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57-12-21第4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下放干部要和发展生产结合起来 江西省筹建百个垦殖场 五万干部陆续上山

第4版()
专栏:

下放干部要和发展生产结合起来
江西省筹建百个垦殖场 五万干部陆续上山
新华社南昌20日电 干部下放到哪里?如何下放?下放以后怎么办?对于这些问题,中共江西省委根据江西省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细致的安排。
江西省约有五万到六万干部需要下放到劳动战线去锻炼。省委首先研究了怎样使这次干部下放同发展全省的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的问题。江西是个山多地少的省份,山地面积约有一亿五千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60%左右;并且江西的山区基本上都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老根据地。在广大的山区里,又是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发展生产的潜力很大。但是,由于过去国民党反动派的严重摧残,目前江西山区的人口很少,山区经济的恢复发展相当缓慢,山区林业及土特产的产值,目前仅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11%左右,山区的丰富资源亟待开发。此外,在全省两千多万亩水面中,有可以用来养鱼的两百多个围堤内湖和自然湖目前还没有加以利用。根据这种自然情况和目前经济发展情况,并根据中央全面开发山区的指示,省委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全省仍应以发展农业为重点,而在发展农业的问题上,又必须在贯彻执行以发展粮棉生产为中心的前提下,大力开发山区经济和水面资源,以繁荣国民经济,支援国家建设。开发山区最中心的问题就是要动员和组织大批的劳动力上山。这次动员大批优秀干部上山,一方面可以帮助现在住在山区的人民安心在山区生产,一方面又可以带动广大群众上山,增加山区人口,解决山区劳动力不足的困难。因此,省委明确地确定,下放干部的主要方向是上山,其次是下水。
如何上山?省委认为,根据江西的情况,最好的办法是建立国营林牧农综合垦殖场。这是因为,第一,把众多的干部集中地下放到垦殖场内,便于领导,便于这些干部的培养和锻炼;第二,综合垦殖场就是一所综合大学,下放干部可以在这里学到向自然进军的多种生产技能和知识;第三,由于垦殖场是综合性的,生产是多样的,因此便于根据每个干部的不同情况和特长进行合理的劳动安排;第四,垦殖场负有指导和管理附近农林业生产合作社生产的责任,这样,下放干部便有机会同农民打成一片,向农民学习,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以改造自己。除此以外,建立国营垦殖场又是全面开发山区的一个重要环节。国营林牧农垦殖场是全面开发山区的社会主义基地,是建设山区的核心力量;但是现在全省的国营林场或农场数量太少,其经营的林地面积只有二百五十万亩,有必要大加发展。
省委细致地研究了这些情况和问题以后认为,在山区建立国营林牧农综合垦殖场,不仅为下放干部安排了最好的出路,而且为全面开发和建设山区创造了有利条件。两者是紧密结合的。基于这种分析,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决定,立即在全省筹建一百个国营林牧农综合垦殖场,其中:省建立十三个,安排省级机关的下放干部;一个行政区和五个专区各建立一个,安排行政区和专区机关的下放干部;全省八十二个县除南昌县没有山区不建立以外,一律各建立一个,安排县级机关的下放干部。
省委规定,国营垦殖场一面要自己进行多种生产,开发山区多种经济;一面要指导和管理周围农林业生产合作社的生产。下放到国营垦殖场的干部,一方面是生产队,自己动手进行开发和建设山区的艰苦劳动;一方面是工作队,组织和发动群众,从政治上、文化上、生产上指导和帮助周围的农民。省委要求今年下放到这一百个垦殖场的五万多干部,到1958年底,经营林地面积达到三百五十万亩,联系和指导农业社集体所有山林面积达到一千万亩左右。以这一百个垦殖场为阵地,逐年跃进,到1962年,要求全省建立社会主义林业基地——国营林牧农综合垦殖场一千个,经营面积达到一千五百万到二千万亩。以这些基地作为全面开发和建设山区的骨干力量,通过这些基地,逐步把全省的山林指导和管理起来。
省委对干部如何下放的问题作了这样的具体规划和安排以后,就由省委书记和几十名高级干部分别率领先遣队开往山区,进行建场的勘测规划,及大批干部上山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各专区、县也派出了先遣队,进行上山的准备工作。
12月14日,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召开了各部门负责人的联席会议,共同听取从先遣队回来的人员的汇报。在这个会议上,对于干部上山后如何开始他们的工作和生产的问题,以及他们初步提出来的一些困难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和方案,并责成各部门大力支援。
目前,江西省首批下放上山的五万多名干部,已经陆续出发。在动员这批干部上山时,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对他们进行了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反复说明了干部下放和开发山区的意义,使他们走得很愉快。省委认为,干部上山后,继续对他们进行工作尤其重要,绝不可推出门不管,放松对他们的领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省委除在每个垦殖场配备了较强的领导干部进行经常工作以外,还确定省的十三个垦殖场由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行政区和专区的垦殖场由行政区和专区的党政领导部门直接领导,县的垦殖场由县委和县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
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认为下水也是培养和锻炼干部的好办法,因此最近发出指示,要求各级党政机关立即动手摸清水面情况,提出明年利用和设立养鱼场的计划。省委确定要下放一部分干部去从事建立国营养鱼场的工作。
对于下放一部分干部加强文教战线,充实各文教单位的基层组织的问题,省委也作了安排。
省委认为,下放干部是一件新的复杂的工作,现在虽然做了这些安排,初步碰到的问题也已解决了一些,但是干部下放后定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因此,省委要求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必须以负责到底的精神,采取具体措施,经常关心和帮助下放干部,了解他们的工作、劳动、思想和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和问题,切实帮助他们解决。

