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64-09-02第5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在企业管理中正确处理政治工作同经济工作的关系

第5版()
专栏:

在企业管理中正确处理政治工作同经济工作的关系 戎文佐 一
企业管理既是一项经济工作,又是一项政治工作。
现代化工业企业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体的生产,它包括着复杂的生产过程和精细的分工,每一个生产工人都只能完成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部分。为了使每一个生产者能够有效地进行劳动,还必须有一种活动来组织整个生产过程(包括从属于生产的供应和销售过程)的各种技术经济活动。这一点无论是对于资本主义工业企业,还是社会主义工业企业来说,都是完全必要的。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企业管理工作是由于生产分工,特别是由于现代化工业企业的生产集中程度这一特点所产生的一种组织劳动和生产的职能,是一项经济工作。
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又是有阶级性的,它是受一定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也就有什么样的企业管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掌握在资产阶级的手里,企业管理是资本家压迫和剥削工人的工具,是维护企业的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手段。在资本主义工业企业里,正如列宁所指出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怎样为掠夺而管理,怎样借管理来掠夺。”①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企业是集体的或者全民的财产,生产资料掌握在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手里,企业管理也就不再是人压迫人和人剥削人的工具,而是正确处理企业内部生产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的手段,是保证企业的生产资料不受资产阶级和蜕化变质分子的盗窃和侵犯,维护企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手段。从这一意义上说,企业管理又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它是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的,是一项政治工作。 二
企业管理既是一项经济工作,又是一项政治工作,因此,对待企业管理,既要有生产观点,又要有阶级观点。在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必须从无产阶级和全体人民的利益出发,把政治工作同经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要把政治工作同经济工作结合起来,绝不能只是一般的结合,而必须把政治工作放在第一位。列宁曾经说过:“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这一点,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知识”,“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处理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解决它的生产任务。”②由此可见,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政治挂帅;在解决企业的生产任务的时候,应该从政治上正确地处理问题,必须有阶级观点。
社会主义工业企业是无产阶级进行生产活动的基层单位,也是无产阶级进行政治活动的基层单位。因此,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坚持无产阶级的政治挂帅,绝不能是空洞的东西,而必须密切结合生产实践,有它的具体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有下列几点。
政治挂帅的第一个内容是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是无产阶级的最高组织形式。要在企业中坚持无产阶级的政治挂帅,首先就要由党来领导企业,使企业的党委成为整个企业的领导核心。对行政领导来说,要搞好企业管理工作,就必须坚决贯彻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把企业管理工作放在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企业管理中的一切重大问题,诸如:生产计划和基建计划的确定;组织机构和重要的规章制度的建立、改变或者废除;重要的行政和技术干部的任免和奖惩;企业奖励基金的分配和使用;年度季度企业管理工作的部署和总结;以及企业管理中其他一些有关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一些重大问题,都应当由企业的行政领导干部定期的或者及时的提交党委讨论和决定,并且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坚决贯彻党的决定。
