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58-10-28第3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抢在封冻前翻完秋茬地 东北三省坚决执行农业“宪法” 力争明年粮食产量至少翻一番

第3版()
专栏:

抢在封冻前翻完秋茬地
东北三省坚决执行农业“宪法”
力争明年粮食产量至少翻一番
本报哈尔滨27日电 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等同志视察辽宁、吉林、黑龙江时,对东北三省农业生产所作的重要指示,在东北三省千百万农民中已产生巨大影响。目前三省农民正以每天深翻地五百多万亩的进度和严寒冰冻赛跑。
在东北地区广阔的田野上,白天到处都是千军万马,夜晚是灯笼火把,连夜苦战。各地集中了大批的能工巧匠,昼夜不停制造绳索牵引机,以加快深翻地的进度。黑龙江省已有好多县,平均每一百五十亩地就有一台绳索牵引犁。除此以外,拖拉机、畜力犁、人拉犁、翻地的铁锹等都一齐上阵。城镇居民也全力支援农业生产。大部分县城机关只留几个人驻守,下乡干部不仅是田头办公而且和农民一起翻地。即便是沈阳这样的工业城市,钢铁等生产任务十分紧张,仍然有八万人编成连队,分赴十一个县(市),大战二十天,帮助农民翻地。哈尔滨市区十万多职工、学生、驻军,上星期天冒雨到郊区参加义务劳动,一天帮郊区农村深翻地三万六千亩。
东北地区已经相当于南方的严冬,在黑龙江省最低气温夜间已经降到零下十度,三省土地很快就要封冻,目前正力争高速度,抢在封冻期前完成深翻地任务。辽宁省现在翻地的日进度是一百万亩以上;吉林省二百四十万亩;三省中劳动力少耕地最多的黑龙江省农村,目前每天深翻地达二百五十多万亩,全省计划明年耕地的总面积,已经深翻67.3%,并已有讷河、勃利等四个县在23日前完成深翻任务。
东北三省今年农业生产都比过去大大前进了一步,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增产幅度,分别为30%到52%。但和关内各省农业增产一倍以至几倍以上的情况相比,还没有彻底翻身。根据各地总结经验、教训,必须全面执行毛主席所指示的“水、肥、土、种、密、害、工、管”这个农业生产“宪法”,才能使农业得到彻底翻身。为了使明年东北三省粮食产量至少要比今年翻一番,各地首先抓今年执行农业“宪法”中比较薄弱的土和水两个重要环节。先抢深翻地,使耕地普遍深翻一尺以上;改进和推广去冬水利施工经验,利用冬季大干水利;同时抓紧积肥和准备好足够密植需要的良种。
作为农业生产方针重大革命性的措施,黑龙江省明年耕地面积比今年要缩减六分之一,即减少播种面积一千六百多万亩,变广种薄收为精耕细作。一部分县和人民公社开始酝酿,使现有耕地生产粮食、休闲、种树各占三分之一,实行“种的少,种的好,收的多”的农业生产方针。
三省各级党、政领导人分析了过去东北三省对农业生产“宪法”执行的不全面,主要原因是思想还没有彻底解放,“唯条件论”、“习惯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肃清。因此目前正在深翻耕地的高潮中,普遍发动农村干部和群众,在田间地头学习讨论了小平同志的指示,就农业生产的彻底翻身进行了鸣放辩论,通过鸣放辩论来发动群众,以大搞群众运动,推进农业上的彻底革命。(吴建民、李树功、高方)

深翻土地(图片)

第3版()
专栏:

深翻土地(速写) 靳尚谊

银花怒放 白金遍野 新疆浙江实现百斤皮棉指标 总产量——新疆比去年增长81%,浙江比去年增长30.3%

第3版()
专栏:

银花怒放 白金遍野
新疆浙江实现百斤皮棉指标
总产量——新疆比去年增长81%,浙江比去年增长30.3%
据新疆日报消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一跃而为祖国的百斤皮棉自治区。连日以来,天山南北竞先发射出棉花的“火箭”“卫星”,涌现了二百斤皮棉县和许多英雄社、英雄场。这是自治区各族农民和农场职工为把自治区建成祖国高产植棉基地而作出的伟大贡献。
据各地发来的丰收捷报,今年自治区实播的一百八十五万亩棉田平均亩产皮棉一百斤,比大丰收的1957年提高68.26%,总产量一百八十五万担,比去年增长81%。麦盖提县已跃升为自治区第一个二百斤皮棉县,该县六万九千亩棉田平均亩产皮棉二百斤,比去年翻了三番。鄯善、吐鲁番平均皮棉亩产都在一百三十斤以上。巴楚县今年在缺水、碱害严重的情况下,全县十万亩棉田亩产也达到一百一十八斤,比去年翻了三番。全区达到亩产一百斤以上的植棉地区共计十七个县市。各地还出现了大面积丰产田和高额丰产田,初步统计全区亩产皮棉二百斤至三百斤的有三十万亩;亩产三百斤至一千斤的“火箭田”有三万二千亩;亩产皮棉千斤以上的“卫星田”有二百亩以上,其中巴楚县就有一百一十五亩千斤亩。
今年自治区棉花生产能够取得史无前例的辉煌成就,首先是由于全党全民思想大解放。去冬今春广大农村开展了全民整风,通过大鸣大放大辩论,批判了右倾保守思想,粉碎了落后论、条件论,激发了群众的革命干劲,从而促进了棉花生产的大跃进。这半年多来,全国和自治区在农业生产上不断出现的奇迹,大批元帅的升帐和卫星纷纷上天,又进一步解放了各族农民的思想,促使棉花生产指标一跃再跃,丰产措施叠叠追加。在解放思想的同时,各级领导一年来始终采取政治挂帅、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这也是决定棉花大丰收的重要关键。
棉花生产大跃进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贯彻了先进的、科学的增产措施。各地去冬以来,一般都抓紧了兴修水利、积肥造肥、推广良种、秋耕、整地、密植等基本措施。每亩棉田施肥多数在一万斤以上。并采用了良种,播种量一般为十四至十六斤。在栽培和田间管理方面,除了选种拌种,适时早播外,主要抓了保苗、保蕾、保铃等三个中心环节;抓紧了补苗、移苗、消灭三类苗、中耕、除草、合理灌溉、集中施底肥、分期分次追肥、根外追肥、看苗施肥、分株管理、治虫、整枝等等一系列的措施,特别是加强了后期田间管理工作。今年并积极推行了方形窝播和横向中耕、横向间苗、浸润灌溉、断根处理等措施,凡是采取了这些措施的都大大增了产。
新华社杭州27日电 浙江省棉花空前大丰收。据本月23日统计:占全省棉田总面积90%左右的慈溪、萧山、余姚、平湖、上虞、镇海、海盐、海宁、杭州市等九个县
(市)九十三万二千亩棉田,已采皮棉一百万担,超过大丰收1957年全省棉花总产量的30.3%,平均亩产量已达一○七点三斤,比去年增加39.3%。其中慈溪县皮棉亩产一一八点四斤,萧山县皮棉亩产一一八点三斤,上虞县皮棉亩产一○六点八斤。萧山县长江人民公社浦联生产队种的四点三二三亩试验棉田,平均每亩已收籽棉一千二百四十六斤。
今年棉花获得大丰收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由于坚决贯彻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展开了全民整风,广大棉农解放了思想,树立了敢想、敢说、敢作、敢为的共产主义风格。今年的自然条件并不是风调雨顺的,广大棉农在党的领导下,鼓足干劲与干旱、台风、暴雨等灾害作了顽强的斗争。在增产的技术措施上,各地进行了大革新,全省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的面积占50%;深耕、施足肥料、除虫等主要措施都比往年大大提高。

油菜要和粮棉竞赛 今年播种面积扩大40%质量普遍提高

第3版()
专栏:

