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69-07-17第4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两种根本对立的文艺

第4版()
专栏:

有比较才能鉴别。有鉴别,有斗争,才能发展。
两种根本对立的文艺
——赞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批毒草影片《兵临城下》
铁道兵某部 裴克修
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是我们敬爱的江青同志,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指引下,率领广大革命文艺战士,同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黑线英勇奋战的辉煌战果,是江青同志精心培育的一朵绚丽芬芳的鲜花。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
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和毒草影片《兵临城下》,就是属于两个不同阶级、不同政治路线的文艺。它们写的是同一时代背景,同一地区,同一题材,故事都发生在人民解放战争的东北战场上。但是,《智取威虎山》正确地反映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充分体现了林彪同志勇敢捍卫、坚决执行的毛主席革命路线,是文艺为工农兵、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好样板。《兵临城下》则歪曲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极力宣扬彭真推行的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是适应刘少奇反党篡军、复辟资本主义需要的黑标本。
毛主席教导我们:“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智取威虎山》始终贯穿着毛主席这一伟大思想,一切都是围绕着、体现着一个“打”字。解放牡丹江,攻破奶头山,是靠枪杆子打的;擒栾平、逮胡标、活捉一撮毛、歼灭座山雕,使夹皮沟的人民翻身得解放,也是靠的枪杆子。通过舞台上的艺术形象,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毛主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伟大真理,更深刻地理解了林副主席在“九大”政治报告中所作的“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打出来的”这一科学结论。
《兵临城下》却完全相反。从影片中,我们看不到武装斗争的作用,看不到枪杆子的威力。影片中虽然也掠过几个围城的镜头,响了几下隐约可闻的炮声,但看不到我军给了敌人什么致命的打击。看到的是敌人的庆寿筵席,狂欢作舞,泰然自若,趾高气扬,一派升平景象,一副胜利者的姿态,根本不象在我十万大军包围打击下,敌人已成瓮中鳖釜中鱼的土崩瓦解的情景。最后,敌人的缴械投降,城市的解放,也不是靠枪杆子的威力,而是靠人性的感化、敌人的“觉悟”实现的。影片极力向人们宣传:什么武装斗争,什么军事打击,都是不重要的,只要象赫鲁晓夫那样,把希望寄托在敌人的“明智”上,就能完全解决问题。这是彻头彻尾的欺骗!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智取威虎山》忠实地体现了我党这一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追剿队充分发扬了我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生产队的优良传统,深山问苦,给群众治病,帮助群众修铁路,大力宣传毛泽东思想,发动和组织群众参加革命战争,真是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心连心”。军队处处依靠群众,群众热情支持军队。在群众的帮助下,追剿队准确地掌握了敌情,摸清了打入威虎山的路径,军民协力,终于把这股顽匪“埋葬在山涧”,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强大威力。
