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57-12-24第8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细雪霏霏

第8版()
专栏:

细雪霏霏
董均伦 江源
“雪下高山,霜打洼”,阴历10月初,沂蒙山区的最高山头——玉皇顶,已经是第二次雪落松白了。夜里,风从高山上扑下,带着虎啸样的松涛声,疯狂的摇动着山洼里的树木,拍打着茅屋的窗子。那威力,那声响,好像要把那些靠山临水,小小的山庄吞没了似的。
天蒙蒙亮,黑沉沉的群山,还隐没在浓烟一样的云雾里,沂山里的沂山社,已经响起了轻松愉快的号声。尽管那年青的“司号员”吹得满脸通红,尽管那号声再嘹亮,也绝不会传到每一个社员的热炕头上,因为这个几百户的高级社,座落在好几个山洼里,南北有十多里长啊。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离得最远的板峪大队,也下手多时了。林场前的掌林山上,丁丁当当,砰砰叭叭一片劈山凿石的响声,混着群山拢住的音韵,压倒了风声,压倒了寒冷。他们的口号是“沙子硬、石头硬,不如镐头硬。铁硬、钢硬,还不如决心硬!”真的,想一想吧,这是要在陡峭的山坡上劈一条三里长的引水道,在石头上挖一条两人多高的深沟啊!
吃早饭的时候,风小了,浓云里飘下了落在身上就化的细雪。七十三岁的张振斋老大爷也欢喜的说:“是呀,咱修的这条水道,万古千秋也没有毁啊。我活了七十多岁,也没见过水上山,山地变成水浇田,这真是做梦也想不到的大喜事呀。”
细雪越下越密,人们也越干越有劲,不管区长和社干部怎么阻拦,大多数的社员脱去了棉袄,只穿件小褂还是冒汗。复员军人赵永庆,干脆脱光了膀子,“吭嗤吭嗤”的刨着沙石,新钢的镐头,火星四冒。当别人劝他穿上衣裳时,他满脸豪气的笑着说:“不冷啊!天上下雪,地上还冒火啊。”张振斋老汉也这样说道:“是呀,干起活来就不冷了啊。”这时,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响起了一片叫好声。原来是成得廷光着脚丫,攀上了难以立脚的陡坡。他在那里刨出了第一个脚蹬,也给从这里经过的水渠,用镐头划上了白色的印痕,人们接着纷纷的爬了上去。陡峭的崖壁,立刻变成了热闹的工地。石缝里的荆条在他们的身边不停的摇摆,优胜红旗在他们头上迎风招展。他们只要一回头,就可以望到那在庄后深翻土地的人群,也可以看到那在山头上栽树的造林队,更能看到那条从百丈高崖流下来的水花飞溅的小河。
顺着这条哗哗发响的小河,往东走不多远,就是唐河社了。这里更是一番红火光景,本来计划二十多天才能完成的一条水渠,七、八天的工夫就快要挖成了。这里出现了连做三天三夜,终于把红旗夺到手的生产大队。这里每天都有五十多个妇女和男劳力一样在干。当社支书侯凤德劝说已经上了年纪的老妈妈回去时,六十多岁的张富贵娘说:“能担梁的担梁,能扛柱的扛柱,拿不动大的还能拿小的,抬不动大石头,俺拿碎的。嗬,燕子含泥还垒大窝啦。”这个头发斑白,眼睛明亮的老妈妈,拿起抬筐又激动的说:“俺娘讨饭,婆婆讨饭,我自己也讨了半辈子饭,如今我穿上棉袄,有了吃的,我为什么不干呢?我为什么不做呢!”真的,小小的唐河庄,人人的心里都好似开水一样的翻腾着。已经十年不拿錾子的石匠张文长老汉,今冬也报名参加水利建设了。他用这样的话教育儿孙:“年青人,好好的干哪!共产党打谱,都是为咱们呀,是为了咱多打粮食啊!在过去旧社会,国民党、汉奸队驻在大关时,比这天冷还逼着咱上山挖壕沟。现在呢,是给自己干的哪!”
让北风飘吧,让雪花飞吧,什么也阻止不住这前进豪迈的脚步,什么也阻止不住山区的人们,创造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听吧,开山的炸药声,震动得山谷隆隆发响。打夯的号子声,在风雪里有力的飞扬,便是在深夜里也能听到铁匠打镐头的丁丁当当声。