老根据地平江县女副县长在山区落户(图片)

第4版()
专栏:

老根据地平江县女副县长在山区落户
湖南省平江县女副县长楚瑞如到幕阜山区里湾农业社落户后,以社为家,以地为桌,和社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带动了社的生产。 新华社记者 王平摄
左图 劳动后,楚瑞如(右第三人)在田间和社员们一起吃饭。
右图 每天一早,楚瑞如(前第一人)就带动社员们积极出工。

在家乡兴办公益事业 福建华侨侨眷今年捐资四百万

第4版()
专栏:

在家乡兴办公益事业
福建华侨侨眷今年捐资四百万
新华社福州18日电 福建省华侨、侨眷在今年已捐资四百多万元,在家乡举办医院、学校和造桥、兴修水利等公益事业。
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近一年中,华侨、侨眷捐资在侨乡兴建和扩建的学校共有中学十三所、小学四十一所和大批文化补习班的校舍。以侨办小学达三百多所著名的侨乡晋江县,今年又由旅外华侨捐资新建、扩建了小学二十五所和新建了中学校舍三座,并由县归国华侨联合会增办了四十个班级的中等或初等文化学校补习班,多招收了大量华侨子弟和农民子弟入学。
由华侨、侨眷捐资在龙溪、惠安、闽侯、福清、南安和永定等地侨乡兴建的医院,也都在筹备和开工建筑中。安溪县的华侨、侨眷还捐资四十万元在官桥镇附近山区建立医疗网。此外,广大旅外华侨和在国内的侨眷还捐资在家乡修建了大批小型水利工程和从事修桥、补路等公益事业。单是福清县华侨、侨眷在今年春季就先后捐资在家乡修建了水库、围堤和其他小型水利工程一千六百多处,受益田地九万五千多亩。
福建省华侨、侨眷向来热心于家乡公益事业。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华侨举办的各种公益事业大力从各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今年6月间,福建省人民委员会还制定了华侨兴办公益事业的奖励优待办法。所有捐资兴建公益事业的华侨、侨眷也都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赞扬或奖励。

吴觉迎副总理拜会邓子恢副总理

第4版()
专栏:

吴觉迎副总理拜会邓子恢副总理
新华社20日讯 缅甸联邦副总理吴觉迎今天下午拜会了邓子恢副总理。
拜会时缅甸方面在座的有:缅甸驻华大使吴拉茂,缅甸友好经济考察团其他团员吴丹吞、吴昂钦和吴埃莱。
拜会时中国方面在座的有:中国驻缅甸大使姚仲明,农业部副部长蔡子伟,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李晨。
邓子恢副总理向贵宾们介绍了中国农业合作化的情况。

罗艺术家代表团到北京

第4版()
专栏:

