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60-12-29第4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思想工作细致深入 关心群众无微不至 生产队长马顺有领导有方

第4版()
专栏:

思想工作细致深入 关心群众无微不至
生产队长马顺有领导有方
本报讯 甘肃宁县湫头人民公社杜家坪生产队第二小队队长、共产党员马顺有,在工作中树立遇事与群众商量的作风,事事带头先干。结果整个小队生产热气腾腾,社员心情舒畅,干劲旺盛,成为全社小队长中的一面红旗。
马顺有当小队长,头一条就是从政治、生活上关心群众。他说:“一个小队虽只有一百来人,但是百人百性,一个人和一个人不一样。只有大家一条心、一股劲,口齐心齐,说干一起干,才能把小队生产搞好。”
他是怎样做好人的工作呢?马顺有有两条办法:第一条是讲清道理,说服教育,使每个人心悦诚服。第二条是耐心帮助,找病根,解疙瘩。如社员范元成有一段时间干活不带劲。马顺有找到范元成家里,经过比前比后,多方启发,范元成才说出了心里话。原来范元成劳动不坏,但队里有个干部无故批评了他几回,影响了他的情绪。马顺有便对他说:“干部无故难为你,这是他的不对,队里已经对他进行了批评,当然你也可以给他提出意见。但是,赌气不好好劳动,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想,咱都是贫农,过去受苦受难,今天当家作了主,党相信咱、依靠咱,再不好好劳动,还能对得起党?”经他这一说,范元成心里的疙瘩解开了,心情舒畅,劳动也积极了。马顺有还深切体会到:社员听不听干部的话,不仅要从思想政治上关心,还要关心社员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具体问题。社员张华是个孤独老汉,一次生了病,马顺有一面派人去请医生,一面亲自到张华家里探望,张华深受感动,病一好就参加了劳动。
马顺有在小队领导工作中,除了和大家商量办事外,他还拜请了思想进步、有丰富农业生产知识、群众威信高、热心队里事的老农路治宽、路帮道、魏兴元当“参谋”。今年种麦时,就是由于和“参谋”们在一起商量,采取先山地,后川地,先阴山,后阳山的次序播种。结果山川地的麦子出苗都很好,恰恰种到了时节上。
马顺有是小队长,但他从来不站在一边指挥社员生产。他经常是上工走在前面,下工走在后面,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社员。他说:“干部要给社员引路,你引得端,走得正,社员就走不歪。”小队有个饲养员,喂牲口不经心,晚上不给牲口添夜草。马顺有知道后,就去住到饲养室里,每天晚上定时给牲口添三次草。这样做了几天,感动了这个饲养员,一晚上起来好几次给牲口添草。因为马顺有能够以身作则,不仅带动了社员们的生产积极性,自己的劳动也非常出色。现在,马顺有每月都要做到三百六十多工分。社员们说:“我们的马队长,工作是模范,劳动是英雄。”
这个小队的生产搞得好,社员心情舒畅,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马顺有在贯彻政策中,采取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所以政策贯彻执行得好,今年小麦播种适时又好,主要是贯彻执行了“三包一奖”的政策,调动社员的生产积极性。本来秋田按原“三包”措施已经实现,但社员又积极地追施了一次肥料。(附图片)
中共江西临川县县委委员、孝桥人民公社党委第一书记谢梅娇不仅善于抓生产,而且善于帮助社员安排生活。图为谢梅娇(右一)在新中大队十三小队食堂召开社员生活安排小组会议,研究进一步改进食堂管理、全面安排社员生活等问题。   赖和声摄(新华社稿)

做好人的工作

第4版()
专栏:

做好人的工作
甄闻
人是生产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生产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需要进行多种多样的工作,而最重要的是作好思想工作。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有了先进的思想,才会有先进的行动。杜家坪第二生产小队队长马顺有深刻懂得这些道理,所以他在安排生产和进行任何一项工作中,都特别注意首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不是抽象的,而是很具体的。就一个小队来说,有一百来人,但是百人百性,这个人和那个人不一样。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问题,进行不同的思想政治工作。马顺有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可贵地方,就在于此。经过他根据不同对象和用具体事例讲清道理,说服教育,耐心帮助,找病根,解疙瘩以后,人人心悦诚服,个个积极劳动。
马顺有做好人的工作,还在于他能够很好地发扬党的群众路线,遇事同群众商量的作风。在生产中,他从来不是站在一边指挥社员,而是以模范行动带动社员;遇有不完全了解的事物,他也从来不是强不知以为知,总是“不耻下问”,倾听群众的意见。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群众请教,然后再做决定。结果怎么样呢?领导得正,社员就走不歪;决定要办的事情,包括社员中提出的正确意见,社员们总是热烈地响应。这种领导艺术,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最好范例,是值得每一个领导工作者学习的。
毛主席说:“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516页)过去,在革命战争中,现在,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都有无数出色的事例。由此可见,做好人的工作十分重要。让我们每一个领导工作者和革命干部,都把做好人的工作放在首要地位,人的工作做好了,出色的成绩必将接踵而至。

