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60-12-05第7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农民学科学的新途径

第7版()
专栏:

农民学科学的新途径
康迪
迅速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是文化战线和生产战线上的重大问题。我国农业有悠久的历史,农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解放十一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尤其是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下,更创造了许多先进经验。这不但对提高农业生产具有极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发展科学理论也提出了不少值得研究的新问题。农民虽然在生产实践中获得了不少经验,但是,他们由于文化科学水平的限制,不会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加以总结,使之上升为理论原则,当然也就不能用来普遍地指导农业生产。同时,由于农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农业迫切需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武装,而农民在这一方面也受了很大的限制,因而难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指导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不能把实践上升为理论,另一方面又不能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和发展实践;这就是目前农民迫切要求学习科学技术的根本原因。
理论一旦掌握了群众,便立刻成为物质力量。千百万农民一旦掌握了农业科学理论与技术,那就一定能在生产战线上发出无穷无尽的物质力量,高速度地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因此,农民学科学已成为文化战线和生产战线上一项带战略性的重要任务。
今年2月,中共陕西省委批准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王保京到西北农学院学习农业科学技术一年,烽火人民公社派了八名青年农民随王保京一道学习。这九个人的情况,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王保京代表政治觉悟高,文化程度低,理解能力强,生产经验丰富的优秀模范人物;张文信等二人代表文化低、理解能力较差,种过几年庄稼的淳朴忠厚的农民;魏仲文等六人代表经常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很显然,这三类人的社会经历不同,程度相差悬殊,在教学上会遇到些困难;如果能取得一些经验,也就有了一般的意义。
从2月8日起,经过一百二十天,他们学完了数学(包括算术、代数、几何、三角)、无机及分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学和植物学五门基础课。从9月1日起又开始学习植物生理、微生物、植物病理、农业昆虫等专业基础课。在五门基础课的学习中,除高等代数的部分内容和物理学涉及较深的数学计算外,一般内容都超过高中,相当于大学水平,有些内容甚至是现在大学生还没有学的最新科学成就。如数学中的线性规划,有机化学中的原素有机,物理学的超声波、同位素在农业上的应用等。他们在一百二十天内用七百学时学完了中学、大学二千五百八十四学时的基础课,考试成绩优等。第二阶段完全按照大学水平进行教学。这充分地说明农民是能够迅速地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的,要找出一条农民学科学的多快好省的途径是可能的。这是文化革命中的新问题,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西北农学院初步摸出几条不成熟的经验,但这些经验将为农民学科学找出一条途径,就是对高等农业学校的教学改革,也提出了不少启示。
政治挂帅 思想先行
半年来的教学实践,又一次地证明了党的领导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本保证。王保京这个学习班的初步成功,是党的长期教育和培养的结果,完全应该归功于党的领导。
农民学科学是工农群众知识化的攻坚战役,和知识分子劳动化一样,必然会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种世界观的思想斗争。农民上大学学科学是古今罕见的新事情,新事物的产生,就免不了要遭到旧意识的反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以为然,这倒没有什么奇怪,就是农民自己也不敢相信自己能上大学,能学科学。在个别学员中碰到困难的时候,也怀疑自己能否学下去?想打退堂鼓回社种地。这些思想不解决,就很难克服学习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打开科学迷宫的大门,所以首先必须打破农民对科学的神秘观点,树立坚强的学习信心。政治挂帅,是王保京等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
西北农学院党委充分地认识到,王保京这个班的学习,不仅是几个人的学习问题,而是千百万农民的文化革命问题。要取得文化战线上革命的胜利,必须首先取得思想战线上革命的胜利。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起完成了民主革命,又进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这么大的事情都办了,难道今天上个大学还不成?王保京等听了党的这一番话,经过思想斗争,认识到必须先革思想落后的命,然后才能革文化落后的命;必须打破自卑感和对科学的神秘感,树立坚强的学习信心。他们相信:党要我们来学,就一定能学成,困难一定会有,成功也是肯定的。他们豪迈地说:“科学是人创造出来的,人就能理解它,农民不少胳膊不少腿,人家能办到的,农民为什么办不到?”他们表示了决心:“就是它长了刺,我们也敢碰,那怕它是刀山,我们也要上。”要为党争一口气,要为农民争一口气,一定要学好。尽管如此,在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有五怕,一怕听不懂,二怕记不下,三怕不会用,四怕考不好,五怕人笑话。“怕”并没有使他们在学习中畏缩不前,党领导他们把“反五怕”变成了克服困难的动力。他们胜利地渡过了名词关、笔记关、计算关、实验关、理论关,走上了学习的阳关大道。这一场斗争的胜利,奠定了他们向科学进军的思想基础。
