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60-12-24第8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列宁和《火星报》——纪念《火星报》创刊六十周年

第8版()
专栏:

列宁和《火星报》
——纪念《火星报》创刊六十周年
谢宁
六十年前的今天(1900年12月24日),《火星报》创刊了。
“行看星星之火,燃成熊熊之焰”。这是《火星报》的报头题词。这一句话是从十二月党人在西伯利亚流放时答复诗人普希金贺词的回信里摘引来的。这一星星由伟大列宁在俄国点燃的火的确已经燃成了熊熊之焰,把贵族地主沙皇帝制和资产阶级的反动政权烧成灰烬,导致了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现在,它正以不可阻挡之势燃遍全世界。
可是这一星星之火是怎样点燃的呵!六十年前的俄国正处在工人运动的一个极端重要的关头。一方面,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在知识分子当中以惊人的速度传播着;工业无产阶级已经开始联合起来同自己的压迫者进行斗争,愈来愈向往社会主义。虽然沙皇政府变本加厉地加以迫害,但是运动仍然在发展,日益深入工人阶级。可是另一方面,社会民主党在组织上处于涣散状态,思想上极不统一,经济派的崇拜自发运动的思想有相当大的市场,狭隘的实利主义有把运动引上歧途的危险。
面对这样的情况,列宁认为首先必须消除社会民主党人中的意见分歧,加强思想上的统一,进而真正建立起一个在革命的社会民主主义旗帜下进行斗争的巩固的党。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必须创办一个全国性的秘密报纸。
还在流放西伯利亚期间,特别是在流放的最后一年里,列宁就开始计划在国外创办这样一个报纸
(当时在国内的警察迫害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出版这样的报纸的),他经常在失眠的夜里周密地考虑有关创办这样一个报纸的种种问题,同克尔日扎诺夫斯基和克鲁普斯卡娅讨论,同当时被流放在其他地方的马尔托夫和波特列索夫通讯交换意见。
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困难是很多的。首先必须在国内找到一批从事接受和散发报纸的代办员,物色一批撰稿人和工人通讯员,为此,列宁利用了一切可能利用的关系,跑了许多地方,找了许多人,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运输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当时是把报纸放在夹底箱子中找人带回俄国去的。有一次,列宁和马尔托夫花了两天的时间和一个人商谈报纸的运输问题,结果发现这个人不过是一个骗子。
但是更困难的是:《火星报》不仅要在两条战线上进行最坚决的斗争,即彻底揭露经济派的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对工人阶级事业的危害性,无情地批判自由派对待专制制度的政策的不彻底性,同时,在编辑部内部还要进行斗争。
《火星报》的编辑部是由列宁、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波特列索夫、阿克雪里罗得和查苏利奇组成的。普列汉诺夫虽然是一个出色的理论家,但是他脱离俄国的实际生活太久,对国内的蓬蓬勃勃的工人运动几乎完全不能理解,而且非常自以为是,听不得一点反面意见。他是一个极端的个人主义者,在他看来,他就是编辑部,编辑部就是他。马尔托夫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新闻工作者,善于了解群众和各个地方发生的一切事情,但是任何影响他都很容易接受。波特列索夫很少参加《火星报》的编辑工作。阿克雪里罗得和查苏利奇几乎从来不敢反驳普列汉诺夫,不敢和他争论,总是跟着他走。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进行工作自然是很困难的。首先,在报纸出版以前,在商谈编辑、出版等事情的时候,由于普列汉诺夫想独揽大权,《火星》就差一点熄灭了。普列汉诺夫不好明说他要独揽大权,先是对列宁起草的编辑部声明作种种的挑剔,在一系列问题上进行刁难,最后他竟声明不参加编辑部,以此作为威胁。只是后来由于列宁作了适当的让步,取得了和解,《火星》才没有熄灭。