政治挂帅的第二个内容是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用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来指导企业管理的实践。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我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反映,是调动六亿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有力武器,是照耀着我们一切工作的灯塔。因此,在企业中,要求政治挂帅,也就是要求由党的总路线来挂帅,把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作为我们观察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必须根据总路线的精神,正确地处理企业内部的生产关系,积极开展比学赶帮和增产节约活动,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和工作积极性;必须根据总路线的精神,正确地处理多快好省之间的关系,保证全面地完成企业的生产或建设任务。
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是通过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来贯彻的。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必须坚决贯彻党的政策方针,按党的方针、政策办事。举例来说,每一个企业都必须坚决贯彻全国一盘棋的方针,严格遵照国家计划从事生产或建设,把企业的局部利益服从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坚决贯彻质量第一、品种第一、规格第一的方针,在保证质量、品种、规格的前提下,正确地处理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必须贯彻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坚持无产阶级办企业的政治方向,建立和贯彻执行经济核算制度,力求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果,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加速积累资金,等等。
政治挂帅的第三个内容是“兴无产阶级思想、灭资产阶级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企业管理工作中,不断地加强对广大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来武装广大职工的头脑,使广大职工树立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树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使广大职工的思想革命化;要求我们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树立自由、自觉的劳动纪律,发扬无产阶级的大公无私、互相帮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要求我们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既要务实,也要务虚,既要交代任务,也要交代形势和方针政策,既要教育工人群众,也要向工人群众学习,等等。
应当看到,政治挂帅的上述三项内容是密切相关的,其中的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因为,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坚持无产阶级的政治挂帅,才能在企业中更好地贯彻党的总路线和一切的方针、政策,才能更好地加强对广大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如果脱离了党的领导,政治挂帅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三
在坚持政治挂帅的前提下,我们还必须正确处理政治工作同经济工作之间的关系。既要肯定政治是灵魂、是统帅;又要使企业的政治工作落实在经济工作的基础上,使政治之花,结出经济之果。在这一方面,具体要求正确地处理下列几个关系问题。