一方面要树立王保京等的学习信心,另一方面也要树立教师们教课的信心。西北农学院党委对任课教师做了不少思想工作。党委指出,西北农学院创办了二十七年了,还没有收过这样的学生,老师们教了二十多年书,也没有教过这样的学生,教这样的学生既光荣又艰巨。老师的任务不仅是要把这一个班教好,而且要为几亿农民学科学摸索出一点经验。由于党委的重视,也引起教师的重视,感到党委交给他们这样的任务,是党对自己的信任,把劳动模范教好,也是自己的光荣。因此都愿尽最大努力来教。但一开始碰到王保京把三分之一理解为比二分之一大的时候,教师们又有点怀疑,觉得像这样的基础,恐怕一年内难以达到大学水平。农民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下和自然斗争,能认识和掌握生产规律,难道就不能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和掌握科学规律吗?况且自然科学课程需要进行彻底改革,再加上农民的干劲,是一定能学好的。经过这样的分析,才初步打破了教师们的疑问。果然在一段时间的实践以后,克服了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是王保京等竟然把许多在大学生中认为难以理解的问题也都弄清楚了。从此老师和学生的信心都树立起来了,学习的步子也就越踏越大了。
西北农学院党委在解决了老师和学生的思想问题以后,又进一步搞好师生关系,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王保京等和老师的亲密关系也是西北农学院从来没有见过的。他们非常尊敬老师,自动地提出每周为老师做一件好事的口号。一到星期日和假期,他们就到老师家里去扫地、担水、种瓜、浇菜等,不但和老师很熟,而且连老师家里的人也很熟。王保京家里捎来几个鸡蛋,他舍不得吃,送给年老教师吃,老师很为感动。现在老师也把家里鸡蛋送给王保京吃。这样的师生关系,正是亲如一家。王保京等和青年教师来往更为密切,无话不谈。有一天王保京和一位教师说:“黄老师,你把红专的位置摆得不适当。你花十年功夫弄成个只专不红的教授,还不如花十年功夫争取做一个又红又专的党员,只要有了政治灵魂,你的知识,才能成为活宝。”黄老师内心很激动,感觉自己进步太慢,距离党的要求很远,虽有入党之念,但无勇气递上入党申请书。在党的长期教育及王保京的影响下,他终于在今年党的生日正式提出了入党的要求。这真是红专结合,教学相长。有了这样的师生关系,就能把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教师的教书目的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学习上的困难都能解决。
破旧立新 改革教学
由于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社会主义革命的继续深入,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技术革命蓬勃的发展,就进一步要求改革自然科学的课程。自然科学的课程不改革,也很难在短时期内迅速提高劳动人民的科学技术水平。因此在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以后,就必须解决教学改革问题。
自然科学课程改革的根本问题,在于破除资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高举毛泽东思想的红旗,建立起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自然科学课程的新体系和新内容。这个要求,不仅是王保京这个学习班的教学所急需,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就目前的条件来看,要一下子改得很完整,很系统,很成熟,是有困难的,必须采取积极而慎重的态度,进行适当的改革,由片段到整体,由零碎到系统,逐步完整,逐步完善。这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西北农学院党委根据过去教学改革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王保京学习班的现实要求,指出要师生结合来改革教学,于是他们从课程的体系入手,然后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首先分析基础课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其内在联系,找出建立基础课新体系的一根红线,用这根红线把基础课的内容贯串起来,构成体系。如无机、有机、分机这几门化学课程,长期存在理论与实际脱节,不能很好地为专业服务的缺点。内容繁琐重复,陈旧落后,体系孤立割裂,缺乏有机联系,从定义和概念出发,距离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很远。当王保京开始学化学的时候,讲到倍比定律、定比定律、相量定律等高度概括的物质运动规律的时候,还不知道物质是什么?物质是什么组成的?因此对这些抽象的定律,觉得难以理解。等到讲完物质结构和周期律以后,了解了物质的基本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对这些定律,就不感觉那么抽象而容易理解了。因而在教学中就先讲物质结构,后讲物质运动规律,先讲具体规律,后讲一般规律,这样才解决了学习中的困难。教师们根据这些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摸索,慢慢地酝酿出以物质结构为基础,以化学反应为纲,建立化学课的新体系。在物质结构的基础上,把物质变化的规律,用化学反应贯串起来。物质结构是变化的基础,化学反应是变化的表现,如有机化学就把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分类、制造、性质、应用等都以物质结构为基础,以几个化学反应为纲,把教材重行加以组织,因而能大大地缩短教学的时间。
教学改革是教育大革命的一个主要内容,自然科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也必然会引起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种思想的斗争。化学课体系的改革,就不是风平浪静的。当我们提出要进行化学课体系改革的时候,有的老师就说:化学体系是千百年来科学家建立起来的,我们怎能随便改变,这岂不是对科学不尊重吗?于是在党的领导下展开了一场尖锐的思想斗争。