忆洪深兄

第8版()
专栏:

忆洪深兄
田汉
在“不怕死”开映到出现侮辱华人的场面的时候,洪先生站起来了,他对观众开始激昂地演说,鼓动观众的民族义愤,许多人喊“退票!”,“我们不要看!”以及“打倒帝国主义侮辱中国人的影片!”等等。洋经理果然马上来干涉了,把洪先生扭到经理室,张曙、金燄、廖沫沙等同志也跟着进去,一面保护洪先生,一面反对洋经理。金燄、张曙同志是有些气力的,廖沫沙同志气力虽小,斗志却强,在洋经理扭打洪先生的时候,他们也狠狠地回击洋经理,廖沫沙同志说他在洋经理腿上打了好几拳。洋经理本来是要找工部局拘押洪先生的,但在愤怒群众的压力下,怕影响大光明今后的营业,终于把洪先生释放了。
在“八·一三”抗战开始,上海组织戏剧界救亡演剧队的时候,洪先生出了很大的力。救亡演剧二队在长江南北岸活动中,洪先生又是团长,又是编剧,又是演员,不顾劳瘁,展开抗战宣传;在武汉军委政治部三厅,洪先生又在党的领导下参加组织训练十个抗敌演剧队,留下了深入抗战宣传,培养革命文艺干部的巨大实际影响;在长沙大火前夜,洪先生秉承周恩来同志的指示,负责安排三厅工作人员的撤退,保护进步力量。及至我们由衡阳折回长沙救火,以火后的湖南财政厅旧址做根据地,洪先生协助党指挥几个抗敌演剧队和其他进步文艺工作力量,投入对数十万市民的救灾运动,不只是发放千百万元赈款被誉为空前廉洁和有效,而且在体会领导精神、吸取群众智慧、加强准备措施的基础上使集合在四五个广场中的数十万市民群众安然领到赈款,没有发生什么重大事故、遭受什么损失。在这些地方,洪先生发挥了巨大的组织才能和行政才能。
也不能忘记我们在桂林的一些动人的场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留香港的进步文化人纷纷进入内地,首先集合在桂林。我根据归国同志的材料和观感写成了“再会吧,香港”,由洪先生导演,已经取得许可证,就要开演了。国民党中央特务通过丘昌渭的手临时禁止了这个戏。洪先生和欧阳予倩兄多方设法进行了挽救,但是没有效果。于是洪先生决心进行揭露反动派面目的斗争。他在演出一场之后在临场伪军警的监视下走到幕外,对观众说明戏被禁止的原委,他举起许可证对大家说:“同志们,‘再会吧,香港’只不过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怒,和要求坚持抗战,坚持民主。这样的戏是应该被许可的,政府也许可了,这是政府对这个戏的许可证!新中国剧社这个穷团体为了演出这个戏投下了所有的人力物力,现在忽然又坚决不让演了,人力物力都白费了。但是我们得服从政府,以下几幕戏只好停下来了。感谢观众们对‘新中国’的支持和信任,有的票子还是预售的,现在钱已经设法准备好了,请同志们有秩序地退票吧。”
洪先生说得那样沉痛而有节制,观众们怀着义愤和同情出场,绝大部分的人把票子都撕碎了,以不退票表示抗议。
这种地方最能看出洪深兄的真情实感。
在1928年南国社受欧阳予倩同志主办的广东戏剧研究所的邀请到广州公演的时候,深兄和我同住在观音山寓所楼上,我们有抵足谈心的机会。至今还不能忘记的是他谈起在美国改学戏剧的思想经过。他由清华留美,最初是学陶磁科的。他也有些干才,原想归国之后在实业方面有所施展,就是说想做一个中国资本主义的一员闯将吧。他后来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家有联系,担任过该公司在美国的代理人,回国后也任过公司的秘书,就具体说明他这一条思想线索。
 (明日续完)

水来了

第8版()
专栏:来自农村的诗

水来了
 崔鹏
水来了!
一声欢呼,
溪水流进奔向田野的水沟,
人群里响起了震天的锣鼓!
会唱的唱起了高亢的歌;
会跳的跳起了欢乐的舞。
男的,女的,老的,少的,
脚跳个不住,心跳个不住!
孩子扬起一瓢清水,
阳光里像飞起一片珍珠,
谁不想尝尝这甜甜的水呵!
在里面融合着多少幸福。