要闻快报

第4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帮助农村设计拖拉机简易修理设备
吉林工业大学结合教学和科学研究,帮助农村设计全套拖拉机简易修理设备、试验设备和主要拆装工具。
这些农业机械修理、试验设备的设计工作,是经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后才着手进行的。设计的项目都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容易操纵等优点,能保证修理质量和试验的准确性。
根据加速农业机械化新形势的需要,吉林工业大学还决定建立拖拉机修理工艺专业,与原有的拖拉机制造、农业机械制造等专业结合在一起,形成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和修理工艺“一条龙”的专业教学体系。
进行农作物病虫害普查和防治活动
华中师范学院生物系组织一百一十多名师生同有关部门配合,在恩施、襄阳、黄冈三个专区分别进行了农作物病虫害普查和防治工作。
到恩施专区的病虫害普查队在两个多月中,协同当地完成普查面积约二百万亩,防治面积四十二万五千三百多亩;为当地培训出临时防治技术员一万四千多人,专业技术员近千余人,并使这些人达到“五能”工作人员水平,既是工作员、普查员,又是防治员、宣传员、测报员。
在农村食堂建立党的组织
中共山西省浮山县委为了加强党对农村公共食堂的领导,积极在食堂建立党的组织。从十月份以来,县委从县、公社、管理区、生产队抽调了五百七十三名党员干部,深入食堂担任或兼任了事务长、炊事员、管理员。目前全县已有二百九十七个食堂建立了党的小组。食堂建立党组织后,不仅改善了群众的生活,促进了生产,同时也进一步改进了干部作风。
老城公社开办党训班
湖北松滋县老城公社党委通过党训班加强对新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成绩显著。
训练班从六月份开学后,党委对教学内容都集体加以研究和审查,并直接参加讲课作报告等活动。截至现在,共训练了五班,培训农村党员、积极分子达四百七十九人。
热情关怀渔民生活
浙江舟山县六横公社各级党组织,热情关怀下海渔民的生活,千方百计组织大批蔬菜和副食品运往渔场。领导越关心社员生活,社员生产干劲越高。他们感激地写大字报说:“党委照顾真周到,社员干劲冲天高,勤俭生产超指标,做出成绩把喜报。”

把党的政策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支部书记李道生团结广大群众改变大队面貌

第4版()
专栏:

