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58-10-18第3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口号响亮——明年小麦亩产五千斤 孟县再争小麦王座 行动有力——保质保量适时播完种

第3版()
专栏:

口号响亮——明年小麦亩产五千斤
孟县再争小麦王座
行动有力——保质保量适时播完种
据河南日报消息 著名全国的小麦高产区孟县(编者注:孟县是今年全国冬小麦产量最高的两个县之一,平均亩产六百斤以上。)的人民力争明年实现小麦五千斤县,掀起了适时播种保证质量的群众性的种麦高潮。今年三十五万亩麦播任务,至本月15日已基本种完。
为了实现明年小麦五千斤县,孟县在水、肥、土、种等方面为种麦作了充分准备。在种麦开始时,全县七万五千多个劳力,有四万个强劳力参加大办钢铁,种麦劳力不足。部分干部和群众认为“大办钢铁就无法种好小麦”“强劳力都调走了,剩下老兵残将,无法种好麦”。县委针对以上情况,向干部和群众宣传了当前形势,讲明了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和今年种好小麦的有利条件。组织群众辩论:在大办钢铁的同时,能不能按质按量种好小麦等问题。通过辩论,克服了悲观情绪,提高了思想觉悟,鼓足了干劲,一致表示保证搞好钢铁,并种好小麦。通过查算,挖掘出大批劳力。把连、排的公共食堂、托儿所、牲畜饲养等进行合并,连社干部在内,共抽出了八千八百多劳力参加种麦;连同两万个半劳力,和干部师生三万余人,全县参加种麦的共达八万五千人,解决了劳力不足困难。县委除妥善安排劳力外,又以一个书记、五个委员专门领导种麦,县、乡都成立了种麦指挥部。全县成立了二十三个种麦兵团,作到了行动军事化,实行了办公、电话、托儿所、农忙食堂、宣传等十到田。摇耧、浸种拌种、送麦种、打畦、松土保墒等工作都固定有专人负责。全县十个人民公社都开展了拔黑旗、插红旗的评比竞赛,大大推动了种麦运动。
在种麦中,全党全民动员,个个干劲冲天,户户无闲人,八十岁的老人和七、八岁的儿童都参加了战斗。白天人山人海,红旗招展,夜晚一片灯光。化工人民公社提出了“月亮当太阳,黑夜当白天,下雨当好天,一天顶十天,一天种麦一万亩,五万亩麦五天完”的口号。他们为了力争上游,一天到晚不停耧。该公社党委第二书记李恒光在下黄河滩种麦时,带头卷起裤子,渡过淤泥,帮助群众拉耧、摇耧,从早晨到中午种了七亩小麦。全社8日开始种麦,11日已种四万五千亩,夺得红旗。城伯人民公社立义营营长王荣芝、教导员王振铎等十个同志在耧上绑着马灯,连夜种麦,两小时种麦五亩,带动了各连。东韩营饲养员李兴仁脚上长了疮,种麦开始后还要参加摇耧,谁也劝阻不住。他说:“大家都在忙,我坐不下去,全国都在大跃进,我有一分力量要尽一分力量。”
孟县今年种麦工作的特点:准备得好,种得快,质量好。种麦日进度达三万五千亩,已深翻的二十八万亩地,深度都在一尺二寸以上,每亩平均施底肥六万多斤。已播种的小麦,每亩下良种都在二十五斤到三十斤以上。各公社都成立了检查验收委员会,已种麦田经检查验收质量良好,全部达到深翻、良种、密植、适时、全苗、无虫,作到园田化。

