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61-09-09第8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

第8版()
专栏:

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
曹靖华
幼年读书,遇“服之不衷,身之灾也”,曾想:衣所以蔽体、御寒而已。怎么穿得不当,还足招祸?遇孔子“微服而过宋”,曾想:像“万世师表”那样方正、古板,连走路都
“行不由径”,吃饭也“割不正不食”。一旦人要杀他,为了不使人注意,怎么还把平常的衣服都换了逃走呢?此外还遇到许多有关衣服的话,那时都不求甚解,终以不了了之了。
辛亥革命初年,我满身“土气”,第一次从万山丛中出来,到县城考高小。有位年纪比我约大两倍的同乡说:“进城考洋学堂,也该换一身像样的衣服,怎么就穿这一身来了。”
我毫不知天高地厚,一片憨直野气,土铳一样,这么铳了一句:“考学问,又不是考衣服!”
这一铳非同小可,把对方的眼睛铳得又大又圆了。他连声说:“了不起!了不起!有理!有理!”
我当时不辨这是挖苦,还是正语。不求甚解,仍以不了了之了。
总之,书是书,我是我。不识不知,书本于我何有哉。
“五四”风暴中,作为一个北方省城的中学生,到上海参加第一次全国学生代表会议。这宛如一枚刚出土的土豆,猛然落入金光耀目的十里洋场。
“土气”之重,和当年从深山落入县城的情况比来,真是天上人间。
如此“土气”的穿着,加之满口土腔,甚至问路,十九都遭到白眼。举目所至,多为红红绿绿,油头粉面。不快之感,油然而起。碰壁之余,别有一番从所未尝的涩味在心头。我咀嚼、回味……后来读到鲁迅先生有关文章时,才恍然悟到:甚矣,穿着亦大有文章也!
鲁迅先生在《上海的少女》一文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在上海生活,穿时髦衣服的比土气的便宜。如果一身旧衣服,公共电车的车掌会不照你的话停车,公园看守会格外认真的检查入门券,大宅子或大客寓的门丁会不许你走正门。所以,有些人宁可居斗室,喂臭虫,一条洋服裤子却每晚必须压在枕头下,使两面裤腿上的折痕天天有棱角”。(《南腔北调集》,《鲁迅全集》卷4,页431)。
啊,原来如此。不过这只是一个方面。还有鲁迅先生尚未行之于文字的,这姑且放下不表。
且说当年北京,我总觉有所不同。尽管岁月飞逝,人事沧桑,而阴丹士林一类的蓝大褂“江山”,总稳如磐石。男女老幼,富贵贫贱,无不甘为“顺民”。春夏秋冬,时序更迭,蓝大褂却总与其主人形影相随也。溽暑盛夏,儒雅之士,倘嫌它厚,改换纺绸、夏布之类的料子而已。但其实,那也不见得真穿,出门时,多半搭在肘弯上作样子,表示礼貌罢了。短促的酷暑一过,又一元复始了。其他季节,不管“内容”如何随寒暖而变化:由夹而棉,或由棉而皮,也不管怎样的“锦绣其内”,外面却总罩着一件“永恒的”蓝大褂。实在说,蓝大褂在长衣中也确有可取之处:价廉、朴素、耐脏、经磨,宜于御风沙……对终日在粉笔末的尘雾中周旋的穷教书匠说来,更觉相宜:这不仅使他一出教室,轻轻一掸,便故我依然,且在一些富裕的同类和学子面前,代他遮掩了几许寒酸,使他侧身“士林”,也满可无介于怀了。
不仅此也。在豺狼逞霸,猎犬四出的当年,据说蓝大褂的更大功能,在于它的“鱼目混珠”。但其实也不尽然。同样托庇于蓝大褂之下,而竟不知所终者,实大有人在!不过同其它穿着相比,蓝大褂毕竟“吉祥”得多了。这虽然是无可奈何中的聊以自慰的看法。