《火星报》的最重要任务是制定党纲草案。在制定党纲草案的工作上,在编辑部发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列宁坚持了正确的意见,把无产阶级专政这一最重要的条文加进了党纲草案,并且在草案里明确指出了工人阶级在革命斗争里的领导作用。
列宁不仅是伟大的实践家,而且是和党的建设、和党的全部工作有有机联系的伟大理论家。列宁认为报纸必须成为集体的宣传者、集体的鼓动者和集体的组织者;报纸必须同党的组织和工人群众日益密切地联系起来,必须采访他们的消息,理解他们的心情。他和俄国的工人、和俄国的工人运动有血肉不可分的联系。他非常重视国内工人寄来的通讯,每接到一篇工人写的通讯稿时,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读,亲自指示对这些稿子应当怎样修改,怎样保存原稿的精神、风格和特点。有时候,从国内寄来的通讯中显示出一些新的运动形式,令人感觉到运动发展的远景,这时他就长时间地在屋里踱来踱去,考虑通讯中提出的问题,往往连晚上也不能入睡。他在给一个同志的信中写道:希望他们(工人)亲自给我们写些东西,不只是为了报刊,也是为了交流思想,使彼此不失掉联系并做到相互了解。
在第一期的《火星报》上,发表了列宁的三篇文章:《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中国的战争》和《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国外联合会的分裂》。在《中国的战争》那篇文章里、列宁严厉地谴责了沙皇政府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他指出,侵略中国的战争使成千上万俄国工人的家庭破产,使工人的生活恶化;而且沙皇政府还竭力毒害人民群众的政治意识。列宁写道:“但是中国人民从来也没有压迫过俄国人民,中国人民也遭到俄国人民所遭到的那种苦难,他们遭受到向饥饿农民横征暴敛和用武力压制自由愿望的亚洲式政府的压迫,遭受到侵入中国的资本的压迫。”列宁号召:“要想打碎战争强加在劳动人民身上的新的枷锁,唯一的办法就是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以结束政府的专制统治,迫使政府不光是照顾宫廷狗党的利益。”(《列宁全集》第四卷338页)
在编辑部内部的工作中,列宁善于发挥每个编辑的长处,善于把各种力量结合在一起。他从来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善于在非原则性的问题上让步,但是在原则问题上从来不妥协。这样就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火星报》每一号的主题、编辑部接到的每一篇稿子都要经过全体编辑的详细讨论。特别是在决定主题的问题上,为了达到原则上的一致,列宁往往必须和普列汉诺夫进行长时间的谈话和交换意见。
决定了某个新的问题必须加以阐述以后,如果没有人表示愿意写,列宁就找他认为最适于写这个问题的人谈话,先同他谈有关这个问题的各个方面,引起对方对这个问题的兴趣。当他看到对方对这个问题发生了兴趣的时候,他就注意对方将会怎样论述这个问题,开始向他更详细地谈自己的意见,更详细地发挥自己的观点。最后就向他提议:“你来写这个问题吧,你会写得很好。”于是写出来的文章的论点就能是正确的。
娜·康·克鲁普斯卡娅说:“列宁不是一个普通编辑者,而是一个党员编辑者、共产党员编辑者,是一个竭力使每一篇文章、每一章节和每一句话都贯串共产主义思想,使报纸和杂志成为共产主义斗争武器的编辑者。”
伟大的列宁保证了《火星报》在思想上的坚定性,使《火星报》为以后的党的全部工作奠定了基础。星星之火终于燃成了熊熊之焰。
列宁参加《火星报》的编辑工作一直到52期,他所以退出《火星报》编辑部,是因为孟什维克在那里起了领导作用。1905年1月4日以列宁为主编的布尔什维克的报纸《前进报》出版了。(附图片)
〔1900年《火星报》第1号第1版〕

