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64-05-18第5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树立一分为二的世界观

第5版()
专栏:

树立一分为二的世界观
平仄

如何看问题,如何对待事物?从来就存在两种立场、两种观点和两种方法的斗争。形而上学同辩证法的对立,在这场斗争中占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形而上学者看来,任何事物都是纯而又纯的,既无矛盾,又无斗争,而且一贯如此,永远如此;如果说有变动的话,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没有飞跃,没有新陈代谢,而是始终走着一条直而又直的老路。
在这种观点指导之下,形而上学认识事物的方法,势必是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可以简称为“一点论”。
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才彻底克服了形而上学的偏见,创立了唯一科学的世界观。一分为二,概括了这种世界观的核心与实质。
一分为二,就是如列宁说的“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
一分为二,就是如毛泽东同志说的“统一物的分解,发生了性质的变化”②,承认事物发展变革的普遍性和绝对性。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的统一体(一是一,但一中有二);而且由于对立面的斗争和转化,任何矛盾的统一体都是要分解、要破裂,而为新的统一体所代替的(一不会永远是一,必然分解为二,产生新的一)。新的统一体又包含新的矛盾,开始它自己的矛盾发展。世界就是处在这种对立统一、除旧布新、日新月异的无限发展之中。
拿了这种观点去认识世界,去观察问题,必然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要求客观地、全面地、深入地分析问题。
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承认一分为二(一中有二),是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毛泽东同志把“承认(发现)自然界(精神和社会两者也在内)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含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称作是“列宁对于对立统一法则所下的定义”③,就是这个意思。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两分法,认识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掌握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二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说:“矛盾的普遍性已经被很多人所承认”④。但是,对许多人说来,口头上承认是一回事;是不是确立了这种世界观,能不能应用它去观察和处理问题,又是一回事。
例如看下面这些现象:
(一)有的人承认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生产的社会性同占有制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承认存在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却否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的矛盾,否认存在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精神上和政治上的一致”,怎么可能产生矛盾?
(二)有的人不是只承认有敌我矛盾,而否认有人民内部矛盾吗?
(三)有的人觉得帝国主义营垒四分五裂、分崩离析,说它们矛盾重重,这个好理解。至于听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了现代修正主义的逆流,造成了严重的分裂,则感到完全出乎意料。
(四)有的人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相处,感到矛盾百出,尽是问题;你若去问他和志趣相投的知己的关系如何,他会连声说:“没啥问题”,“没啥问题”。……
对于这种现象该怎么解释呢?我感到,一分为二的思想,击中了他们的要害。
凡自己认为统一的东西,都是没有矛盾的,这是上面所举例子的第一个共同点。为什么会认为统一的东西没有矛盾?因为在他们看来,一就是一嘛,怎么可能分为二呢?可见,否认上述种种矛盾的根源,在于没有解除形而上学的“一就是一”的束缚,没有真正树立起一分为二的世界观。
认为显而易见的不统一的两者之间,即两种水火不相容的事物之间才有矛盾,这是上述所举例子的另一个共同点(是前一个共同点的另一方面)。
总之,他们在实际上不是把矛盾理解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一分为二;而是理解为根本脱离了统一物的两者之间的对立。像这样,怎能不忽而承认矛盾、忽而否认矛盾呢?
把统一了解为绝对的、没有对立的统一,不了解统一之中有对立,当然不能把统一和对立辩证地结合起来。也就是把一了解为纯净的一,认为只有二才是二;不了解一中有二,二在一中,因此不承认一分为二。应当看到,这在实际上又回到形而上学的“一就是一”去了。
可见,只有把矛盾理解为一分为二,即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其共性是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⑤,才有可能真正接受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的思想。也只有真正树立了一分为二的世界观,才能使革命的辩证法得以彻底贯彻。
世界上是没有绝对统一、绝对一致、绝对单纯的事物的。
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是比社会主义阶段更统一的社会吧,但是即使到了那时,也还会存在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的矛盾,革新与守旧的矛盾,先进与落后的矛盾,……。不然,共产主义社会怎么生存,怎么发展呢?