王保京和这位老师说:“党交给你的任务是什么?”老师说:“你是全国劳动模范,要把你教好。”王保京说:“我是一个普通农民,不是把我一个人教好,而是把五亿农民都要教好。你有没有决心把你的知识全部教给五亿农民呢?”这位老师很惊讶地说:“我鼓这么大的劲,难道还没有决心?”王保京说:
“农民背定律,记名词多么困难,你既有心把你的知识全部交给农民,你能不能用新的科学体系,用农民的语言,编出一本通俗的化学书?”这位老师听了以后,产生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两夜没有睡好觉。他想到王保京来院时,党委叮咛过:要用革命的方法,只准成功,不准失败。这和用农民的语言编书,又如何联系?教科书有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严密性,是多少年来科学家智慧的结晶,我怎么能改变?这不是对科学不尊重吗?王保京说:“教授来烽火社,农民那么热情,还不是为的向教授学点科学知识,农民不懂科学又如何去尊重科学?是少数知识分子掌握科学对科学尊重呢?还是五亿农民掌握了科学才算是对科学尊重呢?”说到系统性的问题,王保京说:“系统是人定出来的。化学家在几十年几百年前订出来的化学体系,有他的道理,我们就不能用我们的道理,订出我们现代的化学体系吗?”说到通俗化和严肃性的问题,王保京说:“通俗化不一定不严肃,毛主席说农业合作化进展很慢,左右摇摆,像小脚女人走路,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右倾保守思想的精神面貌,非常通俗,你能说不够严肃吗?”千说万说,今天是人民的江山,毛泽东时代,农民要学科学,怎么办?
经过一场尖锐的思想斗争,教师们下决心大胆改变体系,破旧立新,着手编写一本适合于农民阅读的化学书。体系改变以后,内容也相应地随着改变。这一场斗争的胜利,奠定了教学改革的思想基础。这是王保京等学习初步成功的第二个关键。
实践和理论正确结合
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上升为理论,理论再进一步指导实践的发展。这是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毛泽东同志说:“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这个真理运用于教学也非常之确当。尤其是在解决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问题以后,在改革教学方法上,更为重要。王保京等之所以学得快,正确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也是个重要的原因。
王保京等开始学习的时候,只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死背硬记,经常搞到深夜还不能解决问题。西北农学院党委指出从毛主席的著作中找学习方法。他们学了《实践论》、《改造我们的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著作以后,发现了实践——理论——实践这一公式是学习自然科学的一条阳关大道。他们体会到,他们读作物栽培比较容易,而读物理、化学就觉得困难,是因为他们有栽培作物的实践,容易领会,而物理、化学课程不能和他们的实践联系起来,因而就难懂。
经过对毛主席著作的学习,师生结合摸出了三个教学方法。第一个是先实践后理论,先实验后讲授,先感性后理性的教学方法。有些课程先做实验,然后再讲理论就比较容易懂,如分机化学等;有些课程要边讲边做,边做边讲,也能使实践与理论很好结合,如物理学等。这样学理论,容易懂,学得快,效果好。
第二个是“以土解洋”和“以洋解土”的方法。所谓“以土解洋”就是用生产实践与生活实践中所熟悉的现象来解释自然科学的规律,所谓“以洋解土”就是用科学理论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王保京学习和一般大学生不同,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观点非常明确,要求也非常之强烈。教师所讲的理论,他总要问是怎么来的,干啥的,有啥用。“怎么来”是解决理论如何从实践中来的问题;“干啥的”是解决理论如何说明世界的问题;“有啥用”是解决理论如何改造世界的问题;这就如毛主席所指出的:从客观实际中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理论,再进一步去指导实际的发展。运用根据这一认识论原理提出来的学习方法,就能使学习者把科学学得透彻。
第三是边讲授、边讨论、边实践、边自学的方法。把这四个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高度灵活地加以运用。当讲完一个问题,如有不懂的地方马上就问,如有不同的看法马上就讨论,一个课堂讲授的方式,也可以变成一个争论热烈的课堂讨论,当讨论到差不多的时候,教师再做个总结,又起辅导答疑的作用。有时课堂不解决问题,就进实验室去实验,或者把仪器搬到课堂。这样把听、看、做、想有机结合起来,就能大大地缩短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过程,加速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
这些方法的获得也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经过思想斗争的。开始他们并不知道运用这些方法,只会苦干,不会巧干,只知死扣,不管劳逸结合,搞半夜,熬红眼,不但不解决问题,反而病倒了一个。他们深深感到,学科学不是像吃豆腐那样容易,也不像种庄稼那样能使上劲。不能光凭勇敢,还要靠有计谋。在学习毛主席著作以后,找到实践——理论——实践这一学科学的门路,创造了许多学习方法。
虽然这些经验是很不成熟的,但足以说明,农民已千方百计地打开了科学迷宫的大门,雄赳赳气昂昂地踏上了科学阵地。我们坚信在党的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农民在文化战线和生产战线上一定能放出万丈光芒。

从政治上看待节约劳动力问题

第7版()
专栏:思想评论

从政治上看待节约劳动力问题
舒子牛