油菜要和粮棉竞赛
今年播种面积扩大40%质量普遍提高
本报讯 油菜产区播种越冬油菜的工作已经紧张展开。让油菜的增产速度赶上粮棉,和粮棉共同实现更大跃进,是这些地区今年种植油菜的主要战斗目标。各地在扩大油菜种植面积的同时,都积极提高播种质量,为大丰收大跃进奠定可靠基础。
据有关部门了解,油菜主要产区江苏、安徽、浙江、陕西等十四个省、市和自治区,今年计划冬种油菜六千二百多万亩,比去年扩大40%以上。目前,陕西和长江流域各省已经进入播种大忙时期。湖北、四川、安徽、湖南等十个省、市已种一千五百六十多万亩。进度最快的四川省已经完成了六百五十万亩的播种计划。南方的云南、贵州等省播种工作也已开始。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将在11月上旬开播。
今年各地在播种油菜中,一般都贯彻了以深翻土地为中心的多肥、密植和采用良种等增产措施。四川省和陕西省汉中地区的油菜田都普遍深耕一尺以上。四川省每亩油菜施基肥达到五、六万斤,贵州省达两万斤以上,湖北省有些地区也达到了五万斤,比以往增加了几倍。各地还积极扩大胜利油菜和当地优良品种的种植面积。为了达到密植要求,各地的下种量一般都比过去增加了一倍左右。同时,各地还普遍注意了培育大面积丰产田。如贵州省江口县冬播的六万亩油菜,即采取耕得更深、施肥更多、全部播种良种等措施,保证平均亩产达到三千斤。
油菜育苗移栽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增产办法。据各地以往的经验,在同等条件下,一般都比直播的增产一成以上;同时,它还能够解决双季晚稻腾田较晚不能适时播种或只能匆忙播种无暇深耕的矛盾,因此,今年各地都扩大了育苗移栽的面积。江苏省育苗移栽面积计划达到80%左右,浙江省要占70%,四川、安徽两省都占一半以上。目前,长江流域各省已经育苗九十五万多亩。
为了力争油菜产量实现更大跃进,很多地区和人民公社在直播的油菜或苗田种完之后,立即加强了田间管理。
据各地了解,多种、种好是今年种植油菜的主流。但有的地区播种计划还没有很好贯彻下去;部分地区不打算深翻土地就要下种。这些影响播种计划的完成和质量的问题,已经引起当地领导上的重视,正在采取措施大力改进。

新疆棉区

第3版()
专栏:资料

新疆棉区
新疆是我国西北内陆棉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全区有四十多个植棉县和四十个植棉农场,棉田总面积有一百八、九十万亩。这里的棉田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周围和玛纳斯河流域。
在解放以前,新疆棉花生产长期停留在极其落后的水平上。1949年,全区仅有棉田四十七万亩,平均亩产皮棉二十一市斤,总产量不过九百七十多万斤。解放后,在党的积极领导和苏联植棉专家帮助下,才逐渐改变了低产面貌。1953年,这里的玛纳斯河流域棉区在两万亩棉田上,获得亩产籽棉四百零二斤的高产纪录。1955年,这里平均亩产籽棉四百斤的棉田又扩大到八万亩。玛纳斯河流域棉区在获得大面积丰产成绩的同时,还摸索出一套先进的植棉经验。
新疆棉区的自然条件并不比别的棉区优越。玛纳斯河流域的无霜期只有一百二十五天到一百五十天,土壤盐渍化重,沙漠草原的气候变化也大。因此,新疆大面积丰产经验,对克服关内各棉区在植棉工作上的保守思想,起了很大作用。
新疆荒地辽阔,水源丰富,是我国发展棉花生产的理想地区。据调查和估计,新疆全区宜棉地可有七千万亩。如果以三分之一的面积种植棉花,这个植棉面积,就相当于两个埃及或一个乌兹别克。(附图片)

谈忘我劳动

第3版()
专栏:

谈忘我劳动
梅耳
从农村回来的人都说:在那里到处可以见到不计报酬、不讲时间、忘我劳动的人。为了多出钢铁,他们没有水喝,啃着干粮,在矿山上挖着矿石;为了多产粮食,他们吃在田间、住在田间,辛辛苦苦在深翻土地。他们这样地忘我劳动,并不是要求获得一般的劳动果实,而是要求创造惊人的奇迹。
一切奇迹,只有忘我劳动的人创造得出来。几个农民可以创造麦子亩产七千三百多斤的奇迹,但是几个农业学家就不可能做得出这样惊人的事情。为什么?原因很多。但是其中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一个是能够忘我劳动,一个是不能够忘我劳动。忘我劳动,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的,只有树立了共产主义思想的人,才会有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例如一个创造奇迹的农民,在创造奇迹的时候,就只能有一个思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河南有个张广义就是这样的典型人物。为了改革工具,他牺牲了一切个人利益,甚至他妻子用离婚来威胁他的时候,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有些农业学家在进行发明创造的时候,就不可能是这样了。他们往往会考虑一些个人的问题,例如:这个发明创造能不能成功?不成功会不会影响自己已获得的声誉?……正因为有这些个人主义思想,就不可能创造出奇迹来。那些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上的奇迹,就只能让“平凡”的青年师生、工人去创造。
其实,忘我劳动,早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特点,或者是这个社会的
“宪法”。谁都知道,不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有这么一个原则:“各尽所能”。什么叫“各尽所能”,就是忘我劳动,就是大公无私,舍己为公的劳动,就是有多大力量就使多大力量,需要做多少事情就做多少事情。这当然只能在劳动人民当了主人,为自己劳动的社会主义社会中才能办到,在人剥削人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是办不到的。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佣劳动,多干活就是被地主、资本家榨取更多的血汗,所以干活不是生活的乐事,而是“受苦”。
“各尽所能”“忘我劳动”,紧张不紧张呢?当然紧张。这种有节奏的紧张、为了实现伟大理想的紧张是大好事,能够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并准备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去。过渡到共产主义去的条件中有:产品极大地丰富和人们共产主义思想觉悟普遍提高、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普遍树立。“各尽所能”“忘我劳动”,正是实现这些条件的基本办法之一。
不“各尽所能”,不“忘我劳动”,当然不紧张,比如寺院里的和尚就是不紧张的,所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们一天到晚,不紧不慢地念“南无阿弥陀佛”或者一下一下地撞钟。不愿紧张的人,还不是同和尚一模一样。大家都在轰轰烈烈地忘我劳动,创造奇迹,而他却在一下一下“撞钟”,其结果,当然是:“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被时代扔得远远的远远的。那时,真是悔之晚矣!

不丢一块薯  不烂一块薯 各地紧张收藏处理甘薯

第3版()
专栏:

不丢一块薯  不烂一块薯
各地紧张收藏处理甘薯
本报讯 收好、藏好、加工处理好获得空前大丰收的薯类作物,是各地突击三秋工作中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战斗任务。这场战斗已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猛烈展开,南方各地也加紧了抢收的准备工作。
今年全国薯类作物种植面积比去年扩大60%以上,达到二亿五千多万亩。目前,北方各地的马铃薯已经收完;黄河流域的甘薯已收30%左右;淮河和长江流域抢收甘薯的战斗也已展开;南方各地的抢收工作即将开始。已经收获的地区,大面积丰产田和高产“卫星”田不断出现。湖南省浏阳县红专人民公社一点零三亩甘薯地,放出了亩产五十六万七千五百七十斤的大“卫星”。
今年甘薯生长的特点是:薯块大、扎的深、株距密、产量高,再加种植面积比往年扩大,因此,收获工作相当繁重。为了力争做到“一个不丢,一个不霉”,甘薯主要产区除较往年提早进行收获外,各地还在不误钢铁生产和秋耕秋种的前提下,组成抢收甘薯的专业大军,在田间安营下寨,日夜进行突击。很多地区为了作到适时收获,避免损失,采取很多办法,大挖劳力潜力和加速推广改良工具,加快了收获速度。山东省和河北省的河间县、四川省的西充、隆昌、苍溪等县大量推广了用双轮双铧犁或新式步犁、旧犁改装的畜力挖薯机,挖薯效率比用人工刨提高六倍到三十倍,大大加快了收获速度。江苏省宿迁县二十五个人民公社的挖薯专业大军,在突击抢收的同时,还注意了收获质量,作到轻起、轻摘、轻放、轻装、轻运,不碰伤、不摔伤、不压伤。
及时对薯类进行加工是一项严重任务。为了做好这个工作,很多地区都及时地挖好了薯井、薯窖,推广了大量薯类加工工具。据河南、安徽、山东、河北等十六个省、区统计,已推广薯类切片机、切丝机等一百九十五万多台。河北省已新挖和扩修薯井、薯窖一百零九万多个。各地还准备了大量薯类烘干炕和烘干炉,训练了大批甘薯保管、加工的技术手。这样,很多地区就作到了随收、随藏、随加工、随烘干,避免或减少了损失。
为丰收的甘薯开辟新的利用途径,是各地十分注意的问题。很多地区已经修建了许多加工厂。