第一,正确地处理人和物的关系。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必须把从事劳动的人看作是生产中最活动的起决定性的因素,把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和工作积极性放在第一位;但是,强调人的工作,绝不等于说可以忽视物的作用,认为可以脱离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来搞好生产的想法是错误的。我们应当依靠广大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变精神力量为物质力量,在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下,促进生产的多快好省地发展。因此,不能把人的作用和物的作用对立起来,而是应当在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和工作积极性的基础上,依靠广大职工,更好地保管和使用设备工具和原材料,使每一台设备、每一件工具、每一份原材料都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特别是在广大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已经调动起来的时候,企业领导上更应当切实加强物资技术供应工作,积极采取各种技术组织措施,保证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使广大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得以进一步发挥,使生产得以持续地向前发展。
第二,正确地处理自由自觉的劳动纪律和带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规章制度之间的关系。列宁曾经指出“农奴制的社会劳动组织靠棍棒纪律来维持”,“资本主义的社会劳动组织靠饥饿纪律来维持”、“共产主义(其第一步为社会主义)的社会劳动组织则靠推翻了地主资本家压迫的劳动群众本身自由的自觉的纪律来维持,而且愈往前去就愈要靠这种纪律来维持”③。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第一位,依靠广大职工的自由自觉的劳动纪律来管理企业,这是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管理区别于资本主义工业企业管理的一个根本特点。
但是,绝不能片面强调自由自觉的劳动纪律,忽视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的作用,更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人民为了有效地进行生产、进行学习和有秩序地过生活,要求自己的政府、生产的领导者、文化教育机关的领导者发布各种适当的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没有这种行政命令,社会秩序就无法维持,这是人们的常识所了解的。”④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我们既要努力提高广大职工的阶级觉悟,依靠自由自觉的劳动纪律;也要建立和健全严格的责任制度,依靠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的制约;并且在实际工作中把两者密切结合起来。大家知道,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全厂职工必须遵守的带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但是,在社会主义工业企业中,任何规章制度又都必须依靠群众的自由自觉的劳动纪律来贯彻执行。为此,就要求企业领导上在制订和贯彻执行规章制度的时候,做好下列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在建立或者修订规章制度之前,密切结合生产实践,发动广大群众讨论,使各种规章制度尽可能体现广大群众的意志,集中广大群众的智慧,建立在广大群众自觉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在规章制度已经确定和颁发以后,必须伴之以充分的说服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依靠广大职工的自由和自觉,而不是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办事。企业的行政领导,应当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学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依靠广大职工,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明确每一个职工的职责,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管理工作密切结合起来,把自由自觉的劳动纪律和严格的责任制度密切结合起来。
第三,正确地处理思想政治工作和物质鼓励之间的关系。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⑤。我们要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和工作积极性,首先必须加强对广大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广大职工的阶级觉悟,发扬广大职工的革命精神,绝不能脱离思想政治工作,片面的强调所谓“物质刺激”。但是,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的原则下,还必须辅以必要的物质鼓励。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的产品还不那么丰富,人们的政治觉悟也还有待于不断提高,在工资分配方面,还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给那些劳动数量多、质量好的人以适当的物质鼓励。这和片面地强调“物质刺激”是有着本质不同的两回事情。这样做,绝不是否定思想政治工作,而是把政治挂帅和物质鼓励结合起来,更好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和工作积极性。