某年的秋夜,一个朋友把我从一个地方送到北平。另一个朋友相见之下,惊慌地说:
“呀,洋马褂!不行,换掉!换掉!”
我窘态万状,无言以对。殊不知我失掉“民族形式”的装备也久矣。他忽然若有所悟地转身到卧房里取了一件蓝大褂,给我换上,就讲起北平的“穿衣经”来。
实在说,我向来是不喜欢“洋马褂”,喜欢蓝大褂的。不过这之前,此一地,彼一地也。穿着蓝大褂在异邦马路上行走,其引人注目,正不亚于狗熊在广场上表演。而现在和蓝大褂重结不解之缘,恰是“适怀我心”了。
不久,我就穿着这“适怀我心”,而且又能“鱼目混珠”的蓝大褂,到了阔别的十里洋场。
不知怎的,也许因为久别重逢,分外兴奋的原故吧。我这如此“土气”的蓝大褂,昨天整整半日鲁迅先生仿佛都没有发现。第二天,早饭之后,一同登楼。坐定之后,正不知话题从何开始。窗明几净,鸦雀无声,旭日朗照,满室生辉。我们恬淡闲适,万虑俱无,如此良辰,正大好倾谈境界也。这时鲁迅先生忽然把眉头一扬,就像哥伦布望见新大陆似的,把我这“是非之衣”一打量,惊异地说:
“蓝大褂!不行,不行。还有好的没有?”
我感慨地说:“北方之不行也,洋马褂……”
他没待我说完,就接着说:
“南方之不行也,蓝大褂呀!洋马褂倒满行。还有好的没有?”
我一面答有,一面把那顿成“不祥之衣”的下襟往起一撩,露出了皮袍面:这是深蓝色的,本色提花的,我叫不出名字来的丝织品。堪称大方、素雅,而且柔和、舒适。
鲁迅先生一见,好像发现了我的保险单一样,喜不自胜地说:
“好,好!满及格!”
他放心了。面露微笑地喷了一口烟说:
“没事别出门。真要出门时,千万不能穿这蓝大褂。此地不流行。否则易被注意、盯梢,万一被盯上可不得了!”
当时的确是“沪上实危地,杀机甚多,商业之种类又甚多,人头亦系货色之一,贩此为活者,实繁有徒,幸存者大抵偶然耳。”(《鲁迅全集》卷9,页351)
接着他就谈到不但要注意穿着,而且要注意头发梳整齐,皮鞋擦光等等。蓬首垢面、衣冠不整、外表古怪,都足引起注意,闹大乱子。连举止也都要留神……
“这是用牺牲换来的教训呀。”
他结论似地这么来了一句,又点起一支烟,吸了一口。若有所思地沉默了一下,接着说:
“在上海过生活,就是一般人穿着不留心,也处处引起麻烦。我就遇到过。”
他又喷了一口烟,停顿了一下,用说故事的口气,从容不迫地一边回忆,一边说起来:
有一次,我随随便便地穿着平常这一身,到一个相当讲究的饭店,访一个外国朋友。饭店的门丁把我浑身上下一打量,直截了当地说:
“走后门去!”
这样饭店的“后门”,通常只运东西或“下等人”走的。我只得绕了一个圈子,从后门进去,到了电梯跟前,开电梯的把我浑身上下一打量,连手都懒得抬,用脑袋向楼梯摆了一下,直截了当地说:
“走楼梯上去!”
我只得一层又一层地走上去。会见了朋友,聊过一阵天,告辞了。
据说这位外国朋友住在这里,有一种惯例:从来送客,只到自己房门为止,不越雷池一步。这一点,饭店的门丁、开电梯的,以及勤杂人员,都司空见惯了。不料这次可破例了。这位外国人不但非常亲切而恭敬地把我送出房门,送上电梯,陪我下了电梯,一直送到正门口,恭敬而亲切地握手言别,而且望着我的背影,目送着我远去之后,才转身回去。刚才不让我走正门的门丁和让我步行上楼的开电梯的人,都满怀疑惧地闭在闷葫芦中……
他喷了一口烟,最后说:
“这样社会,古今中外,易地则皆然。可见穿着也不能等闲视之呀。”

全武行

第8版()
专栏:

全武行
马铁丁文 华君武画
有两条消息。
一条是:
据塔斯社纽约二十八日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门罗市种族主义者对黑人的挑衅规模越来越大。最近约有一千名种族主义者包围了门罗法院大楼,叫喊着“把黑人赶出城市去”。
黑人领袖们对新闻记者说,当黑夜来临的时候,载着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汽车在全城乱跑,并进行射击。
另一条是:
几内亚驻联合国代表团团员科勒,被纽约警察拳打脚踢,以致身受重伤,至今卧床不起。
在美国,种族歧视,早已算不得什么新闻。耐人寻味的是,在那个向海外派出“和平队”的国家,他自己的脚下就并不怎么“和平”,原来是一场开枪射击,拳打脚踢的全武行。或者说:他那个“和平”,本来就是开枪射击、拳打脚踢之类。
打开“和平队”的包袱,可以知道它装的什么;
什么树开什么花,在“和平队”的根子上检试检试,同样可以推知其中的究竟。
据肯尼迪说,“和平队”将到海外去“为别国人民的福利作出贡献”云云。莫非开枪射击、拳打脚踢以及其他种种恶行都包括在此项“福利”之内?
阿弥陀佛!
狼外婆在自己的家里,有时忘记打扮,更加容易精赤条条,一丝不挂。也正因为如此,老底揭开,看起来特别分明!

可喜可贺——看晋剧青年演出

第8版()
专栏:

可喜可贺
——看晋剧青年演出
李健吾
家乡人而不了解家乡,我怕是中间的一个了。说来也怪,父母的饮食习惯却照样继承下来。从小离开山西,有一回听见人唱郿鄠调,好像感情也有根,一经触动,眼里迸出泪来。
山西梆子有四种,在南路、中路和北路之外,还有一个东路。南路就是蒲剧,成型最早,影响自然也就较广。东路又叫上党梆子,虽然交通不便,却也在清末到过北京。中路就是晋剧,经常在太原一带演出,由于是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带吧,也许由于拥有一批造诣绝高的艺人吧,又反过来影响其他姊妹剧种。四个梆子剧种都先后来过北京,一个不让一个,谁也不比谁弱。它们有相同的剧目,也有自己的剧目。这回晋剧青年演出的《小宴》,我从前看过蒲剧演出,《算粮》我也看过北路演出。筱月来的吕布和贾桂林的王宝钏,都是有口皆碑,令人念念不忘。
像《小宴》这样一折有名的传统剧目,我看过多次不同剧种的演出,而且多半是名演员的演出,但是把演出当作演员不分角色大小的共同创造,对我说来,应当说是晋剧青年演出的特色。王允的家丁是一个扫边角色,无精打采,一向得到原谅。这回不同了,演员一丝不苟,照样做戏。至于主要人物的表情,不用说,自然是越发细致入微了。貂蝉假戏真做,演来层次分明,让你看出她按计行事,引逗急色儿上钩,心里其实无情无意;眉宇之间,思致数变,我不由想入非非,耽心她将来怎么会和吕布过一辈子。有些戏曲本子,读起来并不那么吸引人,一经演员调理,便有声有色,能使“天地为之久低昂”。它们的成就往往不在词句,而在制造形势,给演员提供大量再创造的可能。《小宴》就有这样三个地方:一个地方是王允坚请吕布上坐;一个地方是吕布无心吃酒,窥伺内院,坐立不宁;一个地方是王允恭送吕布出府。没有唱词,道
白不多,因而能否淋漓尽致,全看演员如何利用这些空当。王允和吕布一揖一让之间,性格流露无遗。两位青年演员,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合作无间。吕布眷念貂蝉,无计可施,演员利用翎子的动静表达焦灼,也极见工力。或许再稍稍精炼一些,适可而止,效果还要鲜明。
无论如何,小小年纪,能把翎子功学到这般地步,确实不易。晋剧青年演员,重视基本功,也重视行当功,不但学会各种特技,还深入人物的思想感情,娴习表演的动作程式。《小宴》已经显出这种尊重戏曲是高度综合艺术的倾向,而《杀宫》由于冲突外在化的缘故,作为训练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手段,尤其相宜。《杀宫》是《汴梁图》中一折,叙北汉宫廷故事,不过并不注意历史真实,而是力求突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过去我看这出小戏,后半虽有刻划,并不深入,所以我的印象也就很浅。这回三位青年演员,分饰刘后、苏妃和北汉王,演来如火如荼,既火爆,又细致,女将刘后站在金花黑地圆靠椅上,换了几种姿态,表示怒不可遏,已经很可观了,文弱的苏妃逃避她的追杀,在观众毫不提防的时候,一跃而由靠椅的空隙钻出,干净利落,更为惊人。把武功底子用在戏上,不见丝毫为表演而表演的痕迹,难能可贵。同时整理旧本,让苏妃参预父亲的阴谋,加强刘后杀她的正当动机,又把“有孕”这句话,从北汉王嘴里改成苏妃自己先说,对三方面的性格都有适当帮助。
《算粮》是一出热闹戏,有场面,有变化,有人物,有情趣,和《金水桥》一样,对合作和青衣演员,要求极严。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好容易盼到丈夫回来,心中欢喜,自不待言。另一方面,尽管扬眉吐气的日子到了,她有伺机报仇的打算,还必须时时顾到青衣的行当限制。不火不瘟,轻盈而又凝重,分寸在这里需要细心掌握。眼睛要亮,动作要鲜明,处处恩怨分明,似守实攻,所以眼睛不能太活,动作不能太碎。苦尽甘来的少妇,是非心强,斗争性强,在这里带动整个儿喜剧进行。能否演好这样一出戏,对青年演员说来,确实是一种考验。王爱爱和全体演员的卓越成就,说明他们在学习上非常努力认真。
藏私的时代如今是一去不复返了。活在我们这个社会的老艺人,是个个高兴自己“晚有子弟传芬芳”的。晋剧继承有人,可喜可贺,?为家乡人,也分到光采。(附图片)
晋剧《小宴》中的一个场面
陈娟美摄