共产党内部应该比人民内部更加一致吧,但是,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不是经常发生么?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存在一天,这些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就存在一天。
自然科学上的“纯净物质”比起“混合物”当然是纯净的,但是,任何一种“纯净物质”又不是纯净的,因为都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以纯水为例,虽然它没有杂质,是由同种分子组成的,但每一个水分子,都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而成,不仅分子与分子之间,而且原子与原子之间,都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所以并非纯净。
科学的进展,是在一步一步地揭开统一物内部的秘密中实现的;革命的胜利,是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矛盾中取得的。如果人们的实践和认识停留在统一物的大门之外,那就没有革命的胜利,也没有科学的进展。三
“发现了问题,等于解决了一半问题”,“认识了缺点,等于克服了一半缺点”。这些话说明发现和认识矛盾的重要性,也多少反映了发现和认识矛盾的不容易。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人们肯定能够认识矛盾。但是,一定要付出劳动,还要讲究方法。
什么是发现问题、认识矛盾的过程呢?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指出:“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提出问题,首先就要对于问题即矛盾的两个基本方面加以大略的调查和研究,才能懂得矛盾的性质是什么,这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又说:“要解决问题,还须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工作和研究工作,这就是分析的过程。提出问题也要用分析,不然,对着模糊杂乱的一大堆事物的现象,你就不能知道问题即矛盾的所在。”⑥
只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人,才有可能发现问题,认识矛盾。你要认识阶级矛盾吗?就得参加阶级斗争,熟悉阶级状况。你要发现生产上的问题吗?就得参加生产,熟悉生产情况。你要知道原子内部的组织吗?就得进行物理的、化学的实验,熟悉变革原子的情况。
发现和认识矛盾,需要正确的方法。这就是一分为二的辩证法。
什么是一分为二的辩证法的运用呢?当然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地把任何一件事情分为“一方面——另一方面”,也不是遇事说上几对空洞的概念或范畴。
所谓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就是正确地认识事物矛盾的方法,即如实地反映“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的方法。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要求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要求发现问题和矛盾的所在,暴露事物的内部联系,为解决矛盾创造条件。
要能够发现矛盾,就要能够从统一物之中发现“差异”,发现“不同一性”,发现“对立的趋向”。人们知道,差异、不同一性、对立的趋向,不通过分析比较,是不可能展现出来而为人们所认识的。要进一步认识何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何为矛盾的次要方面?它们各以何种具体形式和对方发生关系?以及各以何种具体的方法和对方作斗争?……也要通过分析比较,才能做到。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真与假,美与丑,上与下,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劳动者与剥削者,革命派与反革命派,等等,无一例外。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不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是无法分辨它们的。
我国正在蓬勃开展的比学赶帮运动,把比作为这个运动的前提,不是偶然的。只有进行比较,才能找到差距,因而才能发现先进与落后的矛盾;只有比先进,才能认识后进,因而才能使后进知道怎样学先进、赶先进,使先进知道怎样帮后进。
分析比较应当是全面的和深入的。只有全面的深入的比较,才能使我们不仅认识事物对立面之间的那些次要的、非本质的差别,而且认识那些主要的、本质的差别。只有达到了这一步,才能算作真正发现了问题、揭露了矛盾。
如何认识先进与落后的矛盾?比学赶帮运动的普遍和深入开展,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武汉华中橡胶厂,有个时期,产品质量下降,派人到外地去参观,有的人是拿人家的缺点比自己的优点,所以仍然认为“本厂上缴利润几十万,产量翻了一大番,质量提高很可观,何必还要学比赶”。只有后来,当他们在事实和群众的教育下,将本厂的各项指标和实物,同外厂的指标和实物一道作了对比以后,才得出了“不比还不错,一比差得多”的结论。这说明比得片面和比得全面,结果是完全两样的。
上海总结工业部门采取对比方法的经验认为,不仅要全面地比、有重点地比,还要比深、比透。调查别人之长,调查自己之短,细心找出差距。既要比经济技术指标,又要比操作、比管理、比思想作风;既要比数据,又要比实物;既要比后果,又要比前因。这是一种认识先进与落后矛盾的方法。
要认识事物内部的矛盾,必须对该事物本身进行分析比较。四
发现问题、认识矛盾,是为了要解决问题和矛盾。发现问题、认识矛盾,解决问题和矛盾,都要按照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办事。
毛泽东同志指出:经过统一物的分解,发生了性质的变化,而达到矛盾的解决。这说明,所谓矛盾的解决,无非是旧统一物之分解和新统一物之组成的过程,即一分为二,又统一于一的过程。由于矛盾的产生是没有止境的,所以这个过程也是没有止境的。
