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64-03-22第6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新中国农村基层领导者的光辉形象

第6版()
专栏:

新中国农村基层领导者的光辉形象
持真
《丰收之后》的最大收获,是塑造了赵五婶(马志红)这样一个新中国农村基层领导者的光辉形象。
《丰收之后》中的赵五婶是很有代表性的,她是那些被无产阶级思想武装了的农村基层干部的代表。作为一个优秀的大队支部书记,她站得高,看得远,勇于坚持原则,对大队长的本位主义和副大队长的自私自利,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耐心的说服。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指导着她的行动,她一切从国家利益出发,既看到眼前利益,又看到长远的利益。不久以前,《李双双》的演出,在农村里影响很大。“我是人民公社社员”,成为一句鼓舞人心的名言。从李双双到赵五婶,从不同的人物和角度,塑造了农村中革命的、先进的妇女形象。如果说,李双双是一个好社员,是人民公社一员大公无私的闯将,那么赵五婶却以一个被无产阶级思想武装了的农民代表,一个优秀的农村基层领导者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了。
著名的《妇女自由歌》中,曾描绘过旧中国妇女如何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赵五婶的形象有力地表现了中国妇女在新旧社会的根本变化,有力地反映了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深度,反映出新中国农村“日月换新天”的变化。可贵的是:赵五婶不仅是民主革命斗争中的积极分子,她紧跟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在党的教导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在今天,她依然站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前列。
剧作者对赵五婶的风格的描绘,是成功的。赵五婶的革命风格是通过她的处事待人,她和群众的鱼水交融的关系,是通过她如何对待犯错误的同志,通过她对资本主义逆流侵蚀集体经济的警惕和斗争……等等一系列生活情节而展现出来的,是在尖锐的斗争和冲突中表现出来的。赵五婶是大队支部书记,为坚持党的政策,她要向只顾小集体,看不见国家需要的本位主义作斗争,要向投机倒把行为作斗争。她又是一个农村妇女,多少年来传统的习惯势力,增加了她斗争的艰难程度,还不得不顶住她丈夫的大男子主义的冲击。剧作者没有避开这些复杂情势,也正是在如此艰苦的斗争中,赵五婶的勇于斗争、彻底革命的精神面貌被有力地揭示出来了,曾经是被压在社会底层的弱小农妇,以一种崭新的革命英姿出现在观众面前,熟悉我国旧时代妇女遭遇的观众,怎能不为此而衷心欢欣呢?
