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69-07-21第5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沿着毛主席的医疗卫生路线奋勇前进——黑龙江省龙江县山泉公社地区卫生院斗、批、改中的两条路线斗争

第5版()
专栏:

沿着毛主席的医疗卫生路线奋勇前进
——黑龙江省龙江县山泉公社地区卫生院斗、批、改中的两条路线斗争
去年九月二日,我们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中医院的二十七名医务人员,坚决响应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满怀革命豪情,走出城市大医院,来到龙江县山泉公社地区小医院,在这里安家落户,在这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决心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
从城市大医院到农村小医院
毛主席教导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斗、批、改阶段,这个问题十分尖锐地摆在我们的面前,迫使我们回答,迫使我们决定。到底是为什么人?走什么路?是为城市“老爷”服务,还是为贫下中农服务?是住在城市,还是下乡?
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大学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医疗卫生路线,狠批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大学“老三篇”,狠斗头脑中的“私”字。
通过学习和开展革命大批判,进一步提高了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大家决心走毛主席指引的道路,打起背包,带上毛主席著作,来到了农村。
到农村后,第一次学习,就是在阶级斗争火线上重读“老三篇”。同志们说:同是一篇文章,在大楼里学,和在乡村学,感情不一样,理解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过去在大楼里学习“老三篇”,常常是思想不沾边。现在在小土房里学习,句句刻在心里,大家深切体会到:“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但要从书本上学,主要地还要通过阶级斗争、工作实践和接近工农群众,才能真正学到。”第一件事,是访贫问苦。广大贫下中农一字一泪地诉旧社会的苦,特别诉了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的苦。贫下中农形容原来的卫生所是“转运站”,说它是“手术不敢动,重病往外送,社员无奈何,花钱又搭工。”到了城市医院,照样是“住着店,花着钱,生着气,上着火”。听了贫下中农的控诉,贫下中农出身的医务人员检查忘本,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医务人员和家庭划清界线,大家共同批判大叛徒刘少奇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第一件工作,是参加集体劳动。我们这些人最缺的是一身泥巴,两手老茧。要想为劳动人民服务,首先要取得劳动人民的资格。于是,我们和社员一起挖梯田,和社员一起打场,社员身上有多少泥、多少汗,我们身上也有多少泥、多少汗。社员夸我们是“庄稼院里的好医生,贫下中农的亲弟兄”。
别看医院土里土气,贫下中农称心如意
我们下来后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医院?怎样建院?是建洋的,还是建土的,是建大的,还是建小的,是伸手要,还是动手干?两条路线斗争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
开始,在讨论建院方案时,有的人提出建个洗澡间,有的人提出建个阔绰的宿舍,有的人提出建个办公室。院革委会感到这是个危险的苗头,贪大求洋是表现,讲排场、图阔气是实质,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是祸根。于是,再一次组织大家学习“老三篇”,并以“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还是先为贫下中农打算”为题,展开大讨论。从而使大家树立了一事当前,要先为贫下中农打算,要时时、处处、事事为贫下中农着想的思想。于是,不盖办公室,不盖宿舍,不盖洗澡间,首先盖病房。遵照毛主席“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教导,我们宁肯到外单位借宿舍住,把仅有的两间独身宿舍腾出来,把两间诊室也腾出来一间,建立了病房。
建院问题解决以后,又出现了方便、不方便的分歧:有人提出病房搭炕不设床不方便,医院不分科不方便,医生、护士不分工不方便。可是贫下中农的愿望恰恰相反,贫下中农说:睡床腰板硬,不舒服。分科,挂号懵头转向。医护分工过细,治病太麻烦。医务人员说“方便”,贫下中农说“麻烦”,到底按谁的办?院革委会又组织大家学“老三篇”,又以“方便自己,还是方便贫下中农”为题进行讨论。同志们说:方便不方便,看从那个角度看,从“私”字的角度看,为了自己的方便,就给群众带来麻烦;从“公”字的角度看,自己麻烦,就给群众带来很大的方便。我们是毛主席的卫生战士,应该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群众。为了方便群众,医务人员提出不分科、不分系,外科医生也治内科病,内科医生也治外科病,大夫也打针,护士也诊病,各个都是多面手,一切为了方便贫下中农。
是伸手要,还是动手干?动手干,是无产阶级自力更生的作风,革命作风;伸手要,是资产阶级的懒汉作风,老爷作风。开始,由于有些人修正主义路线余毒没肃清,总是伸手要。诸如,没有医疗器械,没有血库、氧气,没有病房、食堂等等,都想伸手要。后来院革委会组织全体医务人员以“是当伸手派,还是当动手派?”为题开展了大讨论,统一了认识。大家一致表示:没有器械自己造,没有食堂自己建,没有血库自己献。通过大讨论,树立一个思想,自力更生的思想;形成一个作风,自己动手的作风。没有点滴架,我们用木棒做;没有吸引器,我们就用一个玻璃瓶和一个胶皮管用人工抽;没有骨科器械,我们就自己造。