介绍四种刨薯机

第3版()
专栏:

介绍四种刨薯机
(一)
河北省河间县西九吉乡铁木工厂全体职工,经过三昼夜的苦战,制成马拉刨薯机(见图一)。其构造是:双轮双铧犁的铁架、两个犁深,托住一个大铧,安在双轮双铧犁的身上,两个人和两个牲口就可操作。经试验,一天能刨二十亩,可节省五十个劳力。这个刨薯机曾进行了现场表演,效果良好,优点有五条:一、由于是用双轮双铧犁改制,不刨甘薯时还可耕地;二、刨甘薯时不掉零块,损坏不了薯皮;三、比较经济,十块钱就可改制一个;四、刨薯时能疏松土壤七至八寸深,顶一次深耕;五、使用时轻便、省力,还能刨花生。
(二)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农机室,最近用双轮双铧犁改装成白薯挖掘机(见图二),经在北京市郊昌平区红旗人民公社试验证明,效果很好。白薯挖掘机用两个牛拉一个人扶每天可挖白薯十二亩到十三亩,比人力挖掘提高效率十几倍。
改装方法很简单,把两个犁头卸下来,装上白薯挖掘机铲。铲尖是盾形,中间鼓起,它的作用是把土壤弄松,把白薯抬起。在犁柱下面装一个固定板,板上固定四根十二公厘粗的铁条四根,铁条斜伸上去。铁条的作用是把前面铲尖挖起的白薯筛掉土,推到地面上来。
改装一部白薯挖掘机,只需七、八元。
(三)
江苏徐州专区今年山芋种植面积大、产量高。为了节省劳动力,提高山芋的收刨效率和质量,保证丰产丰收,这个专区已决定推广使用畜力刨芋机(是河北省沧县的)和双铧犁改制的刨芋机。
双铧犁改制的刨芋机(见图四),是铜山县汉王乡人民公社铁木业农具厂工人,学习外地经验试制成功的。他们把双铧犁的前后犁铧及前铧辕、尾轮等零件卸下,装上刨芋机的铲头、铁棍、铲架等即成。经过试验,有三大优点:(一)效率较高,两头牛牵引,一天可刨十五到二十亩;(二)刨的质量好,不伤山芋;(三)改装容易,不用时,再装上原来的犁头,仍能耕地。
(四)
安徽蚌埠专区农具试制厂车间主任路树春,创造了一部起芋松土机,经过数次试验,证明效果良好。最近,蚌埠专区各县决定推广两万两千部起芋松土机,加快山芋收获进度。
起芋松土机构造简单(见图三),主要部件是三个滚轮,三个犁(两旁的犁只有犁面,没有铲头;中间的犁的铲头,没有犁面),一个操纵杆。收获山芋时,用牛或用绳索牵引机,都可带动它,每天可收获山芋二十多亩,比用铁锹挖、抓钩刨要提高工效二十倍;这种起芋松土机两旁的犁没有铲头,翻土快,还不伤山芋;而且耕的平,收过山芋之后,还能达到松土、整地和深耕的目的。(附图片)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怎样保证全县小麦亩产三千斤?