再接再厉,大搞农具改革

第3版()
专栏:社论

再接再厉,大搞农具改革
10月16日本报三版报道江苏江都县小纪人民公社推广了二千多部绳索牵引机,提前八天完成了秋播任务,而且深耕都在一尺以上。江阴县青暘人民公社因为没有把全社的绳索牵引机使用起来,秋播工作进展得十分迟缓。这两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改革农具是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重要办法之一。其实,一年来的经验,早就证明了这一点。去冬今春进行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以后的春耕、夏锄运动中,也曾有过劳动力不足的现象,解决的方法,除了加强具体领导,对劳动力进行全面安排,发动广大农民鼓足干劲之外,就是改革农具。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全国农民改革农具近三亿件,节省出来的劳动日共有六百亿个。不少地方得出这样的经验,农具改革是争取丰产的七大措施(水、肥、土、种、密和消灭虫害、改革工具)之一。
最近,由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工农业并举的方针,右手抓工业,左手抓农业,农村劳动力就显得紧张。劳力紧张是一件大好事,它既说明了我国工农业建设的飞跃发展,又逼着我们去进行技术革命,大搞农具改革。目前已经有许多地方正在进一步发动群众大搞农具改革,解决劳力不足的问题。但是这个工作特别是对新农具的推广,在少数地方进展得很迟缓。所以发生这种现象,原因很多。
有人认为现在生产太忙太紧张,没有时间进行工具改革。忙是事实,紧张也是事实。但是改革工具正是为了解决忙的问题、紧张的问题。把改革工具工作同生产忙、紧张对立起来,这是从表面上看问题:生产已经很忙,再加上一项工具改革工作,真是忙上加忙,紧张上加紧张。实际上呢,改革工具,就是为了解决忙和紧张的问题。为什么忙呢?为什么紧张呢?还不是因为劳动力不足?改革工具就是从另一个方面去增添劳动力。改革和推广了一种新工具,可以成倍、成十倍地提高劳动效率,这也就等于成倍成十倍地增加了劳动力。这样不是解决了忙和紧张的问题了吗?江苏江都小纪人民公社在推广绳索牵引机的时候,是花了不少力量,赶制绳索牵引机,召开现场会议,组织大家辩论,等等。但是推广以后,不但不再觉得劳动力紧张,而且提前完成了秋播任务。这能说忙上加忙吗?紧张上加紧张吗?只有那种不敢和不愿进行工具改革的人,才是越来越忙,越来越紧张。江阴青暘人民公社不就是这样吗?
有人认为发动群众一件一件地改革旧农具,效果小,来得慢,不如一下实现机械化好。能一下实行机械化当然好。但是现在还办不到。因为要实行机械化,就得首先发展钢铁和机械工业。现在全国人民正在为钢铁、机械工业的发展而斗争。按照中国的经验,实行机械化的道路和步骤应当是首先对已有的农具进行改革,达到半机械化;然后在这半机械化的基础上,再实行完全的机械化。这是一种多快好省的办法。一年来,全国就改革了近三亿件农具,而且都是就地取材,就地制造。在群众所创造发明的农具中,又有少数经过改进提高之后,成为先进的农具。像已经出现的电力绳索牵引机(电犁),效率就不低于拖拉机,而且具有拖拉机所没有的优点。中国农民在农具上面有几千年的实践经验,一代传一代,一直是一个未开发的宝藏,长期被埋没着。解放以后,特别是经过全民整风和农业生产大跃进,广大农民树立起了敢想敢说敢作的共产主义风格,开始把积累下来的经验,加以发挥,加以提高。因此,我们应当十分重视广大农民的这种创造,绝不能予以半点轻视。
有人认为改革农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有时没有技术,有时没有材料;有时技术、材料虽然都有了,但是一时制造不出来,即使制造出来了,又不十全十美;有时即使作得还不错,但农民不习惯使用……,总之,困难太多了,困难太多了,农具改革工作无法进行。困难是有的,甚至很大,但不是不能克服。任何新事物出现时,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只有战胜这些困难之后,新事物才能发展起来。农具改革也是如此。“改革”就是革旧的命,不仅革旧农具的“命”,而且要革习惯使用旧农具的人的思想的“命”。一年来农具改革的经验证明,在这一工作上,应当有这样的革命精神:没有工具自己改,没有材料自己凑,没有技术自己钻。
也必须说明,我们提倡发动群众,用“土”办法解决问题,并不等于不要“洋”办法。别人已经用之有效的、合乎科学的“洋”办法,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每个县除了普遍发动群众改革工具以外,还可以有些专人采用“洋”办法,把带有普遍意义的“土”工具加以改进提高,成为“洋”工具。这是“土”中出“洋”。电力绳索牵引机是在群众创造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目前应当以“土”为主。
有些领导农具改革工作的干部的群众观点非常薄弱,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他们有困难不同群众商量解决;他们对群众的发明创造看不起,认为解决不了大问题。可是农具改革运动恰恰是个群众性的创造运动。因此要搞好农具改革工作,就得首先解决这些人的群众观点问题,即加强他们的群众观点,要他们走群众路线,同群众一起来讨论和进行农具改革工作。否则,是搞不好的。事实也是这样证明的,深入发动了群众,就可以把农具改革工作变成为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就可以获得巨大的成就。反之,就零零落落,冷冷清清,搞什么东西也不成,搞什么东西也不好。
为了解决工农业共同跃进所带来的劳力不足问题,同时也为了给明年更大的生产跃进作准备,各地都应该再接再厉,把农具改革工作做好。