什么是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矛盾的解决?从一个国家的政权来看,就是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旧统一物——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的瓦解,一分为二,和无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新统一物——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又统于一的过程。
什么是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于以伯恩施坦、考茨基为代表的修正主义的胜利?它的标志就是,曾经为修正主义所统治的第二国际的破产,一分为二,和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第三国际的创立,又统于一的过程。
什么是人民内部的先进同落后矛盾的解决?从一个地区来说,就是原来的先进单位和落后单位的分化:先进的更先进,落后的变成先进,或者停滞不前……,一分为二,从而使这个地区前进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出现了新的面貌,又统于一。
可见,统一物的分解,一分为二,是解决矛盾的必经阶段,也是关键性的阶段,即质变、飞跃、革新和革命的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事物发展的道路,不是走的“一”字路,而是走的“之”字路;不是“团团转”,而是螺旋式的上升。
你渴望解放吗?你要求进步吗?你追求真理吗?你爱好新事物吗?你就不应当害怕和迴避旧统一物的分解,而应该满腔热情地去欢迎它、去促进它。否则,所谓“解放”、“进步”、
“真理”、“新事物”,都是空的。害怕和迴避破坏旧事物、创立新事物,是形而上学世界观的一种表现。
怎样去促进旧统一物的分解,新统一物的诞生呢?
第一、要发扬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坚持斗争,将革命进行到底。事物对立面的斗争是贯彻始终的,是绝对的。只有经过斗争,才有旧统一物的分解,也才有新统一物的产生。只是由于矛盾的性质和情况有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斗争手段和方法。对于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者,对于奴役人民的反动派,采取全面、彻底、干净、坚决消灭的方针。对于人民内部的那种先进与落后的矛盾,采取群众性的比学赶帮运动的方法。
第二、要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革命的目的。事物的对立面,都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要促进旧统一物的分解和新统一物的组成,达到革命的目的,就必须为新生力量、进步因素的壮大发展创造条件。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斗争中,只有壮大人民革命力量,最大限度地削弱和孤立敌人,才有人民的胜利。在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斗争中,只有不懈地壮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队伍,巩固和扩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阵地,才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才有革命运动的高涨。在处理人民内部的先进与落后的关系中,要为后进者创造向先进转化的条件,要为先进者创造向更高水平前进的条件;比学赶帮运动,是创造这种条件的最好的形式和措施。
一万年以后还有矛盾,一万年以后还要发扬不断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一万年以后还要为贯彻一分为二的世界观而斗争!
①《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第四○八页。
②③④⑤《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三二○、二九三、二九二、
三○七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八四○页。

加强部门经济学的研究

第5版()
专栏:

加强部门经济学的研究
孙怀仁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科学的基础。按照恩格斯的说法,政治经济学在最广的意义上说来,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那些规律的一种科学。政治经济学中阐明的经济规律,对于整个社会生产,对于国民经济一切部门都是共同的。但是,它们在各个不同部门中却有着不同的、反映其各自发展特点的具体表现形式。
经济规律在各个部门中,由于部门的经济特点和生产、技术特点等而有这样或那样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受一定客观原因制约的必然的过程。因而,它也就是各个部门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性。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规律的,在一定程度上也要研究规律的表现形式,但它不可能深入地、综合地、具体地研究这些规律在各个部门中的表现形式。因此,就需要建立一系列部门经济学,如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运输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等来研究它们。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只有人们透彻地掌握了部门发展的经济规律性后,才能自觉地利用它来指导一切经济活动,寻求有经济依据的方法、即经济方法来解决经济问题。二