还应当看到,从企业领导上来说,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关心广大职工的生活福利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企业的领导干部不仅要关心生产,而且必须关心群众的生活。在社会主义工业企业中,我们应当把关心群众生活福利当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当作调动广大职工生产和工作积极性的一项重要手段。
①列宁:《怎样组织比赛》,《列宁全集》,第二十六卷,第三八三页。
②列宁:《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错误》,《列宁全集》,第三十二卷,第七一——七二页。
③列宁:《伟大的创举》,《列宁全集》,第二十九卷,第三八一页。
④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⑤同上。

银行信贷同货币发行的关系

第5版()
专栏:

银行信贷同货币发行的关系
王兰
社会主义国家银行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资金活动的枢纽,是国家唯一的发行机关。银行信贷收入和支出同货币投放和回笼是密切联系着的。但是,信贷收支绝大部分是转账收付的。到底信贷同货币发行的内在联系是怎样的?信贷收支中的转账部分对于货币投放和回笼有没有影响?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正确地分配信贷资金,保证货币的正常流通,对于充分发挥信贷的反映和监督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投放、回笼是通过信贷收支实现的
信贷收支是财政预算收支、企业财务收支、集体所有制经济单位和城乡居民货币收支的综合反映。它既包括现金收付,也包括转账收付,而且转账收付的部分又大大超过现金收付的部分。信贷收入主要是存款的存进和贷款的收回;信贷支出主要是存款的提取和贷款的发放。信贷收入和支出中的现金部分,就是货币回笼、投放的渠道。
信贷收入中的现金部分,主要是社会主义零售商业企业送存的现金。零售商业销售商品的收入绝大部分是现金,而且每天要送存银行,这是货币回笼的主要渠道,也是信贷业务收入现金的主要来源。这些现金,通过存款户转账结算,用于进货、开支费用、上缴利润或归还贷款。由此可见,银行对零售商业企业的信贷(存款或贷款)收入绝大部分是现金,而支出则主要是转账。
交通、运输企业和服务事业单位的存款,也是信贷业务收入现金的来源。这些单位存进的现金,除有一部分用于支付工资外,大部分是通过转账结算用于支付原材料、燃料等贷款和上缴利润。
信贷支出中的现金部分,主要有三个去路:(一)财政存款(包括财政预算存款和由预算拨款而形成的机关、团体存款、基本建设存款)和工业企业存款支付中用于发放工资、附加工资和集团购买力的部分;(二)商业贷款中用于农产品采购的部分,国家采购农副产品的价款,大部分是要支付现金的,有的是当时支付现金,有的是通过转账结算,先转为存款,然后陆续支付现金;(三)财政信贷对农村的投放。财政(如穷队投资、小型农田水利补助等)信贷(如农贷、预购定金等)支出中,用于支援农村社、队的资金是社会购买力的一部分,这部分支出是对集体所有制单位的支出,大部分要使用现金。
城镇储蓄存款是现金收入、支出的重要渠道。一般地说,随着生产的发展,职工收入的增长,储蓄总是稳步上升的。这是回笼货币的渠道。如果某些地区储蓄一时减少,就会增加现金支出。
这里,应当说明,工业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对货币投放、回笼有什么影响?一般地说,工业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大部分是转账付出或收回的。工业贷款的发放用于购进原材料,虽然是转账支付的,但在销货单位收进贷款转为存款后,即可提取现金,用于发放工资或其它开支。在信贷支出的过程中,转账支付与现金支付是互相转化的,开始是转账支付,接着就可能转化为现金支付。因此,工业贷款的增加,对于现金支出的增加是有一定影响的。根据一些调查,在工业企业生产费用总额中,用于购买原材料、燃料等物资消耗的支出,占生产费用总额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五,用于工资、附加工资和其他费用的支出,占生产费用总额的百分之十五到三十。这就是说,银行对工业企业发放贷款,每一百元中,有十五元到三十元要转成社会购买力,影响货币投放。如果工业贷款增加得多,而且占用在积压物资上,或是贷款被挪用于基本建设或弥补亏损等,贷款到期不能收回,就会增加货币投放或是减少货币回笼。
消费资料的平衡情况,决定着货币投放或回笼,
也决定着信贷收支的差额
投放货币的渠道主要是: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的采购支出;职工工资和附加工资的支出;社会集团购买力的现金支出;财政信贷对农村的投放。回笼货币的渠道主要是:商品销售收入;服务事业收入;居民缴纳税款收入;信用回笼收入(主要是个人储蓄的增加和农贷、手工业贷款的收回)。
从货币投放、回笼的渠道,可以看出,决定市场货币流通量增加或减少的是社会购买力同商品供应的平衡情况。一般地说,在社会购买力大于商品供应的情况下,市场货币量就会增加;在商品供应大于社会购买力的情况下,市场货币量就会减少。在一定时期,投放出去的货币都要形成社会购买力。随着社会购买力的增长,投放的货币也要相应增长。这些购买力主要是靠商品供应来平衡的。而货币也主要是靠商品供应、特别是消费品供应来回笼的。归根到底,市场货币流通量的增加或减少,货币投放或回笼,主要是决定于消费资料生产同需要的平衡。