种好是丰收第一关 和平公社举办种麦训练班,人人掌握水 肥土种密规格,丘丘达到试验田标准

第3版()
专栏:

种好是丰收第一关
和平公社举办种麦训练班,人人掌握水
肥土种密规格,丘丘达到试验田标准
本报南京17日电 江苏省常熟县和平人民公社大搞田间训练班,水、肥、土、种、密五大增产关键从头一齐抓,全面提高了秋耕秋播的质量。三麦田普遍达到深耕一尺五以上,基肥五千担以上,种子经过六道关,播种量每亩五十斤,埨宽一丈,沟成井字形。真正做到了耕作园田化,技术质量规格化。
和平人民公社一万六千多亩三麦明年亩产指标五千斤。社党委接受去年三麦抓头抓得不好的教训,今年及早提出了跃进指标和措施,并采取田间训练班的办法,集中劳力大搞丰产试验田,在田间实际操作中把各项规格标准贯彻到干部和群众中去。10月初第一次训练集中了全社六个大队三百个干部、劳动组长和基干民兵,搞了二十五亩大的一个丰产圩。他们用三天时间完成了从深翻土地、分层施肥、种子处理到播种的全套技术操作。这三百人回到各大队后,就成为各大队田间训练班的骨干。接着社里第二次又集中了四千多劳力,包括各大队的干部、党、团员和积极分子,结合田间训练大搞丰产试验田。加上各大队的田间训练,全社经过训练学会了今年小麦技术操作规程的达万人,使党委提出的关于水、肥、土、种、密等方面的五大要求和规格,人人都能说得出,做得来,丘丘田达到了试验田的标准。
和平人民公社秋耕秋播质量比菜园还要做得精细。在二十亩大的青年试验圩里,一百多个共青团员和青年小伙子们,把地面耕翻起来的一尺深的土层,集中堆成一个个小土丘,烧草熏土;下面再用绳索牵引机深翻一尺。这种本田熏土造肥的方法,既能达到深耕的要求,又造了肥,改良了土壤,还烧死了各种害虫,一举三得。妇女试验田里翻起来的土,堆得高高的,简直不像是在耕地,而像是在开河。有人用铡刀在一边铡稻草,再把切碎的稻草翻在最下层,上面的土层里再施上河泥、熏土肥及猪灰。
和平人民公社采用了本田熏土造肥和稻草还田等新办法,加上河泥、垃圾、猪灰及各种自然肥料,今年三麦田平均每亩基肥达到五千担以上,有些试验田还超过了这个标准。
在一大队二十五亩大的小麦丰产试验圩里,麦子已经播下去了,每亩播种量是五十斤。种子都经过风选、筛选、盐水或泥水选、太阳晒、药剂拌种、肥田粉拌种等六道关,经过严格的处理。在播种的头天晚上,各大队推选出的播种能手就在一起研究,怎样才能把五十斤麦种均匀地播在一亩地里,因为他们去年的播种量是十八斤到二十斤,过去就播得更少了。
和平人民公社地处太湖水网地带的低洼地区,为了彻底解决水涝问题,今年改变了过去播种时不开沟的陋规。过去是遇雨才开浅沟,下一次雨开一次沟。今年是翻地播种时一次把沟开好,沟有半人深,成井字形,埨头宽一丈,这样也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为了使晚稻田既要达到深耕标准,又要严格遵守季节“法律”,和平人民公社有一部分晚稻田采用育苗移栽的办法。小麦育苗田也做得非常精细。一大队有块育苗田,宽宽的埨头,笔直的沟,细碎的土垡上铺满了一层草木灰,播下的麦种已长出嫩黄色的幼芽。
(古平)(附图片)
图为河南郑州市文化区人民公社柳林生产中队在播种小麦。      新华社记者  唐茂林摄