罗艺术家代表团到北京
新华社19日讯 罗马尼亚艺术家代表团一行三人,19日下午乘飞机到达北京。代表团是根据中罗文化合作协定1957年执行计划,来中国作大约三个星期的访问演出。
代表团的三名成员是:女歌唱家、布加勒斯特歌剧院歌剧演员玛·辛迪拉鲁,大提琴家弗·握尔洛夫和女钢琴家斯·阿坦娜索夫。

朝鲜文化代表团到北京

第4版()
专栏:

朝鲜文化代表团到北京
新华社19日讯 朝鲜文化代表团一行三人,19日晚乘火车到达北京。
代表团团长是朝鲜教育文化省副相安模,团员有朝鲜对外文化联络协会副委员长韩志成和文化工作者金仲麟。
文化部副部长夏衍等人曾到车站欢迎。

保教育考察代表回国

第4版()
专栏:

保教育考察代表回国
新华社20日讯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教育考察代表伊万·科莱夫·特拉干诺夫,20日乘飞机回国。教育部副部长韦悫到机场送行。
特拉干诺夫是11月9日到达北京的,他在我国期间,曾先后到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武汉等城市考察我国的普通教育,并同教育部和北京市教育局负责人员交换了有关普通教育方面的意见。

在“先易后难”的借口下

第4版()
专栏:小言论

在“先易后难”的借口下
穆扬
“先易后难”,是目前整改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许多机关真正的解决了不少的问题。但是,有些机关却在“先易后难”的借口下,将一些现在可以解决的问题划到“难”里边去,不予处理,准备继续拖延下去。
在整风初期的鸣放中,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总行的一些群众提出:行里有三十几个干部的级别偏高了,也有人偏低了。这样一个问题,却使机关的领导人感到难以解决,准备暂时留起来,到第四阶段再进行处理。究竟难在哪里呢?据说多数人的级别并不偏高,难向群众一一解释;有一个人级别定的较低,据说是因为历史问题没有查清楚,这也难向群众说清楚,因此,只好到第四阶段再说了。
这类问题是不是“难”到必须留到以后的程度呢?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却提供了相反的例证。机关事务管理局有的群众也曾提出有五十八名干部的级别偏高,也有的干部应该提级。在整改中,领导上把这批干部名单和有关的材料,全部交给群众讨论。讨论的结果是:只有六人应该调低,偏低的同志也可以暂时不提级。
这两个事例说明,究竟是难是易,一方面决定于问题本身,另方面也决定于是否彻底地依靠群众。如果不到群众中想办法,只是把一些不够“难”的问题,也当作“难”,“先易”固然易矣,但是“后难”越积越多,到了第四阶段那就难上加难了。

安徽党代会充满朝气蓬勃的革命精神 决定把整风和生产推向新高峰

第4版()
专栏:

安徽党代会充满朝气蓬勃的革命精神
决定把整风和生产推向新高峰
本报讯 中共安徽省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已于本月13日闭幕。会议决定把整风和生产推向新的高峰。
这次大会在开正式会议之前,还举行了近半个月的预备会议。在预备会议期间,代表们认真学习了八届三中全会的文件,讨论和修正了省委的报告,同时继上次四级干部会议,再次进行了鸣放和辩论,严正批判了各级领导的右倾保守思想。大会在9日正式开幕。无论在预备会议和大会的讨论期间,从头到尾都充满了朝气蓬勃的革命精神。
在正式会议的开会词中,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同志说,在第一届党代会第一次会议上,根据国家总任务的要求决定的全省三项中心任务,已经胜利完成。这三项任务是:提前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进一步提高和巩固农业合作化,进一步战胜自然灾害。他说,在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方面,基本建设能完成149%,地方工业能完成108.2%,粮食产量完成了125.5%,这就是说预定指标已提前和超额完成了。在农业合作化方面,经过对农村资本主义思想和个人主义思想的批判,反社会主义逆流已被击退;干部中的右倾思想也已经受到批判,进取心和战斗性大大增强,农业合作化已经达到了提高和巩固的目的。在和自然灾害作斗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绩。今年经过反右派斗争又打退了资产阶级右派的猖狂进攻,使干部和群众都提高了觉悟,受到了锻炼。他说,这次会议的任务,就是要贯彻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为实现第二个五年计划,为实现农业发展纲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大会根据省委的号召,讨论了省委提出的“关于继续深入和开展全民性整风运动的报告”、“为提前和超额实现农业发展纲要而奋斗”的报告、“关于进一步完成整编任务的报告”。在整风方面,大会认为在反右派斗争取得胜利的基础上,要以十足的劲头造成一个高度的整改热潮。并认为这个高潮不可能自发地出现,需要去组织去发动,需要各单位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整改。大会上批判了某些不重视整改和随便许愿乱改的偏向。大会认为,在整改中应把坚持群众路线、发扬民主作风作为检查重点。
在实现农业发展纲要方面,大会认为安徽的农业合作化基本上是巩固的,推行农业生产三项改革的办法已经有了基础,自然条件较好、群众有吃苦耐劳的习惯,所以有提前和超额完成的有利条件。根据这些条件,大会同意省委的要求,即在1962年完成农业发展纲要所要求的各项指标的60%到70%。在粮食生产方面,要争取大大超过这个数字,在1962年达到四百亿斤左右,1967年达到五百亿斤以上(按照纲要的要求安徽1967年的粮食指标应是四百八十三亿斤)。大会认为,明年是实现农业发展纲要十分重要的一年,要想尽办法争取明年的全面大丰收,把粮食产量从今年的二百四十亿斤(安徽省历史上最高年产量),再提高三十亿斤到四十亿斤,达到二百八十亿斤。
在进一步整编方面,全省今年已经精简了五万八千多人,其中直接投入劳动生产战线上的四万八千多人。另外,还有三万多干部下放。大会同意省委进一步整编的方案,即在全省再下放四万三千人。
在大会讨论期间,各地对贯彻执行以上三方面的要求充满了信心。长江两岸水稻产区的庐江、含山、当涂、芜湖、繁昌、南陵、桐城、怀宁、太湖、枞阳、青阳、望江、全椒、舒城等县的代表,都表示明年要争取成为八百斤县。按照各地委的计划,安庆专区全区将在三年到四年内实现粮食亩产八百斤,皮棉亩产一百斤;芜湖专区将在五年内将粮食产量提高到八百六十斤。此外,淮北的阜阳专区1962年将达到亩产五百斤的要求,蚌埠及六安两个专区十年内也将大大提前和超额实现农业纲要所提出的指标。淮北阜南、界首、砀山三县的代表也都表示在明年即提前实现五百斤县,达到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所提的指标。
各部门的负责人在发言中,都表示要从各方面支援各地实现上述目标。省委向全省人民提出的口号是:用尽劳力,竭尽智力,挖尽潜力,把低产变为高产,把落后变为先进,把淮北变为江南,把沿江变为岭南(指三季连作)。全体代表和列席干部一致表示要为实现这个口号而努力。

下放的喜讯

第4版()
专栏:

下放的喜讯
本报记者 钟林
天津钢厂第一次宣布的下放干部名单中,没有谢忠诫的名字。下班以后,谢忠诫回到家里就往床上一趟,心事重重地沉思起来。
谢忠诫今年二十六岁。他在高中毕业后,1951年到天津钢厂工作,1956年10月被提升为技术教育科副科长,代行科长职务。他的妻子周文慧在本厂化验室工作。他俩都是共青团员。团支部动员团员响应党的“到农村去,到劳动战线上去”的号召,他俩都向厂的党委会提出了要求下放到生产劳动中去锻炼的申请书。可是,第一次宣布的下放干部名单中,没有他俩的名字。周文慧认为自己这次不能下放,那就以后再说。谢忠诫却有点纳闷:因为在酝酿紧缩机构、下放干部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技术教育科可以取消,科内大部分干部可以下放,小部分干部和技术教育工作,可以合并到干部科去。他感到自己申请下放去参加生产劳动是很合适的,但为什么宣布的下放干部名单中没有自己呢?
他的母亲见他这样不高兴,也摸不清怎么回事,见着媳妇进来,她就走开了。妻子了解他的心事,劝他明天去找党委书记详细谈一谈。
第二天,经过一番详细的交谈以后,党委书记同意谢忠诫下放了。现在,谢忠诫感到困难的是:怎样打通母亲的思想呢?因为自从他父亲在他两岁的时候去世以后,母亲费尽心血把他抚养长大,供他上学,一心指望他出人头地做一番大事,只愿他步步高升,哪会同意他下放去参加生产劳动呢?这些日子他一直没有敢跟母亲提起申请下放这件事。但是,现在不提不行了。回到家里,谢忠诫很腼腆地向母亲说道:“妈!我申请下放到生产劳动中去锻炼,厂里党委书记已经同意了,……”
“你别骗我,我不信!”母亲很不高兴地说了这么一句话,扭头就走开了。谢忠诫感到现在没法再说下去了,那就以后慢慢来吧。
天津钢厂为了适应本厂扩建的需要,这次把一百多个干部下放到本厂的二分厂去。厂里隆重地举行了欢送大会。谢忠诫和其他一些获准下放的干部,都在大会上表示了要在生产劳动中好好进行锻炼和改造的决心。散会以后,谢忠诫奔回家里,一进屋子就对母亲大声喊道:“妈!厂里今天开大会欢送我们啦!我明天就要下车间做工去了。你看,厂里发给我一张奖状,同志们还给我挂上光荣花咧!我得赶紧写封信给在武汉的姨妈报个喜吧?”
母亲看到奖状和光荣花,知道下放的事情是真的了。把脸一沉,说道:“你别气我啦!这个院里住着好些干部,也没听说别人有谁下放,一定是你不中用才下放了,还好意思给姨妈写信哩!你存心给我丢脸呀?不许写!”
这以后,谢忠诫的母亲一连好几天都不大答理他。任他怎么解释,她连听也不愿听。
下放干部到了二分厂,二分厂里举行过热烈的欢迎大会以后,工段长把谢忠诫带领到拉丝工段,走到二十四吋车旁边,工段长指着一位工人给他介绍道:“这是杨孝华同志,你就跟他学拉丝”。谢忠诫紧紧握着杨孝华的手道:“杨师傅,希望你多多指教我吧!”杨孝华说:“别客气,咱们互相学习吧”。接着,杨孝华把小组里其他两个工人给谢忠诫作了介绍。
第二天,谢忠诫提前来到工段里,一看,杨师傅和那两位工人也来到了。杨师傅拿了一套工作服,告诉谢忠诫如何穿着,特别嘱咐他要把袖口和鞋带绑扎好,以免被机器挂上,一个工人腾出一只存放工作服的木箱子,叫他下班后暂且先用。后来,这位工人又找了废木料作了一只箱子,送给他存放工作服。杨师傅告诉他一些必须注意的安全事项,并且对他说:“你刚来,别着急,先看看再插手,机器转得很快,钢丝的劲也很大,你可不能乱摸乱动,以免发生危险”。
谢忠诫站着看了一会儿,杨师傅又对他说:“我们干活都是站着干的,一站就站它八小时;你站不惯,累了可以坐下歇歇,慢慢锻炼锻炼就站得惯了”。谢忠诫说:“不要紧,用不着休息,让我先学学站它八小时吧”。杨师傅笑了。他很高兴这个新来的徒弟的这种决心。