第3版()
专栏:

怎样保证全县小麦亩产三千斤?
中共谷城县委第一书记 沈汉民
紧张的冬播战役已经开始,谷城县为了保住红旗,明年实现三十六万亩小麦单产三千斤的规划,山区、平原、丘陵都正抓住霜降前后这一适播期,全力以赴地突击种麦。我们的口号是:“鼓足干劲创奇迹,力争上游保红旗,苦干巧干坚决干,困难压不倒英雄汉,是英雄是好汉,必须突破小麦三千斤关。”
这一规划能不能实现呢?我们认为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和省、地委的正确指导下,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巨大优越性和运用发展几年来的增产经验,是完全有把握实现的。什么样的措施能够保收三千斤呢?具体来说,就是在总结1958年增产经验的基础上,死死地抓住以下五大增产环节:
(一)深耕一尺,碎垡保墒。及时地做好整地保墒,是种好小麦的重要准备工作之一。许多农民劳动模范说的好:“秋季作物靠锄头,春季作物靠犁头。”但过去由于我们没有抓住这一点,常常因地干犁不动,犁不深,耙不碎,而造成出苗不齐,影响产量的提高。去年我们接受了这个教训,采取了黄一块,收一块,收一块,犁一块的随犁随耙方法,同时推广了沈湾乡乐民社创造的纵横深犁,交叉耙地,碎垡保墒的经验。秋季作物收获后,随即浅耕揭坂三至五寸,迎墒铣耙一遍,炕六、七天后,又横犁第二次,耕层加深五、六寸,接着直耙一遍,第三、四道逐渐浅犁,使土壤疏松,从而保证了麦苗健壮的生长。这是因为深耕后不仅普遍消灭了暗埂,增加了土壤利用层,使地下土层经过炕土风化,促进肥料分解,增加了土壤肥力。而且由于耕层深,小麦的根系生长范围广,扎的也深。根系健壮发育的结果,分蘖率就相应的增加。这样一来,就使小麦生长稳固,提高抗风耐肥能力,增产更多的粮食。吸取这些科学道理,今年我们全县组织了五万深翻大军,组成团、营、连、排、班若干个战斗单位,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以班、排活动为主的向地球发起了总攻势。并提出了响亮的“驾火箭,乘卫星,全力以赴搞深耕,谁是英雄谁好汉,战场之中比比看”的战斗口号,结果仅二十天的时间,全县三十六万亩小麦田,都深耕到一尺五到三尺,这就为小麦健壮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适时播种,匀播密植。“冬种一日,秋收一时”这句话虽不太确切,但它说明了适时播种的重要性,同时这也是农民多年来经验的结晶。特别是南大“二四一九”属于春性品种,敏感性强,如果播种过早,就会造成年前拔节抽穗;播种过迟,分蘖率差,生长细弱,产量太低。因此,必须适时播种。据平原地区东升人民公社八一大队和水田区新生活人民公社新生活大队播种期试验,也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八一大队寒露后三天播种的,无效分蘖占54.5%,后七天播种的无效分蘖占35.5%,霜降前五天播种的无效分蘖占22.2%,后五天的无效分蘖占23.7%,立冬后两天的无效分蘖占31.78%。新生活大队寒露前(10月3日)播种的分蘖最多,每亩四万七千四百多根,但过冬枯死的也多,达34%,每穗平均三十二粒,霜降前(10月13日)播种的每亩有三十八万九千八百零二根,越冬枯死的有30%,每穗平均三十九粒;霜降后(11月7日)播种的,越冬虽未枯死,每亩只有二十三万八千根,每穗二十九粒;从上述这两个典型调查材料和1958年大面积丰收的经验来看,要使小麦丰收,必须因地制宜,适时播种。因此,我们确定今年的冬播时,平原地区从霜降前五天开始,后五天结束;水田地区寒露后五天开始到霜降结束;山区冷的早,麦子发芽出土慢,仍是按照历史经验“白露种高山,秋分种低山,寒露种平川”的规律播种。现已播种了四万亩。