生命的力量

第8版()
专栏:知识小品

生命的力量
石工
台风、洪水、地震、火山爆发,这些都是巨大的自然力。但是还有一种自然力——生命的威力却更为巨大。
生命,如果把它作为个体来看,那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把它作为群体来看时,它是如此惊人的庞大,而且寿命绵长,生生不息,越来越繁盛。一只雌白蚁每年产卵能到一百万个以上。而在生物中,白蚁还不是繁殖力最强的,一只蚜虫在五代之内能生出近六十亿个子孙。细菌的繁殖力更强,一个细菌有时一天一夜就能变成三百八十多万亿个,在一克土壤中就有数十亿个微生物。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也不低,有的菌类每分钟可长五毫米。这些生命不断地发展,世世代代孜孜不息地活动。
地球形成今天的面貌,同生命的活动是分不开的。组成地壳的岩石有许多便是生物造成的,厚达几千米的石灰岩,竟是一种细微的珊瑚虫和比它还微小的细菌工作的产物。生命还广泛地破坏着地壳原来的组成状态,每一株植物的根就是一个打入大地的楔子,如果它钻进了岩石的缝隙,当它长大的时候,能促成岩石的破碎。蚯蚓所翻动的土地更是无法计算的,有人估计一万条蚯蚓比一匹好马所能耕的地还要多。
生命,它的力量虽然巨大,然而是盲目的。这种盲目的行动有时会给某些生物自身带来了毁灭,也常常造成对人类的灾害。能够造成灾害的生物很多,如蝗虫,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蝗灾近五百次,史书上这样描述了公元785年的一次蝗灾:“东自海,西尽河、陇,群飞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叶及畜毛,靡有孑遗,饿馑枕道。”公元591年蝗虫在意大利不仅毁坏了庄稼,还因为死蝗虫的臭气引起了瘟疫,死亡人畜约一百万。但是,生命活动还有更重要的一面,它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在地球历史上,生命的活动还造成了巨大的铁、磷等矿藏,全世界所消耗的能约有80%来自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而这些东西主要是古代生物遗体变来的。
当地球上最高级的生物人类出现以后,生命活动的盲目性开始发生了改变,使生命活动向自己有利的一面发展。把野兽驯化为家畜,把野生植物培育成庄稼;成亿吨的粮食,成万吨的肉类,那并不是自然界的恩赐,而是人类用劳动向自然夺取来的。

“留一手”

第8版()
专栏:大家谈

“留一手”
李翔德
程咬金的斧头,凶猛异常,但是抡完三斧就不太中用了,因此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其原因主要是对手的力量,没有留了一手。在这点上,罗成比他强。提起罗成的“回马枪”,人们无不知晓。战国时候,有个叫孟尝君的,依仗门客冯谖的“狡兔三窟”之计常常争得主动……。这些故事都说明了“留一手”的重要性。
在战争中,毛主席教导我们,不能“两个拳头打人”;在建设时期,又进一步强调办事必须瞻前顾后,深谋远虑,留有余地,争取主动权。在安排生活上,毫无疑问,也必须贯彻这一思想。
“一月得四十五之斋”,说的是生产的发展要快于生活的改善,说的是安排生活不能满打满算,而要“留一手”。“富日子当作穷日子过”,“省在屯尖,余在屯底”,既开源,又节流,以防“有风云之莫测”。这样,我们便能有备无患,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主动地位)。
在安排生活的时候,要打打算算(算了再吃,而不能吃了再算),菜多的时候,吃粮少些,菜少的时候,吃得多些;农闲时吃得少些,农忙时吃得多些;冬闲时吃得少些,春耕期间吃得多些;这样的安排对于灾区来说,就可以安度春荒,保证生产,而不致青黄不接。
安排生活也要“留一手”的意义,决不只是俭省一粥一饭的小事情,而且对于高速度建设社会主义,对于有备无患、增产节约来说,也都有着它的政治意义的。
〔原载《山西日报》〕

公社冬季生产图(图片)

第8版()
专栏:

公社冬季生产图
赵贵德
冬送千担肥,
夏收万担粮。
管田如绣花,
时刻不能差。
日日细心勤照料,
让猪温暖过严冬。
深山去狩猎,
高唱凯歌归。
巧编箩筐,
送上市场。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