当前,从各个方面千方百计地节约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建设的持续跃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节约劳动力的问题,就不仅是全党全民所面临的一项重大的经济任务,而且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劳动创造一切,劳动力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516页)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人和物的关系中,人是根本的。有了人的活动,才有生产中的物;没有人的活动,尽管天然物资十分丰富,也不能造福人类。所以,合理地、节约地使用劳动力,对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首先重视人的作用,既要见物又要见人,要千方百计地去发扬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武钢四公司等单位大搞群众运动,发现浪费劳动力的情况后,感到很痛心,连忙采取行动,把闲散的、非生产的劳动力投入生产。武汉市红翔制鞋厂通过发动群众算细账,发现过去有浪费劳动力的情况以后,立即采取行动,开展了一个增产减人、支援农业的竞赛运动,节约了大批劳动力。仅一个车间,由于改革了工艺,减掉搓毛工序,就节约了二十三个劳动力。这种精神和行为十分可嘉。但是,也还有一些企业的负责人只注意了节约物资,却忽视了劳动力的节约。其实,不管是物资的浪费,还是人力的浪费,归根到底都是劳动力的浪费。因为物资是人所创造的。节约物化劳动是必要的;节约活劳动却更加重要。活劳动的节约就意味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马克思说:“劳动生产率的增进,正是由下述一点构成:活劳动的部分减少,过去劳动部分增加,但情形是这样,以致商品包含的劳动总额减少,活劳动的减少多于过去劳动的增加。”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就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了。列宁曾经说过:“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说,劳动力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劳动力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我们都知道,资产阶级是不重视活劳动力的,工人只是他们榨取剩余价值的对象罢了。我们是工人阶级,我们就应该像高尔基那样,把人、大写的人摆在无上崇高的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作用,重视节约劳动力。
在节约劳动力的问题上还要有全局观点。所谓全局观点,就是不光是看到本单位需要劳动力,而且要看到整个国家工农业各条战线上都需要劳动力,从全局出发,考虑劳动力的安排。但是,有个别单位的领导者在算劳动力账时,却不算全国的大账,光算本部门的小账,过分强调特殊情况,他们对劳动力抓得很紧,甚至有个别人抱着“有备无患”、
“宽打保险系数”的思想,抓住多余的劳动力不放。这样的作法,就是在节约劳动力上没有全局观点的行为。全局观点是无产阶级政治观点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干革命搞建设,出发点和着眼点是为了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的利益,六亿五千万人的利益要求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应该首先做什么;只有这样,革命和建设才能顺利发展,人民的利益才能不断增长。因此,局部服从整体,小局服从大局,目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这是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而目前节约劳动力,正是一个全国性的任务,是为了使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在这个问题上具有明确的政治观点的人,应该是顾大局,识大体的。他们不是只看见自己鼻子底下一点微小的利益,而是“两利相权取其大”,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次要利益服从主要利益,一般单位的利益服从重点单位的利益。那怕是本单位也需要劳动力,也抽出来尽先满足需要更大更迫切的重点单位。
目前,我国农业技术的改造刚开始,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还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在节约劳动力问题上的全局观点,就是首先要满足农业战线上所需要的劳动力,特别是粮食生产战线上的劳动力。在保证农业生产部门有足够的劳动力的前提下,统筹兼顾,合理安排非农业生产部门、基本建设部门、服务行业部门、非生产性的事业部门的劳动力。马克思说:“能够投于工商业上面而无须从事农业的劳动者人数……是取决于农业劳动者在他们自身的消费额以外,能够生产多少的农产物。”这就是说,一个社会究竟能够拿出多少劳动力来从事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教事业等,并不决定于这些部门对劳动力的需要,而是取决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能够为社会提供多少商品粮食,为工业提供多少农产品原料和购买力,也就是取决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发展程度,取决于农业所占用的劳动力数量。这是一条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所以,我们要十分注意劳动力的分配工作,使国民经济各部门保持适当的、正确的比例关系。农业生产部门和工业生产部门之间、生产部门和基本建设部门之间、生产部门和服务行业部门之间、生产部门和非生产性的事业部门之间都要有一定的比例,而特别要注意农业生产部门所占劳动力的比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达到大跃进的高速度和有计划按比例的辩证统一。全局观点的内容是随着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的。现在农业战线正感到劳动力缺乏、因此,一切工业、商业,文教事业部门,都应该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出发考虑问题,并且根据这个总的精神来安排本部门的生产、工作和劳动力,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劳动力,用以支援农业生产第一线。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