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57-12-25第8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和乌兰诺娃的会见

第8版()
专栏:

和乌兰诺娃的会见
梅兰芳
1935年,我第一次访苏的时候,见到杰出的芭蕾舞表演艺术家乌兰诺娃,就看过她的“天鹅湖”。十七年后,1952年中苏友好月,她到中国来访问,我又看到了她的精采的舞剧,那一次她还参观了首都的中国戏曲学校,当学生在排演场练工的时候,我向她具体地介绍了中国古典戏曲演员学艺的过程,我们的学生表演白蛇传给她看,最后大家一起在舞台上照了相。
苏联的戏剧家都欣赏中国戏里面虚拟的骑马、划船、上楼、下桥的动作,以及多变的手势。在中苏友好月的联欢日子里,我招待苏联文艺界,演出“醉酒”。当我演毕卸装时,乌兰诺娃到后台向我道乏,她说:“我非常喜欢中国戏里的手势,像‘醉酒’虽然穿的是宫庭服装,有长袖掩盖着双手,但是您偶尔有几个露手的动作是那么有着强烈的、醉人的吸引力。”她拉着我的手仔细地看,最后她说:“您的手,还是和一般演员的手差不多,没有什么秘密。”
1952年的岁末,我从到维也纳参加世界和平大会的归途中经过莫斯科,受到苏联保卫和平委员会的招待,度过了1953年的新年。下车的时候,首先看到乌兰诺娃同志在人丛中走到我的面前,向我道辛苦,并祝贺我参加世界和平大会的胜利归来,她们送我上了汽车。事后苏联的一位能说中国话的记者告诉我:“近年来乌兰诺娃同志为了保持她的表演的完整饱满,对于身体的休养,特别注意,因此轻易不到车站和机场迎送宾客,这次到车站来欢迎梅先生,可以看出你们友谊的深厚。”
1957年11月,我国劳动人民代表团到莫斯科,下了飞机就参加苏联最高苏维埃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会议,听到了苏联领导同志和兄弟国家的代表们,还有我们毛主席的祝词,对于十月革命为人类造福的重大意义都作了精进的阐发,这些响亮的声音,打到每一个人的心弦上。在红场观礼台上,看到了社会主义先进工作者的壮阔雄伟的步伐,行列中的多种多样的火箭,吸引了所有的观礼者。我们还看到了苏联的人造卫星,这与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姊妹,现在陈列在天文馆里。在这样庄严、隆重、狂欢的节日里,大家除了开会、参观的集体活动之外,我们还忙里偷闲到苏联文艺界的朋友的家庭里作客,在好客的木偶剧院院长奥帕拉兹卓夫家里,在作家波列伏依家里,受到他们亲切的招待。西蒙诺夫同志在百忙中也赶到波列伏依家和我们叙首,还有几次富有诗意的文酒小会,都充满了友好与欢乐。在这篇短文里我想着重谈谈我再次和乌兰诺娃的会见。
在一次晚会上,我又看到乌兰诺娃的一个短的舞剧,她的精湛的表演,可以说是“状如明月、体似轻风”。使我想起中国古书上所说的赵飞燕能作掌上舞,但无从看到这种古代的舞蹈,今天仿佛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了。