银行信贷是与物资运动相结合的。信贷收支反映着物资的生产、分配和平衡情况,既反映生产资料生产同需要的平衡情况,也反映消费资料生产同需要的平衡情况。
信贷收支中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存款和贷款,是同企业财务收支直接联系着的;财政性存款是同财政收支直接联系着的。而企业财务收支同财政收支又是密切联系着的。这些收支,大部分是在全民所有制内部进行的物资、商品调拨和资金上缴下拨,也可说是转账收支部分;只有一部分是对集体经济
(采购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和职工、个人的支付(支付工资、附加工资等),这一部分对集体、个人的支付,也就是形成社会购买力的主要因素。
信贷收支中集体所有制农业和手工业的存款和贷款,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是社会购买力的一部分,增加农业贷款就会扩大社会购买力,增加城镇储蓄存款就会推迟一部分社会购买力的实现。
可以看出,信贷收支中同社会购买力有直接联系的是:全民所有制经济对集体、个人的收支部分,以及银行信贷对集体、个人的收支部分。由于国家对集体、个人的货币支出形成社会购买力,就要相应投放货币,而平衡社会购买力主要是靠供应消费品,组织货币回笼。因此消费资料的平衡情况,决定着货币的投放或回笼,决定着信贷收支的差额。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生产资料的平衡情况,对于信贷平衡(信贷收支差额)有没有影响。列宁说过:“生产消费(生产资料的消费)归根到底总是同个人消费联系着,总是以个人消费为转移的。”(《列宁全集》第四卷,第四十四页)这就是说,生产资料的生产必然是和消费品的生产联系着的。在生产资料库存增加的情况下,由于生产资料的生产消耗了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而活劳动消耗的增加是要增加工资,增加社会购买力的。这就需要相应增加消费品供应。比如生产资料库存增加了一百元,消耗活劳动支付了工资二十元,相应地投放货币二十元,这二十元购买力主要靠供应消费品来回笼。如果消费品供应能够增加二十元,则增加的社会购买力与商品供应是平衡了。如果消费品供应没有相应增加二十元,则购买力推迟实现,投放出去的货币不能及时回笼,就会影响信贷支大于收,有差额。如果投放出去的货币通过储蓄回笼一部分,则信贷差额又会缩小。反过来说,在生产资料库存暂时下降的情况下,对减少投放或增加回笼也有一些影响。
可以看出,生产资料的平衡情况,对于信贷平衡、货币投放或回笼是有影响的。这种影响,最终表现在购买力与消费品供应的平衡方面,归根到底是消费资料生产同需要的平衡情况,决定着货币投放或回笼,决定着信贷收支差额。
信贷收支差额和现金收支差额(即货币投放或回笼的数字)是一致的。从全国来说,这是容易理解的,因为实践证明了它们的差额是一致的。从一个地区来说,在物资调进、调出大体持平,财政上缴、下拨大体持平的情况下,信贷收支的差额和现金收支的差额也是一致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看到信贷差额和现金差额不一致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因素形成的。
(一)物资调进调出不平衡。一个地区从区外调进的物资多,调到区外的物资少,即物资调进大于调出。这种情况表现在信贷收支上是:工商企业贷款增加或企业存款、基建单位存款减少,即信贷支出增加,信贷差额扩大。反过来,一个地区调到区外的物资多,从区外调进的物资少,即物资调出大于调进。这种情况表现在信贷收支上是工商企业贷款减少或存款增加,即信贷收入增加,信贷差额缩小。由于调进调出物资种类的不同,对信贷和现金收支差额有不同的影响。比如一个地区从区外调进的消费品多,表现在信贷上,可能是增加商业贷款,因而信贷差额扩大。也可能增加商品供应,增加货币回笼,因而缩小现金收支的差额。如果一个地区从区外调进的生产资料多,表现在信贷上,可能是增加工业贷款或减少企业单位存款,因而信贷差额扩大,同时由于基本建设扩大,货币投放增加,现金收支的差额也可能扩大。
(二)财政上缴或下拨资金多。一个地区的财政,地方上缴中央的多,中央下拨的少,即财政上缴的部分大于中央下拨的部分,表现在信贷收支上是地方财政金库存款减少,即信贷收入减少,影响信贷支大于收。反过来说,一个地区的财政,地方上缴中央的少,中央下拨资金多,即财政下拨的部分大于上缴的部分,表现在信贷上是,地方财政金库存款或基本建设存款增加,即信贷收入增加,影响信贷收大于支。这里,应当说明的是,财政上缴资金多,实际上是本地区生产的物资,上缴一部分由中央统一分配,也可以说财政上缴多与物资调出多是有内在联系的。财政下拨资金多,实际上是中央把别地区生产的物资调到本地区一部分,因此,财政下拨资金多与物资调进多,也有内在的联系。
以上两个因素,对地区信贷收支差额的影响是交织在一起的。比如由于财政下拨款多,影响信贷收入增加。但是与此同时,由于物资调进多,又影响信贷支出增加。这两方面的因素,可能相互抵消,而对信贷收支差额没有多大影响。比如由于财政上缴多,影响信贷支出增加,但是与此同时,由于物资调出多,又影响信贷收入增加。这两方面的因素,也可能相互抵消,而对信贷差额没有多大影响。
信贷收支对货币投放、回笼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信贷收支和现金收支都决定于生产和商品流通,决定于物资调拨和商品购销。但是,现金收支是通过信贷收支实现的。决定货币投放、回笼的因素,有财政因素和经济因素。财政因素表现在信贷收支上,主要是财政性存款的存入、取出和增减变化,以及财政增拨信贷资金的多少。由于财政收支的每一元钱都代表着物资,财政收支的数量和构成对于社会购买力同商品供应的平衡,有重要的影响。财政收入中来自第二部类和集体经济的部分,支出中用于购买消费品和支援集体经济的部分,对于货币投放、回笼有直接的影响。同时,财政收入中来自第一部类的部分,支出中用于基本建设的部分,对于货币投放、回笼也有间接的影响。