看了半天,谢忠诫有点憋不住了,他想插手学干活。杨师傅就教他把钢丝穿进模子压尖和把钢丝在砂轮上磨尖的操作方法。学干这个活,得先学把钢丝弯成N字形。谢忠诫的手都疼得不能马上伸直了,却还没有学会。第二天学会了,杨师傅立即表扬了他,并且告诉他压尖要如何压,才不会把钢丝压扁,磨尖要如何磨,才不会把钢丝磨起飞刺。他看到杨师傅和别的工人在拉钢丝的时候,钢丝在他们手里好像很驯服,但钢丝在他手里就不驯服。杨师傅告诉他:“钢丝落子朝那边转,你也拎着钢丝朝那边转,它就听你的了”。这些活初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作起来并不简单,不仅要用力气,还要懂一定的技术才能作啊!
这天,厂里的领导同志去看望下放到车间的干部们,二分厂的党总支又召集刚下放的干部们开会,问他们有什么困难。谢忠诫说:“别的困难我倒没有,二十四吋车上的钢丝有五、六十公斤重,我耽心抱不动”。有个同志告诉他说:“不要紧,一盘钢丝虽然有五、六十公斤重,但像你这样的身体,只要不怕脏、不怕累,多试几回,学会用巧劲就能卸也能上了”。谢忠诫抱着再试试看的态度回到工段里。到快下班的时候,杨师傅掏出一本“拉丝操作规程”来交给谢忠诫说:“这是我自己抄下来的,我文化水平低,字写得不好,但你可以看看,把它背熟,干活的时候再寻思寻思,干起来就更方便了。你看完了再还给我吧”。谢忠诫回去就认真读起操作规程来。
有天上班后,停电了,不能干活。杨师傅把谢忠诫带到二十四吋车盘旁边,把机器拆卸开来,给他讲解机器的构造情形,并且教他如何擦洗、如何检查和如何开关等等。他明白了这个机器的构造和用法,还试着抱了一下那盘有五、六十公斤重的钢丝,结果居然能够抱得起来,他真高兴极了。
在杨师傅的耐心指教和其他工人同志的帮助下,由于谢忠诫肯出力气,肯动脑筋,勤学苦练,所以不到一个月的功夫,他已经能够掌握压尖,磨尖,上、卸钢丝等活的操作了,而且可以作各种钢丝产品的原始记录了。
有人问杨师傅:“谢忠诫干得怎么样?”杨师傅回答说:“谢忠诫可真是个好徒弟。我们拉丝工段的工人们普遍反映说:‘这个下放的科长干部真有股干劲呀!’去年在初中毕业后来当学徒的,有的人原来认为‘屈才’,‘没前途’,工作很不安心,干起活来挑肥拣瘦;现在,他们说:‘人家谢忠诫是高中毕业生,还当过副科长,当起学徒来也干得很起劲,咱们还有什么可屈才的?’所以他们干活也比从前积极了”。
在家里,谢忠诫可是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前在科里工作的时候,他每天回家说话也不多,吃了饭只是看看书报,听听收音机就睡觉。现在呀,每天回到家里,他就兴高采烈地对母亲和妻子讲他们工段里的事:老师傅和工人同志们对他怎么好呀;他今天又知道了点什么呀;又会干了点什么活呀;等等。妻子分享着他在生产劳动后带回来的愉快。起初,他母亲只是默默地听着他讲,一点也不做声。后来,她天天听到外面传来的欢送下放干部下乡、下厂的汽车喇叭声和锣鼓声;又看到他们住的院子里也有好几个干部下放到车间参加生产;周文慧的姐夫、民用建筑设计院的工程师栾全训,也到他们家里来向谢忠诫祝贺,而且栾全训说他也申请下放了,要求去作建筑工人;在武汉的姨妈也来信问谢忠诫夫妇是不是申请下放了。谢忠诫的母亲原来耽心:儿子下放是不是就要减薪?干部宿舍是不是也不能住了?可是,快一个月了,工薪仍然照旧,也没有听说要他们搬家。这些,使她逐渐认识到:干部下放是国家的新规矩,参加生产劳动是新社会的新风气。加上这些天来,她看到儿子:回家后有说有笑;饭量比从前增加了一倍多;身体也比从前结实多了;发黄的脸上也有红光了;也肯帮着干家务活了。于是,她也逐渐变得高兴起来了。现在,她反而催促儿子给他姨妈写信了。儿子故意问道:“信上都写些什么呢?”她说:“你就写你得到批准下放去当了工人,身体锻炼得强健起来了,少爷架子也整掉了,不像从前那样懒了”。