部门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规律在部门中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是研究部门发展的经济规律性的,因而,它所研究的问题比政治经济学要具体得多。这些问题,不仅具有部门的特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国家的特点。农业经济的问题既不同于工业经济的问题,就是同样的农业经济问题,在这一国家也不尽同于另一国家,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因而,研究部门经济学应当正确利用人们已经认识了的经济规律,结合每个国家历史形成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也就是说,应当从每个国家客观存在着的实际问题出发,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从其中引出部门发展所固有的而非臆造的规律性,作为各种经济活动的向导。只有这样,才能使部门经济学这门科学成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工具。
社会主义部门经济学在我国还是一门非常年青的科学。近年来,经过许多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努力,这门科学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有些同志已经尝试地写出了中国农业经济学、中国工业经济学、中国商业经济学等等著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就我国当前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需要来说,就建立一门密切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部门经济学来说,显然还需要部门经济科学研究工作者今后付出大量辛勤而艰苦的劳动,还需要大力加强对这门科学的研究。
要创造性地建立与中国实际情况密切结合的部门经济学,应当从加强对部门经济的大量现实问题的研究入手。加强对部门经济现实问题的研究,首先应当深切了解我国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经济发展和演变的情况,把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分门别类来加以总结和理论概括。建国以来,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人民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并结合了我国的具体情况,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把中国建设事业引向一个接着一个的胜利,从中也就积累了无比丰富的建设经验。在这些经验中,既有宝贵的政策经验,也有具体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的经验。譬如,土地改革、在农村中划分阶级和进行阶级斗争、农业集体化道路、农村人民公社的分级核算与分配制度、农业的技术改革、发展农业生产的途径、资本主义工商业和运输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和小商小贩及个体运输业的合作化、工业的民主改革、工业的经济改组与生产改组、工业管理的基本制度、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基本建设工作的经验、市场物价政策、统销统购政策、国家的计划领导体制、以及经济工作中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群众路线、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等等,都是我国建国以来经济建设方面的重要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但如实地反映了国民经济一定部门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同时,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要建立密切结合中国实际的部门经济学,并把部门经济学这门科学推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就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把我国丰富的经验加以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总结和研究,把它上升到理论上来加以概括和阐述。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加以系统的、专题的论述,不仅是发展和提高我国部门经济学理论水平的一条途径,也是当前我们加强部门经济学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应当看到,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是不断推进的,在建设中也就会不断出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从而,也就会层出不穷地在部门经济学的研究方面提出新的课题。因此,加强部门经济学的研究,一方面要重视过去经验的总结,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当前条件下提出的新问题的研究。
目前,在部门经济学方面需要研究的新的现实问题,真是不胜枚举。举一些例子来说,在农业经济方面,譬如,随着农业技术改革的逐步实现,应当怎样不断完善和调整集体所有制生产的某些环节,以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的问题;怎样确定农业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有计划地安排多种经营的问题;怎样确定合理的耕作制度和作物布局的问题;国家对集体所有制农业经济组织怎样进行计划领导的问题;在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中,怎样进行劳动组织,建立和健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集体劳动管理的问题;农村人民公社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共同规律性,以及怎样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社、队的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问题;怎样根据集体所有制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建立农村人民公社经济核算制的问题;怎样在政治挂帅的前提下,坚持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问题;社员来自集体分配的收入同来自家庭副业的收入应有怎样的比例,以及这种比例关系变化的发展规律性问题;对农业生产技术怎样进行经济评价的问题;以及由于农业技术改革而带来的各种经济问题,等等。