要获得高产,光播种适时,不增加密度也不行。过去由于撒播稀植,下种量就少,每亩只合七、八斤种,出苗八、九万株,因此每亩只能收一、二百斤。1957年冬播我们改条播密植后,每亩下种量二十斤(丰产亩增加到三十到三十六斤),1958年春就获得了单产六百二十斤的大面积增产。所以,我们说,实行条播密植,适当增加下种量,增加单位植株,是保证高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但密植必须保留合理的营养面积,便于通风透光,才能起到增产作用。因此,我县今年冬播计划每亩平均下种量三十斤,最低不少于二十五斤,最高不超过三十五斤(每斤种子为一万二千粒,按90%发芽率计算,主根为三十二万四千株,每株平均分蘖二点五根,这样每亩平均穗数可达到一百一十万穗左右)。这样不稀不密,有一定营养面积,麦子就能长得好,穗子大,籽粒饱满。那么,如何达到匀播密植呢?我们决定采取十行条播机重复四次交叉条播和开沟作厢用滚播器播种的方法,这样虽然播种的比较密,但通过十行条播机和滚播器播种以后,麦粒分布得很均匀,从而保持了一定的营养面积,使小麦能正常生长。
(三)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小麦生长期很长,因此要使它从始至终都能健壮地生长,必须施足底肥和及早分期追肥。底肥要贯彻混合施肥,分层施肥的方法,使土壤中层层有肥,而且肥料的成分要含有氮、磷、钾三要素,家肥里面应有骨粉、过磷酸钙掺合,这样可以使麦苗一出土就能抓住肥劲健壮生长。追肥应采取“多吃少餐”的办法进行施肥,从1958年春季收成的小麦来看,都是在分蘖前后施第一次,要施速效性肥料,促进分蘖,这叫作满月肥。冬季施第二次,以保暖防冻。第三次施拔节肥,从时间上来说,应不迟于春分。这是因为春分后小麦,即到了小穗分化阶段。孕穗以后,可进行多次的根外喷肥,使籽粒结实饱满。全部生长过程中,每亩共施底肥一百五十担,追肥二、三次,每亩施肥达到二百二十担。为使全县三十六万亩小麦明年胜利闯过三千斤关,我们在夏收后曾突击积攒了三亿多担家肥,制造土化肥一亿多斤,平均每亩施基肥农家肥料一千担,土化肥一千斤。现已组织了三万人突击送肥下地,麦苗出土后再及时的进行三次追肥。
(四)加强田间管理,保证齐苗全苗。去冬虽然普遍实行了条播密植,增加了下种量,但由于播种时干旱,加之鸟兽家禽的灾害曾造成部分地缺苗断垅现象,后来采取了育苗补栽的方法,才弥补了这一损失,而达到了齐苗全苗。今年我们除了从播种开始就注意提高质量,保证齐苗全苗外,将继续采取这种办法,在冬播将要结束的时候,在豆地空的地育一部分苗,以防万一。麦子密了能不能锄草呢?看来这是一个问题,我们打算明年对一部分特密的麦子不再锄草了。不锄草行不行呢?行!这是因为:(一)土地深耕以后,杂草已连根除掉,下年不可能再长什么杂草;即便是有点把草,由于小麦密它也长不起来,甚至会把它欺死。我们锄草的目的是为了松土和切断小麦的须根,帮助它换根,使苗健壮的生长。现在小麦密了不能锄,可是只要在元秆以前用耙连续耙几次即可起到这个作用,而使小麦痛痛快快地长。至于其它管理,我们都已经按照以往的经验把麦田
(地)固定到户了,以便今后能够及时地进行防旱、防涝、防虫等各种抗灾工作,从而确保小麦单产三千斤规划的实现。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