把党的政策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支部书记李道生团结广大群众改变大队面貌
本报讯 江苏如东县湘桥人民公社第六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李道生团结全体党员带动群众,促进了农业生产连年丰收,胜利地抗御了今年特大的涝灾。目前冬季生产也搞得很好。
六大队党支部几年来领导生产中,除在布置工作时,向党员和干部讲明政策,交代工作方法以外,今年大队和各生产队还建立了学习小组,组织党、团员和干部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支部书记李道生亲自担任政治课,农忙时每半月上一次,农闲时每十天上一次。每次上课,都紧密结合当前工作,检查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政策教育。有时用汇报工作提问题的方法进行讨论,使大家彻底理解政策的精神。
今年8月上旬正是中稻孕穗,棉花结桃的旺盛时期,这个大队遭到了特大涝灾,全体党员、干部带领群众,组织协作,突击排涝,抢救了已熟庄稼。排除积水以后,有些干部和社员对生产队的“三包一奖”政策提出了疑问,受灾重的队有人说:“三包一奖”政策难兑现了;受灾轻的队也有人顾虑,怕收的粮食大队要平衡使用。大队党支部为了解决这些思想问题,立即召开支委会、支部会和社员大会,从党内到党外,从干部到群众,宣传了党的政策,并组织讨论。对受涝作物逐块的排队,根据生产队要有产可超、有奖可得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及时修订了“三包一奖”方案,消除了群众疑虑,全大队立即掀起了大种中秋和晚秋作物的超产竞赛。第四生产队一百四十多个社员,在队长阚广兴(党员)带领下,经过一星期时间的努力,除对受涝的四百七十七亩水稻和一百五十五亩棉花进行锄草、追肥,加工培育以外,在受涝严重的二十多亩旱田和三十多亩棉花田里补种了荞麦和胡萝卜。与此同时,又在
“十边”地上种了粮食和蔬菜。该生产队秋收时,不仅取得了大田增产,而且在扩种的“十边”地上多收了五千五百八十斤粮食和五万多斤蔬菜,超过了修订后的包产指标。
在秋收后,六大队党支部又及时总结了执行“三包一奖”政策的经验,坚持生产队的土地、劳力、耕畜和农具“四固定”,把1961年的“三包”及早落实下来。在秋种运动中,党支部为了使工分定额合理,评工记分及时,支部书记李道生和第七生产队副队长蔡维金,社员汤承万等六人,在一块二亩八分稻板田里进行试耕试种,从试种过程中,对耕耘、下肥、整地和播种等每项农活应该定多少工分,得出了正确根据。在李道生同志影响下,各生产队干部也都邀集一些社员进行试工,确定工分定额。各生产队在试工的基础上,推行了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间、定质量、定工分的“五定”责任制,做到五天农活早安排,当天工分当天评,随时发给工分票。这样社员的工作积极性就更加高涨,今年秋种面积虽然比去年扩大了15%,但仍比去年提前七天完成了播种任务,质量更比去年好。
六大队在搞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十分关心社员生活。今年秋季取得粮食增产,党支部又正确执行了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国家、集体、社员三者利益的粮食分配政策,把粮食及时过秤入仓,安排社员生活,留足种子和饲料,完成了国家九十五万斤的粮食征购任务。执行了“三包一奖”政策,把超产队的奖励金,和部分粮食及时兑现。在粮食合理安排的基础上,各生产队又本着瞻前顾后,以丰补歉,细水长流,留有余地的精神,实行了“以人定量,计划到户,粮食到堂,节约归己”的办法。各个食堂还扩种了蔬菜,使社员每顿都吃到新鲜蔬菜。食堂管理人员对社员积余的粮食,做到每个月底一次兑现,谁积余的粮食归谁使用,一概由社员自行处理。贫农社员花少山高兴地歌颂道:“一年生活早知道,节约归己政策好,生活越过越提高,鼓足干劲把生产搞”。(附图片)
山东曲阜县陵城人民公社东郭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郭守明,一贯认真地执行党的各项政策。这是郭守明(中)在和县农业部门的干部研究他试种的新品种“济宁大青萝卜”。  新华社记者 徐庆福摄

田间思想政治工作开花 四川旧县公社卫星管理区80%的社员月月完成劳动定额

第4版()
专栏:

田间思想政治工作开花
四川旧县公社卫星管理区80%的社员月月完成劳动定额
新华社成都27日电 四川省武胜县旧县公社卫星管理区的四个生产小队,根据大批劳力投入生产第一线的新形势,大力加强田间思想政治工作,使社员劳动热情高涨,生产干劲倍增,今年以来,这个管理区每月都有80%以上的社员完成劳动定额,有30%以上的社员受到表扬或物质奖励。全区在四季农活评比中样样领先,一直保持了红旗管理区的称号。
早在今春卫星管理区各生产小队,便根据各方面抽调了一批劳力投入生产第一线的情况,在管理区支部的领导下,采用多种办法加强田间思想政治工作。他们的做法是:一,政策下田。在每次县、社召开某项工作的动员大会以后或新的工作开始时,干部、党团员、积极分子在和社员同劳动时,分工负责在各个地段利用休息时间或其他机会向群众讲任务、讲政策,并通过具体算账的方法,使社员认识到完成这些任务对国家、集体、个人的好处,使党的政策全面具体地贯彻下去。二,干部模范地执行政策,以身作则地带动社员。例如,管理区各小队干部们不但在劳动时都身先士卒埋头苦干,而且所作的农活和所得工分,也都和社员一样,经过全队社员评议确定。在干部的带头下,全区社员的出勤率都很高。三,不拘形式地开展田间谈心活动。干部、党员、团员、积极分子,经常与自己所联系的三至五个社员,在田间交谈心事,有时学习讨论有关的方针政策,有时谈生产、谈生活;在生产、技术、生活等方面遇到困难时,干部也经常和社员在一起分析,研究,然后确定解决办法。在这些谈心过程中,干部对社员进行了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四,结合田间劳动和评工记分,经常评选“五好”社员,树立标兵,并给以表扬或物质奖励。由于政治工作深入田间,这就保证了各小队工作和经营管理更加深入细致,社员关心集体的积极性也进一步发挥。近一个多月以来,仅第二小队就根据社员在现场提出的问题,对技术规格,劳动组织,劳动报酬,检查验收方法等,及时作了改进,做到社员普遍满意。