另一天她演一个大型舞剧“红罂粟花”,事先我没有知道,临时找不到入场券,我通过接待的单位表示要访问她,经过联系后,约定在莫斯科大剧院见面。我听说她还经常到大剧院的舞台上练工,大约她不愿放弃一天的练习,所以在那里会客。
我顺便在这里介绍一下芭蕾舞演员的艺术生活。芭蕾舞是一种艰苦的艺术劳动,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在脚尖上,比到中国古典戏曲里面花旦的支蹻,还要吃力,饮食睡眠,都须严格控制,保持体重的标准。在前几年中苏友好月,苏联文化代表团到中国来访问,大部分团员是坐火车来的,乌兰诺娃却乘坐了飞机,据说,如果接连在火车上生活十天,吃了睡,睡了吃,一则体重会增加、二来就无法练工,对于她是不相宜的。芭蕾舞演员的艺术年龄,一般在三十到四十岁之间,乌兰诺娃早已超过了这个年龄,这是一个奇迹,苏联人民尊之为国宝,不是偶然的。
前年另一位苏联的芭蕾舞名演员列彼辛斯卡娅到中国来访问,我到北京饭店拜访她,谈了些关于芭蕾舞的表演技术问题。她告诉我,这次随着文化代表团到中国来访问,主要是游历、参观,并不表演,但她每天早晨和晚上,都要花上几十分钟的时间来练习芭蕾舞的基本动作,因为一个月的访华期间,如果缺工不练,在艺术上是一种损失。
乌兰诺娃曾经说过:“我开始舞蹈生涯之初,技术占了我的主要注意力,占了我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这种锻炼绝不是朝着杂技的方面发展,而是要提高技术、掌握更多的舞台动作,从动作的连续性和自然的衔接,好像流水一般的转变,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能表现出伟大的感情来,舞蹈才会是概括化并富有诗意的。”
当我们看到乌兰诺娃表演时,我们不仅欣赏她的卓越的舞蹈技术,而且感觉到,通过这种技术,诗意地表现出人的真挚而深邃的感情。
在一个清朗天气的上午,我和田汉、老舍、阳翰笙、王昆等几个人到了莫斯科大剧院,乌兰诺娃站在楼梯边欢迎我们走进会客室。
我把带来的一本彩色套印的“中国戏曲服装图案”送给她,她非常高兴,一边阅看,一边对我说:“图案丰富,色彩鲜明,中国的印刷艺术进步了。”她又说:“当表演完毕,阅看这种有关戏曲美术的书籍,能够调剂精神、恢复疲劳。”
我又送她一张剧照,是我和姜妙香、葆玖三人合摄的“断桥”。她指着葆玖所扮的青儿说:“这是你的儿子,将来你的孙子长大了,祖孙三代合演一出戏,更有意味,新时代的艺术家是不老的。”
田汉同志送她一把红色面子的折扇,上面写着一首诗,是歌咏她表演的“红罂粟花”舞剧的,她道了谢,问我看过这出戏没有?我说:“那天因为临时找不到入场券,没有看到你的拿手好戏,非常遗憾。”她谈了些关于排演“红罂粟花”的经验,这个戏是以中国故事为题材的,最近又经过一次修改才上演的。
最后,我们表示希望她能在1959年我们开国十周年的纪念日,再到中国来访问,她笑着说:“我愿意来和中国人民一同庆祝这个节日。”