在炮火中建立人民公社

第3版()
专栏:

在炮火中建立人民公社
据新华社讯 海防前线厦门岛上的前线、七一、五一等三个农业社,在11日合并组成前线人民公社。公社党委书记说:公社的建立,意味着岛上农民在对敌斗争和生产中拧成了一条更粗的绳子,更紧地套在敌人的脖子上。
在战斗中组织起来的厦门岛农民,以最大的努力,从物力、人力上来支援人民解放军,沉重地打击敌人。部队需要什么,他们就供应什么。军民之间融洽无间。驻前线部队的首长们说,他们到了厦门岛前沿,就像到了老解放区一样。
厦门岛上的农民在紧张的支援前线对敌斗争的同时,始终坚持生产建设。几年来,他们就是以“敌人白天打炮晚上干,晚上打炮白天干,这边打炮那边干,那边打炮这边干”的办法,翻耕了土地,种植了作物。今年早稻平均亩产量在五百斤以上,比1954年增产一倍以上。岛上的文化生活也极活跃。农民中已基本上没有文盲,有的农民还进了中学和农业大学。在今年9月炮战的日子里,农民们还举行了十五次运动会和单项竞赛。

安徽棉花大丰收 总产量比去年增产二倍

第3版()
专栏:

安徽棉花大丰收
总产量比去年增产二倍
据新华社合肥17日电 安徽省三百七十多万亩棉花空前大丰收。预计总产量可达三百万担,比去年增产两倍。平均亩产在八十斤以上,比去年提高一倍半。
目前,各地一般棉田的棉株高三尺左右,花桃累累。一万七千多亩丰产棉田的棉花长得更旺盛,株高超过四尺五寸,果枝平均在二十五个以上。早播的棉花现在已收一半以上。一般的已收三分之一以上。颖上县城郊人民公社曙光大队六亩棉花已基本收完,共收皮棉一万四千五百六十二斤,平均亩收皮棉二千四百二十七斤。巢县复兴乡两万七千多亩棉花,预计平均每亩可收皮棉千斤以上。
今年,安徽棉花空前丰收,首先是打破迷信,解放思想的结果。各地改变了只有沙土地才能种棉的老习惯,在淤土等地也大量种植棉花,各棉区还普遍地推翻了过去棉花不能整枝打杈的论调,进行整枝打杈,使棉株多结棉桃。

图片

第3版()
专栏:

棉花长得高又壮
难住了拾花的小姑娘
杨先让画

宜都百里洲十二万亩棉田 亩产皮棉四百斤

第3版()
专栏:

宜都百里洲十二万亩棉田
亩产皮棉四百斤
据新华社讯 湖北省宜都县百里洲十二万亩棉田空前大丰收。据估计,平均每亩可产皮棉四百斤以上,比去年增产近七倍。
百里洲是长江江心的一块沙洲田,总面积十九万亩,主要种植棉花。过去由于耕作粗放,不讲究技术,产量很低,1956年以前平均亩产皮棉仅三十斤到五十斤,去年也只有五十四斤左右。今年,百里洲农民彻底改变了过去“草吃棉、虫吃棉”的状况,锄草追肥、灭虫一般的达四五次,并认真推广了新技术,所以今年的棉株高及胸,每亩三千四百多株,株株有三十五到四十个桃子,多的达六十多个,据测定,每四、五个桃子就有一两棉花。
这里党组织领导生产的主要经验是:充分发动群众,不断检查,不断整风,不断开展群众性的评比竞赛。劳动力不足的矛盾也解决得较好。