对于这些土东西,人们的世界观不同,也有不同的评价,洋大夫笑我们“太土气”;贫下中农夸我们有志气。
我们办的是庄稼医院,吃的是庄稼饭,睡的是庄稼炕,每天给庄稼人看病,别看土里土气,贫下中农可称心如意。
只考虑贫下中农需要,不计较个人得失
是着手于常见病、多发病,还是搞尖端,搞高、难、深?两条路线斗争又围绕着这个问题激烈地展开了。
斗争的焦点,是解除贫下中农痛苦,还是追求个人名利的问题;是向人民负责,还是为自己打算的问题;是等待条件,还是创造条件的问题。
着手于治疗常见病,并不排斥治疗尖端病。问题不在于治疗那种病,而在于是个什么出发点。如果从贫下中农的需要出发,就能把两者关系摆正;如果从“我”字、“名”字出发,势必把两者关系摆歪。我们山泉这个地方,最常见的疾病是甲状腺肿和痔疮。我们刚到这不久,共平大队有个小姑娘,名叫齐桂霞,得了甲状腺肿,来卫生院医治,被医务人员支回去了。院革委会发现后,认为这是有些人头脑中的修正主义路线流毒还未肃清的表现,是过去城市大医院那种重尖端、轻普通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的表现。于是就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医疗卫生工作的指示,学习《为人民服务》,用“完全”、“彻底”、“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武装医务人员的头脑。组织大家调查了地方疾病,发现五个小队就有三十二名甲状腺肿患者,贫下中农的病痛,深深地教育了医务人员,大家下决心医治这种疾病。后来,小姑娘齐桂霞第二次来到卫生院,大夫认真地为她做了手术,解除了病痛。大夫葛洪亮在齐齐哈尔中医院工作的时候,身为痔科大夫,却不愿做痔科手术。龙江县木材公司工人郝景才得了痔疮去医治,被他几句话就支回去了。葛洪亮到山泉公社卫生院后,患者郝景才听说山泉卫生院来了新大夫,就坐车来医治,没想到,还是在齐齐哈尔给他看病的那个大夫。可这次葛洪亮同志为他干净利索地动了手术,治好了病。这位工人深受感动地说:“同是这个大夫,同是这个病,大夫的思想变了,我的病就治好了,这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的光辉胜利。”
对人民负责,还是为自己打算?是公与私之争,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为公,就能对人民负责,为私,就必然为自己打算。去年十一月一日,早晨五点钟,天刚蒙蒙亮,从济心河公社老龙头大队来了一名胎盘早期剥离患者,血压听不到,脉搏触不到,不省人事,需要立即做手术切除子宫,可是没氧、没血,怎么办?大夫崔远玉想:在这种条件下,若是死在手术台上,不但给卫生院丢了名,自己还得担责任,便以“对患者负责”为借口,动员家属把病人拉到县城去。这时,被另外两个大夫发现了,他们考虑到往县里送,路程六十里,病人要坐一个小时汽车,很可能死在途中;这不符合毛主席“完全”、“彻底”“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教导,于是他们就做崔远玉同志的思想工作。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崔远玉狠斗了自己的私心杂念,表示一定要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不能“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一定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私”字丢开身,人有责任心。崔远玉和同志们一起,经过两小时的战斗,成功地进行了子宫切除手术。患者家属感动得流下热泪说:“过去刘少奇的城市老爷医院大楼高,眼里没有咱贫下中农;山泉卫生院房子矮,毛泽东思想红旗举得高,和咱贫下中农一条心,一家人。”
有条件和没条件,是对立的统一。条件是外因。条件要靠人去创造。我们山泉卫生院规模小、条件差,能不能开展工作,在这个问题上是有争论的。院革委会就组织全体医务人员狠批“分科过细”和“物质刺激”的修正主义路线,树立人的因素第一的思想,使全体医务人员做到了不迷信条件,努力创造条件,“完全”、“彻底”为贫下中农服务。二月二日,柳树公社下中农社员王会安得了急腹症,送到卫生院,需要动手术,可是,外科大夫、化验员都外出不在家,其他人都没做过腹部手术,怎么办?为了挽救病人,五官科大夫、妇科大夫、痔科大夫主动担风险,用毛泽东思想指挥战斗,为王会安成功地施行了肠扭转手术,使患者转危为安。济心河公社贫农社员崔宏玉患胃癌来到卫生院医治,大夫姚海清等同志在医院设备不全,无胃肠减压管、无氧气、无血库、无X光机的条件下,发扬勇敢战斗,不怕困难的革命精神,怀着一颗为贫下中农服务的红心,大家动手,群策群力,为崔宏玉成功地做了胃切除手术。患者崔宏玉感动得热泪盈眶,举臂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
经过半年多来的医疗实践,大家都深切体会到:无论治疗普通病和尖端病,主要是靠思想,靠政治,而不是靠技术,靠物质。只要有一颗“完全”、“彻底”为贫下中农服务的红心,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创造出人间奇迹来。
半年多来,在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下,同志们的阶级立场,思想感情,生活作风,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走遍了全公社九十二个生产队和附近公社的部分生产队,出诊五百四十多次,治疗病人二万七千多人次,收容住院垂危病人四百五十多人,给二百五十多人做了手术。有五个医务人员给贫下中农献了血。贫下中农说:这些医生同我们是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有些贫下中农担心地问我们:你们什么时候走?我们坚定地回答:一辈子也不走了。贫下中农需要我们,我们更需要贫下中农。毛主席指示的医疗卫生工作的道路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道路,是医务人员改造自己的必由之路,我们要走全程,我们要走一生。
龙泉卫