北京国棉二厂下放干部劳动出色

第4版()
专栏:读者来信

北京国棉二厂下放干部劳动出色
编辑同志:
10月下旬,北京国棉二厂的下放干部,刚到大红门农业社,就受到社员们的热情招待和照顾。社干部觉得他们刚到农村,没有劳动的习惯,便分配他们做打场、看畦、拣白菜叶等轻活。第一生产队队长杨拍奎,怕他们不敢喝凉水,下地干活时就给他们准备了开水。第二生产队的新社员脱衣服干活出了汗,有个五十多岁的老大娘,怕他们休息时感冒,就拿起棉袄给新社员李恩忠披上。李恩忠感动地说:“老社员这样关怀我们,真是像自己的老妈妈一样。”
生产和生活上的这种热情的关怀,使下放干部感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温暖,他们的劳动热情更加高涨。许多下放干部刚开始劳动的时候,累得腰痛腿酸,老社员再三劝他们休息,他们都拒绝了。学生出身的孙希源,最初抬土时东摇西晃,肩也压肿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没有少干一点活。原车间记录员、女共青团员王存芳,比一般男社员劳动得又多又好,男社员扛三个稻子,她扛五个。在抬土时,她和一个男社员抬了满满的一大筐土,出了满头大汗,也不肯休息,更没叫过一声苦,没喊过一声累。下放干部的这种干劲,受到了社干部和老社员的称赞。老社员陈兆山,原来认为下放干部顶不住一个老太太。没有多久,他就对社主任张福香说:“他们新来,体力不够,可是,干活不低于老社员,真是能文能武的好干部,”第七生产队没有下放干部,队长和社员任传祥找到社主任说:“新社员(下放干部)劳动这样好,真是干手,一定要快些给我们队分配几个。”
下放干部的这种刻苦劳动的行动,扭转了农村中一部分人轻视劳动的旧思想,开始在农村中树立了劳动最光荣的新风尚,有的社员过去经常不参加生产,现在参加了兴修水利、积肥等劳动。有的社干部过去轻易不参加社里的农活劳动,看到下放干部艰苦劳动的热情也改变了领导作风,投入了水利建设和积肥运动,采取了以生产带动生产的领导方法。原有十一名中小学毕业生和青年社员不安心农业生产,想进城当工人、当干部,现在也都安定下来了。初中毕业生杨敦英说:“人家(指下放干部)当过干部,能力比咱们强,文化比咱们高,都安心生产,咱还有啥理由不安心生产。”
不少下放干部,还能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在生产中起到了鼓动和带动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生产建设。11月下旬,社里根据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修订了冬季大生产计划,要在十天中开出(扩大)水浇地五百亩。部分干部和社员对完成这个任务没信心,下放干部就一面向群众进行明年生产大跃进必须兴修水利的宣传;一面和群众商量扩大水浇地的办法。参加第一生产队的下放干部,说服和鼓励全队向全社提出了挑战条件;参加其他生产队的下放干部,也分别动员本队应战。只用了六天工夫,全社就超额完成了扩大水浇地的计划。社召开了全体社员大会,对竞赛中劳动突出的社员进行了奖励和表扬,下放干部就有七人受到奖励,十人得到表扬。
下放干部劳动得这样出色,是和厂里对他们的关怀分不开的。这个厂的厂长、党委书记、工会主席,经常访问下放到农村的干部,通过个别谈话和召开座谈会,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和过冬的准备情况,并且勉励他们继续努力,好好地在劳动中改造自己。下放干部对厂里的关怀很为感激,更加鼓舞了他们的劳动热情。原工会干部邓凌岳向厂长宋汀说:“厂长放心,我一定在劳动中将自己锻炼得更好。”下放干部汤先知在艰苦的劳动过程中,也曾经动摇过;但当他逐渐学会了生产技术,又得到厂里的关怀和鼓励,他已经爱上了农业劳动,决心干到底。
北京南苑区大红门农业社
张耀先、魏占轩

欢送下放干部不应大吃大喝

第4版()
专栏:读者来信

欢送下放干部不应大吃大喝
编辑同志:
这两天,我们机关里热闹极了,为了欢送第一批下放的干部,不但有报喜队、欢送大会和茶话会,而且还举行了好几次宴会,出现了一些大吃大喝的现象。最初是共青团支部书记和宣教委员批准下放以后,青年们举行“宴会”,假座胜利饭店,花去四十四元。第二天,机关领导又为下乡同志设宴饯行,花了七十三元多。过不两天,有人提议团的干部也来一次欢送,又在玉壶春酒楼吃了一顿。女同志们为了欢送下乡的男同志,也上馆子里吃了一顿。此外,本地有家的同志,买点鱼肉,请下乡同志到家吃饭的就更多了。这不是我们一个机关的情况,有一次我到胜利饭店去,里面挤得水泄不通,座无虚席,“为欢送×××同志下乡,干一杯”之声不绝。
我认为,同志们在一起相处久了,产生了感情,为了欢送下放的同志走上光荣的劳动岗位,举行一些欢送会是可以的,但是应当在节约的基础上进行,不能因此大吃大喝。大吃大喝,既浪费了钱财,又容易助长社会不良的风气。因此,我认为,应当通过说服教育,改变这类现象。
江苏淮阴航运管理局 陈荣宝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