湖北畜牧兽医学校到农村上课 促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同时推动了农业生产

第4版()
专栏:

湖北畜牧兽医学校到农村上课
促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同时推动了农业生产
本报讯 湖北省畜牧兽医专科学校从城市迁到农村后,充分运用农村广阔的生产劳动基地,开展教学、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
湖北省畜牧兽医专科学校原设在武汉市区,为了深入地贯彻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方针,这个学校在1958年秋天迁到了适宜于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武昌县金水河畔,师生们深入到畜牧场里,经常参加场里的生产劳动。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同时,根据丰富的生产实际,适当地增加了现场教学,作到边做边学、讲做结合。这所学校的师生,还经常主动地深入到附近公社、农场为牲畜治病,与饲养员一起改进饲养方法,从中学习和总结老农和饲养员的经验,及时地将它充实到教学、科学研究中去。通过这些活动,使教学、科学研究与农村生产实际结合得更加紧密了。同时,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促使教学工作也不断改进、提高。
两年来,这个学校在为农业服务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今春,金水人民公社一度发生猪瘟现象,学校发现后立即组织师生进行治疗,及时扑灭了瘟病的流行。师生们还深入公社、畜牧场,鉴定了十多种猪、牛、马、羊的优良品种,采集了三百八十种野生饲料,为附近各公社、农场培训了一百五十多名饲养员、技术员,推广了良种猪二千多头和良种鸡四百多只。
师生走出城市,长期生活在农村,参加生产劳动,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加速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促进了知识分子劳动化。通过两年来经常和农民同劳动、同生产的实际生活的锻炼,绝大部分师生开始养成了热爱农业生产、热爱劳动、勤俭朴素的优良作风。有一些学生参加畜牧场劳动后,十分关心自己用劳动培育的牲畜,对畜牧生产事业也更加热爱了。今年毕业的二百多名学生,到各县畜牧场、公社后,一直保持着勤劳朴实、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深受群众欢迎。

纪念拉丁美洲各国争取民族独立150周年和古巴革命胜利2周年 中拉友协等举行电影招待会

第4版()
专栏:

纪念拉丁美洲各国争取民族独立150周年和古巴革命胜利2周年
中拉友协等举行电影招待会
新华社28日讯 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和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今天下午联合举行纪念拉丁美洲各国争取民族独立一百五十周年和庆祝古巴革命胜利二周年电影招待会。 
招待会上放映了阿根廷故事片《血的河流》和古巴纪录片《古巴,我们这块土地》。《血的河流》这部影片,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进行残酷奴役和剥削的罪恶,歌颂了工人向资本家进行的英勇斗争。观众从《古巴,我们这块土地》纪录片中,看到了过去古巴人民在美帝国主义忠实走狗巴蒂斯塔独裁统治时期所遭受的苦难,看到了英雄古巴人民依靠斗争取得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招待会上还放映了纪录有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接见拉丁美洲各国外宾的新闻简报。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包尔汉、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会长楚图南、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田方、文化部副部长徐光霄、外交部美澳司副司长王第三和首都各界一千多人,参加了电影招待会。
应邀参加电影招待会的,有古巴驻中国大使馆一等秘书塞西尼奥·马丁内斯和在北京的拉丁美洲各国外宾。