决定货币投放、回笼的经济因素表现在信贷收支上,主要是农村信贷和工商企业贷款的变化。农村信贷投放、或回笼(农贷的发放、收回,农产品预购定金的发放和收回,农村存款的存入、取出)对货币投放、回笼有重要影响。农村信贷投放,需要有相应的物资供应。如果物资供应不足,就使投放出去的货币不能及时回笼。农村信贷回笼,相应地减少了或推迟了一部分社会购买力,这就可以减少货币投放。如每年旺季收购农产品需要投放货币,但由于收回到期农贷和预购定金,以及农村存款增加,就可减少一些货币投放。
工商贷款的增减变化和使用情况,对于货币投放、回笼也有重要影响。在工商贷款按计划发放、有物资保证和按期归还的情况下,生产和商品流通是正常进行的,贷款使用的经济效果好,就可以保证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相适应。如果贷款超计划增加过多,一部分贷款又没有物资保证,或是用于积压物资、不适销的商品,而贷款又不能按期收回,这就会在计划外增加货币投放,或是减少货币回笼。如果贷款被挪用于财政性开支,也会在计划外增加货币投放。
货币投放是通过信贷投放出去的。货币投放是否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有各方面的原因,比如: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财政收支,物资分配,商品购销,劳动工资和物价的管理等等。但是银行信贷资金的管理,也是原因之一。银行信贷工作做得好不好,对货币流通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信贷支出不仅对货币投放有直接影响,而且通过信贷收支可以反映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是否相适应,及时从信贷方面和其他方面采取措施。比如,有的地方农副产品增产的幅度很大,农村社队正待国家收购,但由于收购工作一时跟不上,影响社队资金周转有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部门应当积极组织收购,同时银行在资金供应上充分支持。
银行信贷同货币发行的内在联系,简单说来就是:货币投放、回笼是通过信贷收支实现的;消费资料生产与需要的平衡情况决定着货币的投放或回笼,也决定着信贷收支的差额;信贷收支对于货币投放、回笼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根据这几点认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在安排计划,分配信贷资金时,根据国民经济高速度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要求,一方面要从生产出发,积极挖掘潜力,适应生产发展和商品流通扩大的需要。另一方面结合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平衡情况,研究货币投放、回笼的趋势。同时,这两方面还要结合起来考虑,使信贷收支计划的差额与货币投放或回笼的数字一致。在一个地区来说,信贷收支计划的差额与货币投放或回笼的数字往往不一致,应当结合历史情况进行分析,看计划安排的趋势与历年同期的趋势是否一致。如果发生不一致,就要分析原因。从比较分析中,可以检查计划编制得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提高工作的自觉性。
(二)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应当坚持贯彻党的政策和国家规定的生产计划和商品流通计划,对计划内的,要积极支持,对计划外的要区别对待,该贷的贷,不该贷的不贷。同时,坚持按国家批准的信贷和现金计划办事,保证企业完成国家计划的资金需要。坚持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分口管理的原则,防止信贷资金被挪用于财政性开支。
(三)在分析和反映经济情况时,应当把信贷收支同货币投放、回笼结合起来。一般地说,可以从分析货币流通情况入手。除了从货币投放和回笼渠道来分析以外,还应当分析信贷资金是否保证了生产和商品流通的需要,在支援农业、支援工业生产和商业收购方面资金供应如何?同时,对于货币投放、回笼的因素,也应当从信贷收支方面来分析,如财政性存款增加,城镇储蓄存款和农村存款增加,商业贷款减少,对于货币回笼都有直接联系。又如农副产品收购增加,商业贷款增加,农村信贷投放增加,或工业贷款增加,对于货币投放都有直接联系。这样的分析,可以同改进信贷工作结合起来,使信贷更好地为发展生产和商品流通服务。
把信贷收支中农副产品采购贷款变化同农产品采购现金支出结合起来分析;零售商业贷款变化同商品销售现金收入结合起来分析,可以反映出农副产品收购、商品供应和商业库存变化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比如:有时农副产品收购计划超额完成、农副产品库存增加得多,但是,农副产品采购现金支出增加不多,或是货币投放增加不多。这反映了收购情况很好,货币投放所以少,可能是由于转账结算,信用回笼较多,或是商品供应增加了。有时,商品销售现金收入增加得多,但是商业部门的贷款和消费品库存也增加得多,这反映了商品供应、商业库存的增加,是在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信贷收支中工商贷款的变化同财政结余、财政存款和货币投放回笼的情况结合起来分析,可以反映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总之,要充分利用信贷收支和货币投放、回笼的变化,反映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多快好省地发展。