在工业经济方面,也可以举一些例子,譬如,怎样正确处理企业的革命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怎样安排工业发展方向的问题;怎样处理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的问题;怎样根据工业生产发展的水平,不断完善和调整工业管理体制的问题;怎样加强工业的专业化与协作,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产品成本的问题;怎样处理工业内部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问题;工业企业的规模和怎样合理进行大中小结合的问题;怎样逐步实现工业设备和劳动力的更新,以适应工业生产不断增长的需要问题;怎样建立合理的物资供应体制的问题;怎样正确规定工业产品的计划价格,以及怎样合理确定协作价格、零部件和成品的比价、转厂产品价格、重工业产品的临时价格和地区差价等问题;怎样加强工业经济核算的问题;工业基本建设投资和新技术采用的经济效果的计算问题,等等。
同样,在商业经济方面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很多的,譬如,现阶段存在三条流通渠道的客观必然性,以及它们怎样发展变化的趋势问题;人民商品消费构成有无一定比例关系,在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居民中这种比例关系有怎样的特点,以及随着人民购买力的提高,商品消费构成的变化与发展的规律性问题;社会购买力同商品间的平衡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问题;商业淡旺季产生的经济基础,不同类型商品在季节性上的特点,以及怎样对某些商品制定季节差价的经济依据问题;商品收购和商品销售的客观规律性,以及怎样能合理进行购销活动,有利于工农业生产有计划发展的问题;怎样合理安排商业经营机构和流通环节,可以节省流动资金、降低流通费用,为国家提供更多积累的问题:怎样组织商品的合理运输和合理储存的问题;怎样健全商业经济核算问题;有关市场物价的许多经济问题,等等。
以上这些问题,只是很不完全地从农业、工业和商业三个部门中举出的少数例子而已。其实,在每个部门中,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同样都存在着大量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的、深入的研究,既能为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提供科学的参考资料,也能为建立我国的部门经济学提供丰富的内容。
加强对我国部门经济现实问题的研究,包括建设经验的总结和建设中新问题的探索,既是建立和发展我国部门经济学的基本道路,也是深化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一条途径。从科学的任务来讲,政治经济学同部门经济学是有区别的,但是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部门经济学必须掌握政治经济学所已发现了的经济规律,通晓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反过来,加强部门经济学的研究,深入体会各部门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性、即经济规律在各部门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就能补充、丰富和发展政治经济学的内容,深化政治经济学的原理。三
加强部门经济学的研究,既要实事求是地从研究我国部门经济的现实问题着手,同样也不能忽视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
部门经济学同其他经济科学一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党性。没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彻底的革命精神,不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即使孜孜不倦地从事于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也不可能对问题得出科学的结论,有时甚至还会引出相反的错误判断。为了贯彻部门经济学的党性,必须善于掌握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部门经济学也是一门具有强烈的政策性的科学。研究部门经济学,就需要我们善于掌握党和国家在各个部门中提出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不再是自发地、盲目地发生作用,而是通过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来利用的。因此,在部门经济学的研究中,如果不能正确地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实质,也就不能正确地了解实际情况,从而,也就无法从这些方针政策的具体实施经验中获取理论总结的材料,进一步来探索部门发展的经济规律性。
“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实践论》)。所以,加强部门经济学的研究,就必须亲身参加到建设实践的斗争中,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系统的、周密的调查,才能占有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从这些资料中概括出问题的本质以及运动的规律性。科学研究的调查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专题研究”,也可以“全面调查”,既可以“走马看花”,也可以“蹲点深入”,但必须点与面相结合,个别与一般相结合,这样才能认识事物的共同规律性,也才能了解事物千差万别的特殊规律性。