哈尼族的好队长——封正德

第4版()
专栏:云南通讯

哈尼族的好队长——封正德
纪旺明
云南省墨江县哈尼族干部、共产党员封正德回乡生产三年,带领少数民族社员治水改土,粮食连续三年增产。碧溪公社的下菜园生产队原来是一个落后生产小队,现在已变成了先进生产小队。
封正德是个贫农,土改结束以后,就离开家乡到县委农村工作部工作,后来又到地委党校学习了二年。1957年冬天,县委为了加强农村工作,调他回家参加生产,他就高高兴兴地背着铺盖卷回到了家乡。哈尼族社员都来欢迎他,说:“我们山沟里又多了一个懂毛主席道理的哈尼人!”
封正德的家乡在哀牢山脉的一个峡谷里。气候比较温和,可以种双季稻。但由于缺水,种一季水稻也有困难。哈尼人总是在头一年灌上腊水,留到第二年栽秧。1958年,墨江县遇到了几十年没有过的大旱,田里旱得裂了缝,人们夜以继日地车水抗旱,裂缝还是合不拢来。秧苗眼看就要旱死了,而田边的墨江河却在白白地向下淌。河水只比水田矮三、四尺,就是没法流进田里来。封正德一边和社员车水,一边在想:要是修个小水坝就能把河水提上来该有多好。哈尼老人罗章德说:“清朝时有一年大旱,我们就想修个坝,就是不晓得要咋样修,修在哪里好?”封正德下决心要和乡亲们一起在墨江河上打起一道坝来。
封正德到县农水科借来了一架水平仪,勘定了坝址和水渠的路线,就领着社员们干起来。但是第一次修起的坝经不起冲刷。封正德召集社员开会研究,社员们说出了许多好办法。于是封正德又领着社员,按照大家共同研究的办法,砍树作桩,破竹编笼,从河里涝出鹅卵石和沙土装进竹笼里,然后把这些竹笼横堆在河床上,内外安上长篾笆,再栽上大树桩,建起了稳固的坝基。修这个坝一共只花了二百多个工,在最干旱的时候使河水流进田里,拯救了快死的禾苗。以后,封正德又领着社员们在河西小河里修了同样一座小坝和两条输水渠,全队三百多亩田都变成了饱水田,人们再也不用车水抗旱了。有了水,社员们把一季稻改成了两季稻,去年试种的七亩双季稻都成功了。今年双季稻的面积增加到六十三亩,总产两万五千多斤,占今年全队粮食增产总数的一倍以上。
修筑墨江河水坝的经过,给封正德很深刻的教育,使他进一步体会到: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水、肥、土等先进措施,必须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尊重少数民族行之有效的经验。这次修水坝要不是各族社员有迫切愿望,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就不可能这样迅速修成。封正德想:自己虽然是哈尼族,不遵守这一条也会碰壁。他决心更好地参加劳动,深入群众。
这以后,封正德天天都和社员一起上山下坝搞生产,琢磨增产的办法。有一天他和社员在一起犁田,有个社员的牛蓦地停住了,那人抽了一鞭,这牛猛然的向前一窜,就陷进一个大暗坑里。又一回,有个青年在栽秧的时候也掉进了暗坑。有些人不明白是怎么回事,都怕到这种田里去作活。封正德来到这块田边,见田里直冒气泡,慢慢地就形成一个陷坑。社员们告诉他,这田里的水土特别冷,一亩只收得二、三百斤谷子,比当地的产量低一半。这样的田全队有三十多亩,占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封正德想只要能把这些田改造过来,就一定能增产。于是他访问了各民族的社员。有的说是地太烂,最好丢荒了另开田;有的说是人懒,只要多犁耙几道,多上点肥料,就不信改造不过来。封正德觉得仅是多犁还不够,但他相信只要坚持深入群众,不怕想不出个办法来。一天,他在当会计的侄儿家里谈起改造陷坑的事,会计的母亲说:“我们门前山冲里的那一块田往日也有陷坑,一年只收几葫芦谷子;有一年,我倒了好些马粪进去,陷坑没有了,谷子长得很好,一年能收一石几哩!”她又说:“泥土凉,马粪燥,混在一起,谷子就能长得好。”这话使封正德心里一亮,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老嫂子说的办法兴许能多收粮食。这时候,县委的一位负责同志到了他队里。封正德向这位同志汇报了这个情况和想法。县委负责同志告诉他不仅要倾听群众意见,还要加以分析。改良土壤的事要和农业技术部门研究,经过试验,逐步推广。这位负责同志派了个农技站的干部来和封正德研究。这位技术干部把鞋子脱了在田里观察很久以后说:“田里的酸性太大,时时刻刻都在起着强烈的化学变化,这坑就是变化的结果。这几年,田里的酸性在逐年增强,马粪已经不顶事了,最好是撒一些石灰中和一下。”这个意见得到了许多社员的拥护,有些青年人说:“赶快撒,有这种毛病的田都撒。”也有人说:“这石灰的性子要多暴有多暴,虫也闹得死,草也糟得坏,水葱般的秧苗能经得住吗?”他们根本不同意撒石灰。封正德根据县委指示,决定先试验几亩,摸出个门道来再大干。头一年,封正德领着几个共青团员试撒了三亩,有的地方,石灰撒得太集中,后来栽上的秧苗果然烧死了;撒得匀净的田里,温度升高了,陷洞没有了,都增产了粮食。封正德总结了一套经验:石灰的用量要适当,酸性大的田多撒、酸性小的田少撒,而且都要撒得很均匀。今年,全队三十多亩酸性大的田都照这个办法撒了石灰,封正德自己撒的有八亩,全都获得了丰收。现在,粮食已过秤入仓,平均亩产八百多斤,比去年增产一倍多,封正德撒的八亩平均亩产一千一百三十斤。这些田共增产了一万多斤粮食。
以前,哈尼人种田都是稀秧稀植,八寸宽一丛秧,一亩田只栽万把丛。封正德根据土质的情况建议稍微再栽密一点。有些社员不同意,多数社员都不知道密植究竟好不好。封正德想起县委书记常说的一句话:少数民族农民和汉族农民一样,只有见到了事实以后才会相信的,我们当干部的要起带头作用。封正德决定先搞个试验,就和主张稀植的人开展对手赛。在一片七亩大的田里,由主张稀植的人照老规矩种一半;另一半由封正德领着几个共青团员栽,平均每亩栽二万五千丛。这两份田的施肥、薅草等措施都一样,起初都青悠悠的惹人爱,但是谷子打包以后情况就不同了,封正德种的田得了稻热病,谷浆灌得很慢,谷壳也有变黑的了。一个社员说:这一定是栽得太密了。这时候有个老人告诉封正德用当地到处都有的柏枝树叶和乌旧树叶捶烂泡水喷洒。他和共青团员们一连喷洒了三次树叶水。谷壳发黑的现象被抑止了,浆水也浆得很正常。结果,封正德的田平均亩产一千零三十斤;另一半田平均每亩只收七百多斤(都是双季稻)。从此,合理密植就在队里推开了。今年平均每亩密植二万五千丛左右,对粮食增产起了不小作用。
封正德当队长的这三年中,下菜园生产队的生产面貌有了很大变化,改革了不少阻碍生产发展的陋习,养成了许多好的习惯。以前,哈尼人种庄稼不施肥,现在不仅用绿肥,还用人畜肥。所以粮食年年增产,1958年增产了五成,去年增产两成多,今年又比去年增产了将近两成。