进一步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规律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进一步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规律
北京部分经济工作者和经济理论工作者应本报邀请,举行了第二次货币理论问题座谈会。
与会的同志们谈到,对于货币理论问题的研究,应当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从总结我国稳定货币、调节货币流通的丰富经验着手,研究和概括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规律。
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应当贯穿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对立,马克思列宁主义与现代修正主义两条路线的根本对立;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货币信用的理论、批判现代修正主义和当代资产阶级的货币信用观点,占有中外古今关于货币信用问题的事实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性的探讨和研究。
与会的同志们还谈到,研究货币理论问题,初步设想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例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货币和信用理论,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货币信用的理论和政策,货币和物价问题,中国历代货币发行情况及其制度,现代修正主义的货币信用理论批判,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发行情况及其制度,当代资产阶级的货币信用理论批判,等等。
最后,与会的同志们谈到,货币理论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涉及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流通以及分配等各个领域。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探讨的问题很多。因此,货币理论问题应当考虑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来从事研究和讨论,以期能够认真地从理论上研究和解决几个主要问题。

农产品价格与级差地租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农产品价格与级差地租
社会主义制度下,农产品的价格是否应当包括级差地租,我国经济学界有不同看法。
一些同志认为,农产品的价格决定于劣等地的劳动消耗。理由是:为了满足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就不能只耕种优、中等地,还要耕种劣等地;要人们能够耕种劣等地,就必须在价格上保证这种耕种的劳动消耗得到补偿,只要农产品的价格由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经营优、中等地的单位就必然获得一个价格上的余额,即级差地租的货币形式。
另一些同志认为,农产品的价格原则上不应当包括级差地租,而应当根据它们的平均劳动消耗来制订。为什么呢?(一)这样的农产品价格,使农民在应得的报酬外得到超额的报酬,这不符合社会主义等价交换和按劳分配的原则;(二)这样的农产品价格,将严重地影响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生产的成本;(三)如果国家要保证轻工业产品得到合理的赢利,则这些轻工业品也必须按高于社会必要劳动的价格出售,这将使职工的实际生活水平显著下降;(四)如果国家为保证职工生活而提高工资,则所有工业部门的生产成本都将因此上升,工业品的价格也将提高,这实际上是单位货币购买力的降低;(五)如果国家提高职工工资,而不提高工业品价格,则国营工业的积累将显著减少。
还有一些同志认为,制订农产品价格,需要考虑到级差地租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但是,也要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对级差地租进行合理的分配。如何对级差地租进行合理分配呢?(一)对由于国家进行的投资而产生的级差地租,国家一般应当通过价格杠杆收回相当一部分;对由于集体所有制单位本身的集约经营而产生的级差地租,应当基本上留归该单位所得。(二)使高产区的农产品收购价格适当低于低产区,有计划地把高产区的一部分级差地租转归低产区所得。(三)在制订农产品收购价格时,对于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应当适当加以照顾,把靠近城市和交通沿线的集体经济单位的一部分级差地租转归这些地区的集体经济单位。
(杜文)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