我喜欢第一场戏,这场戏朴实动人。赵五婶学习归来,同群众的亲密关系,表现得生动自然。她主动地为老雇工王爷爷买鞋;她主动地替回乡生产的知识青年买垫肩;她看到老贫农徐大叔眼睛熬上了火,劝他歇两天的亲切语调;她去汽车站买车票,正好看到门市部有看场人急需的手电筒,她便改变主意,用买车票的钱买了电筒,步行回家……这一切做得如此自然,如此平凡。是平凡,也是伟大,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光辉四射。这是多么好的一面镜子啊!热情的观众,又怎能不为此而受到勉励呢?
最近以来,在我国戏剧舞台上,出现了不少反映当前农村阶级斗争的优秀剧目。《丰收之后》是又一部反映出当前农村阶级斗争特点的好戏。
当前农村阶级斗争情况错综复杂。尽管人民力量空前壮大,已被打倒的阶级敌人和各种旧势力并未心死。他们时刻窥伺着人民队伍中这样那样的弱点,俟机活动。他们披着各种伪装,利用各种形式,利用一些人的自私心理,利用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或某些封建落后意识,向集体经济侵蚀,向我们的干部进攻。比较普遍的惯用的一种形式则是请吃请喝,诱你上钩。湖北农村公社社员一针见血地把这一阴谋手段,叫做“用筷子头打人”。在《丰收之后》中,副大队长王宝山的受骗上当,不正是在“筷子头”上吃的亏吗?老贫农王宝山,在民主革命时期,曾是积极分子,可是在社会主义建设蓬蓬勃勃的今天,他落后了,他对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热情,他的兴趣是:多分点粮,多卖些钱,为女儿置办套好嫁妆,正是这种自私的小天地,闭塞了他的头脑。一贯进行投机倒把活动的王学孔、王老四利用了他这个弱点。这使得王宝山的包袱背得很重,他和王学孔们越来越接近,和党组织越来越疏远了,如果没有赵五婶和党支部的及时帮助,下坡路继续走下去,不是很危险吗?
大队长赵大川和王宝山有所不同,他有一定的国家观念,有工作责任心,也努力工作,能完成任务,可是他满足自己已取得的成绩,故步自封,不愿学习。由于他长时间放松学习,逐渐变得政治嗅觉迟钝,对王学孔们丧失警惕;变得眼光狭小,只看见小集体的利益。当情况十分复杂,矛盾尖锐的时候,他的这个弱点显得更为突出了。他的弱点,给王学孔们以可乘之机,王学孔们更积极地利用了他的弱点,扩展了他的弱点。赵大川不是口口声声讲:不能离开“大杠杠”吗?他又怎么糊里糊涂地上了王学孔的当,被诱离开正确的轨道呢?赵大川的教训,多么发人深思!
好戏也难免有美中不足之处,我觉得剧中的第四场,似乎没有一、二、三场那样生动有力。赵五婶等说服赵大川、王宝山多向国家卖余粮的几段戏,讲了“先国家后集体”的道理,却讲得不那么透,没有把道理讲活,国家和农民的血肉关系,靠山庄农民(特别是贫下中农)会有具体的亲身体验的,这方面尚未得到充分的生动的表现。在这场戏中,赵五婶那种百折不屈,一心为国家,赤诚待同志的精神,是动人的,但就整场戏来说,生活气息还不够浓,感染力还不够强。我衷心希望剧作者“更上一层楼”,坚持不懈,继续努力,广泛听取观众的意见,把剧本修改得更完美。愿《丰收之后》这朵鲜花,愈开愈香,愈开愈艳。