包尔汉设宴欢送也门穆斯林代表团

第4版()
专栏:

包尔汉设宴欢送也门穆斯林代表团
新华社28日讯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主任包尔汉今晚设宴,热烈欢送以萨义德·艾哈默德·本·穆罕默德·扎巴拉为首的也门穆斯林代表团。
出席宴会的有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达浦生、张杰,首都各方面人士:丁西林、吴德峰、谢鹤筹、潘琪、陈维稷、何英、朱子奇和伊斯兰教界人士等。

索马里青年代表团回国

第4版()
专栏:

索马里青年代表团回国
新华社28日讯 以索马里进步青年联盟主席阿布卡尔·哈吉·茅为首的索马里青年代表团一行三人,结束了在我国的参观访问,27日晚乘火车离开北京经广州回国。

黄惠成等打破三项举重全国纪录

第4版()
专栏:

黄惠成等打破三项举重全国纪录
新华社上海27日电 上海市举重运动员黄惠成、常冠群在24日举行的一次举重比赛中,打破了三项全国纪录。
轻量级举重运动员黄惠成抓举起一百一十七点五公斤,不仅打破了他本人保持的一百一十六公斤的全国纪录,而且比他本人在今年5月6日上海市举重锦标赛上的抓举成绩一百一十六点五公斤提高了一公斤,创造了今年以来轻量级抓举的最好成绩。
举重老将常冠群打破了重量级推举和重量级总成绩二项全国纪录。他的推举成绩是一百四十六公斤,比他本人在今年5月6日举起的一百四十五点五公斤,提高了半公斤,是今年以来这个单项的最高纪录。常冠群的重量级的推、抓、挺三项的总成绩是四百零五公斤,打破了他自己创造的三百九十七点五公斤的全国纪录。

下放干部在农村(图片)

第4版()
专栏:

下放干部在农村
苏朗
和小队干部一块学政策
在食堂当炊事员
参加冬季生产
社员的礼物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