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61-09-27第7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应当实行“合理的保花保果”

第7版()
专栏:

应当实行“合理的保花保果”
孙华
果树栽培技术中“保花保果”和“疏花疏果”问题的讨论,已经有三年多了。这种展开不同意见的学术讨论,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正确方针下的一种大好气象。讨论中由于对技术措施各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有人主张“保花保果”,有人主张“疏花疏果”,有人主张既要“保花保果”也要“疏花疏果”,有人认为“保花保果”和“疏花疏果”二者之间有矛盾,也有人认为二者之间没有矛盾,“疏花疏果”就是为了“保花保果”。在这里,提出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为什么要“保花保果”?
一般果树在开花以后,必须经过授粉(主要靠蜜蜂授粉)和受精作用,子房才逐渐肥大,成为果实,胚珠就成为种子。其中也有一些品种,不必经过授粉和受精作用,子房也能肥大,这种现象称做“单性结果”,但没有种子。所以果树中,除了具有“单性结果”特性的品种以外,一般来讲,果树的正常结果,必须首先有授粉和受精作用。因此,在开花期间,如果风和日暖,天气良好,而且园内蜜蜂多,这年的结果率(座果率)就一定比较高。
如果没有充分的授粉和受精,尽管开花很多,它们也会很快落下来,这叫做“落花”,也就是“生理落果”中的最初现象。果树落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没有充分的授粉和受精,有些是由于缺少授粉树和自花不实,有些是由于低温、大风和连雨等自然灾害,也有些是由于树体营养不良,花器发育不全等。许多果树,如柑桔、苹果、梨、李、桃、杏、枣等,常有落花现象,落花很严重就会影响当年产量。各地的柑桔和枣树有些年份的落花就很严重。因此,要加强各种措施,防止落花,增加结果率,提高产量。
此外,果树开花期中,虽然进行了充分的授粉和受精作用,并且形成了幼果,但是有些幼果往往还会落下来,这叫做“生理落果”。这种落果主要是由于树体内的养分和水分不能充分满足幼果发育的需要,特别是由于营养不足所致。苹果、梨、李、杏、柑桔、核桃、枣和柿等,这种生理落果现象是常见的,而且有时相当严重。例如,根据河北农业大学在保定的观察,一般粗放管理的枣树,座果率仅1%—2%,单株平均产量也很低。浙江黄岩柑桔,一般果园座果率仅有1%—2%,而丰产园座果率达10%以上。根据山东农学院在烟台西沙旺的调查,苹果丰产品种青香蕉的座果率为22.4%,而产量低的元帅苹果只有8.46%。为了防止这种落果,就必须及时合理地加强肥水,加强综合性的管理。技术措施良好的果园,这种严重的落果现象是可以防止或减少的。针对各地区果树生产中存在着大量落花落果的现象,所以1958年以来提出了“保花保果”措施,这是有重要意义的,首先必须加以肯定。
为什么要“疏花疏果”?
一般果树虽然有“落花落果”的现象,但是有些种或品种在有些年份,在有些地方,也有落花落果轻的,也有不落花落果的。还有,虽然有轻微的落花落果,但是树上结的果实还是很多很密。例如苹果、梨在一个短果枝上有时能结果五至六个,但并不落下来,直到成熟时也不落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很好的管理,没有充分合理的肥水供给,那末树上新梢生长与果实生长之间,以及果实与果实之间,对水分和养分的要求上有着矛盾,从而果实就不易充实发育。因此,在过去果园管理技术中,就有“疏花疏果”的工作,把树上(一个果枝上)过多过密的幼果(或花朵),从早疏去一部分,使养分和水分集中供给保留的一部分,使这些保留的幼果结成肥大的果实。因此,“疏花疏果”是一种人为调节的办法。但是,在过去实行“疏花疏果”工作时,往往过分强调了“疏花疏果”的重要性,认为不进行“疏花疏果”,果实就绝对不能肥大,就会产生“生理落果”,就会产生“大小年”现象等等。这样的看法是不全面的。“疏花疏果”只是调节果实养分供给的一种办法,还应该从根本上加强肥水供给,加强综合管理,增强树体养分,促使果实肥大。我们并不否认单纯的“疏花疏果”有时对促进果实肥大、减轻“大小年”现象等等方面的作用,不过这只是属于辅助性的作用。而主要的作用是合理加强肥水,加强综合性管理,促使树势旺盛、枝叶繁茂,使根系能吸收充分的水分和养分,叶片能制造大量的同化物质。这样,一方面可以供给果实发育肥大,另一方面又可供给新梢生长,并在当年内还能形成花芽,第二年又能丰产。如果不从加强综合性管理出发,单纯地依靠“疏花疏果”来进行调节营养,那末果实也不会充分肥大,有时也还会出现“大小年”。例如,我们的苹果园在过去(1958年以前)每年都进行疏果,而“大小年”现象并没有克服。最近几年来,我们进行了保花保果,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不论肥水供给和管理的情况如何,如果某些种或品种,一个果枝上结果过多过密,也可以从早适当地疏去一些幼果,或从早疏去一些花朵。这样可以起辅助作用,促使果实更加肥大,而且有利于当年花芽分化,有利于明年增产。
在加强综合性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疏花疏果”,对生产有利。在目前条件下,我们不能把“疏花疏果”的作用全部否定。