毛主席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第5版()
专栏:

毛主席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一九六二年,我得了肿瘤病,乡下看不了,就跑到县城医院去看。那个医院里的医生,还没等我说明白,就摇头晃脑地说:不行,不行,我们这里看不了你这个病。过了两年,瘤子越长越大,我凑了五百块钱,硬着头皮又到这个医院去看。这一回他们干脆说:你这是“不治之症”,回家去吃点好的,过几年算了。他们把我说成个“死了没埋”的人。没有办法,我只有在家白白受着病的折磨。后来瘤子长得比肚脐高四寸,象是个大盆子盖在肚子上。饭吃不进,觉睡不好,路走不成,透气也困难,眼看就要死了。大叛徒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就是这样苦苦的坑害我们贫下中农。
在这个节骨眼上,是毛主席搭救了我。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这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俺县防治院的革命医务工作人员,提高了阶级斗争觉悟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他们夺了走资派的权,狠批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认真执行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指示。今年四月底,他们知道了我的病情以后,在党的“九大”精神鼓舞下,拉着架子车,跑了三十多里来到我家,对我说:大娘,我们要接你到城里去把病治好。听了这个话,我高兴得象是瘤子已经掉了一样。队里的干部和社员也乐得合不拢嘴,赶忙派了一个女社员,随车进城照料我治病。
为治我的病,医务工作人员和我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一起批判资产阶级医疗卫生路线。他们说:为了向毛主席表达忠心,向刘少奇这个坏蛋狠狠开炮,我们一定要治好大娘的病。我自己也树立了“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思想。在给我动手术前后的日子里,全院的医务人员都在为我操心,他们真正做到了
“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二十多斤重的大瘤子割出来以后,出现过好几次险情,每次险情他们都是白天黑夜地围在我的床前,设法抢救。在他们的努力下,我的病终于治好了,现在我已经出了院。
过去,大叛徒刘少奇搞的“老爷医院”,硬叫病折磨了我六、七年,如今,照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办事,医生亲自把我接进医院并治好了我的病。两种情形真是天地相差;两种情形使我的脑子成天翻腾。
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动嘴脸我看得更清了。提起他,我恨得咬牙,气得发颤,他是我们贫下中农的死对头。他推行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真是我们贫下中农的灾难线、绝命线。让他的反动路线存在,我们贫下中农就要遭殃,就要掉头。我们贫下中农要坚决把大叛徒刘少奇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批深批透。
毛主席是我们贫下中农的大恩人,是他老人家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说一千道一万,也说不完对他老人家的感激心情。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真是我们贫下中农的幸福线、生命线,有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才有我们贫下中农的好日子,才有我们贫下中农的一切。我们贫下中农就是要永远紧跟毛主席干革命!我今年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可我还要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大力宣传毛泽东思想,叫我们贫下中农永远紧跟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前进!
河南省新野县沙堰公社樊集大队五保社员 朱化敏

