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69-12-17第4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深入群众之中 带领群众前进

第4版()
专栏:

乌鲁木齐市革委会成员把领导工作一竿子插到底
深入群众之中 带领群众前进
全市革命大联合和革命三结合日益巩固发展,各族革命群众斗志昂扬,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形势越来越好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十六日电 乌鲁木齐市革委会遵照毛主席关于“国家机关的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联系群众”的伟大教导,领导成员深入群众之中,同群众一起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和以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党中央的战斗号令,全市革命大联合和革命三结合日益巩固和发展,各族革命群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形势越来越好。
乌鲁木齐市革委会成立之初工作头绪较多,接待群众来访的群众工作组,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革委会领导成员组织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教导,引导大家摆脱事务,抓根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经过学习,他们很快把群众接待室办成毛泽东思想学习室。他们和来访群众一块学习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引导群众用毛泽东思想解决问题。各族来访群众深深感到新生的无产阶级革命政权的温暖。
乌鲁木齐市革委会领导成员并不满足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他们认为,要把毛主席、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工厂、机关、街道和基层单位一一落实,最要紧的是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切实忙在基层,把领导工作一竿子插到底。
当时,全市正忙于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党的“九大”精神。市革委会决定各级领导不要单靠发文件、印简报去指导工作,要亲自调查,亲自去指导。几个常委分头到一些“老大难”单位。市革委会主任遵照毛主席关于“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单位”的指示,到一个单位抓点,头一件事就是带着毛主席的最新指示找群众谈心,向群众请教。由于市革委会第一把手带头抓点,把面上的问题拿到点上研究,又把点上的经验带到面上推广,推动了“九大”精神的落实。
市革委会领导班子在深入群众中,注意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一位领导成员深入到市级机关工作人员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后,三个多月来坚持和群众同学习,同讲用,引导大家斗私批修,参加学习班的同志普遍结成“一帮一、一对红”对子,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好人好事不断出现。
乌鲁木齐市革委会领导成员牢记毛主席关于“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的教导,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基层抓点。有一天深夜,有同志向革委会的一位领导干部报告乌鲁木齐河出现了十年不遇的洪水,建议利用广播立即号召群众防洪。当时,一片漆黑,又下着大雨。这位领导干部马上亲自赶到十数里外的乌鲁木齐河管理处查明情况,又和几个同志提灯冒雨到河坝、水库、渠堤,一一查看,和管理处的同志一起作出了防洪方案,决定加固堤身。他一宿没住脚,第二天又赶到河流上面的天山口上查看水情,在大渠的防洪现场热情宣传“九大”精神,组织群众修复引水坝,清除淤泥,确保了二十多万亩麦田的丰收。
在领导成员以身作则的影响下,市革委会机关工作人员都深知带着毛泽东思想深入基层的重要。如今,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实践,已经蔚然成风。有的同志在附近不到一里地的单位去抓点,也把铺盖卷随身带走,和群众住在一起。农牧组的几个干部在郊区公社贫下中农中间,调查了解冬菜的生产规律,和贫下中农一起动手干,有经验在现场推广,有问题在地头研究解决,使今年冬菜生产获得从来未有过的好成绩。

图片

第4版()
专栏:

河南省林县革命领导干部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图为县革委会常委、红旗渠建渠特等劳动模范马有金(右二)和民工们一起开凿曙光洞。 新华社通讯员摄

民乐县团结大队领导班子不断提高继续革命的自觉性 坚持“三不脱离”搞好思想革命化

第4版()
专栏:

民乐县团结大队领导班子不断提高继续革命的自觉性
坚持“三不脱离”搞好思想革命化
本报讯 甘肃民乐县东方红公社团结大队革委会,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把坚持不脱离劳动,不脱离群众,不脱离实际,当作加强革委会革命化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革委会成员中,多数同志能够经常做到“三不脱离”,受到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的欢迎。但也有个别成员对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认为:自己土生土长,天天和社员群众见面,不存在脱离群众的问题,劳动多一点少一点没什么要紧。他们工作一忙,就忽视了参加劳动。
为了增强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自觉性,革委会组织全体成员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是普通劳动者,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防止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的伟大教导。他们回顾了过去本大队一个贫农出身的干部,由于受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毒害,长期脱离劳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犯了错误的教训,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狠批叛徒刘少奇的“入党做官论”和“阶级斗争熄灭论”等反革命修正主义谬论。大家深深地认识到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重要意义以后,都能把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变成自觉的行动。
团结大队领导成员,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深入群众,随时掌握了阶级斗争的新动向。第五生产队有一个反革命分子,造谣惑众,拉拢干部,破坏革命和生产。大队革委会副主任单永寿在这个生产队参加劳动,及时发动群众对这个坏家伙进行了揭发和批判。“阶级斗争,一抓就灵”,这个队的革命和生产很快发生了变化,摘掉了“老落后”的帽子。大队革委会抓住这一活生生的事实,在全大队开展了革命大批判,狠批了叛徒刘少奇的“阶级斗争熄灭论”,使广大社员和干部受到一次深刻的阶级斗争教育。
这个大队的干部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中,注意对群众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第二生产队的贫下中农和干部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夺取了今年农业生产的特大丰收。在大好形势下,个别社员产生了“多分少留”、“分好留次”的错误思想,忘记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出现了浪费粮食的现象。在这个队参加劳动的大队革委会主任马多瑞,就协助生产队革命领导小组及时举办学习班,组织大家反复地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在分配问题上,我们必须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备战、备荒、为人民”。大家树立了全局观念,决定在提前完成全年征购任务的同时,再卖给国家一万五千斤粮食,集体储备十二万斤粮食,实现了集体有储备,家家有余粮。
团结大队干部在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中,带头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在贫下中农的热情帮助下,不断促进自身的思想革命化。
这个大队原来是全县有名的落后队。革委会成立以后,带领广大群众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大破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革命轰轰烈烈,生产蒸蒸日上,农业生产连年丰收。粮食总产成倍增长,一跃而为先进单位,这时,领导班子的个别成员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第五生产队有四个老贫农,就多次和大队领导班子的成员在一起忆苦思甜,教育他们不忘阶级苦,为贫下中农掌好权。革委会成员单学德,原来是个青年社员,进革委会后,官架子大了,联系群众少了;指手划脚多了,苦干实干少了。老贫农单登胜就多次给他讲旧社会贫下中农无权的苦,新社会当家作主的甜;讲夺权的不易,掌权的重要,提高了他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使他克服了“三脱离”的倾向,在带领社员群众抓革命、促生产中发挥了带头人的作用。

学哲学 用哲学 继续革命——开封市电线厂革委会坚持“三不脱离”促进了领导班子的思想革命化

第4版()
专栏:

学哲学 用哲学 继续革命
——开封市电线厂革委会坚持“三不脱离”促进了领导班子的思想革命化
本报讯:河南省开封市电线厂革委会成员在支左解放军帮助下,运用毛主席的一分为二的唯物辩证法指导革命实践,不断提高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自觉性,促进了领导班子的思想革命化。
变与不变
开封电线厂革委会成立后,大多数革委会成员纷纷下到车间、班组,坚持不脱离劳动,不脱离群众,不脱离实际,在群众斗争的大风大浪中改造思想,磨练革命意志。但有少数成员认为自己是从工人中挑选出来的,手上老茧还未掉,一时不参加劳动,也变不了色。因此,对参加劳动往往说在口上,落实不到行动上。这种情况,引起了支左解放军的重视,他们帮助革委会成员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伟大教导,又联系一个干部前后变化情况,使委员们得到很大的启发。那个干部在旧社会苦大仇深,解放后当了工人,后来当了干部。他放松了思想改造,坐办公室时间多了,参加劳动少了,和群众的关系渐渐疏远了。文化大革命中,广大革命群众对他进行了批评帮助,使他狠狠地触及了灵魂。从此,他又身穿工作服,一边扎扎实实地劳动,一边诚恳接受群众的批评帮助,重新得到了群众的谅解和信任,厂革委会成立时又被选到领导岗位上来。大家从这个革委会成员的变化中,深深体会到:“变”和“不变”是对立的统一。要想使我们工人阶级的本色永不变,必须用毛主席关于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学说武装头脑,始终不脱离劳动,不脱离群众,不脱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永葆革命的青春,勇往直前。
认识提高后,大家又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总结了革委会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制定出革委会成员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措施,受到群众的欢迎。
指挥员与战斗员
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有一个时期,支左解放军和革委会发现,部分革委会成员只埋头搞生产,不管其他。群众批评说:“你们可别成了生产上的‘实干家’,政治上的‘马大哈’。”而这些同志却认为自己拚死拚活的干,到头来还是意见一大堆,产生了埋怨情绪。根据这些活思想,革委会便组织大家重温了毛主席关于“既当‘官’,又当老百姓”的伟大教导,讨论了当“官”和做“老百姓”的辩证关系。大家认识到:革委会成员坚持“三不脱离”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思想,更好地为无产阶级掌好权,用好权。如果单纯地埋头劳动,也就失去了革委会委员的作用。从此,革委会成员在参加生产劳动中,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问题看得清,典型抓得准,革命搞得扎实,生产促得有力。
电工班过去无政府主义现象比较严重,有一个革委会委员来到电工班后,踏踏实实地同工人在一起劳动,同时,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教导,很快地克服了无政府主义现象,掀起了社会主义革命竞赛的高潮。有一次安装电器设备,按过去的老规矩,电工只负责维修,不负责安装,这个委员和大家打破了这个旧框框,经过几天几夜奋战,就把电器设备安装起来。现在这个班的革命生产处处走在前头,成为全厂先进单位之一。革委会还及时在全厂推广了电工班的经验。
差不多与继续革命
电线厂革委会成员由于狠抓自身思想革命化,和群众一起把全厂革命搞得轰轰烈烈,生产蒸蒸日上。这时有的革委会成员产生了“差不多,可以歇口气”的活思想。革委会遵照毛主席关于“我们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失败的阶级还要挣扎。这些人还在,这个阶级还在。所以,我们不能说最后的胜利”的伟大教导,引导大家从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高度,从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度认真考虑问题,提高了大家的认识。有一个委员到车间后,满足于取得的成绩,放松了警惕,结果被一小撮阶级敌人钻了空子,使这个车间的工作受到了很大损失。活生生的阶级斗争事实,使大家清醒地看到:认为我们的工作“差不多”了,是违反唯物辩证法的形而上学观点。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同飞速发展的革命形势相比,差得很远,同我们无产阶级为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相比,差得还很远。一小撮阶级敌人还时时刻刻梦想复辟,伺机进行捣乱破坏。阶级斗争的弦松不得,“差不多”的想法要不得,继续革命的步子停不得。只有永远把在三大革命斗争中取得的成绩当作革命征途上新的起点,才能使我们耳聪目明心里亮,永远向前不迷航。