忆洪深兄

第8版()
专栏:

忆洪深兄
田汉
辛亥革命后,时局仍然很混乱,洪深兄有感于国事的蜩螗和家庭的变故,他只身在海外曾经好一些时候不能睡觉。一来他的精神痛苦无法寄托,二来感到还在半觉醒状态的祖国人民需要通过最容易接近的戏剧艺术加以振作启发,这样他就舍弃陶磁专家的梦想,做了名戏剧家倍克教授的学生。
回国之后,他一面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任职,一面独立成立剧社,演出受奥尼尔的影响、但主要暴露军阀混战恶果的“赵阎王”。
我跟洪深兄正是在这时候通过欧阳予倩同志的介绍认识的。他也同样以予倩的介绍参加应云卫兄等的戏剧协社,导演王尔德的“少奶奶的扇子”,奠定了中国话剧表导演艺术方面初步的规模,“第二梦”以后,洪先生退出戏剧协社参加了南国社,成为我们的领导力量,在我们困难的时候他甚至还曾经有计划地给了我们一些物质支持。是他给了我们的事业以极大的鼓励。
由于洪深先生长期在复旦大学任教,受他的影响的学生在他的领导下组织了复旦剧社。在这个著名的学校剧社里,他也不只是导演、顾问,而且是演员,他曾亲自演过洛斯丹的“西哈诺”。
洪先生对艺术创造是十分严肃的,但他同时又是一个最没有架子的演员,中国老戏界有一句话叫“救场如救火”,在急迫的需要前面他正是一位披发缨冠,不顾一切的“救火员”。南国社从广州公演回来,失去了它一些主要演员,当它重整阵容在上海宁波同乡会演出时,又遭受了自由主义者的进攻。已经是开戏的前两个小时了,“南归”的主要演员忽然以某些口实不来了,戏无法演出,但又不能退票。洪先生知道了,竟毅然接受了这个剧本,扮上了。许多台词他不熟,在几位提词者的帮助下,靠着他多年的舞台经验,居然把这个抒情的小戏对付下来了。当人们称羡他的勇气的时候,他说:“这样的急就章是不足为训的。但演员事前不宣布理由,擅自不到,也不找代理人,是对戏剧运动的谋害行为,更不足为训,我这样拼着我的艺术生命上去,只是表示对这种行为的抗议。”
洪先生平日生活得有条理、有计划。对做学问,对教学工作如同他对艺术工作一样十分认真负责。在日本帝国主义者投降后,我在江湾复旦大学的他的家里住过一些日子。我每天起床不算晚,但洪先生每天通常是五点钟就起来了。他看书爱用打字机做细致的记录,做文章和讲演的提纲也常用打字机,每天黑早和深夜都可以听得到从他书斋透出的哒哒哒的声音。
他爱人民,爱朋友,也爱妻子、儿女。但当皖南事变前后抗战形势逆转,国民党反动派开始向共产党进攻,摧残进步力量的时候,洪先生无限悲愤,曾服用大量安眠药,企图举家自杀。幸而发觉得早,洪先生和他的家人被救转来了。这次事件曾引起南洋各地人士的关心,纷纷来信慰问他。由于我们的亲密关系,当时还有人误传是我的事。
在解放后,他一直为党为人民工作得那样积极。1954年12月他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到民主德国、波兰、匈牙利去签订文化协定。在波兰的时候,医生发现他有肺癌,电告我国政府,次年2月党就让洪先生回国了。他回国的时候,正当人大召开之前,洪先生还扶着病到无锡、常州一带视察农村。后来他的病情逐渐严重,癌细胞发展,严重压迫到神经,痛苦非常人所堪,不了解他的人忧虑他自杀,但洪先生不,他对他的夫人说,“我要向病魔斗争,还要看到黄河水清,我还要争取入党。”的确,他在病床上曾写过一封信请求入党。
跟洪深兄三十年来兄弟般的交往不是几千字所能概括的。他是一位民族民主革命中热情的文化战士。他靠近党,在党的领导下做过许多出色的工作。他也是在党的文化外交工作中病倒的。党也曾劝他由烦剧的对外工作中回到他的本业。因此洪先生替青艺导演过“四十年的愿望”和“法西斯细菌”,他还计划再拿起创作的笔。要不是被不治之症夺去了他的生命,洪先生是不会使我们失望的。
有一些在民族民主革命中出色的文化人一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就暴露出他的资产阶级面目,过不了关,而洪深兄所已经达到的觉悟水平却完全保证他能够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战士,因为他始终一贯地拥护党,尊重和要求党的领导;他一贯拥护社会主义,他在旧社会宁愿死,宁愿举家自杀,而在社会主义新社会,他执拗地要活下去,至死与病魔奋斗!
我应该细致分析一下洪先生的作品,从他的艺术了解他所处的时代和他所代表的精神,吸取它的经验和灵感。可能有人说:“我们还缺少钥匙”。但懂得洪先生的为人便是理解洪先生的作品的最好钥匙。
请允许我就写到这里吧。
1957年10月18日夜深(续完)

孩子不肯吃药,怎么办?

第8版()
专栏:

孩子不肯吃药,怎么办?
胡自如
宝宝生了病,妈妈直着急,多么盼望他赶快健康起来啊!可是宝宝不肯吃药,一见妈妈拿药来喂,就又哭又闹,怎么哄也不行。怎么办呢?妈妈皱眉了。
我是个护士,又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多次经历过这种情形,因此也有了一些小小的经验,写出来给妈妈、阿姨们参考。
这里所说的不肯吃药的孩子,主要是指四、五岁以下的幼儿和婴孩。对他们说道理,不能完全接受;威吓和强制也不行。因为强灌硬塞的结果,刚服下的药多半就会立刻从正在哭闹和挣扎着的孩子口中呕吐出来。
孩子为什么不肯吃药呢?我想原因大致不外乎以下两个:一是日常从大人那里听到药如何难吃、或者看过别人服药时皱眉裂嘴的怪模样,甚至受到过“再不听话,给你打针吃药”的恐吓;二是孩子自己吃过苦药。这样,幼小的心灵就慢慢地形成了怕吃药的心理,以后一见药,就条件反射,远而避之。
可见,大人们首先就该以身作则,不能在孩子面前吃药嫌苦,当然更不应该把打针吃药用作恐吓的手段。平日如果有时间同孩子玩,在给孩子讲各种知识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地通过扮演式的游戏或讲故事等方式,讲一些关于生病吃药的正确认识,解除他恐惧害怕的心理,鼓励他勇敢地接受吃药、打针的医疗。
不幸孩子真的生了病(孩子得病机会比大人多得多),那末,就尽量想方设法减轻药的苦味和难吃程度吧。有这样几个具体办法可供试行:
一、一般的药粉药片,可用等量或少量白糖拌在一起吃。药片可砸成几小粒或砸成粉。太小的孩子,可把药溶在糖水里喂。
二、油类药物,如鱼肝油、泻油等,可滴在小杯果子水、小匙稀饭或小块食物(如馒头、饼干等)上一起吃。
三、味道特别苦的药,如金霉素、合霉素(均药粉),它们的苦味能散发在水里,因此即使用糖水溶解来喝,仍然极苦。这只有采取糖包药的办法:盛半茶匙白糖,把药埋在当中(不要拌和),倒进口内,赶紧用开水或糖水冲下,这样,药还没有来得及在嘴里散发苦味就被吞下去了。如果孩子太小不会吞,可以这样:把白糖加水煮成糖浆,盛半茶匙,再把药裹在当中,也不要拌和,喂给孩子吃后再喝糖水。
还要注意的是:不要当着孩子面调药,以免引起恶性刺激。等孩子吃完药,最好立即用强烈的诱惑力转移他的注意力,以免他还在想着药的苦味而引起恶心、呕吐。

一首歪曲“百家争鸣”的诗 对“九十九家争鸣记”的批评

第8版()
专栏:

一首歪曲“百家争鸣”的诗
对“九十九家争鸣记”的批评
戴伯健
今年5月7日人民日报八版上刊登的穆旦所写的“九十九家争鸣记”,我认为是一首不好的诗。作者尽管用了隐晦的笔法,但是也不能掩饰它所流露出来的对党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和整风运动的不信任和不满。
5月上旬,正是党发表整风指示不久,指示在全党范围内进行“整风”,进一步开展“争鸣”和“齐放”。可是作者却鱼目混珠地借“批评”某些人不敢放手“鸣”、“放”,对整风运动暗施冷箭。像是在告诉人们:共产党整风并无决心,“争鸣”只不过走走形式,“雨过地皮湿”。诗的题目是“九十九家争鸣记”,暗示“争鸣”只是“九十九家”,是一伙子人,而真正应该鸣的,却是被排斥在“九十九家”之外的“小卒”。因此,在作者的笔下“争鸣”就变成这样的情景:这个“毫无见识”,那个“半真半假”,但主席却给这些人以“奖励”和“支持”。除此而外,就剩下“应声虫”、“假前进”的“难分难解”的“舌战”。人们要问为什么“争鸣”这样沉闷?作者说就是因为那个“单等作结论的”看起来是多余的“主席”,他一意孤行,把持会议。“有谁不幸提到一个事实,和权威意见显然不同”,于是虽然表白过“不要扣帽子”,但是还是指出了“某同志立场很有问题”。经过作者这样的丑化,所谓“争鸣”,当然是一个骗人的幌子了。
作者为“百家争鸣”勾画的情景,是一目了然的。通过这次“争鸣”会的写照,人们看到的,是受压抑的政治生活,言论不自由,只能讲与“威权”一致的意见。可是,这难道与党“百家争鸣”方针有半点相干吗?这难道不是作者别有用心地制造出来的一幅歪曲现实的图画吗?为什么同领导人意见一致的人都是“应声虫”呢?为什么说“原则”话的人都是“假前进”呢?我们还要问作者,你究竟所指的那些“不鸣的小卒”又是什么样的人?你和他们究竟被“压抑”了哪些话不能说出来?究竟你们有什么真理与事实,不能够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见天日呢?“九十九家争鸣记”发表的时候,正是右派分子在鸣放的幌子下向党大肆进攻的时候,这就不能不令人怀疑作者的真实动机了。

葱蒜为什么能使人流泪

第8版()
专栏:为什么?