坚决执行“宪法”

第3版()
专栏:编后

坚决执行“宪法”
水、肥、土、种、密是农业生产上的“宪法”,是能不能取得丰收的关键。因此,在今年的秋播工作中,坚决执行这个“宪法”,对明年夏熟丰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和平人民公社今年秋播的质量很好,做到了耕作园田化,技术质量规格化。做得好的根本原因,正是由于公社党委坚决执行“宪法”的思想明确,领导方法好。他们明确了水、肥、土、种、密是丰收的关键,必须一齐抓;今年播种质量不好,就会影响到明年的丰收。因此,采取了比较好的领导方法——办田间训练班,让成万名生产骨干分子在边学边做中,掌握秋播工作的质量要求和规格,通过他们把大片试验田的经验在全社三麦地上推广。这就使得秋播工作既快且好。
和平公社的经验说明,只要领导思想明确,领导方法好,今年的秋耕秋种是完全可能达到多快好省的要求的。

地动铁臂摇——三秋散记

第3版()
专栏:

地动铁臂摇
——三秋散记
本报记者 金凤
令出如山倒
号声嘹亮地响起来了,它冲破了田野的寂静,有节奏地回旋在空中。虎营排的排长叶连池像给人摇醒了似地,一骨碌跳了起来,他一面叫醒小伙子们,一面忙着往外跑。这里那里一盏盏马灯,已点得明晃晃地,各连各排的人正在集合。营长一吹哨子,姑娘们、小伙子们都已收拾停当站好队。一声口令,全营人马扛着镢头、铁锨,迎着星月的微光,直往田间开去。五分钟后,他们已经摆开阵势在向地球进攻了。
他们原在彭河水库上,两天以前,鲁山县委调他们来马楼帮助深翻土地和送粪。命令一传达,不免有人小声叽咕:到处是翻地,回咱村翻地不中,何必上马楼?话音未落,几个声音同时响起:看你说的,鲁山是一个公社,还分你的我的。马楼增产了,你也有份。苏劳模(马楼分社社长苏殿选)上了北京,咱也光荣。有人说:现时农村调人都是说走就走,咱钢铁青年冰里雪里都去得,更该听党的话,调到那里去那里,一声令下,站起就走。确实的,这一支五百青年的队伍,在去冬腊月就来到彭河破冰下水,冰凌割破了他们的大腿,鲜血染红了彭河的河水,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终于打起彭河头一道拦河坝。今年7月大坝合龙,他们三天三夜没睡,往急流里日夜投掷着沙土袋。艰苦的工程和集体的生活,锻炼了他们。十七岁的小妮陈光荣,从小跟奶奶一起过活,从未离过奶奶身边。咋一来到工地,她连话都不敢说,连架子车也不敢拉。如今她既能拉架子车又能打夯,大大小小的活都能干了。这次听说到马楼翻地,她一点顾虑也没有。青年共产党员赵福生更坚决,他说:党调我去哪儿我都作好了准备,炼钢铁、解放台湾都准备去,党调我到哪儿我都去!
在今天的农村,像赵福生和陈光荣这样的男女青年,已不止成千上万。他们一无顾虑,敢作敢为,随时服从党的需要和调派,就和公家人一样。而在人民公社成立以后,鲁山全县二十万劳力在党委统一调派下,随时展开大兵团作战。县委一手抓工业,一手抓农业,十多万劳力突击三秋,八、九万劳力大放钢铁和煤炭卫星。大路上到处是背着铺盖卷的男女战斗员,在他们的营长、连长、排长带领下,急急忙忙赶往矿山,赶往炼铁厂,赶到炼钢炉旁,赶到三秋战场上去。他们摆脱了世世代代束缚着他们的小块土地,真正作了生产的主人。服从指挥,纪律严明,俨然是一支指到哪里打到哪里的战斗部队。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小农经济的散漫落后和自私本位,已经成为历史展览馆里的陈列品了。
钢铁老青年