在过去实行“疏花疏果”时,曾经有过不问种和品种的特性,不问树势强弱,不问树上果实多少,不问管理水平,千篇一律地机械地规定每隔多少距离保留一个果实,把其他的果实全部疏去的做法。这种“机械的疏果”办法,对总产量是有影响的,对生产是不利的。
“保花保果”的增产作用
1958年以来,很多丰产果园打破了过去的机械的疏果办法,采用了“保花保果”的办法,千方百计加强管理工作,促使果树树势旺盛,促使花芽形成多、结果多,从而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已有许多事例证实了“保花保果”的增产作用。例如,我们于1958—1959年,在陕西省乾县注泔人民公社进行梨树丰产研究,没有进行“疏花疏果”,而采用了“保花保果”的措施,同时加强了管理工作,就获得了丰产(每亩一万二千多斤)。丰产田的果实一般都很肥大,一果平均重量在一百八十克以上的占60%以上(对照区的果实平均重量为一百五十克内外)。在一个短果枝上,都能结2—3个果实。丰产田不但丰产,而且当年(1959年)的新梢旺盛,新梢平均长度为20—30厘米,又形成了大量花芽,花芽分化率为60%,所以在1960年开花仍是很多。1960年继续丰产,而且当年花芽形成又是很多,因而在今年开花也多,又获得了丰产。当然,梨树生长结果习性因品种而异,和其他果树也有很大不同。桃、苹果、梨和其它果树的某些品种,即使充分加强肥水,加强管理,在一个果枝上如果留果过多过密(一个短果枝上留3—4个),则出现果实变小以及当年花芽形成减低等现象也是有的。所以,在同一管理技术措施下,由于种和品种的特性不同,所表现的丰产程度也是不同的。梨树的某些品种,在充分加强肥水后,在一个短果枝上结果3—4个,甚至五个以上,果实都能充分肥大,同时,短果枝的当年新梢上又能形成花芽,明年可以继续开花结果。但是,另一个品种,情况就并不完全相同了。苹果中也有这样的情况。
根据我们初步观察,苹果和梨的某些品种即使在合理地充分加强肥水的基础上,一个短果枝上有3—4个果实以上。如果全部保留不加疏去,那末有些品种的果实肥大和当年花芽形成之间失去协调,大体可以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①某些品种,如梨的“大头红梨”、“平梨”和“鸭梨”等,在一个短果枝上的3—4个果实,可以同样肥大,当年果台上的新梢还能形成花芽,次年仍旧开花结果,年年丰产。
②某些品种,如梨的“明月梨”、“慈梨”,苹果的“青香蕉”、“元帅”等,在一个短果枝上,结3—4个果实,虽然可以同样肥大,但是当年新梢的花芽形成率很低,对次年产量有影响。
③某些品种,如苹果的“红斜子”、“国光”,梨的“二十世梨”等,在一个短果枝上,结3—4个果实,就不可能同样地充分肥大,而且当年的花芽形成很少,对次年产量有很大影响。
当然,以上只是我们在陕西武功地区观察的结果。同一品种,在别的地区,它的生长结果规律可能又有所不同。
生物的自然规律是比较复杂的,我们决不能以一个地区或一个品种的试验成果来代表全部种类和品种。我们决不能把局部的规律当作全面的共同的规律。这一点很重要,现在有很多争论都是发生于这个局部与共同、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上。不弄清这点,就会造成混乱。所以,有些地区在有些品种上实行保花保果,得到了年年丰产,发挥了很大的增产作用;但是另一地区在另外一些种类和品种上,同样机械地进行保花保果,却得到了相反的效果。
提倡实行“合理的保花保果”
必须指出:“保花保果”是综合性的,而不是绝对地、机械地不疏一花一果。如果不问树种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不问地区条件,不问其他农业技术措施是否跟得上,不问树势的强弱,千篇一律地实行“保花保果”,不疏一花一果,那也将会引起不良的后果。例如,当年可能果实变小,品质变劣,花芽形成减少,第二年产量减低等等。机械地保花保果是不全面、不正确的。任何果树技术措施都不能绝对化,而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树制宜。
为了避免发生对“保花保果”不正确的理解,我们提倡实行“合理的保花保果”。
大家知道,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果园中,果树的种类、品种、树龄、树势和物候期都有不同,引起落花落果和有效结实率的原因也各有不同。“合理的保花保果”,应该以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的综合技术为基础,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分析引起落花落果的主要和次要原因,分别给予主次不同的管理。果树的保花保果,必须根据不同种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根据树龄的大小和树势的强弱,根据各地区的外界环境条件,进行不同程度的操作。只有认识客观条件,并依据既有的条件,人们的主观才能对客观起良好的作用。如果不问具体条件,机械地到处硬套,那就很可能在一个地区认为是先进的适当的措施,而在另一个地区则变为落后和不适用的。
“保花保果”包含很多技术措施