《兵临城下》却恣意丑化人民群众,把他们污蔑成在敌人刺刀下跪地求饶的懦夫,完全抹杀了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影片硬要使人相信:既无须依靠军队,又无须依靠群众,只要依靠象姜部长那样几个“大人物”,就能主宰历史,主宰一切。这是愚民政治!这是刘少奇“群众落后论”的反动观点的翻版。
毛主席教导我们:“你是资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无产阶级而歌颂资产阶级;你是无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资产阶级而歌颂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二者必居其一。”
《智取威虎山》成功地塑造了杨子荣、少剑波、李勇奇、猎户老常、小常宝等一批工农兵英雄群象,个个英姿飒爽,闪闪发光。雇农出身的共产党员、侦察排长杨子荣,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无限忠于毛主席,为了消灭反动派,解放全中国,让“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他“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侦敌情,他越峻岭攀绝壁无所畏惧;剿顽匪,他入龙潭闯虎穴一往直前;斗栾平,他沉着冷静,大智大勇,从容不迫。杨子荣不愧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硬骨头,不愧为“一颗红心似火焰”、“专拣重担挑在肩”的革命英雄汉!
《智取威虎山》又用极其简练和辛辣的笔调,无情地揭露了座山雕“心狠手辣”、“血债累累罪滔天”的狰狞面目和他们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看了以后,大大加深了我们对一切反动派本性的认识,“激起我仇恨满腔”,如果帝、修、反敢于来犯,我们就去“杀尽豺狼”!
在毒草影片《兵临城下》里,编导者则不遗余力地吹捧国民党杂牌军头目赵崇武、郑汉臣,把他们投机革命跟着蒋介石参加北伐战争,后来叛变革命说成“有功”;把他们实行不抵抗政策,不顾祖国大片河山被日本军国主义铁蹄践踏,逃往大后方说成“光荣”;把他们追随蒋介石发动内战,疯狂屠杀人民说成是为了“国家的元气”和“国家的前途”担忧,等等。特别是那个被我俘虏死不投降的郑汉臣,后来居然对蒋介石的高参喊出了“反对你们制造内战,反对你们把中国卖给美国人”。这个反动透顶的国民党军官,一夜之间简直变成革命党了。影片力图使人相信:“反动派不反动”,而且“很革命”。岂有此理!这完全是颠倒黑白!
《兵临城下》中的姜部长是作为我党我军的代表出现的。我军是正义之师,又是胜利之师,且大军压境,兵临城下。他在这种绝对的政治、军事优势下去做瓦解敌人的工作,本应以高屋建瓴、压倒一切的气概出现在敌人面前,揭露其罪恶,晓以大义,指以利害,示以出路,敦促敌人投降。可是,这位姜部长却是一个投降主义者。他毫无革命原则,和手提屠刀的敌人称兄道弟,握手叙旧,低三下四地去迎合敌人,甚至用资产阶级儿女之情去讨好敌人,一副献媚取宠的奴才相!这是对我党我军的恶毒侮辱!
毛主席教导我们:“有比较才能鉴别。有鉴别,有斗争,才能发展。”通过比较,更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江青同志亲手培育起来的革命样板戏,无论政治内容和艺术水准都是非常高的,是真正的无产阶级文艺。越看,越比,越加深我们对革命样板戏的热爱,对江青同志的崇敬,对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无产阶级感情;越看,越比,越激起我们对那些毒草的憎恶,对刘少奇及其所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仇恨;越看,越比,越感到革命样板戏来之不易,它是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激烈搏斗中产生的,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我们要爱护革命样板戏,保卫革命样板戏,以革命样板戏为榜样,深入进行上层建筑各个领域的斗、批、改,夺取更大的胜利!