赵五婶的“帅才”

第6版()
专栏:

赵五婶的“帅才”
陶钝
《丰收之后》的赵五婶是靠山庄生产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在丰收之后处理余粮问题上,坚持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的正确摆法,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展开了毫不妥协的斗争。就是对自己的丈夫赵大川也不曾有一点迁就。口服心服了的丈夫称她有“帅才”。传统戏曲中的《穆桂英挂帅》是戏曲艺术家根据人民的愿望的创造,《丰收之后》赵五婶的形象,却是今天千千万万妇女“帅才”之一。这同样是艺术的创造,但这创造不仅是人民的愿望,而是反映了在三面红旗下的社会主义现实。
赵五婶是一个农村中普普通通的妇女,怎么会有“帅才”呢?有没有现实的基础?如果有的话,她是怎样锻炼出来的?从《丰收之后》这剧的本身,就可以找到具体的答案。赵五婶、赵大川和王宝山这几个靠山庄的骨干是二十一年前入党的。推算起来那是一九四三年,正是抗日战争最严重的阶段。他们经过了五、六年的抗日战争的考验,被吸收到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行列中来;又经过解放战争、土地改革,胜利以后参加了互助组、合作社,一直发展到人民公社。这一连串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运动,怎么会锻炼不出“帅才”来呢?在解放战争的年代里,青壮年有的参了军,在前线和蒋匪帮苦斗,有的推起一辆小车支援前线,从家乡农村出发,出了山东省把解放大军送过了长江。那时像胶东老根据地留在农村的男青壮年已经寥寥无几。女青年组成了青年妇女队,除了参加农业劳动以外,送公粮,抬担架,站岗放哨,巩固后方的任务都是她们负担。男村长们带队支援前线去了,女村长们就代替了他们的职务。安置病号,接待战区来的难民,埋藏物资,坚壁清野也都是由她们来干。那时你到老根据地的农村,随处可以看到她们背着一枝枪,挎着两个手榴弹到处梭巡。你也可以看到她们召集老汉和老妇们讲大道理,布置生产。老人们也认真地,信服地听她们指挥。经过了战争的锻炼,又经过土改运动的锻炼以及互助组到人民公社的锻炼,出现了像赵五婶那样的“帅才”又有什么奇怪呢?今天的赵五婶,不就是当年的青妇队员吗?
那么同一环境,同一个党的组织,既然锻炼出赵五婶这样的党支部书记来,为什么赵大川和王宝山没锻炼出来呢?《丰收之后》通过赵五婶不只一次地说了:听毛主席的话,依靠群众。赵五婶就这样做了,当她从党校学习回来发现对余粮问题,党内意见不一致,甚至作为支部委员和大队长的她的丈夫赵大川也有不正确的思想;从前一同入党,坚决支前的王宝山,也是只顾个人利益忘了国家,她感到问题严重。这时候她就想起毛主席依靠群众的话来了。事实可也真灵,通过群众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赵大川也口口声声为了群众,但是他讲的群众和赵五婶讲的群众是不同的。赵五婶立身在贫、下中农中间,就会受到教育和锻炼,把自己的立场、思想和工作引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赵大川立身于贫、下中农之外,那就是脱离群众,不但办不成事,还会给投机倒把和其他坏分子以可乘之机。
赵五婶和赵大川、王宝山的差别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赵五婶没有忘记过去,碰到什么事情都要和过去比一比。经过一比就觉得今天的生活这么美好,将来还更美好,她就感谢党的培养和政府的支援,所以把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摆在第一位,集体的利益摆在第二位,个人的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她常说的一句话是“大河里有水小河满,大河里无水小河干”。赵大川和王宝山呢?被丰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脑子糊涂了,什么过去的苦都忘得干干净净。国家对靠山庄生产大队的支援,他们也不当作一回事。生活好了,还想再好。什么原则经过他们解释都走了样。如果把国家、集体和个人摆错了位子,农村的社会主义就不会建成。相反,很可能又回到资本主义的道路上去。
也许有人怀疑像王小梅这样的姑娘,年纪不过二十岁左右,怎么什么事都懂,什么思想都正确,这是不是作者臆造的一个人物。不是的,小梅生下才会叫妈妈,妈妈就在敌人的刺刀下牺牲了,而且牺牲得那么壮烈。赵五婶在抚养小梅成人的过程中,不仅把妈妈的英烈行为告诉她,她对这个孩子言教之外还有身教。小梅眼目中的标准,是死去的妈妈和活着的五婶。她思想里没有一点杂质,她的思想、行事是她妈妈和赵五婶的影子。这是赵五婶亲手教育出来的后一代。像这样的青年,虽然是“棉花包”里长大的,就不仅不会丧失老一代的光荣革命传统,还会给忘了本的老一代以鞭策。有了这样的接班人,革命的红旗就可以代代地传下去。
赵五婶作为一个领导者的“帅才”,也正表现在正确地教育和引导革命接班人这个重要问题上。(附图片)
赵五婶(王玉梅饰)

向马志红同志学习

第6版()
专栏:

向马志红同志学习
北京黄土岗公社白盆窑大队党总支书记 李宗和
《丰收之后》是个好戏,它写了我们农村今天的斗争,也写了农村各种各样的人。马志红真是党的好干部,我们每一个农村基层干部都应该好好向她学习。
老马是靠山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她的立场站得可稳,在两条道路的斗争中,她坚决站在社会主义这一边。坏分子利用大队长的本位主义和副大队长的个人打算钻空子,却动摇不了她。她时刻也没有忘记阶级斗争,特别是到了丰收的时候,她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正确地掌握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很好地处理了靠山大队的余粮问题。按理说,丰收了还有什么问题?可不能这样想。要是不注意这三者的关系,丰收了还会把公社搞垮的。因为有的人一说就是“这是我们干劲大,我们自己干的。”这不假。但如果没有国家许多方面的支援,光靠我们一双手,能得到丰收吗?就说我们大队吧,好多地都是大沙包,要不是国家支援了四台推土机,靠我们自己两只手要搞到哪一天呢?要是国家穷,哪里来的推土机呢?所以,我们农民不能遇到困难,就伸手向国家要;一到丰收,就把国家和集体丢到脑后头,只记得个人利益了。注意集体的积累,也是一个关心社员的生活问题。我们基层干部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生产,还应该很好地安排社员的生活。我们不能让社员过波浪似的生活:今年丰收了,大家饱吃一阵;明年歉收,大家就饿肚子。要在丰收时想到困难,让社员尽可能保持适当的生活水平,生产才会搞得一天比一天好。老马是个好当家人,她一手抓长远利益,一手抓目前利益,样样事都想得周到。她立场站得稳,按原则办事,两口子也不和稀泥。
老马的群众观点,真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你看她自己省着车钱,起大早走回家,就为了给五保户王爷爷买双鞋,给看场的徐大叔买个电筒,给回乡生产的知识青年买垫肩,她想得多细致,多周到。她对社员真可以说事事关心,怪不得队里的人都尊敬她。热爱劳动,也是老马的本色。她学习回来,还没有回家,就跟队员们一起割了一阵麦子,这一点真是写得好。
我们还应该从大队长赵大川和副大队长王宝山身上吸取教训。赵大川说他喝酒是为了工作,好像很有理,问题是看你是同谁一起喝?不过,他还是个好同志,能够很快地认识错误,也有勇气改正。
这个戏里的老马,依我看,演得很艰苦朴实,但有点不够老练。大队长的庄稼人味道也还有些不足。
《丰收之后》这样的戏,应该多到咱们农村演演,对农民的教育作用很大,因为不论男女老幼,文化高低,都能看得懂。我们农民喜欢看反映现实斗争的戏,前些时,大家一听放映《槐树庄》,就都赶去看。我自己也看了两回。希望戏剧工作者多为我们演出些反映农村现实斗争的好戏。

真实地反映了农村的复杂现实斗争

第6版()
专栏:

真实地反映了农村的复杂现实斗争
牛启年
看了《丰收之后》,我觉得这是一出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复杂的现实斗争生活的好戏。
好在哪里呢?
首先是,《丰收之后》比较深刻地描绘了当前农村斗争生活的复杂面貌。靠山庄是革命老根据地,这里的干部和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了长期的斗争锻炼;他们在民主革命时期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全国解放后,经过合作化、公社化,这里农民的生活起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思想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人的思想也是复杂多变的,不可能整齐划一。所以,就出现赵五婶、赵大川、王宝山三个老干部代表三种不同利益斗争的一场冲突。赵五婶从国家利益第一出发,坚决主张在留足了社员口粮、种子和机动粮的同时,把全部余粮卖给国家,支援国家建设的行动,为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树立了一个好榜样。这个戏对广大观众、特别是农民观众将起深刻的教育作用。
其次,根据党的政策,如何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这个戏里,通过三个人物的不同思想和行动,生动地歌颂了赵五婶先国家后集体和个人的崇高品德,同时也狠狠地批判了赵大川的本位主义和王宝山的自私自利。这对配合当前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很有益。
再其次,从这个戏,我们可以较深地体会到农村中两条道路的斗争是长期的、艰巨的。毛主席早就教导过我们:“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在这个戏里,赵大川和王宝山的思想变化是很有力的证明。他们在民主革命时期,为了抗日,为了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现在,到了和平建设时期,特别是丰收之后,却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二位了,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我们应从中吸取教训,跟上时代的步伐。
这个戏的不足之处是,王学孔的身分还交代得不清,因为农村两条道路的斗争总是和阶级斗争分不开的,他的破坏活动总是有一个根的。此外,靠山大队缺乏牲口的解决办法,不能只靠国家支援或者到集市上去买,主要还是靠自繁自养,如果能够点明一下就更好了。(附图片)
徐大叔(袁绕冬饰)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