几百把锄头高高举起,几百把铁锨一起铲下,只看到百年陈土飞快翻滚,在他们脚下卷起层层浪花。几百个小伙子干得兴起,索性脱下长衣裤,只穿着印着“钢铁青年”红字的背心和裤衩。在10月阳光的照耀下,那一色的绿背心红裤衩分外夺目。走路的人经过,都忍不住停脚赞叹这帮小伙子干的撒泼。而在这群小伙子的前头领先的却是一个头发已经花白的六十四岁的老汉王多三。他身材高大,脸色红润,也穿着“钢铁青年”的背心。看他翻地真是一种艺术,铁锨在他手里均匀地舞弄着,头一下土翻下一尺深,再一下又下去八寸,第三下轻轻的将土拨拉匀正。他的动作干净利落,不多不少,每一下恰到好处。
六十四岁的“钢铁青年”王多三,去年和五百年轻人一起到彭河工地,是彭河的第一批尖兵。在滴水成冰的季节里,他和青年们一起破冰下水;在7月骄阳灼灼的照射下,他推着七八百斤的土车往坡上飞跑,一天推土十八方多。什么力量使他这样奋不顾身呢?在旧社会,他种得一手好庄稼,但他劳动得愈多,就被地主榨取得愈多,他的劳动不过成为供地主大吃大喝的一种手段。解放以后,他家分了土地,一家十几口,年年卖余粮,吃穿不用愁了。但他那时的劳动,还只不过是谋取衣食的手段。只等到他上了彭河工地,他劳动的目的才变了。他说:“水库修成是下辈子孙的福哇,我今年六十四岁了,还能干几天就得给下辈儿孙们造下幸福,死也不愧心。”就这样,当他的劳动变成了使许多人幸福的一种手段时,献身的热情就出现了。由于他出色的劳动、忘我的劳动,他十几次的当选模范,许多人向他学习先进经验,喊他王劳模,仿佛忘了他的名字。一个月以前,他入了党。如今在深翻地的战场上,他带着一帮青年,就如猛虎下山一般猛干着。
苦干换幸福
如果说在有些老年壮年人的脑子里,还投下私有制的阴影,他们干活,还不免计较干多少活,拿多少报酬,那末在这一群钢铁青年的队伍里,年青人几乎很少按定额劳动。他们总是突破定额,拼命苦干、猛干,把自己所有的潜力都挖出来。他们爱说的是超额100%完成任务,爱听的是放卫星、立奇迹。鲁山成立一个公社,实行伙食供给制,可对他们的劲了。从此他们可以一心一意听党的指挥,走到哪儿劳动,就在哪儿吃饭。真是又新鲜,又自由。在这里他们每天都是四点半起床,一直干到深夜十二点。中间除了吃饭,只休息二十分钟。深翻土地一尺五到二尺,送粪几千万斤,这样累的活,他们觉得苦不苦呢?叶连池说得好:只有大干、苦干、拼命干幸福才会到来;平淡淡的干,幸福是不会自然到来的。苦干换幸福,成了他们的信念。而紧张的劳动,因为不断的克服困难,不断的挑战竞赛,相互促进,就变成一种真心的自由和欢乐。看,虎营排在和铁寨排竞赛,马楼营又在和杨村营挑战;女将赵淑琴刚向老英雄王多三下了战书,英雄排长叶连池又向全营摆下擂台……。
夜深了,东北风吹得呼呼的响,土地变得又坚又硬,镢头掘下去更费劲了。他们一点不松劲,在明亮的汽灯照耀下,他们一面翻着土块,一面唱:东风起,呼呼响,卫星田里翻地当战场。工具好比枪和刀,坷垃好比美国狼。美国狼,不久长,坷垃打碎命丧亡,从今难以再猖狂……。就这样,他们翻地的工效,从一天一分、二分地,提高到五分十分地。在不断的克服困难中,艰苦的劳动,变成了一种意识到自己力量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愉快和幸福。何况他们还善于梦想明天呢!
地动铁臂摇
是的,明天正逐渐走近他们身旁。事实上,就在他们劳动着的一块田野上,七部拖拉机在深翻着地。操纵着一号车的魏顺德,半个月前还在家带领着一伙青年,用锄头一下下锄着地。十多天前,他调到拖拉机手训练班,上了五六天课,经过两天的实习,如今他已经稳稳掌握住驾驶盘,在广阔的原野上,笔直地犁出一道深一尺五寸的新路。拖拉机轰鸣着,它的锋利的铁齿和那几百双强壮的手一起啃着地面,大地在这些铁的胳臂的有力摇摆下震动了。在全中国该有几千万双手在深翻几亿亩的土地!大地母亲紧缚着的胸怀被解放了,她深深地透了口气,甜美地呼吸着充分的阳光和空气。明年,她将哺育出更丰富的果实,来报答这些每天只睡三两个小时、不分白天黑夜侍候着她的孩子们。在鲁山,人们向大地母亲索取明年的粮食,是每亩双万斤!