当然,从事理论工作的研究,不能事事依靠个人的直接经验,因此,还要依赖于间接经验。这就需要我们广泛搜集整理国内外的有关资料。这里特别应当指出的,就是运用国外和我国古时的一些资料和文献时,必须经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批判,从无产阶级的立场和观点,根据社会主义的需要,鉴别取舍,吸收其科学的东西,使之服务于我们今天的建设需要。
目前,在部门经济学中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很多的,其中有些问题,牵涉到的学术面也很广,往往不是一个人或少数人所能从事。譬如,各部门的生产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不仅需要经济理论工作者和经济工作者的合作,还非有各方面的自然科学工作者参加不可。就是那些不牵涉到技术或较少牵涉到技术的经济问题的研究,单靠理论工作者也是不行的,必须与经济工作者结合起来共同研究。毛主席在二十二年以前,已经指示我们要使有书本知识的人同有工作经验的人,结合起来从事实际事物的研究。这一指示,对于部门经济学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今后,如何进一步使科学研究部门和业务部门配合起来,使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结合起来,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来开展部门经济学的研究,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部门经济学方面的理论研究队伍,已日益扩大,但相对于当前所要研究的任务来说,还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如何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来组织这项研究工作,拟出研究课题,分工合作地来利用现有的人力,这也是当前加强部门经济学研究工作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有党的坚强领导,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正确方针,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加强研究,一定能在不太长的时期内,把部门经济学这门科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士兵刺字

第5版()
专栏:

士兵刺字
武慰萱
宋朝的制度,士兵都要刺字。士兵刺字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正好反映了宋代的士兵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的低贱阶层。
刺额涂墨,本是古代的一种刑罚,称为墨刑或黥刑。汉文帝把它废除了。但此后各代仍间有采用的。唐时捕回逃走的奴婢,常在脸上刺上“逃走奴”之类的字样,叫做“私黥”。到宋太宗时才明令禁止。
中国古代南方的少数民族有文身的习惯。唐和五代许多地区,特别是一些大城市,下层居民中文身的风气盛极一时。这种风习当时称作“雕青”,这也就是后世把流氓光棍称为“青皮”的由来。
唐朝后期中央政权被宦官把持,他们统领的天子禁军——神策军——气焰万丈。在长安这类大城市里,有些无赖子弟常常跟神策军军士勾结起来为非作歹,犯了事便逃进军营里躲藏,借此逃避和对抗地方官府的限制或禁令。应募从军又是这些市井无赖的一个重要出路。这样,“雕青”的风气也就随之带至军队里来,并且逐渐从文身发展到刺面。剪头刺面是当时军人,特别是神策军的通常装束。这种风气还传到了农民起义军里。
士兵刺字,就是从黥刑和“雕青”的风尚演变而来,经过唐末五代而逐渐形成制度的。
唐末五代,战乱频仍,割据各地的军阀四处强征人民当兵。为了加强控制,防止逃亡,军阀们纷纷实行在士兵脸上刺字的办法。从此,士兵刺字不再是为了装饰或者夸功显勇,而成为屈辱地位的标记了。
大概在五代时,除去中原和四川之外,士兵刺字还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从后梁太祖朱温经过后周太祖郭威再到北宋,在士兵脸上刺字逐渐形成了制度,成为募兵的必经手续。北宋建国后继承了这一制度,并把南方各国归附的降军中凡未刺字的都刺上军号。此后,当兵成了一种特殊的职业,一旦当上兵,刺了字,就得终身隶属军籍,不能再从事其他职业了。这样,士兵就成了社会上的一个特殊阶层。
由于士兵刺字的影响,刑法里又正式恢复了黥刑。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开始,凡是流配的犯人,脸上都要刺字,称为“刺配”。而这些犯人又多半发到军中服役,称为“配军”。这样,士兵的地位也就跟犯人相差无几了。
宋朝的兵分为禁军、厢军、乡兵、蕃兵四种。禁军是天子的卫兵,用以守京师,备征伐,是军队的主力。厢军系各州的镇兵,多供役使。募兵时,壮勇的选充禁军,较弱的留在本城充厢军。禁军和厢军脸上都要刺上军号。刺配的犯人,多半分拨到厢军的剩员、牢城等营役使,颊上即刺“迭配×州(府)牢城”等字样。也有分到其它厢军营内服役或到禁军中当兵的,所刺的字也因之各有区别。乡兵从当地居民中征募,一般不脱离生产,也不刺字。宋仁宗以后,为了防御契丹西夏,北宋政府在河北、河东、陕西大力组织乡兵,其中义勇、弓箭手、砦户、护塞等都要刺字。蕃兵系籍西北少数民族为兵,也要刺字。
宋代士兵虽来自招募,但募兵对百姓骚扰仍然很大。各军为了补足缺额,常常乱抓百姓刺充士兵,弄得道路汹汹,纷纷藏匿。至于乡兵要刺手背,更为百姓所反对。另一方面,当兵就得刺字,却也形成了一种传统。南宋初王彦在太行山抗金,士兵们自动在脸上刺上“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号八字军。岳飞被捕受审,裂裳以背示审问者,上刺“尽忠报国”四字。当时一些农民起义军也曾在参加者脸上刺上“入火”等字样。金人进入中原,也学了这种办法,命一些地方军队刺字。
士兵刺字终究是一种侮辱人格的做法,必然要遭到人民的反对。南宋时,有时募兵就只在手臂上刺字,不再刺面了。元朝统一中国之后,士兵刺字的制度无形取消。而犯人的刺字从此也改为刺手臂而不再刺面了。
募兵制度大备于宋,重文轻武的习俗也以宋朝为重。士兵刺字制度反映了唐宋之际随社会经济变化而引起的武人身分地位的变化;而刺字制度本身又促进了这一变化,使得士兵成了社会的特殊的低贱阶层,使得重文轻武的习俗思想更加流行起来。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