光辉的英雄形象和丑恶的奴才嘴脸

第4版()
专栏:

光辉的英雄形象和丑恶的奴才嘴脸
——赞《红灯记》,斥《不夜城》北京第一机床厂工人
  谢吉瑞
林副主席在“九大”的政治报告中说:“在毛主席的号令下,无产阶级首先在京剧、芭蕾舞、交响音乐这些被地主资产阶级看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域,发动了革命。这是一场短兵相接的搏斗。尽管刘少奇一伙千方百计地对抗、破坏,无产阶级经过艰苦战斗,终于取得了重要的战果。一批光辉的革命样板戏出现了,工农兵的英雄形象终于在舞台上站起来了。”
由我们敬爱的江青同志亲自培育成功的革命样板戏《红灯记》,就是无产阶级文艺园地里盛开着的一朵大香花。李玉和一家,就是我们工人阶级英雄形象在舞台上的艺术再现。
许多老工人说得好:“我们对《红灯记》感到特别亲切。”说她亲,就是因为她真实地反映了我们工人阶级“为革命,粉身碎骨也心甘”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说她亲,就是因为她成功地塑造了“雄心壮志冲云天”的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一句话,她大长了我们工人阶级的志气,大灭了资产阶级的威风。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有比较才能鉴别。有鉴别,有斗争,才能发展。”真的和假的,善的和恶的,美的和丑的,只有经过比较才能鉴别。看过《红灯记》,不禁使我们想起了毒草影片《不夜城》。
《红灯记》和《不夜城》中,都有工人阶级的形象。但是,他们却是完全不相同的。
《不夜城》描写的“工人之家”,由瞿海生和他的父亲老瞿头、他的妻子沈银娣三口组成。他们同李玉和一家三口一样,在解放前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可是,《不夜城》却把他们描绘成目光短浅,麻木不仁,毫无阶级斗争观念的糊涂虫;唯命是从,奴颜婢膝,毫无革命造反精神的奴才;逃避斗争,出卖革命,背叛无产阶级的叛徒。
你看!影片是怎样刻划“工人领袖”、
“党的地下工作者”瞿海生的呢?他解放前因带头“闹事”而被资本家开除。对此,他非但不积极进行斗争,反而抱着容忍的态度,劝慰他的未婚妻:“还难过呢?算了吧,日子还长着呢”。在激烈的斗争时刻,他悄悄地溜走了。解放后,他掌了权,当上了区委工业部长。可是,他却和资本家打得火热,并大发谬论。对资本家胡说什么:“我们工人阶级是不记私仇的”;对工人叫嚷什么:“工人,胸襟不能这么窄”。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却被作为正面英雄人物去歌颂、吹捧。难道这是我们工人阶级的代表吗?不是!他分明是一个叛徒、工贼。
抬头看看我们的李玉和吧!他为革命东奔西忙,出生入死。他有“浑身是胆雄赳赳”的钢铁意志和“不屈不挠斗敌顽”的英雄气概。“赴宴斗鸠山”一场,充分表现了他那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所特有的“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革命精神。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逼得鸠山丑态百出,狼狈不堪。在“刑场斗争”中,李玉和身在刑场,心怀天下,面对死亡威胁无所畏惧,展望革命前程斗志更坚。他想到的不是个人的生死和家庭的悲欢离合,而是“那笔账目未还”,他恨不得“变雄鹰冲霄汉,……要使那几万万同胞脱苦难”。他看到的不是锁住他的重重镣铐,而是“风雨过”后“新中国,似朝阳,光照人间”,“全中国,红旗插遍。”这是何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宽广的革命胸怀啊!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在我们的英雄面前,瞿海生显得多么渺小啊!
《不夜城》又是怎样描写瞿海生的父亲这个饱经辛酸的老工人的呢?影片一开始就安排了老瞿头到码头去接从外洋回来的臭资本家张伯韩的情节。你看!他那低三下四的样子,活象一条哈巴狗在向主人摇尾乞怜。在瞿海生被资本家开除后,他不愤恨,不反抗,而是带着无限的幻想到资本家面前去哭哭啼啼,苦苦求饶,拉老“交情”,对资本家作“良心”的“说教”,“人性”的感化。这算什么老工人!纯粹是工人阶级的败类,资本家的奴才。
《红灯记》中的革命老英雄李奶奶和老瞿头就根本不一样。李奶奶是一个久经狂风巨浪考验,不惧虎豹豺狼的英雄母亲。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她坚信“革命的火焰,一定要大放光芒”。李玉和的被捕,使这位革命的老妈妈更加坚强。她时刻不忘阶级仇,民族恨,她经常教育后代“要立雄心,树大志,要和敌人算清账”,要“作一个铁打金刚”。她藐视一切蟊贼,视死如归,为革命英勇就义。在李奶奶身上集中了我们老一辈革命先烈为革命勇敢战斗,不怕牺牲的无产阶级彻底革命精神。回忆几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有多少这样可歌可泣的老英雄呀!他们才是我们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他们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在我们这位英雄母亲的高大形象面前,老瞿头又显得多么渺小啊!
《红灯记》与《不夜城》,李玉和一家与瞿海生一家,英雄的形象和奴才的嘴脸,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你是资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无产阶级而歌颂资产阶级;你是无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资产阶级而歌颂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二者必居其一。”
革命样板戏《红灯记》,以极大的政治热情纵情歌颂了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她真正起到了
“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战斗作用。《红灯记》时刻鼓舞着我们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斗志,激励着我们为解放全人类而奋勇前进。《不夜城》恶毒地污蔑我们工人阶级,它是宣扬大叛徒刘少奇黑货的大毒草。
在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的文艺革命,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滚滚向前。在这场伟大的革命风暴中,我们失去的是那些没落的破烂不堪的封、资、修的旧文艺,而我们得到的将是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进一步繁荣,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普及,无产阶级专政的进一步巩固。

为哪一个阶级唱赞歌?