“保花保果”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方向,并不是单纯的一项技术措施。它包含的技术措施,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秋季合理施用基肥(注意肥料三要素的合理配合),并进行合理深耕。
2、冬季修剪,要采用“适度轻剪”(个别衰老树或衰弱枝条,还必须“适度重剪”)。在可能范围内,要尽量保留花芽(多留花芽),但在花芽过多过密的情况下,又必须适当地疏去一些,予以合理的控制。
3、开花期间,注意防霜、防冻,利用蜜蜂充分传粉。在必要时还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座果率。授粉树不足时,应补植授粉树。
4、在萌芽期,开花前或落花后,以及幼果肥大期中,都要适时适量地供给肥料和水分,加强病虫防治和土壤管理,实行合理的夏季修剪,促使幼果肥大,新梢生长(新梢长度要达到30厘米内外),促使在当年内形成大量花芽,为明年丰产创造条件。
5、适时适量喷布生长素、赤霉素、微量元素和根外追肥等,以防止“落花落果”,增强座果率,促使果实肥大,形成花芽。
6、设立支架和吊枝,防止风害落果,防止压断果枝造成减产。
7、注意果实生长后期的肥水供应和病虫防治,促使果实充分肥大;并防止“早期落叶”,增进贮藏养分的积累,为次年丰产打好基础。
8、防鸟害和兽害,减少果实损失。
9、实行合理的“分期采收”。
10、凡是有病的果实,有虫害的果实,以及发育不正常的畸形果实,都必须从早摘去(越早越好),以免消耗养分。
此外,在下列的个别情况下,应当从早(在落花后20—30天内)适当疏去一些幼果。
①个别的种或品种,在一株上或在一个果枝上结果太多太密,超过了树体的负担能力时,可以适当疏去一些(如桃、梨、苹果的某些个别品种)。
②同一品种的个别植株,或同一树上的个别枝条,如果结果太多太密,也可以适当疏去一些。
③个别种或品种的老年树和衰弱树,如果在一个果枝上结果太多太密,也可以适当疏去一些。
④在肥水供给不充分的情况下,如果在一个果枝上结果太多太密,也可以适当疏去一些。
⑤久旱无雨、又无灌溉条件的山区坡地,如果在一个果枝上结果过多过密,也可以适当疏去一些。
这种情况下进行的“适度疏果”,和过去的“机械疏果”是有本质上的不同的,不可混为一谈。
在“合理的保花保果”中,在上述的情况下,包含有“适度疏果”的措施。这种措施就是在“合理保花保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合理的保花保果”和“合理的疏花疏果”是一种辩证的统一关系,而“机械的疏花疏果”和“机械的保花保果”则都是错误的。为什么不提“合理的疏花疏果”而提“合理的保花保果”呢?其原因正和“合理密植”的提法相同。一般农作物过去播种得太稀了,影响了产量,所以提出“合理密植”。在果树栽培中,存在着“落花落果”现象,所以提出了“保花保果”。这是完全正确的。在实践中,有些地区曾经出现过机械地不问时间、地点、条件地“保花保果”,反而在生产上造成了损失。所以,“合理的保花保果”的提法是比较妥当的。
积极开展果树科学研究工作
对于“保花保果”和“疏花疏果”的问题,今后还应进一步作不同种和品种的对比试验,以及连续几年的深入调查观察。要从果树生理生化、生物学特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工作。果树由于种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同一品种又由于所采用的“砧木”种类不同,它在生长和结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是不同的,表现的结果习性也是不同的。此外,同一品种又由于各地区的外界环境条件不同(山地、平地,暖地、寒地,多雨、少雨,多风、少风,厚土、薄土,急坡、缓坡,阳坡、阴坡等等),以及植株年龄大小的不同等等因素,它需要的水分和养分以及授粉、受精、结实、落果等等现象,也有差异。这就要求从各个方面进一步探求各种果树、各种品种的丰产规律。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我以为今后还须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①不同果树种类、品种、树龄的植株,在合理的肥水供给下,它的生长和结果的最大限度的规律。
②不同种类、品种、树龄的植株,它每年所需要的肥料和水分的规律。
③同一品种,同一树龄,同一砧木,在各地区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以及不同的农业技术措施下,它的授粉、受精、结实、落果的规律。
④不同品种,在同一环境条件和管理下,在一个短果枝上的结果数量,果实发育肥大状况,以及当年花芽形成的规律,等等。

武汉地区史学工作者 开展关于辛亥革命的学术研究活动

第7版()
专栏:学术动态

武汉地区史学工作者
开展关于辛亥革命的学术研究活动