葱蒜为什么能使人流泪
每个主妇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每次切大量的大葱(或洋葱头)和蒜时,常会流许多眼泪。原来大葱中含有一种叫做丙烯醛的物质,大蒜中含有丁烯醛。丙烯醛和丁烯醛都能挥发成蒸气,当我们切的时候,这种蒸气就随着扩散开来,使人流泪。
尽管葱蒜能使人流泪,但是适当的食用它对人体有益处,因为它们具有杀菌的作用。一般的人在吃饭时吃一小瓣蒜,可以杀死口腔内的细菌,对于防止呼吸道传染病有很大帮助。
有人怕吃了葱蒜讲话时有臭味,不敢吃。这种蒜味和葱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你饭后放一粒槟榔或一小撮茶叶在口中嚼嚼,就可以除去葱蒜味。
(书)

河水结冰为什么先从边上结

第8版()
专栏:为什么?

河水结冰为什么先从边上结
河边上的水比较浅,流动性也比较小,它所含的热散出去以后,不会很快地由别处补充进来。而河中间的水比较深,同样大小的水面下所含的总热量要比河边上的水多,所以它冷的也比较慢;同时河心的水流动性大,热量容易补充。因此河边上的水要比河心的水冷得快,先结冰。   (哲)

当心喘病复发

第8版()
专栏:

当心喘病复发
气喘病很不容易断根,一发起来,病人上气不接下气,十分痛苦。冬天,如果不很好注意,这病更易发作。
这病的发作往往是“过敏”引起的,例如有些病人对某种食物(像鸡蛋、虾子、鱼……)敏感,一接触就会“老病复发”。顺便说一下,为什么同样的环境,接触同样的东西,有些人发喘病,有些人却没事,这和每个人的神经系统(指大脑皮质)有关系。如果一个人的神经兴奋性比较高,就容易发这种病。既然这种病和神经系统有密切的关系,那么,病人要是能够经常精神愉快,尽力避免情绪的波动,也就会减少这病的复发。
寒冷对呼吸道是一种刺激,它会使血管先收缩,后扩张,因而降低呼吸道的抵抗能力,细菌便乘火打劫,为气喘的复发造成有利条件。所以在冬天要穿得暖和些。是不是一天到晚在屋里,守着火炉子来避寒呢?这倒不必。外出时只要戴个口罩,一方面挡寒(健康人则不必用口罩挡寒),一方面预防污浊的空气。在屋里也要不时开放门窗,使空气新鲜。中午气温较高,可以到室外散散步,晒晒太阳。
吸烟是气喘病人的大敌,应该戒忌,因为烟使支气管粘膜的分泌(就是痰)增多,引起咳嗽,会勾引喘病复发。
适当注意营养,特别是维生素的摄取(例如适量的维生素甲,能增强支气管粘膜的抵抗力),也是很重要的。
总之,气喘这个老病的复发与否,很大因素决定于患者自己,如果能好好地注意,可以减少发作。
(富士)

几种治疗冻疮的方法

第8版()
专栏:

几种治疗冻疮的方法
对于轻的冻疮,每天可用热水浸泡一、二次,然后拿干毛巾拭干,再用手轻轻揉擦二、三十分钟。这就能够促进血液流通,使受冻部位的组织恢复正常。如果再搽上些冻疮药水(可用鱼石脂3克、哥罗芳3毫升、樟脑酊三十毫升配制成)或冻疮膏(药房出售的成药),效果就更大。
要是热水不方便,可以涂酒精,或含有5%的樟脑的酒精。没有酒精时可用烧酒(白干)代替;没有樟脑时可用辣椒或生姜代替。把辣椒放在烧酒里,密封七天即成辣椒酒(辣椒酊)。用以涂在患处,有消炎、镇痛止痒的功效。
如果冻疮已经破溃,最好先用4%的硼酸水冲洗;然后搽上白降汞软膏或青霉素软膏,以防化脓。
治疗冻疮有许多民间偏方,其中不乏有价值的,介绍几个在下面:
用五分之四的蜂蜜加上五分之一的熟猪油配成油膏,治疗冻疮相当见效。
把麻雀的脑子捣烂,涂在冻疮上。这个偏方,早在明代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上就曾加以介绍。经试验,效果良好。
把烤熟了的红果(山楂)捣烂涂在患处,用布包扎起来,每天换一次,也有效。因为红果含有酸类,有收敛消炎的作用。
把茄子的根、茎放在水里煮开后泡洗患处。这同明代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一书中介绍用茄根和葱煮水泡洗的方法类似,可以防止冻疮复发。(玲)

我也来试试(第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作品)(图片)

第8版()
专栏:

我也来试试(第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作品) 李义芳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