第4版()
专栏:

为哪一个阶级唱赞歌?
——赞革命样板戏《沙家浜》,兼评毒草影片《红日》
解放军某部 刘守熙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有比较才能鉴别。有鉴别,有斗争,才能发展”,“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看了革命样板戏《沙家浜》,对照毒草影片《红日》,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革命的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沙家浜》突出了武装斗争的作用,成功地塑造了武装起来的工人农民即新四军的英雄形象,热情地歌颂了以指导员郭建光为代表的新四军十八个伤病员的英雄气概和高尚品质,形象地表现了“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的伟大真理。毒草影片《红日》则完全相反,它百般歪曲和丑化人民军队,极力美化敌军,为国民党七十四师张灵甫一伙反革命分子涂脂抹粉,为蒋家王朝歌功颂德,树碑立传。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沙家浜》热情地歌颂了新四军的英雄形象。以郭建光为首的十八名伤病员坚守在芦荡,由于敌人的封锁,缺粮缺药,造成很大的困难。但是,他们立下誓言:困难吓不倒英雄汉,众人的智慧大如天,饥餐芦根香又甜,坚持斗争,胜利在明天。他们在困难面前,充满着必胜的信心,“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十八个伤病员就象挺然屹立的十八棵青松。这是对我军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热烈赞美。毒草影片《红日》唱的完全是另一种调子,它把张灵甫一伙国民党匪徒写得神气活现,有勇有谋,什么涟水塔下留下“胜利者的姿态”呀,什么直到最后还顽强抵抗
“宁死不屈”呀,竭尽美化之能事。相反,把我军则写得畏畏缩缩,懦弱无能。战士成天谈吃喝,说怪话;指挥员在困难面前焦躁不安,束手无策;上级对下级动不动就粗暴训斥……。《红日》是长敌人威风,灭革命人民志气的大毒草。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沙家浜》中十八名新四军,战斗负伤离战场,养伤来到沙家浜。他们在与上级失去联系,敌人加紧扫荡的情况下,严格遵守纪律,坚决执行命令,“察全局,等指示,坚守待命,紧握手中枪”,
“沉着冷静,坚守在芦荡”,充分表现了郭建光等十八名伤病员高度的无产阶级觉悟和坚强的组织纪律性。但是,《红日》却把我军干部战士写成吊儿郎当毫无组织纪律性的人。你看,战士中有自由主义严重的“估计参谋”;当上级派刘胜当团长时,刘胜却说:我当不了这个团长;打了一个胜仗以后,作为指挥员的石东根竟大发酒疯,骑着一匹高头大马,一手高举指挥刀,纵马奔驰。在这里,影片把我们具有高度自觉纪律性的人民军队丑化得简直不象样子。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在《沙家浜》中,我们看到新四军一来到沙家浜,便积极向群众进行宣传,带伤帮助群众收稻子;沙家浜的人民也把十八名伤病员看作亲骨肉,待如亲兄弟,缝补浆洗,精心调理,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伤病员,送情报,送粮食……。真是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再看《红日》又是怎样表现军民关系的呢?群众不是积极支持解放军上前线杀敌,而是哭哭啼啼,拉拉扯扯;解放军对群众不是极端的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张大叔对解放军连长石东根说:你们“要能帮助我们收大秋,那该多好啊!”石东根冷冷地瞅了他一眼,挖苦地说:“我们要在这儿落户了!”影片中军队对待群众的态度,非常冷淡,哪有一点人民军队关心群众的阶级感情。
从以上的对比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等一伙为了颠覆无产阶级专政,长期以来大造反革命的舆论。《红日》就是根据刘少奇一伙的反革命需要精心炮制出来的。这部影片,政治内容是极端反动的,艺术上也是糟糕的。《沙家浜》是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江青同志的亲自指挥下,经过一场短兵相接的搏斗取得的重要战果。它成功地塑造了以郭建光为代表的新四军的英雄形象,热情地歌颂了毛主席人民战争的光辉思想,达到了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给京剧艺术为工农兵服务,树立了样板,指出了方向。我们一定要坚决保卫革命的样板戏,让闪耀着毛泽东思想灿烂光辉的工农兵的英雄形象永远屹立在文艺舞台上!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