麻城县试办和推广大队医务室 医务室以“赤脚医生”为基本力量,为贫下中农防治疾病,深受贫下中农欢迎,巩固和发展了合作医疗制度

第5版()
专栏:

麻城县试办和推广大队医务室
医务室以“赤脚医生”为基本力量,为贫下中农防治疾病,深受贫下中农欢迎,巩固和发展了合作医疗制度
据新华社武汉电 湖北省麻城县广大医务人员,在贯彻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指示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行合作医疗制度有一定基础的条件下,试办和推广大队医务室,使合作医疗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大队医务室是麻城县在总结了坚持十一年合作医疗制度的经验的基础上,首先在山区公社发展起来的。医务室以“赤脚医生”为基本力量,为贫下中农就地治病,对于保障当地群众的健康,支援农业生产,起了很大作用,很受贫下中农欢迎。
实践表明,大队医务室能更好地使医疗卫生工作为贫下中农服务,为农业生产服务,更好地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李峰山公社六大队,离公社卫生所有二十里山路。办医务室之前,社员看病很不方便,有了急病,不能及时得到治疗。这个大队的“赤脚医生”在大队办起医务室后,不仅为贫下中农及时治疗一些疑难病症,一般病人免除了每次看病往返四十里山路的跋涉,多发病的预防工作也比过去及时了。据这个生产大队计算,仅减少外出看病一项,全大队一年就可以节约两千个劳动日。
大队医务室的建立,使合作医疗事业的巩固和发展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不少大队办医务室的经验表明,“赤脚医生”有医务室作基点,更有利于开展工作,他们办好合作医疗事业的责任心更强了。有条件的生产大队,每到春秋采药季节,“赤脚医生”和生产队卫生员一起,到附近山上采集中草药,自己切片,自己炮制,充实医务室的药品,因而大大降低了合作医疗费用。以李峰山公社六大队医务室为例,一九六八年每张处方的平均用费,只相当于文化大革命前的一半。这个公社由于所有大队都建立了医务室,去年全公社的合作医疗经费不但没有超支,还有一千多元的节余。不少生产队的贫下中农社员,在夏收、秋收分配季节,自动把合作医疗基金送到大队医务室或公社卫生所,热情地支持农村合作医疗事业。
麻城县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大队医务室后,促进了医务人员的思想革命化。现在,有的公社已经实行公社卫生所的医生下到大队医务室和“赤脚医生”到公社卫生所定期轮换的办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公社卫生所医生到贫下中农中去参加劳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增强为贫下中农服务的无产阶级感情;也便于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大队“赤脚医生”的业务水平。(附图片)
北京部队某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卫生科”热情帮助驻地广大贫下中农培养“赤脚医生”。他们言传身教,把解放军突出政治的光荣传统传给“赤脚医生”,培养“赤脚医生”不脱离劳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他们奔走在田间巡回医疗的情景。 本报通讯员摄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