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60-12-05第8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熟悉地理民情——十四送支援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同志

第8版()
专栏:

熟悉地理民情
——十四送支援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同志
戈松
在一些通讯特写里,我们常读到一些老农和当地居民带领干部探索水源、寻找矿苗的故事。他们能在历来认为没有水、没有矿的地方,找到潺潺的流水或宝贵的铁矿和稀有金属。人们就是这样熟悉自己的土地,甚至洞察到深埋在土地下面的宝藏,至于什么样的土地该种什么庄稼,怎么种,怎么管,那就更是如数家珍了。
在农村里,我们也可以经常听到干部讲某家的历史,某人的特点,性格,能干什么活,擅长什么手艺,真是如数家常,有的连哪个小孩是哪天生的,谁家有几只什么颜色的公鸡母鸡,都说得出。当地阶级状况,他们更是一清二楚。
这些本地干部,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他们非常熟悉当地的地理民情,这是一种书本上没有的大学问,是一份珍贵的财富。
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去的同志,在这方面是远不如他们的。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去的同志,有的是从来没有在农村工作过;有的虽然过去呆过农村,可是现在的农村已经早跟过去大不一样。崭新的农村工作摆在我们面前,强迫我们一切都要从头学起,从头熟悉起来。
“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论人民民主专政》)比如在城市里从哪儿到哪儿乘几路公共车辆,到什么地方经过哪几条大街小巷,都暂时用不到了。需要很快熟悉的是:哪儿是丘陵?何处是耕地?山有多高?水有多深?什么地是什么土质?什么地适合种什么庄稼?什么茬口安排什么作物?气候的规律怎么样?如果是灾区,历年的灾情如何?今年受灾的面积多大?……一定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了解了这些,才能知己知彼,因地制宜,进而改造山河,改良土壤,使旱地改水田,孬地变沃壤,满山皆青,无处不绿。
然而,这还只是一部分:地理。还有另一部分:民情。一切事情都要通过人去干的,要发生人和人的关系。这就要熟悉人。要了解县、公社、大队、小队,还要了解每个家庭。这个地方解放前怎么样?解放后怎么样?过去的阶级关系和现在的阶级状况怎么样?干部和社员有哪些思想情况?社员群众解放前受过哪些苦?现在有些什么要求?有些什么困难?社员对好的干部是怎样拥护的?对少数不够好的干部又有哪些意见?老年人有什么要求?妇女有什么要求?青年和少年儿童又有什么要求?等等。要熟悉这些,就要首先下决心和当地人民打成一片,水乳交融,并且要做到既在群众中干,又能带着群众走。
我国有句话:“入境问俗”。了解当地地理民情就要做到“入境问俗”,“问俗”之后,还要进一步同公社社员一起变革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
有些落后的耕作技术习惯要改变,有很多新的又适合当地情况的措施需要推广,山河也要为之变色。我们熟悉当地的地理民情正是为变革准备条件。熟悉了地理,又熟悉了民情,这才能便于工作,便于迅速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
毛泽东同志在十五年前写的《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一文中曾指示我们:“必须反复教育一切外来干部,注重调查研究,熟悉地理民情”。毛泽东同志认为这是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任务。现在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去的同志,“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161页)要生根,要开花,熟悉地理民情是第一步。

“汤跌”

第8版()
专栏:

“汤跌”
杨苏
岗坡头,松柏苍翠,栎粟成林,红木树吐出了紫玉般的嫩芽。丛林中,闪出几个景颇族青年,其中有联防队长勒拉。在他们白色的包头上,缝着火一样红的绒球,插上用元珠串成的闪亮的英雄结,吹着“桑比”(注),充满朝气和自信。他们披着阳光,唱着山歌,轻捷地向蛮岗的方向奔去。
“呯……叭,”突然传来一阵清脆的枪声。具有高度警惕的边寨的人们,立即议论开了。有的说:
“这是联防队在打靶!”有的说:“这是汤跌!”
“汤跌”,这是景颇族青年的一种射击技术竞赛,也是一种最愉快最迷人的游戏。只要谁打断竹梢上那根系着一包牛肉的细细的麻线,谁就在人们心目中成为英雄,他将受到主人特别殷勤的招待,也会收到姑娘们脉脉含情的眼光。可是“汤跌”也引起了年青的联防队长勒拉许多痛苦的回忆……
勒拉永远记得:在那野樱桃花开得像朝霞一般美丽的初春,他一枪打下了供念村里最漂亮的姑娘木娜系上的靶子,那根麻线上用细草编成一只小红蝴蝶。当天晚上,他俩在山林里的篝火旁,偎倚着交换红线,交谈着婚后的幸福。不料,第二天,木娜就被山官抢去做妻子了。木娜是个有志气的姑娘,她当晚从山官家逃跑出去,至今也不知去向。在过去那些年头,勒拉有什么办法呢?他只能日日夜夜地吹着忧郁的“桑比”,徘徊在他和木娜坐过的篝火堆旁……
如今,勒拉在景颇族第一个人民公社里担任了生产队长和联防队长。每天晚上,年青的联防队员们,吃了晚饭,就陆续来到他家的火塘边。桔红色的火光跳跃着,照亮了十来个景颇族青年黝黑紫红的面孔,枪托和刀鞘碰得乒乓响,火塘上煨着苦茶,散发着浓烈的香味。人来齐了,勒拉坐在正中间,手里拿着红布烫金的纪念册,嘴上露出幸福的微笑向大伙说:
“伙伴们,我们的学习开始了,今天我们的功课是三面红旗万岁!”联防队员们互相靠得更紧一点,竖着耳朵开始听勒拉讲政治课。
他开始向联防队员们讲述祖国的巨大变化,谈着高耸入云的炼铁高炉,纺织厂里像芒市河水一样流出的花布,又讲到制定三面红旗的共产党和毛主席,说到毛主席,他忍不住翻开纪念册上的像片,递给周围的人们看。联防队员们像看见久别的亲人似的,反复地看着问着,贴在自己的胸口,他们在议论说:“住在北京的毛主席,随时可以听到景颇人心脏和脉搏的跳动,倾听着景颇人的声音!”联防队员们敲起象脚鼓和响亮的铜铓,欢乐地唱起歌来了:
斑色花为什么特别香?
因为毛主席住在戴瓦家!
山上为什么太阳不落?
因为毛主席的光辉永远照亮着边疆!
唱完了歌,喝了第一道苦茶,开始讨论队里的工作,勒拉向队员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伙伴们,今天支部书记给我们联防队一个新任务,叫我们队上盖一个托儿所,大家意见怎么样?”
大家先是一楞,接着就乱哄哄地议论起来。有人嚷着:
“什么?叫我们杀蟊贼,打野猪、豹子,我们都可以干得很出色。呶,现在叫我们盖托儿所。怎么叫我们用火枪去和婆娘、小娃娃的屎布打交道啊!”
勒拉听了,望了望队员们。大家都点点头,表示同意刚才的话,也希望勒拉回答这个问题。勒拉往火堆里添了柴,让火烧得更旺更温暖,然后才对大家说:
“伙伴们,这些话我早就对支书说过了,你们猜支书怎么回答?”
“支书怎么回答?”
“他说,你以为建设社会主义只要杀蟊贼、猎野猪、捉豹子就够了吗?你们联防队个个都是毛主席时代的精精干干的小伙子,你们不来给下一代盖,难道让老爹老妈来盖?伙伴们,你们说,要让景颇家的孩子像花一样生长,长得像花一样好看,这任务怎么能反对呢?”
“是啊!让景颇族小孩个个像花一样生长,长得像花一样好看,这个任务可不能拒绝呀!”好几个都不约而同地说:
“对,不能拒绝,明天我们就给托儿所盖房子。”
勒拉站起身来,对队员们说:
“大伙说的对,我们要让这朵花风吹不散,雨淋不烂,雷打不掉。啊!支书说,还要来个到北京学习过的保育员呢!”
“她是谁呢?”
勒拉笑着对队员们说:
“是个景颇族姑娘!”
“哦,哪一家的姑娘呀!”好多人都互相询问。
从此,每天清晨,勒拉吹起了银哨,联防队员就趁早上的空隙去砍竹子割草,抽空抢盖托儿所,很快完工了。在青翠的山村里,那褪了青的竹柱,就像象牙一样鹅黄光滑。
房子盖好后,有小孩的妇女,都急着要把孩子送进去,可勒拉和队委会商量后决定,以前景颇人没办法,把小孩用酒灌醉丢在家里,现在却有了托儿所,这是多么大的事情啊!应该开一个会来庆祝,也趁这机会欢迎新来的保育员,同时还要玩玩“汤跌”。
一天晚上,勒拉带着火枪长刀,去守谷垛打野猪去了。第二天上午,直到太阳当头的时候,他才动身回家,一到村子口,就听见村里响起了象脚鼓和铜锛响亮雄浑的“咣……嗡……”声,不时伴着“呯……叭……”的枪响。
他急急跑进村子里,远远就见蓝天下一丛翠绿的竹梢头,挂了一个笋叶包着的“汤跌”,细细的麻线上还系着一个细草染成的小红蝴蝶,随着微风摇荡,勒拉看了,心里一动,这种系法多像木娜啊!现在哪个姑娘也学会了这个手艺啊!他一边想,一边飞跑过去,挤开人群,一枪,正打在小红蝴蝶上,麻线被打断了,笋叶掉在地上,大家一看是勒拉,就大喊:
“看,还是勒拉打下来了。”
正在这时,他前面站着一个脸孔红红的姑娘,一对亮汪汪的眼睛注视着他,穿着一身景颇族姑娘的服装,多么像十几年前的木娜啊!勒拉抑制不住兴奋,跑上前去紧紧握着她的手说:
“欢迎你来支援我们!”
“不,我不是来支援,我是回来要和你们一块建设自己的家乡!”说罢,姑娘咯咯……笑起来了,那笑声像被拨动的琴弦一样,和着热烈的鼓声和锛声,使这苍青古老的山头,充满了幸福和自豪的情调。注:桑比:竹制乐器,声音幽静如洞箫。