绳索牵引犁有新发展 柳城创造自动移行深耕犁 长兴制成无桩绳索牵引机

第3版()
专栏:

绳索牵引犁有新发展
柳城创造自动移行深耕犁
长兴制成无桩绳索牵引机
本报讯 广西柳城县通用机械厂职工10月6日创造成功一架利用绳索牵引的自动移行深耕犁。这种犁经过试验,证明完全符合自动化的要求,犁用并立式畜力绳索牵引机,不用人扶,犁到田头能够自动起犁和移行,完全不用人操纵,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深度可达一尺左右。翻土质量也符合农业生产要求:翻表土不翻底土,土垡都倒向一边。自动移行犁的犁柱是活动的,可以前后摆动各二十五度。当绳索向前牵引时,前导轮着地,前犁头入土,后犁头与后导轮即翘离地面。向后牵引则相反。由于导轮悬空再着地,只要犁辕稍向左或右偏摆一些,就能自动移行。这架犁试验的时候,在场的有区农业厅、专区地委及农林水利局、县委、县人委干部及各地来柳城参观的代表二十多人,大家一致赞扬这架犁的确解决了绳索牵引自动化方面一个很大问题。这架犁是由柳州地委派到该县协助搞绳索牵引犁的技术干部苏肇伦同该厂技工赵德昌共同努力钻研下,经过三天两夜苦干创造出来的。现正在柳州专区全面推广。
(柳州专署农林水利局)
本报讯 浙江省长兴县试制成功了一种无桩绳索牵引机。
长兴县委农具改革办公室工作组,在参观和学习了江苏奉贤绳索牵引机以后,当即仿造了一部绳索牵引机。进行耕地试验时,参观的群众反映说:“这种绳索牵引深耕犁好是好,就是打桩、移动花工太大。”原来这种绳索牵引机要打四个木桩,耕十三行就要移一次,既花工,又花料。县委认为群众意见很对,决定进一步改进绳索牵引机。经过试制工作组和全体工人苦战四昼夜,终于试制成功了一部无桩绳索牵引机。
这种无桩绳索牵引机,主要优点是不要打桩,操作、移动方便,节省劳动力和木料。原来安装一只绳索牵引机打桩至少要花一工劳力,耕十三行就要移动一次。而无桩绳索牵引机,只要把牵引机底架改长,使盘底架前端支住田埂,后面用一块百斤大石头压住即可使用。移动一次只花几分钟。操作又很简便、轻快,耕深一尺只要四个妇女就可轻松地推动。
(洪国炼、章国昌、陈正南)(附图片)
并立式畜力绳索牵引机
自动移行深耕犁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