电话

第8版()
专栏:来自农村的诗

电话
 李昆纯
叮铃铃,叮铃铃
供销社里电话忙,
门前顾客等着买货,
经理急得汗直淌。
“什么?什么?
干部一下乡,
农具全卖光,
没法呀,存货少,
门前顾客已经排成行。”
(湖南长沙)

钟声响了

第8版()
专栏:来自农村的诗

钟声响了
龙溪
钟声响了,
社员来了。
合作社的大屋里,
社长在念“四十条”。
烧的火没人烤了,
听的人站起来了。
合作社的大屋里,
像火一样燃烧!
(河南伊川)

没完成的任务

第8版()
专栏:

没完成的任务
孙堃祥
上月底,回故乡探亲。临走时,舅父交给了一项任务:把家中的一个佬娘(舅父的本家婶子)动员来。我满口答应了。当时我想:一个快六十岁的绝户老妈妈,能到城市来清闲度日,不欢天喜地才怪呢,还动员什么。
回家后,对母亲一说,她也很欢喜,说:“佬娘在家里享受五保,就要增加社里的负担;虽说不是亲婶侄,孝敬孝敬也是应该的。”
第二天吃过早饭,我就去看佬娘。四年多没去看她了,记得,她的大门是在路南,院里虽有七、八间屋,可早就塌的塌,漏的漏了,只有她住着的两间南屋还免强能住。走到大门口,哟!墙全用石灰刷的崭新,简直使我怀疑认错了大门。
从东屋里跑出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孩,问我:“同志,你找谁?”
“找住南屋里的,她是我的佬娘。”
“她在农忙托儿所里啦。”
“都小雪了,怎么还有农忙托儿所?”
“同志,你不知道现在是生产高潮吗?等着,我去给你找。”
一会儿,佬娘回家来了。她比四年前丝毫没见老,穿的棉衣上有两个补绽,但满干净。她一见是我,赶紧笑嘻嘻把我让到屋里。
屋里的床被、桌橙都摆设得非常整齐,墙上挂着一张毛主席画,两边还贴着两张写着“听毛主席的话”、“劳动勤俭持家”的红纸条。
闲扯了几句,我就转向正题:“佬娘,我这次来家,是我舅叫我来接您。”
不料,刚一说,她就气呼呼地说:“怎么又叫我去!在家里我还能干好多活,到那里就成废人了。”接着又告诉我:农忙时,她看场、剥玉米、拾棉花和在农忙托儿所里看小孩,农闲时就拾粪、搂柴草,家里还养着八个母鸡,去年光工分就赚了八百多,今年已经九百挂零了。自己除了吃、穿,还有足够的零钱花。几年来,舅父捎家的钱,都用到翻盖西屋和修整大门上了。
“您这么大年纪,早晨晚上家里没人伺候,还是走好。”我还想劝她。
“你别看我快六十了,身体可壮着啦!坡里的活也还能再干一、二十年,要人伺候干吗?你这年青人怎么也说这些糊涂话。现在是合作社啦!社里、街坊家对我可好啦,稍有点不舒坦,就都来问长问短,给打水啊!做饭啊!”
我没有什么话好说了,为了收场,只好说:“那么,你啥时高兴就去住两天,看看再回来吧。”
佬娘见我不再说了,才又高兴起来,挽起袖子合开面,留我吃鸡子烂锅面。
吃面条的时候,她又告诉我:今年因为雨水大社里比去年减了产,她从夏天就掺和着吃了些南瓜,所以省下点麦子;为了节省粮食,她又晒下十多斤干菜,前几天分口粮时,自动少要了十五斤。
探家回来后,向舅父做了没完成任务的“检讨”。舅父当然没有理由责备我,当时决定,今后每月寄家五元钱,算尽抚养的责任。可是佬娘到底会不会收这笔钱,我们都没有把握。

丰富孩子的生活

第8版()
专栏:

丰富孩子的生活
陈其敏
孩子从小生活的环境是家庭,他们对家庭的一切是特别的亲切和熟悉。孩子慢慢地长大了,逐渐地对家庭以外的事也发生了兴趣,他们总想看看这个、看看那个,要求知道更多的事情。这是孩子求知欲的表现,同时也说明孩子对生活中的事物感到了兴趣。父母要重视孩子这种表现,扩大他们的眼界,丰富孩子们的生活。
要丰富孩子生活的内容,办法很多。在家庭里,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如供给孩子适当的玩具作游戏,给他们讲故事,教孩子画画,带孩子种植花草,也可以带孩子出外游玩和参观等等。这些活动都必须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要考虑到他们接受的程度。
这里谈谈怎样带孩子出外游玩。
星期日父母休假了,孩子们跟着父母出外,可以看到和知道许多新的有趣的东西,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后还会经常回忆起来。同时,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都是有很大好处的。
父母带孩子上哪里去呢?在休假日,带孩子去公园是很好的环境。孩子在公园里和优美的自然界接触,通过父母的正确指导,孩子们可以体会到自然界的美丽、可爱,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在出游的过程中,可以启发孩子注意四季的景象。在春季,观察树上新长出来的嫩芽;夏天欣赏各种花草;秋天给孩子们讲解为什么树的叶子落了;冬季的景色为什么变了等等。到儿童游戏场上玩一会,也是孩子们感到兴趣的事。
动物园也是孩子喜欢的地方。他们在成年人指导下能直接的、仔细的观察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对它们的形象留下正确而深刻的印象。看了各种动物,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图片上或故事中讲到的动物,譬如老虎、象、狐狸、狼等。
带孩子上公园或动物园等地方去,不但可以丰富知识,同时还是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的有效手段。
带孩子上街,也是丰富孩子的知识,使孩子认识社会现象的良好机会。例如,带孩子在街上走,可以告诉孩子行人应该在那边走,怎样过马路,交通警察怎样指挥着车辆和行人,等等。这些都是极平常的事,但是对孩子们来说是新鲜的、需要学习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可以教育孩子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道德,养成自觉的遵守纪律的习惯。
父母们带孩子上街不能放任不管。例如,星期日孩子高高兴兴地跟着父母出去了,但是父母们老是忙着给自己买东西,走遍了几条街也没有理孩子。孩子看到了一些有兴趣的东西,但是父母很不关心甚至打断或阻拦他们。孩子的要求没有满足,只好无目的地跟着父母走,以后他们虽然看到了一些新事物也毫不关心了。这样孩子会感到出去了没有什么收获,以致影响了他们求知的欲望。
带孩子去的地方,应该是对孩子有好处的、能丰富知识的地方,而且要选择孩子所能理解的内容。如父母要去找缝衣店时,可以带他们去看看缝纫工人的情形,告诉他们工人叔叔怎样把布缝成一件新衣服。孩子们知道了衣服是怎样做成的,他们就会格外爱惜自己的衣服,更加尊重工人叔叔的劳动。

虚心些,再虚心些!

第8版()
专栏:

虚心些,再虚心些!
车鉴之
我的交游虽不广,朋友倒还有几个。这些朋友有的在报社做编辑,有的是机关干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喜爱文艺,有的还想将来当作家。最近有机会去拜访了他们,谁知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向我发了一阵牢骚,而且都是关于投稿问题的。
那个做编辑的朋友感慨万分的说:“现在有的青年投稿者派头可不小呀,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他们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接着他举了几个例子。
一个青年读者向报纸副刊投稿,在附信中说:“我是一个文学水平极差的人……前些时候我向一个刊物投了一篇稿子,竟被附上‘不能刊用’的油印信退回来了。他们的刊物不需要新生力量。这些可耻的蠢物!这些骄傲的家伙!”
一个发表过几行诗作的青年写信质问编辑,说报上登的一首诗是抄袭他的,因为他的诗里写有“美国钢盔”,而这首诗里也有。并附来他那首诗的照片,说这首诗曾被这个刊物那个刊物转载过,发表时间已很久,这个“抄袭者”和编辑同志不可能没见到云云。编辑查对了一下,两首诗的内容、句子完全不同,相同的只有“美国钢盔”四个字。
至于在机关工作的几个朋友也有牢骚。一个朋友说:“我的志愿是想当一个业余作家,因此经常用业余时间写稿寄给报社,但都被退回来了。我要他们解答:业余作者是否要参加像‘作家协会’这样的组织才能发表作品呢?”
另一个朋友说:“我搜索枯肠写成稿子,但编辑部总是退回,退回!”
朋友们的议论倒引起了我的一点感想,使我想起了毛主席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指示。
上面举的一些例子说明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对于有些青年人很难说他们是虚心的。有的开始虽“自谦”为“文学水平极差的人”,但当他的稿子未被采用时,就骂编辑为“可耻的蠢物”、“骄傲的家伙”;有的发表过几行诗就不可一世,到处炫耀,还把他的“作品”拍了照,有的硬要编辑发表他不像样子的习作,有的竟说他的作品没有发表是因为不是作家协会的会员!这些能算是虚心的表现么?
要立志当作家,在业余时间练习写作,我想没有人反对。但是刚开始练习写作,把“搜索枯肠”写成的东西,就要急于发表,发表不成,就骂编辑“不重视新生力量”,这就未免太过份了!
俗话说,“满壶全不响,半壶响叮噹”。这些青年朋友现在还是“壶”内空空的时候,就已经狂妄自大,发出叮噹之声,当他们成了“半壶”或者超过“半壶”时又将如何呢?
由于有极端严重的个人主义而走上反党、反社会主义道路的人,报纸上已经揭发了许多,应当当做镜子照照。上述几位青年朋友中,有的是立志当作家的,我们就以作家为例吧,所谓“国际著名”的“作家”丁玲和艾青,所谓“神童”作家刘绍棠,不正都是因为极端狂妄自大而堕落成为右派分子的么?尤其是刘绍棠堕落的事实,更值得这些青年朋友们深思细想。我衷心地希望这些立志做作家而现在还不是作家的朋友们,要从这里吸取教训,特别重要的是要虚心些,再虚心些!