武汉地区史学界为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从去年秋季就展开了很多学术研究活动。各高等院校历史系部分师生和其他有关单位的研究人员,纷纷选定研究题目,学习有关经典著作,搜集、整理和分析各种文献资料,并且在武汉和鄂北各地,对辛亥革命时期的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和江湖会起义等工农斗争进行实地调查。今年春季以来,他们先后写成一批论文和调查报告,还辑成一些资料汇编。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和历史学会,还先后举行了较大的两次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学院、湖北大学、中央民族学院武汉分院、武汉师范学院、省委党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武汉市第一商业局等有关单位的教师和研究人员。会上共讨论了《辛亥革命前夕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从辛亥革命看民族资产阶级的性格》、《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与农民的关系问题》、《谈谈辛亥革命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试探辛亥革命前夕同盟会在湖北地区的革命活动》等十篇文章,并且就以下一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关于辛亥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
级两面性的演变规律问题。
有关论文作者根据经济地位的高低和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联系程度,将民族资产阶级区分为上层和中下层。1、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因为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较多的联系,所以在清王朝统治下还能得到某些发展。虽然他们要求一定的民主政治和独立发展资本主义,但是他们最害怕和仇视革命所引起的社会巨大震荡,因而成为立宪派的主要社会基础。他们的两面性只限于进步与反动,而在辛亥革命时期反动性是主要的。2、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经济力量薄弱,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下经常遭到衰敝破产的厄运,因此他们渴望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且成为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力量。所谓革命与妥协的两面性,主要就是指他们而言。在民国成立以前,他们能在一定程度上联合工农,武装反抗清王朝,革命性是主要的方面。民国成立以后,他们部分地参加了各级政权,在经济上也得到某些发展,但是由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加强用战争和谈判两手步步进逼,工农群众的斗争日益广泛深入开展,他们转而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屈服,一起镇压工农的反抗斗争,妥协性又成为主要的方面。3、1911年春,南北两个政权对立,革命与反革命面临最后决战时,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迅速分化。以孙中山为首的左翼曾经坚持革命的民主派立场,积极策划北伐,但是以汪精卫为代表的右翼则首先倒向反动势力。同盟会的一般成员原来是孙中山的积极追随者,现在当革命走下坡路时则跟着右翼来劝说孙中山等屈服。左翼本身也有妥协性,顶不住内外的巨大压力,只有交出政权。
到会同志肯定论文对资产阶级两面性问题作了比较细致的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但是,他们也提出若干不同的看法。1、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贯彻始终的,妥协时有反抗,反抗时也有妥协,很难说在什么时候哪一方面是主要的。而整个说来,论文过于强调了辛亥革命中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对其革命性估计不足。2、辛亥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分化都不十分剧烈和明显,没有形成左、中、右政派。而且有些人(如章太炎、宋教仁等)的情况比较复杂,很难说究竟是右翼还是中间。3、论文主要通过革命派镇压会党的实例,来说明民国成立以后民族资产阶级与工农关系的恶化。但是会党的情况非常复杂,民国成立后在政治上也有很大的变化,有些掌握在反动统治势力手中,有些堕落成为纯经济性的土匪,有些甚至还公然打出“扶清”旗帜和大书宣统年号。可见会党活动并不完全等同于工农群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二、关于辛亥革命时期立宪派的性
质和作用问题。
会上对这个问题的争论最为激烈,焦点在于当时立宪派究竟有没有进步性。