扎根山沟 艰苦磨练

第4版()
专栏:在广阔的天地里成长

扎根山沟 艰苦磨练
河北省抚宁县吕良峪公社小杨各庄大队有个下乡知识青年小组,这个小组一共有弟兄三人,老大叫冯彦,老二叫冯文,老三叫冯元。他们是今年三月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伟大号召,怀着扎根山区、建设山区的雄心壮志,从湖南到北方长城脚下安家落户的。
冯彦、冯文、冯元弟兄三人,是一个革命干部的儿子。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个干部曾经在抚宁县一个区担任过区长,同小杨各庄一带人民群众并肩战斗过。今年三月,他把自己的三个儿子,送到自己久别的抗日老根据地插队落户。
冯彦弟兄三人来到小杨各庄大队后,决心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扎根山区干一辈子革命。但是,他们前进的道路是坎坷不平的。有一次种春小麦,队长分配他们往地里撒肥。肥料是猪粪、牛粪和大粪拌在一起的,又脏又臭,往地里一撒,刮得满身都是。他们有的嫌脏,干活时缩手缩脚,并且总是抢着站在上风头。贫下中农看到这些情况,关切地说:“身上脏了一点没啥,思想脏了问题可就大啦。”
贫下中农的话使他们受到很大的教育。晚上,弟兄三人坐在小煤油灯下带着怕脏怕累的问题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拿未曾改造的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比较,就觉得知识分子不干净了,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他们边学习、边对照,深深感到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贫下中农的距离还很大,要在这山沟里深深扎根,和贫下中农真正结合在一起,就必须彻底消除灵魂深处的肮脏思想。从此,他们不断向自己怕苦、怕累、怕脏的资产阶级思想主动展开进攻,最苦最累最脏的活,他们抢着干,主动去经受艰苦的考验。
把水果从山上运到山下,是一项最累的活计。冯彦、冯文、冯元弟兄三个就积极参加这项艰苦的劳动。一开始,他们扛起三四十斤的杏篓,就被压得东倒西歪,顺着弯弯曲曲的小山道,一步一步勉强挪到山下,就憋得满脸通红,浑身是汗。但是他们在艰苦的劳动面前,丝毫没有退缩,天天坚持和社员一起从山上往山下扛杏篓或梨篓,冯文的肩膀被压得又红又肿,冯彦的肩膀被篓子划成一条条血口,每当篓子往肩上一放,就钻心地痛。经过刻苦的磨练,后来他们能背起一百多斤重的梨篓,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走得又快又稳。他们深有体会地说:“怕苦怕累的思想,是在广阔天地里锻炼成长的绊脚石,踢开了这个绊脚石,才能在农村深深扎根。”

握紧锄把子干革命

第4版()
专栏:

握紧锄把子干革命
河北省张北县庙东营大队山盖沟生产队下乡知识青年陈廷树,正在木匠房里忙着修理农具,队长赵万有和老贫农张万贵走进来,望着小陈那小老虎似的劲儿,想到知识青年在茁壮成长,心情格外高兴。赵万有打趣地问:
“小陈,这回锄把子可算握紧了吧!”
小陈笑了笑说:“放心吧!现在,撵我也不走啦。”
原来,小陈有过一段“摔锄把子”的故事。那是今年夏天,一天锄谷子,小陈一垄地还没有锄到头,就觉得腰酸腿痛。他抹了抹脸上的汗水,看了看手上磨起的血泡,气呼呼地直起腰来,“当啷”一声,把手里的锄头摔出几步远,一屁股坐在地边上,眼泪涌了出来。这时,队长和一些贫下中农来到他身边,关切地说:“小陈,怎么啦?累了休息休息,没有锄过地,慢慢地学嘛……”
“我回天津去,我干不了这活!”
队长瞅了瞅扔在一边的锄头,对小陈说:“锄头可不能扔啊!你想了吗?你扔掉锄头,是扔掉了咱贫下中农的革命本色!”
一句话提醒了小陈。这时,他想起了毛主席的教导:“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用毛主席的教导一对照自己的行动,他感到惭愧了。他想:我是一个工人的儿子,难道能不听毛主席的话,要在革命路上当逃兵吗?想到这儿,他擦掉眼泪,鼓起勇气,握紧锄头,又锄起地来。老贫农张万贵满意地走上去,说:“来,跟我一块锄。”张万贵一边教小陈锄地,一边给小陈讲为革命种田的重要意义。就这样,在贫下中农的培养教育下,小陈坚定了在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的思想。
(据新华社)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