“说服”和“压服”

第8版()
专栏:大家谈

“说服”和“压服”
北京第六十五中 张明辉
在学校里,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虽然还没有人公开提倡采用压服的方法,但是却有人怀疑说服的效果。他们主张建立一套缜密的规章制度,学生犯了错误,照章办事,既简单省事,而且收效迅速。这种主张实际上仍然是压服的翻版。
怀疑说服的同志以为说服说服,说了不服,或只服一会,转眼就不服。甚至有的学生钻说服的空子,违犯了纪律,老师一说,马上就服,检讨了事,下次再犯,又如法泡制。这种现象是有的。但是所以发生这种现象,除去说服教育本身有一定局限性以外,绝大多数的问题是在于教师是怎样进行说服的。
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说服,实质上仍然是压服,即无论我怎样说你都得服。其实,同样的错误在不同人的身上就有很大差别。犯错误的原因不同,动机不同,犯了错误之后对错误所持的态度也不同。不加了解分析,扣几个大帽子,斥责一通,就当说服,是不能令人心折的。有时已有愧悔之心的学生,也会由于教师的粗暴态度产生了对抗情绪,反而坚持错误。与此相对,也有的教师对犯错误的学生态度非常和缓,同样是对所犯的错误不作了解,不作分析,只是泛泛地说这不好,那不对,应该如何如何。说完之后叮嘱一声“下次不可再这样了”。学生当面点头,但没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当然重犯。
显然,若因为以上或与此相类情况而怀疑了说服教育的效果,是没有根据的。
有过这样两件事:一件是一个学生经常迟到,特别是天气不好的日子,班主任大发脾气,加以斥责,直到同学生对立起来也没有解决问题。经过一次家庭访问,才发现学生住在离校很远的郊区,下午完了课外锻炼回家,再作完功课就很晚了,早上再起早赶路,就免不了迟到。班主任主动地给学生安排好时间,免除了下午的课外锻炼(学生回家路上的活动量足抵一次锻炼),从此这个学生不但不再迟到,而且对班主任的尊敬和信任加深了。另一件是一个屡次犯规的学生,经班主任再三劝诫,当时虽然作了检讨,但转眼就又犯规了,经过班主任的详细了解,才知道是和别班两个落后同学经常在一起,相互影响。后就拆散他们的小圈子,讲清道理,加强要求,很快这位同学进步起来了。从这两件小事,恰恰说明一个道理,说服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要教师投入全部精力,真正从爱护学生出发,而不是为“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例行公事”,就可以了事的。

苏联有多少湖?(图片)

第8版()
专栏:组字画

苏联有多少湖?
在苏联国土上,有不到一千个湖。这幅画已经标明了数字,请你仔细找找看。 (孔淑惠——译自苏联“诙谐家”杂志)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