捷克斯洛伐克行

第8版()
专栏:

捷克斯洛伐克行
李季
俄斯特拉发不是因为那遍地森林般的烟囱,不是因为那耀眼的钢铁的火花;在这里,我看到了滔滔的钢铁巨流,看到了迈向未来的英雄步伐。不是因为那溢溢欲流的葡萄美酒,不是因为那一束束笑脸迎人的鲜花;在这里,我看到了兄弟的情谊深重如山,看到了红色纽带怎样把我们连成一家。
咏玻璃哪一个姑娘,没有自己心爱的衣裳?哪一只孔雀,不向人炫耀它的羽毛?哪一个捷克斯洛伐克人呵,不为那宝石般的玻璃骄傲?能工巧匠,会使一块木头跳起舞来;民间歌手们,用智慧和形象把英雄塑造;巧夺天工的玻璃工人呵,却把玻璃和理想一起煅烧。美妙的理想,溶铸在玻璃上边。它使玻璃闪耀着异彩,最好的画家也难以摹描。童话里的宝山谁曾见过?这光彩却比宝山更为美妙。红色的玻璃,就像我们的旗帜迎风轻飘。多彩的吊灯,赛过蓝天上的彩虹一条;望着这瑰丽万状的长虹,你该知道我们的明天多么美好!
雨帽在极光照耀的列宁格勒,在五彩缤纷的索非亚,在许多到过中国的朋友们的家里,我都见到了这样的雨帽。这不是什么美妙的工艺品,甚至它还不如一个小泥人精巧;这只是一顶南方农民们,用竹筋苇叶编成的普通雨帽。今天,在金色的布拉格,我又一次看到了这样的雨帽。亲爱的朋友,请你告诉我,万里作客,为什么你只带回这顶雨帽?“因为爱着你们整个的国家,我才选定了这顶雨帽;它使我忘不了你们勤劳的人民,和这顶雨帽下,那些数不清的热情面孔上的微笑。”

我为什么要到农村去

第8版()
专栏:我们在第一线

我为什么要到农村去
湖北省云梦县农具厂钳工 王大万
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要离开大城市、大工厂,到农村去?
党教导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对于这些教导,我听在耳里,记在心上,越琢磨越感到有理,越体会越感到深刻。俗话说,土能生万物。只有种好土地,使农业更加发展了,工业才有更多的原料,才能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需要。
这基础靠谁来打呢?我认识到要依靠全党、全民的力量。靠农民,也要靠工人阶级,靠广大的劳动人民。而我们工人阶级更应该站在斗争的最前列,起骨干带头作用。当然,在目前情况下,农村比起大城市、大工厂来,工作条件是差一些,活路一般的也累一些、苦一些。但是比起解放前的农村来,无论是生产、生活和建设,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况且,今天吃些苦,正是为了明天的甜。我们青年人正应该发愤图强,为了明天的幸福,克服眼前的困难。
我初到云梦县农具厂,有人嫌这厂小,条件差、干活苦。我在云梦曾经参观过隔蒲公社农具厂,条件比县农具厂差得多,可是这厂为公社农业生产作出了很大贡献。工人们大闹革新,产品质量非常好。工人在当晚班的时候,几个人点一盏油灯,他们辛苦得很,可是却干得热火朝天。钻的眼子整整齐齐,翻砂铸件也好。我刚进入武汉汽车制造厂,全厂也不过三百人,条件和现在的云梦县农具厂不相上下,而现在,人员增加了多少倍,各种新机器、新设备都有。目前农村与城市是有较大的差别,可是,在将来它在我们手里也一样会建设得和城市一样。将来,城乡差别一旦基本上被消灭,祖国国富民强了,那时我们心里才甜哩!我一想到这些,心里就乐开了花,浑身都是劲。
我从小生长在农村。解放后不久,为了迅速恢复和发展祖国的工业建设,才从农村走向城市,进了工厂。几年来,党培养教育了我,阶级弟兄帮助了我,工厂锻炼了我,使我由一个普通的农民子弟,迅速成长为一个共产党员,一名技术工人。当党号召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去战斗的时候,作为共产党员,作为国家领导阶级的一员,积极主动地带着学到的一些技术下农村,是义不容辞、理所当然的行动。所以党一号召,我就奔向农村,迅速地扎下根来。
我来到农村八个月了,身在农村,心在农村,我打算干它一辈子,把农业这个“基础”打得厚厚敦敦的。

石锁

第8版()
专栏:革命文物

石锁
这是一个重七十三斤的石锁,陈列在革命军事博物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馆内。
在1929年以前,战争频繁,环境极端困难的岁月里,贺龙元帅常用它来锻炼身体,这充分说明人民军队不仅是英勇善战的英雄,而且历来都非常重视文化体育活动的。我们的军队从来就是一支有文化素养的革命军队。
(晓白)

广西晚秋(图片)

第8版()
专栏:

广西晚秋
董浅予
龙胜山区
糯禾丰收
靖西干坝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