一种意见认为立宪派当时已成为革命最危险的敌人,没有任何进步性。其主要根据是:第一、立宪派主要由一些在野的官绅、富商组成,他们愿意投资企业以榨取利润,并且想参加政权,但是他们最敌视革命,坚决拥护清朝,始终倾向于维护现有的反动统治秩序。在辛亥革命时期,“反清”是区分政治上进步与反动最根本的标志,因为清王朝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工具,是全国人民最为痛恨的敌人。立宪派既然“拥清”,就没有任何进步性可言。第二、立宪派所领导的立宪和保路运动,表面上是争取民主与维护主权,与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相对抗,但实际上却是为了扩大自己的政治、经济实力和骗取群众的信任。他们千方百计地企图把运动局限在极其软弱的“合法斗争”范围内,而且自觉地借此抵制和破坏革命。第三、立宪派以“在野”和“民宪”代表的身分相标榜,花言巧语,投机善变,人们很难认清其反动面目。特别是在革命爆发后,他们迅速混入革命,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里应外合,篡夺军政大权,屠杀革命力量,比公开的敌人危害更大。
另一种意见承认立宪派在辛亥革命时期已经堕落成为反动政治力量,但强调它仍然有某些进步性。他们认为:第一、立宪派虽然包括很多官僚、士绅,但起主导作用的则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如张謇等便是各地立宪派公认的领袖。他们提倡“棉铁主义”,鼓吹“实业救国”,领导保路运动,这些对于民族资本主义的独立发展毕竟是有促进作用的。至于立宪运动,他们虽然直言不讳承认是借以抵制革命运动,但客观上也起了某些揭露清朝统治的腐败和传播一定程度的民权思想的作用。第二、至于“反清”或“拥清”,也要作具体的分析。立宪派的“拥清”与满族亲贵及某些买办官僚资产阶级的“拥清”,在动机上和实质上都有所不同。他们实际上是希望清王朝能转变成为自己的化身,实现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对于革命派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纲领来说,这种主张当然是落后的,但它毕竟不是绝对地维护封建王朝。第三、不能说立宪派是革命最危险的敌人,因为革命的主要敌人始终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立宪派虽然反对革命,但是他们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矛盾,还是可以争取与联合的。
有的同志认为立宪派成分复杂,应该对具体的人作具体的分析。例如,国内的张謇、汤寿潜就与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有所不同,而张、汤之间和康、梁之间也并非完全一致,至于各省立宪派人物之间则差别更大。因此,很难对立宪派作一般的结论。但是多数同志认为:立宪派虽然成分复杂,但总是以某种社会力量作为主体或骨干,既然形成一个政派,总有其共同的政治倾向,因此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还是可以对它作出一般性的结论来的。
三、关于同盟会与湖北革
命运动的关系问题。
论文作者根据相当大量的史料,肯定了同盟会对于革命运动的领导作用。论文指出,早在科学补习所成立以前,已经有兴中会员(如容星桥、乔义生等)在湖北积极进行革命活动,散布了一定的影响。1905年同盟会成立以后,更正式在湖北成立了分会,凭借日知会展开活动。以后共进会成立,章程中明确规定“以同盟会之总理为总理”,文学社的领导人对孙中山也倍加尊崇,同盟会对湖北革命的领导作用更形明显。武昌起义前夕,中部同盟会成立,湖北成立分会,更具体领导和准备了辛亥首义的发动。同时,论文还从湖北革命思潮的发展过程来考察同盟会纲领的深刻影响,认为湖北留学生和回省的同盟会员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论文列举了很多湖北革命组织领导骨干的政治身分,证实他们都是同盟会员,进一步肯定了同盟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以至在实践上领导了湖北的革命。
到会者一致肯定论文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而且提出了一些具有说服力的论点。但是,也有些同志提出若干不同的看法。1、同盟会对于各省的联系一直比较松懈,同盟会湖北分会有名无实,以后共进会、中部同盟会相继成立,并不表明同盟会领导的加强,反而表明它的涣散和领导的削弱。论文过高地估计了同盟会对湖北地区的领导作用。2、当时湖北地区所传播的反清和民权思想,是一般民主革命派的共同思想,并不一定是接受了同盟会政治领导的表现。3、旧史料一般都带有主观偏见,有些同盟会员往往在回忆中夸大同盟会在湖北的作用,而国民党为了反动的政治目的甚至歪曲和?造辛亥革命的史实。论文作者对于史料的鉴别工作,还未给以足够的注意。
目前,湖北省社联正在组织有关同志相互切磋问难,交流心得,进一步修改已经写成的论文和调查报告,积极准备参加将要举行的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同时,湖北省政协正在积极组织曾经参加辛亥革命的老人撰写专题回忆,湖北省博物馆也正在加紧筹备布置辛亥革命展览会。(沅)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歌手藝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