我们来到保加利亚的葡萄园

第8版()
专栏:

我们来到保加利亚的葡萄园
海棱
在收获季节的一个晴朗的秋天,
我们来到保加利亚的葡萄园。
紫的灰的葡萄一串连一串,
起伏的葡萄海望不到边。
我们向摘葡萄的姑娘们招手问安,
姑娘们扬手回答露出欢乐的笑脸。
姑娘们把最美好的葡萄送给客人:
“请尝一尝我们这儿的葡萄甜不甜?”
——“像奶一样,像蜜一样,
吃在嘴里,甜在心间……”
客人们的答话只说出了一半,
姑娘们的脸上又是羞涩又是喜欢。
姑娘们快乐地唱起保加利亚的民歌,
歌儿描述合作社的历史发展……”
歌里重复着一句迷人的话——
“姑娘们只爱合作社的小伙子,不爱单干
的懒汉!”
歌声唱出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
歌声赞美保加利亚丰收的葡萄园——
“哪里的葡萄酒比得上这儿的美?
哪里的葡萄比得上这儿的甜?”
(1960年9月写于布尔加斯郊区的葡萄园,1961年9月改抄于北京。)

我走过这条小路

第8版()
专栏:

我走过这条小路
胡惠玲
我走过这条小路,
在解放前的一个夜晚;
寻不到一盏灯光,
星星也那么暗淡!
风吹落叶飒飒响,
我的脚步越发忙乱;
昏迷中的母亲,
在等待着医生诊断。
穿过荒野越过土岗,
小路呵,曲曲弯弯。
没等我走完小路,
母亲已经阖上了眼。
如今我背着药包,
又走在这条小路上,
绿叶在头上轻轻拂动,
麦子在身边唦唦生长。
我已经成为公社医生,
顺小路走遍远近村庄,
把欢乐带给劳动的人们,
把幸福送进每扇门窗!
人民和党抚育了我,
我天天迎着灿烂阳光;
小路也越来越加明亮,
路边弥漫着一片芬芳!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