象上了解到这个大队通过学大寨,许多社员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他们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改变了大队农业生产落后的面貌,产量不断上升。但是,这些成绩究竟是怎样来的,心里还没有数。这样总结经验,当然抓不住根本。
这件事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搞调查研究浮在上面不行,必须钻进去才行;只有感性认识不行,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于是,我作了自我批评,和同志们又深入到群众中去,发扬“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详细了解这个大队的历史。这个大队在学大寨初期,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毒害下,一些干部认为“学大寨看产量,粮食上不来难交账”,使学大寨一度走向了“生产第一”的邪路。针对这种情况,大队党支部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政治是统帅,是灵魂的伟大教导,批判了“生产第一”的谬论,端正了学大寨的方向,做到了用革命带动生产。前年,秋前受灾,当时急于抓生产,忽视了人的因素,结果抗灾效果不好。党支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又和干部、社员一起,围绕“学大寨学什么”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使大家认识到,学大寨必须学根本,坚持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
从大量事实中,发现返头大队学大寨,经历了一个激烈的两条路线斗争过程,总结经验必须从两条路线斗争方面着手。这样总结出来的经验,才比较正确地反映了实际,受到群众的欢迎,推动了全县学返头的热潮。
去年冬天,我在公社蹲点时,发现一部分干部在点上蹲不下来,不能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就建议革委会作了一个“关于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制度的决定”。为了便于让群众监督和检查,还发了劳动手册。但是后来发现,这些措施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原因究竟在那里?这时,我想起毛主席关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教导,决心到实践中找答案。我们组织了调查小组,认真地调查了六个公社,二十一个大队。然后对调查到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对比,选出了有代表性的两个公社的典型。?亭公社的干部把自觉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当作实现思想革命化的必由之路。他们坚持“三不脱离”,主动参加劳动,指导工作。去年秋天,在深翻土地运动中,公社除留一人值班外,其余干部全部同社员一起战斗在田间,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由于他们和群众劳动身挨身,工作面对面,取得了领导工作的主动权,这个公社的革命和生产形势一片大好。相反,王桥公社的干部对参加劳动的意义认识不足,浮在上面多;就是到了地里,也是做做样子,不是实打实地干。由于公社干部不是经常在三大革命第一线,与群众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领导工作就比较被动。
有比较才能鉴别。根据解剖这两个“麻雀”得来的认识,又拿到面上去检验,得到的回答是:只有提高干部的路线斗争觉悟,劳动才能经常化。于是,我们从只抓制度变为狠抓态度,举办三级干部学习班,引导大家提高路线斗争觉悟,对官僚主义的思想作风打进攻战,有效地促进了领导班子的思想革命化。去冬以来,在县委的带动下,各级干部都奔向农业生产第一线,和贫下中农一起劳动,一起学习,一起斗私批修。各条战线的干部也挑起货郎担,背起卫生包,担上工具箱,深入到田间、地头,既当宣传员,又当服务员,天长日久成了“新社员”,受到了群众的赞扬。

到实践中找方法

第4版()
专栏:

到实践中找方法
铁道兵某部十一连,担负着一座长隧道的施工任务。连长李世荣和战士们运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不断排除困难,取得胜利。
傍洞打到大山腹中,遇上了汹涌的地下水。作业面上的炮眼里、岩缝里,每昼夜涌出四、五千吨水,给施工带来了重重困难。就拿爆破来说吧,一米五、六深的炮眼,“轰”的一炮,只能崩掉岩石的一层表皮,工程进度很慢。这种情形,李世荣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战士们历尽千辛万苦打出来的一排炮眼,能眼看着白白报废吗?这样下去,施工任务又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呢?
李世荣从工地回来,心里十分不安。他打开毛主席的书,认真读起来。伟大领袖毛主席说:“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读到这里,李世荣顿时感到心里亮堂起来了。他想,对啊,要解决在地下水喷射情况下的爆破问题,就得亲自到实践中去,与地下水搏斗,摸准它的脾气,找出爆破的方法。
李世荣忘了劳累,又返回工地。他来到作业面,同战士一起战斗,抱起一支风枪干起来。打完炮眼,他又和爆破工一起装药点炮。然后,他把大家召集起来找原因。他们发现点炮时,有的导火索刚点燃就被水喷灭了,成了哑炮;装在炮眼里的炸药被浸湿了;……。针对这些问题,同志们采取了预防措施:大家把装有雷管的起爆药用塑料防水袋装好,使炸药避免地下水浇湿;点炮时,爆破工脱下雨衣把点炮用的香火保护好。这样,果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可是,过了几天,爆破又出了问题。以往能炸二十多车石碴的一排炮,这时一次却只炸下三车石碴。在困难的时刻,他们懂得,“革命斗争中的某些时候,困难条件超过顺利条件,在这种时候,困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顺利是其次要方面。然而由于革命党人的努力,能够逐步地克服困难,开展顺利的新局面,困难的局面让位于顺利的局面。”同志们重温了毛主席的光辉著作《愚公移山》,决心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战胜困难,摸索到底,不解决爆破问题决不罢休。
“轰、轰”的爆破声,使整个道坑硝烟弥漫。李世荣带领几个战士来到作业面,他们经过详细观察,发现有的炮眼里炸药还没燃尽。大家认真分析,终于找出了爆破走回头路的原因是:装炮时,有的防水袋弄破了,地下水仍然浸湿了炸药。找到了原因后,同志们再做炸药时,就在起爆药上涂一层机械黄油,使它在防水袋被弄破的情况下,仍保持干燥。这样一来,炮炮都炸得很好,加速了工程进度。
本报通讯员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